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財產品和基金的區別
基金和理財有什麼區別?
1、 投資標的范圍不同
從廣義上來說,基金屬於其中一種理財方式回,投資市場中的答投資工具:基金、股票、期貨等都屬於理財范疇。
2、收益與風險不同
理財的投資方向很廣,風險由產品本身性質來決定,從低風險的類固收產品到中高風險的股票期權期貨等,風險與收益成正比。
3、計價方式不同
基金凈值是一天計算一次,凈值每天更新一次,而理財產品根據投資方式不同計價方式也有差異。如:一般的銀行理財:具有預期預期收益率,根據預期預期收益率預期收益水平上下浮動,產品一般具有封閉期,到期付息或定期付息;股票期貨期權等價格是開盤期間實時波動的。
4、流動性不同
基金在開放日靈活申購、贖回,不會因為基金申購和贖回的多少凈值發生變化;理財產品有的可以隨時買賣賺取差價,如股票外匯等;有的則需要在滿足期限里買賣,一般不可以贖回。
2. 投復利方法,每到10%收益後贖回再投,這樣下來一年就可以翻倍了,如果基金收益穩定的話,和定投加倉哪
你這個表太理想化了,基金定投就是買基金的一種方式,基金投資是有風險滴,定投也是有盈虧的。
因為股市不可能天天漲,決定了股基混合基不可能收益穩定,你居然不考慮虧損的情況,也是醉了
3. 基金定投目標20年,第五年翻倍了,該怎麼辦
持有,牛市結束贖回。熊市再定投
4. 買基金年收益20%到30%難嗎
我接觸基金投資已經有8年多的時間了,從最開始的嘗試投資,到現在把基金作為一種常規化的投資品種,我認為購買基金年收益率在20%~30%之間並不難,但是要想每年都達到這樣的收益率就非常困難了。
在8年之前聽朋友的介紹,我購買了一支混合基金,當時一次性投資購買了2萬元,那時候對基金幾乎一無所知,但是運氣很不好,買上之後一直下跌,最低下跌到了僅剩1萬元,損失了50%,由於資金量不大,也就放任不管。
結果過了幾年之後,股市行情出現好轉,到2015年的時候,總額達到了4萬元,投資收益率達到100%,每年算下來也有30%的收益率,賣出後沒有再繼續投資。
總之,買基金想達到20%~30%的投資收益率並不是很難,關鍵是你要判斷好股市行情的走勢,但是判斷行情走勢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大部分投資者很難做到,這種情況下,你就可以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來規避風險,因此基金定投又被稱為「懶人投資」。
即便如此,你也必須要謹記,當股市達到了新的高點之後要盡量減少投資,因為偏股型基金屬於一種高風險投資,它不可能每年都會產生20%以上的投資收益,有時候還會產生投資損失,你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在底部區域買入。
5. 怎麼以最快的速度實現經濟自由
1.學會攢錢
想達到經濟自由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攢錢,如果每個月都工資月光的話,是永遠都不可能達到經濟自由的。財產積蓄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人自信和底氣,擁有越多的財產的人越容易達到經濟自由。
方法:可以在每個月的工資中節省出20%用於儲蓄或者低風險性投資。
2.增加經濟來源
想讓自己的存款儲蓄增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多賺錢,而賺錢的方式不應該僅限於好好工作升職加薪。想要賺更多的錢就一定要開辟更多賺錢的道路,如果僅僅只有一種賺錢的方式,是無法達到收入的大幅度提高的。
方法:可以利用工作的閑暇時間做一些兼職,或者利用自己的興趣愛好賺一些錢,如:畫畫,寫文章等。也可以開網店做微商代購之類的生意來增加自己的收入。
3.學習理財知識
理財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會理財的人是很難可以達到經濟自由的。在這里給大家的建議是:如果手裡的儲蓄金不夠多的話請選擇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如定期存款,保險,國債等;如果手裡的儲蓄金已經達到有不小數目財產可以支配的情況下可以去選擇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如股票,基金等。
方法:積蓄中的40%應用於低風險投資,20%應用於高風險投資,可以選擇一隻看好的基金進行定投理財。
4.減少沒必要的購買慾望
在達到經濟自由之前,你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購買慾望。要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開銷,學習極簡主義。不要在一類產品上買過多差別並不是很大的東西,也不要進行沖動消費。這樣下去,即使在達到經濟自由之後,你也不會隨便支配自己的財產,而是可以將金錢投資到更值得的地方去。
方法:在買東西之前先考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再考慮自己在一年後是否還會需要或者喜歡這件物品,最後考慮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是否適合購買這件物品。三思而後行。
5.端正心態,正確理解經濟自由
在人生的不同時刻,經濟自由的定位不同。如果你理解的經濟自由只限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話,這種經濟自由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就一定可以達到。但如果你有更高的精神上的追求的話,就要學會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提升自己的眼界,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你所理解的經濟自由就會變得不同。
方法:學會投資自己,讓自己在某個領域達到精通或者優秀狀態,這樣你會發現眼界變得不一樣,追求也會不一樣,忙於學習和提升自己的人,更容易達到經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