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資本市場對經濟的影響
資本市場對經濟的影響不久前,中信證券(愛股,行情,資訊)與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中信證券向貝爾斯登投入約10億美元,從而獲得後者的可轉換證券,這些證券日後可轉換為相當於這家公司6%左右的股權。與此同時,貝爾斯登也將投資10億美元左右,購得中信證券總計2%的股權。
中國證券業協會有關人士認為,中信證券不需付出現金就可以拿到貝爾斯登6%的股權,而代價僅是付出中信證券2%的股權,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協議。中信證券2%的股權為什麼能換到貝爾斯登6%的股權?
因為,中信證券在這輪牛市中,市值已突破450億美元,停牌前的收盤價為105.93元,一躍成為全球市值排名第四的券商;而貝爾斯登因受次級債市場違約浪潮的沖擊,第三季度業績下滑61%,其股價也在8月份跌至歷史最低點103美元,市值縮水至136億美元左右。毫無疑問,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的繁榮,即使貝爾斯登價格再低,中信證券也只能隔海遙望而無緣參股。這其實也告訴我們,惟有繁榮的資本市場,才能讓亟待崛起的中國證券業快速提升競爭力和實力;也只有資本市場繁榮,中國證券業才能在相對封閉的市場中強身健體、做大做強,才能在行業整合中孕生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一流券商,在證券業開放中實現與全球一流投行競爭與對話的夢想。證券業之於資本市場如此,其他行業之於資本市場也如此。工行因為上市,不僅市值迅速躍升至世界大型上市銀行之首,而且知名度、美譽度也在迅速提升。上市後,工行近一年已啟動了三次海外收購。中國企業正因為資本市場繁榮,其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在不斷攀升。
繁榮的資本市場,必將催生出一個與大國地位相匹配、在全球的影響舉足輕重的資本市場。因為繁榮的資本市場如此重要,因此,當前在市場低迷之際,我們尤需防止因調控失當而造成的投資者信心逆轉。盡管市場由「快牛」變「慢牛」是好事,但拋壓激增和基金贖回潮一旦出現,也會帶來股市非理性下跌。因此,要保證市場的理性繁榮,當前必須防止股市大起大落。
Ⅱ 國際資本流入對本國投資的影響
利率上升,使得本國利率水平高於國際利率水平,資金的收益水平上升。另外,利率上升的前提,可能是市場資金緊張,而造成緊張的原因很可能是市場交易活躍,賺錢的機會來了,誰不會參加呢。
Ⅲ 金融危機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形勢簡析
⑴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產生主要由於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桿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聯儲長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資產投資的泡沫及經濟的虛假繁榮;
2、 美國衍生工具和信用評級的金融監管不力,致使類似網路泡沫的經濟重現,使世界各國深受其累;
3、 美國對次貸危機的危害性估計不足,沒能在早期及時糾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現在難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國金融危機的後果:
1、 造成美國及全球實體經濟的衰退,很多貌似強大的國家一夜之間就達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2、 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度和廣度都較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要大,因為現在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放大了危機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⑶美國及全球經濟趨勢預測:
1、 雖然全球各國都已經信誓旦旦的聯合起來救市,為此出台了天文數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後幾個月的觀察。而且救市產生的金融國有化問題、救市所需資金的來源問題及其後續影響、救市單單只針對金融的流動性手段是否合適問題、今後實體經濟也面臨「救市」問題(如汽車行業)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聯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時間也很漫長,經濟的中長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國經濟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分析
1、 由於中國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這些因素是中國免於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
2、 但是,中國金融資產在美國的實際損失預計也是巨大的,具體數字有待今後的時間來檢驗和消化;(如中投對大摩、黑石、貨幣基金的投資損失慘重,各大銀行持有的次貸及雷曼債券損失也將是巨大的,這從平安90%的巨大投資損失可以看到)
3、 中國雖然沒有在金融上遭受嚴重危機的沖擊,但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的影響對中國的沖擊和考驗也是嚴峻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分工高度化、中國長期以來用外需來支持經濟的發展模式等,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再一枝獨秀。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頭的危機靠他們自己是無法消化的,例如美國7000億美金的救市資金肯定不會自己全部買單,中國勢必會成為最終的買單一族,只是買單多少的問題而已;
5、 中國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試圖用啟動強大的內需來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經濟影響,但為時太晚,長期的外需拉動型經濟豈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而且中國面臨著通脹、通縮、滯脹的三重威脅,勢必使中國的政策制定較為艱難,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但是,現在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已經改變,即使連續降息也難以在短期拉動內需,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1、 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是針對嚴重依賴出口的實體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資的金融機構。這部分損失目前還無法完全預計,最終的損失數字也將是個天文數字。並且,出口型企業倒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將在此次合駿集團的倒下後展開,更多的外向型企業死掉將是必然的;
2、 銀行業雖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由於我國金融管制較嚴,致使損失相對較小,涉水不深。中長期看中國有持續降息的預期,但是由於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變更,將在短期內有更多的資金暫時迴流到銀行,後續就看各家銀行如何應對了。
3、 房地產業的冬天現在還是剛剛開始,房地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滅後,一些不利因素紛紛顯現,比如體制上的土地分配製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紛紛出現,地面價值迅猛拉高)、房價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消費者工資的上漲速度、股市的持續下跌使大量資金套牢(消費者財產性收入嚴重縮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產業的資產證券化改革還處於初級階段,由此避免了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
4、 鋼鐵行業受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表現在鋼鐵價格持續下跌,產能縮減。但是,就中國鋼鐵業來說,由於中國拉動內需的預期,勢必將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時冒著再次陷入通脹的危險,***也將放鬆固定資產投資。對於鋼鐵及機械製造業來說中期看好,至少不會嚴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業的影響將是長期的,表現在能源價格將持續走低(由於需求降低),未來風險處於中等水平。也可能由於中國內需的快速啟動致使能源價格不致下降過快,而且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冬季取暖期,對能源的需求將在未來半年內是穩定和持續的。
6、 黃金等貴金屬、奢侈品行業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黃金價格已經在過去持續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對於黃金及其奢侈品行業來說冬天即將到來。更多的資金將撤出這個市場,消費者對實物的購買也將直線下降;
四、關於救市
1、 房地產業:現在針對房地產業的救市論甚囂塵下,本人認為此時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費納稅人錢的變相利益輸送。
⑴ 從此次房地產冬天的形成因素來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過程中房地產業的暴利是眾所周知的,這部分利潤必須在市場的調節下回吐;
⑵ 現在房價相對消費者的工資來說還是太高,特別是中小城市後期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還未明顯下降,應該由市場來決定房地產業的未來;
⑶ 房地產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主要體現在需求的不足,但這正是房價過高造成的。中國百姓有嚴重的「買房情節」,潛在購買力是巨大的,只是因為房價過高,一旦房價回歸合理水平,大量的購買力將使房地產業自然復甦,所以無需救市。
以上引用網路知道
Ⅳ 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持續「親密接觸」了嗎
2017年抄6月21日,明晟公司宣布將A股納襲入MSCI指數,預計可吸引170至180億美元投入A股市場。A股納入MSCI指數是順應國際投資者需求的必然之舉,體現了國際投資者對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結構優化升級、國際競爭力提升的信心。
A股納入MSCI指數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無論QFII、RQFII、滬港通、深港通,抑或是正在研究中的滬倫通,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堅定前行。到2017年7月底,共有311家境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獲批額度933億美元;222家境外機構獲得RQFII資格,獲批額度5842億元。
Ⅳ 中國目前所面對的國際經濟環境,可能對中國資本市場產生的影響
神馬情況捏,,
Ⅵ 國際資本流動對中國金融安全的影響
國際資本流動危害金融安全的傳導機制
國際資本流動危害金融安全傳遞途徑並不是貿易,而是在與貿易聯系所帶來的極濃市場相關性上,主要是通過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行為和預期的國際間傳遞的。主要以跨國投資為載體,以銀行體系以及債務體系為媒介,加速其傳染。
(一)跨國投資的傳導機制
證券投資市場和產業投資市場上的各種跨國投資行為為風險在國際間的傳遞打開方便之門。為了減少風險,投資者傾向於將資金分散投資於不同的證券組合上,從而可以使各種風險和收益相互抵消,獲得穩定收益。由於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的金融資產屬於風險和收益基本相近的一類資產,所以他們的收益和風險的相關性很高。只要一個國家的有價證券價格發生變化,跨國機構投資者就會對其證券組合中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或者是與此與貿易有密切相連的國家的資產進行處置。因此,當一國市場發生了危機,投資者就會拋售出他們認為風險相似的相鄰國家的跨國投資資產,從而導致危機從一國傳染到其他國家。
(二)銀行體系的傳導機制
在全球金融市場上,銀行間一般相互持有對方存款,使銀行間的關系非常緊密。當一些銀行經營不善時,這些銀行將而臨流動性風險,若同時一些銀行存在超額流動性供給,則可以通過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調配頭寸,消除擠兌風險。當銀行提出在其他銀行的同業存款或者進行同業拆借來應付擠兌危機,如果整個市場的超額流動性供給小於超額流動性需求,通過「外溢效應」將可能引發整個市場的危機。危機的傳染是通過相互存款的提出引發整個市場的流動性不足進行傳染的。
(三)債務體系的傳導機制
當發債務國發生債務危機後,債權國受到債務危機的沖擊,開始調整金融政策和貸款政策,紛紛從那些與債務國經濟發展相似的國家抽逃資金、規避風險。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這種撤資和減少貸款的行為,引發了新一輪的金融危機,並把更多的國家牽連進來。
三、國際資本流動危害一國金融安全的表現
國際資本的迅速流出往往造成短期利率和匯率的波動、股市的波動,給銀行的經營和證券投資造成很大的損失。國際資本流動很可能導致銀行危機或貨幣危機,帶來巨大的金融風險。
(一)影響銀行業的穩健經營
(二)引發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
(三)國際監管困難導致的風險
Ⅶ 2020年各大基金公司不斷推出新基金對資本市場有沒有影響
有影響,代表市場投資熱情高,會給資本市場帶來新的增量資金,從而帶動股市上漲,基金凈值上升。
Ⅷ 全球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有哪些情況
我國金融國際化的現狀呈現出以下三個特徵:
1、我國海外金融機構的活動主要集中於對外貿易夥伴國和地區及主要國際金融中心
我國海外金融機構網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門、日本、美國、法國、德國的法蘭克福、新加坡等地,這一地理分布特徵反映了我國金融國際化的特定要求,即一方面繼續為國內企業對外貿易提供融資服務,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種優勢條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進行操作,籌集更多的國際資金。
2、我國參與國際化經營的機構由單一向多樣化轉變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體制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建立起了以中央銀行為領導、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並存的新的金融體系。除中國銀行外,其他金融機構也紛紛走出國門,實行國際化經營。我國金融國際化機構多樣化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3、海外金融機構在我國開設的業務機構主要集中於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
由於我國利用外資在地區分布上主要集中於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所以海外金融機構在我國開展業務、增設機構也主要集中於此。
金融國際化進程的推進與資本市場的開放和發展程度息息相關,兩者相互推動、互為影響。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就目前而言,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整體規模有待擴大、結構有待完善,境內大型優質上市企業資源相對缺乏,上市公司整體實力有待提高、內部治理和外部約束機制有待完善,股市供求關系不協調,投資者結構不合理、機構投資者規模偏小、發展不平衡,證券公司綜合競爭力較弱,等等。
Ⅸ 基金業的國際化競爭會對我國基金業產生那些影響
第一:促進基來金跨國銷售行為的全球化源與國際化;第二,增進對各國主管機構在管理有效性上的依賴。只有以合作協調的方法加強國際管理合作,才能改善並強化證券市場全球化的機制,並且增進全球化投資大眾的信賴,藉以吸引投資,並協助業務之相互交流
基金以其專業理財優勢、理性投資行為和規模經濟效應,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對基金公司全球發展戰略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