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東坡和徐特立兩位名人的讀書方法對你有什麼啟示請談談自己的感想
蘇東坡詩詞歌賦寫得不錯,徐特立的小文章也蘊含著意味深長的哲理,蘇東坡很有自己的見解。
2. 徐特立為啥叫聖誕老人
徐特立是與梁啟超一代的老人吧?
如果樓主你說的是徐錦江,我還是能理解的,徐錦江被叫聖誕老人是因為在九品芝麻官中扮演雷豹,頂著紅帽子,戴著白鬍子,神似聖誕老人而出名
3. 徐特立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徐特立,1877年出生,原名懋恂,字師陶,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長沙縣江背鎮)人。毛澤東和田漢等著名人士的老師。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4年參加長征。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
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嚴重失敗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起義軍第二十軍三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別班學習。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長,兼任蘇維埃大學副校長。1934年他以57歲的高齡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表現了老英雄的大無畏的革命氣魄。
新中國建立後,1949年10月-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他以古稀之齡朝氣蓬勃地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中,致力於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黨中央曾評價他「對自己是學而不厭」,「對別人誨人不倦」,「中國傑出的革命教育家」。毛澤東稱贊他是「堅強的老戰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劉少奇稱贊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周恩來稱贊他是「人民之光,我黨之榮」。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之後,徐特立關注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黨的優良作風。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名老黨員,一名黨的高級幹部,應該時刻不忘保持黨的優良作風,特別是保持「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工作作風。他關注的第二件事就是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他孜孜不倦地從事學術研究,發表了很多精闢的見解及深刻的論述,這些文章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
1927年春,徐特立回到離別近半年的家鄉,展現在他眼前的鄉村面貌是全新的———惡霸地主的威風被打下去了,流氓、煙、賭也不見了。法院無案可審,大小訴訟,農會開個會就公平解決了。透過這些變化,他看到了農民運動的力量,也體察到毛澤東潛心從事農民運動的遠見卓識。於是,他參加了湖南省農民協會,並擔任教育科長,兼任湖南農村師范農運講習所主任。
1927年5月,反動軍閥許克祥在湖南發動了「馬日事變」,瘋狂屠殺共產黨,鎮壓工農運動。徐特立加入共產黨的兒子徐篤本,也在敵人追捕時犧牲。徐特立深感靠國民黨解救中國已成泡影,國恨家仇,促使他四處尋找共產黨。不久,他在自己的學生、女共產黨員黎尚瑾家中,遇到了過去一師的學生、來此避難的中共湖南省委負責人李維漢,即向李維漢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請求,經他的介紹,正式加入了共產黨。當毛澤東知道這一情況時,贊揚說:真是疾風知勁草,歲寒知松柏啊!
徐特立入黨後,參加了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工作,並參與發動南昌起義。1928年,黨中央派徐特立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特別班學習。兩年後,他回到了國內。不久,即奉命赴蘇區。為了普及蘇區教育,他創辦了師資訓練班,不久發展為列寧師范學校,先後為瑞金140多個鄉培養了600多名教師。在徐特立的直接領導下,蘇區還辦起了各種專科學校,為黨培養了大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的幹部專門人才。
在長沙、在瑞金、在延安,徐特立都親手創辦了大量的學校,而且是在沒錢或少錢的條件下辦成功的。他憑的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兩大傳統法寶。
徐特立在當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時,由於日本的侵略,國民黨的封鎖,沒有科學儀器設備,沒有必需的圖書資料,甚至連普通的校舍、黑板、紙、筆都很缺乏。困難再大也難不倒徐特立,他帶領師生們,自己做教具、自己製作實驗設備、自己編寫教材,還自己動手挖窯洞、建校舍。自力更生辦起的延安自然科學院,居然能培養出世界聞名的科學家和專業管理人才,如著名的核動力專家彭士祿、中國地熱之父任湘等,人才之多,舉不勝舉。
徐特立辦長沙師范時也是白手起家。第一是沒有校舍,最後想到善化縣和長沙縣已經合並,善化的學堂閑著,雖然是個破廟,收拾收拾,臨時湊合著還可以用。教師不夠,找朋友幫忙,只吃飯不給錢。沒有校工,徐特立就自己兼。沒有教材也是自己編。就這樣,一座生氣勃勃的長沙師范就辦起來了。多年過去了,長沙師范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徐特立辦長沙女子師范也是一樣,校舍、黑板、桌、椅都是借來的,沒有經費,自己就在其他學校多兼課,所得的收入作為長沙女子師范的辦學經費。
徐特立排行第二,他有一個外號叫「徐二叫化」,原因是他自奉極其儉朴。有一年除夕,他辦完事深夜才返校,開水泡冷飯就成了他的年夜飯。徐特立在當長沙師范校長時,因為穿著過於粗朴被周南女校的門房誤認為是下人。更有趣的是他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高級參議時,被張治中將軍的門衛擋在門外,說:「今天張主席有重要客人來訪,恕不接待。」等到徐特立回頭拿來名片,張治中將軍出來迎接,門衛才知道這位形似伙夫的老頭就是今天的貴客徐特立。他當校長,教員坐轎子,他步行;教員吃小灶,他和學生一樣吃大灶;教員穿皮鞋,他穿草鞋;別人請客,他從不去參加。他在《六十自傳》里寫道:「節省日用,謝絕一切應酬,絕對不請朋友吃酒肉和茶點。」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徐特立為了辦學,艱難困苦勤儉節約的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像。為了緊縮開支,哪怕一張紙、一支筆都不隨便使用。教師們丟棄的剩殘粉筆頭,徐特立隨時撿起來裝在口袋裡自己上課再用。學生們常常看到校長衣服口袋裡鼓鼓囊囊的,不以為然。徐特立為此寫了四句話:「半截粉筆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諸生不解余衷曲,反謂余為細算人。」
條件再差的學校,徐特立也能夠把它辦好。因此徐特立得了一個外號叫「徐二鏤鍋」。鏤鍋,就是用鐵水補破鍋。破鍋只要經鏤鍋匠一鏤,便可以成為一口可用的鍋。這是長沙市民和部分同行對徐特立敬業精神表示肯定的昵稱。擅鏤破鍋,緣於徐特立當校長具有很強的凝聚力。他為人恭謙、民主、實干。他認為,遇到難事時,身體力行對師生具有很強的號召力。由於他做出了表率,有時學校發不出工資,只供伙食,教師照樣上好每一堂課。學校缺少必要的設備,老師、學生都主動從自己家裡把什物搬到學校里來。
他對本校的每一位教師都真誠對待,高度尊重,全面關懷他們的思想和生活,還很注意發揮他們的個人特長。因此不少名牌教師情願俸金少一點,也都樂意在徐特立領導下任教。他在長沙女子師范學校任校長時,一位著名的理化教師同時在長郡中學兼課,長郡每課時聘金1元,他經常缺課;女師每課時6角,他不但不缺課,而且教課非常認真,甚至主動為學生義務補課。有人問他這是為什麼,他說:「長郡中學的彭校長是老爺,高不可攀;徐校長平易近人,是朋友。我到長沙女師上課,常到徐校長的房裡,坐在他床上,隨便談天。他接待殷勤,毫不隔閡,鍾點費雖然少一點,但精神上非常愉快,所以願為效勞。」
在延安自然科學院當院長時,教師們都是好幾個人住一孔窯洞。按規定,徐特立可以單獨住一孔,可是他定要別的老師和他三個人住一孔。晚上三個人聚在一盞小油燈下辦公。他說:「大家住得比我更擠,為什麼我要一個人住呢?」住地到學校要翻幾個山頭,每到下雨,山陡路滑。他就打著赤腳,拄著拐杖,爬上爬下,從不因為年高路滑而遲到一分鍾。那時他已經快70歲了,有這樣一位做榜樣的校長,教授們在教學上誰都不會掉以輕心,學生也沒有吊兒郎當的現象發生。徐特立在筆記中寫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認為,作為校長,最重要的是迎難而上,率先垂範。
4. 徐特立是怎樣是人,結合事例列出三點
學習中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頌外必要的還要做筆記,好記心不及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師有一條重要的讀書經驗是「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積累知識的好辦法。
「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徐特立老先生一生治學的經驗之談。他認為,青年學生要在讀書過程中學會思考,並善於將思考所得及時記錄下來,作成筆記,以求閱讀時對作品的深入理解。
有些同學平時也讀了不少書,但苦於不會作筆記,因而閱讀諸多作品都如過眼煙雲,對作品的理解不免流於膚淺,其實,讀書時作筆記的形式是豐富的。
5. 徐特立在開展人民教育活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徐特立在開展人民教育活動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某資金短缺,人口不足,人力不足,還有百姓的理解不到位。
6. 徐特立「他人第一」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是什麼⊙∀⊙
徐特立從1941年春至1943年冬任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
他在自然科學院工作和生活作風方面的平凡事跡,
亦足以體現毛澤東初到延安之時對他的評價 :「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全部含義。
7. 徐特立是哪裡人﹖
徐特立,1877年出生,是中國著名的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長沙縣江背鎮)人。毛澤東和田漢等著名人士的老師。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4年參加長征。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8. 徐特立在仁愛方面有哪些品質
徐特立徐特立是我國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長沙辦學期間,為了節省開支,特意把家安置在了鄉下;為了節省路費,他常常步行往返於學校與家之間,一來一回的路程加起來足有幾十公里。
他厲行節儉,對自己苛刻極了,從不多花一分錢,但是對於學生,特別是那些家境貧寒的農家子弟,卻很大方。
著名詞作家田漢當時就在徐特立辦的學校讀書,徐特立發現酷愛讀書的田漢買不起書來讀,常常利用節假日跑到圖書館,一看就是一整天,中午也不吃飯。徐特立心疼這個懂事的、愛學習的孩子,於是就把自己的存摺交給田漢,讓他買些喜愛的書和喜愛吃的食物。
夏天,湖南常陰雨連綿,蚊子眾多。田漢因為沒有蚊帳,被蚊子咬得睡不著,只得蒙著被子睡覺。徐特立得知這個情況,就送給他一頂新蚊帳,並讓他一有困難就給自己講。而在徐特立自己的家裡,他的蚊帳已經破舊不堪,為了孩子不被蚊子咬,睡得安穩些,他的妻子每到夏天就要縫補一次舊蚊帳。
後來,徐特立參加了萬里長征,他當時已經57歲了。中央領導同志照顧他年老體弱,特意送給他一匹好馬。可是徐特立很少騎馬,總是把馬讓給傷病員騎,自己則拄著一根竹杖艱難地和大部隊同行。當有人勸他騎馬時,他總是說自己的身體很硬朗,走得並不比年輕人慢,誰騎都一樣。長征兩萬五千里,他騎馬的路程不超過兩千里。
毛澤東十分贊賞徐特立事事先為他人想的精神,指出他是「一切革命黨人和全體人民的模範」。毛主席對徐特立的評價可謂恰如其分。徐特立大公無私、先人後己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9. 關於愛國的名人徐特立的資料
徐特立
姓名:徐特立
生日:1877年2月1日
性別:男
大學:未知
星座:水瓶座 星座密碼
國家:中國
地區:湖南城市:長沙
職業:社會學家
徐特立 簡介
後,他參加了南昌起義,任師黨代表。部隊失敗後,他決定同賀龍一起上山打游擊,只是因病未能跟上,被派赴莫斯科入中山大學。他學通俄語後,系統研究了馬列主義,並同吳玉章、瞿秋白共同研究了漢語拉丁化拼音。
1930年末,徐特立潛回國內,赴江西根據地,後在中華蘇維埃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長(部長為瞿秋白)。1934年,他隨軍長征。一路上,他拄著一根竹杖,扛著防身用的紅纓槍,和大家一同行軍。瞿秋白在告別時換給他一匹好馬,他卻總是讓給傷病員騎。據統計,長征兩萬里,徐老騎馬不過二千里,人稱「徐老徐老真是好,不騎馬兒跟馬跑」。
到達陝北後,中共中央為他慶祝60歲壽辰。毛澤東寫信致賀,稱徐老「今後還將是我的先生」。抗戰爆發後,徐特立先到國民黨統治區做中共代表,1940年回延安任自然科學院院長,在黨的「七大」上當選中央委員。此時,他老當益壯,年近七十還參加了延安青年體育運動會的游泳比賽。1947年,中央為他慶賀70歲誕辰,毛主席的題詞是「堅強的老戰士」,朱總司令的題詞則是「當今一聖人」。
新中國成立後,徐特立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因年老記憶力減退,他自動申請免職。但是,他仍關心國事———「大躍進」時不表贊成,「文革」開始後又憂心不已。1966年國慶節上天安門時,他守在電梯旁等毛澤東,想傾訴心中想法。毛主席遠遠看見他後,馬上打招呼並想走過來,可惜被突然出現的一群高呼「萬歲」的人隔開。徐老此後身體日衰,難以外出,於1968年去世,享年91歲。
10. 革命者人徐特立講的是什麼故事
徐特立同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革命老人,共生了七個兒子,因無錢看病,死去五個,為革命犧牲了兩個,只留下一個剛滿周歲的小孫女,名叫徐禹強。徐特立和他的夫人,年過花甲,兩鬢如雪,膝下就這么一個小孫女。人們拉著小禹強的手說:「你是個革命家庭的苦孩子,又是烈士的女兒,以後跟著爺爺享福吧。」但是,徐特立老人從不這么想。為了防止小孫女滋長特殊化思想,老人對禹強要求很嚴格。爺爺讓孫女去學校,和工農的孩子們一起過集體生活,只有星期六和節假日才接回家。爺爺常常拉著小孫女的手,滿懷希望地說:「禹強呀,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不要躺在老一輩的功勞簿上,要走自己的路,為社會多出力。」徐特立老人,不僅在思想上生活上嚴格要求孫女,而且對禹強的學習特別關心。禹強上小學時,老師說她的作文內容枯燥、語言貧乏。小禹強心裡也怪著急。爺爺發現以後開導她說:「禹強,要想寫好文章,就要多讀和多寫。多讀,就是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增長知識,又可以學習別人寫文章的經驗。多寫,就是要練習自己的筆頭,肯下功夫,自己多動手寫。」爺爺要求小孫女先練習寫日記,然後再出題目作文。他苦口婆心地教育孫女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綉花針,堅持勤學苦練,就能寫出好文章來。」聽了爺爺的話,禹強開始亂讀一氣,不管報紙、雜志、小說,也不管短篇、中篇、長篇,只要能找到的,她都拿來讀。結果提起筆來一寫作文,進步卻不大,她很苦惱。針對這種情況爺爺就耐心地幫助她總結教訓。他說:「禹強呀,你讀書的方法不對頭。讀書應該是慢慢地讀,一邊讀,一邊用腦筋想一想,這本書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它是通過什麼樣的寫作方法來說明這個道理的。書上有那麼好的語言,好的描寫。有些好段落光讀不夠,應當背誦才行。還要養成邊讀書,邊隨手記筆記的習慣。可以做摘抄,記提要,也可以記心得,寫體會。要記住啊,不動筆墨,不讀書。」禹強瞪著兩只明亮的大眼睛昕得人了神。
爺爺笑笑說:「你想想,像你那樣讀書,得用多少時間啊!」小禹強側著頭,顯出思考和不理解的神情。爺爺說:「怎麼?想不通嗎?表面看你好像讀了好些書,費了好些時間,可是囫圇吞棗收效不大。做學問最寶貴的就是扎實呀!」從那以後,禹強看書,總要身邊帶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一邊讀,一邊記。真靈,小禹強的作文成績果然提高很快,讀書筆記也逐漸積攢了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