A. 小學生應該了解的幾個重要國際組織有哪些
聯合國 世界貿易組織 WTO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教版科文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兒童權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日軍事聯盟 阿拉伯國家聯盟、世界石油輸出國組織、歐洲聯盟、東盟 石油輸出國組織 非洲統一組織 獨立國家聯合體 77國集團
B. imf為什麼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北京時間15日上午發布了對中國的年度第四條款磋商報告。在這份年度經濟評估報告中,過去一貫話語嚴苛的IMF,對中國經濟多個領域給出「高分」。在人民幣匯率方面,IMF更是近十年來首次作出「不再低估」的評估。人民幣匯率正是眼下炙手可熱的話題。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15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IMF認為人民幣已經不再低估,這是對中國多年來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認可。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也認為,IMF近十年來首次作出了人民幣匯率「不再低估」的評估,這是對中國過去10年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重大肯定,意味著在IMF眼中,人民幣匯率水平已接近均衡水平。IMF還建議,應增加人民幣匯率靈活性。徐高認為,其中有關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改革的建議與中國今年8月11日剛剛推出的「新匯改」不謀而合。「在這點上,IMF觀點是一貫的,沒有"葉公好龍"。」樊綱所指「葉公」,說的是國際上一些機構「天天讓人民幣浮動,可人民幣一浮動,又說人民幣不是為了浮動、而是為了貶值」。IMF對中國經濟走勢也頗具信心。這份年度報告稱,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已進入更安全、更可持續的「新常態」。徐高表示,在經濟增長方面,IMF預計2015年中國GDP增速將接近7%,與中國政府設定的增長目標相一致。IMF還認為,中國經濟轉型的成功對世界經濟非常重要,並建議中國繼續推進向「新常態」的轉換,迎來更為持續、以及更為安全的增長。「在IMF的預測中,盡管今明兩年的GDP增速會小幅減速,但消費的增長卻會穩步加快,表明IMF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前景抱有充分的信心。」而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看來,IMF預測中國GDP增速今年為6.8%,並希望明年的政策能夠支持GDP增速達到6-6.5%,「這些預測和觀點偏謹慎了一些」。馬駿認為,最近的一些情況表明,中國經濟已經開始企穩回升,今年下半年GDP的環比增速有望超過上半年,全年有較大概率達到7%左右,明年的GDP增速也可能繼續受益於這個回升的勢頭。他進一步指出,從需求面來看,支持經濟企穩回升的有三大具體因素。其一,穩增長政策在下半年將體現出積極效果。「我們的模型估算表明,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調整在6至9個月的時滯之後其拉動增長的效果會達到峰值。中國從去年底開始降息降准,今年上半年又加大了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這些政策調整都應該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發揮正面的作用。」其二,商品房價格和銷售從今年4、5月份開始企穩回升。一般來說,房地產銷售回升2至3個季度之後,就會拉動房地產投資。其三,地方債置換和發行基本解決了地方在建基礎設施項目的再融資問題,在鐵路、保障房、水利、環保等領域開工的一系列新項目也有望加速下半年和明年的基建投資。
C. 世界上主要的國際組織
1、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聯合國憲章》,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2、歐洲聯盟(德語:Europäische Union,法語:Union européenne),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創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3、世界貿易組織(WTO),1994年4月,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 ,以取代成立於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 擁有164個成員,有「經濟聯合國」之稱。
4、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縮寫APEC),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
2001年10月,APEC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辦。這是APEC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行。2014年,APEC會議時隔13年再次來到中國。截至2014年9月,亞太經合組織共有21個正式成員和三個觀察員。
5、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是聯合國下屬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置在瑞士日內瓦,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是國際上最大的政府間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獲得盡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准。
(3)IMF基金會擴展閱讀
政府間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IGOs),指一般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通過宣言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而成立的國際組織, 例如,聯合國專門機構(Special Agenc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等。
非政府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s),指未經政府間協議而建立,由獨立機構、民間組織、志願協會等團體組成的國際組織,占國際組織總數80%以上。例如,國際紅十字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
全球性國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名稱一般以聯合國)、世界、全球、國際的英文字母縮寫開頭,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區域性國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名稱一般指明其所在地域,例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歐洲聯盟等。
政治性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是世界最大的政治性國際組織,獨立國家聯合體是蘇聯解體後有原多個加盟共和國組織的一個地區性組織。專業性國際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等。
D. 國際貨幣基金訪問巴基斯坦,為何對巴改革表示滿意
我認為來首先是巴基斯坦的自經濟表現良好,目前巴基斯坦的經濟呈上升趨勢,因為國際貨幣基金(以下簡稱IMF)對巴基斯坦貸款救助,它是附帶改革條件和方案的,是影響短期、中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巴基斯坦經濟狀況表現良好,有利於IMF救助計劃的宗旨——恢復巴基斯坦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E.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文全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F. 國際基金會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什麼區別
國際貨幣基金組來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是根據源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我們常聽到的"特別提款權"就是該組織於1969年創設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基金組織)由182個成員國經濟體系組成,宗旨是促進國際貨幣合作、匯率穩定及有秩序的匯兌安排,以及在足夠的保障措施下,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臨時財政資助,以協助其紓緩國際收支失衡的情況。
G. 瑞士是聯合國的成員國嗎
2002年已加入
公民投票——瑞士政治一大特色
3月3日,瑞士就加入聯合國問題舉行全國公民投票,54.6%的選民投票贊成,23個州當中的12個州支持票超過半數,提案獲得通過。作為世界上除梵蒂岡外唯一的非聯合國成員,瑞士在置身聯合國以外長達半個多世紀之後,終於在新世紀之初,有機會成為聯合國大家庭的第190個成員國。
瑞士一直游離於聯合國之外,究其原因,用瑞士人最愛講的一句話來說,是因為「瑞士是一個特例」。瑞士獨特性的一個方面在於它所實行的直接民主體制。所謂直接民主是指,凡涉及瑞士國家政治的重大問題都須經全民投票通過。即使一般性議案,如果有人按照法定程序提出倡議,也要舉行公投。公民投票,成為瑞士社會政治生活的一大特色。瑞士的這一特殊體制體現出一種廣泛的民主,但同時也決定了瑞士的決策慢、革新難的保守傳統。
1986年,瑞士曾就加入聯合國問題舉行過一次公民投票,結果近3/4的公民反對,議案未獲通過。反對的根本原因在於,擔心加入聯合國會影響瑞士的中立地位,並可能使其捲入戰爭。在瑞士人心目中,中立政策是瑞士作為「特例」的另一核心,直接關繫到國家安全這一根本利益。
■中立政策——瑞士立國之本
瑞士永久中立國的地位始於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並在一戰後為1919年凡爾賽和約再次確認。回顧歷史,「中立」為瑞士人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它是瑞士能夠長期和平並發展成為世界最富裕國家之一的重要基礎。
直到一百多年前,瑞士仍是一個貧窮的國家。在周圍歐洲大國的擠壓之下,瑞士一直處於夾縫中求生存的狀態。從15世紀至19世紀中葉,瑞士實行雇傭兵制度。許多瑞士男子為生計所迫而充當雇傭兵,到戰場上為外國流血賣命。雇傭兵的歷史卻成為瑞士人一段痛心的回憶,對「戰爭」的恐懼深深植根於每個瑞士人的內心。中立地位確定以後,瑞士再未捲入戰爭煙火。兩百多年來,無論是歐洲列強間不斷的沖突戰爭,還是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的兩次世界大戰,瑞士始終置身其外。瑞士國家不僅沒有受到戰爭破壞,相反卻在此期間得以迅猛發展。
聯合國成立初期,瑞士人將其視為由二次大戰的戰勝國組成的一個聯盟,是由少數國家操縱的「大國俱樂部」。因此,加入聯合國有悖於瑞士的中立政策。冷戰期間,作為中立國,瑞士在國際外交舞台上可謂游刃有餘。日內瓦作為除紐約之外最重要的聯合國機構所在地,是國際會議和調解沖突的理想地點,為瑞士國際形象增添了不少亮色。在此情況下,瑞士人普遍認為加入聯合國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還會損害國家利益。
■局勢變化,中立問題不再是障礙
從1986年公決時的普遍反對,到此次投票所取得的積極結果,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瑞士人在加入聯合國問題上發生了轉變?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過去15年國際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瑞士加入聯合國的最大障礙——「中立地位」逐漸失去了原來的作用和意義。
冷戰結束後,持續數十年的東西兩大陣營的對峙不復存在。從瑞士所處的歐洲局勢來看,隨著歐洲一體化步伐的加快,歐洲范圍內爆發新戰爭的危險微乎其微。「中立」原指在戰爭和沖突雙方之間的一種立場選擇,而在目前新的安全形勢下,固守這種傳統的概念,已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另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不斷加深。聯合國現已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組織,其作用日益增強,在維護和平、解決爭端方面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除瑞士外,世界上所有的主權國家都早已是聯合國成員。在此情況下,只作為「觀察員」的瑞士在聯合國大家庭中難免落得形單影只,在國際事務中也越來越難有作為。
從另一方面看,雖然瑞士迄今未正式加入聯合國,但它與聯合國卻有著諸多密不可分的聯系。拋開日內瓦的特殊地位不談,瑞士目前已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工業發展組織(UNIDO)、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等所有聯合國專門機構和基金會的成員;自1990年海灣戰爭以來,瑞士主動參與了聯合國對伊拉克等國所採取的所有制裁行動,並於1999年向科索沃地區派駐160名軍事警察,協助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後勤保障工作。
■經濟利益,加入聯合國的另一動因
加入聯合國,同時也符合瑞士的經濟利益。瑞士經濟屬於外向型經濟,擁有「雀巢」、「諾華制葯」等為數眾多的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其國民收入的半數來自海外市場。瑞士經濟界認為,聯合國在維持世界經濟秩序、制定貿易規則、協調地區平衡等方面也起著不容低估的作用。此外,瑞士還是聯合國最重要的「供貨商」之一。2000年,瑞士從聯合國獲得總數高達2.4億瑞士法郎的訂單,內容包括食品、葯品以及銀行、保險業務等。
另外,作為聯合國機構所在地的日內瓦,在經濟上對聯合國的依賴性更為突出。這里擁有19家包括聯合國機構在內的國際組織、170餘家非政府組織辦事處和148個外國常駐代表團,直接受雇於聯合國機構的瑞士工作人員多達2萬人,占日內瓦就業人口總數近10%。每年有10萬餘人前來參加在這里舉行的3400餘場國際會議,為當地的酒店業和商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雖然聯合國機構不會因瑞士的非成員國地位而遷離,但是日內瓦作為國際會議理想地的地位已經開始動搖,維也納、波恩、蒙特利爾、海牙等城市,都是其強大的競爭者。不久前的阿富汗四方會議未接受日內瓦的邀請而選址波恩,更令瑞士人為日內瓦的前景感到擔憂。加入聯合國的支持者們警告說,如果瑞士再不加入聯合國,將會讓人感到不可理喻,並損害瑞士的國際形象,而作為瑞士對外門戶的日內瓦也必將因此受到牽連。
瑞士聯邦政府早已認識到,加入聯合國是大勢所趨。1986年公民投票否決之後,政府加大了宣傳力度,並將加入聯合國列為本屆政府的工作目標。政府成員親自出馬,全力游說,說服本國公民改變觀念,順應時代潮流。此次公民投票的積極結果對瑞士政府來說,可謂如願以償。
瑞士全民公決加入聯合國
北京青年報 (2002/09/11 09:31)
瑞士選民3月3日就瑞士聯邦是否要加入聯合國舉行全民公決,結果54.61%的選民和構成瑞士聯邦的大多數州都投票贊成加入聯合國。投票總結果宣布之後,瑞士聯邦主席卡斯帕·維尼熱代表聯邦政府正式向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提出了瑞士加入聯合國的申請。
瑞士人何以改變主意
在歷史上,瑞士人曾堅決反對加入聯合國,認為一旦加入聯合國,瑞士的中立國地位和民主都會受影響,瑞士會被大國左右,難以充分實現自身利益。
隨著「冷戰」結束和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多數瑞士人逐漸傾向於加入聯合國。分析家認為,瑞士目前是聯合國的第14大捐資國,每年向該組織出資3.4億歐元,它需要與此相匹配的地位,也希望在國際上「更好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去年11月,聯合國原本准備在瑞士舉辦「阿富汗問題四方會談」,但因瑞士不是聯合國成員,這一機會被德國波恩捷足先登。這一事件最終促使更多的瑞士人決心加入聯合國。
聯合國大會9月10日一致通過決議,正式接納瑞士聯邦為聯合國新的會員國,瑞士成為聯合國第190個會員國。
此外,加入聯合國也能給瑞士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目前,聯合國有20多個下屬機構或組織的總部就設在瑞士,瑞士既通過舉辦會議增加了收入,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旅遊者。正因如此,聯合國機構集中的日內瓦州66.87%的選民在此次全民公決中選擇同意加入聯合國
H. 介紹一下世界各個組織機構的英文縮和他們的介紹情況!!!
國際標准化組織 ISO
世界反興奮劑機構 英文縮寫WADA,法文縮寫AMA
ADB 亞洲開發銀行
APEC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BBK 德國央行
BOE 英國央行
BOJ 日本央行
BRC 美國零售銷售協會
CBI 英國工業聯盟
CFTC 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IA 中央情報局
ECB 歐盟央行
ECU 歐洲貨幣單位
EMU 歐洲貨幣聯盟
ERM 歐洲匯率機制
FED 美國聯邦儲備局 美國聯邦准備理事會
FOMC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調查委員會
G7 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
G8 G7+俄羅斯
G10 瑞典、荷蘭、比利時+G7
G11 G10+瑞士
GMT 格林威治
IBCA 歐洲債信評等機構
IFO 商業景氣調查機構
IMF 國際貨幣基金會(組織)
MOODY 穆迪債信評等公司
OECD 經濟合作覽發展組織〈或歐洲共同議會〉
OPEC 石油輸出國組織
SNB 瑞士央行
SEC 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
I. 政黨左和右怎麼區別
在西方,奉行社會自由主義、福利主義的黨,如美國的民主黨和英國的工黨、社會民主黨,代表中下層中產階級以及工人階級的利益的稱為左翼黨;而奉行經濟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黨,如美國的共和黨、英國的保守黨,則代表工商業界大資本家以及比較富裕的中上層中產階級的利益的,稱為右翼黨。
根據這個邏輯,似乎西方國家的左翼黨都應該吃香,因為老百姓站在它們的背後。只要你不採取過於偏激的政策,小心地站在中間偏左的位置,完全可以取得大量選民支持。在歐洲的大部,確實如此,但在美國,卻並非如此。為什麼呢?因為還有文化因素。老百姓選擇政黨,不光看經濟政策,還要考慮文化政策。自里根時代以來的美國人愛選共和黨總統,原因乃是他們喜愛保守黨所採取的文化立場。
1) 社會自由主義
先說民主黨。我們應該記得著名的民主黨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大家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上學過:他推行新政,把美國從三十年代的金融危機中解救出來。羅斯福的東西實際上在後來成了一套成系統的價值和體系,一般就被稱為新自由主義(newliberalism)、社會自由主義 (socialliberalism)、新政自由主義(newdealliberalism)或福利自由主義 (welfareliberalism)。為了和後面的neoliberalism區別開來,我們稱它為社會自由主義。那麼社會自由主義說什麼呢?學過歷史的人知道,當時的金融危機是史無前例的,凱恩斯指出這場危機暴露了自由市場的弊端--看不見的手並不能有效的在短期內調節經濟。為什麼呢?因為市場自我調節機制就是價格:依靠價格的上上下下調解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關系。凱恩斯指出價格在自由市場中是有粘性的(sticky),往往不能靈活變動,因此不能做好這個工作。一個沒有干預的市場因而總是要走向危機。解決的辦法是靠政府幹預。當時的失業情況極其嚴重,自由市場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呢?就是降低工資,讓更多人能夠就業。但是由於工資作為一個價格也是粘性的,不能迅速地降低,其過程中就造成大量失業。凱恩斯說,這時政府就應該直接到市場中充當玩家,發起興!
建鐵路和公共設施的計劃,招聘工人就業,解決失業問題,諸如此類,便是凱恩斯經濟。不懂經濟學的人,也不難明白。既然要靠政府開支來解決問題,那麼自然納稅也要提高了,因此這一路經濟學總是伴隨著高稅收。
因此社會自由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的路是要走的,但是政府也要扮演一點角色,進行干預與監督。
此外,社會自由主義還有一個福利國家的概念。這個主義在凱恩斯之前就早已出來,主要是借鑒社會主義取經的產物,是其時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影響的產物。所謂福利國家,就是由國家先繳納高稅收,然後一手承辦教育、衛生之類涉及公民福利的事業。第一,社會自由主義者信奉機會平等,認為國家應該為公民提供一個起跑點。因此,窮人上學也不用錢:你父母貧窮,不應該影響到你個人的發展。國家幫你出錢上學,把你帶到一定的起跑線上,讓你可以跟條件更好的人競爭。其次,公民都有享有一定程度福利的權利,這個問題最好由國家來承辦。因此,福利國家有明顯的社會主義性質。但是,國家要包管的話得有錢,這個錢就從納稅人手中拿。因此,福利國家必然帶來高稅收。
社會自由主義還對社會不平等之類的問題十分敏感,一般而言,自由的市場競爭,雖然頗有經濟意義上的效率,但往往帶來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造成貧富懸殊。這就影響了機會平等以及個人對一些基本福利權利的主張,因此社會自由主義說,國家要來管一管,解決這個不公的問題。當時的許多知識分子,如 Galbraith,Rawls,杜威,都主張這種福利社會。
總體而言,社會自由主義的經濟上採取凱恩斯的供給方經濟學,強調政府幹預;它看重公平大於效率;它主張發展福利主義和社會規劃。社會自由主義總是和較高稅相聯系,並且較關注平民百姓的利益。在二戰後,社會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這類的運動總和工人階級、工會運動聯系在一起。
目前的北歐國家,福利主義便極其發達。在英國和美國,則各有一個不完全的福利制度,用國內的話叫做雙軌制:一套國家包管體系和一套私營體系,兩套並行。
在英國,傳統上代表社會自由主義的政黨是工黨。以及社會民主黨。
2) 新自由主義和經濟保守主義
右翼的共和黨則採取經濟保守主義,它信奉的是十八、九世紀的自由市場經濟哲學:相信看不見手的力量,反對市場干預,更反對社會主義。這一路哲學的鼻祖自然是十八、九世紀的亞當·斯密以及里卡多的古典經濟學;在十九世紀末及二十世紀初,Jevons,Menger,Walras以及Marshall等學者將這種經濟學系統化、科學化,發展成新古典經濟學,成為當今主流經濟學之學科範式,在戰後,以哈耶克為首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弗里德曼的貨幣主義以及受它影響的芝加哥學派,嶄露頭角,試圖復興古典自由主義。在七十年代石油危機之經濟滯漲的時代,人們對凱恩斯主義的信仰已嚴重動搖,他們終於取得了英美兩國兩個右翼政黨的信任。
福利社會必然帶來高稅收,亦引起像諾齊克這樣的政治哲學家的高度不滿:他們試圖在哲學層面上論證福利社會是站在一個錯誤的、代表社會非正義的立場上的。哈耶克、弗里德曼、諾齊克三人,被稱為英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處保守主義的思想寶庫。
美國的共和黨以及英國的保守黨,分別自里根時代和撒切爾時代起,全面接受了這種信仰自由市場和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哲學。他們採用貨幣主義和供給方經濟政策,大搞私營化、去管制化,降低稅收,減少政府的干預角色,奉行自由貿易,任由市場自行調控經濟。同時放棄了原來的福利社會計劃。這種經濟哲學,便稱為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各位千萬不要將它和之前說的"新自由主義"(newliberalism)混淆。
這種新自由主義,也正能和古典自由主義契合。我們說現在的保守主義黨派的經濟保守主義,都是奉行這種古典自由主義的:它主張個人的權利,以對抗政府,因此政府不能隨意征我的稅。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為這種古典自由主義提供了經濟學上的論證。
這種奉行自由市場的新自由主義信奉市場是最靈光的資源配置工具,也有充分的自我調節能力。凱恩斯的政府幹預也許能解決短期問題,但是在長遠看只能使問題變得更糟。人力干預再怎麼樣也及不上市場,所以最好還是留任市場自行調節。
在二戰後,世界各國政府都信奉凱恩斯主義,包括當時的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在七十年代後,新自由主義則成為主流,尤其是在世界銀行(WB)和IMF 里占據絕對主流。他們在世界各地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哲學,大搞自由市場化、私有化、去管制化、要求減少政府開支、消除保護主義政策,奉行自由貿易。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被普遍認為重效率多於公平。它對自由市場則有一種近乎迷信的態度。它伴隨的必然是低稅收,因為高稅收被認為減少激勵因素,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如果你的一半工資都被用來交稅,那麼你的干勁恐怕不會很高。政府不管制、低稅收,伴隨的必然是去除福利主義,因為國家沒有錢辦這么多學校醫院了。此外,本來古典自由主義就是信奉個人應該自食其力、依靠自己奮斗的哲學,和這一路線也完全符合。雖然說機會平等概念已經深入西方意識形態,成為左右派都必須接受的底線,但古典自由主義和社會自由主義的態度,仍然是有所不同的。古典自由主義者的態度使他們更樂於放棄福利主義。
對於廣大老百姓而言,這一套政策自然不那麼討好,因為慷慨的福利主義就不在存在了。我們說,新自由主義、經濟保守主義的市場更有利於精英階層,就是這個原因。對於工商界而言,也如是。信奉社會自由主義的左翼黨代表工人利益、勞工利益,而信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右翼黨則代表資本利益。這就說明為什麼華爾街的金融資本家都喜愛共和黨。此外,對於工業界也欣賞奉行自由貿易和低企業稅的共和黨。
J. 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中央電視台、基金會的英文縮寫
中華人民共和國: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美國:USA或US(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中央電視台:CCTV(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基金回會(你說的是答國際基金組織?)國際基金組織: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