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私募 > 私募基金存在的問題

私募基金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26 13:38:56

⑴ 基金是什麼意思

基金,英文是fund,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我們現在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基金公司擁有一批既有較高學歷、又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專家。他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判斷能力,能及時掌握大量的信息資料, 能對金融市場上各種品種的價格變動趨勢作出比較正確的預測,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資決策的失誤,提高投資成功率。

(1)私募基金存在的問題擴展閱讀:

根據不同標准,可以將證券投資基金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1)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這要看情況),通過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一般在證券交易場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2)根據組織形態的不同,可分為公司型基金和契約型基金。基金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資基金公司的形式設立,通常稱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和投資人三方通過基金契約設立,通常稱為契約型基金。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均為契約型基金。

(3)根據投資風險與收益的不同,可分為成長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據投資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期貨基金等

⑵ 哪個戰略級pe私募從400萬元做到40億元

做了幾年的私募股權投資,有一點成績,也有很多教訓。這促使我一直在思考PE公司的成功要素是什麼,自己如何能為一個PE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PE公司的兩個分析維度

在談這些之前,我想先建立兩個分析的維度,一是PE基金的組織形式,二是國有PE基金的內在矛盾。

私募股權基金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合夥制,一類是公司制。合夥制強調的是合夥人之間的平等交流和決策;而公司制最大的特點是有等級制度,信息是上下傳遞。這兩者最大區別在於,團隊的貢獻和激勵存在根本不同。

公司制處理這兩點要難得多,由於上下級的存在,信息存在不對稱,且權力會在某種程度上左右一些職能,這導致團隊成員的貢獻程度不好區分;即便區分了,也不好設計出匹配的激勵機制。而合夥制就好得多,合夥人們在一張桌子邊討論事情,各自帶著各自的貢獻「入伙」,最後在平等的背景下按照貢獻分紅,簡單而清晰。所以,我們看到好的PE公司基本上都是合夥制的或合夥制基礎上的公司制;而那些純粹的公司制的基金,不管背景多麼雄厚,也是比較普通的公司,典型的就是投行背景的PE公司,高盛、大摩的投行和交易無論做得多麼優秀,它們旗下的投資主體只能算是平庸。

當國有成分加入進來的時候,PE公司會變得更加復雜。國有PE存在內在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即一個最保守的組織去做風險最大的事情。所以,在現有框架下,國有企業很可能搞不好PE。融資活動按照風險級別從低到高排列,順序應該是:國債、銀行、債券、信託等影子銀行、股票、PE基金,PE投資是所有融資活動中風險最大的一種。一方面,PE是股權,由於沒有抵押,股權的風險高於債權;另一方面,PE的風險比股票大的原因在於,PE的流動性差。一般情況下,國有企業是各類企業里最保守的一類,因為怕承擔責任;這不是某一家國企的問題,而是體制性的共性問題。所以,一個最保守的、最厭惡風險的組織去從事風險最大的事情,這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於是,我們在市場上也看不到做得出色的國有PE。如果只能做到一般,也就是說國有PE只能投一般的項目,花那麼大力氣精挑細選出來的還是僅處於平均水平的一般企業,那何必折騰呢?直接把國有資產,尤其是財政資金平均發給大部分企業不就可以了嗎?

二、基金管理人存在的共性問題:非體制性問題

(一)專業和敬業問題。這兩個方面是有很大提升空間的。目前許多管理人團隊的PE業務專業性還很弱,這集中表現在:行業和公司分析的框架不清晰,工具箱里的工具不多;財務建模和財務分析的能力不強,還建立不起財務和業務分析的聯動,估值的概念不清楚;法律和交易的概念模糊,計算股權比例經常出錯,IPO和其他上市的規則概念非常零星,不成體系。

另外就是敬業問題。辦公時間炒股票、看新聞的大有人在;早上九點一刻才陸續來人,下午五六點公司就沒人了;應該用一個小時做好的事情,在許多管理人團隊那裡通常要花上一天,工作上的推諉也時有發生。

(二)項目儲備問題。有的基金運行多年,但基金管理人並沒有建立起常規的項目來源渠道,無論是區域性的還是行業性的,這不僅包括項目來源,還包括項目維護、項目篩選、交易鎖定等多個步驟,管理人在渠道建設、項目挖掘上做得遠遠不夠,往往淺嘗輒止,很被動。

關於按行業搜索,PE界也有爭議。有嚴格按行業做的,也有不按行業做的,也有部分按行業做的(比如VP以上分行業,VP以下不分)。這也正常,很多基金管理人都追著熱點走,現在很多原本不做互聯網的基金也紛紛開始布局互聯網。如果我們准備在農業領域長期做下去,有兩個路徑可以考慮,一是按行業搜索,另一個是按項目搜索,即充分利用我們的投資組合。這兩個問題是非機制性的問題,但解決起來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可能也要涉及機制問題。

三、基金管理人存在的非共性問題:機制性問題

(一)決策機制問題。目前許多基金管理人的項目決策機制從整體上看還是有效的。一個大的原則是「決策前置」,前期由項目組在細節上進行把關,後期由管理層在團隊工作的基礎之上進行把關。但現在有幾個問題:第一,信息不對稱導致「職能不對稱」和「情緒不對稱」;第二,權力的存在會加劇這些不對稱;第三,以規避風險為名的「思維懶惰」似乎根深蒂固;第四,管理人和基金董事會缺乏溝通。

在合夥制文化里,合夥人基本上包辦一切,融資、項目開發、執行等都做,公司的其他員工都是助理級或支持級的。但在公司制里,由於存在「權力」和「層級」,信息不對稱會導致明顯的「職能不對稱」,有層級就會有「剝削」,就好像總公司對分公司、總行對分行的「剝削」一樣。工作是下層幹得多,收益是上層分得多,這就產生了不匹配。

導致不匹配的根源就在於前面提到的「權力」,由此導致的一個弊端就是中下層員工的積極性會受影響,激勵成為一個大問題。各個職級沒有承擔其本身的職能,導致典型的「職能不對稱」。本來中高職級的人員應該去募資、開發項目、尋找退出渠道,這些任務居於PE「微笑曲線」的兩端,但在很多做得一般的基金中,這些重要任務都被壓在中低職級員工肩上,很難想像這樣的基金會有較高的工作效率。

另一個弊端就是,信息不對稱導致中上層和中下層對項目的「情緒不對稱」。在合夥人文化里,合夥人自己開發項目自己做,不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因為合夥人之間是平等的,沒有「權力」可以去「剝削」。但在公司制里,中下層開發的項目到了中上層,往往產生一個很有趣的項目決策路徑:中下層有誇大項目好處的動力,有時好像是作為一個財務顧問在「賣項目」,於是中上層自然而然地會採取更大的謹慎態度(有時會謹慎過度),以防備被中下層「忽悠」,即便中下層如實介紹項目,也常會遭遇過度防備。另一方面,中上層並沒有身處一線去了解項目,對中下層的具體工作環境、人脈、談判過程也不了解,這也會產生「情緒不對稱」。而「情緒」是公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除金錢激勵之外的一種很重要的激勵方式。於是,這經常會引發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很多公司制基金一年也投不出一兩個項目。這當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項目儲備不足,但決策機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就現實情況而言,比較大的信息不對稱表現為對「風險」的理解。PE是風險偏好的,而債權和國企是風險規避的,所以這類企業的決策層傾向於更為保守的項目判斷邏輯。我認為,這種保守並非真的保守,而是類似於「懶政」,就是害怕風險,容易放棄對項目風險的識別和分析,過度依賴於擔保,而且似乎有對擔保的要求越來越高的趨勢。這種做法偏離了PE的運作模式,又回到了債權的老路子。PE之所以能獲得比其他投資方式高的收益率,是因為PE團隊更加聰明、敬業、勤奮,對風險做了細致的分析,從而做到風險的「可識別,可測量,可承受」。面對風險,我們不應當茫然無措,心驚膽戰,最後退回到要求企業提供足額擔保的避風港。我們應該更主動地應對風險,要知道, 害怕風險,迴避風險,去尋求所謂的擔保,表面的程序上漂亮了,這才是最大的風險。

管理人逃避風險的根源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專業所限,因為沒有經歷過PE投資的洗禮,容易形成對之前債券型思維模式的「路徑依賴」,並缺乏對PE投資的自信;二是缺乏激勵,管理人感覺自己犯不著去承擔風險。

(二)激勵機制問題。這是一個固有問題,首先是決策層的激勵,然後是普通員工的激勵。在現有框架尤其是國有背景下,決策層幾乎沒有金錢激勵,主要依賴仕途激勵,但仕途激勵並不單純取決於這只PE基金的成功,甚至跟基金的成功沒有關聯。所以,正如其他欠缺激勵的國有企業一樣,決策層傾向於保守,於是出現「最保守的人做風險最大的事」這種情況。決策層激勵不到位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基金的戰略制定、項目儲備、資源積累、團隊培養、項目風險擔當等需要決策層承擔的職責,可能都會由於激勵不到位而得不到完整的落實。這是一個體制性問題,也是深層次的問題。

目前,許多基金管理機構普通員工的激勵也遠遠沒有實現市場化。眾所周知,PE基金的長期激勵主要來自項目收益分成,英文稱之為「carry」。有的carry是按基金的整體收益發放,也有的是按單個項目的收益發放。PE公司承擔著巨大的投資風險,不光是LP承擔風險,GP及每個項目涉及的人員都承擔風險,事關職業生涯的前途。所以,LP和GP都要求很高的回報,甚至是要求各種投資種類和職業中最高的回報,否則就無法吸引到優秀人才從事PE這個行業。按照市場化原則,一般基金GP按20%提取收益分成(可能會在一定的基本收益率基礎之上提取),分配方面一般分為兩個50%,分別分配給合夥人或管理公司(主要是對募資和項目管理的激勵)和項目團隊。項目團隊里,項目開發、執行、投後等環節及相關人員再做分配。

探討激勵問題的基礎是我們要建立一支優秀的PE管理團隊,現在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激勵不足。比如前文所述的敬業精神問題,在缺乏信仰和敬業精神的大背景下,每個人都是現實的,因此我們採納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基本假設。大家想的都是:你給我多少錢,我就做多少錢的事。這不涉及道德判斷,這屬於激勵機制范疇。至於個人的成長,那是另外一碼事,如果一個公司不注重長期激勵,也就是不在乎公司以及每個員工的長期成長,個人為什麼要考慮那麼多呢?

四、解決以上問題的幾點建議

以上我闡釋了四個問題:專業和敬業問題、項目儲備問題、決策機制問題、長期激勵問題,也主要從組織結構(合夥制/公司制)和國有企業這兩個視角,對這四個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做了剖析。下面,我試圖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一點建議,我相信能較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一)明晰組織定位,做大規模,因為社會效益也是拿錢堆出來的。每個組織都應當有自己的靈魂,也就是定位,但我們長期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這些重大問題上認識不清。在定位上,我並不認為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以下簡稱「中農基金」)有別於市場上的其他PE基金。中農基金有「以社會效益為主、兼顧經濟效益」的宗旨,看上去是不夠市場化。但實際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統一的,是一枚硬幣不可分割的兩面。經濟效益是「底線」,社會效益是「亮點」。

有趣的是,經濟效益的實現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主要體現在投資機會和估值、長期和短期、盈利率和盈利規模等方面。比如,估值可能會高一點,但會帶來投資機會,可能收益率會降低,但是畢竟也能掙錢;再比如,投2億元,掙1倍是2億元;投5000萬元,掙4倍也是2億元。這些都和社會效益無關,完全沒必要因為考慮社會效益而去扭曲我們本身的經濟效益判斷,PE基金就是一個經濟上的事。

那麼,究竟什麼是社會效益?我認為,社會效益就是「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中的「產業發展」四個字。我們要推動一個產業(農業相關細分產業)的升級,改變一個產業的面貌,至於其他的,帶動村民致富、保護環境、國家戰略等,都是依附於產業發展之上的。

如何實現這個以產業發展為核心的社會效益呢?兩個辦法,一是加強研究,找到產業發展最好的模式。這點有些基金做得不錯,把行業研究透,然後設計出最好的商業模式,有符合這個商業模式的企業就投,沒有就建新公司。二是拿錢去堆,一個產業沒個一二十個億,不可能有改變。比如我們在福華的投資,通過較大規模(幾十億)的跨境並購和國內的整合,徹底改變了最大的農葯細分產業的面貌,這就是最大的社會效益。而像我們投資立華、科爾沁、龍華,都只解決了企業發展的問題,沒有解決行業發展的問題。如果科爾沁要解決行業發展問題,至少應該有10億元的投資。農機產業也是,如果現在有幾十億,我們可以去歐洲收購最好的公司或者建立合資工廠,這也能徹底改變中國農機行業技術水平低的劣勢。

至於覆蓋面的問題,那非常簡單,拿出5個億,一個項目投2000萬元,可以投25個項目,覆蓋面夠廣了吧?所以,我們根本不應該糾結於投大項目還是投小項目這些問題,而應聚焦於我們真正應該做的事:產業發展。

所以,我的觀點是,中農基金必須立足於做大,而且要盡快做大。其一,這符合基金管理人擴大資產管理規模的總體戰略。其二,這肯定也符合國務院對中農基金的定位。中農基金的規模才40億元,在「中」字頭的公司裡面簡直是小不點兒,即便做到400億元也很正常。其三,這也符合一般基金的發展之路,很多基金規模都是越做越大,很少有保持一個既定規模的基金。

在這個做大的過程中,我們在精神上必須有所擔當,必須放棄一些理念,所謂「有得有失」。只要我們盡心做事,公心為上,哪怕有項目投資失敗了,也要勇於擔當。如果像小腳女人走路一樣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就會辜負國務院對中農基金的重託。

哪些理念要放棄?主要就是過度追求估值和擔保的完美。追求估值的完美可能會喪失機會,追求擔保的完美則可能陷入思維惰性,即便控制了風險,也很可能實現不了產業發展的目的。

(二)合理安排人員,在陌生人文化里建立梯形垂直管理。據我了解,許多基金管理人之前是小團隊的管理機制,也可以說是「熟人文化」,是一個「朋友圈」。熟人文化里的人不多,管理半徑短,大家也相互很熟悉,靠人情即可約束,沒必要進行正式的管理,有事說兩句就可以了。但隨著團隊的擴大,熟人文化必將被「陌生人文化」所取代。團隊成員來自不同的背景,相互之間很陌生,這個時候就沒有熟人之間那種默契了,光說幾句也不夠了,必須依靠制度來約束。

在公司制基金里,公司人員形成典型的金字塔結構。由於權力的存在,一把手至關重要。我們看到成功的基金里通常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但現在許多基金管理公司的客觀情況是,領導層不太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從大的方面看,這可能會使得基金的發展方向不清晰,管理架構不成熟,戰略執行不得力;從小的方面來看,這可能導致項目管理偏弱,信息不對稱現象加劇,人員獎懲不公正。

所以,我們可能要從金字塔形架構變成梯形架構,由一把手授權有經驗的中層管理人員進行垂直管理。也就是說,梯形上面的那一條橫線就是強有力的投委會或者真正意義上的高管層。

還有一個相關的問題,就是要取消矩陣管理或者360度考核。360考核過度強調團隊和諧,而忽視了是非。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表面上的和與實質的和,我們肯定應該選後者。

(三)加強自身管理能力,理順管理人與基金董事會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基金與基金管理人的定位是很清楚的。如果說需要改進的話,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基金管理人與基金董事會的日常溝通,尤其是建立多角度的匯報機制;二是加強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理順雙頭決策體系。

一般來說,基金董事會對基金管理人是認可的、信任的,但日常往往缺乏溝通。中間可能有個別的溝通,但畢竟都是非正式的,也不一定全面。這種長期不溝通,等到最後臨門一腳,會讓項目組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我想,基金管理人要加強的至少有這么幾個方面:

其一,展示自身能力,取得股東信任與尊重。這沒有捷徑,方法就是找到更好的項目、更有影響力的項目去做投資,而不是對基金董事會形成較大依賴。同時,處處有章法,個個成精品,爭取盡快形成鮮明的投資風格。前面提到的真正在「產業發展」上做文章,就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風格。

其二,建立匯報機制,保持與股東的信息對稱。現在經常出現股東向管理人催要工作簡報、估值報告等資料的情況,我覺得下一步還要加入立項報告等文件。這些內容基金管理人應當主動提供,要重視,要落實,而不是應付了事。《詩經·小雅》說:「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一個團隊得有些文字,有些思想的「聲音」,才能形成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文化。比如,有一個工作簡報,就有靈魂了,就生動了,就不像是拼湊的團隊了。

其三,改革決策體系,理順雙頭決策體系。現在有許多基金採取的是董事會、管理人雙頭決策體系,這必須要理順。雙頭決策可能出現的最大問題就是推諉:誰都在決策,誰又都不好好決策,因為總覺得有對方在把關。所以必須要理順,雙頭只取其一。上一條中談到的立項報告,其本質是讓管理人的投委會弱化,而強化董事會的決策權。

但董事會做實質性決策也存在其問題:這相當於LP大會替代GP投委會,這在PE基金業里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制度安排。因此,還有一個相反的思路,就是弱化董事會,強化管理人的投委會,做PE投資的「注冊制改革」。怎麼強化?就是要改善、改組。如果改善或改組後的管理人投委會能夠得到董事會的充分信任和尊重,那麼董事會的決策就相當於是時下時髦的注冊制,其不做實質性的判斷,而是把實質性判斷的權力交給管理人。這些改善或改組跟體制性因素都沒有關系,核心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四)確立長期激勵機制的基本原則。根據對市場上其他PE基金的了解,長期激勵機制一般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團隊跟投,二是項目收益分成。

管理人跟投項目,敢做敢當,這再合理不過。一時湊不齊錢的話,一般也可以從薪資裡面扣一部分,作為強制跟投的金額。我覺得,跟投還是必須要執行的。

不同機構的項目收益分成方式差別比較大,有的是按整體收益發放,有的是按單個項目收益發放,但最大的差別還是在於留給團隊的收益比例,高的能達到50%,一般是30%〜50%。舉例來說,假定一個投資2億元的項目賺了1倍,也就是獲利2億元,扣除80%的LP分紅,剩下的20%,也就是4000萬元屬於GP。如果管理公司拿走60%,也就是2400萬元,剩下的1600萬元就是團隊的。如果參與項目收益分成的是5個人(投委會成員以及VP級別以上的項目組成員),理論上人均就是300多萬。當然,根據每個人對項目的貢獻度不同,實際分得的金額會有多有少。

總之,長期激勵的原則應該是:第一,從絕對金額上看,既不那麼扎眼,又能有相對高的收入激勵,至少要高於投行或銀行一般的激勵水平。其二,從激勵范圍上看,一般是激勵VP以上的中高級管理人員,但是來自投委會的激勵人員也必須大致匹配。

⑶ 私募MBO基金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私募MBO基金存在的問題有:
一是法律地位問題。私募MBO基金從創始之初就在管理上像其他私募基金一樣實際上就沒有辦法做到完全規范。比如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基金管理人與管理層簽訂的合同一般都是無效合同,不能得到法律保障。盡管私募MBO基金的地下活動規模很大,然而國家畢竟還沒有正式承認其合法地位。

二是基金存在的形式問題。由於產業投資基金方面的法律法規是近乎空白,因此私募MBO基金無法正式以「基金」的面目亮相,而只能被迫採用投資公司等形式。這種形式在稅收、融資渠道和途徑等多方面給私募MBO基金造成了限制。以各種名目改頭換面的形式(如實業公司、投資公司、咨詢中介公司、顧問公司甚至某個專用賬戶等)存在,又很容易使人與「非法集資」、「地下集資」等違反國家金融秩序的活動聯系在一起。
三是發展過速過熱導致融資失控。由於目前二級市場私募基金管理者的成分越來越復雜,資金來源的渠道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廣泛,甚至出現了大量的銀行資金變相流人私募基金。我國目前私募基金雖然尚未合法化、規范化,卻已經出現了發展過速和過熱的現象,私募基金依法照章解決MBO融資問題的基礎受到了動搖。
四是增大了風險陛。由於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投資市場內幕交易嚴藿,操縱股市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一點不同類型重組的公司在市場上的表現和反應,以及其業績的變化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上就能說明這一點。由於私募基金目前的表現存在著巨大的系統性風險,甚至有時危及了社會信用的基礎,因此,這些問題阻礙了私募基金自身的發展,從而也阻礙了它成為一條解決MBO融資問題的有效途徑。
五是成本增高。目前正在籌建的這些實際意義上的私募MBO基金,沒有一個是以MBO基金的名稱直接登記的,而大都是打著投資基金的名義。根據現行的法律,這些基金是不能直接把錢借給其想支持的企業管理者,隨之而來的就是利息問題。他們必須通過銀行或信託公司等進行委託貸款來把錢交到貸款者手裡。這樣一來,盡管MBO基金可通過不斷進行短期貸款的方式將長期貸款的利息降為短期貸款的利息,但管理者也必須按照央行規定的最低標准向基金支付利息,從而,加大了成本,加重了管理者的負擔。

⑷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存在哪些問題 對其有什麼發展建議

其次,監管機制責任不到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涉及募集資金和投資活動,觸及面廣,涉及部門較多。容易造成監管法律基礎缺失、監管主體不明確、具體監管機制設計不夠完善以及政府監管與自律監管邊界不清晰等主要問題,在實務上對迅速騰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產生困擾。
第三,退出機制不健全。在我國,IPO是私募股權退出的首選途徑,但是這種高度依賴IPO退出的方式影響了私募股權基金的回報率空間,加上目前我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展仍不完善,導致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渠道狹窄。並且缺乏高素質PE專業人員,這一點嚴重製約了我國私募股權投資業的發展。
第四,資金來源有限,資本眾多創造結構單一。受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社保基金、銀行、保險公司的機構資金無法對PE市場完全開放,這種不合理、不穩定的資金來源結構導致了目前國內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中,海外資金占優,本土機構投資規模普遍偏小的局面。

⑸ 不屬於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方法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指所有以私募形式對非上市企業進行權益性投資內的資本,它已成為中國繼房容地產、股市之後投資的又一個熱點,成為眾多創造資本市場空間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它能使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有機地與過層次市場對接起來,有助於提高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並為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創新發揮積極地迅速推動騰飛作用,但是隨著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進入我國市場,也隨之暴露出許多問題,如缺乏配套的政策和完善的法律法規、退出機制不健全、缺乏合格的人才和高素質的管理團隊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進一步快速健康發展。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介紹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概述,理解其基本的理論知識,然後根據在近幾年的現狀指出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結合實際提出幾點具體的對策。

⑹ 私募基金存在哪些問題你對此有何看法

我國資本市場中私募基金的規模巨大,發展迅猛,在各種投資領域中發揮著應有作用,但一直以來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政策「待遇」。對它的認識,應當重新梳理。 第一,私募基金操作風險大的誤區。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靈活性和持倉品種的多樣化,往往能搶得市場先機,贏得主動,使創造高額收益成為可能。 第二,私募基金的風控能力弱、盈利低的誤區。因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資金運作和收益狀況,不能被社會所認知,從而造成私募基金運作風險大於收益的認識誤區。實際上,私募基金靈活的操作風格,極易調動市場的投資熱情,更易產生賺錢效應。 第三,私募基金股東不穩定的誤區。私募基金成立時,都會選擇穩定可靠、信譽好的合夥人。但因沒有管理層的監管,也就迫使了私募基金在成立和運作中的謹慎行為。這種自律性和內壓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也有利於迴避風險,減少外界監管的成本。 第四,法律環境限制的誤區。由於私募基金從成立、管理、到運作,都在地下進行。易讓人忽略其有利的一面。但從海外成熟證券市場私募基金的發展來看,私募基金的發展規模遠大於公募基金,足以說明私募基金發展的前景和潛力。 第五,管理滯後的誤區。由於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和運作組織結構表現得相對較簡單,經營機制也會更加靈活,日常管理和投資決策的自由度也相對較高。從這個方面來講,私募基金相對於公募基金管理基金的做法更值得肯定。 有相關私募信息可以查看「中國大額投資者家園」網站的「私募信託平台」 目前在國內私募網站中私募排排網是比較好的|好買網比較傾向於公募基金|然後提供一站式高凈值服務又有私募等等訊息的目前就只有金杉財富網了|希望答案對你有用哦。2011-10-31 15:41:05

⑺ 房地產私募基金的房地產私募基金存在的問題

目前市場上運作的房地產私募基金本身存在很多不規范的情況,導致諸多投資回人對於此類基金仍處於觀望狀答態,主要的問題有:
一是基金管理人良莠不齊。各地關於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門檻各不相同,有的要求設立股權管理公司,有的僅僅投資管理公司或者咨詢公司就可以充當管理人的角色,而且關於管理公司的人員要求也幾乎沒有法律規范。加之私募基金的載體有限合夥企業本身就是最為靈活的組織形式,其出資、驗資、減資、清算等等法定手續存在許多不規范的情況。
二是關聯交易充斥其中。相比與傳統的Pre-IPO類的私募股權基金,房地產私募基金關聯交易的情況更為普遍,基金管理人本身來自於房地產公司,或者與房地產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此類私募基金最終是否能夠確保投資人的利益尚存疑問。
房地產私募基金至今始終以行業自律為主,其中的關聯交易和利益沖突更是一直缺乏監管。房企在組建基金後投資他們自己的項目時是否能認真、公允地進行盡職調查、風險評估和項目商業條款談判,將直接決定投資人的資金安全。

⑻ 私募基金銷售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
(二)監管機制責任不到位
(三)私募股權投資重點領域主要為傳統行業
(四)退出機制不健全
(五)缺乏高素質PE專業人員

⑼ 私募基金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第一,法律規范缺失,合法形式與非法形式並存,不利於監管。
第二,經營操作失控,易於內成為違規資金容入市渠道,特別是非法私募基金容易與上市公司結成利益共同體,其隱秘性極強,內幕交易及操縱股價的現象屢發,從而引發市場風險及信任危機。
第三,操作風格與公募基金同質化,效率低下且業績不振,收費偏高,其收益率並不顯著優於公募基金;申購贖回的頻率較高,破壞私募基金的相對封閉性,難以構築長期穩定的資產運行環境。

閱讀全文

與私募基金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