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四屆中國誠商論壇年會 雲數貿大陸ceo首席執行總裁馬文力—走進釣魚台國賓館
車牌顏色及數字的含義
大型民用汽車:黃底黑字;
小型民用汽車:藍底白字;
武警專用汽車:白底紅「WJ」、黑字;
其它外籍汽車:黑底白字;
使、領館外籍汽車:黑底白字及空心「使」字標志;
試車牌照:白底紅字,數字前有「試」字標志;
臨時牌照:白底紅字,數字前有「臨時」二字;
汽車補用牌照:白底黑字。
另外,民用汽車牌照上有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名稱和發證照及監督機關的代號,編號是英文大寫字母。
後面的汽車編號,一般為5位數字,即從00001~99999。
編號超過10萬時,就由A、B、C等英文字母代替,即A代表10萬,B代表11萬,C代表12萬,最後一個字母及Z代表33萬。
英文字母中的I和O避而不用,以免和數字中的1和0混淆。
使、領館的外籍汽車牌照上的小數字是建交國家的代號,與所在地區的監管編號無關。
B. 利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簡介
李立新,1967年11月生,寧波市鄞州區集仕港鎮人,復旦大學EMBA碩士學歷,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利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執委、全國青聯委員、中國塑料加工協會副會長、寧波市工商聯副主席、鄞州區工商聯(商會)主席(會長)。
日用品製造是利時的起家產業。1993年,李立新成立了一家小型塑膠公司,如今這家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日用塑膠製品基地。2005年,李立新前瞻性地實施「優二進三」轉型升級戰略,優化提升傳統製造業,進軍商貿流通業,利時因此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利時集團連續多年位列中國製造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浙江省百強企業,產業涵蓋日用品製造、百貨超市連鎖、商業地產和股權投資等領域,是國內實業經營與資本運作互動發展的成功企業範例。
從最初的作坊小業主到「亞洲塑料大王」,再到進軍現代服務業、投資高科技產業,短短19年間,利時從一家產能不到百萬的小廠發展成年銷售額逾百億的大型企業集團。在利時的發展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轉型升級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作為利時的領航人,李立新及時把握機會,以國際化視野和前瞻性的眼光,帶領利時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轉型升級,成功搭建了利時集團「日用品製造+商業地產+商業連鎖」的「三駕馬車」格局,即優化日用品製造業,進軍現代服務業,並涉獵股權投資和商業地產。
1、市場轉型:1993年創業時單一生產塑料相框。1994年參加廣交會,李立新遇見美國商人科爾,一下子拿到6個貨櫃訂單,一個貨櫃價值25萬元,從此打開南美市場,實現了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轉型;
2、產品轉型:相框是一個小眾產品,但日用品卻是一個大市場,利時通過國外經銷商獲得許多新奇特的家居樣品,並迅速進入模仿階段,很快成為同行的佼佼者,實現了從單一生產工藝相框向生產日用塑料製品轉變,到1994年底,利時取得了自營進出口權。
3、經銷商轉型:從1996年起,李立新每年去美國考察消費者對塑料製品的需求變化。他發現,我國日用塑料產品打開美國市場依靠的是低成本、低附加值、低價格,他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找到了當時美國日用家居品的知名進口商ALCO,實現了從小經銷商向國際大經銷商的轉變。通過ALCO,利時的產品順利進入美國市場。到1998年,利時已經成長為千萬美金級別的企業。
4、渠道轉型:1997年後,ALCO的訂單約占利時銷售總額的50%,李立新意識到,一旦他們利用渠道優勢相威脅,後果很嚴重,必須形成自己的營銷網路。為此,李立新以年利潤的30%為年薪,引進香港一家塑料製品企業的美國籍總裁馬文。馬文的到來給利時打開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利時在美國、迪拜、約翰內斯堡等地設立多家分公司。隨著全球銷售網路的建設,利時日用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壯大後的利時,成功收購了主業相同的香港上市公司「通達工業」。2006年,利時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研發實力最強的日用品製造廠家。
5、產業轉型:2005年,傳統製造業的局限性開始顯現,遭遇發展的「天花板」,企業增長乏力,競爭力逐漸減退。那段時間,李立新反復問自己——利時未來的發展戰略該如何規劃和推進?經過深思熟慮,他選中了自己熟悉並喜歡的商業零售,並決定實施「優二進三」轉型升級戰略,即「優化第二產業,進軍第三產業」:傳統製造業要增加附加值,走品牌發展之路,提高產品的創新能力;同時進入商貿流通業,開百貨、超市。
2006年,利時收購了寧波新江廈股份有限公司,並將其分拆成3類子公司:百貨店、連鎖超市和大型購物中心。隨後,利時集團大舉進軍農村鄉鎮開設超市,並在浙江的海鹽、桐廬、象山、鎮海等三、四線城市,建立起多個以「新江廈百貨」、「利時百貨」為名的大型高檔百貨商城。目前,利時已擁有大型百貨商場12家,連鎖超市55家,覆蓋寧波及浙江省內。2010年,利時將目標轉向開發集百貨、超市、酒店、餐飲、文化娛樂等為一體的第三代城市商業綜合體——利時廣場。
未來3年,利時計劃在全國打造大型城市綜合體及百貨門店25家,連鎖超市120家,銷售超過130億,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逾2萬個。
李立新曾榮獲「新銳浙商獎」、「浙江省五四青年優秀獎章」、「浙商社會責任獎」、「浙江省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十佳甬商」等多項榮譽。
C. 哈佛大學一開始是為了培養政府官員嗎
哈佛大學
1775~1783年,北美13個英國殖民地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哈佛學院順應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獨立戰爭的正義事業一邊。在馬薩諸塞,幾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畢業生,包括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1775年7月3日,喬治·華盛頓在哈佛學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獨立戰爭軍隊的統帥,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設在坎布里奇。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後,哈佛學院為獨立戰爭的主要領導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第三任總統)、約翰·傑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首屆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等人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哈佛大學
1780年馬薩諸塞州頒布新憲法,哈佛學院擴建、更名為哈佛大學;同年設立醫學教授職位。醫科開設後,教授們開展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北美和英國學術刊物上,自然科學終於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陣地,並開始對其它學院產生影響。
在北美獨立戰爭初年,哈佛學院的基金,連同地產的租金在內,不足1700英鎊。戰後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過18.2萬美元。
霍利斯神學教授David Tappan和校長Joseph Willard分別於1803、1804年去世後,經歷了一場斗爭,1805年,哈佛由一位論派者Henry Ware接手管治,辦學精神開始向亞米念主義過渡;這也使美國的教育機構開始世俗化。他們與聯邦黨結盟,並開辦了很多機構,以擴大其政治及文化勢力;與此同時,一些神學的保守派人士則利用大眾傳媒,評擊對方企圖凝造寡頭政治文化及破壞共和國的政治原則。哈佛因此在1850年代被稱作「一位論派的梵蒂岡」。
1816年成立神學院,1817年成立法學院。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學校長,他大刀闊斧、極力扭轉哈佛大學的方向,大力提倡重視理科教學。他任職的16年期間(1829~1845年),在哈佛大學辦起了理學院,建立了一座天文台。18世紀和19世紀,隨著哈佛大學的發展,學校課程內容範圍擴大、重心切換,自然科學受到了極大重視。
19世紀上半葉,哈佛大學的影響力超出馬薩諸塞州之外,到達美國中部和南部。
1869—1909年,查爾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擔任校長,從根本上使哈佛蛻變為現代美國的研究型大學。查爾斯·艾略特在任校長期間,將課程中固有的基督文化成分刪去,讓學生能自願及選擇性地去學習相關的宗教文化;他使法學院、醫學院獲得了新的活力,並且新建了商業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文理學院,注冊學生從1000人上升到3000人,教學人員從49名增加到278名,學校基金從2300萬美元增加到2.25億美元。Eliot的改革措施包括選修課程,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此一「哈佛模式」影響了美國國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政策。此外,Eliot還負責出版了著名的「哈佛經典」,從多個學科收集「偉大的書」。在1926年逝世後,他的名字已和「哈佛」共同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同義詞。
D. 美國總統在任期間允許搞商業行為嗎
用另外一種形式,如布希父子在位都對伊發動戰爭,誰都知道布希家族搞石油,戰爭期間獲利不菲,這種政治軍事開路的大生意一般人做不到:
第一桶金
1977年,夢想成為「富人」的小布希利用5萬美元啟動資金正式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石油公司阿布斯托能源公司。小布希慫恿許多父親的朋友進行投資,但後來石油勘探生意連油沫子也沒找到,許多投資人血本無歸。然而小布希並沒有因此破產,1984年,在一些「貴人」的安排下,另一家叫作「光譜七」的石油勘探公司竟然心甘情願地買下了小布希如同「垃圾股」一般的石油公司,「光譜七」公司隨後又被更財大氣粗的哈肯能源公司收購,轉眼間,小布希不僅名列股東委員會,並且轉眼間還擁有了價值53萬美元的股票。1990年,父親老布希任美國總統期間,小布希突然賣掉了「哈肯能源」的所有股票,獲利近85萬美元。不到兩個月時間,伊拉克就入侵科威特,石油市場開始混亂,「哈肯能源」公司的股票狂跌,季度虧損達2300萬美元,而小布希由於「提前抽身」而毫發無損。
1989年,小布希游說父親的老友以8600萬美元買下了得克薩斯「游騎兵棒球隊」,小布希自己也投資了60萬美元,但他卻被指定為該球隊的管理者,因為「游騎兵棒球隊」的最大股東都是老布希的鐵桿支持者。小布希後來賣掉了「游騎兵棒球隊」,這次買賣讓他凈賺1500萬美元。小布希能在數年間讓60萬美元變成1500萬,顯然和他父親曾說過的「到時會有貴人相助」有關。
一分錢沒出白得40%公司股份
老布希二兒子傑布·布希的事業是從搞房地產開始的,傑布也遇到了貴人——邁阿密房地產商科迪納,他是老布希的慷慨捐資人和支持者。他和傑布合開了一家「科迪納-布希房地產公司」,傑布盡管一分錢沒出,但卻憑空獲得了該公司40%的股份以及各種投資收益。1994年傑布競選佛羅里達州州長並敗給勞頓·切利斯後,科迪納再次歡迎傑布回到「科迪納·布希房地產公司」來。正是這家公司讓傑布成了「撿來的百萬富翁」。1997年,這家公司讓傑布賺了240萬美元。
1988年,老布希成為總統後,傑布和共和黨捐資人艾勒合夥到非洲做「水泵生意」。傑布來到奈及利亞,許諾他的父親會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傑布說動美國進出口銀行貸給奈及利亞7400萬美元的借款,好讓他們有錢來買他的水泵。奈及利亞人花大錢買下了傑布的水泵,10多年後的今天,奈及利亞仍未還清那筆借款。
老三虧了1.32億只罰5萬美元
在小布希幾個兄弟中,老三尼爾·馬倫·布希也許算是最不順利的一個。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尼爾只投資了幾百美元,就和朋友合開了一家「JNB石油勘探公司」,自己充當公司總裁。當時尼爾還擔任著丹佛市「西爾維拉多儲蓄借貸銀行」的主任,他將超過1億美元的銀行資金借給了「JNB石油勘探公司」的兩名生意合夥人。由於公司生意失敗,尼爾的兩名合夥人無法償還高達1.32億美元的借款,導致「西爾維拉多儲蓄借貸銀行」破產倒閉,但「罪魁禍首」的尼爾甚至連警察局都沒進,只是被象徵性地罰了5萬美元。1989年,尼爾拋棄了債務累累的「JNB石油勘探公司」,借貸230萬美元開辦一家「頂點能源公司」,尼爾同樣只是私人投資了3000美元,就成了公司管理者。像「JNB石油勘探公司」一樣,「頂點能源公司」很快也破了產,無法償還銀行的債務。這時「貴人」再次出現,一名老布希的主要捐資者及時向尼爾提供了一份豐厚的新工作。尼爾如今管理著一家總部位於休斯敦的「連鎖經營公司」,公司地址和老布希的辦公室在同一座建築中,正是這家公司讓尼爾財源廣進,從此也像幾個哥哥一樣躋身富人行列。
老四靠「伊拉克戰爭」大發橫財
四弟馬文·皮爾斯·布希很少拋頭露面,可以說是一個「悶聲發大財」的類型。1998年,「一無所有」的馬文不僅被任命為北弗吉尼亞一家投資公司「溫斯頓合夥人集團」的經理,同時還被選入南佛羅里達一家蔬菜水果公司管理委員會。這家蔬菜水果公司的管理委員會中全是布希家族的朋友,其中包括休斯敦HCC財產保險公司總裁、布希王朝主要資金贊助者斯蒂芬·威等人,1999年,斯蒂芬·威邀請馬文加入HCC的管理委員會,馬文憑空獲得了HCC公司12500股普通股票。
接著,馬文又被邀請加入弗吉尼亞州一家秘密安全公司的委員會,這是一家專門為國際組織和政府服務的安全公司,公司中充斥著美國前安全人員和軍事人員,公司的大主顧包括華盛頓附近的杜萊斯機場和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等,在「9·11」事件中轟然坍塌的紐約世貿大廈中的安全系統,正是由馬文所在的安全公司提供的。當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薩達姆被推翻後,「溫斯頓合夥人集團」下屬的諾爾公司獲得了8000萬美元的伊拉克投資合同。
2004年1月,諾爾公司再次接到一筆價值3.27億美元的美國國防部合同。然而由於諾爾公司此前壓根兒就沒有相關的經驗,諾爾公司贏得這一合同的手段引來了美國國防部的調查,導致這一合同最後被重新競標,諾爾公司只能眼睜睜看著到嘴的肥肉飛向別人的嘴巴。
E. 何為MBA請指示
MBA
開放分類: 教育、課程、工商、碩士
MBA的全稱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即工商管理碩士,是源於歐美國家的一種專門培養中高級職業經理人員的專業碩士學位。
MBA是作為一種專業碩士學位,與一般碩士研究生有所不同。首先是培養目標不同:MBA是培養能夠勝任工商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高層管理工作需要的務實型、復合型和應用型高層次管理人才,而其他碩士研究生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較強的科研和教學能力的高層次科研型和教學型人才;其次是培養對象不同,MBA的招生對象一般為大學本科畢業、具有三年以上工作實踐經驗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幹部和工商企業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而其他碩士研究生可以招收應屆畢業生,也可以招收在職人員;第三是培養方式不同,MBA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職業訓練,特別強調在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商業案例分析、實戰觀摩、分析與決策技能訓練等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使學生接受知識與技能、個性與心理、目標與願望等方面的挑戰,更具有職業競爭的實力,而其他研究生則側重於理論學習、學術研究。
盡管MBA與其他研究生在上述方面存在區別,但目前在招生錄取和在校的教學管理方面卻是基本相同的:都必須參加全國統一的招生考試,按國家劃定的錄取線統一錄取;在取得學籍後按正規研究生標准進行教學管理;做學位論文並通過論文答辯後取得學位。
MBA教育最重要的特點是實用性,不重在灌輸知識,而在於決策及實用管理技能的訓練。因此其課程因各個國家、各個大學而不同。且內容經常在不斷的補充更新,從而能更確切地配合學生以及當今企業機構的需要,在教育中除了幫助學員建立全面的知識結構外,還通過商業案例分析、實戰觀摩、分析與決策技能訓練、培養學生操作技巧。許多學生都認為,MBA帶給他們的最大的收獲是帶給他們一種對新事物的啟發、思考能力並開闊視野,使他們對以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產生了新的看法和理解;MBA的課堂使他們接受了知識與技能,個性與心理、現實與願望等方面的挑戰;同時使他們變得更具實力,對未來的事業與職位有了更高的目標。
MBA教育自誕生之日起距今已經有80餘年的歷史了。在這近一個多世紀的變遷中,MBA教育逐步從經驗教育走向成熟,並形成較為完善的學科教育體系,在其產生、發展、成熟的歷程中,MBA一直都是世界教育界、企業界乃至公眾與輿論界都十分關心的一個熱門話題。它的理論基礎是經濟學,它的知識結構是不同領域學科的有機組合,它的研究對象涵蓋了企業經濟運作中的財務管理、資金籌措、投資、營銷和資源有效配置等各個不同方面,充分體現了市場經濟運行的典型特徵。
l、 MBA發展史
一般認為,美國最早的管理學院是1881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設立的The 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而工商管理碩士培訓計劃(MBAProgram)要晚些,誕生於哈佛大學。管理教育剛剛起步時主要強調氣度和性格的陶冶,而非實際專業知識。一時沒有獲得工商企業界的熱烈反應。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管理教育在工商界的推出有了初步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管理教育更是蓬勃發展起來,這主要源於兩次世界大戰美國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明顯分離,產生了對企業管理人員的迅速膨脹的要求。戰爭結束時經濟轉變為和平時期經濟,人們的消費能力大量釋放,市場興旺,為企業帶來了大量擴充時機。許多退伍人根據退伍軍人教育法案進入大學就讀,其中很多又都選擇了商學院的MBA學習,哈佛大學輝煌的1947屆就是這「出類拔萃的一代」中的佼佼者。
需求的驟增最終暴露了美國的管理學院在目標、手段和學術水平上的諸多弱點,1958年美國基金會和福特基金會各自的綜合報告不約而同地明確了管理教育的實務性質,主張加強定量分析能力,並基本形成了後來影響頗廣的結構化的課程體系。這之後的六七十年代,美國教育的重點便放在了MBA上,美國每年授予的MBA學位數量達到授予碩士學位總數的20%以上,再次進入空前的蓬勃發展時期。
進入80年代,以1984年《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學院不能令人滿意的管理教育,應對美國國際競爭力下降負有一定責任」的批評意見為代表,對美國MBA教育狀況的批評,引起管理學院院長深刻的反思。但這一次並未走向統一的模式,而是走向各自的探索,這就形成了80年代的管理教育創新,包括:國際化;課程的整合;加強對領導才能、團隊意識和管理技能的訓練中豐富學生的科學技術知識;對企業和企業家倫理的重視;網路大學與遠程教學的實踐(Virtual Bschool);等等。
一項調查顯示,MBA(工商管理碩士)是1999年我國出現最頻繁的十個詞之一。目前,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舉行的中國MBA發展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認為:在新經濟下,MBA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國際化、網路化越來越成為MBA教育的主流。
一項對98級MBA畢業生調查顯示,有95%的畢業生認為MBA學習對自己事業發展幫助較大,90%的學生通過MBA學習提高了綜合能力。對於MBA教育而言,目前的關鍵是如何適應新經濟的挑戰。
新經濟的幾個主要特點是: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新興企業的經濟支柱作用等。在新經濟條件下,將更多重視網路教育和國際化教育。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掌握各種國際性管理知識的MBA畢業生將大受歡迎。作為一個合格的MBA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要掌握國際經濟發展的最新動態,具有從事國際商務的能力。北大、清華已開始招收國際MBA,表明現在各高校重視MBA教育的國際性項目。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過去那種面對面的教育方式也會發生變化,通過互聯網的在線教育將會得到普遍發展的挑戰,世界許多商學院開設了適應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新課程,如技術管理、企業管理、電子商管理等。國內也有一些學校開設了相關課程。
MBA教育網路化是基於信息社會里,對於住處的開發、佔有、控制、使用,將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信息也將成為一個支柱產業。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產生重大影響。企業結構將柔性化,員工的個人價值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信息化也會對MBA教育的使命、內容、方法產生作用,導致MBA專業的重組。
如果你不方便的話,全職就讀MBA不是必須的。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變化.全職課程是MBA的主要部分,但實際上超過一半的MBA的學生是學習兼職MBA。兼職和遠程學習MBA現在已成為MBA市場發展最快的一部份,另外幾十年來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女性MBA學生增多,目前三分之一的學生為女性,而且都在每年增長。很多全職MBA課程被強化成一年而不是原先的二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根據每個人的能力遠離工作。
大部份的兼職MBA持續2-5年。它有多式各樣的形式和內容,因此應該查詢每一種形式以便找到一個最適合你的.大多數兼職MBA是晚上學習或周末學習,甚至可能是短期住宿班。還有一個顯著的變化是花費上考慮,從幾千美金到幾萬美金,兼職MBA的只需花費很少的錢,並需要延續更長的時間,全職MBA的剛好相反,它意味著能更快獲得一個高收入的工作.大多數知名的商學院比不知名的學校有更優秀的老師和更好的設施,當然要花更多錢。正如生活中大多數事情一樣: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付出的越少,得到的越少,你應仔細考慮,你想得到什麼。
MBA主要是一個投資,有很多事實可證明:它可以導致高薪水的工作,更容易被提撥.MBA研究生比其它專業的研究生更容易獲得工作還經常以更高的地位和薪水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大多數商學院有非常好的幫助找工作的服務和校友聯系,在畢業時,這些能夠幫助你獲取一個好的職業。很多的MBA將告訴你MBA的學習在你的商業生涯中將會非常有價值。
MBA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縮寫,中文稱工商管理碩士。MBA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培養的是高質量、處於領導地位的職業工商管理人才,使他們掌握生產、財務、金融、營銷、經濟法規、國際商務等多學科知識和管理技能,有戰略規劃的眼光和敏銳洞察力。MBA學位是一種注重復合型、綜合型人才培養的學位,是能力培養重於知識傳授的學位。它教授的是面對實戰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學」。它要求其畢業生有應變能力、預測能力、綜合能力、組織能力,並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市場和國際化競爭中不斷發展,不斷取勝。其課程內容涉及管理類、經濟學類、金融、財務、法律等等,能力訓練不光講究組織、領導才能,也涉及以口才為依託的溝通能力、把握全局、進行敏銳思考、判斷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MBA是第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國際學位。MBA是一個研究生學位,對MBA有最必要的素質、知識和學術標准要求。進入MBA學習一般必須有第一學位要求,只有個別具有豐富職業經歷的人可以例外。
MBA是一個具有工作經驗以後的學位,它被看成已有3年職業經驗之後的一個事業加速器或轉換手段。 MBA課程涵蓋了現代管理的所有主要職能方面,如會計、財務、金融、營銷與銷售、運籌(生產作業)管理、信息系統管理、法律、人力資源管理等等。它也提供基本的經濟與數量分析,課程是高度綜合性的,並且包括工商政策與策略。除此之外,課程還要求學生獲得理論聯系實際的知識和技巧,如決策能力、團隊合作、領導藝術、企業家潛力、談判技巧、溝通與報告技術。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員應有選修偏好,並選擇一個主修方向。
MBA的最低學習期限為全日制一年或在職學習的相應時間份量。MBA最少要求400小時的課堂學習,整個課程要求最少1200小時的個人課外作業。MBA項目要求對知識的渴求和個人傾注全力的投入和努力。進入MBA課程就讀必須通過一個強有力的篩選過程,以保證只有那些合格的人選才能獲取MBA學位。所有學員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和評卷評分工作,以保證學習目標能滿足MBA學位的標准。不是所有商學院都能滿足這些標准,如果這些標准不能滿足,就不能說是真正的MBA。
MBA與企業管理碩士區別
首先,報考的條件不一樣。企業管理碩士只要符合國家統一的報考規定即可,也就是說,應屆生與在職人員均可報考。報考MBA必須是大學本科畢業後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大專畢業後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並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指畢業日到入學日)。
其次,考試科目不一樣。MBA入學考試要參加全國試點62所院校的聯考,聯考科目是政治、數學、英語、管理、語文與邏輯。
第三,試題難度不同。一般來說,報考企業管理碩士參加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英語、數學的難度要高於MBA,但由於近年來國內MBA報考人數直線上升,競爭也相應越來越激烈。
第四,培養方式不同。企業管理碩士生一般為國家培養,每個月有200元以上的補助,也有委託培養和自籌經費培養的學生,MBA一律為自籌經費或者單位委培。
第五,培養目標不同。MBA的培養目標是優秀的企業家和實踐工作人員,如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畢業生應當能夠勝任工商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中、高級職務的工作,是能夠適應未來社會激烈競爭的復合型人才。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項目面向跨國公司、大型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和大型金融機構。光華管理學院致力於幫助跨國公司管理隊伍本地化,民族企業管理國際化,民營企業管理現代化。所以MBA課程注重實用性。企業管理碩士既要培養企業的實際管理人員,同時注重對學員管理科學理論的教育,為學科的發展培養接班人。一般情況下,企業管理碩士畢業生理論功底扎實,MBA學員因為其入學前已經有相當的實踐經驗,同時學習過程中也注重與實踐的結合,能很快適應企業的實際工作。
2. MBA的最新動態:
由於參加MBA的學員通常已經工作,放棄原有的一切去進修可能得不償失,因此一種更理性的MBA進修模式於1995年左右首先在美國應運而生:遠程MBA。
遠程MBA結合了最新的網路多媒體技術,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進行研修。網上也可以定期答疑、討論。
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本土學生,目前每年就有大約6.7萬名遠程MBA畢業生。這個數據還沒有包括海外遠程MBA學員和EMBA學員。
美國比較著名的開展遠程MBA的大學有:Boston University/波士頓大學(http://www.bu.e/),McCann University/邁卡恩大學(http://www.mccannuniversity.org/),Phoenix University/鳳凰城大學(http://www.phoenix.e/)等等。
國內遠程教育起步較晚,但國家教委也非常重視,相信遠程MBA在國內的興起也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了。
看清MBA真相?
MBA斷送商業領袖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個選擇MBA的理由
升遷?高薪?創業?還是立志成為未來的CEO?既然1000個人的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那麼每個選擇MBA的年輕人自然也有屬於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想進500強企業:Ricon畢業於國內名校,英文底子非常好,他的目標是進入世界500強企業,但是蒼白的簡歷並不能使他如願。如何給簡歷增加分量,他想到了出國讀MBA。為了純粹追求自己的夢想,他幾乎把工作外的所有時間都用來為MBA的申請做准備,准備GMAT、准備PS、准備Essay……出色的英文功底讓他的申請非常順利,Ricon如今離他的目標僅一步之遙。
彌補管理知識盲點:做了8年銷售的Jason終於爬上了區域銷售經理的寶座,但是他發現除了銷售外,對很多管理者需要的知識幾乎一無所知。財務、人力資源、物流……Jason的視野里一下子出現了數不清的盲點,而這些盲點恰恰是制約他再往上攀升的阻力,痛苦不堪的他幾乎想盡了辦法也無法走出困境,選擇MBA也許是他惟一的出路。
尋找職業發展之路:Leon的職業生涯屬於典型的布朗運動,轉換職業根本沒有規律可言。從導游到PR、從人事助理到銷售代表,Leon的工作換得非常勤,但是始終掙扎在底層,缺乏明確的目標是他無法突破職業瓶頸的根源所在。聽從了朋友的建議,Leon選擇了一所國內知名的商學院,他希望通過MBA來指引未來職業的發展道路。
鍍層MBA的金更時髦:和同齡人相比,Vivian的家境條件非常好,她也一心想去海外鍍金。原本學工商管理的她除了MBA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尤其是在MBA熱潮尚未退去的時候,似乎沒有比出國讀一個MBA更時髦的事情了,何況區區幾十萬的學費她也能負擔得起,那麼有什麼理由不讀MBA呢?
的確,讀MBA並不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對MBA學生調查的不完全統計,「轉換或拓寬就業領域」和「個人職業發展」是大部分人選擇MBA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以外,「提高薪水」、「建立職業交流網路」、「創業」等等也被列為重要原因。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冀望通過讀MBA「成為未來的商界領袖」。
今曰的MBA≠明曰的商界領袖
一國內頂尖大學商學院校友聚會時,一干正在就讀的MBA學子們慷慨激昂,宣揚自己的職業目標就是做未來的商界領袖,且大有非他們莫屬的豪情。而早已畢業的師兄師姐們則默不做聲,因為他們正在為商界領袖們打工,領著一份還不算微薄的工資而已。
「MBA和商界領袖,理論上不是沒有關系,實際上卻幾乎沒有關系。因為商界領袖很少有學MBA的,而最有可能的情況是:MBA給商界領袖打工。」零點調查集團董事長袁岳毫不客氣地給MBA們潑了一盆冷水。在他看來,這些所謂國內知名的商學院在教學思想中犯了雙重錯誤——學生被誤導入領袖之想,而實際上連匠術也沒學到。所以在校園里做凌雲夢,出了校門連個泥飯碗也難拿到。「領袖所需要的是認識社會規則的社會知識,而系統管理知識乃為規范體系的操作者使用。」袁岳指出,MBA不等同於CEO,就像法學碩士不等同於大律師、大法官一樣。
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曾在耶魯大學2000屆畢業典禮上做了一個令人回味無比的演講:「請你設想這樣的情況:從現在起5年之後,10年之後,或30年之後,今天站在你左邊的這個人會是一個失敗者;右邊的這個人,同樣,也是個失敗者。而你——站在中間的傢伙,你以為會怎樣?一樣是失敗者。失敗的經歷,失敗的優等生。說實話,今天我站在這里,並沒有看到一千個畢業生的燦爛未來。我沒有看到一千個行業的一千名卓越領導者,我只看到了一千個失敗者。
現在,我猜想你們中間很多人,也許是絕大多數人,正在琢磨「能做什麼?我究竟有沒有前途?』當然沒有。太晚了,你們已經吸收了太多東西,以為自己懂得太多。你們再也不是19歲了。你們有了『內置』的帽子,哦,我指的可不是你們腦袋上的學位帽。2000年畢業生,你們已經被報銷,不予考慮了。我想,你們就偷偷摸摸去干那年薪20萬的可憐工作吧,在那裡,工資單是由你兩年前輟學的同班同學簽字開出來的。
事實上,我是寄希望於眼下還沒有畢業的同學。我要對他們說,離開這里。收拾好你的東西,帶著你的點子,別再回來。退學吧,開始行動。我要告訴你,一頂帽子一套學位服必然要讓你淪落。」
埃里森的言詞固然過激,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在傳統的、固化的教學模式下,今曰的MBA要想成為明曰的CEO,概率實在小之又小。那麼,在極小概率中讀了MBA且成為商界領袖的人是些怎樣的人呢?
他們沒有被MBA埋葬
前述哈佛的那項調查固然讓人沮喪,但是終究還是有3%的「異類」笑到了最後,那麼究竟是何種原因使他們在一大群聰明人當中堅持到底並最終脫穎而出呢?
BeBeyond.com的總裁謝勁波自2001年以來接觸過近千位有志於讀MBA的申請人,他認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讀MBA的理由,但是最終能成為商業領袖的卻註定只能出現在那些始終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人」的那類人中。至於因為職業發展到一定地步,需要通過讀MBA來完善知識結構;藉此尋求轉機,希望通過MBA來指引未來職業的發展道路;甚至僅有夢想就稀里糊塗選擇MBA的人,想走得遠一點會很難。
目標明確者,很早就制定了進入世界一流商學院的目標,也為此提早做好了准備,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的目標。坊間明證之一,便是如今前程無憂的掌門人——甄榮輝。這個出身貧寒的香港人在成為HP的銷售冠軍後,放棄了30萬港幣的年薪和穩定的工作,將全部積蓄都用作了念MBA的學費。他選擇的是法國的INSEAD商學院,這是一所不遜色於美國任何一家商學院的歐洲頂尖學府,雖然學制僅為一年,但是學費卻並不便宜。對於甄榮輝來說,這無疑是一場賭博,作為銷售狀元,他在HP的發展前景光明,放棄這樣讓人羨慕的環境,而去追求一個未知的結果,風險未免有些大,但是一心想成就事業的Rick還是堅持下了價值百萬的賭注。無論是畢業後拿15萬美元起薪轉行做了管理咨詢,還是曰後成功運作前程無憂上市坐擁數億身家,他始終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目標明確如斯者,想不成功也難.
同樣舉哈佛商學院的例子,早在1949年,那裡曾經走出來一大群後來叱吒美國商界的領袖級人物——包括把強生變成家喻戶曉的品牌的吉姆·博克,帶頭進行個人電腦革命的施樂公司彼得·麥克科洛,把「價值投資」帶到華爾街、創建空前成功的共同基金的比爾·盧恩,將布魯明黛爾百貨變成時尚代言人的馬文·特勞伯……1949屆的哈佛商學院畢業生是個獨特的群體,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最終成為商界領袖,並為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繁榮奠定了基礎。究其原因,發現他們大部分為二戰退伍軍人,曾經席捲諾曼底海灘和南太平洋島嶼。他們本身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轉戰商場猶如轉戰戰場,許勝不許敗是他們惟一的信條,因此他們能在商界中脫穎而出也不足為奇。戰爭是極端競爭的場合,這里訓練出的能力,對獲取商業競爭勝利起極關鍵的作用。可以說戰爭洗禮是49屆MBA大規模成為商業領袖的必要條件,後人常常會用他們的例子來說明MBA能造就商業領袖,可謂誤導。
MBA是聰明人玩的游戲,但聰明人卻未必能玩到最後,MBA也許真的是「天才的墳墓」,但是有些雄心壯志終究不會被埋葬。
MBA究竟能帶來什麼
MBA教管理還是教匠術 ……
有點長,自己去看,好了,這樣你就明白什麼是MBA了!
F. MBA和企業管理的區別
看清MBA真相?
MBA斷送商業領袖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個選擇MBA的理由
升遷?高薪?創業?還是立志成為未來的CEO?既然1000個人的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那麼每個選擇MBA的年輕人自然也有屬於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想進500強企業:Ricon畢業於國內名校,英文底子非常好,他的目標是進入世界500強企業,但是蒼白的簡歷並不能使他如願。
如何給簡歷增加分量,他想到了出國讀MBA。
為了純粹追求自己的夢想,他幾乎把工作外的所有時間都用來為MBA的申請做准備,准備GMAT、准備PS、准備Essay……出色的英文功底讓他的申請非常順利,Ricon如今離他的目標僅一步之遙。
彌補管理知識盲點:做了8年銷售的Jason終於爬上了區域銷售經理的寶座,但是他發現除了銷售外,對很多管理者需要的知識幾乎一無所知。
財務、人力資源、物流……Jason的視野里一下子出現了數不清的盲點,而這些盲點恰恰是制約他再往上攀升的阻力,痛苦不堪的他幾乎想盡了辦法也無法走出困境,選擇MBA也許是他惟一的出路。
尋找職業發展之路:Leon的職業生涯屬於典型的布朗運動,轉換職業根本沒有規律可言。
從導游到PR、從人事助理到銷售代表,Leon的工作換得非常勤,但是始終掙扎在底層,缺乏明確的目標是他無法突破職業瓶頸的根源所在。
聽從了朋友的建議,Leon選擇了一所國內知名的商學院,他希望通過MBA來指引未來職業的發展道路。
鍍層MBA的金更時髦:和同齡人相比,Vivian的家境條件非常好,她也一心想去海外鍍金。
原本學工商管理的她除了MBA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尤其是在MBA熱潮尚未退去的時候,似乎沒有比出國讀一個MBA更時髦的事情了,何況區區幾十萬的學費她也能負擔得起,那麼有什麼理由不讀MBA呢?
的確,讀MBA並不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對MBA學生調查的不完全統計,「轉換或拓寬就業領域」和「個人職業發展」是大部分人選擇MBA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以外,「提高薪水」、「建立職業交流網路」、「創業」等等也被列為重要原因。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冀望通過讀MBA「成為未來的商界領袖」。
今曰的MBA≠明曰的商界領袖
一國內頂尖大學商學院校友聚會時,一干正在就讀的MBA學子們慷慨激昂,宣揚自己的職業目標就是做未來的商界領袖,且大有非他們莫屬的豪情。
而早已畢業的師兄師姐們則默不做聲,因為他們正在為商界領袖們打工,領著一份還不算微薄的工資而已。
「MBA和商界領袖,理論上不是沒有關系,實際上卻幾乎沒有關系。
因為商界領袖很少有學MBA的,而最有可能的情況是:MBA給商界領袖打工。
」零點調查集團董事長袁岳毫不客氣地給MBA們潑了一盆冷水。
在他看來,這些所謂國內知名的商學院在教學思想中犯了雙重錯誤——學生被誤導入領袖之想,而實際上連匠術也沒學到。
所以在校園里做凌雲夢,出了校門連個泥飯碗也難拿到。
「領袖所需要的是認識社會規則的社會知識,而系統管理知識乃為規范體系的操作者使用。
」袁岳指出,MBA不等同於CEO,就像法學碩士不等同於大律師、大法官一樣。
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曾在耶魯大學2000屆畢業典禮上做了一個令人回味無比的演講:「請你設想這樣的情況:從現在起5年之後,10年之後,或30年之後,今天站在你左邊的這個人會是一個失敗者;右邊的這個人,同樣,也是個失敗者。
而你——站在中間的傢伙,你以為會怎樣?一樣是失敗者。
失敗的經歷,失敗的優等生。
說實話,今天我站在這里,並沒有看到一千個畢業生的燦爛未來。
我沒有看到一千個行業的一千名卓越領導者,我只看到了一千個失敗者。
現在,我猜想你們中間很多人,也許是絕大多數人,正在琢磨「能做什麼?我究竟有沒有前途?』當然沒有。
太晚了,你們已經吸收了太多東西,以為自己懂得太多。
你們再也不是19歲了。
你們有了『內置』的帽子,哦,我指的可不是你們腦袋上的學位帽。
2000年畢業生,你們已經被報銷,不予考慮了。
我想,你們就偷偷摸摸去干那年薪20萬的可憐工作吧,在那裡,工資單是由你兩年前輟學的同班同學簽字開出來的。
事實上,我是寄希望於眼下還沒有畢業的同學。
我要對他們說,離開這里。
收拾好你的東西,帶著你的點子,別再回來。
退學吧,開始行動。
我要告訴你,一頂帽子一套學位服必然要讓你淪落。
」
埃里森的言詞固然過激,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在傳統的、固化的教學模式下,今曰的MBA要想成為明曰的CEO,概率實在小之又小。
那麼,在極小概率中讀了MBA且成為商界領袖的人是些怎樣的人呢?
他們沒有被MBA埋葬
前述哈佛的那項調查固然讓人沮喪,但是終究還是有3%的「異類」笑到了最後,那麼究竟是何種原因使他們在一大群聰明人當中堅持到底並最終脫穎而出呢?
BeBeyond.com的總裁謝勁波自2001年以來接觸過近千位有志於讀MBA的申請人,他認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讀MBA的理由,但是最終能成為商業領袖的卻註定只能出現在那些始終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人」的那類人中。
至於因為職業發展到一定地步,需要通過讀MBA來完善知識結構;藉此尋求轉機,希望通過MBA來指引未來職業的發展道路;甚至僅有夢想就稀里糊塗選擇MBA的人,想走得遠一點會很難。
目標明確者,很早就制定了進入世界一流商學院的目標,也為此提早做好了准備,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的目標。
坊間明證之一,便是如今前程無憂的掌門人——甄榮輝。
這個出身貧寒的香港人在成為HP的銷售冠軍後,放棄了30萬港幣的年薪和穩定的工作,將全部積蓄都用作了念MBA的學費。
他選擇的是法國的INSEAD商學院,這是一所不遜色於美國任何一家商學院的歐洲頂尖學府,雖然學制僅為一年,但是學費卻並不便宜。
對於甄榮輝來說,這無疑是一場賭博,作為銷售狀元,他在HP的發展前景光明,放棄這樣讓人羨慕的環境,而去追求一個未知的結果,風險未免有些大,但是一心想成就事業的Rick還是堅持下了價值百萬的賭注。
無論是畢業後拿15萬美元起薪轉行做了管理咨詢,還是曰後成功運作前程無憂上市坐擁數億身家,他始終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目標明確如斯者,想不成功也難.
同樣舉哈佛商學院的例子,早在1949年,那裡曾經走出來一大群後來叱吒美國商界的領袖級人物——包括把強生變成家喻戶曉的品牌的吉姆·博克,帶頭進行個人電腦革命的施樂公司彼得·麥克科洛,把「價值投資」帶到華爾街、創建空前成功的共同基金的比爾·盧恩,將布魯明黛爾百貨變成時尚代言人的馬文·特勞伯……1949屆的哈佛商學院畢業生是個獨特的群體,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最終成為商界領袖,並為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究其原因,發現他們大部分為二戰退伍軍人,曾經席捲諾曼底海灘和南太平洋島嶼。
他們本身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轉戰商場猶如轉戰戰場,許勝不許敗是他們惟一的信條,因此他們能在商界中脫穎而出也不足為奇。
戰爭是極端競爭的場合,這里訓練出的能力,對獲取商業競爭勝利起極關鍵的作用。
可以說戰爭洗禮是49屆MBA大規模成為商業領袖的必要條件,後人常常會用他們的例子來說明MBA能造就商業領袖,可謂誤導。
MBA是聰明人玩的游戲,但聰明人卻未必能玩到最後,MBA也許真的是「天才的墳墓」,但是有些雄心壯志終究不會被埋葬。
MBA究竟能帶來什麼
MBA教管理還是教匠術 ……
有點長,自己去看,好了,這樣你就明白什麼是MBA了!
G. 馬文的參加項目
1. 200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基於自然會話語料庫的漢英指稱偏誤及修正機制對比研究」(06BYY004)。主持人。
2. 200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英漢篇章回指的語用對比研究」(05BYY036)。第三位。
3. 2005山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長基金項目 「英漢會話中的照應修正機制對比研究」。 主持人。
4.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漢會話系統對比研究」科研團隊。主持人。
5. 2003年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話語分析的新修辭模式」。第三位。
6. 2003年財政部項目 「財政幹部英語培訓教程」。參與。
H. 哪個美國名人是靠裙帶關系發跡的
太多了,美國政壇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四大家族」———亞當斯家族、羅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希家族。BBC著名主持人帕克斯曼在其專著《政治動物》中指出,政治上成功的第一法則是:選好父母!
作為西方「民主國家的典範」,美國的家族政治勢力相當龐大。柯林頓前腳剛離開白宮,他老婆希拉里隨後就當選了參議員;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多爾競選失敗,多爾夫人隨之當選參議員,並參加了2000年的總統大選。有統計顯示,目前有17%以上的國會議員來自議員世家。美國有700多個家族每個至少向國會輸送了 2名家族成員。名列前茅的主要有:哈里森家族(8名)、弗里林海森(6名)、肯尼迪家族(6名)。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帕特里夏.佩洛西也是美國前眾議員托馬斯.佩洛西的女兒。亞當斯、漢密爾頓、塔夫脫、哈里森、羅斯福、肯尼迪、洛克菲勒,這些姓氏伴隨著美國200年歷史。
美國四大政治豪門
塞繆爾.亞當斯、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美國第六任總統)
在諸多的政治世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四大家族。按照時間排列,分別是:亞當斯家族、羅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希家族。
第一位是美國建國之初的亞當斯家族。這個家族中的約翰.亞當斯和約翰.昆西.亞當斯父子倆先後擔任過美國第二任和第六任總統。亞當斯家族與美國歷史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塞繆爾.亞當斯親自參與了美國獨立革命的發起和組織工作;約翰.亞當斯,是美國《獨立宣言》的四個起草人之一,曾任第一屆副總統,第二屆總統;而約翰.亞當斯的兒子約翰.昆西.亞當斯,在美國獨立後曾先後任駐普魯士、荷蘭和俄國的大使,眾議院的議員,國務卿,後成為美國第六屆總統。有人戲稱亞當斯家族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王朝」,這並不為過,因為能與之相比的只有華盛頓、富蘭克林、傑斐遜等三位美利堅合眾國的創始人,但他們都沒有男性的合法繼承人。
第二大家族是羅斯福家族。羅斯福家族在美國有超過300年的歷史。當然,眾所周知的有來自該家族的2位美國總統。這個家族中先後有西奧多.羅斯福和富蘭克林.羅斯福叔侄兩人擔任過美國總統。1901年西奧多.羅斯福任總統,年僅43歲。1905年他連任總統。著名的「胡蘿卜加大棒」的擴張主義政策就出自老羅斯福之手。富蘭克林.D.羅斯福是其遠房侄子,他則更為人們熟知,他是美國歷史上惟一連任4屆總統的人,從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時為止,任職長達12年。
富蘭克林.D.羅斯福出生於紐約。父親詹姆斯.羅斯福是一位百萬富翁。母親薩拉.德拉諾比父親小26歲。小羅斯福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 1910年任紐約州參議員。1913年任海軍部副部長。1921年因患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致殘。1928年擔任紐約州州長。1932年競選總統獲勝。執政後,他以「新政」對付經濟危機,頗有成效,故獲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選連任。第二次世界大戰初,美國採取不介入政策,對希特勒採取綏靖態度,但以「租借法」提供武器物資給同盟國。1941年底,美國參戰。小羅斯福兩次代表美國參加同盟國「三巨頭」會議。小羅斯福63歲時由於腦溢血死在任上。
政治世家的下一代受到上一代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小對政治有著更多的興趣。小亞當斯14歲就到駐外使館歷練。而富蘭克林.羅斯福正是受到叔叔西奧多.羅斯福在政界輝煌一時的鼓舞,很早就投身政界發展。肯尼迪的父親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對政治懷有濃厚興趣。他不想讓子女經商,而是從小就給他們設定一些標准,引導他們走仕途。在這樣的家族中,下一代對於政治謀略和手腕,有著更深的理解,也有著較普通人更多的參政意識,自然而然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政治世家的傳承還受到經濟基礎的支撐,一些政治家庭本身也是富商巨賈。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是該國首富,其個人資產多達110億歐元。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父親是位銀行家,肯尼迪的父親也是一位腰纏萬貫的富商。
政治世家一般財力雄厚,其子弟往往受到良好教育。亞當斯父子都受過良好的教育。老羅斯福畢業於哈佛大學,富蘭克林.羅斯福也先後就讀於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肯尼迪則先後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布希家族三代都是從耶魯大學畢業。在英國,從入讀公學到上牛津和劍橋、最後走向高位的三步曲,據認為是英國政治世家子弟成長的一般規律。20世紀70年代,英國陸軍中將以上90%為公學畢業生,80年代英國法官也有90%畢業於公學。就拿最有名氣的伊頓公學來說,就有著「政治訓練場」的美譽,英國皇族後裔多數畢業於此。
牛津和劍橋被很多英國人看作是通向權力頂峰的主要途徑。一位當代史學家曾說,在這些學院一同成長起來的夥伴,許多「日後會成為頗具影響力的人物,與他們私交深厚,將大有裨益。」相似的家庭背景,加上相似的成長經歷,使政治世家的子弟進入社會後形成一張盤根錯節的關系網,相互照應,「一榮俱榮」。事實上,這些政治世家的名望本身就是一種資產,容易取得上流社會和民眾的支持。時至今日,肯尼迪家族在美國政壇仍有著不可小覷的實力。好萊塢硬漢施瓦辛格當選加州州長,個人明星魅力固然重要,但妻子來自名門望族肯尼迪家族的事實使得他更易被主流社會所接受。
美國政治家族簡錄
亞當斯家族
塞繆爾.亞當斯 美國開國元勛,亞當斯家族締造者
約翰.亞當斯 美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總統,獨立宣言四個起草人之一
約翰.昆西.亞當斯 美國第六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的長子,曾任美國國務卿
托馬斯.B.亞當斯 約翰.亞當斯的三子,馬薩諸塞州法院法官
喬治.華盛頓.亞當斯 昆西.亞當斯的長子,馬薩諸塞州立法會成員
羅斯福家族
艾薩克.羅斯福 美國銀行家,紐約州參議員,羅斯福家族締造者
西奧多.羅斯福 美國第26任總統,連任兩屆
富蘭克林.D.羅斯福 美國第32任總統,連任四屆,西奧多.羅斯福的第五個侄子
蘇珊.羅斯福 美國國會中國委員會總法務長
肯尼迪家族
約瑟夫.P.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締造者,波士頓銀行總裁,老婆是波士頓市市長女兒
約翰.肯尼迪 美國第35任總統,曾先後任眾議員和馬薩諸塞州參議員
羅伯特.肯尼迪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弟弟,1964年當選為紐約州參議員。
愛德華.肯尼迪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弟弟,1962年當選為馬薩諸塞州參議員
卡羅琳.肯尼迪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女兒,卡羅琳基金會創辦人
約瑟夫·肯尼迪二世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侄子,馬薩諸塞州眾議員
瑪麗亞.施萊佛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侄女,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的老婆
布希家族
塞繆爾.布希 布希家族締造者,美國現任總統小布希的曾祖父,鋼鐵石油大亨
普雷斯科特.布希 小布希的祖父,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與艾森豪威爾總統過從甚密
多蘿西.沃克.布希 小布希的祖母,出身於華爾街金融巨頭沃克家族
喬治.H.沃克.布希美國第51屆總統,里根政府兩任副總統,中央情報局局長
芭芭拉.皮爾斯 小布希的母親,美國第14屆總統弗蘭克林.皮爾斯的直系後裔
喬治.沃克.布希 美國第54、55屆總統,俗稱小布希,曾任得克薩斯州州長
傑布.布希 老布希的二兒子,1953年生,兩次當選佛羅里達州州長。有3個子女
尼爾.布希 老布希的三兒子,1955年生,職業銀行家,石油商,有2個子女
馬文.布希 老布希的四兒子,1956年生,商人,投資顧問,有2個子女
多蘿西.布希 老布希的女兒,1959年生,一直致力於布希家族史研究(來源:《主宰美國的豪門世家》)
喬治·普雷斯科特·布希 傑布·布希的兒子,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青年代表主席
I. 推薦幾部好看的小說,類似於馬文的戰爭那種類型的,不要什麼總裁愛上我,又帥哥愛上我那類的爛文
《單車走西部》
離開城市,單車西行
和一位蒙族土著隱居草原,
誤搭偷獵分子的車,
在西寧遇到心動的女主角
為了愛而守望
文筆很幽默,有不少對現實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