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個人買賣股票基金需要繳納哪些稅
對個人投資來者買賣基金單位獲源得的差價收入,在對個人買賣股票的差價收入未恢復徵收個人所得稅以前,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國發明電[1998]5號:為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國務院決定從1998年6月12日起,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股權轉讓書據,均依照書立時證券市場當日實際成交價格計算的金額,由立據雙方當事人分別繳納印花稅。目前「股權轉讓書據」的稅率:根據財稅[2005]11號:經國務院批准,決定從2005年1月24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由立據雙方當事人分別按l‰的稅率繳納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 提示:個人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轉讓上市公司股票獲取的所得,只對雙方書立的書據徵收印花稅。
⑵ 個人投資收益交稅 個人投資收益怎麼交稅
對個人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版計算徵收個人權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另外需要說的是,個人取得企業債券利息,也需要按20%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在購買股票後,一部分人會進行股票轉讓,通過交易的差價來獲取收益。而這種行為產生的收益屬於「財產轉讓」的應稅項目。因此國家規定,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繼續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2)個人投資者基金稅擴展閱讀:
風險及規避:
(一)個人投資面臨的主要風險
風險是指在未來會造成虧損的可能性。投資與風險伴行。通常來說,風險越高,獲利越大;風險越低,獲利越小。就個人投資而言,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本金損失的風險。不論是因市場因素或經營優劣,只要會損失本金,就有這類風險。國內地下投資公司出問題,投資人的投資血本無歸,也是這類風險。
2、收益損失的風險。它是指投資無法帶來預期的收益。租金收不到或無法分配到股利就屬於這種風險。
3、通貨膨脹風險。也就是前述的購買力風險,雖然影響投資相當大,但很多人卻往往忽略了這項因素。
⑶ 購買基金收益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個人投資購買基金產品也涉及兩種收益。一是買賣或申購贖回基金獲得的價差收益;二專是從基屬金分配中獲得的分紅收益。
1.買賣封閉式基金單位和申購、贖回開放式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目前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2.從基金分配中獲得的收入,是由上市公司和發行債券的企業在向證券投資基金派發股息、紅利、利息時扣繳個人所得稅,而在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階段,不再扣繳個人所得稅。特別的是,對從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分配中獲得的企業債券差價收入,則在基金分配給個人時征稅。
因此,不管購買的是傳統的基金產品,還是藉助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金融平台間接購買的基金產品,雖然在基金分配收益上未體現個人所得稅,但實際上,基金在取得上市公司、發行債券企業的收益時就已被扣繳了個人所得稅。因此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時,就不再扣繳稅款了。
⑷ 投資者從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需繳納個稅嗎
不需要。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28號)的規定
(1)、對個人投資者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在對個人買賣股票的差價收入未恢復徵收個人所得稅以前,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2)、對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儲蓄存款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的企業和銀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時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對投資者(包括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從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
基金的收益分配形式有:支付現金和增加基金單位。在美國,基金分配方式一般有現金分配和自動再投資購買基金份額。美國幾乎所有基金都有自動再投資條款。
大部分自動再投資都不收取任何附加費用。有些基金公司還允許投資者的股利可再投資於其名下的其它基金,因此提供了更大程度的風險分散化。許多共同基金股東選擇將他們的現金分配再投資於購買基金的額外股份上,而不是作為現金取出。
在基金收益分配的程序上,分配指示由基金管理公司下達到基金託管機構,由託管機構將核準的分配金總額撥付給指示的收款人。基金收益分配方案中應載明收益分配基準日以及該日的可供分配利潤、基金收益分配對象、分配原則、分配時間、分配數額及比例、分配方式、支付方式等內容。
我國開放式基金的收益分配可以由基金管理人或過戶代理人辦理,由基金管理公司下達支付指令給基金託管機構,由託管機構將核準的分配金總額撥付基金管理人或過戶代理人。基金管理人或過戶代理人決定投資者應得紅利金額並負責支付給投資者。
⑸ 證券投資基金的個人投資者需要交納什麼稅金
一般而言,證券投資基金所涉及到的稅種主要有: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企業所版得稅權、個人所得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土地增值稅、教育附加稅等。其中,涉及機構投資者的稅種有營業稅、印花稅和所得稅等,涉及基金個人投資者的稅種有個人所得稅、印花稅等。而其他稅種主要和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託管公司和基金承銷公司有關。證券投資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應該繳納的稅款有:證券投資基金的個人投資者應該繳納的稅款有:(一)印花稅:暫免徵收。(二)所得稅:對個人投資者買賣基金單位獲得的差價收人,在對個人買賣股票的差價收人款恢復徵收個人所得稅以前,暫免徵收;對個人投資者從基金分配中獲得的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以及企業債券的利息收入,在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股息、紅利、利息時,免徵個人所得稅;對個人投資者從基金分配中獲得的國債利息、儲蓄款利息以及買賣股票價差收入,在國債利息收入、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收入以及個人買賣股票差價收入未恢復徵收所得稅以前,暫不徵收所得稅;對個人投資者從基金分配中獲得的企業債券差價收入,應按稅法規定對個人投資者徵收個人所得稅,稅款由基金在分配時依法代扣代繳。
⑹ 買賣基金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個人投資購買基金產品也涉及兩種收益。一是買賣或申購贖回基金獲得的價差版收益;二權是從基金分配中獲得的分紅收益。
1.買賣封閉式基金單位和申購、贖回開放式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目前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2.從基金分配中獲得的收入,是由上市公司和發行債券的企業在向證券投資基金派發股息、紅利、利息時扣繳個人所得稅,而在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階段,不再扣繳個人所得稅。特別的是,對從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分配中獲得的企業債券差價收入,則在基金分配給個人時征稅。
因此,不管購買的是傳統的基金產品,還是藉助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金融平台間接購買的基金產品,雖然在基金分配收益上未體現個人所得稅,但實際上,基金在取得上市公司、發行債券企業的收益時就已被扣繳了個人所得稅。因此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時,就不再扣繳稅款了
⑺ 目前,我國個人投資者投資基金可以免徵的稅收包括( )。
你好,目前我國的稅收政策對個人投資基金有很豐厚的稅收優惠措施,基本上個人投資買賣基金不需要付任何稅金,包括印花稅、基金資本利得所得稅、基金分紅所得稅。
⑻ 基金的個人所得稅是多少
現行方法
{(總工資)-(三險一金)-(免徵額)}*稅率-速扣數=個人所得稅
以「總工資5105元為例,三險一金105元」為例
代入以上公式,得(5105減去105減去3500)*3%-0=45元
2011年9月1日起調整後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500元 3% 0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0000元 45% 13505
個人納稅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個稅計算7級標准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 3% 0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元 45% 13505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說明:
1、本表含稅級距指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的余額;
2、含稅級距適用於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個體戶納稅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級數 含稅級距 不含稅級距 稅率(%) 速算扣除數
1 不超過15000元的部分 不超過14250元的 5 0
2 超過15000元到30000元的部分 超過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 10 750
3 超過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過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20 3750
4 超過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過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30 9750
5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超過79750元的部分 35 14750
註:
1、本表所列含稅級距與不含稅級距,均為按照稅法規定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所得額;
2、含稅級距適用於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