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產品 > 美國銀行理財案例

美國銀行理財案例

發布時間:2021-02-23 12:04:39

⑴ 美國投資銀行業務案例

2000年12月31日,美國第三大銀行大通曼哈頓公司(the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兼並第五大銀行摩根公司(J.P. Morgan & Co. Incorporated)一案終於塵埃落定。由於兩家金融機構的顯赫地位和交易金額的巨大,使得它被視做銀行業並購的又一典範案例,並使得諸如銀行「大就是美」(Big is Beautiful)、「強強合並」以及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的業務互補等命題似乎更無懈可擊。然而,本文對這一案例的細節研究表明,事情遠非如此簡單。轟動過後,對這一案例作進一步深入的剖析和跟蹤研究,有助於我們從中得到切實有益的啟示,並真正把握全球金融服務業變革的邏輯、趨勢與未來挑戰。

一、舉世矚目的銀行兼並
2000年9月13日,大通曼哈頓公司正式宣布與摩根公司達成了兼並協議。雙方交易的條件是,大通將按照9月12日的收盤價,以3.7股去交換摩根的1股,交易價值高達360億美元。12月11日,美聯儲理事會以全票通過批准了這項兼並計劃,並發表聲明:「美聯儲認為,在競爭及資源集中方面,該項兼並對大通和J.P.摩根直接競爭的銀行業市場或其他相關的銀行業市場而言,都不會造成重大不利影響。」12月22日,雙方股東大會順利通過了兼並計劃。12月31日,兼並正式完成。新組成的公司取名為J.P.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 Chase & Co.),新公司的股票已於2001年1月2日在紐約股票交易所開始交易。

據測算,新公司的收入將超過520億美元,利潤高達75億美元,擁有9萬員工,6600億美元總資產,成為位於花旗集團美洲銀行公司之後的全美第三大銀行集團。這筆交易還使其位列全球投資銀行前列,與摩根斯坦利添惠、高盛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並駕齊驅。新公司的總部仍將設在先前兩家公司共同的所在地紐約市。原摩根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道格拉斯·沃納將出任新公司的總裁,而原大通總裁威廉·哈里森(Willam Harrison)則成為銀行行長兼首席執行官。新公司的業務除了包括原摩根公司擅長的金融咨詢、商業貿易以及債券發行外,銀行抵押貸款、保險銷售等方面的業務則是大通銀行的強項。沃納表示,兩家銀行的大規模合並是旨在組建一個全球范圍的銀行集團,這將有利於雙方在業務上展開互補,預計新組建的公司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二、兼並背後的故事
(一)贏家和輸家
從交易結果來看,這項交易導致摩根推動了獨立性。在新董事會13個席位中,摩根只佔了5席;從交易的過程看,大通的計劃是基於戰略的考慮,而摩根只是被動地接受並放棄了主權。
表1:近幾年大通並購情況一欄表

時 間
兼並或收購的對象

交易價格

1995年

化學銀行
100億美元

1999年
美國投資銀行Hambrecht & Quist

13.5億美元

2000年4月

英國投資銀行 Robert Fieming 集團
77.5億美元

2000年9月
J.P. Morgan

360億美元

資料來源:根據各有關報刊整理
(二)大通的策略
大通—摩根案安全的真正特色的價值,首先反映在媒體鮮為報道的大通發展策略上。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們不妨對大通和摩根的歷史以及兼並的背景作一下簡單的回顧。
1、大通的發展歷史
大通的歷史可追溯到18世紀未。1997年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和艾倫·伯福米德(Aaron Burrformed)在紐約成立曼哈頓公司,當時的目的是為紐約提供自來水,後改為銀行。1877年,J.湯普森取林肯政府財政部長S.P.蔡斯(Chase:漢譯「大通」)的姓創辦了大通國民銀行。1929年J.D.洛克菲勒奪得控制權,次年,將其並入自家的公平信括公司,名稱仍沿用前者。1955年,大通國民銀行與曼哈頓銀行合並組成大通曼哈頓銀行,資產額達到70億美元。1965年參加聯邦儲備系統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1969年成立銀行持股公司——大通曼哈頓公司,大通曼哈頓銀行則為其主要子公司。截至1999年底,大通的資產總額達4061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三大銀行,在1999年全球500強排名第二十三。

2、兼並背景
近年來,大通已連續進行了幾次具有轟動效應的並購:1995年收購了化學銀行,並在接下來幾年建立並發展了自己的投資銀行業務;1999年買下了西海岸的投資銀行Hambrecht & Quist---一家專門為高科技公司提供首次發行股票(IPO)服務的公司;2000年4月,收購了英國的投資銀行羅伯特·弗萊明集團(Robert Fleming);5月,大通又購買了Beacom集團;9月大通宣布兼並摩根,交易金額達到大通曼哈頓所做一毓並購中最大的一筆。

大通為何要頻頻進行如此大規模的並購活動?是為了擴大規模,以求「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ll)嗎?或者為了實現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的「完美結合」嗎?筆者提醒人們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就規模而言,如果說是在20世紀80年代,商業銀行所關切的目標的確是資產規模與市場份額,然而這往往導致資產的盲目增長與不計效益的市場份額,這一擴張式發展模式的結果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近75%的成員國經歷了嚴重的銀行業問題。因此,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商業銀行業的戰略目標已被重新定位,效率與收益已成為銀行所追逐的首要目標,然後才在此基礎上追求資產規模和市場份額。從著名的《銀行家》雜志對1999年世界大銀行的排名表來看,即便是一級資本占第一位的花旗集團,也並非追求資產規模的第一位,而是致力於改善資本回報率、資產利潤率和成本/收益比等收益和效率指標。大通的一級資本在世界排名第五位,資產規模排名第20位,但其平均資本利潤率排在第78位,資產收益率排在第151位,成本收益比為55.04%。從下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這些才是大通兼並行動最關注的指標。

第二,就業務而言,大通在並購投資銀行的同時,已開始大力收購投資銀行的同時,已開始大力收縮其商業銀行零售業務。2000年9月初,大通宣布出售旗下的Manhattan信用卡公司以及它在香港地區的零售銀行業務,盡管信用卡業務是大通的一大特色,盡管在1999年底,大通在香港的零售銀行業務盈利高達8400萬美元,資產凈值達2.73億美元(對「資產規模論」的再一次否定),大通仍然果斷放棄。由此可見,大通的戰略原則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其用意非常明顯:希望專注於批發業務,而並非刻意追求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業務的所謂「完美結合」。

實際上,大通並購投資銀行的一系列行動,是一場根本性的股票價值革命。大通並購之舉的最大壓力,來自大通收購化學銀行後股東乃至管理層對大通銀行股票市場價值的嚴重不滿。1998年,大通的股票雖然上漲了33%,但市盈率(PE)僅為15,而美國地區性銀行達到21,其他中心銀行也為19左右。表2的數據進一步顯示,在過去的5年中的任何時候,美國銀行業的PE值都低於S&P500種股指;而在美國銀行業股票價格最高時,大通的PE值仍位居未端。形成成上述差距的最重要原因是,在「新經濟」和投資銀行業備受青睞的時代,投資者對「商業銀行」概念的興趣已大打折扣,而將資金投向具有前者背景的公司。在過去的5年中,投資銀行業最高的PE值達到了34.18,最低的為11.80,均高於商業銀行的對應值。盡管幾年來大通一直度試圖通過自建方式進入投資銀行業務領域,但與老牌的投資銀行相比,大通微不足道,特別是在利潤率最高的股票承銷業務上,大通都遠遠落後(參見表3和表4)。因此,大通銀行要提高其市場價值,必須進行脫胎換骨的改變,在這方面,花旗集團(Citigroup)已作出了典範,它在華爾街已被視為一家金融服務公司而非傳統的商業銀行,因而頗受投資者的青睞。

表2:大通公司的股票PE值對比(2000年8月25日)

PE值
大通公司

同業平均值
同業最高值

同業最氏值
S&P500

當日
12.5
12.6

114.2
0.4

35.6

5年來最高值

20.4
22.8
28.8

20.4
49.4

5年來最低值
10.6

9.4
10.6

8.4
16.7

⑵ 美國銀行存款利率那麼低,那麼他的資本從那來

1、美國銀行不完全靠資產業務,所謂的資產業務就是貸款等房貸業務,因為美國是市場化程度很高的國家,所以基本實行的是0利率,所以存款利率就非常低,非常低。因為儲蓄是銀行的負債業務,對於銀行來說銀行自身的融資成本低,所以放貸成本就低,一般不超過2%。所以美國銀行也是有利差的,其次美國銀行的中介業務,即不納入資產負債表的業務,佔到業務總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銀行是掙錢的。
2、美國人民的儲蓄率很低很低,有調查表明,美國人的資產負債率是120%,即美國人死的時候,沒有不欠錢的(中國大概是百分之五十)。另外如果說美國人不理財就不對了,相反美國的金融行業那麼發達,和全民理財離不開,美國銀行業不是最發達的,最發達的是保險行業。美國是世界上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實現全民醫療的(奧巴馬醫改後要好點,但是特朗普上台,這個醫改又有點懸了),而美國又是世界是醫療費用最高的國家,所以作為一個美國人,如果沒有保險,尤其是醫療保險,那麼會死的很難看。所以保險是美國人最常用的理財方式之一,其次就是401K計劃,就是美國版養老保險,這是一個基金定投項目,美國人和國內的不太一樣,不相信自己能在股市中獲得很好的收益,所以在美國基本上沒有散戶這一說,基本上國民都是通過基金來進行理財及儲蓄的。比如:貝萊德、聯博、安碩等基金公司。這是美國人民理財的第二個渠道。
3、有錢人的游戲,比如家族信託;美國百年家族很多,這些家族,很多都有自己的家族信託基金,用於家業傳承。

發達國家利率低是普遍現象,而且是常態,這也是發達經濟體資本自由,資金流動性好的一個體現。而像中國近幾十年的一個高利率狀態是爆發性增長的非常態。人家歐美是用近百年跑了個馬拉松,中國人起點睡了半個世紀,醒了恐慌般的追了大半程,而且只用了歐美四分之一左右的時間,熱量在加速跑的過程中快速釋放出來了。

⑶ 國外銀行有哪些個人理財產品

少兒人民幣理財產品
產品特點:此類產品完全針對兒童開發,購買期限多在1年半以上,屬中長期理財產品,同時免收個人所得稅。不僅如此,部分銀行還在原產品基礎上結合了儲蓄、保險、基金、信託等功能,使產品內容更加豐富。
適合年齡段:12~18歲
理財線路:攜帶有效證件到銀行開戶———存入理財資金———了解兒童理財產品特點、收益、風險程度———與銀行簽訂兒童理財產品協議書。
收益與注意:工商銀行遼寧省分行理財師王健表示,從目前來看,兒童理財產品的年收益率一般為8%~10%,比較適合高中以上學生投資。

理財賬戶(成長賬戶)
產品特點:這是一種穩健和方便的理財方式,該類賬戶功能比較齊全,一般為借記卡連帶活期一本通、活期存摺、定期一本通。除具備普通存取款、轉賬、普通支付結算等基本功能外,還可靈活選擇各種儲蓄方案。
適合年齡段:18周歲以下。
理財線路:攜帶有效證件到銀行開戶,如辦理教育儲蓄時,攜帶相關證明便可享受免利息稅和優惠利率的雙重優惠。
儲蓄罐
產品特點:儲蓄罐,過去稱為「撲滿」,是我國西漢時由民間創制的一種儲蓄工具,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理財方式之一,《西京雜記》記載:「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 目前,儲蓄罐不僅在我國有,在國外也同樣盛行。 適合年齡段:0~15歲。
理財線路:各商場購買。

⑷ 理財實例

你好,我也是一個朴質的工程師,每個月將僅存的一點點零用錢都投資在基金上,我就你的提問及需求回覆如下:
一、投資高風險,高獲利基金實例:我從二年多前在銀行選定理財專員後在該銀行開戶,定期定額投資「JF印度基金」,每月扣款2000元,約投資壹年半後總金額達46800多元,凈獲利約10000餘元,投資報酬率約30%。大約在今年初將70%部位賣出,獲利部分作為我日本旅遊團費。目前該基金繼續每月扣款2000元,至十月份為止,投資總額為40850元,投資報酬率達20%。(該基金風險高,RR5等級,建議定期定額投資長期持有3-5年)
二、投資中度風險,中度獲利基金實例,我從一年多前定期定額投資「安本環球亞太基金」,每月扣款2500元,約投資壹年半後總投資金額達45000元,凈獲利約7000元,投資報酬率約15.5%,目前該基金仍持續扣款中,獲利亦穩定上升中。(該基金風險中高,RR5等級,建議定期定額投資長期持有3-5年)
三、投資中低度風險,中度獲利基金實例,我從八個月單筆投資「聯博全球高收益基金A2股」50000萬元,凈獲利約5000餘元,年報酬率約20%,目前該基金在明年第一季前仍有獲利空間,因為債券型基金一般年均報酬約5-8%,高收益債券超過15%即為超高報酬,故伺機逢高出脫中。(該基金風險中低,RR4等級,建議單筆投資逢高出脫)
四、低度風險,低度獲利基金實例,我目前尚在尋找合適投資標的,因為此種基金獲利通常只比定存高1-3%,沒有太多挑戰性,故尚未實際介入。不過,我推薦「聯博美國收益基金」或「寶來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B股」給你參考,此二種基金風險都在RR2-3等級,獲利來源為每月配息及凈值成長,是追求穩定族群最佳選擇,但是前提為建議單筆十萬元逢低介入,不建議定期定額,以免手續費侵蝕獲利。
五、最後以過來人身份提醒你,不要太過計較手續費高低,應該計較你的理財專員是否有足夠素質及熱情為你服務,適時提供建議,才是基金獲利的王道。

⑸ 08年經濟危機導致美國那五家投資銀行倒閉

1高盛 (目前美國5大投資銀行中唯一仍盈利的公司)
2摩根士丹利 (股價下跌)
3美林公司回(已被美答國銀行收購)
4雷曼兄弟公司(已破產)
5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 美國5大主要投資銀行只有三家倒閉,另有兩家被吞並或者收購~~

⑹ 理財案例分析

首先貸款是必然的
公務員肯定有住房公積金,現在以住房公積金版貸房利息才3.3%左右,壓力也權不大(50萬以下的房子)現在汽車按揭利息為4.5%對於王先生來說也是沒有壓力的(但是車價必須在15萬一下)
只有選擇50萬房子和15萬的車子 就可以在短期內達成心願,而且每月大概也有2000存款+已經的存款30萬,富足退休也是綽綽有餘

⑺ 美國有那種 類似 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嗎(7天 30天那種)這種東西在美國的銀行流行嗎

沒有這么短期的。大部分是一年的定期存款。其他的理財產品也有。你可以去銀行問問。

⑻ 美國銀行10萬美元,理財一年回報率是多少

這要看你是什麼樣的理財了
一般的也就幾十塊錢

⑼ 五萬元放國外銀行理財一個月有三千多可靠嗎

理財有風險,需要謹慎。不一定能掙錢的

⑽ 美國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及經驗借鑒

美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經驗借鑒
李 欣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成都,610074)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781(2007)02—0130—01
一、美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經驗總結
1、全面的金融產品服務
美國銀行在混業經營模式下形成了集銀行、證券、保
險和投資銀行業務與一體化的多元發展戰略,可以為客戶
提供更為全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
化的需求。銀行理財服務含蓋投資規劃、合理避稅、現金
管理、遺產管理、旅遊服務等眾多方面。
2、理財顧問在美國商業銀行發揮著重要作用
當顧客籌劃財富管理策略時,需要一個精通財務、財
政和家庭背景的夥伴為他們提供專業指引。這個獨特的角
色便是「個人理財顧問」。在美國商業銀行,絕大部分理財
顧問都有 CFP(CertifiedFinancial Planner)或 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證書或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理財顧問根據
每個客戶的財務狀況及風險偏好,遵循一個考慮周全的理
財程序——個人財務策劃執業操作規范流程,制定不同的
投資策略及收益目標,並根據最新市場動態,及時調整投
資組合,以達到最大投資效益,保證把客戶的利益和需要
放在第一位;為客戶實現其生活、財務目標進行專業咨詢,
並通過規范的個人理財服務流程實施理財建議,防止客戶
利益受到侵害。
3、市場細分和定位以及成熟的客戶管理體系
客戶管理是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基礎,客戶管理首先
要建立在市場細分和定位的基礎上。因此,細分市場、差
別服務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基本思路,也是美
國商業銀行的基本經營手段之一。細分市場的標准主要有
地理位置、客戶的收入高低、客戶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
年齡層和生活方式等。銀行強調的是「以市場為導向,以
客戶為中心」經營理念。實施客戶關系管理是美國銀行個
人理財業務重要的營銷服務戰略,通過實施客戶關系管理,
科學地建立銀行與客戶聯系的平台,清楚地掌握每一位客戶
的資料,了解客戶不同的理財需求,甚至准確地計算出每一
位客戶對銀行的貢獻度,使銀行顯示出更高的工作效率;同
時,根據對客戶的差異分析,按照結構進行分層管理,為客
戶提供量身定製的理財產品及服務,也使美國銀行體現出更
高的服務水準。
4、信息科技在個人理財業務應用廣泛,形成綜合化立
體化銷售和服務網路
信息科技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為金融機構擴展個
人理財業務創造了條件。同時,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務的有
機整合是國外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一是金
融機構與目標客戶實現溝通、達成交易的途徑和手段呈多
樣化、綜合化、立體化的特點。除了傳統的營業網點、ATM
等自助設備以外,客戶還可以藉助互聯網、電子郵件、電
話、無線接入設備等多種途徑辦理賬戶查詢、轉賬、投資
等理財業務。二是基於信息技術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
(CRM)普遍應用,金融機構藉助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技
術對客戶信息進行全面管理和深度分析,為客戶提供個性
化、定製的理財服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提高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建議
1、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豐富個人理財業務內涵
在現行金融管理體制下,我國商業銀行首先應該在現
有產品的基礎上,提升服務層次,創新理財產品,使居民
的貨幣資產在儲蓄、支付和消費環節以及證券、保險、基
金等投資領域合理流動,並從這些業務辦理過程中得到綜
合的效益。其次,通過與券商、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信託投資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甚至可以適當考慮
與國外金融機構合作,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和更便利的營銷
方式,為客戶提供更具綜合性的理財服務,努力實現從單
一的銀行業務平台向綜合理財業務平台轉變。
2、培養專業的客戶經理,提高理財人員的素質
我國商業銀行應該著重培養一批扎實專業知識和極高
綜合素質的客戶經理,使他們既能對宏觀經濟形勢、行業
發展趨勢、金融市場走勢有很強的分析預見能力,有懂得
營銷技巧,能夠通曉客戶心理,為不同職業、不同消費習
慣、不同文化背景的各類人士提供理財服務。同時我國商
業銀行應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執業人員自律性的行業
標准,創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從業人員資格認證體系,
以規范中國金融理財業的發展,全面提升理財服務的水平。
3、做好市場細分與市場定位,更好的為客戶提供差異
化服務
我國商業銀行應逐步引入市場細分理念,把有限的資
源用於能為自身業務帶來巨大發展空間的重點優質客戶
上,因此,中資銀行在市場定位上應該進一步向中高端客
戶群體傾斜。通過明確目標市場,銀行可以對不同的客戶
群體選擇合適的營銷渠道。
4、加大技術投入,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技術系統
一方面,我國各大商業銀行應在現有的網上銀行的基
礎上,拓寬服務范圍,增加金融品種,整合證券、基金、
外匯、國債、保險以及個人綜合授信等個人理財業務,構
建全能的理財業務平台。另一方面,盡快建立包括客戶信
息模型、客戶分析模型、理財工作平台、理財方案模型等
功能的系統。

閱讀全文

與美國銀行理財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