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於至善 什麼意思如何解釋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此句出自曾子的《大學》,白話譯文為:《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啟迪明德投資基金擴展閱讀
1、作品鑒賞
《大學》著重闡述了提高個人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治國平天下之間的重要關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修己以安百姓」,並以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題。
《大學》提出的人生觀與儒家思想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觀的進一步擴展。這種人生觀要求注重個人修養,懷抱積極的奮斗目標,這一修養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觀為主要內涵的。
2、價值影響
(1)《大學》提出了一個政治哲學綱領。《大學》以不長的篇幅使儒家思想理論化、通俗化,便於學者學習掌握,而儒家思想為封建王朝的穩固提供了保障。
(2)《大學》可以作為科學啟蒙第一書,它提出的「誠意正心」是必備的科研心態、「格物致知」是認知的唯一途徑、「止於至善」是追求臻美境界,「日日新」是強烈的創新意識。
(3)《大學》雖然充滿著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但是卻有重要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論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認知到事物發展的先和後;提出的「治本」,認知到治國的規律。
㈡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對我們現在教育的啟迪
止 於 至 善
有一種美,可以定格成為永恆。
------題記
花開不是為了凋謝,而是為了極致的美麗;荊棘鳥啼唱,不是為了血盡而亡,而是為了絕世的歌聲;蒼鷹搏擊,不是為了雄壯的犧牲,而是為了能更接近一點天空。
池田大作說:「人世間一切孜孜不倦的耕耘、奮進、創造,都是美的。而怠惰,則是醜陋的。」
執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有一種震懾人心的力量。而一件成功的作品,一種完美的境界,則有一種穿透時間的力量。鮫人泣淚,苦蚌育珠,那包含著血淚的完美作品,定會鑲嵌進歷史的長帛,永世閃爍。
藝術家梅蘭芳先生,不怕先天條件不足,奮進不怠,終成一代大家。他追求的是最好,不滿足於小小的成功。未出道時,唱念做打,苦練基本功。目眺飛鴿,來矯正眼的不足;廣納百家,來豐富自己的唱功;謙虛納言,他使自己的表演更加完美。他一路走來,靠的是對自己的堅持,對美的嚮往。他將青衣演到了極致,他在舞台上的身影,定格為一個標准——百年之後,仍無人比肩。
張藝謀帶領的奧運團隊,又一次闡釋了完美的定義。千人擊缶,絲路之舞,悠揚崑曲,李寧的「誇父逐日」,甚至是優秀的啦啦隊員……讓人們一次次驚艷,一次次贊嘆。而這背後,是嚴格的苦練,是高標準的要求,還是那顆火熱的心對完美的追求?他們揮灑的一幅畫卷,定格成了一座豐碑。這份大禮,天下獨一,舉世無雙。
止於至善,不善不罷休。雖然有的人在這朝聖途中永遠的倒下了,但他付出的艱辛,卻也演繹了他對至善人生的追求。我想到了曹雪芹,他的貧寒白屋,和他的夢中紅樓。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北京的雪下了又停,金陵的那些花兒可開了嗎?蓮、海棠、牡丹、梅、菊……他的夢沒有做完,一如他夢中的那些金釵,並沒有落得周全。可是後世諸人,有誰讀不出他的字句的血淚?有誰讀不出他吟詠中的心酸?夢盡了,他還了記憶的債。而一部《石頭記》,則站在了中國古代小說的最高峰。
止於至善,只要最完美的。
花開只有一季節。
可是我們要一季的繁華。花開時節,不容人的消沉。
至真至善至美,才是最完美的
人類文明的最高境界不在於物質的極大豐裕而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的確,真象徵知識與理性,善代表著道德,美是更高的層次。一個人只有擁有真與善,他才能被稱作美。美,是內涵美。當你做到了真與善的時候,自然就是美的了。至真至善至美,就是完美的意思。至真,即真心,真情;至美,最完善,最美好;至善,即「最崇高的善」。
常言道:「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方便。這玫瑰的故事是說一對孿生小姑娘走進玫瑰園。不久,其中一個小姑娘跑過來。對母親說:「媽媽,這里是個壞地方」。「為什麼吶,我的孩子」?「因為這里的每朵花下都有刺兒」。不一會兒,另一個小姑娘跑過來。對母親說:「媽媽,這里是個好地方」。「為什麼吶,我的孩子」?「因為這里的每叢刺兒下都有花」。母親聽了沉思起來,真是哲理啊,世間萬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壞的一面,關鍵在於你從哪個角度去看。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也是英國的一句諺語,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贈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贈花人和愛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彌漫、覆蓋。在生活中,我們都應這樣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使心中得到凈化,將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別人,也就得到了兩份快樂的機會。因為幸福是會傳遞的,有時,舉手之勞就可以使很多人受益,何樂而不為呢?
在公交車上,看見老人上車來,伸出手來讓他們扶一下,站起身來,將自己的位子讓給他們坐下,把他們當作是自己的爺爺奶奶來對呆,這樣不是要好得多嗎?
曾經聽說這樣一個故事,一輛公交汽車,正行駛在路上,司機突然感覺到身體不適,於是他急忙將車停在路邊,讓乘客們迅速下車,可是自己卻因為突發性心臟病在車中身亡了。
在雨果寫的《諾曼底遇難記》中的哈爾威船長,在發生險情之後,發出命令,要將60人全部救出險境,實際上有61人,可他卻將自己忘了,他以身殉職,是多麼的偉大啊!
報載,天津某小學一位六年級學生捐出了自己積攢十年的一萬元壓歲錢,為家鄉修路。她的家鄉村民們在得知這位小姑娘為家鄉修路捐錢的事後,深受感染,於是村民為修路自發地捐了十六萬元。
讀完這篇報道後,會讓我們感觸多多,這個故事是對真善美的一個良好詮釋,小同學捐出一萬元後,村民們受感動而捐贈了十六萬元,從事解決了村莊修路的一部分急需資金。故事的背後,蘊藏著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力量所在。當今時代,價值取向不斷多元化,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價值觀受到一定沖擊,在這樣一個轉型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於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文明風尚,顯得尤為重要。在生活中,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溝通與交流,增進了解,消除隔閡,達成共同目標的一致性和個體目標的相容性,戮力同心共同促進事業的發展。要通過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團隊氛圍,發揚團隊精神,增進協作意識,發揮個體優勢,維護整體利益。在生活中,我們還要誠實守信。一個人靠什麼在一個組織中立足?靠的是誠信。正如著名作家史蒂文?懷斯所說:「人生有無正確目的,朝里看是一種責任,朝外看是一種抱負,朝上看是一種信仰」。如果背叛自己的信仰、承諾和誠信,那麼我們在社會上將無立足之地。不管是結交朋友還是聯手合作創事業都要講誠信。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聖潔的鮮花。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先輩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止於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