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行乾元—開鑫享理財前十多期實際收益如何
一般是沒有風險的,只是時間太短,如果長時間不用的話建議做長期理財,因為銀行理財都有內募集期,就是說容你簽了合同並不會馬上計息,一般要等3-5天,到賬日再晚1天,這樣的話實際你的錢將近70天不在你手裡,可是你只能拿到62天的利息。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銀行理財短期的好還是長期的好
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的三大因素分別是:起投金額、風險、收益率。短期也就是3個月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中,產品收益率集中於1%-3%之間,對投資金額沒有什麼要求;一般來說銀行理財期限越長的收益越高。
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弊端
第一是收益偏低,剛才也說了,大部分情況下理財產品期限越長收益越高,所以期限太短的理財產品收益就會偏低
第二是資金站崗,大家購買理財產品一般不是一次性的行為,產品到期後都會持續購買,如果你買的產品期限太短到期了又沒有及時續購,那麼資金就會站崗
第三是募集期的影響更大,理財產品的募集期平均是5-6天,而且不管是長期產品還是短期產品都差不多,如果是長期產品的話,募集期的影響對產品的實際收益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如果產品期限太短,會拉低產品的實際收益
長期銀行理財產品的弊端
最大的影響就是流動性太差,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銀行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的,現在國內只有個別銀行允許產品提前轉讓,但實施效果一般,現在絕大部分理財產品都只能持有到期。
銀行理財的購買起點是最低5萬元,部分起點是10萬元、20萬元、50萬元甚至更高,如果你購買了一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期間有急需使用資金的情況是無法提前贖回的,這種情況就會很麻煩。
⑶ 現在銀行理財產品的各種收益率該怎麼理解
從前顯示「存款利率」的指標變了,變成預期年化收益、業績基準等等表述了,其中微妙,就是你的到手利率,跟預期不一樣的原因。
業績基準(年化)
這是根據產品目前的設置,評估買一年,可能的收益率,簡稱年化收益率。相當於一個期待值,類似於公司年初,給你制定的業績目標
成立以來/近一年 年化增長、七日年化
根據歷史(成立以來、近一年、最近7天)的收益,折算出來的年化收益,代表的其實是歷史水平,就是你的日常平均分。
滿期利率(年化)
這個經常用於定期存款,指的是存滿期限以後,可以得到的年化利率。
只有這個收益是板上釘釘,但條件也寫得明明白白,如果提前支取,利率就變成了0.38%的活期存款。
預期最高/最低收益率
也是一般用於定期。預計到期後,折算出來的最高/最低年化收益率。
如果是結構性存款,通常還會有利率浮動的說明,比如和什麼產品掛鉤等等,但一般會保證一個利率下限。
然而,即便「如實描述」了,相比於基金,這個收益也是打過折扣的。
一,銀行理財一般都是單利,利息按期到賬。所以50萬存5年,5年後還是這50萬在生錢,損失掉了一大筆復利的收益。
二,有些理財產品,在發售初期,還會有一段募集期,這段時間的錢,只有活期的利息。相當於寫著30天的定期,你買了37天甚至更久。
⑷ 理財產品的收益如何計算
通常情況下,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根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投入的資金以及實內際理財天數來計算的容。一般理財產品計算公式為理財收益=投入資金×日利率×實際理財天數。其中利率又可分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在計算理財收益時要適當地進行轉換。當然這個計算公式一般是適用於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對於一些較為復雜的理財產品還需要考慮到其他風險因素。以上就是關於理財產品的收益計算的介紹,需要注意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一年是按照360天計算的,而其他互聯網理財產品還是按照365天計算。除此之外,對於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要分清到期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的區別。
⑸ 你好,請問銀行的短期理財產品假如是35天收益4.6%的意思是至少做35天,但要一年才有4.6%的收益嗎
你的理解復不太順時這制樣的
4.6%年收益指的是:這個項目你投資坐滿1年時 4.6%的收益
35天指的是:你只參與這個項目35天的利益分成
這樣就代表365天的4.6%收益要平均到每天收益是多少,這樣你就知道35天的收益是多少了
我給你算一下
比如這個年收益是4.6% 期限35天 你投入了10萬
10萬X4.6%=4600 這是1年你頭10W的收益
4600除以365=12.602 這是你每天的收益
12.602X35=441 這是你35天拿到的收益。
當然銀行做的你得看是預期收益還是固定收益。
我做這些經常算。
⑹ 求理財產品實際年利率,銀行,證券,金融等行業請進!
理財的利息從10.26期,91天到期,收益率就是5.20%。
按照資金的實際收益,如果從10.19期結版算權,即7+91天=98天,那麼資金的98天收益就是:
5.2%*91/98=4.828%。即資金98天的收益率是4.828%。
當然在募集期內還有一點活期利息的,不過很低很少的。
⑺ P2P理財收益率如何計算有哪些計算方式
需要看平台計息方式和利率的,據舉個例子
1.到期還本付息:到借款接收日期,本內息一次性還清;利息=本金容*年利率*借款期限(天)/365;
2.每日付息,到期還本:從起息日起,每天支付利息,借款結束歸還本金;每天利息=本金*年利率/365;
3.每月付息,到期還本:從募集期結束開始計算,每月同一個日期支付利息(最後一個月如果未滿月,即在借款結束日期歸還利息),借款結束日歸還本金;每月利息=本金*年利率*該月實際發生天數/365;
4.每月等額本息:從募集期結束開始計算,每月同一個日期歸還的本金和利息綜合相等,每月歸還本息=[貸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還款月數]÷[(1+月利率)^還款月數-1]。
⑻ 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時間問題
問題一:募集期
對於短期的理財產品來說,募集期的長短影響著實際收益。因為已經購買了理財產品的資金,在募集期是沒有收益的,僅按照活期利率計息。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的募集期在2-7天之間。募集期的延長,實際上就是增加了對資金的佔用時間,特別是對於短期的理財產品來講,影響更大。
舉個例子,如果用20萬元購買年化收益率為6%的7天期產品,活期利率為0.385%,產品募集期為4天。原本7天的收益應為200000×6%×7÷365=230.14元,日均收益約為230.14÷7=32.88元。
不過算上資金閑置4天,資金的佔用期限實際上就是11天,每天收益只有(230.14+20000×0.385%×4÷365)÷11=21.69元,實際年化收益率就變成了21.69÷200000×365=3.96%,和原來的6%相比低了很多。
可能有些人會想,那我等到募集期最後一天再買不就可以了?對於那些收益較高的熱門品種來說,到募集期最後一天可能會因為太搶手,額度早就被搶光了。
問題二:節假日
春節前,有個同事想買一款30天的理財產品,不過他看了下,銷售截止日期上並沒有說明是否年前截止。同事詢問了銀行的工作人員,得知該款理財產品的銷售截止日期可能會延期到春節之後,於是果斷決定不買了。
通常情況下,銀行的理財產品是不會在節假日之前截止銷售的。如果碰到節假日,募集期一般會後延。要是真不巧撞上國慶或春節的長假,募集期會推遲7天以上,變得更長。
問題三:到期日和到賬日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某一款理財產品的到期日正好遇上節假日,那麼贖回的資金也要相應順延幾天才到賬,而且節假日的這幾天是不計算收益的。這里要搞清楚,理財產品的到期日和到賬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到期日是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的截止日;到賬日則是指理財產品到期以後,本金和收益支付到投資者賬戶的日期,也就是資金真正回到我們自己「口袋」的日期。到期日與到賬日之間是清算期,清算期長短各銀行不同的理財產品都不一樣,一般為1-3天。所以,如果產品的到期日碰上長假,那麼我們的資金會繼續長時間閑置,預期的高收益也會大打折扣。
當然除了上面的我們所說「時差」,還有一些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需要支付的手續費、託管費等等,都會使得看似高收益的短期理財產品,實際收益大大縮水。無論如何,短期的理財產品中,資金閑置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資金短時間內需要周轉可又不想閑置的情況呢?
一是可以選擇其他的短期理財產品,比方說,現在不少的貨幣基金都能實現隨存隨取,風險極低,收益還不錯,就是一個短期閑置資金的很好選擇。其次,在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之前,多了解情況,比如說募集期多長,到期日幾號,是否收手續費,收多少手續費等等。
⑼ 理財產品的實際年化收益怎麼算
單純理財收益=理財的金額*收益率*理財天數/365
募集期的收益=金額*活期利率(有些銀行有通知存款內或天天利容的收益,不過需要開通,是活期的兩到三倍)*募集期天數/365
實際收益=募集期收益+理財收益+到帳時間收益
⑽ 買理財產品,到期後如何知道實際收益率,銀行如果造假怎麼辦
你好,對於風險評級R2以下的產品,迄今為止沒有過本金損失和收益不達預期的記專錄,屬風險評級R3及其以上的,那個都是浮動收益的。實在不放心,自己計算的話:
理財收益=理財本金*年化收益率*理財天數/365
根據這個公式倒推年化收益率即可。理財天數計算的時候,注意要扣除產品募集期,從計息日開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