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帶一路」提出近3年來有哪些重要早期收獲
具體來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3年來取得哪些重要早期收獲?日前,外交部長王毅從8個方面進行了概括:
一、國際共識日益增多
已有70多個國家和組織表達了支持和參與,超出了傳統的「一帶一路」范圍,真正形成了具有廣泛影響的國際合作框架。同時3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合作協議,在此基礎上,還將進一步形成具體的合作規劃。4月,我代表中國外交部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簽署合作意向書,就具有重要象徵意義。
【解讀】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院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曹衛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各異,而這項由中國發出的國際倡議能夠被廣泛接受和認可非常不易。
二、金融支撐機制開始發揮作用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今年初開業運營。絲路基金首批投資項目正式啟動。沿線國家積極探討建立或擴充各類雙多邊合作基金,金融合作正在迅速展開,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解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與1000億美元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先後成立並開始投資項目。不僅如此,包括廣東、福建的地方版絲路基金紛紛成立,現有20多個各類基金支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截至目前,中方設立的各類多雙邊產能合作基金已超過1000億美元。
三、互聯互通網路逐步成型
互聯互通是建設「一帶一路」的基礎性工程,把歐亞大陸的陸、海、空、網連接起來,從而為彼此合作創造更好條件。目前,匈塞鐵路、雅萬高鐵陸續開工,中老、中泰等泛亞鐵路網開始啟動,一批高速公路建設正在推進。與此同時,海上互聯互通蓄勢待發,在香港召開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十分成功,反響熱烈。
【解讀】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趙磊:隨著『一帶一路』理念的提出和推進,互聯互通開始成為一種時尚,『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中國式文化與哲學思想開始備受矚目。
四、產能合作加快推進
中國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協議,開展機制化的產能合作,一大批重點項目在各國落地生根。截至目前,中方設立的各類多雙邊產能合作基金已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與哈薩克是國際產能合作的先行者,目前已形成52個早期收獲項目,總投資270億美元,尤其是開創了國際產能合作模式,發揮著重要的示範效應。
【解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產能合作推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工業化、城市化水平。
5月28日,在肯亞馬庫埃尼附近的蒙內鐵路第七標段,肯亞總統烏胡魯·肯亞塔(前右三)為新鋪設的軌道擰緊螺絲。蒙內鐵路由中國路橋公司承建,造價38億美元,東起海港蒙巴薩,西至首都內羅畢,綿延約480公里,是一條採用中國標准、中國技術、中國管理、中國裝備建造的國際干線鐵路。截至目前,蒙內鐵路項目共直接和間接為肯亞創造3萬多個工作崗位。新華社記者李百順攝
五、經濟走廊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中蒙俄三方已就建設經濟走廊達成共識,正抓緊編制規劃綱要。中巴經濟走廊起步早,進展快,已實質性啟動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也在穩步向前推進。
【解讀】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建設的「六大經濟走廊」各有收獲,經貿園區建設也全面開花,亮點頻多。
六、中歐班列品牌業已形成
中歐班列迄今已成功開行1500多列。僅去年一年中歐班列就開行815列,是2014年的2.7倍。國內開行城市已達10個,到達沿線國家7個,常態化運輸機制開始形成。這對拉動沿線國【解讀】波蘭哈特蘭斯物流公司首席執行官托馬什·格熱拉克:如今的中歐班列就是一條連接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新絲路』。開通中歐班列的意義不僅僅局限於這趟列車的經濟價值和效益,這趟列車還將成為波中兩國人民之間文化、科技和旅遊交流的橋梁,幫助兩國人民進一步增進相互了解、加深友誼。
七、貿易投資大幅增長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的重要階段,「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區域貿易和投資增長迅猛,年均增速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近一倍。2015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開展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共計150億美元。沿線各國都在努力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探討各種類型的自貿區或一體化進程。
【解讀】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教授梁昊光:「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來,國際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認同感增強,期望值也上升;同時沿線國家投資和貿易大幅增長,為國家間的合作凝聚了更大共識。
八、人文交流更加密切
我們設立了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與沿線國家互辦文化年、藝術節,實施「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和「絲路書香工程」,「一帶一路」人文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果。絲綢之路聯合申遺取得成功,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遺業已啟動。
② 現在的澳門經濟發展狀況怎麼樣
從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發展格局看,在國際經貿合作領域中,香港為處於世界經濟體系項端的具較強競爭力的既是國際相互聯系,又是內地對外雙向聯系的「超級聯系人」;廣州與深圳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經貿聯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澳門雖沒有香港、廣州與深圳三個核心城市在金融、航運物流、貿易、商務與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影響力,但其在開展國際經貿合作方面卻有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所沒有的對葡語國家進行溝通與聯系的「精準聯系人」的資源優勢。
表1 葡語國家經濟比較
4 分步驟推進
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不能急於求成,必須進行系統的規劃,明確其總體戰略目標及不同時期的階段性目標,並制定相應的實施計劃,以使建設工作能適時有條不紊地推進並獲取預期成效。
總而言之,我們只有依託粵港澳大平台的建設,不斷推進澳門經濟建設與繁榮,才能激活珠江西岸經濟,加快世界大灣區的形成!
③ 如何抓住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有利時機
16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是保持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舉措,是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是開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當前,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抓住並用好這一有利時機?
「中國需要適應在從資本凈流入國向凈流出國轉變的歷史性變化,既要繼續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又要加強引導,積極鼓勵"走出去",加強中國與世界的經貿聯系。」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密說。
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一季度,我國裝備製造業對外直接投資持續增長,達到9.6億美元。我國非金融類企業在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投資,境外直接投資額257.9億美元,同比增長29.6%。
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與重點國家產能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一批重點產能合作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形成若干境外產能合作示範基地。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進一步提升,對國內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明顯增強。
抓住時機,就要找准方向。意見提出,將與我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合作願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並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展。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為重點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
去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主動開展與哈薩克、印尼、衣索比亞、埃及等國家的產能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國與哈薩克在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化工、機械、有色、輕紡等產業領域進行深度對接,已簽約28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230億美元,對我國優勢產能開拓國際市場形成了良好示範效應。同時,與印尼、衣索比亞、埃及等國家初步確定了基礎設施和產能合作的早期成果和遠景項目。
一季度我國裝備製造業對外直接投資中,專用設備製造業3.09億美元,佔32.1%;汽車製造業2.19億美元,佔22.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2.04億美元,佔21.2%;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9113萬美元,佔9.5%。
抓住時機,需要政府引導和推動。意見提出,要加強統籌指導和協調,完善對外合作機制,改革對外合作管理體制,做好外交服務工作,建立綜合信息服務平台。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商務部將結合行業優勢和東道國特點,明確提出支持鐵路、核電、汽車、船舶、化工、冶金等優勢行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指導意見。今年安排的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要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先進製造業、優勢行業的對外投資合作,重點用於可拉動國產裝備出口的境外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和國際產能合作項目。
意見還明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財稅支持政策,發揮優惠貸款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揮人民幣國際化積極作用,擴大融資資金來源,增加股權投資來源,加強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