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諾貝爾基金為什麼還沒有花完
諾貝爾獎最初的啟動資金只有諾貝爾的3158萬瑞朗遺產。近年來,每年每項諾獎的發放額均在1000萬瑞朗。而包括文學、物理學、化學等獎項在內,2012年諾貝爾獎合計發放獎金4000萬瑞朗。而這筆有限的資金,為何經歷111年的歷史還能長盛不衰?諾貝爾基金會是如何讓錢生錢的?
由專業化團隊操盤,進行固定收益資產與風險型資產的嚴格配比,嫻熟地進行市場化運作,更多的爭取政策的支持,或許可以說是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秘籍。
起源與投資轉型
一百多年過去,當年諾貝爾留下的3158萬瑞典克朗(相當於980萬美元),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多次經濟蕭條和金融危機,達到現在的4億美元左右,持續「為人類的幸福和進步作出卓越貢獻」。
根據1901年評獎規則,這筆基金應投資在「安全的證券」上,當時人們對「安全的證券」理解為「國債與貸款」,對於股票市場則絕不碰,因為風險太大。但隨著稅賦的增高,「安全的證券」收益已經難以實現基金會資產增值。1922年,諾貝爾基金會資金終於面臨縮水威脅。甚至1923年已經降到了最低11.49萬瑞朗。
「投資有風險」是金科玉律,但為了讓「善願」永續,諾貝爾基金會堅持藉助專業理財團隊進行嚴謹科學的投資,基金會設定的投資策略原則是:50%左右股票、20%左右固定收益資產和30%左右另類資產,另類資產則包括投資不動產和對沖基金。
1946年,在瑞典王國政府的支持下,基金會終於獲得了免稅待遇。1953年,瑞典政府允許基金會獨立進行投資,可將錢投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這成為基金會投資規則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改變。
1953年以後,諾貝爾基金會的經濟狀況已經大為改觀,但是20世紀80年代才迎來真正的黃金期。在此期間,由於全球股市增長迅速,不動產也在不斷升值,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持續增值。但是,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動產稅,令基金會的收益大打折扣,諾貝爾基金會在兩年之後不得不做出一項重要決定:將基金會擁有的所有不動產轉到一家新成立的名為「招募人」上市公司名下。1990年初,諾貝爾基金會在瑞典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將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大大賺了一筆。
2000年1月1日,基金會的投資規則有了新的改進,允許將資產投資所得用於頒獎,而不像過去那樣,獎金只能來自於直接收入,即利息和紅利。它也意味著基金會可將更高比例的資產用來投資股票,以獲得更高的回報。
從1991年開始,諾獎金額連年上升,到2001年已經上漲到1000萬瑞朗,並一直維持到2011年。雖然2011年諾貝爾基金會投資不力,但總資產仍然高達28.6億瑞朗,是設立之初的92倍。
『貳』 諾貝爾獎的基金大概有多少啊
今年諾貝爾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按照諾貝爾當初的意願,較為理想的諾貝爾獎金額,應能保證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繼續他的研究。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1901年的諾貝爾獎金數額為15.0872萬瑞典克朗,即相當於當時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此後,獎金數額不斷縮水,1902年為14.1847萬瑞典克朗,1903年為14.1358萬瑞典克朗。直至1923年,諾貝爾獎金數額名義價值降到了歷史最低,為11.4935萬克朗。以後,諾貝爾獎金數額雖逐年擴大,但因瑞典克朗的數次貶值,一直到不了1901年的水平。1969年第一次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時,獎金金額為37.5萬瑞典克朗。
1991年,諾貝爾獎達到600萬瑞典克朗,才與諾貝爾獎自頒發以來首次超過1901年時的實際價值相當。那以後,諾貝爾獎金又連年上漲,1992年諾貝爾獎為650萬瑞典克朗,1993年為670萬瑞典克朗,2000年諾貝爾獎五大單項獎和諾貝爾經濟學獎達到了900萬瑞典克朗(100萬美元),遠遠超出了整個原始基金的名義價植,也大大超過了原始獎金的實際價值。2001年諾貝爾獎百年華誕時,諾貝爾獎金額達到1000萬克朗,此後便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上。
按照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遺願,只有諾貝爾基金會的直接收益——利息和紅利——才能用於諾貝爾獎金,從股份管理中得到的資本收益以前不能用於諾貝爾獎金,但從2000年1月1日開始,諾貝爾基金會被批准可以將從資產售賣中所獲得的資本收益用於諾貝爾獎金。根據這個新規則,從諾貝爾基金資產銷售中得到的收益還可以用於授獎活動及支付各種開支,「直到不再需要它們來維持長期良好的授獎能力」。此外,諾貝爾基金會還可以對投資於股市的資產份額作出決定。長期來看,這意味著諾貝爾基金會可能會將更大比例的資產投資於股票,從而帶來更大的整體收益,以及更豐厚的諾貝爾獎金。因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如果諾貝爾基金會投資得當,諾貝爾獎金還會漲。
[B]諾貝爾基金會是怎麼掙錢的[/B]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於1896年12月10日逝世後,在其遺囑中提出,將自己的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遺囑中的條款及其「非同一般」的目的,連同其部分未完全的形式,引來了巨大的關注,並很快導致了對其的懷疑和批評。只有在經過幾年的談判、協商,有時甚至是痛苦的沖突,克服了無數的困難和障礙之後,諾貝爾遺願中的基本概念才得以以諾貝爾基金會的成立而出現穩定的模式。
諾貝爾基金會是一家私立機構,其職責是受託保護諾貝爾遺囑中指定的授獎機構的共同利益,並對外代表諾貝爾機構。這具體包括各種各樣的通知信息活動以及與授獎有關的各種安排事宜,但是諾貝爾基金會本身卻不參與諾貝爾獎得主的遴選過程和最後的選擇。「諾貝爾基金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以一種能夠保護獎項本身及評獎過程的財政基礎的方式管理其資產」。
因而,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政策很自然地要把保持和增加它的基金、從而增加獎金的金額作為頭等重要的因素來制定。遺囑本身曾指示執行人把剩餘的財產投資到「安全的證券」方面。在1901年最初為董事會制定的投資規則中,「安全的證券」這個提法曾根據當時的情況,被解釋為意味著金邊證券,或者以這類證券或不動產為抵押的貸款,而這類證券和不動產,主要是在瑞典和挪威發行或存在的。
基金會在前50年遇到了許多挫折,稅務問題是其中之一。基金會成立的時候,人們還沒想過稅收問題,盡管諾貝爾遺囑監護人一直要求對該基金會的投資活動進行稅收豁免,但沒人理會。1914年以前,基金會交納的稅率為10%,還勉強能維持。到了1915年,瑞典政府通過了一項「臨時國防稅」,使基金會的交稅率成倍提高。1922年,當年的累征稅負超已大於1923年的諾貝爾獎金了。
從此以後,關於是否該給基金會免稅一直是瑞典議會的議題。這場曠日持久的討論持續了幾十年。直到1946年才有了結果:議會同意基金會享受免稅待遇。瑞典議會的這一決定,也感染了美國人,美國規定從1953年起,諾貝爾基金會在美國的投資活動享受免稅待遇。
基金會的投資開始從保守轉向積極。1953年,政府允許基金會可獨立進行投資,可將錢投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這是基金會投資規則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改變。20世紀六七十年代,如以瑞典克朗計,諾貝爾基金數額的確增加了許多,但因瑞典克朗數次貶值,基金的實際價值並未增多。到了80年代,股市增長迅速,基金會的資產不斷增值,不動產也在不斷升值。但在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動產稅,使得基金會的收益大打折扣。兩年後,基金會作出一項重要決定:將基金會擁有的所有不動產轉到一家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名下,這家公司有個有趣的名字叫「招募人」。後來,基金會將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這正好趕在1990年初瑞典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於是大大發了一筆。
由於諾貝爾基金會理財有方,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紛紛效仿。設於1985年的日本兩項大獎「日本獎」和「京都獎」,以獎金數額論,與諾貝爾獎屬一個檔次。他們就是根據諾獎的模式設立和操作的。為此,他們還為諾貝爾基金會捐了巨額資金。
『叄』 諾貝爾基金是如何賺錢的
諾貝爾獎每年都會吸引大家的眼球。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除了關注哪個人獲獎之外,還對他的財富來源很感興趣。 諾貝爾基金會每年發布獎項必須支付高達500萬美元的獎金。許多人會問:諾貝爾基金會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實上,諾貝爾基金會的成功,除了諾貝爾本人在100年前捐獻一筆龐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歸功於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有方。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896年,當時諾貝爾捐獻了980萬美元。由於該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用於支付獎金,管理不允許出現任何的差錯。因此,基金會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確規定基金的投資范圍,應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項目上,如銀行存款與公債。這種保本重於報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資原則,的確是穩重的做法。但犧牲報酬率的結果是: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運作的開銷,歷經50多年後,到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眼見基金的資產將消耗殆盡,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及時覺醒,意識到投資報酬率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於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變,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將原來只准存銀行與買公債的做法,改變為應以投資 股票、房地產為主的 理財觀。資產管理觀念改變後,就此扭轉了基金的命運。1993年基金的總資產滾動累積至2億多美元。
『肆』 美國人一共獲得多少諾貝爾獎
從1985到2005年的20年間,共52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人中,有34位為美國人或在美國居住,佔64%;47位化學獎獲獎者中有28位為美國人或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佔59.6%;生理學或醫學獎的46位獲獎者中,有28位美國人,佔46%;33位經濟學獎獲獎者中,有23.5位美國人(其中一人為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佔71.2%。
美國人不但「壟斷」了近20年來的諾貝爾獎,而且進入21世紀以來的6年中,除2005年的生理或醫學獎為兩名澳大利亞學者分享之外,其他歷年的所有獎項中,都有美國人分享或獨享。
(4)長期投資基金美國諾貝爾擴展閱讀: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獎項。 在世界范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諾貝爾獎最初分設物理(Physics)、化學([5]Chemistry)、生理學或醫學(Physiology or Medicine)、文學(Literature)、和平(Peace)等五個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該獎於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以「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這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
截止至2018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904位個人和24個團體,這其中4位個人以及1個團體(聯合國難民署)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1個團體(紅十字會)曾三次獲得諾貝爾獎,故總計908次授予個人、27次授予團體。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
『伍』 諾貝爾留下的諾貝爾獎金,為何可以被管理者拿去投資
諾貝爾留下的諾貝爾獎金,可以被管理者拿去投資,是因為他要讓更多的人們來造福社會。
『陸』 諾貝爾基金會現在有多少美元
世界聞名的諾貝爾基金會每年發布獎項必須支付高達500萬美元的獎金。我們不禁要問:諾貝爾基金會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實上,諾貝爾基金會的成功,除了諾貝爾本人在100年前捐獻的一筆龐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歸功於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有方。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896年,由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由於該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用於支付獎金,管理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因此,基金會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白地確定基金的投資范圍,應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項目上,如銀行存款與公債。這種保本重於報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資原則,的確是穩重的做法。但犧牲報酬率的結果是: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運作的開銷,歷經50多年後,到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
眼見基金的資產將消耗殆盡,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及時覺醒,意識到投資報酬率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於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變,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將原來只准存放銀行與買公債,改變為應以投資股票、房地產為主的理財觀。資產管理觀念改變後,就此扭轉了基金的命運。1993年基金的總資產滾動至2億多美元。(摘自6月8日《勞動報》作者夏思堯
『柒』 長期投資基金該選哪支
建議定投華商盛世成長和華夏優勢基金。華商盛世成長是去年的基金冠軍,年內收容益率高達40%。華夏優勢近一年的收益率高達27%左右。定投以上2隻基金,年收益率可在10--20%左右。定投2隻基金,可在定投中對比收益情況,積累投資經驗。如果按照15%的年收益率來算,每月定投1000元,3年後資金總額為47921元,5年為93045元,10年為280191元,20年為1413721元,30年為5999483元,也就是將近600萬。這就是長期定投的收益回報率的體現,因為復利率的神奇效果在起作用。
『捌』 長期投資基金
招商銀行來有代銷基金,您可以參考自下招行五星之選基金(http://fund.cmbchina.com/FundPages/OpenFund/OpenFundFilter.aspx?Filter=00000050),溫馨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玖』 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歷程
筆者曾采訪諾貝爾基金會現任總經理邁克·索爾邁,對基金會的機構及其運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諾貝爾基金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如何讓錢生錢,這樣才能保證諾貝爾獎的金額。管錢是很累的,如何讓錢生錢而又不致造成損失,這讓基金會很傷腦筋。根據1901年瑞典國王批准通過的評獎規則,這筆基金應投資在「安全的證券」上,這也正是諾貝爾本人的初衷。對「安全的證券」,當時人們將其理解為「國債與貸款」,也就是以固定的財產作抵押,中央或地方政府作擔保,能支付固定利息的國債或貸款。那時有許多國債都以黃金來支付利息。股票市場則碰都不能碰,因為它風險太大,弄得不好會「血本無歸」。
基金會在前50年遇到了許多挫折。稅務問題是其中之一。
基金會成立的時候,人們還沒想過稅收問題,盡管諾貝爾遺囑監護人一直要求對該基金會的投資活動進行稅收豁免,但沒人理會。1914年以前,基金會交納的稅率為10%,還勉強能維持。到了1915年,瑞典政府通過了一項「臨時國防稅」,使基金會的交稅率成倍提高。1922年,當年的累征稅負超,已大於1923年的諾貝爾獎金了。所以,1923年的獎金創下了歷史最低值。
從此以後,關於是否該給基金會免稅,一直是瑞典議會的議題。這場曠日持久的討論持續了幾十年。直到1946年才有了結果:議會同意基金會享受免稅待遇。瑞典議會的這一決定,也感染了美國人,美國規定從1953年起,諾貝爾基金會在美國的投資活動享受免稅待遇。
基金會的投資開始從保守轉向積極。1953年,政府允許基金會可獨立進行投資,可將錢投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這是基金會投資規則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改變。20世紀60、70年代,如以瑞典克朗計,諾貝爾獎金數額的確增加了許多,但因瑞典克朗數次貶值,獎金的實際價值並未增多,諾貝爾基金的數額也是如此。到了80年代,股市增長迅速,基金會的資產不斷增值,不動產也在不斷升值。但在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動產稅,使得基金會的收益大打折扣。兩年後,基金會作出一項重要決定:將基金會擁有的所有不動產轉到一家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名下,這家公司有個有趣的名字叫「招募人」。後來,基金會將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這正好趕在1990年初瑞典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於是大大發了一筆。
2000年1月1日,基金會的投資規則有了新的改進,允許將資產投資所得用於頒獎,而不像過去那樣,用來發獎金的錢只能來自於直接收入,即利息和紅利。它也意味著基金會可將更高比例的資產用來投資股票,以獲得更高的回報和更高的獎金數額。
按照諾貝爾當初的意願,較為理想的諾貝爾獎金額,應能保證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繼續他的研究。1901年的諾貝爾獎金數額為15萬瑞典克朗,即相當於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此後,獎金數額不斷縮水,到了20世紀30年代,諾貝爾獎金已只相當於1901年的三分之一。以後,諾貝爾基金數額雖逐年擴大,但因瑞典克朗的數次貶值,一直到不了1901年的水平。直至1991年才首次超過1901年時的實際價值(按1901年價值計,約為3100萬克朗)。那年以後,諾貝爾獎金一直在100萬美元左右。諾貝爾基金已增長到40億瑞典克朗。
由於諾貝爾基金會理財有方,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紛紛效仿。設於1985年的日本兩項大獎「日本獎」和「京都獎」,以獎金數額論,與諾貝爾獎屬一個檔次。他們就是根據諾獎的模式設立和操作的。為此,他們還為諾貝爾基金會捐了巨額的資金。1985年4月20日,日本科學技術基金在舉行首屆頒獎儀式後,為瑞典諾貝爾基金會設立一項特別獎,獎金為4500萬日元,以「認可諾貝爾基金會自1901年以來在促進科學與國際理解上所起的作用」。1985年11月10日,京都的INAM0RI基金會將首屆「京都獎」頒給了諾貝爾基金會,以「按照諾貝爾獎的精神推動科學、技術和藝術發展」。另外,瑞士的巴爾贊(BALZAN)基金會,也將其設立的首屆大獎,約100萬瑞士克朗獎給諾貝爾基金會,恭賀諾獎成功運作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