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金中的基金,保險公司有哪些
專門投資於其他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被稱為「基金中的基金」(FOF,fundoffunds),它是一種結合了基金產品創新和銷售渠道創新的基金品種。在美國,FOF在上世紀90年代取得了很快發展,短短10年間數量增加了十餘倍,管理總資產高達480億。由於中國基金法的限制,國內基金不允許投資於其他基金。
保險公司所謂的「基金中的基金」只是一種噱頭,他們的專業投資水平不一定有基金公司的水平高,也是用投保人的資金去投資基金,還要收取費率不低的管理費用。這兩年保險公司的投連險虧損的太多,建議保險就只做保障,投資就定投指數基金,兩種搭配相宜。
⑵ 投資基金好還是投資保險好為何
保險從來不是為了投資的,只是給自己的生活加一份保障,防止突然發生的意外或疾病影響到穩定的家庭財務,可以說,想通過投資賺錢,去買基金,想保住你賺到的錢,再來份保險吧。
⑶ 買保險和買基金定投,有什麼區別
一、保險:保險的初衷是投保人願意用確定的,少量的損失,來對沖不確定的,大量的損失。從社會角度上說,就是大家組成互助同盟,用所有參保人的錢來保障個別參保人在災難來臨時得到相應的補償或者安慰。從這個意義上說,車險是最典型的保險,張三買了一輛15w的車,每年出4000塊錢保險,是他能夠承擔的。他用這四千塊錢的確定投入,來保證他遇到汽車失竊,重大事故等小概率事件(這種事情他承受起來就困難的多了)時能夠得到相應的補償。如果這一年內,這類小概率時間沒有降臨在張三頭上,那麼張三的4000元保費就充公了。
但是現在很多保險的重點不在這上面。保險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投資產品存在,其對沖風險的特性成了陪襯。
二、基金:美國開放式基金的年化收益是12-15%,我國開放基金的年頭太短,尚不足以得到有價值的數據。不過根據目前的一些數據和我自己的判斷,選擇我國優秀的開放式基金,年收益達到15%是完全可能的。開放式基金,只要你能做到長期持有,那麼回報絕對豐厚,如果按照我上面的例子,每年投入2000元進入開放式基金,20年後這筆錢就是24萬。如果每年投入兩萬元,那麼就是240萬。肯定要超過目前市場上的返還型保險很多。除了收益更加豐厚以外,開放式基金和保險相比還有一個突出優點,就是提取靈活。返還型保險的錢,不到規定的年限你拿不出來,無法應急。開放式基金就靈活多了。
因此,經過充分比較,我可以很有把握的說,大家買保險,應該主要看中其平衡風險的功能(類似汽車保險),這部分功能是我們最需要的。很多保險公司宣傳終身投資的理念,這個理念我是非常贊同的。但是在投資產品具體的選擇上面,我認為開放式基金比返還型保險優越太多了。
⑷ 目前保險基金可用作哪些方面的投資
投資渠道逐步放開 保險投資瓶頸難破
業界對中國保險公司投資渠道放開的疑慮,更多地來自對於保險公司風險控制的擔心
歲末年初,保監會依照慣例,往往會推出一些針對保險公司的利好消息。然而,諸多保險公司一直在期盼的《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保險機構投資者資產支持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兩份文件,並沒有如預期出台。
2005年12月15日,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首推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開元」和「建元」的發行中,保險公司依然未獲得官方的投資許可。此前頒布的《保險機構投資者債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中曾規定,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將有待保監會另行發文規范。
事實上,關於資產支持證券產品對保險公司的放開事宜,保監會的有關文件草案早已上報高層,最終仍受制於這一產品自身的規范性。具體的症結在於,稅務總局與人民銀行在征稅問題上爭執不下;因此,盡管相關試點已經推開,但繳稅方式仍未以法規形式確定下來。這直接影響了保險公司對其投資的放開。
除了資產證券化,保險公司覬覦已久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亦未有實質進展。目前,《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和《保險機構投資者資產支持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均已上報高層部門進行審批。由於部門意見需要進一步協調,高層對於保險業擴大投資渠道亦有不同認識,因此仍需時間磨合。在保監會的極力撮合下,前者近期有可能先行一步推出。
渠道難開
自2004年以來,中國保監會放開投資渠道的努力可謂頻繁。
以往,保險資金只允許銀行存款、購買債券;2004年中便可以投資基金,而後又放開其間接進入股市;2005年還批准了保險資金可以獨立席位直接進入股市。2005年,保險資金投資企業債券余額占保險公司總資產的比例,由原來的20%提高到30%;9月中旬,保監會發布《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後,已允許保險資金在境外運用,並可適量投資紅籌股。
即便如此,與成熟市場的保險企業相比較,中國保險業的投資渠道仍嫌偏窄。一家國內大型壽險公司有關人士抱怨,壽險公司要面對通貨膨脹的壓力,又要完成保值增值的任務,還要適時與高負債匹配;目前債市和股場普遍低迷,銀行資金充裕,利率偏低,情況並不樂觀。
中國保監會2005年10月2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5年1月到9月,全國保費收入達3778.76億元,同比增長13.1%。截至9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13071億元,比年初增長了25.8%;其中,債券投資6690.4億元,銀行存款4994億元,兩項超過可用資金的60%;證券投資基金1062.4億元,股票(股權)投資僅98.7億元,小於保險業可用資金的1%。
相形之下,這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05年出版的《保險業統計年鑒1994-2003》上公布的歐美等國的保險投資狀況相去甚遠。以美國為例,2003年其保險業的投資分布為債券70%,股票11%,抵押貸款7%,無抵押貸款3%,房地產1%,其它投資8%,分布相當廣泛。
不同投資結構直接反映到收益上。統計顯示,2000年-2003年的四年中,中國保險業的投資平均收益率僅為3.54%。目前有業內人士預測,2005年的收益率應該為略高於3%的額度,同樣遠低於歐美國家保險市場10%左右的收益水平。
「保險公司在做投資時,強調的是資產與負債相匹配。所以保險業注重優化投資,即在預測的投資時間內達到一定的投資收益,同時又保證一定的資產流動性。」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Prudential Financial)年金產品發展部精算經理潘藺對《財經》說,為了實現資產與負債相匹配,保險公司通常使用現金流匹配(Cash Flow Matching)或存續期間匹配(Duration Matching)兩種辦法;根據不同的險種,設置不同的投資。
「比如人壽險,保單的周期較長,產品受利率的影響較大,通常使用存續期間匹配方法,購買與之相匹配的是中長期債券;車險保單的周期較短,基本不受利率影響,可以考慮別的投資工具。」他說。
金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投資部經理郭晉魯對國內投資與資產的不匹配頗有感觸,「比如,我們對客戶承諾6%的回報率,但是目前在國內買到的五年期債券的回報率只有3%;又比如,我們對客戶的負債是20年的負債,但是國內市場上,期限長達20年的債券很少。」至於外國保險公司為鎖定風險進行的金融衍生品的投資,對於中國的保險公司而言,更遠超出了其風險控制能力范圍。
保監會有關官員對《財經》表示,在沒有獲得高層首肯、同時有關規定尚有待完善的情況下,在保監會的現有政策框架內,對於超過目前投資渠道範圍的投資申請,保監會一律沒有許可權予以放行。
投資憧憬中國保險公司拓寬投資渠道的願望素來十分強烈。事實上,坊間關於保險公司繞道投資房地產、路橋設施的傳聞一直不絕於耳。
這種投資沖動與保險業近年來的發展不無關系。從保險產品的角度看,很多壽險公司的萬能險比以往大幅增加,其一般情況下結算利率目前高於3%。此外,對於投資連結產品,客戶的保險利益是與獨立投資賬戶的投資業績直接掛鉤,因此,對投資運作的水平和資金的保值增值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保險公司普遍反映提高收益率的壓力相當之大,保險業新增資金的大幅增加更令壓力有增無減。
中國保監會有關人士也指出,部分保險公司尚背負大量利差損未能化解,保值增值壓力尤甚。
從資產負債配比看,中國保險公司普遍資產平均期限較短,負債平均期限較長,結構不甚合理。
中國人壽股份公司一位負責資金運用的人士表示,如能適當增加房地產和基礎建設項目投資,將有利於提高資產負債匹配。因為目前的投資品種除銀行存款和債券,期限都相對較短,而銀行利率和債市的低迷則令收益率的提高大打折扣。
中國人保資產管理公司有關人士則表示,資產證券化產品目前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品種,其投資回報率雖算不上驚人,但一般風險較小,具有比較優勢。
除此之外,隨著國有銀行的上市大熱,保險公司對銀行的投資沖動也與日俱增。
2005年年底,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獲准分別拿出100億元資金成為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的戰略投資者,此舉令保險業感到相當震動。事實上,在2005年11月工商銀行股份公司成立大會上,也不乏保險公司老總的身影。只不過,落花有意,大門也並未向其敞開。
據記者了解,此前數月,保監會便為此事向有關部門進行斡旋,結果是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有關部門認為,之所以接納社保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主要是考慮其作為國家戰略儲備基金的特殊地位。
中國人壽幸運地搭上了建行上市的班車,不過,這只是決策基於其歷史包袱給出的一個優惠政策而已。在中國人壽上市之前,為了化解歷史上的巨額利差損,中國人壽與財政部建立了一個數千億元的共管基金。考慮到這一筆戰略資金的保值增值,在保監會的極力推動下,最終有關部門特批其參與了建行的IPO投資。
在金融企業之外,據記者了解,保監會也正在謀求促成保險公司投資工業企業和其它中小企業的有關事宜。
制度有待完善
盡管保險公司熱望殷殷,但業界對於保險資金擴大投資渠道之舉仍多持謹慎態度。保監會資金監管部門一位官員就向《財經》指出,雖然目前保險資金擴大投資渠道具備了一定條件,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完備制度,先在小范圍內進行試點,積累經驗,盡可能規避投資的風險。
平安養老保險公司徐建軍也稱,投資渠道雖然越開放越好,但具體操作起來卻很復雜,因為這涉及監管體系、交易平台甚至一些基本認識問題。從長期來看,對於投資的比例控制、公司的信用評級、動態的管理跟蹤等都需配套,才能防範風險。
目前,保監會在放開投資渠道的政策中,也體現了額度控制和資格限制的思路。據了解,《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的徵求意見稿中,明確限定了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的資金上限,即按成本計價,投資於基礎設施類項目的資產總值不得超過上一年度末保險公司總資產的一定比例。
在這份徵求意見稿中,可投資的基礎設施,被明確限定為水務、交通運輸、能源、市政等項目。這與保險公司的投資需求基本吻合。
到目前為止,保險公司投資基礎建設的投資方式初步確定為信託模式,「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可以採用信託或委託方式,以及中國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方式。」有關信託資質問題、具體操作流程等問題,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解鈴還須系鈴人。業界對中國保險公司投資渠道放開的疑慮,更多地來自對於保險公司風險控制能力的擔心。
近年來爆發的證券公司委託理財案件中,債權人中就不乏保險公司的身影。在當前中國尚不成熟的金融環境下,保險公司倘若不能盡快提高自身風險控制能力,監管部門倘不建立完備的監控體系,其飛速增長的保費收入正在成為其自身難以掌控的負擔。
⑸ 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的簡介
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保險集團」)是隸屬於國務院的國有控股金融保險集團,其前身是1931年在上海誕生的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根據國家關於保險業整體戰略部署,中國保險集團將國內業務全部移交給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專注於海外業務。1998年,根據國務院決定,原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海外經營性機構劃歸中國保險集團,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中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實行 「 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 的管理模式。 2000年以來,中國保險集團抓住國內保險市場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開拓國內保險市場,先後實現了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和太平保險有限公司在國內的復業以及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設立,並成功將所屬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改製成按中資保險公司管理的全國性財產保險公司。2002年8月20日,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金融保險控股集團,也是唯一一家總部設在香港的中資保險企業。
中國保險集團作為業務種類最多、機構網路分布最廣的中資金融保險集團之一,業務范圍除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再保險、保險經紀外,還涉及企業年金、資產管理、實業投資、證券經紀、財務融資、基金管理等領域,屬下機構遍及中國境內、港澳、新加坡、日本、印度尼西亞、英國、荷蘭、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共有20家所屬子公司。其中,同時擁有兩家在境外上市的中資保險企業-中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民安(控股)有限公司,中保國際也是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中資保險企業;第一家在境外以開放式基金模式運作以及中國保監會批準的第一家可以管理中國境內保險外匯資金的的中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中保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家獲得國際評級,也是最高評級的境內中資保險企業-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第一家獲得國際A-評級的中資保險企業-中國國際再保險有限公司;中國首批企業年金法人受託管理機構之一——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70餘年來,中國保險集團根系祖國,放眼世界,致力於為廣大客戶提供高品質的金融保險服務,各項業務平穩健康增長,盈利能力不斷提升,資產規模快速擴大,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創造富裕的安寧生活,是中國保險集團生生不息的信念和為之奮斗的光輝使命。中國保險集團將秉承「民族、創業、敬業、合作、進取、創新 」 的精神,堅守「用心經營、誠信服務」的理念,以保險業務為中心,資產管理為保障,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以境內為重心,境內外協調發展;努力建設成為具有鮮明品牌特色、持續發展能力和一定國際競爭力的跨國性綜合金融保險集團,創建世界金融服務傑出的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