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國際有關的農業組織急急!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http://ke..com/view/26671.html)國際農業工程協會( http://ke..com/view/1041426.html)國際農業工程委員會( http://ke..com/view/3807652.html)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 http://ke..com/view/3542795.html)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 http://ke..com/view/279198.html) 附:國際組織招人的話大多數都是每個國家都有一定的名額限制,多虧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獲得名額在穩步提高。如果有招人的信息的話,他不但會給出地區名額限制,還有每個地區的考試負責機構,跟那個考試負責機構聯系就行了。不過這種機遇大多數還是可欲而不可求的。另外有些國際組織的成員或者理事會會員是各個國家推薦的。這條路也可以參考試試。
❷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歷史
七十年代初,世界不少地區農業欠收,出現「糧食危機」。在發展中國家的積版極推動下,聯合國於1974年11月在羅馬權召開世界糧食會議,決定建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簡稱「農發基金」),以便為發展中國家的農業開發,尤其是糧食生產提供資金,屬聯合國專門機構。1977年11月13日,《關於建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協議》正式生效。農發基金於1977年12月成立,並從1978年1月1日起開始其業務活動,現已發展成為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的三大機構之一。
1995年11月,飢餓和貧困會議(布魯塞爾,比利時)。
1998年1月,農發基金20周年慶祝活動在義大利羅馬舉行。
2000年11月,農發基金研討會參與一個面向項目的邏輯框架方法周期。參與者:農發基金董事、國家投資組合經理、區域經濟學家和評價人員、項目經理或機電人員,代表機構合作,雙邊、多邊和非政府組織,行動研究學者和從業。全體會議的全體會議概述不同的項目管理方法。
❸ 聯合國的16個專門機構都是什麼
聯合國專門機構一共是15個,分別是:
1、世界銀行
世界銀行(英文名稱:World Bank)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簡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通稱。也是聯合國經營國際金融業務的專門機構,同時也是聯合國的一個下屬機構。
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五個成員機構組成;成立於1945年,1946年6月開始營業。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是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
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我們常聽到的「特別提款權」就是該組織於1969年創設的。
3、世界衛生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英文名稱: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縮寫WHO,中文簡稱世衛組織)是聯合國下屬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置在瑞士日內瓦,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是國際上最大的政府間衛生組織。
4、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縮寫UNESCO)於1945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現有195個成員,是聯合國在國際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成員最多的專門機構。
該組織旨在通過教育、科學和文化促進各國合作,對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貢獻,其主要機構包括大會、執行局和秘書處。
5、國際勞工組織
國際勞工組織是1919年根據《凡爾賽和約》作為國際聯盟的附屬機構成立。 1946年12月 14日,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簡稱「勞工組織」。
其宗旨是:促進充分就業和提高生活水平;促進勞資雙方合作;擴大社會保障措施;保護工人生活與健康。主要活動是:從事國際勞工立法、制訂公約和建議書;提供援助和技術合作。該組織最高權力機構是國際勞工大會,每年開會一次。
6、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簡稱「糧農組織」,於1945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是聯合國系統內最早的常設專門機構,是各成員國間討論糧食和農業問題的國際組織。
其宗旨是提高人民的營養水平和生活標准,改進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改善農村和農民的經濟狀況,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並保證人類免於飢餓。組織總部在義大利羅馬,現成員共有194個成員國、1個成員組織(歐洲聯盟)和2個准成員(法羅群島、托克勞群島)。
7、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FAD),簡稱農發基金,是聯合國系統專門向發展中成員國提供糧食和農業發展貸款的金融機構。根據1974年11月在羅馬召開的世界糧食會議於1976年籌建,1978年1月正式開始業務活動。
農發基金有成員國173個。總部設在義大利羅馬。其宗旨是籌集資金,以優惠條件提供給發展中的成員國,用於發展糧食生產,改善人民營養水平,逐步消除農村貧困。
8、國際海事組織
國際海事組織(英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是聯合國負責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在英國倫敦。該組織最早成立於1959年1月6日,原名「政府間海事協商組織」。
1982年5月更名為國際海事組織,截止2012年9月,已有171個正式成員。國際海事組織(簡稱IMO)的作用是創建一個監管公平和有效的的航運業框架,普遍採用實施。涵蓋包括船舶設計、施工、設備、人員配備、操作和處理等方面,確保這些方面的安全、環保、節能、安全。
9、世界氣象組織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是聯合國系統有關地球大氣現狀和特性,它與海洋的相互作用,它產生的氣候及由此形成的水資源的分布方面的權威機構。
WMO擁有國家會員185個,地區會員6個(截至2013年1月1日)。它的前身是誕生於1873年的國際氣象組織(IMO) 。WMO建立於1950年,次年成為聯合國有關氣象(天氣和氣候)、業務水文和相關地球物理科學的專門機構。
10、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簡稱「WIPO」。聯合國保護知識產權的一個專門機構。根據《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而設立。該公約於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哥爾摩簽訂,於1970年4月26日生效。
中國於1980年6月3日加入了該組織。該組織總部設在日內瓦。
2018年12月5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日內瓦發布《世界知識產權指標》(WIPI)年度報告稱,2017年中國在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的知識產權申請數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強勁表現帶動了全球知識產權申請數量創新高。
11、國際民用航空組織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民航組織)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1944年為促進全世界民用航空安全、有序的發展而成立。民航組織總部設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制訂國際空運標准和條例,是191個締約國(截止2011年)在民航領域中開展合作的媒介。
2013年9月28日,中國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的國際民航組織第38屆大會上再次當選為一類理事國。
12、國際電信聯盟
國際電信聯盟是聯合國的一個重要專門機構,也是聯合國機構中歷史最長的一個國際組織。簡稱「國際電聯」、「電聯」或「ITU」。
國際電聯是主管信息通信技術事務的聯合國機構,負責分配和管理全球無線電頻譜與衛星軌道資源,制定全球電信標准,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電信援助,促進全球電信發展。
作為世界范圍內聯系各國政府和私營部門的紐帶,國際電聯通過其麾下的無線電通信、標准化和發展電信展覽活動,而且是信息社會世界高峰會議的主辦機構。
國際電聯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其成員包括193個成員國和700多個部門成員及部門准成員和學術成員。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電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 Day)。
13、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ted Nations In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 UNIDO)是聯合國大會的多邊技術援助機構,成立於1966年,1985年6月正式改為聯合國專門機構。
總部設在奧地利維也納。任務是「幫助促進和加速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和協調聯合國系統在工業發展方面的活動」。 宗旨是通過開展技術援助和工業合作促進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
除作為一個全球性的政府間有關工業領域問題的論壇外,其主要活動是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服務,在政策、機構和企業三個層次上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提高經濟競爭力,改善環境,增加生產性就業。
14、萬國郵政聯盟
萬國郵政聯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UPU),簡稱「萬國郵聯」或「郵聯」,是商定國際郵政事務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其前身是 1874年10月9日成立的「郵政總聯盟」,1878年改為現名。
萬國郵聯自1978年7月1日起成為聯合國一個關於國際郵政事務的專門機構,總部設在瑞士首都伯爾尼,宗旨是促進、組織和改善國際郵政業務,並向成員提供可能的郵政技術援助。
其宗旨是組織和改善國際郵政業務,發展郵政方面的國際合作,以及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會員國所要求的郵政技術援助。
15、世界旅遊組織
世界旅遊組織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縮寫:UNWTO) 是聯合國系統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是旅遊領域的領導性國際組織。最早由國際官方旅遊宣傳組織聯盟(IUOTPO)發展而來。2003年11月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158個正式會員國和6個聯系成員 。
其宗旨是促進和發展旅遊事業,使之有利於經濟發展、國際間相互了解、和平與繁榮。總部設在西班牙馬德里。
世界旅遊組織發布的年度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全年出境遊人次已達1.2億,2016年春節出境遊人次預計將達近600萬,中國繼續坐穩最大出境遊客來源國的寶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聯合國
❹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介紹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是聯合國系統專門向發展中成員國提供糧食和農業發展貸款的內金融機容構。英文縮寫IFAD。根據1975年世界糧食會議於1976年籌建,1978年正式開始業務活動。有成員國 142個。總部設在義大利羅馬。其宗旨是籌集資金,以優惠條件向發展中成員國發放農業貸款,扶持農業發展,消除貧困與營養不良,促進農業范圍內南北合作與南南合作。
❺ 什麼是農業發展基金
一、農發基金的成立
七十年代初,世界不少地區農業欠收,出現"糧食危機"。在發展中國家的積極推動下,聯合國於1974年11月在羅馬召開了世界糧食會議,決定成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農發基金"),以便為發展中國家的農業開發,尤其是糧食生產提供資金。
聯合國《關於建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的協定》於1977年11月13日正式生效。農發基金於1977年12月成立,並從1978年1月1日起開始其業務活動,現已發展成為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的三大機構之一。
農發基金現有162個成員國,這些國家共分為三個類別,即I類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共21個;II類國家-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共12個國家;III類國家-發展中國家,共129個國家。
農發基金的宗旨是"籌集資金,以優惠條件提供給發展中的成員國,用於發展糧食生產,改善人民的食物營養,逐步消除農村貧困現象"。農發基金是為發展中國家的扶貧和農業開發提供資金服務的一個國際金融機構。
在增加糧食生產方面,有短期項目、長期項目和政策支持項目。①短期項目主要是通過改良土地、改進排灌、改良品種、改進農作制度和管理水平來提高作物產量。②長期項目主要是通過興修水利、墾荒和移民等手段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③政策支持項目主要是協助政府解決在土地、物價、信貸、市場、補貼等農業政策投資方面的資金需求。
在消除貧困方面,農發基金主要強調貸款項目要直接用於經濟條件差的個體農戶和鄉村婦女,而不能用於國營企業或為私人資本贏利。
二、資金來源與籌措
農發基金的資金來源包括∶①創始基金;②成員國補充捐款;③非成員國和來自其他方面的特別捐款;④農發基金的投資收益。
農發基金資金的籌措由三個類別的國家協商提出認捐總額。I、II類成員國是農發基金的主要捐助國;III類成員國是農發基金的主要受援對象,但也根據自願的原則捐助部分資金。農發基金每3-5年進行一次資金補充,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五次補充資金認捐,累計總額達41億個特別提款權(包括創始基金)。
三、資金的使用∶分贈款和貸款兩種
贈款用於技術援助,不超過年度工作計劃的7.5%。
貸款分為三類,即∶
高度優惠貸款,每年收取0.75%的服務費(1994年以前收取1%),貸款期40年(1994年以前為50年),含寬限期10年。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超過805美元的國家均可使用此類貸款;
中度優惠貸款,年利率相當於其它國際金融機構浮動利率的50%(現為3.54%),貸款期20年,含寬限期5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806-1305美元之間的國家適用此類貸款;
普通貸款,年利率相當於其它國際金融機構浮動利率的100%(現為7.07%),貸款期15-18年,含寬限期3年,適用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306美元以上的發展中國家。
貸款項目涉及農業開發、鄉村發展、信貸、灌溉、畜牧、漁業、移民定居、農產品儲存、加工和銷售、科研推廣培訓等九個領域,近來又強調對農村貧困婦女進行扶持。
四、組織機構
農發基金的組織機構包括∶管理大會;執行局;秘書處(總裁及其工作人員)。
⒈管理大會(管理理事會)
農發基金的管理大會由全體成員國組成,為農發基金的最高權力機構。成員國各派一名理事和一名候補理事;理事有投票權,候補理事只有在理事缺席時才有投票權。管理大會每年召開一屆年會,審議上年度的工作報告、下年度的工作計劃和預算、資金補充認捐、選舉新總裁、修訂貸款政策和貸款條件等。我國政府一直派較高級別的代表團出席其歷屆管理大會。
⒉執行局
農發基金執行局由18個董事成員國組成,在管理大會年會上選出,任期三年,每年改選三分之一。執行局經管理大會授權,主持農發基金的日常業務活動。執行局主席由農發基金總裁兼任,但無表決權。執行局一般在每年的4月、9月、12月份召開會議審批貸款和贈款項目及有關政策事項。
⒊秘書處
秘書處由總裁和下設的資源策略部、項目管理部、管理和人事服務部等組成。總裁是農發基金的法定代表和行政首長,任期4年,只可連任一屆。總裁任命一名副總裁和三名助理總裁,並領導全體工作人員,主持日常事務。農發基金現任總裁為瑞典人鮑格(Lennart Bage)。前三任總裁分別為科威特人阿爾蘇丹(Fawzi Al-Sultan),沙烏地阿拉伯人阿爾蘇德里(Abdel Muhsin Al-Sudeary)和阿爾及利亞人雅澤利(Idriss Jazairy)。
農發基金共有265名工作人員,其中專業人員111人,來自49個成員國。中國有2人在農發基金秘書處工作。
為避免機構龐大和佔用過多的資金,農發基金注重利用其它聯合國機構(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項目服務辦公室、糧農組織、聯合國發展支持與管理服務部、世界銀行等)為其項目提供技術服務,進行項目准備和監測評價、貸款管理等事宜。
五、農發基金援華項目原則
1989年10月27日,農發基金確定的對華貸款策略包括以下八點∶
⑴邊陲貧困集中地區應予優先考慮,
⑵強調幫助貧困農戶進行集體開發活動,
⑶特別注意加強農戶組織和其它形式組織的參與,
⑷鼓勵使用新型適用技術,
⑸鼓勵機構創新以幫助邊遠貧困農戶獲得生產投入物、信貸和支持服務,
⑹支持市場銷售以提高貧困農戶的現金收入,
⑺向由受益對象自己管理的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提供資助,
⑻強調經營多樣化,以糾正過去只側重糧食生產的做法。
根據農發基金在世界各地執行項目的經驗和教訓,又增加如下八點∶
⑼確定受益對象方法的可行性,
⑽向少數民族地區傾斜,
⑾重視糧食安全和溫飽問題,
⑿根據項目活動規定貸款限額,
⒀借貸機構和村委會應得到加強,以幫助貸款的發放和有效運用,
⒁在連片種植試驗能更好地利用土地和水資源的基礎上,鼓勵連片開發,
⒂支持推廣、技能培訓和當地機構的發展,
⒃項目區應適當縮小,以便更有效地確定受益對象和利於項目實施。
六、我國與農發基金的合作
1979年7月,中國代表團利用在羅馬參加《世界農村改革和鄉村發展大會》的機會,與農發基金官員進行接觸,開始了雙方的合作往來。
1979年冬季,中國代表團在參加糧農組織大會的同時,與農發基金官員協商入會事宜,後於1980年正式加入農發基金,並承諾認捐。1980年下半年,中國提出"北方草原與畜牧發展項目"的申請,與農發基金開始了實質性的合作。
隨著業務的發展,雙方的高層官員互訪也日趨頻繁。農發基金的前三任總裁:阿爾蘇丹、蘇德里、雅澤利都曾先後訪華,並會見了我國領導人;我國家領導人訪問義大利時,也都會見了當時在任的總裁等高層官員,為促進雙方的友好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我國自1980年加入農發基金以來,已累計向農發基金認捐3033.85萬美元,其中:初始認捐60萬美元和60萬元人民幣;第一期補充資金認捐130萬美元;第二期補充資金認捐180萬美元;第三期補充資金認捐800萬美元;第四期補充資金認捐850萬美元;第五期補充資金認捐1000萬美元。
作為第III類成員國,中國在與農發基金合作早期時間內曾交替使用過高度優惠貸款和中度優惠貸款。自1987年以後,農發基金一直向中國提供高度優惠貸款。到目前為止,農發基金共向我國提供了16筆優惠貸款,協議貸款額4億美元。農發基金貸款項目覆蓋了我國的17個省(市、自治區)的150個貧困縣(市),約有900萬貧困農民直接受益。
❻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主要活動
農發復基金是為發展中國制家的扶貧和農業開發提供資金服務的一個國際金融機構。截至2013年底,農發基金累計向發展中國家貧困地區投資約157億美元。
在增加糧食生產方面,有短期項目、長期項目和政策支持項目。①短期項目主要是通過改良土地、改進排灌、改良品種、改進農作制度和管理水平來提高作物產量。②長期項目主要是通過興修水利、墾荒和移民等手段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③政策支持項目主要是協助政府解決在土地、物價、信貸、市場、補貼等農業政策投資方面的資金需求。
在消除貧困方面,農發基金主要強調貸款項目要直接用於經濟條件差的個體農戶和鄉村婦女,而不能用於國營企業或為私人資本贏利。
❼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成員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成員國分為三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的發達國家;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發展中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資金來源主要靠第一、二類國家按比例認捐,第三類成員自願認捐。
截止1997年2月,有成員161個。第一類國家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日本、盧森堡、荷蘭、紐西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和美國。第二類國家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阿爾及利亞、加彭、印度尼西亞、伊朗、科威特、利比亞、奈及利亞、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和委內瑞拉。第三類國家是其他發展中國家。
截至2012年10月24日,在IFAD共有168個成員國,其中A組(經合組織)成員國23個,B組(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2個,C組(發展中國家)成員國133個。在C組成員國中,又細分為C1組(非洲地區國家)成員國50個,C2組(歐洲及亞太地區國家)成員國51個,C3組(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成員國32個。
中國於1980年1月加入該機構。
截至2014年9月,共有173個成員國(如下)。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成員國分組成員國A組 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印度尼西亞伊拉克愛爾蘭義大利日本盧森堡荷蘭紐西蘭奈及利亞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美國B組 阿爾及利亞加彭伊朗科威特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委內瑞拉C1 安哥拉貝南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維德角中非共和國查德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葛摩象牙海岸剛果民主共和國吉布地馬達加斯加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甘比亞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索托賴比瑞亞利比亞埃及馬拉維馬里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摩洛哥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盧安達聖多美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塞席爾獅子山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史瓦濟蘭剛果多哥突尼西亞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C2 阿富汗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孟加拉國不丹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摩爾多瓦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斐濟喬治亞印度以色列喬丹哈薩克吉里巴斯柬埔寨中國黎巴嫩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爾他馬紹爾群島蒙古緬甸諾魯尼泊爾紐埃島阿曼巴基斯坦庫克群島菲律賓韓國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斯里蘭卡敘利亞塔吉克泰國東帝汶湯加土耳其吐瓦魯波札那萬那杜越南葉門C3 安提瓜巴布達阿根廷巴哈馬群島巴貝多貝里斯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古巴塞普勒斯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格瑞那達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牙買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聖基茨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特格林納丁斯蘇利南特立尼達多巴哥烏拉圭
❽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同中國關系
中國1980年正式加入農發基金,一直與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1996年以來,中國一直擔任農發基金執董(2005年任副執董)。
1979年7月,中國代表團利用在羅馬參加《世界農村改革和鄉村發展大會》的機會,與農發基金官員進行接觸,開始了雙方的合作往來。1979年冬季,中國代表團在參加糧農組織大會的同時,與農發基金官員協商入會事宜,後於1980年正式加入農發基金,並承諾認捐。1980年下半年,中國提出「北方草原與畜牧發展項目」的申請,與農發基金開始了實質性的合作。
隨著業務的發展,雙方的高層官員互訪也日趨頻繁。農發基金的前三任總裁:阿爾蘇丹、蘇德里、雅澤利都曾先後訪華,並會見了中國領導人;中國家領導人訪問義大利時,也都會見了當時在任的總裁等高層官員,為促進雙方的友好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中國自1980年加入農發基金以來,已累計向農發基金認捐3033.85萬美元,其中:初始認捐60萬美元和60萬元人民幣;第一期補充資金認捐130萬美元;第二期補充資金認捐180萬美元;第三期補充資金認捐800萬美元;第四期補充資金認捐850萬美元;第五期補充資金認捐1000萬美元。
作為第III類成員國,中國在與農發基金合作早期時間內曾交替使用過高度優惠貸款和中度優惠貸款。自1987年以後,農發基金一直向中國提供高度優惠貸款。到1990為止,農發基金共向中國提供了16筆優惠貸款,協議貸款額4億美元。農發基金貸款項目覆蓋了中國的17個省(市、自治區)的150個貧困縣(市),約有900萬貧困農民直接受益。
❾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資金
農發基金主要為發展中國家的扶貧和農業開發提供優惠資金支持,幫助各國改善糧食安全狀況,促進實現千年發展目標。1978年至2011年底,農發基金累計向發展中國家貧困地區投資129.45億美元,支持892個項目,惠及3.3億農村貧困人口。
贈款用於技術援助,不超過年度工作計劃的7.5%。貸款分為三類,即∶
高度優惠貸款,每年收取0.75%的服務費(1994年以前收取1%),貸款期40年(1994年以前為50年),含寬限期10年。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超過805美元的國家均可使用此類貸款;
中度優惠貸款,年利率相當於其它國際金融機構浮動利率的50%(現為3.54%),貸款期20年,含寬限期5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806-1305美元之間的國家適用此類貸款;
普通貸款,年利率相當於其它國際金融機構浮動利率的100%(現為7.07%),貸款期15-18年,含寬限期3年,適用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306美元以上的發展中國家。
貸款項目涉及農業開發、鄉村發展、信貸、灌溉、畜牧、漁業、移民定居、農產品儲存、加工和銷售、科研推廣培訓等九個領域,同時強調對農村貧困婦女進行扶持。 通過低息貸款和贈款,農發基金與政府合作開發和財務規劃和項目,使農村窮人克服貧困。自1978年開業以來,農發基金投入了149億美元954年項目和計劃,已達到約4.3億貧窮的農村人。
在受援國政府和其他融資來源,包括項目參與者,貢獻了130億美元,和多邊、雙邊和其它捐助機構提供的約100億美元共同投資。這是一個總投資約230億美元。
農發基金解決貧困不僅作為一個銀行,也作為一個倡導農村貧困人口。其多邊基礎提供了一種自然的全球平台,討論重要的政策問題,影響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和關注農村發展的核心作用滿足千禧年發展目標。
2013年,國際農業發展基金(FIDA)駐蒲隆地新任代表Hamed Haidara向媒體表示,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將向蒲隆地提供更多支持,金額由過去的1.5億美元,增加到3億美元。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蒲隆地有4大項目,主要涉及畜牧業、農業等領域的重建以及農村年輕人就業。
❿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組織機構
農發基金總裁:Kanayo F. Nwanze(奈及利亞人)
IFAD的組織機構包括:理事大會、執行董事大會和管理機構。
1、理事大會
IFAD理事大會由全體成員國組成,為IFAD的最高權力機構。每一成員國各派一名理事和一名副理事;理事有投票權,副理事只有在理事缺席時才有投票權。理事大會每年召開一屆年會,審議上年度工作報告、下年度工作計劃和預算,決定補充捐資、選舉新總裁、修訂貸款政策和貸款條件等重大事宜。
2、執行董事會
執行董事會是IFAD中僅次於理事會的重要議事與決策機構。負責重大政策制定,以及對貸贈款項目、財務報告、預算和項目投資計劃等重大事項的審批和審議,由18個執董和18個副執董組成,每屆任期三年。其中A組的執董和副執董席位各8個,B組各4個,C組各6個。中國所在的C2小組有執董和副執董席位各2個。
3、管理機構
管理機構由總裁辦公室、首席顧問辦公室(法律事務部)、審計監察辦公室、秘書處、道德辦公室、合作與融資事務部、財務運行部、機關服務部、戰略與知識管理部、項目管理部等部門組成。另有獨立於管理層,直接向執行董事會負責的獨立評估辦公室。 管理委員會是農發基金的最高決策權。每個成員國代表管理委員會的州長,交替州長和其他指定的顧問。執行委員會負責監督農發基金的一般操作和審批的項目工作。執行董事會成員由理事會決定,分布如下:八個成員和八個候補委員(主要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B:列表四個成員和四個候補委員(主要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和列表C:六名成員和六名候補委員;兩三個地區不同列表中的每個C成員國(發展中國家)。
截止2013年03月,IFAD總部有正式職員567人,其中總裁1人、助理副總裁級4人、D級(Director)職員25人、P級(Professional)職員306人、G級(General Service)職員231人。 截止2014年12月,農發基金人員配備如下:
312個專業和更高級別的職位,226個通用服務崗位,專業職位排除總統和副總統的位置。
在專業和更高的類別,員工是82個會員國的公民,反映農發基金多樣化的成員和任人唯賢的招聘。專業類別中,有43%的員工是女性,而在一般的服務,女性代表81%的范疇。總的來說,女性占農發基金的59%的員工。
在其副專業人員、特殊項目官員計劃,組織受益於27日的服務專業人士從十捐助國: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挪威、瑞典和韓國。實習計劃,農發基金已經接受了來自25個國家的69名實習生:阿爾及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巴西、喀麥隆、加拿大、芬蘭、法國、德國、迦納、義大利、科威特、馬里、馬爾他、尼日、挪威、巴基斯坦、盧安達、南非、西班牙、英國、美國、委內瑞拉、尚比亞和辛巴威。在增強實習計劃,農發基金接受4實習生來自4個國家:巴基斯坦、法國、肯亞和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