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山大學有哪些著名校友
「畢業生是學校最大的『財富』,但校友會不能變成基金會。校友活動是個大學問!」昨日是中山大學85周年校慶,首屆全球校友會會長論壇在中大懷士堂舉行。77級校友、現中山大學北京校友會會長陳平原教授對「校友與大學文化」這個主題分享了他獨特的看法。 來自全球68個校友會的120多位會長代表及中大校內代表,共計200多人出席了此次論壇。 愛富可理解 嫌貧不應該 每年11月份是高校的校慶月,廣東高校中近期就有華農、中大、華工相繼舉行了大型的校慶活動,多所高校校慶時都邀請校友募捐。陳平原認為,表彰傑出校友、建立校友網路、募集辦學經費,這些都是校友會活動論及的多個層面,但不能僅僅停留在此,對校友的定位也不只是成為「募捐的對象」。 他直言,校友會籌集經費是很重要的事,但不是全部工作的目標或者主旨,「否則人家會說你這大學太沒理想,嫌貧愛富。愛富可以理解,但嫌貧不應該。那些沒錢沒力的校友,關鍵時候能為母校叫聲好而不是踩一腳,那也是一種貢獻。」 校友捐大樓 不如捐講座 校友捐款建大樓是校友回報母校的「例牌」。陳平原認為,除了捐大樓,還可以考慮捐講座、請大學者來學校開講的方法,這種捐贈形式更能讓捐款人感受到善舉的魅力,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都有過這樣的嘗試。 重視了著名校友,可也別冷落了非著名的校友。陳平原借用毛澤東的詩句「風物長宜放眼量」來形容此舉。 他說,越不著名的校友,越容易受傷害,而且他們日後「發跡變泰」可能性也存在,所以他們不應該受到冷落。他還幽默地用股票的術語做了總結:做校友工作,屬於「長線投資」,切忌「短線操作」。 學生是財富 學校須善待 學生是大學最大的財富,要讓他們走出母校後如何還能記得母校?陳平原進而闡述,在學校時就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我們現在很多考核,但卻沒有對教師『善待學生』的考核。」他笑稱,黃達人校長每年跟畢業生握手照相,連續四五天,要做到笑容可掬很辛苦,但這辛苦是值得的! 陳平原建議廣東高校校友會可以多學習國外高校的方法,如所有的校友都有一張圖書館卡、編纂歷屆校友錄及將校友會刊物做成電子版等。
⑵ 中山大學愛心助學協會的協會大事記
2001年12月,中山大學01級關志明、夏愛華、修甜甜和劉福祥共同資助了失學兒童王博、吳夏。
2002年5月,愛心助學協會正式在中山大學注冊珠海校區成立。
2002年5月,第一次愛心助學活動「奉獻愛心——關注老區失學孩子」在珠海校區展開。第一批25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此批受助學生中,由封志勤認助的黃敏於04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天津大學,並於05、06年暑假參加「愛心助學考察」,以實際行動去幫助更多的人。
2002年7月,第一次愛心助學考察歷時10天,中山大學劉福祥、黃飛鵬、王一睿和陳立為自費到老區巴中考察,走遍老區三縣一區,走訪了30多個失學兒童家庭,目睹了他們家庭的破落和孩子求學的慾望。
2002年12月,第二次愛心助學活動周「情系老區」在珠海校區舉行,現場認助30餘名學生。中山大學副書記兼副校長李萍教授親臨現場指導,並肯定了我們的工作。
2003年7月,第二次愛心助學考察歷時10天, 5名中大學子實地考察20名貧困學生。
2003年11月,第三次愛心助學活動周「點亮希望之燈」在珠海校區舉行,40餘名貧困學生被現場認助。
2004年7月,第三次愛心助學考察,11名中大學子走遍了巴中市三縣一區(巴州區、通江縣、南江縣和平昌縣),行程逾1000公里,走訪了7個鄉鎮、50多個貧困孩子的家庭,收集了近60份貧困學生資料。
2004年7月,協會發起「高校西部助學交流會」。近10所兄弟院校參與了這次旨在共商「資助西部失學兒童大計」的交流活動。其中中國人民大學派出了19名同學參與暑期聯合考察活動。
2004年11月,第四次愛心助學活動周「陽光——他們更需要」在珠海校區舉行,現場資助貧困學生達40多人,並有不少同學都有認助意向。
2005年1-2月,第四次愛心助學考察,協會創始人劉福祥前往巴中市巴州區、南江縣發放「陶清網友金」4300餘元,中大助學金800餘元,調查8名貧困學生家庭經濟情況。
2005年7月,第五次愛心助學考察開始, 10天里共考察貧困學生近200名;現場資助貧困學生10多名,並向部分學校贈送價值近千元的體育用品,向貧困學生贈送價值200餘元的學慣用品。首次有被資助學生參與考察活動。
2005年10月23日 「新聞日日睇」節目采訪,對中山大學愛心助學協會自2002年起的三年來資助西部失學兒童的事跡作了一個綜合報道。
2005年11月,第五次愛心助學活動周以「奉獻愛心——關注老區失學孩子」先後在珠海校區和東校區舉行,一共資助了330個貧困學生,是有史以來被資助學生人數最多的一年。
2006年1月,與珠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合作開展「手拉手」搭橋活動,旨在為已受到資助的西部貧困兒童找到溝通的好友,以通信或通電話的方式,使他們之間建立起「一幫一」,「手拉手」的夥伴關系。
2006年7月,第六次愛心助學考察,39位考察隊員,分三路分別對四川巴中、廣西田林和雲南澄江進行實地考察,一共帶回300多份貧窮學生的圖文資料,是協會有史以來帶回資料最多、收獲最豐的一次考察。
2006年9月協會社刊創刊號《向西》的首發會在9月23日順利完成。本刊物得到學校領導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校黨委朱孔軍副書記為刊物顧問。
2006年11月,第六次愛心助學活動周,「愛之愈深,行之愈遠」在中大珠海校區、東校區、南校區進行。共資助學生225人,資助金額逾11萬元 。截至於2006年11月,協會累計資助貧困學生897 名,累計捐助金額70多萬。
2006年11月30號下午,在南校區熊德龍活動中心廣州六大新聞媒體,《廣州日報》、《羊城晚報》等廣東主流媒體,對愛心助學協會和我們的活動周情況進行采訪,各大報紙以及 大洋新聞網、新浪校園網、新華網 等網路媒體,相繼報導了我們的助學宣傳周活動並給予肯定評價。同時珠海電視台《視點》欄目為我們做了一期專題《夢想,向西》,社會反響強烈。
2006年11月,珠海校區榕園、荔園超市零錢捐款箱設立。截止2009年3月募得款2700元,款項將在考察過程中為貧困生購置物品,合理使用,公開使用情況。
2006年12月,南校區與校友會合作助學,中山大學某校友企業通過中大校友會向愛助表示,將資助愛助06年助學活動周後剩餘全部貧困學生,並且將繼續關注愛助的活動進展,有意進一步參與和支持助學工作。
2007年3月,愛心助學協會跨校區常委大會成功召開。
2007年4月29日,愛心助學協會作為全校 24個跨校區學生社團之一,愛助以社團互評展示大會總分第二名、專家評審小組評議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二〇〇六年度中山大學優秀學生社團」榮譽稱號,成為四個跨校區優秀學生社團之一。
2007年5月27日下午,愛助成立五周年慶祝大會在中山大學南校區熊德龍學生活動中心召開。大會上,由愛助各校區現屆負責人分別作愛助五周年工作總結報告、2006年各校區重大活動演講展示,歷屆愛助成員及廣大關注助學工作的師生、社會人士齊聚一堂,在溫馨融洽的氣氛中,共同回顧協會五年走過的歲月,體味在參與助學所收獲的感動、快樂和情誼,同時就如何繼續開展助學工作進行了深入地探討和自由地交流。
2007年7月,由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網站主辦的「第二屆全國高校百佳網站網路評選」活動圓滿落幕。中山大學愛心助學協會網站「中山大學愛心助學網」榮獲「十佳校園社團網站」稱號。本次活動自2007年1月啟動以來,共收到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38所高等院校報送參評網站1018個。
2007年愛助作為高校公益活動工作經驗登上教育部工作簡報。
2007年7月28日,第七次愛心助學考察,44名考察隊員考察了四川巴中、廣西田林、湖南通道,採集貧困學生資料三百多份。
2007年9月17日至21日,愛助開展了為期五天的「總有一縷陽光叫愛」 愛心助學考察成果匯報展示活動。該活動旨在答謝中大師生對愛心助學工作的支持,並由此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和了解西部教育落後的現象。
2007年10月,第一次愛心助學圖片展「愛聚你我,助燃希望」在珠海校區、東校區、南校區開展。
2007年11月9日,由團省委、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學聯共同主辦的以「綻放青春、夢想校園」為主題的第二屆廣東大學生校園文化藝術節在大學城隆重開幕,中山大學愛心助學協會代表中山大學學生社團參加了廣東高校校園文化品牌項目和社團文化展評活動。經過評委現場評分、網路投票以及終評,愛助在60多個參評的社團中脫穎而出。11月27日晚,在藝術節閉幕式暨頒獎晚會上,愛助被評為「2007年廣東省高校十佳學生社團」。
2007年11月26日,第七次愛心助學活動周「愛聚你我,助燃希望」在珠海校區、東校區、南校區開展。本次活動周資助學生286名,總金額逾35萬。、
2007年12月,中山大學愛心助學協會參加了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民政廳共同開展的全省志願服務評選表彰活動。在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召開的廣東省志願服務工作會議暨表彰大會上,愛助「假期愛心助學活動」項目被授予「廣東省志願服務優秀項目獎」稱號。
2008年7月,第八次愛心助學考察,走訪了廣西百色、湖南沅陵、廣東韶關,帶回貧困學生資料近300份。
2008年9月,第二次愛心助學圖片展「One child,One dream」在中大珠海校區,東校區開展。
2008年10月,愛心助學考察活動獲「中山大學2008年暑假社會實踐公益活動一等獎」
2008年11月「愛心助學暑期考察」獲中山大學暑期公益實踐活動評審一等獎。
2008年11月,第八次愛心助學活動周於中大東校區、南校區、珠海校區先後開展。在珠海校區,愛助攜手中大管弦樂團、中大合唱團,於榕園正廳舉辦的答謝義演,以音樂會的形式答謝本次助學活動周的資助者。在東校區,協會攜手廣東工業大學太陽風青年志願者服務隊,華工經貿學院團委恆溫志願者服務隊,分別在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舉辦愛心助學活動,得到兩校學子的熱情反響。經過各方有心人的努力,本次助學周合計資助學生315人。
2009年3月,中山大學北校區愛心助學協會成立。
2009年5月,協會再次被評為「2008年度中山大學優秀學生社團」。
2009年7月18日,第九次愛心助學考察。
2009年12月獲評「中山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
2009年12月,協會獲得「廣東省志願服務銅獎(集體)」。
2010年4月,愛心助學協會榮獲「中山大學『舞動青春,激揚亞運』學生團體、團支部策劃大賽」二等獎、最佳創意獎。
2010年4月,愛助參加由今日美術館、新浪網、巨人集團以及優米網聯合舉辦天使助學行動大賽,晉級全國總決賽淘汰賽最後一輪,總成績全國八強。
2010年5月,協會再次獲評「中山大學優秀學生社團」。
2010年7月,第十次愛心助學考察。
2010年9月,四校區圖片展先後舉辦。
2010年11月,愛助榮獲」中山大學暑期公益活動二等獎」。
2010年11月,第十次愛心助學活動周分別於四校區先後開展。
2011年4月,愛助參加」益暖中華」谷歌杯第四屆中國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復賽階段的團隊榮獲」全國優勝團隊」的稱號。
2011年4月,愛助榮獲「社團風采大賽」最佳人氣獎。
2011年4月21日,愛助慈善店項目獲得「星巴克環保實踐活動獎項」。
2011年5月愛助「書香傳愛」寒假圖書角建設調研獲中山大學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二等獎。
2011年8月7日,第十一次愛心助學考察。此次除了廣西、陝西、四川三條傳統線路項目之外,還隨同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等組織前往貴州開展「揚帆啟航貴州行-青協貴州行」,在團委馬佳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廣西賀州八步區關愛留守兒童項目」,隨同中山大學東校區青年志願者協會前往梅州開展助學考察。
2011年8月,中山大學愛心助學暑期助學行動(廣西)、中山大學愛心助學之蜀道行考察活動、中山大學紫陽花開助學項目獲廣東省珠江公益節「千個公益項目」。中山大學愛心助學協會獲珠江公益節「千家公益社團(團隊)」。
2011年9月,四校區圖片展如期先後舉行,同時為新學年的社團招新拉開序幕。
2011年10月8-10號,愛助參加了由共青團中山大學委員會主辦、中山大學V微樂益公益成長中心等機構承辦的「2011廣州·高校公益文化節」。該活動旨在為各公益團體提供交流的平台,並加深大學生對公益活動的認識,讓外界更加了解並支持大學生公益。共有「拜客廣州」等37家公益機構參展。
2011年11月,第十一次愛心助學活動周於四校區分別先後開展。
2011年11月,在第八屆亞德客社會公益實踐活動評比中,「愛助書香傳愛行動之暑假班級圖書角建設」項目獲得校級二等獎、「愛心助學陝西考察」項目獲得校級三等獎、「愛心助學廣西考察」項目獲得校區三等獎。
2012年3月4日,愛助四校區常委會順利召開。在會議中,各常委就助學流程的優化、2012年暑期考察隊員招募時間的確定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2012年4月,愛助獲得中山大學2011-2012年跨校區「優秀學生團體」的稱號。
2012年5月19日晚,愛心助學協會於中山大學南校區熊德龍學生活動中心舉辦了愛助十周年「愛心傳遞 十年並肩」主題晚會。此次晚會有包括愛助創始人在內的各屆愛助人及關注公益的師生和社會人士參與。在溫馨融洽的氣氛中,共同回顧了協會這十年走過的路程,體味在參與助學所收獲的感動、快樂和情誼,同時節目組成員亦為大家獻上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
2012年6月2-3日,愛助於東校區攜手免費午餐、中山大學2011級管理學院2班、由你曬廣東省大學生社區、廣東工業大學太陽風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進行義賣和現場募捐活動。此次活動所得資金總額為5012.4元,並通過免費午餐公益店為孩子們購買了1671份午餐。
2013年12月,愛助攜「天使助學」、「慈善書屋」、「書香傳愛」三個項目參與「第三屆志願服務廣州交流會」,並於廣州琶洲會展中心進行項目展示,其中「天使助學行動」成功獲得一定金額的贊助。
⑶ 問一下,中山大學有哪些私人獎學金它們是誰或者什麼公司捐助或者創立的呢
中山大學的獎學金的確缺少一個系統的介紹,在官網上沒有詳細的列明一共都有哪些獎學金,尤其是你問的「私人獎學金」,都是哪些人或企業資助,什麼條件可以申請,之類的。所以這里就根據我曾經經歷過的,以及問一些同學他們見過的說說吧。
總的說來,中大的獎學金分這么幾大類——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捐贈獎學金,單項獎學金,港澳台僑優秀學生獎學金。前兩項屬於政府獎學金,單項獎屬於校級獎學金,港澳台是針對性的。所以你所提到的「私人獎學金」中大的叫法是「捐贈獎學金」。
那麼捐贈獎學金有多少呢,一開始我以為就只有幾個,但後來問同學發現越問越多,多到我覺得自己無法找全的地步,也正是因為太多,我也沒時間一一去找他們的歷史,捐贈人或者捐贈企業了,其中有很多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捐贈者是誰,有些不明顯的,我把我問到的和查到的這些都列在這,你看看吧。如果針對哪個有興趣可以搜下,全都搜太費時間了。而且必須說的是,這些並不全,只是我現在知道的一些,如果繼續問下去或者查下去應該還有很多。
【寶供物流獎學金】【亞洲教育慈善基金獎學金】【彭瑞安歸僑、歸僑子女獎學金獎學金】【谷歌校園公益之星獎學金】【恆生銀行獎學金】【管理學院李學柔基金獎學金】【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Panasonic育英基金獎學金】【鄒魯獎學金】【住友商事獎學金】【盈峰勵志獎學金】【曾憲梓教育基金獎學金】【光華教育獎學金】【立木獎學金】【時代地產獎學金】【何肇發獎學金】【寶鋼教育基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平安勵志獎學金】【劉永生優秀貧困本科生獎學金】【佐丹奴獎學金】【Klaus Toepfer 環境獎學金】【永旺獎學金】【住友電工集團獎學金】【珠海可口可樂優秀學生獎學金】【中山醫美東校友會優秀本科生獎學金】【姚志斌、譚笑夫婦優秀貧困醫學生本科生獎學金】【言承旭獎學金】【許天祿夫婦獎學金】【許崇清獎學金】【香港加拿大同學會獎學金】【文鵬凌夫婦醫學獎學金】【衛材(中國)葯業獎學金】【三星獎學金】【千金葯業獎學金】【默克雪蘭諾精英獎學金】【雷尚斌胡艷娟夫婦優秀醫學本科生獎學金】【黃金城、朱嘉梨夫婦醫學獎學金】【廣東柯麟醫學教育基金優秀醫學本科生獎學金】【大益優秀本科生獎學金】【陳翠娥優秀貧困醫學本科生獎學金】【澳洲校友會獎學金】【埃克森美孚獎學金】【「東山舊雨」優秀貧困醫學生獎學金】【中環萬代獎學金】【遠東宏信獎學金】【三井住友銀行獎學金】【仁孚(中國)獎學金】【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國際獎學金】【豐田獎學金】【李龍鑣獎學金】【奇瑞21世紀東方之子獎學金】【杜邦獎學金】【商承祚獎學金】【廣州賽萊拉生物基因工程優秀學生獎學金】【亞洲教育慈善基金獎學金】【花旗金融信息科技優秀獎學金】【三井住友銀行全球基金會獎學金】【松下電器育英基金獎學金】【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寶馬優秀大學生獎學金】【匯豐銀行獎學金】【獲台驊獎學金】【雷諾麗特獎學金】【大新銀行獎學金】【南富士杉山播種獎學金】【IBM中國優秀學生獎學金】【中國惠普優秀學生獎學金】【香港機場領袖獎學金】【長江企業獎學金】【Primax就業獎學金】
⑷ 請問您中山大學校友會,或者什麼新生群的也謝。剛高考完,大一新生,想請教下師兄師姐們。
這個:284837864
中大歡迎你
⑸ 孫穗芳的個人履歷
1936年3月生於上海,1948年畢業於上海世界小學,1955年從上海第八女中畢業。
1956年進入同濟大版學建築系學習,權1967年移居美國夏威夷。
現任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主席、夏威夷中國婦女慈善會會長、美國夏威夷太平洋大學校董、中山大學香港校友會名譽會長、燕山大學名譽教授和斯里蘭卡錫蘭國際大學榮譽博士。為了宣傳孫中山的思想,她在世界各地演講已達800多場,並在深圳創辦了孫中山心血管醫院,著有《我的祖父孫中山》和《我的祖父孫中山先生紀念集》等書。
⑹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校友會有地域觀念嗎
肯定不會,本身現在新一代的廣東人的地域觀念就比較淺,在大學里就更不會看重這些。嶺院是很團結的,一日嶺南人,終生嶺南情,在社會上也是很團結的,不用擔心被排擠。
⑺ 中大是哪所大學
中大是中山大學簡稱。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簡稱中大,前身是孫中山先生創立於1924年的國立廣東大學,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學術與文化中國南方重鎮和人才培養南方高地。
中山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同時是「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學校主校區位於中國現代大都市廣州,校區同時延伸至美麗的海濱城市珠海。作為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的著名學府,立校百年以來,學校熏陶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許多才華橫溢的畢業生成為了社會各界的傑出人才,深刻影響著民族復興和社會發展。
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在教育部和廣東省共同支持下,通過「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設,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⑻ 想知道: 廣州市 中山大學 校友會堂 在哪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開展「陽光體育與奧運同行冬季長跑活動」的通知》(中青聯發[2007]37號)精神,校體育運動委員會和校工會聯合組織中山大學2008年「陽光體育與奧運同行」春季環校長跑和教職工接力比賽,初定於於3月28、29日在四個校區分別進行。具體安排如下:
【比賽項目】
1. 團體環校長跑;
2. 男、女混合四人接力賽。
【參加人員】
全體師生員工。凡我校教職工、一年以上合同工(臨時工)和在冊學生且身體健康者,均可參加。
【參加辦法】
1. 以分工會、直屬部門工會為單位組隊參加;
2. 參加單位須由41人組成方隊,其中教職工人數不得少於20人,女教職工和女學生要佔一定比例;
3. 男、女混合四人接力賽由參賽單位選拔男、女教職工各兩名參加比賽。
【比賽時間】
北校區環校長跑:3月29日(星期六)上午10:00在足球場舉行起跑儀式,9:30在足球場檢錄。
教職工男、女混合四人接力賽統一於3月28日(星期五)下午4:00在南校區小禮堂前舉行,各參賽隊3:30在小禮堂前檢錄(帶工會會員證或工作證)。
【比賽路線】
1. 北校區環校長跑(兩圈)
第一圈: 田徑場西北門出發→學生第一飯堂→動物實驗中心→保健科→車房→辦公樓正門(南門)→領南路→醫學博物館→外賓接待室路口→新教學樓→護理學院→葯學院→校友會堂。
第二圈: 按原路線跑,跑完第二圈後從葯學院東北門直接進入田徑場終點。
2. 教職工男、女混合四人接力賽路線
小禮堂門口起跑→數計學院→第一教學樓▲→地學院樓→北門內→嶺院行政樓▲→激光研究所▲→小禮堂西側。
註:▲為交接棒處。
【有關事項】
北校區設「陽光體育與奧運同行」長跑活動優勝團隊五名、體育道德風尚獎若干名,凡參加本次環校長跑的運動員由校工會發T恤衫一件,作為活動當日著裝。
有高血壓,低血糖,心臟病,貧血,肺結核感染,感冒,發燒或患有其它不宜進行劇烈活動的人員,不得報名參加比賽。
這是一次有益身心健康及體現學院集體風貌的活動,希望我院廣大師生及教職工積極參加,並請在3月20日(周四)之前向各實驗室秘書報名,各實驗室報名情況在20日12:00之前報與學院辦公室。
⑼ 中山大學的全名叫什麼
中山大學
圖為中山大學校徽、校訓及校園風光。
【廣東省】
〓〓中山大學〓〓
位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廣州南校區佔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佔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佔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佔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區樹木蔥籠,綠草如茵,景色秀麗,各具風格,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勝境。
【偉人手創 山高水長】
中山大學是一所具有優良辦學傳統的名牌大學。1924年,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這所大學,並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原校名為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為紀念中山先生,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山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師范等7個學院。1935年設立研究院,開始招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山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山大學一直是全國重點大學之一,也是我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2000年9月,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在珠海市唐家灣建成,為新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強強聯合,組成新的中山大學,學科設置更加齊全,辦學力量更為壯大。
中山醫科大學前身為博濟醫學堂,成立於1866年,是我國最早設立的西醫學府,孫中山先生曾在此學醫並從事革命活動。1936年,博濟醫學堂發展成為嶺南大學醫學院。1953年,中山大學醫學院、嶺南大學醫學院合並成立華南醫學院,1954年廣東光華醫學院並入。學校先後改名為廣州醫學院、中山醫學院,1985年,改名為中山醫科大學,逐步發展成為一所多學院醫科大學,在醫學遺傳學、眼科學、腫瘤學、寄生蟲學、內科腎臟病學、器官移植、傳染性肝病、生物醫學工程及分子醫學等方面成績顯著。
中山大學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學術傳統,中山大學的歷史是和一批大師級的教授、學者聯系在一起的。自建校以來,學校不斷延攬名師,魯迅、郭沫若、馮友蘭、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周谷城、俞平伯、陳寅恪、岑仲勉、黃現璠、姜立夫等蜚聲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都曾執教於中山大學。柯麟、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鍾世藩、毛文書、陳國禎等著名醫學專家曾執教於中山醫科大學。大師們言傳身教,嚴謹治學的科學作風和開創學術新領域的勇氣給中山大學這座科學殿堂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學科齊全 根深葉茂】
目前,中山大學是一所涵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葯學和管理科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是中國的文化和學術在南方的一個重鎮。全校設有33個學院(實體系), 89個本科專業,擁有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6個國家級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其中有25個本科專業是省級名牌專業,學校還擁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中國的第一個大學生體育訓練基地。研究生教育方面,全校擁有2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7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36個,還有專業碩士、博士學位點1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0個和廣東省重點學科43個。
中山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全校共有教職工近12000人,具有高級職稱者近250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63人。教師隊伍中各類學科人才輩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
中山大學擁有水平先進、設施完善的實驗室和科研基地。目前,學校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研機構,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6個教育部人文學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以及9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中山大學有著強大的醫療資源,擁有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的附屬醫院系統。全校共有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孫逸仙紀念醫院)、附屬第三醫院、附屬第五醫院(珠海醫院)等4所附屬綜合性醫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醫院)、腫瘤防治中心(含腫瘤醫院)、光華口腔醫院等3個專科醫院。
中山大學圖書館總建築面積達11萬余平方米,僅次於中國國家圖書館,位居全國高校首位,是教育部高教文獻保障體系華南地區中心,也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的7個中心之一。館內藏書488萬冊,除了提供傳統的書刊借閱服務,還有互聯網信息瀏覽、光碟資料庫檢索、網路資料庫檢索等多種形式的電子信息服務,為師生員工迅速有效地利用電子資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中山大學四個校區均建立了規模可觀的校園網,四個校區之間的連接速率已達到千兆,在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教工住宅之間實現了光纜連接,校園網的規模、用戶數位居華南地區高校前列,是國內高校中網路鋪設面最廣、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出口速率最高的校園網之一,為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中山大學依託廣東,毗鄰港澳,對外學術交流活躍。迄今為止,學校已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著名大學、學術機構和團體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並與其中的40多所簽署了交流協議,其中包括7所學校的校際本科生交換協議,根據協議,我校全日制本科學生在讀期間,均可申請前往這些大學進行半年到一年的學習。
【學子風華 桃李芬芳】
中山大學現有各類在校學生6萬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00多人,碩士研究生近12000人,本科生24000多人,外國留學生1000多人。
中山大學歷來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校園文化素以「開放性、包容性、多樣性」在全國高校中獨樹一幟。寬松自主的氛圍使得各級學生會和150多個學生社團充分發揮創意、盡情施展才華,營造了品位高雅、青春動感的校園生活。暑假「三下鄉」活動、中外優秀文化講座、醫學人文講座、藝術與人生講壇、科技藝術節、維納斯歌手大賽、「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學生創意基金等幾十個品牌活動已經成為中大學子彰顯個性、拓展素質、提升自我的大舞台。
中山大學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中大學子頻頻參加國內外各類比賽,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2年,獲亞洲創業計劃大賽會場冠軍,並囊括所有單項冠軍;2003年,獲第27屆國際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大賽銀獎,獲香港舉行的第四屆投資策劃ACCA大學生公開賽冠軍;繼2002年我校學生辯論隊獲全國大專辯論賽冠軍之後,2003年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大專辯論賽獲得冠軍;2004年,我校代表隊在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總決賽銀獎,在第28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中獲銅獎,成為大陸當年唯一獲得獎牌的高校。
建校80餘年來,中山大學為社會輸送各類英才十餘萬人,校友遍及海內外,已成為了社會各界的中堅力量。在當前人才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以「綜合素質高、發展後勁大」著稱的中大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優勢。據統計,近年來,我校畢業生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全國知名企業、各大醫院、政府機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出國、升學深造的畢業生人數始終保持在畢業生總人數的80%左右。隨著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南中國經濟圈的崛起必將為中大學子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白雲山高,珠江水長。在教育部、廣東省以及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中山大學這所偉人手創的中國名校,已經進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中山大學的事業必將會有更大更快的發展,再鑄鼎盛與輝煌。
【中山大學院系設置】
人文科學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系 歷史學系 哲學系 人類學系
嶺南學院
國際商務系 經濟管理系 經濟學系 金融系 財政稅務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國際商學院
應用經濟學系 企業管理系
外國語學院
英語系 日語系 德語系 法語系 英培中心 澳大利亞研究中心
外語教學中心
大學英語教學部 研究生外語教學部 應用英語教學部 大學外語教育研究所
法學院
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
政治科學系 行政管理學系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 國際關系學系 公共傳播學系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系 會計學系 旅遊酒店管理系 市場學系 財務與投資系 管理科學系
教育學院
教育科學研究所 社會科學教育系(兩課) 心理學系 體育教育系
傳播與設計學院
新媒體與影視製作學系 新聞傳播學系 藝術設計學系
國際交流學院
旅遊學院
翻譯學院
翻譯系 商務外語系 對外漢語系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數學系 統計科學系 科學計算與計算機應用系
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
物理學系 微電子學系 光學與光學工程系
工學院
應用力學與工程系 廣東省智能交通重點實驗室
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化學系 應用化學系 高分子與材料科學系
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城市與區域規劃系 遙感與地理信息工程系 國土資源與環境系(河口海岸研究所) 水資源與環境系
規劃設計研究院 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系 大氣科學系 環境工程系
地球科學系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生物化學系 生態學系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電子通信工程系 計算機科學系 軟體研究所 計算機應用研究所
軟體學院
資訊管理系
中山醫學院
臨床醫學一系(長學制) 臨床醫學二系 麻醉學系 醫學影像學系 康復治療學系 醫學檢驗系 眼科視光學系
法醫學系 生物醫學工程系
公共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系 婦幼衛生系 營養學系 醫學統計與流行病學系
光華口腔醫學院
護理學院
葯學院
實驗動物中心
高等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
【中山大學校歌】
白雲山高 珠江水長 吾校矗立 蔚為國光
中山手創 遺澤余芳 博學審問 慎思不罔
明辨篤行 為國棟梁 莘莘學子 濟濟一堂
學以致用 不息自強 發揚光大 貫徹主張
振興中華 永志勿忘
中山大學,原名廣東大學,是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創辦的。192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大學。
1931年中山大學設有文、法、理、農、醫五個學科,同年將學科改稱學院。1934年設工學院,1935年設研究院,始招研究生。1937年發展為文、理、法、工、農、醫、師范7個學院和1個研究院,31個系。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後遷址廣東羅定、雲南澄江、廣東坪石、東江、連縣登地。1945年回遷廣州石牌。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工、農、醫、師范等4個學院從中山大學劃出,中山大學成為了一所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校址由廣州石牌遷至康樂園。
中山大學有著深厚的學術傳統,七十五年來,吸引了大批蜚聲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郭沫若、魯迅、馮友蘭、陳鍾凡、羅常培、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董作賓、周谷城、俞平伯、陳寅恪、岑仲勉、劉節、梁方仲、冼玉清、王亞南、馬采、容庚、商承祚、董每戡、詹安泰、王季思、王力、楊樹達、鍾敬文、朱謙之、楊成志、吳康、楊榮國、蒲蟄龍等都曾在中山大學任教,形成了以「嚴謹、求實」為特徵的良好學術風氣。中山大學也成為了中國南方文化與學術的重鎮。
經歷了七十多年的辦學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中山大學取得了較大發展,已成為一所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管理科學的多科性綜合大學。目前,中山大學設有人文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法政學院、嶺南(大學)學院、、管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教育學院等12個學院,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擁有35個研究所、47個研究中心,37個學系,48個本科專業。共有5個國家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專業53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96個,還有2個碩士專業學位點。還擁有物理學、生物學、化學、數學、歷史學、管理學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古代文學、動物學、光學、高分子化學和物理等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有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等6個國家文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有中國第一個大學生體育訓練基地。
全校有教職工3743人,其中教師1549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3人,博士生導師210人,教授320人,副教授534人,講師489人。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4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人選7人,近年來,共有9位教師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在校各類學生23070人,其中博士生550人,碩士生1776人,本科生9525人,外國留學生181人。
中山大學不僅師資力量比較雄厚,而且教學實驗設備比較齊全。在全校77個實驗室中,超快速激光光譜學實驗室和生物防治實驗室是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生經濟動物繁殖、營養和病害控制實驗室與植物基因工程實驗室是國家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其設備和研究水平居國內外先進行列;近代物理、引力波探測、靜電加速器、電子顯微鏡、同位素應用、計算、電化教育、測試等實驗室(中心),擁有目前國內外較為先進的儀器設備。圖書館藏書334萬冊,各類期刊萬余種,並開展國際聯機檢索服務。1995年底,順利建成規模可觀的學校校園網。
中山大學地處廣東,毗鄰港澳,對外學術交流活躍。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著名大學、學術機構和團體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其中有30多所簽署了交流協議。每年派出大量人員到國外及港澳地區講學、進修、考察和參加學術會議。先後授予鄒至庄、霍英東、曾憲梓、何善衡等為中山大學名譽博士,聘請了楊振寧、鄒至庄、陳省身、楊慶??、朱經武、丘成桐、沈元穰、錢慶文、饒宗頤、橋本初次郎、費爾班克、陳香梅、等一批知名學者、教授為中山大學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還聘請了許多外國專家、教師來校講學、任教。
自國家設立重點大學制度以來,中山大學一直是全國重點大學之一,也是我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學校有權評審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職稱。中山大學已經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本科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研究生院是華南地區唯一的研究生院,是華南地區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歷年來,中山大學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其中既有國家一流的專家學者,也有各級黨政領導,更有各行各業的業務骨幹以及一批遍及海內外的企業家。
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校友和各界人士給予中山大學大力支持,捐建教學科研生活用樓、添置實驗儀器設備、捐贈各類圖書資料、設立獎教獎學金,累計各類捐助達3億多元。霍英東、梁銶琚、何善衡、曾憲梓、姚美良、冼為堅、熊德龍、方潤華、盧雪兒、朱孟依等分別捐資興建了英東體育中心、梁銶琚堂、善衡堂、曾憲梓堂、永芳堂、冼為堅堂、熊德龍學生活動中心、方潤華樓、馬文輝堂、外語學院大樓等,嶺南大學校友籌款資助我校嶺南(大學)學院,興建嶺南堂、伍舜德圖書館、林護堂、黃銘衍堂、黃傳經堂,嶺南行政中心等,香港何氏教育基金會、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美國嶺南基金會,孔安道基金會以及美國、加拿大、澳門等地的中大校友會、嶺南大學校友會,都給予中山大學很大支持。
1999年9月,中山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簽定協議,合作建設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珠海校區面積3.3平方公里,為中山大學在下個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拓展了辦學的空間,以此為依託,中山大學將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層次,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中山大學坐落在廣州珠江之濱,校園面積4.5平方公里,康樂園中樹木蔥籠,綠草如茵;珠海校區依山面海,幽靜怡人,是不可多得的讀書治學的勝境。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7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十,2007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十一,2007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