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產品 > 銀行理財問題

銀行理財問題

發布時間:2020-12-14 15:35:07

銀行理財問題

零存整取沒什麼吸引力,在網上銀行買貨幣基金很好,貨幣基金的收益和回1年定期差不多答,但是可以當活期用,隨時可以贖回,而且申購和贖回都是沒有手續費的,我現在都已經不存定期存款的了,余額寶也可以放一點錢,但是我覺得不是太方便,現在的支付寶不裝手機客戶端的話不管是轉賬還是信用卡還款都要收手續費了,所以我余額寶現在只花錢不存錢了,還是把錢放在銀行買貨幣基金好一點。
而且貨幣基金起點很低,1000塊起

㈡ 關於銀行理財的問題

銀行理財,可以去銀行咨詢服務人員。

㈢ 關於銀行投資理財問題

銀行本身的信譽度很高,所以在信譽安全上並無多大風險,而投資者需要考慮版的則是銀行權理財產品的風險,這一點也是很多投資者經常忽略的問題。
而根據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全球系統重要性評估指標披露指引》中顯示,我國接受信息披露的銀行已經擴散到了12家,除了傳統的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外,還包括了光大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等8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也就是說選擇以上的銀行是能夠在產品信息透明上得到保障的

㈣ 銀行理財產品出問題了嗎

如果是招行卡,請詳細說明需要咨詢的問題,以便針對性解答。

㈤ 銀行理財是什麼意思有風險嗎

一般情況下來,目前基本源上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除非合同文本協議上註明是保本產品,沒有註明的都是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具體風險程度要視產品的投資標的范圍,投資需謹慎。
購買理財產品前,建議您閱讀合同,留意投資標的范圍,風險介紹等。

㈥ 中國工商銀行理財問題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起點是五萬,收益比銀行定期存款高一些。工商銀行專理財產品主要有:
一,無固屬定期限的理財產品:工銀e靈通、靈通快線、步步穩贏1號和2號等等,如果客戶不能確定資金什麼是可以用,可以考慮一下購買無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收益不錯,風險也低。
二,有期限的理財產品,種類非常多:保本穩利系列(風險低)、財富穩利系列(風險較低)、個人增利系列(風險較低)、個人尊利系列風險適中,還有安享回報套利系列等等。
客戶按照自己的資金金額、風險承受能力、時間等各種因素,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找理財經理咨詢。
任何投資都有一定的風險,工商銀行理財產品是工商銀行總行發行的,不是第三方理財產品,可以考慮購買保本穩利系列、財富穩利系列、個人增利系列的產品,風險較低,期限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

㈦ 萬一銀行理財有問題要怎麼解決

那要看是什麼問題?如果是在理財協議中,已經明確風險,並且在雙方都是在自願的情況下,風險是獨自承擔的,如果是違反了當初的協議,可以向銀行申

㈧ 現在銀行理財也有風險了吧,好多新聞說出問題了

一直就說理財有風險抄,投資需謹慎。銀行理財也是,要分清你投的理財的種類,基金還是股票,還是國債,國債風險最小,其他兩個因為收益比較高,風險本來就是大的,這個性質由市場決定,有的保本,不過現在國家都不讓銀行出現保本兩個字,大部分都是盈虧自負。但是銀行能提供前幾年到前幾個月的歷史收益,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

㈨ 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問題

銀行來理財產品不等於儲蓄存款,源銀行理財產品的本質是金融投資產品,收益具有不確定性,預期收益或者是模擬收益,通常是歷史數據或模擬預測得出的,可能與過往收益有較大偏差,口頭宣傳不等於合同約定,不完全理解的產品,不能光聽銷售人員的口頭宣傳,必須仔細閱讀產品合同.條款或相關說明,別人說「好」不等於就適合自己,投資理財不等於投機發財。
投資理財是一種長期的.理性的.專業的投資行為,不能投資過多集中於單一產品,有必要配合完成風險承受能力的測評,一定要記住高收益必定伴隨高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有一部分是保險

理財產品有保本和不保本的.不保本的最差情況會損失本金.保本的不會.

㈩ 銀行理財業務的存在問題

(一)理財市場不規范,導致惡性競爭
2005年前,商業銀行推行理財業務目的並不完全是為了增加中間業務收入,而在於爭奪存款、提高市場份額。一些銀行採取盲目承諾高保本收益率,甚至採取搭售儲蓄存款的方式銷售理財產品,將個人理財產品演變為變相高息攬儲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業銀行甚至在虧損讓利的條件下推出理財產品,以理財產品為競爭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戶、爭奪零售客戶資源。而國有商業銀行推出個人理財產品的主要目的是應對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同業競爭,鞏固中高端客戶,減少客戶流失。
(二)理財人員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的理財規劃師嚴重缺乏
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業務,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了解銀行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要掌握證券、保險、房地產等行業的相關知識。目前銀行理財人員知識構成較為單一,具備理財規劃師資格的就更少了。由於缺乏對個人理財業務熟悉的人才,銀行理財師隊伍建設可能成為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瓶頸。自2007年1月1日起中國政府允許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起,中國理財規劃師人才的爭奪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目前各地金融機構理財規劃師已成搶手人才。06年理財規劃師持證人數不過2萬人。人才匱乏亟待培養。麥肯錫的一項調查資料表明,2006年中國的個人理財市場增長到570億美元,專業理財成為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金融業務之一。與理財服務需求不斷看漲形成反差,我國理財規劃師數量明顯不足。我國國內理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一個成熟的理財市場,至少要達到每三個家庭中就擁有一個專業的理財師,這么計算,中國理財規劃師職業有20萬人的缺口,僅北京市就有3萬人以上的缺口。在中國,只有不到10%的消費者的財富得到了專業管理,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58%。
(三)理財產品營銷不規范,產品透明度不高
部分銀行在推銷理財產品時,沒有清楚、全面地告知客戶該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甚至為了完成發售任務,採取模糊收益率、弱化風險提示等手段誤導投資者,或吸引不適合該理財計劃的客戶購買。在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2008年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中,匯豐、花旗、恆生、東亞等6家中外資銀行因理財產品的運作信息缺乏透明度而登上了報告中的「黑名單」。報告指出,在信用類和利率類產品方面,光大銀行和招商銀行信息不明產品合計佔全部不明產品的3/4,尤其是光大銀行,其不明產品佔到本行產品的77.59%。而外資銀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為嚴重。在人民幣和外幣的股票產品中,外資銀行的不明產品占其全部產品的比重分別高達78.6%和32.9%,遠高於中資銀行的33.3%和11.1%。
(四)對公眾理財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客戶對於理財產品的認知尚不成熟,理性投資理念尚未完全樹立,投資風險意識比較淡薄。最近很多針對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負收益」現象的投訴事件也隨之增多。理財產品的投訴除了部分是源自銷售人員的誤導以外,實際上相當一部分都是投資者對於風險的應急能力以及金融知識欠缺導致的。據調查有近八成的消費者對理財業務知之甚少。
(五)理財業務售後服務不到位
從各商業銀行理財實踐活動看,客戶在理財過程投訴乃至訴訟最多的是開放式基金、代理證券業務、代理保險業務、個人賬戶黃金買賣、個人賬戶外匯買賣業務、個人理財業務等理財流程問題。雖然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不斷創新,但相關的業務咨詢、功能介紹、金融導購等售後服務卻嚴重滯後,使得許多居民對個人金融服務項目一知半解,無法真正享有服務。
(六)風險揭示不到位
部分銀行在向客戶推薦銀行理財產品時,沒有向客戶揭示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還款來源以及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風險。甚至有的銀行理財經理口頭告訴客戶,他們的理財產品是保本保收益的,誤導部分客戶。

閱讀全文

與銀行理財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