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前十大基金公司是什麼
美國十大基金公司
1、富達投資(1萬億美元)
富達是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它的分支機構遍布全球15個國家,管理的資產高達1萬億美元。
2、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是最早進入中國的投資銀行,主要投資領域是製造行業、食品行業、飲料行業、家居建材、房地產等等。
3、黑石集團(982億美元)
黑石集團也被稱為佰仕通集團,管理的總資產達到982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資產管理機構,也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
4、貝恩資本(650億美元)
貝恩資本是國際上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一共管理的資金為650億美元。
5、KKR(835億美元)
KKR是美國十大基金公司排名中歷史最悠久的機構之一,早在1976年的時候就已經成立,總部在美國的紐約,業務遍布全球各地,2013年的時候管理的資產就達到835億美元。
6、高盛集團
在1869年的時候就已經成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主要投資的領域是銀行證券、石油、汽車、通訊等等,著名案例有聯想投資、美的、西部礦業等等。
7、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
成立時間是1992年,是一家比較年輕的基金公司,但是管理的資產達到300多億美元,主要是在技術工業零售消費、航空金融服務、銀行業保健制葯等等領域投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比較著名的投資案例四聯想集團、友友購物、華奧物種集團公司等等。
8、橡樹資本
這是家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1995年,總部在美國的洛杉磯,2013年的時候管理資產達到800億美元,主要投資的策略是房地產、亞洲及新興市場股票、日本投資機會、電力基礎設施、不良債務、高息債券、可換股證券及次級債務等等,比較著名案例是澳門房地產。
9、凱雷投資集團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一家投資公司,在全球有1575個員工,擁有324個投資基金,也是比較早的進入中國的投資公司,在中國的主要投資基金有凱雷亞洲基金、凱雷亞洲增長基金、凱雷亞洲房地產基金等等,它的主要投資領域是IT服務軟體業、電信通訊網路、電子半導體晶元等等。
10、華平創業投資公司
在美國十大基金公司排名中,華平在1966年成立於美國紐約,在1994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中國投資,比如58同城、神州租車、紅星美凱龍等等都有華平的投資,它管理的資產為440億美元,比較專注於消費、工業和服務、能源、金融服務、醫療保健以及技術、媒體和電信等等,著名案例有浙大網路、亞洲醫葯網等等。
Ⅱ 世界著名的基金公司
貝萊德基金公司(Black Rock)
富達基金公司(Fidelity Investment Group)
施羅德基金公司(版Schroders group)
富蘭克林鄧普頓權基金公司(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
霸菱(Barings)
聯博(AllianceBernstein)
首域(the First)
百達(Pictet)
亨德利(Henderson)
百利達(Parvest)
據說這是世界十大著名基金管理公司,後面那幾個我自己都沒聽說過。
老虎基金、量子基金、富蘭克林鄧普頓、JP摩根基金、美林投資管理公司、荷蘭國際集團投資公司、AIG資產管理、荷銀資產管理公司(美國),這些倒是略有耳聞。
至於那些是猶太人開的就真不清楚了,但是這里沒有一家基金公司是以色列的。
中國的公募基金最近一年來成立不少啊,比如道富基金,中信建投基金,前海開源基金,興業基金,永贏基金,上銀基金等公司
最近幾個月比較著名的就是天弘基金關聯淘寶的那個余額寶產品----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
據他們自己說目前可以算得上是世界排名前十的貨幣基金產品了。
這令公募的基金曾經的老大華夏很不開心。
Ⅲ 美國4大投資銀行
2006年全球最大的十五家投資銀行排名
http://wiki.mbalib.com/wiki/2006%E5%B9%B4%E5%85%A8%E7%90%83%E6%9C%80%E5%A4%A7%E7%9A%84%E5%8D%81%E4%BA%94%E5%AE%B6%E6%8A%95%E8%B5%84%E9%93%B6%E8%A1%8C%E6%8E%92%E5%90%8D
2000年9月12日總市值排名前5位的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添惠、高盛、美林、嘉信、雷曼兄弟
http://www.studa.net/jinrong/060811/17100213.html
現在可能有變化
Ⅳ 美國四大財團
美國金融業十大財團
第十名. 美國十大財團 - 芝加哥財團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財團。20世紀初期,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區氣候適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於發展農牧業,很早就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區和牲畜區。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工業隨之發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區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工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些富豪家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壟斷財團。1935年擁有資產43億美元,在當時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四位。
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近年來,芝加哥財團受到華爾街大財團的排擠,金融實力遠不如前。大陸伊利諾伊公司受到摩根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為洛克菲勒財團所控制,芝加哥財團實際上已從屬於這兩個大財團。
芝加哥財團所控制的工業部門,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和傳統的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以農業地區為對象的商業。在農產品加工工業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類加工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埃斯馬克公司和聯合食品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它擁有國際收割機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兩家財團共同控制)以及迪爾公司。這3家農業機械公司生產的拖拉機佔全國拖拉機銷售市場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芝加哥財團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擴展引人注目,它在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擁有大量投資,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結合。
芝加哥財團在商業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創立於1866年,20世紀初經營郵購業務獲得巨大發展,零售商店和供應點遍及美國各地,1982年公司資產增36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在美國的百貨公司中居於首位。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九名. 美國十大財團 - 摩根財團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其他財團又無不以摩根財團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其實力地位相對下降,曾一度為洛克菲勒財團所超過。為挽回頹勢,它採取了多種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礎,擴展實力。在工業方面,積極開拓新興技術工業,60年代以來,在電子計算機、高速復印機和微型膠卷等工藝部門中,已躍居首位。財團所屬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世界生產電子計算機最大的企業。財團原來基礎較好的電器設備、電力設備和原子能設備等工業也取得很大發展。在軍火工業方面,摩根財團控制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飛機公司,名列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後期,摩根財團的信託資產迅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其他財團,加以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工業的興起,又使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成倍增長。摩根財團不論在控制的企業數目和擁有的資產方面,又都凌駕於洛克菲勒財團之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八名. 美國十大財團 - 梅隆財團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梅隆財團所控制的金融機構,除梅隆國民銀行外,還有匹茲堡國民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此外,財團還擁有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七名. 美國十大財團 - 洛克菲勒財團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淮(原譯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著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機以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美國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給洛克菲勒財團以沉重打擊。該財團採取各種措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首先參與美國國內石油的開發,爭取國內沿海地區近海油田的租賃權,1976年獲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賃地130萬英畝。又與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英國北海油田。它還滲入能源工業的其他有關部門。此外,還大力向石油化學工業發展。
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里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著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教育、科學、衛生以至藝術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
但是洛克菲勒財團80年代以來,經濟實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已為摩根財團所超過。主要是因為美國財團互相滲透,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大企業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銀行如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都已受到別的財團的滲透而成為共同控制的企業。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六名. 美國十大財團 - 克利夫蘭財團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蘭得名。
19世紀後半葉,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具備了財團的條件,1935年擁有資產14億美元,為當時美國的第八家財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獲得進一步發展,1955年資產增達157億美元,上升為美國第六家財團。60年代,由於財團所處的地區限制,實力衰退。
克利夫蘭財團的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鋼鐵公司、萊克斯—楊斯頓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和國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在美國橡膠工業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國最大的兩家橡膠公司——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和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均為克利夫蘭和其他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金融資本薄弱,它擁有的克利夫蘭信託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實力有限,籌措資金只得仰賴東部財團,特別是摩根財團的金融機構。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五名. 美國十大財團 - 加利福尼亞財團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倔起的新興大財團,包括美洲銀行集團、舊金山集團及格杉磯集團。這三個集團的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加利福尼亞州軍火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獲得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形成以美洲銀行為金融中心的大財團。1974年擁有資產1671億美元,在美國十大財團中居第三位,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它與南部財團組成一股新興的軍火工業集團勢力,成為與東北部老財團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
美洲銀行是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核心,其前身為義大利移民後裔A.P.基安尼尼於20世紀初所創辦的義大利銀行。由於業務的迅速發展,至20年代就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銀行;30年代初,與加利福尼亞美洲銀行合並,改名為美洲銀行(全稱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它帶來了巨額利潤,超過了當時紐約的大通國民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只是美洲銀行的最大表決權已為摩根財團和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控制,加利福尼亞財團在美洲銀行的勢力遠不如前。
加利福尼亞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農業和采礦業為主;大戰期間和戰後,由於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例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利頓工業公司以及諾斯羅普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美國前十名的軍火商和軍火出口商。戰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美國國防部的軍火訂單中,長期居於首位。但是這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四名. 美國十大財團 -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戰後興起的東部大財團。歷史雖短,但其控制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幾家老財團,躍居十大財團的前列。該財團以第一花旗銀行為核心,依靠它的巨額資金,向軍火工業(如火箭、導彈以及飛機等)和民用工業(如電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擴張勢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受斯蒂爾曼和洛克菲勒兩大家族的控制,作為標准石油系統(美孚石油系統)資金調度中心,並因此獲得迅速發展。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業務一蹶不振。在50年代發生的企業兼並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躍起來,1955年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用現名。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於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噴氣式轟炸機、民兵Ⅲ洲際導彈、阿波羅計劃以及製造火箭和宇宙空間發射器等軍用產品,每年從軍事訂貨中獲得驚人的高額利潤。財團所屬其他企業還有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施樂公司、明尼蘇達采礦與製造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摩根財團和杜邦財團共同控制)以及生產電子計算機的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商業方面則有彭尼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和珠寶商店(與芝加哥財團共同控制)。上述企業都在國內外居於壟斷地位。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三名. 美國十大財團 - 杜邦財團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組成的依靠化學工業和軍火工業起家的財團。創始人為法國移民E.I.杜邦·德內穆爾。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逃到美國,1802年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創辦杜邦公司,經營火葯生意;經過杜邦家族5代人的經營,終於使杜邦公司變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資產從戰前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壟斷公司之一。杜邦財團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財團的資產總額增達26.3億美元,在當時的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杜邦財團從五角大樓獲得價值210億美元的軍事訂貨,戰後又參加原子彈的製造,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在十大財團中躍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加劇,杜邦財團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財團的經濟實力以工礦業為主。1974年該財團的工礦企業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69%。工業資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化學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來,一再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80年代以來,該公司轉向發展塑料工業和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生產不以石油為原料的產品,如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合成纖維等。杜邦財團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車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
杜邦財團的銀行資本較其他財團薄弱,缺少一個資金雄厚的金融機構作為核心,長期來,其金融業務不得不依附於摩根財團和其他財團提供資金。
杜邦財團是一個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財團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組成,其資本多半是家族的財富。所有重要職務都為家族的成員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才相繼由外界「能人」擔任。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二名. 美國十大財團 - 得克薩斯財團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得克薩斯財團的銀行資本比較薄弱,雖擁有4家銀行和3家保險公司,但沒有形成強大的金融中心。4家銀行是: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休斯敦第—城市國民銀行、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和得克薩斯商業銀行。得克薩斯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以休斯頓的坦尼科公司為最大。它本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現已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公司,該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在軍火工業方面,得克薩斯財團控制了兩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譯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創辦人J.J.林,善於兼並,在1960年兼並特姆科飛機製造公司,後又於1961年兼並沃特公司(製造飛機和導彈)。80年代以來進行多樣化經營,但仍以製造軍火為主,獲利甚厚,發展迅速。另一家為休斯飛機公司,創辦於1933年,經營業務本限於設計和實驗性製造,1942年才開始商業性生產,製造飛船、偵察攝影機以及各種飛機零件。80年代上半期,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其他電器部件,在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此外,得克薩斯財團還擁有一些生產尖端技術工業產品的公司,如得克薩斯儀器公司。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一名. 美國十大財團 - 波士頓財團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也是美國最老的壟斷財團之一。它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當時,這幾個家族把從海外殖民掠奪中積累起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商業銀行、保險事業和投資公司,並依靠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經營紡織、製革、製鞋、服裝、食品以及化工等輕紡工業。由於輕紡工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初,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創立於1859年。1903年與馬薩諸塞銀行合並後,仍稱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它是美國最早的一家跨國銀行。除銀行外,波土頓財團還擁有4家著名的保險公司,以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為最大。
波士頓財團在工礦企業方面的實力不及東部大財團。它所控制的工業原來主要是輕紡工業,從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成果發展新興技術工業,從輕紡工業轉向電子、光學、空間、導彈等方面發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戰後兼並了許多中小公司,實力壯大,經營方向也由輕紡工業轉向宇航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成為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樣化公司。它既製造航空和宇航產品、各種電子部件、飛機部件,又經營鍾表發條、傢具和家禽等行業。它的一家於公司貝爾宜升飛機公司,是一家軍火出口商,為五角大樓和外國製造直升飛機。波士頓財團在發展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波士頓地區尖端工業的發展。其所屬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錫昂公司和波拉羅伊德公司等,由於新興技術工業的刺激,經濟實力增長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頓財團曾聯合格克菲勒財團支持J.F.肯尼迪擔任總統。肯尼迪人主白宮,替波土頓財團爭得大批軍事訂貨,引起摩根財團的強烈不滿。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給波士頓財團一大打擊,使它在同其他財團的競爭中地位不斷下降。
Ⅳ 美國3大銀行,4大投行各自的業務分類是什麼
花旗銀行,作為惟一一家推行全球業務戰略的銀行, 不單為遍及56個國家的5000萬消費者提供服務,也在近100個國家為跨國、跨區及當地的企業客戶服務。除了花旗銀行, 沒有哪家金融機構的業務和資源足以在如此之多的地方,應付如此之多的需要。 花旗銀行已成為金融服務的世界品牌。花旗銀行的名稱即意味著服務, 不僅是滿足客戶的需要,更要比客戶預期的做得更好。 主要的業務范圍包括:
電子銀行業務。通過花旗銀行的計算機, 自動櫃員機或花旗電話銀行,在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內都可得到安全而便捷的服務。
信用卡業務。世界范圍內, 花旗銀行的信用卡客戶都可通過花旗銀行發行的信用卡, 或花旗銀行與其他知名機構共同發行的信用卡滿足其消費需求,並適應其不同的財務狀況, 花旗銀行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發行機構。
私人銀行業務。花旗銀行在32 個國家中從事私人銀行業務的員工可透過銀行的人才、產品及策略網路, 令客戶獲得全球投資組合的第一手資料,花旗銀行協助其尋求投資機會及識別投資風險。
新興市場業務。花旗銀行在新興市場服務客戶接近100年,源遠流長,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因為花旗銀行就像一家當地商業銀行一樣,持有營業執照,了解當地市場,並擁有訓練有素的當地雇員,配合著跨區域性的優勢向客戶提供世界水平的銀行服務, 這是花旗銀行與從不同的優勢。
企業銀行業務。目前,花旗銀行在100多個國家與全球性、區域性和地方性公司客戶進行著合作。 花旗銀行在世界各地的市場所涉及的深度和廣度是企業銀行業務的基石。無論是在國內, 還是在世界任何地方,均可得到花旗銀行優質的服務和專業的建議。
跨國公司業務。 花旗銀行同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之間的成功合作,是基於花旗銀行數十年來所積累的銀行業關系和經驗。 這些公司大多希望向海外擴展,特別是向新興市場擴展, 因為那裡的消費者和商品市場欣欣向榮。
花旗銀行在世界各地的深遠發展是最具競爭力的特點。就規模,產品,能力,產業知識和經驗而言, 花旗銀行都比競爭對手領先一步。花旗銀行的目標是將花旗銀行的產品和服務推向全世界。 簡而言之, 花旗銀行全球獨一無二的網路可隨時隨地為客戶提供其所需的服務。
Morgan稱號的金融機以前都是約翰摩根控制的摩根集團下屬的,後來由於美國大蕭條後出的反壟斷法被分割,現在比較出名的是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和J.P.Morgan,摩根大通是J.P.摩根和大通曼哈頓銀行合並的產物,摩根大通是個全能金融集團,而摩根斯坦利是專業的投資銀行。從規模上來比,摩根大通和摩根斯坦利顯然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摩根大通也就是JP MORGAN CHASE,是由原JP摩根銀行和大通曼哈頓銀行合並而成。摩根大通銀行是其在中國的注冊名稱。而且去年年底已經與美國排名第四的美一銀行合並(bank one)合並了。不過即使在沒合並的時候,以商業銀行業務論其也是美國第一的商業銀行。
摩根斯坦利是一家大型的資本投資公司。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為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銀行、J.P.摩根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 J.P.摩根早先作為一家英國的商人銀行由JohnPierpontMorgan的父親在倫敦建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公司對包括美國鋼材、通用電器以及美國電話電報等一些知名企業最初的建立構造及融資起了重大作用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 (美國)商業咨詢委員會
華爾街老牌投行貝爾斯登的轟然倒下,成為今年以來次貸風暴中金融行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不僅僅是因為貝爾斯登破產對金融市場產生的直接沖擊,也包括對市場預期的顛覆,一年之前,有誰會知道一個有著85年歷史的傳統投行在傾刻之間土崩瓦解、灰飛煙滅。而且,貝爾斯登的慘劇引發了市場更多的猜想:會有更多的投資銀行加入到貝爾斯登的行列嗎?在目前美國的四大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和雷曼兄弟中,雷曼兄弟的日子最為艱難,之前該投行預計需要募集高達100億美元的資本金來支持其資產負債表,截止到7月30日,雷曼兄弟的股價今年已經下跌了72%,同樣遭受了大幅資產減記的美林跌幅位居第二,今年以來股價跌去了近一半,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表現稍好,今年以來股價分別跌去了25.9%和12.9%。從估值的方面看,四家投行的08年P/E已經跌入10倍之內;次貸危機中損傷不大的高盛的市值按7月30日收盤價為737億美元,幾乎等於其餘三家投行的市值之和。雖然股價大幅下滑,但四大投行受基金青睞的地位並沒有太大改變,基金在四家投行的持倉比重在33%到44.5%之間不等,其中雷曼兄弟的基金持倉比重最高。
表1 美國四大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 市值(十億美元) 08年P/E今年以來回報% 基金持倉比重%
雷曼兄弟 12.64.97-7244.49
美林 26.57.34-48.941.31
高盛 73.79.35-12.940.97
摩根士丹利 42.66.8-25.933.55
數據來源:Morningstar晨星 數據截止到2008-7-30
目前,貝爾斯登已經被摩根大通成功收購,為了進一步了解和透視那些重倉於這些投資銀行的基金的表現,晨星為投資者精選了美國十隻最重倉於上述四家投資銀行的基金。我們的篩選條件排除了行業基金,集中投資於金融行業的基金,它們在四家投行的倉位比重可達到總資產的10%以上。
當貝爾斯登的兩支對沖基金在今年夏天倒閉後,華爾街大搖其頭——這種情況看起來是那麼難以避免:兩支基金的杠桿高達1:10。這樣高風險的杠桿固然能在市場繁榮時創造奇跡,但在衰退時則會導致災難。這正是華爾街眼下對貝爾斯登的現狀憂心忡忡的原因——該公司整體的杠桿已是令人震驚的1:29.9,每1美元的資本,都對應著29.9美元的杠桿。
華爾街大行的交易員們再次被愁雲慘霧籠罩,惟恐陷入以前在流動性危機中倒台的同行們的噩夢:從邁克·米爾肯內部交易丑聞爆發後破產的德崇證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到被巴菲特拯救的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以及最終被瑞信(Credit Suisse)收購的第一波士頓(First Boston)。
投資者和分析師或許還能自我安慰:貝爾斯登只是遭遇重創,但還並沒有出局。投資銀行業的特點從來當是振盪劇烈,財富倏去倏來。
事實可能並非如此。華爾街的五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定義了今日的華爾街,但眼下,他們的境況就像那些陷入次級抵押貸款麻煩的借款人,買了超過自己經濟能力的房子。他們的麻煩緣於讓自己同花旗和摩根大通這樣的全能銀行區別開來的努力。為此,在過去的10年中,他們偏離投行主業,進入一個風險更高的細分市場,並用自己的資金投下重注。曾幾何時,這種轉變是高回報的,但是現在,基礎正在逐漸坍塌。
10月底,美林宣布在第三財季抵押貸款支持債券的重估及其他沖減給它造成了84億美元的損失,使得該公司在第三季共虧損22.4億美元。美林強勢CEO斯坦·奧尼爾(Stan O'Neal) 被迫下台,成了他所言今夏以來「史無前例流動性危機」的犧牲品。而在此前,他被廣泛視為在近幾年將美林從低谷中拉出來的功臣。
奧尼爾或可寬慰自己。這次,他是敗在了凱恩斯所言的「慣例之下」——僅一周內,全能銀行霸主花旗集團也「史無前例」地蒙羞:在第三財季業績中已沖銷了約22億美元的抵押貸款相關資產損失後,它在11月初宣布接下來還需再做80億至110億美元的沖銷。自2003年從花旗集團傳奇掌門人桑迪·韋爾接過權杖後便一直處於爭議中的CEO查爾斯·普林斯由此黯然下台。沒多久,摩根士丹利也宣布在第四財季中沖銷37億美元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相關資產。
一片悲歌聲中,只有高盛眼下仍維持著令人目眩的利潤,證明它仍是華爾街最聰明的交易商,不但主宰著華爾街,甚至主宰著世界。但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如果評級公司接下來對抵押債券評級再進行大規模下調,它可能也不會倖免。隨著各大行第四財季報告的陸續公布,分析人士預計華爾街大行需總共沖銷掉逾600億美元的資產——自1987年股災以來,華爾街大行的日子從沒有像眼下這么難過。
在分析人士看來,他們中的一兩家會不會被迫合並是個懸念。更大的疑問則在於,他們的商業模式,在本質上是否就是缺陷的。
交易員時代
在人們的通常想像中,華爾街投行由一群傲慢而不受拘束的傢伙組成。沒錯,他們的確有很強的冒險精神,但其核心業務——承銷和收購兼並這樣利潤非常豐厚的投行業務——卻是一個相當安全的業務。
不過,從1990年代末開始,情況開始變化。股票承銷業務開始商品化,使得來自公司支付的傭金看起來好像縮水了。同時,像花旗這樣同時擁有投行和商業銀行業務的全能銀行由於資金雄厚,可以用通過提供貸款的辦法誘使企業向他們尋求投行服務,專業投行的優勢地位受到挑戰。
接下來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真正出現下滑的是那些全能銀行的「金融超市」模式:花旗和摩根大通的投行業務縮水,美洲銀行則放棄了投行業務,德銀和瑞信的表現也只能說勉強。相反,自市場從網路泡沫破滅的打擊中恢復來後,絕大多數專業投行枝繁葉茂,利潤和股東回報飛速上升,正如他們的股票價格一樣。從2002年底到今年中,高盛的股票上漲了240%,同期雷曼兄弟股票上漲200%,在危機爆發前,貝爾斯登的漲幅也高達175%,全部跑贏大市。
投資者注意到了專業投行的驕人戰績以及不敗能力。成立於1923年的貝爾斯登宣稱其從來沒有遭遇過沒有盈利的年份。雷曼成了固定收益和抵押市場的贏家。而高盛,則成了王者中的王者。
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是拿更多自己的錢去冒險。當然,他們仍舊提供一流的投行業務和經紀業務,但其利潤增長的主要來源是自有資金的投資回報。他們在公司內部成立私人資本運營公司,在做市和自營交易業務上投以重注。在雷曼,自有資金投資收益佔到總收入的55%,而從1999年到2004年,這個數字平均維持在44%。
將高盛比喻成是一家對沖基金已不是新鮮的提法了。當然這不是說這個比喻有什麼不對。在高盛2006年的收入中,其交易部門的收入貢獻佔到了68%。而在1999年到2003年,這個數字從來沒有突破50%。
正是高盛,確立了交易員在華爾街最近10年的主導地位。這一點可從最近幾任高盛掌舵人的變遷見端倪。
1999年高盛上市前夜,在一場「宮廷政變」中,交易員背景的聯席CEO約翰·科贊被迫離職,投資銀行家背景的亨利·鮑爾森成為惟一的CEO。原因?當時高盛收益近30%已是自營交易。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崩潰,也打擊了在交易領域頗為活躍的高盛,讓其被迫推遲上市計劃。高盛需要向投資者表明,其商業模式是建立在穩健的投資銀行業務之上的,而非交易業務。
鮑爾森當時辯稱:「投行業務與交易業務對高盛一樣重要。」但正是在他治下,高盛成了一個更純粹的交易機器。在高盛的三大部門中,交易部門的收入自1999年到2006年翻了4番,去年為250億美元;資產管理佔到總收入的17%;傳統的投行業務比例最小,為15%。去年,高盛為其2.65萬名員工平均支付了62萬美元的薪資,堪稱是華爾街最賺錢的機器。
其樂融融背後,是交易員開始成為真正的主角,投資銀行家們的影響力大不如以前。當鮑爾森在去年離職赴白宮任美國財長時,接替他的正是讓固定收益商品部(該部門從事抵押債權、原油和貨幣等大量商品的交易)這一高盛支柱部門笑傲同儕的勞埃德·布蘭克費恩。從2002年開始,隨著黃金交易員起步的布蘭克費恩在高盛內部迅速崛起,鮑爾森最初掌管高盛的左右手約翰·桑頓和約翰·賽恩相繼掛冠而去。在布蘭克費恩成為CEO後,包括副董事長蘇珊·諾拉·約翰遜(Suzanne Nora Johnson)在內的幾位投行高管也離職。
高盛把弱化的投資銀行業務視為公司的「前端」。作為公司客戶初次接觸高盛的部門,投資銀行業務建立的關系能使這些公司會成為高盛交易部門的客戶,交易部門既為這些客戶也為高盛自己的賬戶創造利潤。資產管理部則把投資者的錢投入到高盛的投資銀行家們做顧問的交易和股票中,同時吸引由高盛承銷或做並購顧問的公司客戶中富起來的人成為資產管理部的新客戶。高盛自己的明星玩家,則會把個人財富也放到賭注里。
這就是高盛的內部杠桿機制。在杠桿收購領域,高盛通常既是投資者,也是顧問。根據Dealogic的估計,高盛的私人資本運營業務與其它業務融合的是如此無間,以致去年高盛的投資銀行家們僅從其私人資本收購的交易中就賺取了1.05億美元的傭金。
這一模式本身也有其問題:與自己客戶的利益沖突。比如,一家私人資本運營公司可能是高盛投資銀行部的客戶,也是高盛自己的私人資本運營部的競爭對手。一些銀行家感覺,高盛越來越把其作為投資者的利益放在了客戶利益之上。
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交易業務本身的高風險特徵,這讓一些投資者對高盛的態度非常謹慎。盡管高盛擁有作為風險管理者的出色紀錄,一旦市場由熱轉涼,或是一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爆發,它便會發現自己處於極大的風險之中——畢竟,固定收益商品部的損失差點讓它在 1994 年和 1998 年瀕臨絕境。
在其它華爾街大行這里,看到的只是效仿的動力——2005年重返摩根士丹利出任CEO後,麥晉桁(John Mack)一直在公司內外宣講要利用公司的資產進行一些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作為結果,華爾街五大行去年45%的收益來自它們的自有資金投資。1999年科技股熱潮達到頂點時,其交易部門的收入貢獻比例只有30%。從那時開始,大行們的資產負債表膨脹起來,並幸運地迎來了市場機會絕佳的7年。投資者願意投入資金並承擔風險,這讓大行有充裕的資本,資產價格開始攀升,大家在全球尋找投資機會,並更多地使用杠桿。
然而,這個模式的核心就是「高買」——顯然不是一個多棒的商業模式的范疇。當然,大行們也為自己的風險做了對沖。即便考慮到這個因素,他們仍使自己置於高風險之中。在今年第二季度末高盛的杠桿比率為24.5,2003年底的比率則為18.7,雷曼在第三季度的杠桿比率為30,一年前的數字則是25.8。可資比較的是,1998年崩潰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杠桿比率為25。在最近一個季度,投資者才意識到這個收入模式有多脆弱。貝爾斯登、雷曼和摩根士丹利的交易部門都受到重創。
另外次貸中,誰的QDI投入成份越大,貸款貸得越多誰就損失越慘重
Ⅵ 美國有哪幾大投資公司
投資公司是一種金融中介機構,它將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投資於眾多證券或其回他資產之中。「集中資答產」是證券投資公司背後的核心含義。在投資公司所建立起來的證券組合之中,每個投資者按照投資數額比例享有對資產組合的要求權。這些投資公司為小型投資者們提供了這樣一種機制:他們可以組織起來,以獲得大規模投資所帶來的好處。
美國十大投資公司,見下圖:
(註:10與11名並列。)
Ⅶ 美國基金的投資公司有哪些
這個要看英語,漢譯不一定一樣的
最大的有先鋒基金,溫莎基金等,呵呵
你可以上晨星基金網站看下
我個人覺得你說的這個不是基金公司,而是投資公司,小心點哦
Ⅷ 全球最大的六大基金公司是哪兒幾個
2011年數據抄來自《國際私募股權》雜志(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PEI):
1.美國德太投資有限公司 (TPG Capital) 以506億美元的籌資額,榮登今年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
2.高盛集團旗下的Principal Investment Area,籌資總額為472億美元;
3.凱雷投資集團,籌資總額為405億美元;
4.籌資402億美元的KKR;
5.籌資364億美元的黑石集團。
Ⅸ 美國有名的私募公司有哪幾家主要運作其他公司上市么
1,黑石基金: 黑石集團堪稱華爾街上最知名的私募基金。黑石的成功,離不開史蒂夫·施瓦茨曼的功勞,他靠著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交易以及破紀錄的並購,被稱作黑石集團的「精神教父" 2、凱雷投資集團: (這個傢伙是我投入最多注意力的......) Carlyle Group成立於1987年,創辦人:大衛魯賓斯坦因。現擁有39隻基金,管理資金總額390億美元,位列世界私募基金公司前茅。業務遍及世界各地。 凱雷號稱「總統俱樂部」。其經營思想是:「如果你把有錢人和有權人聚到一起,有權人能得到錢,有錢人能得到權」,也就是中國人熟知的「權錢交易」。 成員包括:美國前國防部長弗蘭克.卡路西(助凱雷成為美國第11大軍火商);前總統老布希(助凱雷、摩根大通以4.3億美元收購韓國韓美銀行,再以27億美元賣給花旗集團);英國前首相約翰.梅傑(助凱雷在歐洲設立11億美元的凱雷基金),以及菲律賓前總統、美國前國務卿、泰國前總理、德意志銀行前行長以及IBM、雀巢、波音、BMW、東芝等世界最大企業的高官。 2000年凱雷進入中國。到2006年6月,在中國投資21個項目。在中國的投資項目一般不超過5000萬美元,凱雷偏愛和別的投資機構聯合行動以降低風險,偏愛投資行業領先或者技術領先的公司,且有很強的控制欲。 2005年8月,凱雷和軟銀聯手注資順馳置業。2005年,凱雷和保德信以4.1億美元購入太平洋人壽的24.975%(非一次性投入),被質疑為賤賣;入股中國最大的實木地板生產企業安信地板;2006年用2.75億美元絕對控股中國工程機械龍頭徐工機械,遇到全社會抵制。從中獲得的基本經驗是:「項目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關系的搭建」。 3,華平投資集團 : Warburg Pincus,美國歷史最久的私募資本之一。1995年至今,華平在20餘家中國公司投資超過5億美元,包括亞信科技、卡森實業、港灣網路、富力地產。2004年12月聯手中信等收購哈葯集團55%股權,創第一宗國際基金收購大型國企案例。2006年投資國美電器和銀泰百貨。2007年以3000萬美元,以股權投資的方式部分買下中凱開發,獲得了一個具備中國房地產開發資質的殼。進一步展開在華地產投資業務。 目前,華平集團在中國及全球范圍內的投資集中在醫葯及生命科學、通訊及高科技、金融服務、製造業、媒體及商業服務、能源和房地產等行業,用於投資的基金包括目前管理的100餘億美元及新近募集的80億美元。 4,德州太平洋集團: 在全球所管理的資金超過300億美元。 旗下的亞洲投資機構--新橋投資,命名為德州太平洋-新橋(TPG-Newbridge)。新橋集團成立於1994年。1999年出資5000億韓元收購南韓第一銀行51%的股權。中國網通收購亞洲環球電訊,新橋投資出過力。收購深發展銀行為中國上市銀行外資並購第一案。參與過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 5,漢鼎亞太: 總部在美國,1985年由徐大麟和Hambrecht &Quist合資成立,總規模約21億美元,管理過19隻基金,投資回報率超過30%,投資星巴克、希爾頓中國區酒店等。2007年初募集到5億美元,成立了亞太增長基金V,用於在大中華區、日本和韓國等北亞地區的私有股權和並購方面的投資活動。 6、貝恩資本: 成立於1984年,資產超過250億美元。已完成200多個股權投資,總值超過170億美元。2006年初以30億美元先進收購著名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旗下的感測器與控制器業務部門。 2006年12月,據傳正在募集10億美金的首隻亞洲基金,專注於投資中國與日本。參與海爾收購美泰克
Ⅹ 全球有哪些著名的投資公司
美國KPCB風險投資公司,德豐傑風險投資公司,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凱雷投資集團,Accel合夥公司等,下面一一介紹:
1. KPCB公司人才濟濟,在風險投資業嶄露頭角,在其所投資的風險企業中,有康柏公司、太陽微系統公司、蓮花公司等這些電腦及軟體行業的佼佼者,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公司抓住這一百年難覓的商業機遇,將風險投資的重點放在互聯網產業,先後投資美國在線公司、奮揚公司(EXICITE)、亞馬遜書店。
2. 德豐傑是唯一一家通過聯合基金網路進行全球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在全球30多個城市設有辦事處,並擁有超過35億美元的投資資金。德豐傑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圍內搜尋具有傑出才能並試圖改變世界的企業家,並向其提供資金和服務。
3. 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nternational Data Group)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術出版、研究、會展與風險投資公司。IDG公司2006年全球營業總收入達到28.4億美元。
4. 美國凱雷投資集團(The Carlyle Group,又譯為卡萊爾集團,以下簡稱凱雷集團)成立於1987年,公司總部設在華盛頓,擁有深厚的政治資源,管理資產超過3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之一。
5. Accel Partners是世界五大風險投資機構之一,致力於幫助傑出企業家去建立業務定位非常明晰的技術公司。深入的專業知識、相關經驗以及行業關系,使得Accel Partners的團隊反應更加敏捷,創造更多價值,最終成為優秀技術家的最佳合作夥伴。
6. 大西洋大眾公司成立於1980年,專門為信息技術及知識產權驅動的成長型企業提供資金。目前管理約100億美元資本,至今已曾投資於約150家公司,目前投資的企業超過60家,其中接近一半在美國國外。公司憑借其全球化戰略及覆蓋世界各地的業務網路, 為其所投資公司持續提供增值協助, 以及長遠的投資理念 而在投資界中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