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談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論文
統計學的生命力就在於應用,應用為統計學的發展賦予活力。 「十五」期間異方差性時間序列問題研究、離散多元統計分析研究、數據挖掘理論研究、異常數據診斷的研究、非參數理論與方法的研究、抽樣與非抽樣誤差理論的研究等將是統計理論研究的熱點。知識經濟、新經濟對統計理論與方法提出更高要求,如何適應電子商務時代統計數據的收集,空間遙感技術的運用等都為統計理論提出新挑戰,統計工作者必須創新出適合各種復雜類型數據的統計方法才能適應實踐的需求。 2.開展空間統計學理論與應用的研究 空間統計學是近幾年統計學發展的一個新領域,主要指運用遙感技術進行國土資源的測定,農業和林業、海洋生物、環境生態的觀測。這種觀測數據通常表現為網路形式,而且這些數據受到大氣效應、觀測工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空間統計學的應用在於,針對這種特殊的數據,研究誤差控制、數據處理、模型建立、統計推斷。這將是統計學研究的新領域。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對統計學發展影響的研究 3.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中統計方法的應用研究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人類不久將完全揭示人類基因排序。19世紀中葉基因學說的創立,就是依賴於統計推斷技術,21世紀生命科學中將有大量的相關研究要藉助統計方法與技術,這個領域的學者將大有作為。21世紀醫學領域的科技創新,將使許多不治之症得到解決,生物制葯將在醫學領域大放異彩,統計學方法在生物制葯技術中的廣泛應用將是不爭的事實。美國輝瑞制葯公司每年投入50億美金用於研究發展,在美的生物統計人員極易找到高薪的工作就足以說明這一領域的廣闊前景。 4.國家經濟安全與金融、保險領域的應用研究 國家的經濟安全及其金融危機的防範問題是中國改革開放中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國家經濟安全、金融危機的預警系統的研究是與統計學方法緊密聯系的研究熱點,投資項目的風險管理研究也將依賴統計學者去研究解決。保險產品的精算理論與實踐在「九五」期間得到一定的進展,為這一領域的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如何將發達國家保險精算的理論與中國保險業實際相結合值得深入研究,尤其是保險精算方法向社會保障領域延伸的研究是中國國情賦予給這個領域的迫切任務。 5.政府統計數據質量的進一步研究 政府統計數據的質量在「九五」期間得到國人的普遍關注。不僅國家哲學社科基金設立重點研究課題,幾乎各地方政府也設專項研究,發表的論文已有近百篇。然而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入,不僅從制度上約束、控制數據的可靠性,從檢測、驗證的方法上還需進一步探討。有的重點課題已在檢驗方法上有所突破,但如何具體與中國政府實際數據緊密結合,實施這些方法還須加大力度進行研究和實踐。 6.統計學在社會、人口、教育、環境等領域的應用研究 社會的發展、人口的控制、教育結構的調整與發展、環境的保護等領域存在著大量急待研究的問題,統計學方法是定性與定量研究的有力工具。統計學方法在這些領域將會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 求助:寫一個統計指標在經濟活動中應用的例子以及分析
一、統計指標與統計指標分析
指標是經濟變數中的具體體現,是將經濟活動中現實的狀況轉換成為數據的「中介」。那麼統計指標就是能夠反映研究對象在某一方面數量特徵的一個概念或者說數值。一個完整的統計指標包括概念和數值。有時候也僅指具有某種概念的名稱。具體的,在統計學中有相對指標、絕對指標(總量指標)和平均指標三種。每個指標僅能「指示」出一定的特徵,但沒有能發揮全能統計作用的指標。建立起統計指標,是運用其它技術和方法進行計量分析的基礎,也是針對社會中的經濟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前提。建立的主要統計指標有:計量單位、指標定義、指標名稱、計算方法、指標包含的范圍等等。統計指標的測度尺度主要有:定序尺度、定類尺度、定比尺度、定距尺度。
社會經濟現象的分析和研究需要大量的社會調查資料, 並運用各種各樣的經濟分析方法針對相應的問題進行研究。目前,人們普遍從數量的角度出發來統計和分析社會的經濟問題。面臨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得到的調查統計資料,我們只有正確地利用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才能獲取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並作出正確的判斷,以免造成前期工作的浪費和統計結論的偏差。
二、統計指標的應用——統計指標與經濟增長
(一)反映投入產出質量的統計指標
要想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就要提高投入產出的質量。一定量的投入帶來的產出越多,那麼經濟增長的質量就會越高,反之則越低。下面從能源和資金兩方面來考慮。
1、能源指標:每萬元生態GDP消耗的能源,該指標是指一定時期的標准能源總耗量與EDP的比,這是從實物消耗的角度來說明經濟增長質量的程度。
每萬元生態GDP消耗的能源=一定時期標準的能源總耗量/同期EDP的總量
2、資金指標:社會總資金的總值率,該指標指的是在一定時期內生態GDP和全社會總資金的比,它從資金的方面反映了經濟增長質量的程度。
社會總資金的總值率=一定時期的EDP總值/同期流動資產的平均余額+同期固定資產的凈值平均余額
(二)反映生產要素的組合質量的統計指標
生產要素的組合質量充分反映了勞動力技術裝備的程度。一般來講,勞動力的技術裝備程度越好,經濟增長的質量就會越高,反之則越低。
勞動力的技術裝備程度=一定時期技術裝備的總值/勞動力總量
在提高勞動力技術裝備強度的同時,還要大力地提高勞動的生產率,以便提供更多的社會積累。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反映了經濟增長質量的高低。
勞動生產率=一定時期EDP的總值/勞動力總數
(三) 反映生產要素效率的統計指標
提高生產要素的效率是經濟增長質量提高的關鍵。可以用全要素的生產率指標來體現,它反映了社會擴大再生產的方式。
全要素生產率=經濟增長率-Σ( 要素的投入增長率×要素產出彈性系數)
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的增長,緩解資源的壓力, 就必須走內涵式的擴大再生產的道路。全要素的生產率反映了科技進步和人員素質提高的能力。
(四) 反映生產要素再配置質量的統計指標
在生產效率不變的前提下,生產要素的配置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生產要素的配置促進經濟的增長質量的提高,只能是生產要素由效率低的部門向效率高的部門進行流動,從而達到資源再配置的效果。在健全資本市場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國民儲蓄投資系數來顯現。
國民儲蓄投資系數=固定資產總投資率/國民總儲蓄率
建立健全投資體制、發展資本市場, 是推動社會資產流動的有效途徑,這較之用行政手段對企業進行兼並、收購和重組的效果好。
(五) 反映國民經濟增長質量的統計指標
反映國民經濟增長中有多大份額是由新形成的被市場接受的生產能力, 用國民經濟增長的質量系數來表示。
國民經濟增長質量系數=市場創新的增長率/國民經濟的增長率
該指標涉及到了國民經濟增長的深層次問題,反映了國民經濟的增長是原有的生產能力的創造出來的還是新生的生產能力創造的, 以及新生的生產能力是否能被市場認可。這對政府如何避免經濟泡沫增加或者其它不良增長,及時實施經濟干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是各國追求的共同目標,同時也是國際間競爭的重要手段。但對經濟增長質量的評價,至今還沒有一套完整的統計指標體系,也無法對經濟增長的質量進行度量和更深層次的研究,這與現代經濟管理的要求也是不適應的。本文中的指標體系主要是從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途徑等方面舉例的,尚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這對國民經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統計指標的應用——統計指標與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的競爭力主要是指一個區域內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及各區域所具有的不易被學習和模仿的能力,是各種經濟變數的有機組合,是該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發展潛力的縮影。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要確保比其他地區更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就要不斷地提升區域的經濟競爭力。
一國的競爭實力體現在該國的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次上,而生產要素、企業策略、支持與相關產業、需求條件、機會變數與政府、結構與同業競爭等六種因素決定了一國的競爭優勢。區域指的是一個極為復雜而又開放的有機體。由於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多種,那麼影響區域競爭力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區域經濟競爭力的系統是一個由眾多因素構成的系統,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決定因素不是幾個單一的統計指標, 而是一個綜合的指標體系。
3. 統計學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財務管理屬於管理學,是工商管理類,屬於本科,畢業後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回。
培養答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
就業方向:財務管理專業畢業後大多數都是從事會計類職業,一般要花大量實踐工作才能得到運用,現在中國企業主很難真正理解財務管理的作用,還是一手抓,對於資金的管理沒有一整套管理來運作。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4. 經濟統計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
經濟統計學專業是統計學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學科,是以經濟數據為研究對象,包括經濟數據的採集、生成和傳輸,用統計方法分析經濟數據背後的經濟現象以及復雜經濟系統的規律,從而為經濟和管理決策服務。開設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C語言程序設計、資料庫原理及其應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原理、經濟統計學、金融統計學、多元統計分析、實用回歸分析、抽樣調查技術、統計預測與決策、風險管理、證券期貨投資技術分析、統計軟體、國民經濟核算等。會計學(Accounting)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內容編輯具體地說,「會計學原理」主要闡述的是會計的基本理論、會計的基本知識和會計基本方法的知識體系而大學會計學首先是公共課程,也就是任何專業都要學的課程,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概論、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大學英語、體育等其次是專業公共課,即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都要學的課程,比如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管理學、高等數學(或經濟數學)、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等第三是專業課,這是會計學專業最主要的課程,從比較基礎的會計學原理開始,到中等難度的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電算化、審計、審計案例分析、經濟法等,再到比較深奧的稅法、財務管理、高級成本會計、高級管理會計等課程。另外會學一些在內容上有交叉的其他專業的基礎專業課,比如統計學。第四是選修課,即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本專業或其他專業的一些課程,主要用來積累學分統計學和會計學的區別主要在於他們分屬兩個不同的學科,統計學屬於統計學而會計學屬於工商管理學,詳情如下:統計學主要又分為描述統計學和推斷統計學。給定一組數據,統計學可以摘要並且描述這份數據,這個用法稱作為描述統計學。另外,觀察者以數據的形態建立出一個用以解釋其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數學模型,以之來推論研究中的步驟及母體,這種用法被稱做推斷統計學。這兩種用法都可以被稱作為應用統計學。另外也有一個叫做數理統計學的學科專門用來討論這門科目背後的理論基礎。調整後的統計學一級學科將原屬應用經濟學和數學下與統計相關的學科進行了整合,並在一級學科下設有數理統計、社會經濟統計、生物衛生統計、金融統計與風險管理和精算、應用統計等5個二級學科,可以根據各校情況授予經濟學學位或者理學學位。統計學專業既不是經濟學的一個子學科,也不是數學的一個子學科,統計學就是統計學,主要包括一般統計和經濟統計兩類專業方向,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打好數學基礎,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受到理論研究、應用技能和使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和基本能力。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會計:是指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依據,藉助於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完整,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並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統計是從數據中獲取信息的科學,統計離不開數字,統計學不是數學。數學撇開事物的具體內容研究抽象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而統計學則是事物本身的數量關系。早期的統計學就是作為滿足國家管理的需要而搜集基本的數據,以弄清楚國家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是國家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經濟全球化迸程不斷加快世界經濟聯系越趨緊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一個企業要想贏得市場.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最大可能地對事物未來的發展變化做出較為准確的預測,才能減少決策失誤的概率。·因此統計預測在商務經濟決策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一因為成功的預測會給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當然失敗的預測將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作為公司的決策氰一高級管理者及一般的管理人員掌握統計預側技術尤為重要統計和會計在歷史上不僅同源,而且在較長時間內會統不分,只是到了近代資本主義社會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統計和會計才分開來,各自成為一門獨立的均帶有計量特徵的應用科學。在當今的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了解兩者的區別和它們之間的相互滲透,對指導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意義。一、統計與會計的區別1、學科性質和研究對象不同,會計學是運用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經濟核算,以實現最優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其研究對象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動作,即凡是能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業務均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對象,具有個體性和效益性特點。統計學是一門具有廣泛應用領域的方法論科學,其研究對象是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通過對現象總體數量特徵和數量關系的研究,來揭示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變化的規律性,它是一門關於統計數據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推斷的科學,是適應國家管理需要的一種具有總體性特徵的計量活動。可以說,統計研究的對象是總體,而會計則是個體。2、研究方法不同。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貨幣計價、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以及成本計算、財產清查、會計報表等一套特有的方法對會計主體和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經濟信息系統,會計計量具有連續、系統、嚴密等特點。而統計則以實物、勞動和貨幣等廣泛的計量單位,運用大量觀察法、統計分組法、綜合指標法、指數法、相關及回歸、假設檢驗、主成份分析等一系列特有的方法對社會、經濟、科技與自然、自然、生物等廣泛現象的數量關系進行計量、分析,以反映事物規律性的方法。統計計量具有及時、綜合、靈活等特點。3、核算程序不同。會計核算嚴格按照從會計憑證到會計賬簿再到會計報表的程序進行。程序不得顛倒或改變,遵守著嚴格的會計程序,而且對每一個程序都有明確的法律、准則、制度等規范。統計核算雖然也規定有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預測等程序,但與會計相比,並不要求嚴格遵守這一程序,如可以利用次級資料或先驗信息進行分析預測,更可以廣泛利用會計核算資料進行分析判斷與評價。二、統計與會計的相互滲透1、會計核算中大量運用統計方法。在會計工作中,特別雖管理會計、預測會計、決策會計、審計等學科,大量運用了統計分組、相對指標和絕對指標、統計指數、回歸分析、統計控制、投資風險價值評定等統計分析方法,將統計的數量分析方法運用於會計之中,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會計學的內容,而且也將擴展會計的職能,使會計的作用不再局限於事後反映和單純提供記錄和核算的信息,而是進一步利用這些信息來預測未來、參與決策,並對日常經濟業務按預定目標進行有效控制與考核。這無疑強化會計的管理職能。從會計學的發展趨勢來看,統計方法的運用也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重要。2、統計工作中充運用會計資料和會計方法。統計中運用會計資料與會計方法比比皆是,如統計對經濟效益的評價、統計指標的連鎖分析、企業績效的評價等均需要用到會計相關指標,特別是在企業統計中,有相當多的價值統計指標都需要從會計核算中取得。宏觀上SNA中的資產負債核算、資金流量核算及循環賬戶的設置借鑒了大量會計記賬符號及會計平衡公式,只不過這時的借貸含義以及大量數據的排列方式與會計有所不同罷了,會計方法和手段應用於統計之中,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統計的內容,促進了統計核算方法的局限於報表的填制、上報,而是進一步利用所得到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預測。3、在微觀和宏觀核算中,會計與相互交叉、補充,共同組成具有計量特徵的應用學科。會計與統計各自行使著不同的職能。會計作為會計主體核算自身經營狀況的一種計量方法,具有較強的個體特徵。因此在微觀核算中,應以會計核算為主,其他核算制度,包括統計核算、業務核算的設計都應盡量以會計制度為軸心。但是,會計的對象和核算內容決定了它不可能對非會計主體及隱性經濟的業務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計量,而統計則可以採用抽樣推斷、虛擬收支等方法彌補會計的不足。宏觀核算中,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宏觀管理的需要,應以統計核算為主,其他核算應符合統計核算的要求。為更好地溝通微觀核算與宏觀核算,可適當調整現行的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分類項目和核算關系,進一步規范核算指標。一方面,對於相同指標,力求在指標含義、計算口徑和計算方法上保持一致,使會計核算為統計核算提供更直接的資料;另一方面,對於存在差異的資料,應有明確分工,相互補充,搞好協調統一。總之,在經濟建設中,建立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統計為綜合研究和分析方法,以計算機為技術手段的微觀與宏觀統一協調的核算體制,使會計與統計相互補充,密切配合,共同行使其不同的計量與信息職能,充分發揮會計與統計的服務、監督、管理與決策的作用。在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中,統計和會計作為現代企業管理手段,滲透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其管理水平的高低,體現在經營管理的整體水平中。因此,在充分發揮兩者各自優勢的同時,如何使兩者相互結合,發揮更好的作用,值得人們研究探討。一、統計和會計是現代企業經營決策重要的信息基礎信息在企業管理中一般通過數據、圖紙、報表、憑證、規章、制度、指令等反映出來,在管理系統中處於核心地位,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因素。統計和會計工作均通過對大量信息的收集,為企業提供生產經營情況和財務活動狀況,是經營決策重要的信息基礎。1、統計通過對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研究,提供統計信息企業統計採用特有的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數量表現和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核算,分析其發展的變化規律。統計具有對外服務和對內服務兩重性。對外,向政府機關和上級主管部門提供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及數據報告,為國家宏觀經濟服務;對內,向企業領導反映生產經營情況全過程,為微觀決策服務。尤其對內服務,要向企業領導提供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種類數據,包括產量、銷售量、產品質量、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勞動生產率、設備利用率、科技開發、財務成本、固定資產投資等各項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還要進行市場觀測,了解同行業信息,開展統計分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統計的信息量日益增加,對信息的時效性和准確性要求也日益提高。2、會計通過對企業發生的財務活動和財務成果進行核算與評價,提供財務信息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企業的經濟活動或預算執行過程及其結果,連續地、系統地進行核算,並對各項活動進行財務監督。現代企業會計包括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主要在資產負債、損益和分配等經濟范疇內,反映一定時期的經濟流量和存量,分析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營運情況和分配情況,向國家的經營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信息。管理會計是「對內報告會計」,主要為企業內部決策提供服務,發揮會計信息的管理職能。財務會計是「對外報告會計」,主要為企業外部使用者服務,發揮會計的社會職能。兩者構成企業的財務會計系統。統計和會計都是從攻取原始的數據信息開始,採用不同方法進行加工、整理。統計與會計信息區別天其他信息的特徵就在於是用數量和價值量表示,使原始數據成為企業統計信息和財務會計信息。這種通過核算取得的信息,是企業經營中經濟活動的數量反映,是客觀存在的數量表現。具有可靠性,只要計量准確,處理方法科學、合理,信息質量就高。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統計和會計提供最基礎的信息,企業其他信息大多源於統計和會計信息,或者是在兩者提供的信息基礎上進行再加工和開發利用,共同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因此,統計和會計是現代企業經營決策重要的信息基礎,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信息源。統計和會計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決策的准確性。二、統計和會計是參與現代企業決策的工具決策是經營者在經過對各種分析判斷與比較研究之後,對有關企業重大問題上應當如何運作所作出的重要決定。在市場經濟中,由於競爭的加劇,市場變化很快,企業經營決策具有很大的風險性,這種風險主要來自企業外部的不確定因素。不確定因素越大,風險越大。而不確定性又與信息的完備性即信息的准確程度、信息愈完備,不確定性愈低。因此企業的經營者需要的是盡可能完備的信息,從而把不確定性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使決策風險減為最小。統計和會計科學從理論上講,都是具有典型計量特徵的應用科學。但在實踐中是運用不同的計量方法來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1、統計運用實物量和價值量雙重方法,反映生產經營的全過程統計掌握生產、銷售、庫存情況,以便及時調整營銷措施,制定營銷策略;掌握能源、原材料使用情況,為的是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達到降本增效目的;掌握勞動國使用情況,可以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掌握產品質量,爭取把不合格產品消滅在生產過程中;掌握生產成本,分析生產與成本的數量關,力求低投入取得高產出;了解財務狀況,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綜合分析。。。。。。統計涉及的面廣,綜合性強,除了對數據進行收集、加工、整理,還善於發現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找出原因,提出措施,進行深加工,用統計分析揭示企業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提供線領導,作為企業經營決策的依據。2、會計運用價值量方法,反映和控制資金循環、資金收支情況會計以貨幣為單位,通過會計憑證、科目分類等會計方法,組織財務活動和財務核算,提供財務狀況信息,正確組織企業財務收支活動提高資金使用效果,降低成本,促進生產發展,幫助經營者發現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預測企業未來資金運動情況及對企業未來進行規劃。要發揮好決策工具的作用,統計和會計對信息的處理要做到計量准確,計算方法科學化、計算手段現代化,要廣泛應用電子計算機對數據信息進行處理,高速度、高質量地提供各類信息。三、統計和會計的結合運用是現代企業管理趨勢經營管理完善的企業,統計管理和會計管理工作也必定十分健全和規范,統計和會計能較好發融合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人、財、物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同時信息暢通、准確,在經營決策中起重要作用。在實際應用中,統計借鑒了財務核算的大量基礎資料,統計的許多數據來源於會計資料和會計報表,統計核算中的價值量指標以會計核算的數據為准,
5. 談談經濟學的十大原理在投資理財中的應用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曼昆在其風靡全球的經濟學入門教材《經濟學原理》中提出了經濟學十大原理,在教材的開篇第一章,曼昆即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闡述了對經濟學門外漢來說看似高深的經濟學理論。這十大經濟學原理從十個方面為我們解釋了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經濟現象。下面,僅以個人的理解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經濟學十大原理的看法。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人們面臨著權衡取捨。
經濟學理論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設基礎之上。其中重要的一個假設即是資源是稀缺的。而同時,人的慾望是無窮的。當人們面臨的資源是稀缺的而其慾望是無窮的時候,他必然面臨這一定的選擇。中國人常說「有所得必有所失」即是這樣的道理。人們在做出選擇的同時必定面臨著權衡取捨。生活中,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在平時的行為中總是表現出這樣的權衡取捨。當你擁有一大筆錢的時候,你會選擇去買一輛車還是一套房子?究竟是車子還是房子能給你帶來最大的效用?因為你擁有的錢是有限的,而如果你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你會選擇兩者都購買,但你的預算不允許你這樣做,在有限的金錢收入的前提下,你只有做出一定的選擇。此乃謂之「人們面臨著權衡取捨」。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在經濟學的成本理論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機會成本。所謂機會成本,即同樣的資源用在一個用途之後所失去的其用在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通俗的講,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機會成本的概念的提出,顛覆了以前人們在做出決策的時候只考慮看的見的成本的傳統。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人們不僅僅應該考慮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本損失,更應該考慮一些潛在的看不見的機會成本。理性的經濟人都會考慮機會成本。一個比較經典的例子就是我們在大學畢業之後做出是否繼續上研究生的經濟決策。鑒於目前人類本身還沒有分身術,我們去繼續深造上研究生就不能去工作,上研究生的機會成本即是同樣的時間內我們參加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而相反,我們工作的機會成本即是我們上研究生所能擁有的美好未來。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邊際分析是經濟學理論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微觀經濟學理論中,經濟學家們相繼提出了很多邊際量的概念,比如邊際成本,邊際效用,邊際消費傾向等等。邊際即自變數每變化一個單位所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基於某些自然或者心理的作用,隨著某些物質的增加,其帶來的作用或者效果增加並不是與其增加量同比例的而是遞減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等等就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兒。
理性人考慮邊際量。每個人在消費的時候都會考慮他多花的一元錢所得到的好處或者滿足是多少。即商品的邊際效用遞增還是遞減的。人在飢寒交迫的時候的一個饅頭給他帶來的效用要遠遠大於他富足的時候。人在貧窮的時候所擁有的一元錢的意義遠遠大於他富裕的時候。因為邊際量有這樣的性質,所以理性的經濟人在做出經濟決策時會考慮邊際量的大小。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重要假設是理性經濟人假設。這一假設就是說人從本質上來說都是自私自利的。經濟人都在試圖以既定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既定收益的情況下試圖去使自身成本最小化。因而人們在做出決策的時候會權衡收益與成本,而激勵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經濟行為的成本與收益。這就勢必使人們對激勵做出反應。
人們對激勵做出反應是政府進行經濟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前提。當政府發布一項經濟政策的時候,他應該充分考慮理性的經濟人會對他所發布的政策做出什麼樣的反應。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理性預期學派就認為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會使政府的經濟政策效果大大減弱。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貿易的過程即是兩個經濟主體進行交換的過程。所謂交換就是互通有無的過程。大衛李嘉圖提出的比較成本理論指出,每個人或國家都在生產自己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產品來與比人或他國進行交換,這樣的交換使得交換之後的總福利要比自己各自生產各自的東西要大得多。
雖然國與國、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競爭的,但絕對的競爭對雙方都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帶來的只是福利的損失。這也就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各個國家所應該遵循的重要法則!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如何有效配置的一種學科。市場和計劃是兩種現存的基本資源配置方式。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依靠的是競爭機制、價格機制、供求機制。歷史的實踐經驗表明,市場機製作為配置稀缺資源的方式確實給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探索經驗表明,市場機制與社會主義體制的完美結合造就了今天強大的中國!在市場經濟中,個人及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獨立自主的進行經濟決策,而非計劃經濟中的由政府壟斷了經濟決策權。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為自己的極大利益或極大效用而不擇手段,正是這種激勵作用才使得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原理」指使著人們在追求自己福利最大化的同時也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福利最大化。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出現之前,古典主義經濟學佔領了經濟學理論領域的統治地位。古典主義經濟學假設市場可以自動出清並在長期中保持充分就業狀態,而不需要政府的干涉。1929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動搖了古典主義的基石,隨之而起的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凱恩斯認為市場不是出清的,並且價格具有剛性。造成經濟危機的原因是因為有效需求不足,這就需要政府的介入。政府制定合適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刺激總需求進而引導經濟走向復甦。由於市場調節的自發性滯後性等缺陷,市場調節有時候會導致市場失靈。在收入分配方面,市場調節在競爭機制的作用下難免會導致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在市場不能充分發揮或者有效配置資源的情形下,政府就應該出面替代市場的作用或者改善市場調節的結果。當今世界實際上已經沒有純粹的市場經濟體,每個國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和微觀規制。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美國與非洲國家的生活水平為什麼差別如此之大?歸根結底是因為生產力水平的差異。一國的生產力水平高低直接決定著他生產產品和勞務的能力。經濟增長指的是一國或一地區生產產品和勞務的總量長期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的源泉來自於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勞動生產率水平以及制度。但是資源的可用量對於每個國家或個人來說在一定時間內是相對固定的,決定其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總量的因素就落到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提高和制度之上。
生活水平與勞動生產率水平之間的關系也引導著政府如何提出合適的經濟政策來刺激經濟社會的發展,從而更大程度上促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貨幣主義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曾指出通貨膨脹不外乎是一種貨幣現象。當過多的貨幣追求過少的商品時,通貨膨脹必然發生。所謂通貨膨脹指的是整個價格水平的長期持續增加。貨幣的發行由中央銀行所決定,當央行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之時必定會引起貨幣供給的增加,但是生產能力在短期內並不可能上升,這就在經濟中產生了過多的貨幣與相對過少的商品。貨幣就會追逐商品進行套利從而推高商品的價格。近期我國的CPI高漲的背後即是前幾年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而實行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所造成的貨幣超發的後果。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短期權衡取捨
經濟學家菲利普斯在1958年根據美國的經驗數據提出了貨幣工資增長率與失業率之間的關系,十年之後的1968年,索洛和薩繆爾森在菲利普斯提出的理論之上進行了發展和創新而得出了菲利普斯曲線。菲利普斯曲線揭示了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間的短期取捨關系。即當失業率上升的時候,通貨膨脹率會降低,當失業率下降時,通貨膨脹率會上升。政府可以依據此制定一個合理的失業率和通脹率的合理區間,當經濟在這一合理區間內運行的情況下可以不去干預,一旦經濟運行偏離了這一合理區域,政府即採取一定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適當干預。
隨著經濟學的發展,這一取捨關系逐漸遭到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質疑。新古典主義認為經濟人所做出的決策都是理性的,對與政府的每一個政策都有理性預期。這樣就抵消了政策的效果。
6. 從三個方面出發 探討如何提高你的投資分析的能力求答案
從事證券投資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投資能力,投資能力是一綜合的能力,它包括投資分析能力、投資操作能力和投資贏利能力三個部分。絕大多數人把證券投資能力只單單的理解為投資分析能力,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而且在你實際投資過程是非常危險的。 一、投資分析能力
投資分析能力又稱為投資研判能力,這是投資體系中最基礎的一種能力,它決定著後兩種能力的程度。 投資分析能力具體表現在你的分析方法,一個行為或行動,它必須具有方法性,也就是投資需要一種方法去應付。在我看來,分析方法沒有根本性的好差,或者說你熟悉的方法本身沒有優劣之分,其實投資於股市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只不過每個人對自己的方法的有效性、局限性等方面沒有經過科學的統計證明它的成功概率和失敗的原因,沒有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的修正和提高你的方法。
投資方法本身沒有好差之分,最重要的分析方法是否適合你,這點最重要,大家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人家的方法可以借鑒,但不能拿來全用,這又是危險的做法。對那種只看股評,從不經過自己大腦分析的人,其實他連最基本的分析能力都沒有做好,這種人的後果更可怕,這里不做詳細闡述。
投資分析方法的獲得主要一是來自前輩投資大師的書籍傳述和投資者本身的市場積累和研究發現。但由於真正的投資方法沒有象專利受保護,所以市場上真正的投資方法,也就是來自交易師乃至投資大師的方法在市面上不容易見到,大家見的比較多的是股評家的書籍,其實股評家(即分析師)的分析方法所具有的價值並不高,建議大家有選擇的看。
目前世界上的分析流派可分為四種,一是學院派、二是基本分析流派、三是技術分析流派、四是心理分析流派,在世界上基本分析流派被廣大投資者所使用,但針對目前中國股市,我本人認為技術分析流派中的資金流向分析是最重要的。其實大家沒有必要對不同的分析流派沒有必要進行攻擊和排撤,其實各種分析流派只是對投資一個方法進行闡述,有其的合理性,又有其缺陷性,我們要能甑別裡面的優點和缺陷,綜合的運用到自己的分析方法之中。
投資分析方法的獲得,一是學習前人的方法和著作,二是自己的研究發現和積累,三是盤感的訓練和思考,四是向別人學習和交流。
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獲得的,要想在投資領域有所作為,必須要自己刻苦的學習。
二、投資操作能力
如果把投資能力比喻成功力的話,投資分析最多是一成功力,投資操作就成達到5成的功力,其實這不是5倍的概念,其實是一個境界層次差異的問題。
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差異主要區別在心理壓力和進出點的確定問題,隔岸觀火指點江山,那是沒有心理負擔的。有人說股評推薦個股時也要承受壓力,但這種口碑的壓力無法與股市波動給你帶來切身利益相配比的,當你持有一隻個股,你的壓力隨之就來,你的心理狀況直接影響你的思維,以至導致你錯誤的行動。你的進出點不能判斷和很好的操作,你的判斷正確都會給你帶來虧損和券商打工,再加上大盤趨勢不確定性,你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減倉?加倉,還是持有,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當資金量一大的情況下,都會嚇的哆嗦在下單,腦子變的空白。
當你碰到一個盤手,你會明顯感覺他臉上的滄桑感,那是操作壓力帶來的。如果你碰到一個股評家一般都是滿面紅光,這是因為一是他的壓力小,二是散戶給養的。
如何把你的分析能力轉變為你實際的操作能力?既然是能力,我前面說過了,通過學習和訓練可以達到目的。特別是模擬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模擬越接近實盤,越能體現效果。在模擬訓練的時候,一定要真實,這真實體現在你不能欺騙自己,最好有人監督。模擬訓練堅持一段時間後,有了效果,要進入小資金實盤操作,也要堅持一段時間。檢查投資分析的效果與實際投資效果進行績效對比,達到最接近為止。
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當你資金量突然增大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謹慎原則。每個人都有習慣問題,當你的資金量突然擴大的時候,操作人員一般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期。說到絕對的時候,其實每個人在投資方面都有一個「定數」原則,也就是說也許有的人一輩子就只能最大操作一個數量的資金,操作資金突然一增大,也許滅頂之災就來臨了。我看到周圍太多的操盤人員倒在資金突然增大的時候,但如果操作大資金,再來操作小資金那就容易的多。這點切記。
三、投資贏利能力
把操作能力轉化成贏利能力,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經常聽到,一位分析能力比較強的股評家,他告訴人家一隻個股或總體操作,這股評家的成績往往不及他告訴的哪個人。為什麼呢?股評家的實際贏利能力非常的弱,他不敢告訴他的朋友後續如何操作和贏利的實現,而他的朋友可能全靠在這股評家身上,一直等他的信息和指導,可惜沒有。如果一個正常的回檔,那股評早逃或割肉,而他的朋友卻在苦苦等他的信息而獲利。這里並沒說他的朋友的贏利能力就比股評家強,而是他的朋友規避了大心理壓力。
贏利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心理控制、分析能力、資金管理、風險控制等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它是綜合的能力訓練,要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要建立自己科學的投資哲學,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要不折不扣執行你的操作紀律,投資贏利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出來的,其實學到贏利能力這一步是非常艱苦的。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你的市場經歷,往往經歷過93、94熊市、97、98年熊市的人往往相對的贏利能力要強一些,只要經歷過熊市的人才能更理解市場帶來的風險性,才能理解市場的全面,市場的積累對你來說非常的重要。目前我接觸到非常多在2001年以後進入市場的基金經理,我對他的贏利能力抱有很大的懷疑。
請不要把投資能力簡單的理解成分析能力,那是遠遠不夠的或者是很危險。做投資時,要麼培養自己這種綜合能力,要麼把你把你的資金交給基金公司等專業機構,投資不是兒戲,它是一種學問。
如果說我國以前個人的財富來自於你的收入,那麼以後十年,你的財富積累必須進入投資理財時代。20年前你的工資收入是幾十元,而現在你的工資是上萬或幾千元,上漲的是幾十倍,而投資資本市場平均遠遠沒有這么大的空間,而在以後十年,你還想靠收入增長幾十倍是不可能的,但投資也許能做得到,時代已經進入投資理財階段。
7. 急救:統計學在金融中的應用
.....統計學是金融的一個基礎,在金融中例如精算師或風險師之類的都要用到模型,這就是統計學。但真正的金融筆者復雜多了。這些只能從數據上做一個分析,並且做預算。
對金融的用處就是模型,把所有能想到的情況融入到模型,並做一個預算。
8. 運用統計學方法研究下列投資品的收益與風險特徵(統計結果)並做相應比較分析
你數據有了嗎?
我經常幫別人做這類的數據分析的
9. 統計分析方法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
經濟統計學專業是統計學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學科,是以經濟數據為研究對象,包括經濟數據的採集、生成和傳輸,用統計方法分析經濟數據背後的經濟現象以及復雜經濟系統的規律,從而為經濟和管理決策服務。開設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C語言程序設計、資料庫原理及其應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原理、經濟統計學、金融統計學、多元統計分析、實用回歸分析、抽樣調查技術、統計預測與決策、風險管理、證券期貨投資技術分析、統計軟體、國民經濟核算等。會計學(Accounting)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內容編輯具體地說,「會計學原理」主要闡述的是會計的基本理論、會計的基本知識和會計基本方法的知識體系而大學會計學首先是公共課程,也就是任何專業都要學的課程,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概論、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大學英語、體育等其次是專業公共課,即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都要學的課程,比如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管理學、高等數學(或經濟數學)、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等第三是專業課,這是會計學專業最主要的課程,從比較基礎的會計學原理開始,到中等難度的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電算化、審計、審計案例分析、經濟法等,再到比較深奧的稅法、財務管理、高級成本會計、高級管理會計等課程。另外會學一些在內容上有交叉的其他專業的基礎專業課,比如統計學。第四是選修課,即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本專業或其他專業的一些課程,主要用來積累學分統計學和會計學的區別主要在於他們分屬兩個不同的學科,統計學屬於統計學而會計學屬於工商管理學,詳情如下:統計學主要又分為描述統計學和推斷統計學。給定一組數據,統計學可以摘要並且描述這份數據,這個用法稱作為描述統計學。另外,觀察者以數據的形態建立出一個用以解釋其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數學模型,以之來推論研究中的步驟及母體,這種用法被稱做推斷統計學。這兩種用法都可以被稱作為應用統計學。另外也有一個叫做數理統計學的學科專門用來討論這門科目背後的理論基礎。調整後的統計學一級學科將原屬應用經濟學和數學下與統計相關的學科進行了整合,並在一級學科下設有數理統計、社會經濟統計、生物衛生統計、金融統計與風險管理和精算、應用統計等5個二級學科,可以根據各校情況授予經濟學學位或者理學學位。統計學專業既不是經濟學的一個子學科,也不是數學的一個子學科,統計學就是統計學,主要包括一般統計和經濟統計兩類專業方向,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打好數學基礎,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受到理論研究、應用技能和使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和基本能力。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會計:是指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依據,藉助於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完整,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並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統計是從數據中獲取信息的科學,統計離不開數字,統計學不是數學。數學撇開事物的具體內容研究抽象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而統計學則是事物本身的數量關系。早期的統計學就是作為滿足國家管理的需要而搜集基本的數據,以弄清楚國家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是國家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經濟全球化迸程不斷加快世界經濟聯系越趨緊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一個企業要想贏得市場.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最大可能地對事物未來的發展變化做出較為准確的預測,才能減少決策失誤的概率。·因此統計預測在商務經濟決策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一因為成功的預測會給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當然失敗的預測將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作為公司的決策氰一高級管理者及一般的管理人員掌握統計預側技術尤為重要統計和會計在歷史上不僅同源,而且在較長時間內會統不分,只是到了近代資本主義社會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統計和會計才分開來,各自成為一門獨立的均帶有計量特徵的應用科學。在當今的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了解兩者的區別和它們之間的相互滲透,對指導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意義。一、統計與會計的區別1、學科性質和研究對象不同,會計學是運用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經濟核算,以實現最優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其研究對象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動作,即凡是能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業務均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對象,具有個體性和效益性特點。統計學是一門具有廣泛應用領域的方法論科學,其研究對象是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通過對現象總體數量特徵和數量關系的研究,來揭示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變化的規律性,它是一門關於統計數據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推斷的科學,是適應國家管理需要的一種具有總體性特徵的計量活動。可以說,統計研究的對象是總體,而會計則是個體。2、研究方法不同。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貨幣計價、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以及成本計算、財產清查、會計報表等一套特有的方法對會計主體和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經濟信息系統,會計計量具有連續、系統、嚴密等特點。而統計則以實物、勞動和貨幣等廣泛的計量單位,運用大量觀察法、統計分組法、綜合指標法、指數法、相關及回歸、假設檢驗、主成份分析等一系列特有的方法對社會、經濟、科技與自然、自然、生物等廣泛現象的數量關系進行計量、分析,以反映事物規律性的方法。統計計量具有及時、綜合、靈活等特點。3、核算程序不同。會計核算嚴格按照從會計憑證到會計賬簿再到會計報表的程序進行。程序不得顛倒或改變,遵守著嚴格的會計程序,而且對每一個程序都有明確的法律、准則、制度等規范。統計核算雖然也規定有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預測等程序,但與會計相比,並不要求嚴格遵守這一程序,如可以利用次級資料或先驗信息進行分析預測,更可以廣泛利用會計核算資料進行分析判斷與評價。二、統計與會計的相互滲透1、會計核算中大量運用統計方法。在會計工作中,特別雖管理會計、預測會計、決策會計、審計等學科,大量運用了統計分組、相對指標和絕對指標、統計指數、回歸分析、統計控制、投資風險價值評定等統計分析方法,將統計的數量分析方法運用於會計之中,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會計學的內容,而且也將擴展會計的職能,使會計的作用不再局限於事後反映和單純提供記錄和核算的信息,而是進一步利用這些信息來預測未來、參與決策,並對日常經濟業務按預定目標進行有效控制與考核。這無疑強化會計的管理職能。從會計學的發展趨勢來看,統計方法的運用也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重要。2、統計工作中充運用會計資料和會計方法。統計中運用會計資料與會計方法比比皆是,如統計對經濟效益的評價、統計指標的連鎖分析、企業績效的評價等均需要用到會計相關指標,特別是在企業統計中,有相當多的價值統計指標都需要從會計核算中取得。宏觀上SNA中的資產負債核算、資金流量核算及循環賬戶的設置借鑒了大量會計記賬符號及會計平衡公式,只不過這時的借貸含義以及大量數據的排列方式與會計有所不同罷了,會計方法和手段應用於統計之中,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統計的內容,促進了統計核算方法的局限於報表的填制、上報,而是進一步利用所得到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預測。3、在微觀和宏觀核算中,會計與相互交叉、補充,共同組成具有計量特徵的應用學科。會計與統計各自行使著不同的職能。會計作為會計主體核算自身經營狀況的一種計量方法,具有較強的個體特徵。因此在微觀核算中,應以會計核算為主,其他核算制度,包括統計核算、業務核算的設計都應盡量以會計制度為軸心。但是,會計的對象和核算內容決定了它不可能對非會計主體及隱性經濟的業務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計量,而統計則可以採用抽樣推斷、虛擬收支等方法彌補會計的不足。宏觀核算中,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宏觀管理的需要,應以統計核算為主,其他核算應符合統計核算的要求。為更好地溝通微觀核算與宏觀核算,可適當調整現行的會計核算與統計核算的分類項目和核算關系,進一步規范核算指標。一方面,對於相同指標,力求在指標含義、計算口徑和計算方法上保持一致,使會計核算為統計核算提供更直接的資料;另一方面,對於存在差異的資料,應有明確分工,相互補充,搞好協調統一。總之,在經濟建設中,建立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統計為綜合研究和分析方法,以計算機為技術手段的微觀與宏觀統一協調的核算體制,使會計與統計相互補充,密切配合,共同行使其不同的計量與信息職能,充分發揮會計與統計的服務、監督、管理與決策的作用。在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中,統計和會計作為現代企業管理手段,滲透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其管理水平的高低,體現在經營管理的整體水平中。因此,在充分發揮兩者各自優勢的同時,如何使兩者相互結合,發揮更好的作用,值得人們研究探討。一、統計和會計是現代企業經營決策重要的信息基礎信息在企業管理中一般通過數據、圖紙、報表、憑證、規章、制度、指令等反映出來,在管理系統中處於核心地位,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因素。統計和會計工作均通過對大量信息的收集,為企業提供生產經營情況和財務活動狀況,是經營決策重要的信息基礎。1、統計通過對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研究,提供統計信息企業統計採用特有的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數量表現和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核算,分析其發展的變化規律。統計具有對外服務和對內服務兩重性。對外,向政府機關和上級主管部門提供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及數據報告,為國家宏觀經濟服務;對內,向企業領導反映生產經營情況全過程,為微觀決策服務。尤其對內服務,要向企業領導提供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種類數據,包括產量、銷售量、產品質量、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勞動生產率、設備利用率、科技開發、財務成本、固定資產投資等各項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還要進行市場觀測,了解同行業信息,開展統計分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統計的信息量日益增加,對信息的時效性和准確性要求也日益提高。2、會計通過對企業發生的財務活動和財務成果進行核算與評價,提供財務信息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企業的經濟活動或預算執行過程及其結果,連續地、系統地進行核算,並對各項活動進行財務監督。現代企業會計包括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主要在資產負債、損益和分配等經濟范疇內,反映一定時期的經濟流量和存量,分析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營運情況和分配情況,向國家的經營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信息。管理會計是「對內報告會計」,主要為企業內部決策提供服務,發揮會計信息的管理職能。財務會計是「對外報告會計」,主要為企業外部使用者服務,發揮會計的社會職能。兩者構成企業的財務會計系統。統計和會計都是從攻取原始的數據信息開始,採用不同方法進行加工、整理。統計與會計信息區別天其他信息的特徵就在於是用數量和價值量表示,使原始數據成為企業統計信息和財務會計信息。這種通過核算取得的信息,是企業經營中經濟活動的數量反映,是客觀存在的數量表現。具有可靠性,只要計量准確,處理方法科學、合理,信息質量就高。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統計和會計提供最基礎的信息,企業其他信息大多源於統計和會計信息,或者是在兩者提供的信息基礎上進行再加工和開發利用,共同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因此,統計和會計是現代企業經營決策重要的信息基礎,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信息源。統計和會計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決策的准確性。二、統計和會計是參與現代企業決策的工具決策是經營者在經過對各種分析判斷與比較研究之後,對有關企業重大問題上應當如何運作所作出的重要決定。在市場經濟中,由於競爭的加劇,市場變化很快,企業經營決策具有很大的風險性,這種風險主要來自企業外部的不確定因素。不確定因素越大,風險越大。而不確定性又與信息的完備性即信息的准確程度、信息愈完備,不確定性愈低。因此企業的經營者需要的是盡可能完備的信息,從而把不確定性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使決策風險減為最小。統計和會計科學從理論上講,都是具有典型計量特徵的應用科學。但在實踐中是運用不同的計量方法來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1、統計運用實物量和價值量雙重方法,反映生產經營的全過程統計掌握生產、銷售、庫存情況,以便及時調整營銷措施,制定營銷策略;掌握能源、原材料使用情況,為的是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達到降本增效目的;掌握勞動國使用情況,可以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掌握產品質量,爭取把不合格產品消滅在生產過程中;掌握生產成本,分析生產與成本的數量關,力求低投入取得高產出;了解財務狀況,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綜合分析。。。。。。統計涉及的面廣,綜合性強,除了對數據進行收集、加工、整理,還善於發現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找出原因,提出措施,進行深加工,用統計分析揭示企業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提供線領導,作為企業經營決策的依據。2、會計運用價值量方法,反映和控制資金循環、資金收支情況會計以貨幣為單位,通過會計憑證、科目分類等會計方法,組織財務活動和財務核算,提供財務狀況信息,正確組織企業財務收支活動提高資金使用效果,降低成本,促進生產發展,幫助經營者發現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預測企業未來資金運動情況及對企業未來進行規劃。要發揮好決策工具的作用,統計和會計對信息的處理要做到計量准確,計算方法科學化、計算手段現代化,要廣泛應用電子計算機對數據信息進行處理,高速度、高質量地提供各類信息。三、統計和會計的結合運用是現代企業管理趨勢經營管理完善的企業,統計管理和會計管理工作也必定十分健全和規范,統計和會計能較好發融合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人、財、物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同時信息暢通、准確,在經營決策中起重要作用。在實際應用中,統計借鑒了財務核算的大量基礎資料,統計的許多數據來源於會計資料和會計報表,統計核算中的價值量指標以會計核算的數據為准
10. 統計學在股票中的應用有那些方面
股票價格指數(以下有時簡稱股價指數)是我們統計學里指數中的一種。它反映一定時期內某一證券市場上股票價格的綜合變動方向和程度的動態相對數。由於政治經濟,市場及心理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每種股票的價格均處於不斷變動之中;而市場上每時每刻都有許多股票在進行交易。為了從眾多個別股票紛繁復雜的價格變動中判斷和把握整個股票市場的價格變動水平與變動趨勢,美國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查爾斯.亨利.道第一個提出了平均股票價格指數作為衡量尺度,這就是久負盛名的道.瓊斯平均股價指數。如今,世界各國的股價市場幾乎都編有股票價格指數,較有影響的除道.瓊斯指數以外,還有美國的標准.普爾股價指數(有時記為S&P500指數)、紐約證券交易所票價指數,英國的《金融時報》股價指數、日本的經濟新聞社道氏平均股價指數以及香港的恆生指數等。股價指數可以為投資者和分析家研究,判斷股市動態提供信息。它不僅反映股票市場行情變動的重要指標,而且是觀測經濟形勢和周期狀況參考指標,被視為股市行情的「指示器」和經濟景氣變化的「晴雨表」。在我國大陸,主要有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
編制股票價格指數的意義在於
(1)綜合反映股票市場股票價格的變動方向和變動程度。(2)據此進行因素分析,分析各種股價對股票市場股價總水平的影響程度。(3)分析股價長期內的變動趨勢。(4)在宏觀上,股指可以預測國民經濟景氣情況和企業經營業績。
(一)股票價格指數的一般概念
1.股價平均數:它是用來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股票價格平均數由證券交易所、金融服務公司、銀行或新聞機構編制的,用以反映證券市場股票價格行市變動的一種價格平均數。
由於股票市場上各上市公司股票價格變動的方向和幅度不可能一致,為了衡量由各種股票共同組成的大市整體價格水平和整個市場總體變動方向,一些組織開始編制了股票價格平均數。1981年6月,「道.瓊斯公司」的共同創立者之一——查爾斯.亨利.道在《客戶午後通訊》上首先發表了一組後來被稱為「道.瓊斯工業股股票價格平均數」,是世界上最早的股票價格平均數,一般計算步驟是:先選定一些有代表性的樣本公司,再通過簡單算術平均法,以這些公司股票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公司數得出。計算公式為:
P=(ΣPi)/N
其中,P代表股票價格平均數,N代表樣本公司個數,Pi代表第i家公司股票計算期的收盤價。
2.基期:指在編制股票價格指數時,被確定作為對比基礎的時期。這個時期可以是某一日,也可以是某一年或若干年。例如,義大利商業銀行股票價格指數基期是一年,即以某一年全年股票價格平均數作為對比的基礎;標准.普爾500種和400種工業股股價指數則以1941—1943年為基期。通常較多採用以某一日作為計算基期。由於股票價格指數是由現期水平同基期水平相比較得出,因此,基期的選擇對指數絕對數大小具有重要影響。影響股票價格指數絕對水平大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基數。
3.基數:指股票價格指數在基期的數值。在大多數國家中,基數都定為100,也有定為10(如標准.普爾500種股票價格指數)、50(如紐約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還有的定為500(如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有普通股股價指數)、1000(如香港遠東指數,加拿大多倫多300種股票價格綜合指數)等。基數有大小,對股票價格指數絕對數大小有重要影響。
4.點:是股票價格指數的計算單位,在採用股票價格平均數和股票價格指數衡量股市行情變動的情況下,作為計算單位的「點」具有不同含義。在前一情況下,「點」代表的是平均水平的價格單位,是一個金額概念,同貨幣單位(如元)在類似的含義上運用,如平均價格指數為150點,即意味著市場上股票價格的平均水平為150元。在後一情況下,「點」反映的是計算期價格水平相對於基期價格水平變動的幅度,是指「百分點」(或「千分點」等)的意思,一般不能直接同金額概念等同起來,如基期指數定為100點,計算期指數為150點,即意味著計算期股票價格水平是基期水平的150%。但無論在任何場合,「點」總是衡量股票價格行情起落變動的尺度。由於世界各國的股票市場都編制有若干不同的股票價格指數,其選定的基期、確定的基數不同,尤其是計算方法的差異,針對不同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指數,與同一股票市場的不同股票價格指數,在絕對數上並沒有可比性。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各國不同股票價格指數變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聯運性」,這一點尤其是在1987年10月的世界股市崩潰時得到了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