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貴州省五險一金繳費規定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從業人員和自由職業人員按上一年全省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300%作為繳費基數,按規定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其中11%記入個人帳戶,其餘部分進入社會統籌基金作為今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時計發基礎養老金的資金來源。
「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各地區會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個省也會有差別,具體可咨詢當地社保部門.
以北京為例: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0%(其中17%劃入統籌基金,3%劃入個人帳戶),個人8%(全部劃入個人帳戶);
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3元;
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5%,個人0.5%;
工傷保險根據單位被劃分的行業范圍來確定它的工傷費率;
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0.8%,個人不交錢。
公積金繳費比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但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300%的10%。
⑵ 關於修訂印發貴州省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徵集使用管理辦法和貴州省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徵集使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貴州省最新煤炭價格調節基金是;修訂後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的徵集,按「從價計征」原則,對原煤按銷售價格的10%徵收。此外,貴州省還實行省內外差別徵集煤炭價格
⑶ 貴州雲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貴州雲投基金管抄理有限公襲司是2017-09-29在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新添大道南段永利星座22層A+B房。
貴州雲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20103MA6EBTW386,企業法人李偉蘋,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貴州雲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禁止的不得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應當許可(審批)的,經審批機關批准後憑許可(審批)文件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無需許可(審批)的,市場主體自主選擇經營。(受託資產管理、投資管理;受託管理股權投資基金(1、不得以任何方式公開發售基金產品;2、私募投資基金管理資格須按《證券投資基金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依法取得);股權投資;創業投資;為創業企業提供創業管理咨詢服務業務。(以下空白))。
貴州雲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對外投資3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貴州雲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⑷ 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
有的,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網址http://www.gzrst.gov.cn/。
(4)貴州省基金管理辦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貴州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廳字〔2009〕12號)和《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黔黨發〔2009〕7號),設立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1],為省人民政府組成部門。
根據上述職責,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設24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政務公開、安全保密、目標管理和後勤保障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
組織開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研究工作;承擔重要文稿起草工作;協調專家咨詢工作;承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新聞發布工作;負責起草相關法規、規章草案,參與立法論證等工作;承擔機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負責相關行政復議及行政應訴工作。
(三)綜合規劃開發處。
編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負責全省人力資源需求和社會保險事業發展預測分析,承擔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統計綜合管理與分析工作;承擔全省人才資源開發工作;承擔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信息化建設規劃工作。
(四)財務處。
承擔編制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工作;參與擬訂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資金(基金)財務管理辦法並監督實施;編制本部門預算、決算,負責機關及所屬單位的財務會計制度建設、資金資產管理與監督以及績效評價工作;承擔有關科技項目和外援貸款項目管理工作。
(五)就業促進處。
擬訂就業規劃和年度計劃;擬訂勞動者平等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跨地區有序流動的政策;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參與擬訂專項就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擬訂全省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政策和措施,指導、協調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並督促檢查;擬訂就業援助和特殊群體就業政策;擬訂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入黔就業管理政策;指導和規范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管理。
(六)人力資源市場處。
擬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政策和規劃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市場准入管理制度;指導和監督對職業中介機構的管理;參與擬訂人員調配政策,按規定承辦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和中央在黔有關單位接收大中專畢業生、人員調配事宜。
(七)軍官轉業安置處(貴州省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小組辦公室)。
擬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培訓計劃;承辦轉業軍官的接收、安置和培訓工作;負責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轉業軍官隨軍調(遷)家屬的安置工作;擬訂省內企業軍隊轉業幹部解困和穩定政策;承擔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管理服務工作;承辦省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小組的具體工作。
(八)職業能力建設處。
擬訂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政策、規劃和管理辦法及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激勵政策;擬訂職業分類、職業技能地方標准;完善職業技能資格制度;擬訂全省技工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發展規劃和管理規則並監督實施,指導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
(九)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
擬訂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承擔職稱評審及管理工作,推行和強化執業資格制度和資格考試制度,承辦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事宜;承擔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的組建及相關工作;承擔組織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推薦、選拔和管理工作;擬訂吸引國(境)外專家、留學人員來黔(回黔)工作或定居政策;承擔博士後工作站、流動站的組建及其管理工作;擬訂吸引人才政策和國(境)外機構在黔招聘專業技術骨幹人才管理政策。
(十)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
指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工作;指導監督實施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人員公開招聘、聘用及崗位管理工作;擬訂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考核、獎勵、處分、辭職、辭退等管理政策;承辦高級專家延聘工作;擬訂事業單位招聘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政策並組織實施。
(十一)農民工工作處。
貫徹落實國家農民工工作政策和規劃,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協調處理涉及農民工的重大事件;指導、協調農民工工作信息建設。
(十二)勞動關系處。
貫徹落實國家勞動關系政策;擬訂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實施規范,負責勞動合同管理;指導和監督省內企業落實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政策,指導和監督省內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和企業負責人工資收入分配;指導勞動標准擬訂工作;監督執行國家企業職工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制度;擬訂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和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參與勞動模範評定工作。
(十三)工資福利處。
擬訂全省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規劃和調控管理政策;擬訂全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收入分配、福利和離退休政策;管理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總額,承辦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政策實施和工資統發工作;指導全省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總額管理工作;貫徹執行機關、事業單位津貼、補貼制度;協調省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承擔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提前退休手續辦理工作[1]。
(十四)養老保險處。
擬訂全省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及補充養老保險政策,逐步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擬訂全省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擬訂全省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辦法;擬訂養老保險基金預測預警制度;完善省內企業職工離退休政策;辦理省本級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手續。
(十五)失業保險處。
擬訂全省失業保險政策、規劃、標准和全省失業保險基金管理辦法;建立省內失業預警制度,擬訂全省預防、調節和控制較大規模失業的政策;擬訂經濟結構調整中涉及職工安置權益保障的政策和省內失業人員疾病、生育、死亡的有關待遇政策。
(十六)醫療保險處。
擬訂全省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及全省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基金管理辦法;擬訂全省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葯店的服務管理辦法和結算辦法及費用支付范圍;擬訂省內城鎮職工疾病、生育停工期間的津貼標准和全省機關企事業單位補充醫療保險政策和管理辦法。
(十七)工傷保險處。
擬訂全省工傷保險政策、規劃和標准;完善全省工傷預防、認定和康復政策;擬訂全省工傷傷殘等級鑒定標准;組織擬訂全省工傷保險基金管理辦法和定點醫療機構、葯店、康復機構、殘疾輔助器具安裝機構的資格標准。
(十八)農村社會保險處。
擬訂全省農村養老保險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政策、規劃和標准;擬訂全省農村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辦法和征地方案中有關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措施的審核辦法。
(十九)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處。
擬訂全省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監督制度;擬訂社會保險基金運營政策和運營機構資格標准;依法監督全省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征繳、支付、管理和運營,並組織查處省內重大案件;承擔省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二十)調解仲裁管理處。
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勞動爭議、人事仲裁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擬訂勞動爭議、人事仲裁製度的實施規范,指導全省勞動爭議、人事仲裁工作;指導開展勞動爭議、人事仲裁預防工作;依法組織處理重大勞動爭議、人事仲裁及相關協調工作。
(二十一)信訪辦公室。
擬訂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訪工作規章制度,監督、檢查、指導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訪工作;負責受理、組織、協調、交辦、轉送、督辦涉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信訪事項。
(二十二)勞動監察局。
擬訂勞動監察工作規劃和工作規范;組織實施勞動監察,依法查處和督辦重大案件;指導全省勞動監察工作;協調跨區域勞動者維權工作,組織處理有關突發事件;承擔其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監督檢查工作。
(二十三)外國專家局。
歸口管理來黔工作的外國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專家;擬訂引進國外智力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規劃;組織實施重大智力引進項目計劃;負責全省聘請外國專家和出國(境)培訓項目年度計劃的編制、項目審核、申報和出國(境)培訓工作;指導協調出國培訓備選人員外語水平考試工作;協調管理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的評估、鑒定和推廣工作;負責中等以下教育機構聘請外國專家資格認可工作;負責外國專家來黔工作許可、介紹外國文教專家來黔工作的境外組織資格許可工作;牽頭負責外國專家的管理服務工作;承擔國家外國專家局交辦的其他工作;指導協調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事宜。
(二十四)人事處。
承擔廳機關、省公務員局和直屬單位機構編制、幹部人事等工作;負責廳機關、省公務員局和直屬單位幹部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
機關黨委負責廳機關、省公務員局和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設置機關黨委辦公室。
離退休幹部處負責廳機關、省公務員局和直屬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工作。
紀檢監察機構省紀委派駐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紀檢組、省監察廳派駐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監察室,行政編制6名。其中,紀檢組長1名,紀檢組副組長 (監察室主任)1名,監察室副主任2名。
⑸ 貴州省養老保險條例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二、近年來養老保險中出現的問題
經過多年改革,一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保險制度已具雛形。但是,由於國力所限,加之我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正處於不斷深化的過程,我國現在的養老保險制度還面臨著許多問題。表現在如下方面;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日益加劇,人口老齡化對於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構成了越來越重的壓力。西方發達國家通常在步入工業社會後才會出現老齡化,且老齡化速度較慢,我國則在工業化中期的起始階段、經濟建設資金需求集中的情況下便進入老齡化,使資源配置陷入困境。據世界銀行的統計,1990年60以上的人口比例,亞洲平均為6.8%,我國為8.9%。我國已進入老齡化時期,到2026年這一比重將達18%,屆時全世界將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集中在中國。而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部分平衡方式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到來時,會造成資金需求的積聚增長,社會負擔加重,對國家財政的穩定非常不利。
1、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明顯過窄,社會保險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大致法則,只有當覆蓋范圍最大時才會最強,目前,就全國而言,除國有,集體企業基本覆蓋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外資企業大多數私營企業以及個體經濟從業人員尚游離在養老保險范圍外,還有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至今沒有納入社會養老保險范疇,佔全國總人口80%的農村人口的老年保障問題也尚未解決,這一問題不解決,社會保障關於權利保障、普遍性、平等性等基本原則就沒落實,部分公民仍未享有相應的養老保險權益。
難題之一:個人帳戶出現「老人」無帳戶,「中人」帳戶資金嚴重不足,而「新人」帳戶給了「老人」,出現了空帳現象。
在總結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踐,借鑒外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我國政府選擇了適合我國國情的部分積累式籌資模式,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新人是理想的。國家規定,個人帳戶按照職工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建立,且企業繳費比例最高不超過20%。個人繳費年不得低於4%,最高不得高於8%,到達退休年齡後,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標准為當地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養老金的月標准為本人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除以120(月),然而,目前轉軌面臨的尷尬局面,卻是「老人」無帳戶,更無資金積累:「中人」個人帳戶上資金嚴重不足,個人帳戶建立之前的工作年限,僅僅是視作個人繳費的年限而沒有資金累積,「新人」帳戶實際運作中現付給了現在的老人,帳戶實際上是個「空帳」。顯而易見,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偏差帶來的空帳,使得養老保險的運作仍然停留在現收現付上,目前全國三分之二的省(區)養老保險的確保發放面臨困難,「統帳結合」的改革目標模式面臨十分嚴峻的考驗。
難題之二:養老保險基金單一的來源渠道和單一的投資渠道,使目前基金的籌集與增值方式在日益增長的養老金支付面前顯得無能為力。
目前,養老保險的籌資渠道主要是企業繳費,而企業繳費的大頭又來源於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包袱沉重,停產、半停產和破產企業增多,相當於一部分企業在交納養老保險時。同時承擔著「新人」退休費的支付,在這重負之下效益較好的企業繳納積極性也受到嚴重挫傷,使養老保險基金籌集上面臨如下態勢。
1、參加養老保險繳費職工人數連年下降,且降幅逐年增加,而離退休人員人數連年上升,且升速加快。
2、根據有關規定,養老保險基金目前只限於投資於國債和存入銀行,表面上看,這種投資是安全的,而實際上卻存在著貶值的風險。一是從1997年以來,我國連續多次下調利率,使存入銀行的養老保險基金已經很難保值,更談不上增值。二是國債現券的收益率也在逐漸降低,養老基金投資於國債也會面臨虧損。
難題之三:養老保險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不完善使現實的養老保險運作面臨困難境地。
1、省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市地社會保險機構目標利益的非一致性,使得省級統籌的運作蒼白無力。
按照國家規定,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實行了省級統籌,但是運轉的效果卻十分不理想,由於目前市地以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仍然隸屬於地方管理,地方政府的利益必然是市地以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首選目標,而省級統籌的目標則是綜合平衡全省各地方、各行業部門之間利益,這就出現了地方社會保險機構目標利益的一致性,出現了省級統籌應承擔責任與其應具有權利相脫節,出現了地方和行業一致對付省級統籌的困難局面。
2、日益膨脹的社會保險工作業務,使現實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難以承載。
隨著行業統籌下放到地方和地方企業實行省級統籌,加上失業保險的重新定位,醫療保險改革啟動,以及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保合一,省以下各級社會保險業務與現實弱小的社會保險機構載體形成的矛盾愈來愈突出,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上形成小馬拉大車。
3、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經費不能及時到位;使養老保險在運作中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所需經費改由財政核撥,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運行的結果是一頭卡死了,經辦機構不再提取管理費。而另一頭財政撥付給經辦機構的經費卻嚴重不足,這一現象嚴重挫傷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積極性。
4、現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嚴重滯後,使養老保險在運作中缺乏科學的決策基礎。
養老保險的深化改革,特別是社會統籌和職工個人帳戶、以及省級統籌的實際運轉。使養老保險的信息量急劇膨脹。客觀上要求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更加科學化、規范化。而實施更高一級管理需要擁有數據完備,信息共享、反應快速、計算科學的管理手段和輔助決策手段;從目前情況看,基本養老保險的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信息系統的建設遠遠難以滿足養老保險業務處理與管理決策的要求。一套完整的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不僅需要大量的財力投入,更需要人才的准備。
三、根本問題是做出什麼樣的制度安排
(一)建立一個以基金制計劃為核心的多層次養老金制度
在上述思路下,我國的養老金制度將主要由兩大層次組成:基本層次是面向「老人」的基本養老金計劃,以現收現付的方式進行融資,按規定發放。現階段,由於「老人」還是退休者中的大多數,因此這個計劃還要佔據較大的比重,但長期看,只要這個計劃的覆蓋面不再擴大,那麼它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萎縮,從而把養老金制度的主幹部分置於第二個層次的基金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基金制計劃可以適時引入更多的子計劃,如旨在增加投資回報的增值投資計劃,旨在進行有限的收入再分配的填補計劃,等等。在第二個層次之上,也可以再建立第三個層次的自願儲蓄養老金計劃,以及鼓勵個人購買商業性的養老保險等等,作為以上兩個層次的主要計劃的補充。
在統一制度中,對於制度實施時已經退休的職工已有一定工齡的職工和實施後新加入養老保險的職工有不同給付規定;體現「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和「中人」過度辦法。年支出的估計需要分別估計「老人」支出,「新人」支出和「中人」支出。「新人」支出在1998年新參加工作並加入個人帳戶養老保險的職工退休後才會發生,「中人」支出分為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和過度性養老金三部分。其中,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與「新人」同,過度性養老金體現「中人」在新制度實施前積累的養老金權利的兌現。
1、「老人」支出
在新制度實施時已退休的職工,以過去制度的規定給付退休金。過去制度以一定的養老金替代宰規定給付水平,同時根據工資和物價作指數化調整。某年某一年齡上「老人」的人均支出等於該年這一年齡上「老人」在退休當年的年工資與制度規定的養老金替代宰之積,並在規定的退休金調整指數下調整。加總所有年齡上的老人支出就是「老人」總支出。
2、「中人」支出
「中人」支出分為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和過度性養老金三部分。職工死亡時個人帳戶的累計額一次性退還其受益人,其中,基礎養老金是退休時當地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20%。根據1996年社會平均工資,在假設的社會平均工資增長卑下,可以估計出今後各年的社會平均工資年隔熱買帳。年個人帳戶養老會個人帳戶的累計額根據一定的繳費率和繳費工資基數,在假設的個人帳戶累計利率下估計。
「中人」過度性養老金採用調整替代宰和指數化調整,指數化調整為原勞動部推薦使用。
指數化調整方法
過度性養老金: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計發系數
「中人」臨界點之前的本人繳費年限
指數化月繳費工資:「中人」退休時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繳費工資指數
繳費工資指數:退休前各年繳費工資在社會平均工資中的比值之和/繳費和視同繳費年數
3、「新人」支出
按照統一方案,「新人」退休金支出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養老金測算方法與「中人」相同。「新人」人數根據人口預測,參考世界銀行的預測結果估計。
(二)養老基金要成為資本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
擁有足夠的投資工具,是這樣的養老基金會能夠存在和發展下去的一個重要條件,即使基金的投資組合完全是由基金董事會自主決定的,那麼,國債也將是二個基本的投資工具,因此。更具意義的將是討論養老基金應該持有何種股票以及如何持有。
在進一步討論國有股轉化這種辦法之前,我們還是先來探討一下基金是否可以通過直接入市的方式來增加融資,這本來不應稱其為問題,但事實上,以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滾存節余,即使全部投資於股票市場,那麼恐怕要有數倍的回報率才能彌補現在的養老金負債。在這樣的壓力下,實際上很難保證基金會自覺地成為一個穩健的機構投資者。所以,在入市之前,養老金基金還是要有一個能夠承擔起一定風險的資本規模,而增加其資本規模的途徑是增持國有股。所以;我們為養老金基金持股所設計的步驟是,首先以增持的國有股實現基金資本的擴充,使其具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爾後通過國有股上市流通,帶動保險基金入市。
第二個主要的條件是,養老金基金要有專業的託管機構去管理其投資。因此,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和金融機構要指定一批託管人,使他們具備託管養老託管基金的法定資格,由於在基金會和託管人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所以,政府的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通常要對基金託管人實行嚴密的監管,這種監管通常是以託管法為法律依據的,在我國現在還沒有這樣一部基金託管法,因此需要制定和實施這樣一部法律。
接下來的問題是現在有哪些機構將來可以成為養老基金的投資託管人,在目前的基本養老制度中,政府規定基金要以財政專戶存於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所以,這四家銀行在擔當著與託管機構類似的角色,但他們並不是真正的託管機構。如果銀行要成為真正的基金託管機構的話,那麼,他們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法所規定的商業銀行只能分業經營的原則。
其他有條件成為託管機構的還有保險公司、證券機構以及目前仍處於幼稚狀態的本土投資銀行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當然,如果我們不把目光局限於中資金融機構的話,那麼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或投資公司來託管養老基金,也可以列入考慮范圍之內。我們認為,上述各類金融機構,將會成為孕育未來養老基金託管人的母體。
(三)市場化導向:競爭性和價格機制
從完全市場化的角度出發,我們自然會想到讓養老基金會自行決定養老金的繳費率。從原理上講,當養老金制度達到一種穩定的狀態時,是能夠形成一個均衡價格的。
為了保證實現這樣一個均衡價格,基金會的制度必須是競爭性的。在現實條件下。建立這樣一個競爭性的基金制度的真正困難恐怕不在於能否建立起多個基金會——這個問題的答案應當是肯定的——而是在於繳費和收益能否在不同的基金會之間自由的流動,流動性不足將會成為建立競爭性的養老金制度的最大障礙,而且,這個障礙在短期內恐怕難以克服。
上段論述的現實依據是,目前的基本養老金制度應當是實現了省級社會統籌的,假如我們以養老金基金會的建立成本最小化作為首要的選擇的話。那麼,在省級層次上成立基金會,應當說是選擇了新舊制度之間距離最近的兩個點架起對接的橋梁。然而,依附於行政架構的養老金基金會還不是真正的市場競爭者。如果這個問題放在一個省的內部來解決,理論上難度會稍微變得小一點,但又有兩個新的問題卻會隨之而來:一個是,實際上或許沒有幾個省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嚴格符合相關規范的競爭性養老基金會;另一個是,迄今為止已經實現了的省級統籌將會前功盡棄。兩相對比,基金會還是要在省級規模上建立更為合適。這樣問題就集中在如何把現有省級統籌的基本養老基金改造為最終能夠導致基金的競爭模式。
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個步驟是,各個基金會選擇自己的託管機構,進入資本市場,取得因會而異的投資回報率;第二個步驟是,政府的社會保障監管機構、金融監管機構以及法律部門對各個基金會的會計(特別是其中的管理會計、審計、信息披露以及個人帳戶的計帳等各個環節實施統一的規定;第三個步驟是,政府的社會保障監管機構制定規定繳費率(養老金價格)的上下限,但是把繳費率具體決定權交給基金會,這就引入了競爭機制;最後一個步驟是,任何一個基金會都對其他基金會的會員開放,最終啟動競爭。
在這樣一個架構的基礎上,養老金基金的繳費辜和收益率最終會穩定在某一個水平上,這將是由市場決定的競爭性價格和受益水平。當然,這里並沒有包括管理費用;決定管理費用水平的原理也是一樣的,即要有一個競爭性的託管人市場,政府只負責決定管理費用率的上限,認定託管人的託管資格,對託管人進行外部審計和監督,把對託管基金會的選擇權交給基金會,假如這個構想能夠實現的話,那麼養老金基金的繳費率(包括託管費用)將是由市場決定的競爭佐價格。如果養老金的受益水平與市場決定的繳費率是精算關聯的,那麼受益水平不足或過度的可能性在此也會消失。
如果把本文所設想的養老金制度和其他國家的作一個類比,我們的設想在制度整體上應該類似於智利,而基金這個層次上則要類似於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設想之可行性的關鍵在於這些基金會是否真的能夠建立起來,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並不取決於組織架構本身,甚至不取決於養老金制度或社會保障制度本身,而是取決於這個制度以外的東西。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個方面是政府能不能根據市場經濟的原則處理好它和基金會的關系。這不僅是指政府機構是否具有處理好這種關系的思想和政策准備,現階段來說,更重要的恐怕已經是是否具有處理好這種關系的技術准備。第二個方面是涉及到養老金制度的各種既得利益能否大致達成一個平衡,第三個方面則是管理機構是否具有足夠的動力和能力,從整體上提高管理的組織效率和技術水平。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在理論准備嚴重不足,方案論證很不充分的情況下倉促啟動的。這個教訓告訴我們。關於養老金制度的改革,目前最為急迫的還是要設計一個綜合考慮長期效應和短期效應、實現收入再分配和支持經濟增長、培植制度本身發育和產生正的外部效應(至少是不產生負的外部效應),以及兼顧養老金制度改革與配套性制度成長的整體方案,切不可為了解決一時的燃眉之急,而使本已明確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正確目標變得模糊不清。
⑹ 貴州眾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16年12月27日,公司名稱由「貴州華陽眾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變更為專「貴州眾惠基金管屬理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俊
成立時間:2015-08-25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2010000016032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金鍾經濟開發區C棟標准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