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要保護海洋(文章)
海洋生態環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生態環境的任何改變都有可能導致生態系統和生物資源的變化,海水的有機統一性及其流動交換等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的有機聯系,使海洋的整體性和組成要素之間密切相關,任何海域某一要素的變化(包括自然的和人為的),都不可能僅僅局限在產生的具體地點上,都有可能對鄰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和作用。生物依賴於環境,環境影響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當外界環境變化量超過生物群落的忍受限度,就要直接影響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從而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
海洋生態平衡的打破,一般來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本身的變化,如自然災害。二是來自人類的活動,一類是不合理的、超強度的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例如近海區域的酷漁濫捕,使海洋漁業資源嚴重衰退;另一類是海洋環境空間不適當地利用,致使海域污染的發生和生態環境的惡化,例如對沿海濕地的圍墾必然改變海岸形態,降低海岸線的曲折度,危及紅樹林等生物資源,造成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是人類生存條件和生存環境惡化的一個信號,這一趨勢目前還在加速發展的過程中,其影響固然直接危及當代人的利益,但更為主要的是對後代人未來持續發展的積累性後果。因此,只有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才能真正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貳』 與海洋有關的作文素材,主要是有關於人類對海洋的危害
洋生態系統:
地球表面71%是海洋,它是地球上連續分布的鹹水體的總稱。海洋的總面積約為3.61億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800米,最大水深11034米。全球海洋總體積約為13.7億立方千米。海水佔地球總水量的97%。
海底地形復雜,有巨大的沙漠,有延綿的群山,許多地方棲息著海洋中的植物和動物。海底最為壯觀的區域是熱帶海洋中的珊瑚礁,那裡也是最能體現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區域。
海洋中的生物種類有:自養細菌、浮游植物、底棲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大型無脊椎動物、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等,它們相互之間構成循環狀的食物鏈。海洋中大量的生物群落與特殊的海洋環境構成了海洋生態系統。
海洋與人類:
海洋給人類提供的主要物產有:1) 海洋食品;2) 海鹽;3) 礦物資源。
海洋對人類的其它重要功能還有:
1) 維持大氣中的氧濃度和調節氣候。海洋中的浮游生物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它們產生了地球上70%的氧氣;
2) 蒸發水分,為陸地提供降雨;
3) 提供海洋能源(潮汐可以被利用來發電);
4) 提供獨特的海岸和海洋景觀。
海洋污染的危害:
人類活動是引起海洋污染的原因。會引起海洋嚴重污染的人類行為主要有:
1) 裝載原油或其它有毒化工原料的大型船隻的泄漏;將有毒有害工業廢料或核廢料向海洋傾倒;
2) 把大量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3) 把海洋作為垃圾傾倒場。
污染對海洋的危害會引起多方面嚴重的後果,影響面涉及到人類健康、海洋生態,甚至地球氣候的維持問題,舉例如下:
1) 污染會使海洋食品聚積毒素,人食用後得病;
2) 污染會使海產大大減少,危及人類的食物來源;
3) 污染會毒害海洋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引起它們死亡,使海洋重要的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減弱,這會加速地球上溫室效應的發展;
4) 污染會極大地傷害海洋生物的健康,甚至使它們發生畸變、不育以至種群滅絕,由此破壞整個海洋生態。
保護海洋原則:
海洋污染是由人類造成的,要成功地保護海洋,人類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1) 嚴禁向海洋傾倒任何有毒有害廢料;
2) 所有的工業和生活污水必須處理後才能排放入海;
3) 加強在陸地上對垃圾管理、處理和資源化,不把海洋作為垃圾傾倒場。
『叄』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第一支鯨豚救護隊伍,在哪裡成立的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第一支鯨豚救護隊伍在珠海版長隆海洋王國成立權。
2016年11月2日,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協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會」)在海洋王國正式成立了中國綠會第一支鯨豚類救護隊。
這支鯨豚救護隊是中國綠發會、中科院深海所及三亞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共同組建的,長隆集團提供了第一階段所需部分物資和資金。
(3)海藍之謎蔚藍心動海洋保護基金會擴展閱讀
鯨豚類救護隊成立的原因:
中華白海豚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海上大熊貓」美譽,2008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近危物種,而台灣海峽東部的族群已被列為最高保育等級的極危等級,僅次於「絕種」!
據資料顯示,常有鯨豚在海灘擱淺、負傷,如何對鯨豚提供第一時間救護,是保護它們的關鍵。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第一支鯨豚救護隊伍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對中華白海豚實施有效保護,
『肆』 ngo 是什麼意思
NGO,是英文「-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詞的縮寫,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不是政府,不靠權力驅動;也不是經濟體,尤其不靠經濟利益驅動。她的原動力是志願精神。是公民社會興起的一個重要標志。
NGO在全球范圍的興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球人口、貧困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發現僅僅依靠傳統的政府和市場兩級還無法解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作為一種回應,NGO迅速成長並構成社會新的一級。
NGO不是政府,不靠權力驅動;也不是經濟體,尤其不靠經濟利益驅動。NGO的原動力是志願精神。
一個發達的現代社會需要發達的非政府組織。據調查,美國非政府組織總數超過200萬個,經費總數超過5000億,工作人員超過900萬人。如此龐大和活躍的非政府機構(NGO),是與美國「大社會,小政府」的制度結構相配套的。這種制度的來源,與美國建國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傳統有關。
非政府組織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社會及私人的捐贈。比如美國有力量極其強大的各種私人基金會支撐美國的各種NGO。同時,國家從稅收上確立捐贈部分可以抵稅的制度,以鼓勵捐贈。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
三亞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英文名稱Blue Ocean Protection Association,縮寫BOPA,簡稱藍絲帶協會)為社會公益團體,2007 年6月1日在三亞市民政局注冊,主管單位是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
藍絲帶協會的宗旨是: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奉行團結奉獻、關愛海洋、共同進步的行為准則,宣傳和普及海洋保護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海洋的重要性,樹立起善待海洋就是善待我們自己的社會公德意識,從小事做起,身體力行,自覺抵制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還給海洋一片蔚藍。
藍絲帶協會以宣傳貫徹海洋保護政策法規,提高全民海洋保護意識,建立相關海洋保護舉措,組建志願者隊伍,促進海洋保護科研為工作目標,自籌備以來,已組織了大量有意義的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
藍絲帶協會是「藍絲帶海洋保護計劃」的執行者,該計劃以海洋環境保護為主題,由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海南省旅遊局、三亞市人民政府、三亞市委宣傳部、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三亞市旅遊產業發展局與三亞南山大小洞天發展有限公司於2007年3月20日共同發起,已得到國內外有關單位和組織的廣泛認同與支持。
藍絲帶協會正以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精神,奮斗不止,期望承載著保護海洋濃情蜜意的藍絲帶,飄過五湖四海、飛越千山萬壑、紮根於億萬人們的心中,成為全世界熱愛海洋、關注生態的光輝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