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會醫療保險基金投資的基本原則中,哪些是合法投資時必須遵守的
你好,這些原則必須遵守:
1.多元化原則。
開展多元化投資,防止「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風險,實現投資范圍、投資標的的多元化以及組合投資,將公共資源與市場資源有機結合起來,使人民群眾能夠分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時兼顧分散投資風險和提高投資收益的不二選擇。
2.市場化原則。
國際上的基本養老基金投資,有政府主導的國債型投資和以市場為基礎的多元化投資兩種基本模式。我國作為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必然要堅持市場化的方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按照市場規律進行投資運營。
3.專業化原則。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是一件專業化的事項,應當獨立於行政機關及社保經辦機構,委託給專業投資機構和具有專業投資資質的人員來進行。目前,我國已經明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採取信託管理模式,國家設立、國務院授權的准公共養老基金管理機構將予以設立或指定;一批具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基金託管經驗,或者具有良好的基金託管業績和社會信譽的商業銀行將負責安全保管養老基金資產;一批具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經驗,或者具有良好的資產管理業績、財務狀況和社會信譽的專業機構將負責養老基金資產投資運營。
4.相對集中原則。
《投資管理辦法》規定經歸集後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省級政府委託給國務院授權的養老金管理機構投資運營,即體現了這一原則。這有利於增強基金投資的規模效應,避免地方分散投資的非專業、低效和財務風險;也便於國家統一制定優惠政策,均衡投資收益,防止互相攀比;還便於國家加強對基金投資的監管。
5.加強監管原則。
在進行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同時,政府特別要加強監管,保證投資運營行為合法合規。《投資管理辦法》確立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採取信託管理模式,其核心特徵是就是審慎管理、資產獨立,採取專業託管、嚴格監管,信息披露。此外,我國還從優化投資管理體制、健全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嚴格控制資產配置、強制建立風險准備金、強化投資運營報告機制等五個方面對嚴格控制風險作了制度安排和政策規范。
『貳』 簡述社會保險基金和社會保證基金的關系
社會保險基金與社會保障基金的主要區別:
一、資金性質和用途
社會保險基金:用於社會保障待遇開支的專項社會保險基金
社會保證基金:中央政府集中地戰略儲備基金,用於我國將來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養老保障的部分資金需要。
二、資金來源
社會保險基金:
1、企業繳費;2、個人積累;3、財政補貼
社會保證基金:
1、中央財政預算撥款;2、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3、經國務院批準的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4、投資收益;5、股權資產(國家財政撥款和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是主要來源)
三、管理機構
社會保險基金:主要由地方各級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直接運營。
社會保證基金:由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管理運營。
社會保證基金,是國家社會保障儲備基金,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國有資本劃轉、基金投資收益和以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用於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在投資運營上,堅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長期性原則;由於短期內暫不發生支出,更適宜開展中長期投資。
社會保險基金是指為了保障保險對象的社會保險待遇,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由繳費單位和繳費個人分別按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繳納以及通過其他合法方式籌集的專項資金。
社會保險基金是國家為舉辦社會保險事業而籌集的,用於支付勞動者因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或勞動機會時所享受的保險金和津貼的資金。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叄』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是干什麼的
第六十四條社會保險基金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生育保險基金。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按照社會保險險種分別建賬,分賬核算,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
社會保險基金專款專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或者挪用。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具體時間、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第六十五條社會保險基金通過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
第六十六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統籌層次設立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按照社會保險項目分別編制。
第六十七條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決算草案的編制、審核和批准,依照法律和國務院規定執行。
第六十八條社會保險基金存入財政專戶,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六十九條社會保險基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國務院規定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
社會保險基金不得違規投資運營,不得用於平衡其他政府預算,不得用於興建、改建辦公場所和支付人員經費、運行費用、管理費用,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挪作其他用途。
第七十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參加社會保險情況以及社會保險基金的收入、支出、結余和收益情況。
第七十一條國家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以及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用於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運營機構負責管理運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收支、管理和投資運營的情況。國務院財政部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審計機關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資運營情況實施監督。
『肆』 如何構建我國社會保險基金多元化投資制度
改革前社會保障費用全部由企業負擔,改革後由企業和個人分擔。但由於個人負擔有限,而國有企業對「以支定收,略有節余」原則的責任是無限的,雖然中央政府規定企業交費率一般不超過本單位職工總工資的20%,但有些老工業基地企業的養老負擔已達工資總額的24%甚至更高,再加上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有的企業繳費率高達30%以上,一些企業開始用生產性資金甚至銀行貸款來繳納社會保險費。但在這么高的交費率下,養老金當期收入仍然不夠當期支出,形成一種高交費率和低保費收入的矛盾。
統賬結合養老模式面臨危機的原因分析
養老保險統賬結合模式之所以面臨入不敷出、空賬運行等危機,有宏觀經濟增長趨緩、企業效益滑坡、養老金管理不善等等客觀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模式本身固有的體制問題沒有解決好。
(1) 迴避轉製成本
從現收現付制過渡到「統賬結合」制,意味著當前就業人口養老金繳納的一部分要建立他們的個人賬戶,這部分養老金不再作代際轉移,這自然會出現一塊「缺口」,這個「缺口」就是業內人士所言的轉製成本。從拉美經驗來看,各國都由政府來承擔轉製成本,然後採取不同措施加以解決。然而,中國卻不願意公開承擔起轉製成本,主要因為其規模太大。各個機構對中國轉製成本規模的估計差別比較大,從1萬億 10萬億不等,比較折中的看法是3-4萬億元。由於絕對規模巨大,很難一下子籌集到這么一大筆資金以備轉制之需,出於這種顧慮,中國迴避了轉製成本這個棘手的問題,希望能夠通過巧妙的制度設計來慢慢將其消化,不太現實地寄希望於在職一代在為自已的老年生活積累養老基金的同時,擔負起「老人」和「中人」的養老任務,也為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留下了隱患。
(2) 目標替代率過高
中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目標是建立一個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參與的,即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職工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其中基本養老金的目標替代率是60%。而實際運行中,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已達到80%左右,有的地方甚至達到100%以上,過高的替代率不僅加劇了基金壓力,而且誘發了提前退休。中國基本養老金過高的替代率同時也擠佔了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的發展空間,難以形成真正的「三支柱」養老模式。
(3) 退休年齡過低和提前退休
退休基金積累制度優於現收現付制度的前提條件之一是負擔系數(退休年數/工作年數)小於制度內贍養率(退休職工人數/在職職工人數),否則積累制就是不經濟的。中國在50年代建立養老保險制度之時,將退休年齡規定為:男60歲,女幹部55歲,女工人50歲。目前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比當時增長了20年以上,仍然採用這一退休年齡顯然不合理的。在世界上中國的退休年齡與是很低的,在24個發達國家中,規定退休年齡為65歲的佔67%,67歲以上的17%,60歲的佔13%,55歲的佔3%。中國人口在60歲時的預期平均余歲為16年,設工齡為40年,負擔系數為1:2.5,高於目前1:3.1的制度贍養率。對女性而言,負擔系數就更高了。如果不提高退休年齡降低負擔系數,那麼目前的部分積累制相對於現收現付制而言,便是不經濟的制度。
(4) 征繳率低
養老保險費收繳困難,欠繳保費的情況大量出現。有關資料顯示,1992~1998年,全國養老保險費的收繳率分別為95.7%、92.4%、90.5%、90%、87%、90.7%和82.7%。雖然1999年以後征繳率有所上升,但征繳工作仍比較困難。企業隱瞞繳費基數的行為十分普遍,加之職工工資外收入不進入繳費基數,導致實際養老金收繳率的低下,嚴重影響了基金總額。養老保險費的低收繳率,導致許多省級地區養老金收不抵支,1999年收不抵支的省級地區達到25個。由於養老養老金收不抵支,社會保障機構不得不提高繳費率,導致目前絕大多數地區企業繳費率超過20%,不少地方已近30%。於是,一些效益好的企業也覺得負擔過重而無法支付,由此形成欠費。為了保證養老金的支付,社會保障機構不得不再次提高繳費率,導致惡性循環,使欠繳養老保險費的情況大規模出現。
(5)保障覆蓋面窄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實現職工養老的社會化,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和勞動力市場的發育完善,理應要求全體職工都參與到該制度來。實際上,一方面養老保險制度僅限於企業,行政機關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職工尚未進入該制度,廣大農民更是在制度之外。另一方面投保人對個人帳戶制度缺乏必要信心,加上企業為了降低用人成本,導致養老保險擴面困難。而且超年齡結構高、養老負擔重的國有企業制度參與率越高,越是年齡結構輕、養老負擔輕的其他企業制度參與率越低,表現出一種較為普遍的逆選擇現象。制度內退休職工增長率高於在職職工增長率,導致制度贍養率居高不下,養老基金收不抵支。有資料顯示,從1996年至1998年,國有企業在職職工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分別佔全國各類體制內在職職工人數的80.4%、79.6%和78.6%;城鎮集體企業分別為16.6%、16.6%和16.2%;其他企業分別只有3%、3.8%和5.2%。截止 2002年末,全國共有11128萬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僅占城鎮就業人員總數24780萬人的44.9%,佔全國城鄉就業人員總數73740萬人的15%。
(6) 統籌層次低、管理混亂、成本高,基金增值能力弱。
養老保險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不健全,使養老保險基金難以在較大范圍內調劑使用,社會保險互助互濟、分散風險的功能大大減弱,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運作顯得蒼白無力。按規定,1998年底全國所有省(區、市)都實行省級統籌,但目前市地以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仍隸屬地方管理。由於統籌層次太低、基金規模太小,無法進行有效的投資,加上現行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方式只能是存銀行和買國債,而銀行利率和國債利息率遠低於社會資本平均收益率,導致基金增值困難。雖然目前在投資方向上國家已有所松動,但依然控制很嚴。同時,由於統籌層次低、基金分散,導致基金管理高成本,基金監管高難度,出現一些混亂和腐敗現象,對養老基金造成損害。在管理體制上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混賬」管理,在制度上為挪用個人賬戶基金留下了餘地,為統籌基金毫無障礙地透支個人賬戶積累資金提供了方便之門。
統賬結合養老模式改革的思路與對策
(1) 提高退休年齡
退休年齡是決定養老負擔水平的一個基本因素。在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和保障水平一定的情況下,如果退休年齡提高,平均享受養老金年限就會縮短,養老金總負擔就能降低。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表明,延長退休年齡可以引起養老基金增收減支的功效,且作用十分明顯。如退休年齡從65歲降到60歲,將使養老金開支增加50%。據中國專家測算,若退休年齡延長一年,中國的養老統籌基金可增收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可見,提高退休年齡對於緩解養老金支付危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有必要逐步提高退休年齡,並依法加以保證。同時,控制各種低齡退休現象。
(2) 通過各種途徑籌集資金,消化轉製成本
消化轉製成本是個人賬戶從「空賬」到實賬的關鍵,更是現收現付製成功轉換為部分積累制的關鍵。僅靠向企業徵收高額社會統籌資金來實現舊制度向新制度的過渡是不現實的,這樣會帶來保障面的進一步狹小和制度贍養比的進一步提高,加重養老制度的危機,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國民經濟發展,從而影響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
由於轉製成本數以萬計,規模巨大,我們需要廣泛發掘各種籌資渠道,可能的途徑主要有:
(1)減持國有股,將收入劃歸養老保險基金彌補缺口。國務院2001年6月發布了《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獎金管理暫行辦法》,目前需要提高可操作性,加大執行力度。
(2)開征特種稅收,專門用於彌補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可開征遺產稅、贈與稅、特種消費稅或者特種社會保險稅等等。
(3)發行社會保障債券,為隱性負債籌資。然後再結合特種稅收方式,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逐步兌現這部分債券,最終解決隱性負債問題。
(4)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重點彌補落後地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不足。
(5) 降低目標替代率。
90年代以來,發達工業國家公共養老金的工資替代率,瑞典為57.04%,美國為44%,英國為43.2%,德國為34.4%,日本為41.9%,其他發展中國家一般為50-60%之間。中國目標替代率可考慮設定為45%-50%,這樣的替代率比較符合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也與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替代水平相接近,較低的替代率可大大減輕養老基金支付壓力,同時給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養老保險養老必要的空間,形成真正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降低企業的交費率,還可以提高企業參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積極性,促進養老面的進一步擴大。
(6) 擴大養老保障面,提高基金征繳率
城鎮私營和個體就業已成為新增就業的主渠道,據統計,2002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1098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81萬人,而城鎮私營和個體就業人員42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09萬人.要盡可能地將城鎮私營、個體從業人員以及外資企業的從業人員納入養老保險制度中來,擴大養老保障面,降低制度贍養率。規范工資基數管理,整頓收入分配秩序,把工資外收入規范化、貨幣化,通過立法打擊瞞報、漏報繳費工資基數逃費的行為。對確實無力繳納的老國有企業,國家應及時承擔起來,在國家財政預算中列支,或在中央或地方財政預算中按比例予以分擔。
(7) 將社會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基金實行分賬管理
分帳管理可以從制度上制止個人賬戶基金的擠占挪用,從而有利於做實個人賬戶。社會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基金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基金,從本質上要求分開管理。社會統籌屬於現收現付模式,是一種純粹的轉移支付,無需資金積累,也不存在通過投資保值增值問題,管理的核心是基金及時、足額的收繳和支付,可由現有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統一管理。個人賬戶是一種儲蓄積累制,由於通貨膨脹和工資增長率的影響,個人賬戶中積累的養老保險基金,就有一個保值和增值問題,管理的核心是保值增值,如何實現其特定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是其管理的主要任務,具有完全積累性質的個人賬戶基金應由獨立的機構進行管理,管理的重點是基金的投資營運。
(8) 採取小帳戶制度
較小的個人帳戶第一可以降低隱性負擔的規模,減輕政府的轉制壓力;第二便於發揮養老基金的調劑和互助作用,實現不同收入水平的職工之間、代際之間的再分配功能;第三可以降低個人帳戶的風險,由於養老基金積累時間跨度大,面臨不確定性因素多,保值增值壓力巨大,而較小的個人帳戶相對風險較低。2000年12月,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對基本養老保險統帳關系和結構的相關政策進行了調整,即統帳分開管理,基礎養老金按社會平均工資的30%確定,縮小個人帳戶規模至8%,並完全由個人繳費組成。這個試點方案可盡快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9 )盡快提高統籌層次,並加快進行個人賬戶基金的資本化管理運營。
退休基金投資收益率高於工資增長率是實行積累制的必要條件,如果個人帳戶資金收益率低於工資增長率,積累制就不是一個經濟的制度。要保證個人帳戶資金的收益率,必須對個人帳戶進行投資運營。首先要依法實施省級統籌,便於進行投資運作。個人賬戶做實之後,基金積累額逐年增加,數額巨大,其投資必須走市場化的路子,核心是資本化的運作管理,最終目標是使養老基金獲得較高的回報率。借鑒國際經驗,可設立個人帳戶基金管理委員會,由該委員會選擇私營的基金管理公司對個人賬戶基金進行投資管理,基金管理公司可在法律允許的限度內進行多元化投資組合,實現個人帳戶基金的保值增值。
『伍』 為什麼要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1、2000年9月,我國建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並設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直屬國務院領導。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的、由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及股權資產、中央財政撥入資金、經國務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基金。
2、社保基金的風險特徵(4個,選擇):1,替代率風險(主要指養老保險基金的最終積累額在假定的壽命條件下達不到預定的替代率,從而影響退休後生活水平的風險)。2,投資風險(是指社保基金投資過程中由於主觀原因[投資決策失誤、投資組合選擇不當]及客觀原因[工商業的周期變化、利率波動、政府政策變化等]造成的投資收益率不確定的風險)。3,通貨膨脹風險(是指由於通貨膨脹,社保基金經過長期積累後其實際購買力下降,造成貶值)。4,償付能力風險(是指基金管理公司由於經營不善或其他原因陷入財務危機而不能償付委託人的債權的風險)。
3、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營的主要原則(4個,選擇):1,安全性原則2,流動性原則3,盈利性原則(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率至少要超過當前的通貨膨脹率)4,公益性原則。
4、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運營體制的優缺點(簡答):社何基金的投資運營存在著兩種運營模式:一是集中壟斷運營模式,即由政府系統或政府授權的公營機構集中運營社會保障基金,如美國、新加坡等國家。此模式下的社會保障基金高度集中並具有壟斷性,其優點在於政府可以有效控制投資風險且公開透明,缺點在於可能衍生新的官僚系統並影響效率。二是分散競爭式運營模式,通常由政府根據法律規范的資格條件確定多家符合條件的私營機構來運營社保基金,允許各機構之間開展競爭,如智利等國的養老金運營與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強制性公積金的商業運營均採用此模式。優點是效率至上,缺點在於政府與參保人均無法控制風險,並因私營機構對利潤的追逐與運行的隱蔽性而埋下隱患。
5、投資風險監控體系(6個,選擇):資產分離、信息披露、外部審計、投資限制、風險評級、收益擔保。
6、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動作模式:對風險較小的投資採取直接投資模式,對風險較大的投資採取委託投資模式,是國際養老金管理動作的成功經驗之一。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對銀行存款和一級市場國債承銷直接運作,對股票、企業債、金融債等委託專業投資管理機構進行投資。2002年確定6家基金管理公司作為投資管理人,2家銀行作為託管銀行。全國社保基金委託投資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為24.4%。2002年底,南方、博時、華夏、鵬華、長盛、嘉實6家基金公司成為首批社保基金管理人;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成為基金託管人。
7、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4個):「空帳」問題、投資收益水平低、法制不健全,缺乏規范和完善的監管和監督體系、操縱市場,內幕交易問題突出。
8、構建投資組合(9個,簡答):1,銀行儲蓄存款(特點是具有完全的資產流動性,風險小,但收益低。只作為短期投資工具滿足流動性需要,投資比例不宜過高。難以抵制通貨膨脹貶值影響,收益率是負值)。2,國家發行的各種債券(優點是有國家財政、銀行做後盾,安全性強,較強變現能力,較強流動性,可獲得固定的、高於銀行存款率的利息,較高收益)。3,委託金融機構的短期貸款(優點是能把握基金投資對象,有一定的權威性,能保證貸出的資金安全回收,貸款利率較高)。4,企業債券(我國證券市場尚未形成,投資風險大,當前不宜涉足)。5,股票(高收益,高風險。比例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根據市場狀況進行調整)。6,證券投資基金(是分散投資,通過科學的投資組合,可以較高程度地迴避非系統風險,流動性好)。7,建立社會保險銀行直接對外投資。8,直接投資生產或流通領域(增值率高於銀行存款利率,存在投資風險)。9,不動產投資。
9、完善社會保險基金運營體制的配套措施(5個):1,制定科學的社會保險基金運營法規。2,改革和完善現行的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體制。3,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運營的定量研究和投資預測的分析。4,在國家財政預算中建立社會保險基金獨立核算制度。5,建立安全、可靠的監督體系。
10、企業年金:在我國以前稱為補充養老保險,是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企業和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經濟狀況自願建立的,旨在為企業職工提供一定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是我國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障的重大制度安排。
11、建立企業年金的必要性(4個):1,企業年金是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和擴大。2,企業年金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企業凝聚力的手段。3,企業年金是在公平的基礎上追求效率。4,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作能促進資本市場的完善。
12、年金運行模式主要有:待遇確定型DB(根據受益人的條件和一定的公式計算出其將來享受的養老待遇,由精算師依據這一待遇水平計算出每年應儲存的金額)。、繳費確定型DC(事先確定參加計劃的企業和個人應繳費的金額,為每個參加計劃的員工建立個人帳戶,受益人未來享受的待遇水平是繳費總積累和投資收益的合計)。、混合型養老計劃(結合前兩種模式特點,設計出多個混合型養老金計劃,包括:聯合計劃、現金余額計劃、養老金權益計劃和目標受益計劃等)。
13、企業年金的理論基礎(P258—260):父愛主義理論;人力折舊理論;延期支付理論。
14、我國企業年金的制度建設(LOOK):1991年國務院頒布《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提出「國家提倡、鼓勵企業實行補充養老保險」是我國第一次正式提到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國發[2000]42號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正式更名為「企業年金」2003年12月30號通過《企業年金試行辦法》。2004年5月1日《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企業年金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15、企業年金的投資原則(3個):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
16、企業年金的投資工具:銀行存款;國債;股票;投資基金;金融債券、公司債券;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基礎設施建設;
17、企業年金的監管主要有以下兩個模式:1,審慎性監管模式(即根據審慎性原則對基金進行監管。適合於經濟發展比較成熟、金融體制比較完善、資本市場和各類中介組織比較發達、基金管理機構有一定程度發展、相關法律比較健全的國家。採用此模式的國家有英、美、加拿大等發達國家。2,嚴格的限量監管模式(特點是監管機構獨立性強,權力較大,除了要求基金達到最低的審慎性監管要求外,還對基金的結構、運作和績效等方面進行嚴格的限制性規定。採用此模式的國家有歐洲大陸國家及智利、秘魯等拉美國家。 轉貼於:自考_考試大【責編:onmars 糾錯】
『陸』 社會保障基金哪些進入了投資環節
社會保險基金是指為保障社會勞動者在喪失勞動能力或失去勞動機會時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法律的強制規定下,通過向勞動者及其所在單位征繳社會保險費,或由國家財政直接撥款而集中起來的資金。社會保險基金問題是社會保險的核心問題。實行收支兩條線,加大財政干預力度,走市場化、社會化之路,並通過立法調節,是解決當前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
社保基金管理問題
我國在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方面還存有諸多的問題,綜合看來,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
1.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分散,管理層次過多,使得資金不集中。各級別、各部門都參與社會保障基金的統籌和管理,造成地區、部門間難以協調和集中運營,無法發揮規模效應,同時擴大了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風險。另外,各部門分別設置管理機構,造成機構重置,人員臃腫,效率低,浪費嚴重;
2.基金投資渠道單一,難以保值增值。我國的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以保證其安全性為主,投資模式單一,除保證正常開支外,其結余部分僅限於存入專業銀行或購買國債。近幾年,銀行存款率的不斷下調使基金收益率也不斷下降,國債的利率受銀行存款率的影響也大幅度下調,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效益越來越差,加之通貨膨脹,基金的保值都成問題,增值就更無從談起;
『柒』 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運營渠道有哪些
社會保險基金是指為保障社會勞動者在喪失勞動能力或失去勞動機會時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法律的強制規定下,通過向勞動者及其所在單位征繳社會保險費,或由國家財政直接撥款而集中起來的資金。社會保險基金問題是社會保險的核心問題。實行收支兩條線,加大財政干預力度,走市場化、社會化之路,並通過立法調節,是解決當前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
社保基金管理問題
我國在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方面還存有諸多的問題,綜合看來,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
1.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構分散,管理層次過多,使得資金不集中。各級別、各部門都參與社會保障基金的統籌和管理,造成地區、部門間難以協調和集中運營,無法發揮規模效應,同時擴大了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風險。另外,各部門分別設置管理機構,造成機構重置,人員臃腫,效率低,浪費嚴重;
2.基金投資渠道單一,難以保值增值。我國的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以保證其安全性為主,投資模式單一,除保證正常開支外,其結余部分僅限於存入專業銀行或購買國債。近幾年,銀行存款率的不斷下調使基金收益率也不斷下降,國債的利率受銀行存款率的影響也大幅度下調,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效益越來越差,加之通貨膨脹,基金的保值都成問題,增值就更無從談起;
3.法制不健全,監管不力。我國缺乏相應的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社會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理和營運等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缺乏相應的法律解決機制,事後又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督,社會保障基金被挪用、擠占和貪污的現象屢屢發生。
四是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不公開,不透明。社會保障基金的支付使用是廣大職工人員十分關注的問題,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補貼、失業保險金領取、養老保險金發放等社會保障基金管理項目應該公開化、透明化。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社會保障基金被擠占、挪用和貪污的現象卻屢屢發生。
解決途徑
針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可以採取如下對策加以完善。
1.首先,失業保險基金必須存入財政部門在國有商業銀行開設的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由財政部門依法進行監督。通過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既明確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財政部門在基金管理監督中的作用和責任,又強化了基金監督的手段。失業保險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對於保證基金安全和完整,預防挪用濫用基金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2.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是指負責社會保險費征繳的機構、財政部門和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在國有商業銀行分別開設「社會保險基金收入戶」、「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和「失業保險基金支出戶」。收入戶用於暫存收繳的各項基金收入,除按規定向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劃撥基金外,一般只收不支;支出戶主要用於支付基金開支項目,除按規定接受財政專戶撥入的資金外,一般只支不收;財政專戶用於存儲基金,其作用是接受從收入戶劃入的資金並向支出戶撥付資金。失業保險基金的各項支出必須從支出戶中撥付;
3.失業保險基金收入戶的資金應定期全部劃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財政部門按照失業保險基金預算,按月或季將資金從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劃撥到失業保險基金支出戶。出現特殊情況需要臨時調整失業保險基金支付數額時,由經辦機構提出用款計劃,經財政部門審核後劃撥資金;需要調整預算的,按調整後的預算執行。財政部門除根據失業保險基金預算和經辦機構提出的用款計劃核撥資金外,不得自行安排和使用失業保險基金;這一措施一旦得到全面落實,相關部門的責、權、利也就得到了清晰的定位,對社保基金的管理會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4.注重發揮財政在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的作用。從目前情況來看,財政部門雖然也參與基金的管理,但並沒有發揮其優勢。我國沒有將社會保障基金納入財政預算,對全國的社會保障基金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國家、單位、個人社會保障負擔到底有多大,誰也說不清楚。將社會保障基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有利於政府統籌規劃社會保障事業,克服基金管理中存在的混亂。同時將基金納入財政專戶,專款專用,有利於實現資金的收支、管理和營運規則化,防止基金的挪用、貪污或浪費;
5.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模式市場化、社會化。作為基金管理的主體??政府不再擔當實施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角色,只需要制定規章制度,保障管理機制的正常運行,對市場營運進行有效的調控和監督。基金的籌集渠道也可以多樣化,如通過減持國有股,發行社會保障彩票等。我國已經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就業形勢也比較嚴峻,僅靠國家、單位、個人三方,難以彌補基金缺口;
6.在基金的防損方面,為了更有效地堵塞虛報、冒領等「黑洞」現象,必須加大各個機關之間的相互合作。我國在許多城市的街道社區已經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機構,他們作為養老金領取資格的審核主體,能夠有效地監督基金的發放。同時我們也要發揮網路的優勢,運用電子技術手段,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網路,與民政部門、公安部門進行聯網溝通,以便及時了解信息,杜絕虛報、冒領;
8.在基金的具體運營方面,可以嘗試建立專門的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營機構,或者委託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使基金按照市場規則運營,這既有利於提高基金的使用率,確保基金保值、增值,又能杜絕基金被擠占、挪用、貪污現象的發生。
第四,將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加強對基金運營情況的監督。近幾年來,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其主要原因就是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法》尚未出台,因此及時修訂《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就成為了當務之急;
9.除此之外,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在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上,由立法部門牽頭,財政、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配合、協作,通過立法的形式對社保基金加以監管,從而建立起嚴格的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制度。
『捌』 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經驗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沖擊,一些國家如愛爾蘭,挪威。法國和紐西蘭建立了國家養老儲備基金。就性質而言,這些養老儲備基金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非常相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考察了部分國家的養老儲備基金,他們的一些經驗值得借鑒。第一,立法先行,法制健全。在建立儲備基金後,這些國家都專門制訂並頒布儲備基金管理運作的法律法規。挪威於1990年建立石油基金,同年頒布了《石油基金法》,1996年又制定了《石油基金管理條例》;2000年,愛爾蘭建立國民儲備基金,同時制定了《國民儲備基金法》;2001年紐西蘭建立了養老基金,同時通過了《養老基金法案》;法國在建立國家儲備基金後,相應修改了社會保障法案。通過這些法律,儲備基金的性質、資金來源、用途都很清楚,管理架構、管理機構的職責、投資運作模式也有明確規定。第二,管理目標明確,資金來源穩定。籌資方面,法國要求到2020年,儲備基金的規模必須達到一萬億法郎,愛爾蘭要求儲備基金的規模,必須能夠承擔養老金支付高峰階段1/3的支出額。為了穩定資金來源,愛爾蘭規定每年從財政預算中按GNP的1%撥款,紐西蘭、挪威也建立了財政預算撥款的機制,這些國家還將一部分公共資源收入、國有企業變現收入及其分紅作為籌集資金的重要手段。第三,管理機構權責明確,實行市場化運作。這些國家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儲備基金的管理運作,投資管理的目標都是在對整個基金不造成過度風險的情況下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例如,法國成立儲備基金監管委員會,愛爾蘭成立儲備基金理事會,紐西蘭成立養老金監管人委員會,盡管稱謂有所不同,都是負責管理運作的責任主體和權力主體。為了有利於市場化運作,減少政府的干預,法律中有相應條款保障管理機構擁有獨立的管理決策權力。
『玖』 簡述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目標及原則
社會保障基金是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為實施社會保回障制度而建立起答來、專款專用的資金。
社會保障資金管理目標
在建立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總目標下,社會保障資金管理的具體目標有:
1.確保社會保障資金安全
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問題是社會保障資金,而社會保障資金的首要目標是確保資金安全。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推進,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
2.講求社會保障資金效益
社會保障資金在運行過程中,要講求資金效益,要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社會保障資金在運作過程中,要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既是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很好途徑。
3.促進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
社會保障制度與我國經濟一樣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管理好社會保障資金,即當社會保障制度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如人口老齡化、突發性的自然災害等意外情況時都能從容應對,保證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4.實現社會公正與和諧
社保基金投資運作的基本原則是,在保證基金資產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增值。
『拾』 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用方式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頒布以來,社保基金入市就成為一個最熱門的話題。目前,各基金管理公司正在按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的有關要求提交參選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的申請材料,理事會將在專家評審委員會評選的基礎上最終確定投資管理人的名單,可以說社保基金入市已為期不遠了。社保基金入市到底有何意義呢? 首先,社保基金入市增加了其投資運用渠道,有利於其在保值的基礎上實現增值的目的。過去社保資金的缺口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大量的社保資金被閑置,雖然保證了資金的安全,但卻未能充分利用使其增值。允許社保基金通過選擇合適的基金管理公司進入資本市場,擴大了社保基金的投資渠道,更有利於其保值增值。 其次,社保基金入市增加市場資金供給,壯大了機構投資者的力量。據測算,目前國內可用於投資的社保基金約有2000多億元,這部分資金一旦能夠通過合法途徑進入資本市場,就會大大增加市場的資金供給,平衡市場資金供求,同時作為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社保基金的加入,無疑會壯大機構投資者的力量,改變當前機構投資者之間互相搏弈、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之間爭利的局面。 再次,社保基金的入市會促進和加速市場新的投資理念的形成。社保基金作為老百姓的保命錢,追求的是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控制風險是社保基金入市的前提,因而業績優良的藍籌股將成為其投資的主要品種,而分散投資、波段操作乃至長期持股將可能成為其主要的操作手法。作為機構投資者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社保資金的投資理念將在客觀上起到了投資的引導作用,促進和加速了新的投資理念的形成。 最後,社保基金入市在客觀上會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社保基金的入市對基金管理公司的運營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在提交參選社保基金管理人申請材料、接受專家委員會評選的過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備工作,基金管理公司的運作將由此更加規范和透明。作為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和市場的中堅力量,基金有意識地減少投機、短線的炒作方式,代之以理性、長期的投資方式,會在客觀上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