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基金會三部曲

基金會三部曲

發布時間:2021-03-07 20:54:59

Ⅰ 巴金寫的激流三部曲對我們青少年有何影響

對我的影響:
1、告訴我要珍惜青春,珍惜奮斗的機會。
2、告訴我要自己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比如覺慧出走和覺民抗婚!)
3、告訴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你看那時候人多不幸,如果說鳴鳳她不幸是因為她是丫鬟,那梅芬倒是小姐了,怎的還那麼不幸?所以是時候不好。
4、承上一段,那時候還老打仗,出周刊還有被捕的可能,所以對比發現,現在多幸福。要珍惜。
5、要堅強!要愛自己!想法設法愛自己!不做淑貞!
6、劍雲那樣的性格是得不到幸福的,(太妥協,太卑微,太膽怯),我不要做劍雲。
7、不要因為別人的強求,和別人毫無道理的說三道四就萎縮,以至於做不成自己想做的事。琴和她母親如果萎縮,琴上不了女校;覺民在抗婚的時候萎縮,那麼他和琴又成了第二對覺新和梅;而覺新順從了父親,挑起了家庭的擔子,結果沒能繼續讀大學,也沒能娶到心中永遠的一枝梅。
8、相信科學!看病的時候就不要那麼多窮講究了!蕙都病成那樣了,她丈夫和婆婆還不讓西醫動手術!每次看到那兒恨不得把鄭國光咬死。
9、娶老婆要瑞珏(我是女的,反正我喜歡瑞珏),善良,發現了梅和丈夫的事情,能以一顆最善的心去體恤覺新和梅芬的痛苦,並且因為他們的痛苦而痛苦。我說的娶老婆要瑞珏並不是因為瑞珏能寬容丈夫的精神出軌(姑且這么說覺新),而是因為她的體諒和她最善良的心意。
10、我喜歡秋的結局,終於看到覺新等人有了一個好的結果。這告訴我:美滿的結局不一定真實(真實的是:作者的大哥,就是覺新的原型自殺身亡),但是能給人鼓勵。所以:需要反應真實的時候,用一種結局;需要鼓勵人的時候,不妨用另一種結局。

Ⅱ 千禧三部曲的作者簡介


史迪格‧拉森(StiegLarsson)(復1954-2004)瑞典作家制與新聞記者。曾任職瑞典中央新聞通訊社TT,並於工作之餘投身反法西斯主義的活動。1995年,他創辦了「Expo」基金會,並自1999年開始擔任基金會同名雜志主編。由於他長期致力於揭發瑞典極右派組織的不法行動,多年來一直受到程度或輕或重的死亡恐嚇與威脅。這部小說中總是積極捍衛社會正義、不求個人名利的男主角,幾乎就是拉森本人的化身。
拉森從2001年開始「千禧」系列小說,來不及看見首部曲《龍紋身的女孩》在2005年出版,以及此系列小說售出全球超過34國版權、轟動全歐的盛況。隨著二、三部曲的出版,「千禧」系列引爆閱讀熱潮,雄踞歐洲各國暢銷書排行榜,且暢銷不墜。此外,《龍紋身的女孩》在2006年奪下北歐犯罪小說協會最佳犯罪小說「玻璃鑰匙」獎(Glass KeyAward);2008年,「千禧」系列第三部《捅馬蜂窩的女孩》再度奪下玻璃鑰匙獎。拉森打破紀錄,成為瑞典有史以來第一位兩度獲頒該獎項的作家。2008年2月,拉森並入選英國《每日電訊報》「一生必讀的五十位犯罪小說作家」。

Ⅲ 誰有賽珍珠的《大地三部曲》

賽珍珠(Pearl S. Buck或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美國作家,在中國長大,美國國籍。1932年籍其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成為第一位獲得普利策小說獎的女性;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同時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編輯本段]生平經歷賽珍珠是以中文為母語之一的著名美國作家。本名珀爾·布克Pearl Sydenstricker Buck。賽珍珠以英文姓氏為姓(其父即名賽兆祥),取pearl中文意思珍珠,合成自己的姓氏。賽珍珠出生於弗吉尼亞州西部,4個月後,隨傳教士父母賽兆祥和卡洛琳來到中國。先後在清江浦、鎮江、宿州、南京、廬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鎮江生活了18年,她在鎮江經歷了她人生的早期歲月,因此她稱鎮江是她的「中國故鄉」。她童年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那裡度過,首先學會了漢語和習慣了中國風俗,然後她母親才教她英語。值得一提的是,從幼年起,她就在鼓勵聲中開始寫作。17歲回美國進弗吉尼亞州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Randolph-Macon Woman's College)攻讀心理學,畢業後又來中國。1917年與傳教士約翰·洛辛·布克結婚,從事傳教工作。婚後隨丈夫遷居安徽北部的宿縣(今安徽省宿州市),在此期間的生活經歷成為日後聞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21年秋她的母親去世後,全家遷至南京。1927年北伐軍進入南京,她離開中國。自1921年至1935年,她與布克(J. L. Buck) 長期居住在所執教的金陵大學分配給他們的兩層樓房裡。在這里她寫出了於193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大地 (Gread Earth) 三部曲》等小說,並最早將《水滸傳》翻譯成英文在西方出版。1934年與布克離婚;1935年與約翰·戴公司總經理、《亞細亞》雜志主編理查·沃爾什結婚,因而進入約翰·戴公司任編輯。以後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農莊裡從事寫作。1934年由於中國條件較差以及為了親近她的女兒以及Richard Walsh,賽珍珠告別了中國,回國定居。回國後她筆耕不綴,還積極參與美國人權和女權活動。1942年夫婦創辦「東西方聯合會」(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於亞洲與西方的文化理解與交流。1949年出於對當時收養政策歧視亞裔和混血裔兒童的義憤,她還創立了國際化的收養機構「Welcome House」,在後來的50年,這個機構幫助了超過5000名兒童。1964年為了幫助不合收養條件的兒童,她還成立了「賽珍珠基金會」(Pearl S. Buck Foundation)。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後,她主動支持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專題「重新看中國」節目,並積極申請訪華。但是由於當時的政治氛圍,她的訪華申請遭到了拒絕。1973年5月6日她抑鬱中去世於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Vermont),葬於賓西法尼亞州普凱西的綠山農場。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她熱愛的中國大地。她病逝後,按其遺願,墓碑上只鐫刻「賽珍珠」三個漢字。美國新聞名人海爾德.艾賽克斯(HAROLD ISAACS)在他的傑作《我們里的烙印》一書講到,他曾深入采訪過的五十年代的美國政府、新聞、商界等要人們,都深受賽珍珠筆下刻畫的中國人物的影響。尤其神奇的是,盡管經歷過抗美援朝、越南戰爭和「文革」,美國百姓對中國人民的良好印象居然從來就沒有改變過。這不得不歸功於這位超前女性對中國的傑出貢獻。賽珍珠於1922年在牯嶺開始嘗試寫作,1931年發表長篇小說《大地》,立即印成為暢銷書,由於賽珍珠「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豐富的,以及她傳記方面的傑作」, 193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她的一生中,賽珍珠創作了超過100部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地》。她作品的題材包括小說,小故事,劇本和兒童故事。她的作品和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她試圖向她的讀者證明:只要願意接受,人類是存在著廣泛的共性的。她的作品主題涵養了女性、情感(廣義的)、亞洲、移民、領養和人生際遇。賽珍珠還為林語堂的成名作《吾國與吾民》作序。

Ⅳ 對巴金作品的看法 緊急!

中國一代文學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時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祖父李鏞、父親李道河,均做過滿清官員。巴金排行第四。

1909年5歲的巴金進私塾認字。16歲時,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期間閱讀《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革命刊物和克魯泡特金的《告少年》等外國作品。192 1年參加編輯《半月》刊,組織「均社」,參加些革命性的社會活動。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新詩《被虐者的哭聲》、散文《可愛的人》等。翻譯俄國作家迦爾洵的小說《信號》,這是他第一篇譯作。

1923年春,離開四川赴上海,在上海南洋中學念了半年書,考入南京東南大學附中。1927年1月赴法國留學。1928年12月,歸國回到上海,是年翻譯的《托爾斯泰論》載於《東方雜志》,首次署名巴金。

1929至1933年輾轉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出版《家》、《霧》、《雨》等代表作品,譯完克魯泡特金的《我的自傳》等。

1934年底赴日本。1935年4月6日,住處被日本警方搜查,並被帶到神田區警察署拘留14個小時。同年8月,由日本回國,任上海文化生活社總編輯。1936年10月初,與魯迅、郭沫若等21人聯名發表《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文藝界抗日統一戰線形成。1937年7月,抗戰爆發,與茅盾編《吶喊》;後上海陷落,輾轉武漢、重慶、成都、昆明等地,完成《春》、《秋》等大量作品。1944年5月,在貴陽與蕭珊(原名陳蘊珍,1917生,浙江寧波人)結婚。

1949年6月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被選為文聯常務委員和文協(後改為作協)常務理事。9月,在京參加政協會議,當選政協委員。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參加天安門城樓觀禮。1966年8月,中國作協上海分會貼出攻擊巴金的大字報,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關進「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巴金被點名批判。隨後在上海奉賢縣「五七幹校」勞動兩年半。1972年,巴金夫人蕭珊病逝。

1983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出版了《隨想錄》之《病中集》、《無題集》等作品。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出版了《隨想錄》之《病中集》、《無題集》等作品。

2005年10月17日19時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參考資料:http://www.news.zj.com/china/detail/2005-10-17/481337.html
回答者:完顏康康 - 榜眼 十三級 10-21 22:48

以上幾位說的都較細了,我只有沉默了!
回答者:syzcder - 魔法學徒 一級 10-21 23:03

巴金(1904~2005),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立志做社會活動家的他,卻成為小說家、散文家。新時期之後歷任多屆作協主席,可謂德高望重。其作品感情豐沛,故三部曲式大部頭之作甚多,後期作品用筆趨於沉實,其長篇小說《寒夜》堪稱傑作。(宇慧按)

自然情況: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餘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於上海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裡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其間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編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學叢刊》等從書。
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在各地致力於抗日救亡文化活動,編輯《吶喊》。《救亡日報》等報刊,創作有《家》的續集《春》和《秋》,長篇小說《抗戰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訴》和《龍·虎·狗》等。在抗戰後期和抗戰結束後,巴金創作轉向對國統區黑暗現實的批判,對行將崩潰的舊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和抨擊,藝術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便是這方面的力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巴金曾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中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並主編《收獲》雜志。他熱情關注和支持旨在繁榮文學創作的各項活動,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文學交流活動,首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說集《巴金近作》、隨筆集《隨想錄》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選》。《創作回憶錄》等多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內,新編的《巴金全集》於1986年起陸續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多年來他還出版了大量譯作。巴金小說創作最為著稱的是取材於舊家庭的崩潰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這方面寫得最成功、影響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動過幾代青年讀者的心靈,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於在娓娓動聽的敘述和真摯朴實的描寫中,傾瀉自己感情的激流,細膩獨到,自有一種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無黨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3年到上海,後到南京,在東南大學附中學習,1925年畢業。1927年旅居法國。1928年回國,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學季刊》編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學月刊》。抗日戰爭時期,與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1950年後,歷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主席,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學》主編,茅盾文學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文學基金會會長,中國田漢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3年、1988年當選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6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委員會主席。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1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委員會主席。是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上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1927年旅居法國期間,創作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時報》連載,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被譯成20多種文字。1934年寫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長篇小說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說《憩園》、《寒夜》)。譯有赫爾岑回憶錄《往事與隨想》。1978年底—1986年8月,創作了五卷本散文《隨想錄》。1958年—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1994年《巴金全集》26卷全部出版。到1994年6月,共寫作並出版了120部著作,還翻譯了62部外國作品,出版了54部巴金研究專著。

1981年提出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設想。1985年3月主持開館典禮,並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圖書、雜志、報紙、手稿、書信、照片、文物捐給了文學館,共7665件。1994年又捐出了1927年他在法國主編的《平等》雜志,23期合訂本,是國內孤本;兩位著名的無政府主義革命家於1927年6月和7月由美國獄中寫給巴金的親筆信;1950年在波蘭舉行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會的紀念冊,上面有巴金徵得的幾十位世界名人的簽名,是「國寶」級的文物。

1982年獲義大利卡森蒂諾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1984年被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被授予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名譽院士稱號和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90年獲蘇聯最高榮譽勛章——蘇聯人民友誼勛章,同年還獲第一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3年4月獲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頒發的「資深作家敬慰獎」,同年義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獎評委會授予巴金和以巴金為主席的中國作家協會特別獎。1994年4月,首屆文學界為紀念其90華誕舉行了「巴金與二十世紀研討會」和《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巴金》大型圖片展覽。1998年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文學藝術最高獎項——傑出貢獻獎。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為被命名為「巴金星」。

Ⅳ 關於巴金的作品和文章

《滅亡》(中篇小說)1929,開明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理論)與克剛等合著,1927,上海民鍾社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理論)1930,上海自由書店
《死去的太陽》(中篇小說)1931,開明
《復仇》(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
《霧》(「愛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說)1931,新中國
《海的夢》(中篇小說)1932,新中國
《春天裡的秋天》(中篇小說)1932,開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雜記》,1932,新中國
《光明》(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
《雨》(「愛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說)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說)1933,開明
《電椅》(短篇小說集)1933,新中國
《抹布》(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長篇小說,又名《激流》)1933,開明
《萌芽》(中篇小說,又名《雪》)1933,現代
《新生》(中篇小說)1933,開明
《旅途隨筆》(散文集)1934,生活
《將軍》(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巴金自傳》(傳記)1934,中華
《電》(「愛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說)1935,良友
(《霧》、《雨》、《電》合訂為《愛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點滴》(散文集)1935,開明
《神·鬼·人》(短篇小說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說集》(1-3卷)1936-1942,開明
《生之懺悔》(散文集)1936,商務
《沉落》(短篇小說集,又名《淪落》)1936,商務
《憶》(回憶錄)1936,文生
《發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36,文生
《長生塔》(童話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說集)1937,文生
《短簡》(散文集)1937,良友
《控訴》(散文集)1937,重慶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長篇小說)1938,開明
《夢與醉》(散文集)1938,開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慶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長篇小說)194O,開明
《利娜》(中篇小說)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馮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長篇小說)1940—1945,開明
《星》(英漢對照,中篇小說)1941,香港齒輪編輯社
《無題》(散文集)1941,文生
《龍·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還魂草》(短篇小說集)1942,文生
《廢園外》(散文集)1942,重慶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說集)1943,文生
《憩園》(中篇小說)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說)1946,良友
《旅途雜記》(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寒夜》(長篇小說)1947,晨光
《懷念》(散文集)1947,開明
《靜夜的悲劇》(散文集)1948,文生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1,開明
《慰問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通訊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衛和平的人們》(散文、通訊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說選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談契河夫》(理論)1955,平明
《大歡樂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堅強的戰士》(散文集)1957,少兒
《明珠和玉姬》(兒童短篇小說集)1957,少兒
《—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報告文學)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聲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59,人文
《友誼集》(散文集)1959,作家
《豬與雞》(短篇小說)1959,作家
《贊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藝
《李大海》(短篇小說集)1961,作家
《傾吐不盡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賢良橋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夢》(中短篇小說合集)1979,人文
《煙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隨想錄》(散文集)1979,香港三聯
《巴金中短篇小說選》(上下冊)1980,四川人民
《巴金選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隨想錄》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聯
《巴金選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創作回憶錄》1981,香港三聯
《探索與回憶》(《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選集》(1-10卷,小說、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創作回憶錄》(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選》(上下冊)1982,浙江人民
《憶念集》(散文集)1982,寧夏人民
《真話集》(《隨想錄》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聯
《巴金論創作》(理論)1983,上海文藝
《巴金散文選》1983,文聯
《文學回憶錄》與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隨想錄》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聯
《童年的回憶。(回憶錄)1984,四川少兒
《願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訴集》(散文集)1985,海峽文藝
《心裡話》(《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藝
《十年一夢》(散文集)1986,人民日報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選》(散文集)1986,上海文藝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齊)
《無題集》(《隨想錄》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聯
《巴金》(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聯
《當代雜文選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藝
《尋找理想的少年朋友》(書信集)1987,少兒
《雪泥集》(書信集)1987,三聯
《巴金書簡.新編》1987,四川文藝

翻譯著作:

《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阿里斯著,1927,民鍾社
《麵包略取》(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書店;又名《麵包與自由》,1940,平明
《獄中與逃獄》(回憶錄)俄國克魯泡特金著,與李石曾合譯,1927,廣州革新書局
《薇娜》(短篇小說、劇本合集)波蘭廖.抗夫著,與李石曾合譯,1928,開明
《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上下編,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書店
《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短篇小說集)俄國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個賣魚者的生涯》(傳記)義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書店
《蒲魯東的人生哲學》(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書店
《前夜》(劇本)彼蘭廖.抗夫著,1930,上海啟智書局
《丹東之死》(劇本)蘇聯A·托爾斯泰著,1930,開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1931,上海馬來亞書店
《秋天裡的春天》(長篇小說)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開明
《過客之花》(劇本)義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開明
《自傳》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書店
《獄中記》(傳記)美國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國虛無運動史話》(史話)俄國斯特普尼亞克著,1936,文生
《門檻》(短篇小說集)俄國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劇本)波蘭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37,美國舊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個家庭的戲劇》(傳記,又名《家庭的戲劇》)俄國赫爾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詩集)俄國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與子》(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遲開的薔薇》(短篇小說集)德國斯托姆著,1943,文生
《處女地》(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詩》(散文詩集)俄國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樂王子集》(童話、散文詩合集)英國王爾德著,1948,文生
《回憶托爾斯泰》(回憶錄)蘇聯高爾基著,1950,平明
《回憶屠格涅夫》(回憶錄)俄國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俄國屠格涅夫著,與肖珊合譯,1959,人文

Ⅵ 教父3,這個三部曲的第三部,大家覺得怎麼樣

作為史上最耐看的黑幫電影,教父是非常成功的。該系列一共三部,其中前兩部相差僅僅兩年,第三部卻相差十六年才拍攝。雖然在各大電影網站中第三部的評分是最低的,但是我卻覺得這一部最好看。下面小編就跟大家回味這部作品。
這一部講述的是麥克柯里昂為了家族產業合法化最後做的努力,以及對家人最後的眷戀。如今的麥克已經非常老了,柯里昂家族也已經今非昔比,梵蒂岡給他頒發了聖巴斯蒂昂勛章,以獎勵他巨額的慈善捐助,他的兒女們也在這一天團聚。女兒瑪莉在之後的派對上由自己任名譽主席的維托柯里昂基金會,並且為她老家的扶貧事業捐助了一億美元。
教父3劇照
麥克的前妻凱也來祝賀,但是更主要的是為了兒子安東尼。喜歡音樂的安東尼想參與歌劇,而麥克原本的計劃是讓他學習法律,將來當一個安穩的家族律師。在凱的勸說下,麥克同意了給安東尼自由。在派對上,瑪莉和自己的堂哥文森看對了眼,文森是麥克的大哥桑尼的私生子,性格跟他古琴一樣非常火爆,他和上司薩沙鬧矛盾,兩個人甚至在麥克的面前打了起來。後來薩沙派殺手偷襲文森,但是兩個人都被他反殺了。麥克為了保護大哥的獨苗,也為了培養文森,於是把他留在了身邊。
麥克設立了慈善基金,向梵蒂岡示好,目的是收購天主教會持有的房地產股份,因為大主教吉爾戴讓教會有七億美元的虧空。麥克表示可以給他出這筆錢,但是對教會持有的恩墨比拉公司股份提出要求,如果獲得這些股權,他們的家族將掌握這個龐大的房地產公司,這巨額的資產,能夠讓他們的家族丟掉黑錢的歷史包袱,和非法的殺人放火事業徹底說再見。大主教說這事兒得教皇同意,原以為教會方面會比較順利,不料不久之後,教皇病重,無法做出決策,同時黑幫這邊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
教父3劇照
老牌黑幫首領艾圖貝羅告訴他,其他的家族也想通過投資恩墨比拉,把非法資產洗白,但是麥克明白,和那些家族不同,柯里昂這些年一直在努力朝著正道發展,爭取名譽。為了他們的家族的合法化,那些家族不能進來。麥克決定把賭場產業這個舊時代的尾巴割掉,於是他關閉了賭場,並且招集賭場的合夥人,把股份退還給大家。熱門都各有所得,十分高興,唯獨薩沙一個子都沒有。薩沙是一個好排場虛榮心強,並且摳門的偽君子,麥克當面數落了他,薩沙憤然離場,並揚言不給我就搶。
然後,會場被人們所偷襲,有非常多的首領都被殺了,麥克在文森的保護下逃離。他本來想關閉賭場後就退出,但是現在只能重返了。這件事很明顯是薩沙下的手,但是必須挖出他背後支持他的人。但是麥克因為生氣病倒了,家裡一時沒了主意。文森在麥克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行動幹掉了薩沙,而且也和瑪莉發生了關系。醒來之後的麥克對他的行為很不滿,並且警告文森別碰瑪莉,因為這會使她陷入黑幫之間的糾紛

Ⅶ 巴金的作品有哪些

巴金(1904~)
現、當代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餘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於上海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裡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其間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編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學叢刊》等從書。
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在各地致力於抗日救亡文化活動,編輯《吶喊》。《救亡日報》等報刊,創作有《家》的續集《春》和《秋》,長篇小說《抗戰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訴》和《龍·虎·狗》等。在抗戰後期和抗戰結束後,巴金創作轉向對國統區黑暗現實的批判,對行將崩潰的舊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和抨擊,藝術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便是這方面的力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巴金曾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中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並主編《收獲》雜志。他熱情關注和支持旨在繁榮文學創作的各項活動,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文學交流活動,首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說集《巴金近作》、隨筆集《隨想錄》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選》。《創作回憶錄》等多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內,新編的《巴金全集》於1986年起陸續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多年來他還出版了大量譯作。巴金小說創作最為著稱的是取材於舊家庭的崩潰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這方面寫得最成功、影響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動過幾代青年讀者的心靈,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於在娓娓動聽的敘述和真摯朴實的描寫中,傾瀉自己感情的激流,細膩獨到,自有一種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Ⅷ 作家巴金的具體介紹和他的代表作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堯棠,祖籍浙江嘉興,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師讀書。五四運動中接受民
主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語專門學
校攻讀英語,參加進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參與組織「均社」
,進行反封建的宣傳活動。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
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1925年夏
畢業後,經常發表論文和譯文,宣傳無政府主義。1927年赴法
國,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
說月報》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1928年冬回國,居上海,數年
之間,著作頗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
丁》、《萌芽》和著名的「愛情三部曲」《霧》、《雨》、
《電》。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
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
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同年秋天東渡日本。
次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學叢
刊」、「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
辦《文季月刊》,同年與魯迅等人先後聯名發表《中國文藝工
作者宣言》和《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抗日戰爭期間輾轉於上海、廣州、桂林、重慶,曾任《吶
喊》周刊(後改名《烽火》)發行人、主編,擔任歷屆中華全國
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
《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寫
作了「抗戰三部曲」《火》。抗戰後期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
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長篇小說《寒夜》。短篇小說以
《神》、《鬼》為著名。抗戰勝利後主要從事翻譯、編輯和出
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文聯常委。1950年擔
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曾兩次赴朝鮮前線訪問,輯有《生活在
英雄們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兩本散文通訊集。1960年
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國作協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
殘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散文《隨想
錄》。由他倡議,1985年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他的著作被
譯為多種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義大利但丁國際榮譽
獎、法國榮譽勛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
術研究院名譽院士稱號。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
席。
巴金是一個對政治缺乏「敏感」的書生。1948至1949年初,當解放戰爭的炮聲已經震耳欲聾,他依然在唱著他那「詛咒舊時代」的老調,埋頭而盡心盡職地做他的文藝雜志編輯。因此,他關注的「社會現實」是:「小孩子在哭,中年的主婦在跟賣西瓜的人高聲論價,一個女性的帶病的聲音在乞討殘飯,一個老年人在咳嗽吐痰」;(《序跋集》)影響他此時思想判斷的是「寒夜」式「眼光」,「今天天氣的確冷得可怕,我左手邊攤開的一張《大公報》上就有著『全天在零度以下,兩天來收路屍一百多具』的標題」;(《〈寒夜〉再版後記》) 而巴金精神世界的主旋律,仍然是俄國革命黨人和法國民主知識分子反抗王權與爭取個性自由的思想傳統。

1948年前後的上海,為讀者攝下的是巴金全身心投入雜志編輯和校對工作時的「身影」。他留在歷史鍵盤上的「聲音」,也是巴金所獨有的,帶有巴金式的姿態和氣味:1948年4月29日,他在致一位友人的信中說:「現在上海很少有書店願意接印新稿(要是長篇,趙家壁還肯接印)唯一原因是排印新書,難有賺錢希望。肯出適當價錢買版稅的,可說是沒有。」當年5月5日,致沙汀的書說:「您問起去年二月以後您的版稅結過沒有,這事情我已打電話到書店去查問過了。據說您的書已早售完,去年二月的版稅是舊版書的最後一次版稅。《淘金記》、《還鄉記》都是去年年底重印的。書店會計部另有回信寄給您。」7月25日,致信范泉說:「據寄上,請查收。原稿收到,謝謝。要是方便,請您再寄一本刊載《懲戒室》的那期《文藝春秋》。」8月14日,在信中告知敬之:「版稅這期有四十多萬,已囑書店通知重慶分店轉匯。」10月26日,又告訴敬之:「我已與會計科講好,預支版稅五十萬元,由渝轉來,今天同時寄一信給濟生,請他照辦。」12月21日,對來約稿的《文藝春秋》雜志主編范泉「訴苦」道:「近日仍忙著看校樣,新春隨筆之類無法寫,請原諒。稿費當於見面時奉還。」12月29日,接著告知敬之:「版稅已囑書店早匯,大概仍由重慶分店劃付,不過書店辦事難免不拖幾天。」再查巴金1949年6月至8月的書信,向人告知的也多是「編輯」、「寫作」與「人事」方面的苦惱。如6月10日致作家田一文書:「我一直忙,《安娜》也有幾十頁待OK。房子問題弄得我頭痛。我實在無法寫信給你。」又如8月29日致友人書:「我去北平前幾天朗西夫婦約了幾個朋友跟我吵,要我交出文生社,我答應回滬後辦交代。現在是康嗣群做總經理,朱洗做董書長。我無權請你回來了。」……「敬之」是此時作家沙汀在四川安縣家鄉隱居時的化名,他當時就用岳母黃敬之的名字與人通信,包括向巴金催要版稅。(《巴金書信集》)

縱觀巴金一生的思想追求,上述文字難免給人「世俗」的、同時也非常真實的印象。那場決定著民族生死命運和前途的戰爭,對巴金好像沒有太大的觸動。當上海已經「城破」,濃厚、刺鼻的硝煙還在街道上到處彌漫時,他關心的卻是文學作品的出版問題,是「版稅」、「寫稿」、「人事糾紛」和其他一些看似瑣碎的編輯業務。然而,它們卻透露出了一個重要信息:1948年前後的巴金,仍然是一個視文學如生命的作家。事實上,巴金一生都是以一個勤奮的「作家」和態度誠懇負責的「編輯」的形象,留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厚厚的大書中的。這是他給自己、也是歷史給予他的「定位」———只不過在50至70年代暫時「偏離」了一段時間而已。當然這是後話。我們關心的仍然是:就這時巴金真實的心態和處境看,在歷史的「轉折」關頭,他是怎樣安排與籌劃自己的文化命運的?而這種「安排」與「籌劃」,他對現實所採取的應對態度,對一代作家未來的命運究竟會意味著什麼?巴金是自覺地投入大革命的懷抱,真心誠意地選擇了歷史的嗎?如果不是,那它又顯示了怎樣一種思想命題?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今天重新去思考和研究。

讓我們再把「鏡頭」搖回到1948年。需要指出的是,他畢竟不是一個悲觀的宿命論者,「早給千百萬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巴金,他才四十五歲。如果人生以百年計,無疑這是他一生中最佳的年齡」。而且與魯迅、郭沫若和茅盾等人相比,巴金為人和作文都要「單純」得多。解放軍進入市區之前,就有人勸他移居海外。但當年5月的某天,一位「不速之客」的突然到來,無意之中卻調整了巴金稍感不安的心靈的「天平」:「有個戴著眼鏡穿著解放軍制服的中年瘦個子來霞飛坊五十九號,他徑自跑到樓上巴金家中,用雙手緊握住巴金的手不放。原來他不是別人,正是巴金在1934年認識的在魯迅身邊工作過的黃源。」(徐開壘《巴金傳》)黃源是在抗戰中參加新四軍的,他現在的身份是上海軍管會文藝處的負責人。如果說巴金對經過土地革命和抗日故爭、解放戰爭,從山溝里走出來的中國共產黨還比較陌生的話,那麼他卻非常熟悉老朋友黃源。在某種意義上,黃源對巴金就是1948年的中國共產黨人,他是一個既具體又親切可信的存在。他就是一個無形的「資信」。正如魯迅是通過瞿秋白、馮雪峰、胡風等左翼文人認識了中國共產黨一樣,巴金也通過文壇老友黃源認識了一個新的時代。翻讀巴金這一時期的文章,這一漸漸培養起來的「信任感」,給人留下了十分觸目的「印象」。在《一封未寄的信中》,他第一次稱那些黨員作家為「朋友」,他說:「我稱你們做朋友,你們也許不認識我」,「雖然我叫不出你們每個人的名字」,「可是站在你們旁邊,我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他也學會了用這樣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從中國的上海來。上海,這個國際聞名的城市,肩人稱它是罪惡的城市,有人稱它是冒險家的樂園」,「在這里小孩挨餓,婦女受辱」,「勞動力毫無原因地被浪費,被糟蹋。這就是帝國主義一百年來的成就。」(《巴金選集》第九卷)他甚至還勸老友與人談談自己的「思想問題」。(《巴金書信集》)顯然,在一個有自由主義色彩的作家和編輯身上發生的「轉變」,的確是「快」了一點,因為它中間缺少必要的「過渡」和「鋪墊」——然而,這就是巴金——一個「投之以李、報之以桃」的大好人。像他筆下的覺慧一樣,他胸無城府,心靈有如藍天一般透明;又像他的沒有審視距離、也不懂得敘述游戲的小說,他的愛和恨,對人從來都不設防.
《滅亡》(中篇小說)1929,開明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理論)與克剛等合著,1927,
上海民鍾社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理論)1930,上海自由書店
《死去的太陽》(中篇小說)1931,開明
《復仇》(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
《霧》(「愛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說)1931,新中國
《海的夢》(中篇小說)1932,新中國
《春天裡的秋天》(中篇小說)1932,開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雜記》,1932,新中國
《光明》(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
《雨》(「愛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說)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說)1933,開明
《電椅》(短篇小說集)1933,新中國
《抹布》(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長篇小說,又名《激流》)
1933,開明
《萌芽》(中篇小說,又名《雪》)1933,現代
《新生》(中篇小說)1933,開明
《旅途隨筆》(散文集)1934,生活
《將軍》(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巴金自傳》(傳記)1934,中華
《電》(「愛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說)1935,良友
(《霧》、《雨》、《電》合訂為《愛情的三部曲》1936,
良友)
《點滴》(散文集)1935,開明
《神·鬼·人》(短篇小說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說集》(1-3卷)1936-1942,開明
《生之懺悔》(散文集)1936,商務
《沉落》(短篇小說集,又名《淪落》)1936,商務
《憶》(回憶錄)1936,文生
《發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36,文生
《長生塔》(童話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說集)1937,文生
《短簡》(散文集)1937,良友
《控訴》(散文集)1937,重慶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長篇小說)1938,開明
《夢與醉》(散文集)1938,開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慶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長篇小說)194O,開明
《利娜》(中篇小說)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馮文淑》,第三部又名《田
惠世》,長篇小說)1940—1945,開明
《星》(英漢對照,中篇小說)1941,香港齒輪編輯社
《無題》(散文集)1941,文生
《龍·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還魂草》(短篇小說集)1942,文生
《廢園外》(散文集)1942,重慶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說集)1943,文生
《憩園》(中篇小說)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說)1946,良友
《旅途雜記》(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寒夜》(長篇小說)1947,晨光
《懷念》(散文集)1947,開明
《靜夜的悲劇》(散文集)1948,文生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1,開明
《慰問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通訊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衛和平的人們》(散文、通訊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說選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談契河夫》(理論)1955,平明
《大歡樂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堅強的戰士》(散文集)1957,少兒
《明珠和玉姬》(兒童短篇小說集)1957,少兒
《—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報告文學)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聲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59,人文
《友誼集》(散文集)1959,作家
《豬與雞》(短篇小說)1959,作家
《贊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藝
《李大海》(短篇小說集)1961,作家
《傾吐不盡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賢良橋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夢》(中短篇小說合集)1979,人文
《煙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隨想錄》(散文集)1979,香港三聯
《巴金中短篇小說選》(上下冊)1980,四川人民
《巴金選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隨想錄》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聯
《巴金選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創作回憶錄》1981,香港三聯
《探索與回憶》(《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選集》(1-10卷,小說、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創作回憶錄》(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選》(上下冊)1982,浙江人民
《憶念集》(散文集)1982,寧夏人民
《真話集》(《隨想錄》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聯
《巴金論創作》(理論)1983,上海文藝
《巴金散文選》1983,文聯
《文學回憶錄》與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隨想錄》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聯
《童年的回憶。(回憶錄)1984,四川少兒
《願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訴集》(散文集)1985,海峽文藝
《心裡話》(《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藝
《十年一夢》(散文集)1986,人民日報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選》(散文集)1986,上海文藝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齊)
《無題集》(《隨想錄》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聯
《巴金》(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聯
《當代雜文選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藝
《尋找理想的少年朋友》(書信集)1987,少兒
《雪泥集》(書信集)1987,三聯
《巴金書簡.新編》1987,四川文藝

翻譯著作:

《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阿里斯著,1927,民鍾社
《麵包略取》(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
書店;又名《麵包與自由》,1940,平明
《獄中與逃獄》(回憶錄)俄國克魯泡特金著,與李石曾合
譯,1927,廣州革新書局
《薇娜》(短篇小說、劇本合集)波蘭廖.抗夫著,與李石
曾合譯,1928,開明
《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上下編,理論)俄國克魯
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書店
《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短篇小說集)俄國普利洛克等
著,1929,新宇宙
《一個賣魚者的生涯》(傳記)義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
海自由書店
《蒲魯東的人生哲學》(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9,
上海自由書店
《前夜》(劇本)彼蘭廖.抗夫著,1930,上海啟智書局
《丹東之死》(劇本)蘇聯A·托爾斯泰著,1930,開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1931,上海馬
來亞書店
《秋天裡的春天》(長篇小說)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
開明
《過客之花》(劇本)義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開明
《自傳》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書店
《獄中記》(傳記)美國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國虛無運動史話》(史話)俄國斯特普尼亞克著,1936,
文生
《門檻》(短篇小說集)俄國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劇本)波蘭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37,美國舊金山
平社出版部
《一個家庭的戲劇》(傳記,又名《家庭的戲劇》)俄國赫
爾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詩集)俄國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與子》(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遲開的薔薇》(短篇小說集)德國斯托姆著,1943,文生
《處女地》(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詩》(散文詩集)俄國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樂王子集》(童話、散文詩合集)英國王爾德著,1948,
文生
《回憶托爾斯泰》(回憶錄)蘇聯高爾基著,1950,平明
《回憶屠格涅夫》(回憶錄)俄國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
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俄國屠格涅夫著,與肖珊合譯,
1959,人文
會在台州遇見巴金先生,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那是一個在台州開始下雪的日子,北風很緊,我為借一本書,跑到一個中學校的圖書館去,意外地看到他已先在裡面。他的走到台州,是受了新從法國回來的老友朱洗君的勸誘的。朱君經過上海時,對他誇張台州的天氣怎樣溫和,山水怎樣秀麗,引他到了台州。誰知天不做美,歡迎他的是一天大雪和一場嚴寒,凍得他叫苦不迭,埋怨朱君的說謊。

他在朱君家裡住了四五天,很有幾個青年去找他,但他似乎不很喜歡談話,人們問他,是必誠懇地答復的,卻從不自己引起話機。為沒有很多的話可問,「廢然而返」的青年,也頗不少。有一天,因朱君的介紹,一個中學校的校董,特地設了席,「請巴金先生談談」,這是台州的大紳士,曾經自稱為「無……主義」者,深通世故人情,主張凡事「老例莫改,新例莫增」的,他同「巴金先生」在那天「談談」什麼呢?我很想問問巴金先生,不知怎的終於沒有問成。想像起來,該是一個很有興味的Soène罷?

* * *

就在那個中學校的圖書館里,我同巴金先生談了許多話。我們談到Esperanto運動,談到他最近的長篇《新生》,批評穆時英,提起韓侍 。我說中國的批評界實在太糟,他說中國根本無所謂批評,但有兩個人很有希望,就是蘇汶和韓侍 ,因而又談到「自由人」運動和左翼文壇。我問他在上海所觀察到的文壇的趨勢,凶說這倒不容易看出,因為現在的文壇實在太混沌。最後,我單刀直入地說到他的作品。
「你的《砂丁》、《煤坑》這類作品,是有實際的觀察做根據的么?」先是這樣的動問。
「有的,我曾經到過礦山和煤坑,我親眼觀察過那種情形。」
在這時候,我忽然覺到他的尖銳的眼光以兩片玻璃為障礙蔽物,很留心地在偵察我。我把我的眼光迎上去,他的就避開了。
「我同意於《現代》上一個讀者的意見,你的作品的結局,過於陰暗,使讀者找不到出路。」
「是的。不過我的作品是藝術,不是宣傳品,我不想把抽象的政論寫入我的作品中去。我從人類感到一種普遍的悲哀,我表現這悲哀,要使人類普遍地感到這悲哀。感到這悲哀的人,一定會去努力消滅這悲哀的來源的,這就是出路了。我是有一種信仰的人,我也曾在我的作品中暗示著我的信仰,但是我不願意寫出幾句標語來。」
「我認為自從寫實主義自然主義的時代以來,暴露社會的黑暗,表現人生的悲哀的作品,已經很多很多了,在讀者的心中,黑暗感已經太濃重,此後是需要指引新的社會新的人生的光明。」
「是的,不過作家的意識是被生活所決定的。我的生活使我感到尚有猛烈地攻擊黑暗之必要,我的生活給我太多的悲哀,所以我自然而然寫出了那些作品,我不能故意地去寫別樣的作品。」
接著,我轉到另一方面:
「我先前往在都會中的時候,讀到你的作品,非常地受感動,但在農村中生活了兩三年之後,我的感覺就不同了。你所表現的悲哀,對於生活在農村中的人,有許多地方是很隔膜的。」
「那是因為我一向住在都市中的緣故。」
這一句話,被我敏捷地捉住了:「所以,我想先生可以到農村中去住若干時候,看看農村中的情形。中國社會問題的核心,是農村問題。這方面,實很需要作家的注意。對於封建勢力之下的舊農村的描寫,魯迅曾盡了最善的努力。近來,茅盾、蓬子等作家,則努力於最近的恐慌之下的農村的描寫,我覺得這是很有意味的一件事,你曾經自嘆你的作品或將寫完,也可以向這方面去找一點新的題材么?」
關於這一點的他的答復,頗出我的意外,他說:
「這自然是很好,可是並非必要。我認為藝術與題材是沒有多大關系的,藝術的使命是普遍地表現人類的感情和思想。偉大的藝術作品,不拘其題材如何,其給予讀者的效果是同樣的。」
但是,我還要追下去:「我所看到的情形卻不然。現代許多作家的作品,只是都會生活者的讀物,在農村中很少流行,就是因為題材之故。魯迅的作品不能說沒有藝術價值,而且也不見得十分容易理解,但他實際上獲得最多的讀者。假使有兩部在藝術意味上是同樣偉大的作品,一定是以農村的題材的題材的一部,更易獲得讀者,因為中國的讀者,存在於農村中的比都會中的為多。」
而巴金先生的答復仍舊是:「這是比較好,然而並非必要」兩句話。
有一天,他到我的寓所去看我所譯的羅曼·羅蘭的《托爾斯泰傳》的草稿。我徵求他的批評。他給我一個很使我感奮的答復,後來,他看到我在這譯稿上的筆名,若有所思地問我:
「你是譯過一篇高爾基的小說的罷?棗就是那《秋夜》,我在克剛處看到的。」
這一問,使我稍有點吃驚,那已是五年前的事了。我還是一個學生,跟了吳克剛先生學法文,有一天,我偶然從法文重譯了高爾基的《秋夜》,署了一個筆名,請吳先生替我校正,不知怎的卻被巴金先生看到了。我想他一定是偶然瞥見的罷。想不到事隔五年,他還記得這種瑣細的事。這不但可見他的記憶之強,並可見其注意之深,他的作品中對於人心的深刻的觀察,以及對於悲哀的親切的體驗,由此可知不是無故的了。

Ⅸ 諾貝爾的設置的原因獎項的設立歷年來的獲獎者

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創立於1901年,它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因發明硝化甘油引爆劑、硝化甘油固體炸葯和膠狀炸葯等,被譽為「炸葯大王」。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的聖雷莫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瑞典議會通過了《頒發諾貝爾獎金章程》,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遺囑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為紀念諾貝爾,出資增設了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人。該獎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個獎項同時頒發。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全世界為保護環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這項被稱為綠色諾貝爾獎的「聯合國——地球是一體」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由「地球是一體」協會在聯合國的贊助下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其中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20世紀60年代約為7.5萬美元,80年代約為22萬美元,90年代達到100萬美元左右。2001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95萬美元)。2005年每項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0萬美元)。 諾貝爾遺產到底有多少錢

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每年出席的人數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晚禮服,儀式中所用的鮮花從世界各地空運而來,以表示對知識的尊重。

諾貝爾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共有六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他們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但也有人指出,諾貝爾獎特別是和平獎在評選過程中有時仍受政治等因素影響。

諾貝爾獎評選的全過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沒有復議。在發表最後結果時,也只有獲獎人的姓名和簡要理由。有關評選的記錄和候選人材料等,50年內都不得向外界公開。即使過了這一時限,也僅供研究諾貝爾獎的專業人員查閱。諾貝爾獎各頒獎機構都極為強調其嚴格的獨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對評選結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響。

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1968年又增設了經濟學獎,獎金由瑞典中央銀行提供,委託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負責評定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文學院首建於1786年,是以維護和發展瑞典文學和文字為宗旨的國家學院。18名終身院士組成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每年10月的一個星期四公開宣布當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根據古老的傳統,退出文學院的院士名額將不添加,只有在現任院士去世後才增添新的院士。2005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克努茨·安隆德教授在當日出版的《瑞典日報》上撰文宣布退出瑞典文學院,原因是他對文學獎評委會2004年評選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滿。

諾貝爾獎的每個授獎單位設有一個由5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這個委員會三年一屆。其評選過程和原則為:

——評選過程的第一步是推薦候選人。推薦者必須有一定資格,他們必須是:前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特別指定的大學教授、諾貝爾獎評委會特邀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協會主席(文學獎)、某些國際性會議和組織的成員(和平獎)、各國議會議員和內閣成員(和平獎)。任何人都不能推薦自己為獲獎者。瑞典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對被推薦的候選人。推薦候選人工作在每年2月1日前結束,9月份左右推薦人把推薦報告遞交有關評選機構。評選委員會在對候選人的成就進行討論後,於10月中旬公布評選結果。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對候選人的評審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

——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到9月份時,各領域的獲獎人已基本內定,然後由評委會召開大會正式決定。

——10月的第二個星期里,選出本年度諾貝爾獎獲得者。選舉結果揭曉,立即通知獲獎者。

——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天分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和平獎)隆重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在瑞典,由國王為獲獎者授獎。

瑞典諾貝爾基金會宣布,2006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在10月第一周和第二周舉行,各獎項的獎金均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歷屆諾貝爾獎獲獎名錄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倫琴因發現X射線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荷蘭科學家范托霍夫因化學動力學和滲透壓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貝林因血清療法防治白喉,破傷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因詩《命運》、《幸福》、《眼睛》等散文;《論藝術》、《詩句的斷想》等著作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士人桂南因創立國際紅十字會、法國人帕西因創立國際和平聯盟和各國議會聯盟而共同獲諾貝爾和平獎。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洛倫茲因創立電子理論、荷蘭科學家塞曼因發現磁力對光的塞曼效應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費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羅斯因發現瘧原蟲通過瘧蚊傳入人體的途徑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士人戈巴特因創建國際和平局、桂科蒙因宣傳和平、反對戰爭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德國歷史學家塞道爾·蒙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03年12月10日第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因發現天然放射性現象、居里夫婦因發現放射性元素鐳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科學家阿倫紐斯因電解質溶液電離解理論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麥科學家芬森因光輻射療法治療皮膚病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挪威作家比昂松因《羅馬史》、《羅馬國家法》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克里默因仲裁國際爭端,推動國際和平運動,領導國際工人協會獲諾貝爾和平獎。

1904年12月10日第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瑞利因發現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拉姆賽因發現六種惰性所體,並確定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俄國科學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學研究的巨大貢獻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西班牙作家埃切加萊·埃薩吉雷因劇作《在劍柄上》、《最後的夜晚》、《懷疑》等、法國作家米斯特拉爾因詩《米海耶》《仁那皇後》等而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873年成立的國際法協會因促進國際和平與合作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勒納因陰極射線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拜耳因研究有機染料及芳香劑等有機化合物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科赫因對細菌學的發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波蘭作家顯克微支因小說《三部曲》、《你往何處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奧地利女強人蘇納特因積極促進世界和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6年12月10日第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湯姆遜因研究氣體的電導率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法國科學家穆瓦桑因分離元素氟、發明穆瓦桑熔爐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義大利科學家戈爾吉和西班牙科學家拉蒙·卡哈爾因對神經系統結構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義大利作家卡杜齊因詩《撒旦頌》,著作《早期義大利文學研究》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總統羅斯福因成功調解日俄沖突獲諾貝爾和平獎。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邁克爾遜因測量光速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畢希納因發現無細胞發酵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因發現瘧原蟲在致病中的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英國作家魯德耶德·吉卜林因詩《營房歌曲》、小說《吉姆》獲諾貝爾文學獎。

義大利人莫內塔因堅持不懈地宣傳和平思想、法國人雷諾為解決國際爭端樹立了典範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李普曼因發明彩色照片的復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蛻變和放射化學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埃爾利希因發明「606」、俄國科學家梅奇尼科夫因對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歐肯因《偉大思想家的人生觀》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人阿諾德森因為和平解散挪威-瑞典聯盟盡力奔波、丹麥人巴耶因積極從事國際和平運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義大利科學家馬可尼、德國科學家布勞恩因發明無線電報技術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因催化、化學平衡和反應速度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士科學家柯赫爾因對甲狀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術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作家拉格洛夫因小說《古斯泰·貝林的故事》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比利時人貝爾納特因調解國際爭端、爭取限制軍備、法國人德康斯坦因促進法美和解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范德瓦爾斯因研究氣體和液體狀態工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瓦拉赫因脂環族化合作用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獲諾貝爾化學獎。

俄國科學家科塞爾因研究細胞化學蛋白質及核質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海澤因小說《傲子女》、《天地之愛》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1891年成立的國際和平局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維恩因發現熱輻射定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法國科學家瑪麗·居里(居里夫人)因發現鐳和釙,並分離出鐳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科學家古爾斯特蘭因研究眼的屈光學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比利時作家梅特林克因劇本《青鳥》、《莫娜娃娜》獲諾貝爾文學獎。

奧地利人弗里德因創建幾種宣傳和平的刊物,並創建國際新聞協會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達倫因發明航標燈自動調節器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格利雅因發現有機氫化物的格利雅試劑法、法國科學家薩巴蒂埃因研究金屬催化加氫在有機化合成中的應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醫生卡雷爾因血管縫合和器官移植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霍普特曼因劇本《織工們》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魯特因促使24項雙邊仲裁協定的簽訂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3年12月10日第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荷蘭科學家卡曼林歐尼斯因研究物質在低溫下的性質,並制出液態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士科學家韋爾納因分子中原子鍵合方面的作用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裡歇特因對過敏性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印度詩人泰戈爾因詩《新月集》、《吉檀迦利》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比利時外交官拉方丹因促使日內瓦和平會議通過阻止空戰決議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4年12月10日第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勞厄因發現晶體的X射線衍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理查茲因精確測定若干種元素的原子量獲諾貝爾化學獎。

奧地利科學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15年12月10日第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威廉·亨利·布拉格和威康·勞倫斯·布拉格父子因用 X射線分析晶體結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威爾泰特因對葉綠素化學結構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因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6年12月10日第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典作家海登斯坦因詩《朝聖與漂泊的年代》獲諾貝爾文學獎。

1917年12月10日第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巴克拉因發現 X射線對元素的特徵發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丹麥作家吉勒魯普因小說《日耳曼人的徙工》、丹麥作家彭托皮丹因小說《希望之鄉》、《幸運的彼得》、《冥國》而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863年成立的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因在建立戰俘與家屬通訊方面的大量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18年12月10日第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普朗克因創立量子論、發現基本量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哈伯因氨的合成獲諾貝爾化學獎。

註:本屆諾貝爾獎僅頒發兩項

1919年12月10日第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斯塔克因發現正離子射線的多普勒的效應和光線在電場中的分裂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比利時科學家博爾德因發現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學診斷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士作家斯皮特勒因史詩《奧林匹亞的春天》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總統威爾遜因倡議創立國際聯盟獲諾貝爾和平獎。

1920年12月10日第二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士科學家紀堯姆因發現合金中的反常性質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能斯脫因發現熱力學第三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1921年補發)

丹麥科學家克羅格因發現毛細血管的調節機理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挪威作家漢姆生因小說《土地的成長》、《維克多利亞)獲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布爾茨瓦因在創立國際聯盟中做了大量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21年12月10日第二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籍德裔科學家愛因斯坦闡明光電效應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學、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質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作家法郎士因小說《現代史話》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人布蘭延、挪威人蘭格因倡導國際和平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2年12月10日第二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丹麥科學家玻爾因研究原子結構及其輻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阿斯頓因用質譜儀發現多種同位素並發現原子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希爾因發現肌肉生熱、德國科學家邁爾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謝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西班牙作家貝納文特·馬丁內斯因劇本《利害關系》、《星期六晚上》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挪威人南森因領導國際賑濟飢荒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23年12月10日第二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密立根因測量電子電荷,並研究光電效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奧地利科學家普雷格爾因有機物的微量分析法獲諾貝爾化學獎。

加拿大科學家班廷、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因發現胰島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愛爾蘭作家葉芝因詩劇《胡里痕的凱瑟琳》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4年12月10日第二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瑞典科學家西格班因研究 X射線光譜學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荷蘭科學家埃因托芬因發現心電圖機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波蘭作家萊蒙特因小說《農民》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弗蘭克、赫茲因闡明原子受電子碰撞的能量轉換定律而共同獲得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奧地利科學家席格蒙迪因闡明膠體溶液的復相性質獲諾貝爾化學獎。

愛爾蘭作家肖伯納因劇本《聖女貞德》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首相張伯倫因策劃簽訂《洛迦諾公約》、美國人道威斯因制定道威斯計劃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佩林因研究物質結構的不連續性,測定原子量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科學家斯韋德堡因發明高速離心機並用於高分散膠體物質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麥醫生菲比格因對癌症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義大利作家黛萊達因小說《離婚之後》、《灰燼》、《母親》獲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白里安因促進《洛迦諾和約》的簽訂、德國人施特萊斯曼因對歐洲各國的諒解作出貢獻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康普頓因發現散射 X射線的波長變化、英國科學家威爾遜因發明可以看見帶電粒子軌跡的雲霧室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維蘭德因發現膽酸及其化學結構獲諾貝爾化學獎。

奧地利醫生堯雷格因研究精神病學、治療麻痹性痴呆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因哲學著作《創造進化論》諾貝爾文學獎。

法國人比松因多方謀求和平與法德和好、德國人奎德因反對非法軍事訓練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理查森因發現電子發射與溫度關系的基本定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溫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維生素的關系獲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科學家尼科爾因對斑疹傷寒的研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挪威女作家溫塞特因小說《克里斯門·拉夫朗的女兒》獲諾貝爾文學獎。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法國科學家德布羅意因提出粒子具有波粒二項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哈登因有關糖的發酵和酶在發酵中作用研究、瑞典科學家奧伊勒歇爾平因有關糖的發酵和酶在發酵中作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荷蘭科學家艾克曼因發現防治腳氣病的維生素B1、英國科學家霍普金斯因發現促進生命生長的維生素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作家曼因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凱洛格因在簽訂《凱洛格·白里安公約》的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屆諾貝爾獎頒發。

印度科學家拉曼因研究光的散射,發現拉曼效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費歇爾因研究血紅素和葉綠素,合成血紅素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蘭斯坦納因研究人體血型分類、並發現四種主要血型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作家劉易斯因小說《大街》、《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人瑟德布洛姆因努力謀求世界和平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博施、伯吉龍斯因發明高壓上應用的高壓方法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瓦爾堡因發現呼吸酶的性質的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作家卡爾費爾特因詩集《荒原和愛情之歌》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亞當斯因爭取婦女、黑人移居的權利、美國人巴特勒因促進國際相互了解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32年12月10日第三十二屆諾貝爾獎頒發。

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因提出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朗繆爾因提出並研究表面化學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艾德里安因發現神經元的功能、英國科學家謝靈頓因發現中樞神經反射活動的規律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因長篇小說《福爾賽世家》諾貝爾文學獎。

1933年12月10日第三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狄拉克、奧地利科學家薛定諤因建立量子力學中的波動方程而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摩爾根因創立染色體遺傳理論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蘇聯作家蒲寧因小說《舊金山來的紳士》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安吉爾因證論戰爭會給國家帶來利益的荒謬性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4年12月10日第三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尤里因發現重氫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邁諾特、墨菲、惠普爾因發現治療貧血的肝制劑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義大利作家皮蘭德婁因劇本《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亨德森因熱心裁減軍備工作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5年12月10日第三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英國科學家查德威克因發現中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法國科學家約里奧·居里因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科學家斯佩曼因發現胚胎的組織效應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德國人奧西茨基因揭露德國秘密重整軍備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6年12月10日第三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奧地利科學家赫斯因發現宇宙輻射、美國科學家安德林因發現正電子而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荷蘭科學家德拜因 X射線的偶極矩和衍射及氣體中的電子方面的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戴爾、德國科學家勒維因發現神經脈沖的化學傳遞而共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作家奧尼爾因劇本《天邊外》、《在榆樹下的慾望》獲諾貝爾文學獎。

阿根廷人拉馬斯因對結束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戰爭作出貢獻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7年12月10日第三十七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戴維森、英國科學家湯姆遜因發現電子在晶體中的衍射現象而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國科學家霍沃恩因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瑞士科學家卡勒因研究胡蘿卜素、黃素和維生素、匈牙利科學家森特哲爾吉因發現維生素C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法國作家馬丁·杜加爾因小說《若望·巴魯瓦》獲諾貝爾文學獎。

英國人塞西爾因維護國際和平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8年12月10日第三十八屆諾貝爾獎頒發。

義大利科學家費米因用中子輻射產生人工放射性元素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庫恩因研究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獲諾貝爾化學獎。但因納粹的阻撓而被迫放棄領獎。

比利時科學家海曼斯因發現呼吸調節中勁動脈竇和主動脈竇的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因小說《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1931年成立的高森國際難民辦公室獲諾貝爾和平獎。

1939年12月10日第三十九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勞倫斯因發明迴旋加速器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布特南特因性激素方面的工作、瑞士科學家盧齊卡因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布特南特因納粹的阻撓而被迫放棄領獎。

德國科學家多馬克因發現磺胺的抗菌作用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因納粹的阻撓而放棄。

芬蘭作家西倫佩因小說《夏夜的人們》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0年~1942年的諾貝爾獎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影響而中斷。

1943年12月10日第四十三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斯特恩因發明質子磁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匈牙利科學家赫維西因在化學研究中用同位素作示蹤物獲諾貝爾化學獎。

丹麥科學家達姆因發現維生素K、美國科學家多伊西因研究維生素K的化學性質,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44年12月10日第四十四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拉比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哈恩因發現重原子核的裂變獲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厄蘭格、加塞因發現單一神經纖維的高度機能分化,而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丹麥作家延森因歷史小說《漫長的旅程》獲諾貝爾文學獎。

為資助國際紅十字會的工作而給予國際紅十字委員會諾貝爾和平獎。

1945年12月10日第四十五屆諾貝爾獎頒發。

奧地利科學家泡利因發現量子的不相容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芬蘭科學家維爾塔寧因發明酸化法貯存鮮飼料獲諾貝爾化學獎。

英國科學家弗萊明、弗洛里、錢恩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智利作家米斯特拉爾因西班牙語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人赫爾因促進聯合國的誕生獲諾貝爾和平獎。

1946年12月10日第四十六屆諾貝爾獎頒發。

美國科學家布里奇曼因高壓物理學的一系列發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科學家薩姆納因發現酶結晶、美國科學家諾思羅普、斯坦利因制出酶和病素蛋白質純結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科學家馬勒因發現 X射線輻照引起變異獲諾貝爾生

Ⅹ 巴金是誰他有哪些作品

作家簡介:
巴金(1904~2005.10.17),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立志做社會活動家的他,卻成為小說家、散文家。新時期之後歷任多屆作協主席,可謂德高望重。其作品感情豐沛,故三部曲式大部頭之作甚多,後期作品用筆趨於沉實,其長篇小說《寒夜》堪稱傑作。(宇慧按)

自然情況: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餘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於上海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裡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其間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編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學叢刊》等從書。
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在各地致力於抗日救亡文化活動,編輯《吶喊》。《救亡日報》等報刊,創作有《家》的續集《春》和《秋》,長篇小說《抗戰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訴》和《龍·虎·狗》等。在抗戰後期和抗戰結束後,巴金創作轉向對國統區黑暗現實的批判,對行將崩潰的舊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和抨擊,藝術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便是這方面的力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巴金曾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中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並主編《收獲》雜志。他熱情關注和支持旨在繁榮文學創作的各項活動,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文學交流活動,首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說集《巴金近作》、隨筆集《隨想錄》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選》。《創作回憶錄》等多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內,新編的《巴金全集》於1986年起陸續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多年來他還出版了大量譯作。巴金小說創作最為著稱的是取材於舊家庭的崩潰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這方面寫得最成功、影響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動過幾代青年讀者的心靈,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於在娓娓動聽的敘述和真摯朴實的描寫中,傾瀉自己感情的激流,細膩獨到,自有一種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閱讀全文

與基金會三部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