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加強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
第一部分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基本內涵
一、商業銀行風險的界定
1895年美國學者海民斯在其所著的《Risk as Aneconomic Fac-tor》一書中將「風險」定義為:「風險一詞在經濟學中和其它學術領域中,並無任何技術上的內容,它意味著損害的可能性。某種行為能否產生有害的後果應以其不確定性界定,如果某行為具有不確定性時,其行為就反映了風險的負擔。」可以說,風險是指引起損失產生的不確定性(或者說可能性)。風險具有兩大要素:損失和不確定性(可能性),排除了損失不可能存在和損失必然發生這兩種情況。損失出現的概率是大於0、小於1。
現代商業銀行主要指經營存款和對工商業發放短期貸款業務為主的銀行。它創造了絕大多數的存款貨幣,其貸款資產佔了各國金融資產相當大的比重,尤其是在我國間接融資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資產佔有絕對優勢,對國家的經濟影響巨大,風險也就相當突出。
1、商業銀行的風險的特點
由於商業銀行經營商品——貨幣的特殊性和其經營管理的特殊性,商業銀行的風險具有與一般風險所不同的特徵。
①商業銀行風險內涵的獨特性
一般的工商企業的風險一般可界定為資產損失的可能性,或者說經營虧損的可能性。而商業銀行作為信用型企業,對風險的界定要寬得多。資金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喪失或損失的可能性都應界定為風險。如果銀行的貸款本息不能按期償還,遭受損失,從而影響客戶提存和貸款資金的供給,就會影響銀行的發展和生存。如果銀行的資金缺乏流動性,即缺乏保持及時支付客戶全部應付款項的能力,商業銀行就面臨著倒閉的噩運。信用是銀行的命根子,信用喪失的可能性是商業銀行絕不可輕視的風險。
②商業銀行風險來源的二重性
商業銀行風險來自多方面,在其存貸業務活動中和其他業務活動中部蘊藏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從大的方面來講,商業銀行間接生產的性質決定了其風險來源的二重性。風險一方面來自銀行內部管理狀況,經營管理不善導致管理成本過高或資金損失的可能性是內部風險。風險另一方面來自與其發生信用經費的對象——客戶。客戶生產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失敗帶來的貸款和利息損失是外部風險。
③商業銀行風險的雙重效應
商業銀行經營活動是貨幣金融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連接著借貸雙方。通過信用鏈和支付鏈,商業銀行的業務活動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影響力很強。市場變化風雲莫測,一家銀行一旦出現危機,不僅影響自身的安全,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對客戶、有業務聯系的銀行乃至整個社會產生破壞性作用。現代各國大都已將銀行業的安全、穩健運行視作國家安全的高度來對待。
於是,商業銀行風險可界定為: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由於自身與客戶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使其實際經營狀況與預期經營狀況產生一定的偏差,從而該商業銀行資金的效益性或者安全性或者流動性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2、商業銀行風險的分類
根據巴塞爾委員會1997年9月頒布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商業銀行面臨的各類風險如下:
①信用風險
貸款是銀行的主要活動。貸款活動要求銀行對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作出判斷。這些判斷並非總是正確的,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因各種原因而下降。銀行總是面臨交易對象無法履約而損失貸款的風險即信用風險。
②國家風險
銀行在進行國際信貸業務時,除一般貸款業務中產生的信用風險外,還面臨著國家風險。所謂國家風險是指與借款人所在國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環境方面有關的風險。當向外國政府或政府機構貸款時,由於這種貸款一般沒有擔保,國家風險便最明顯。
③市場風險
由於市場價格的變動,銀行的表內和表外頭寸都會面臨遭受損失的風險。這類風險在銀行的交易活動中最為明顯,不管它們是與債務和股本工具有關,還是與外匯或商品頭寸有關。市場風險的一個具體內容是外匯風險。銀行作為外匯市場的造市者向客戶公布牌價並持有各類幣種的敞口頭寸。在匯率波動劇烈時,外匯業務內在風險特別是外匯敞口頭寸風險會增大。
④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銀行的財務狀況在利率出現不利的波動時面對的風險。這種風險不僅影響銀行的盈利水平,也會影響其資產,負債和表外金融工具的經濟價值。
⑤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無力為負債的減少或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即當銀行流動性不足時,它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負債或變現資產獲得足夠的資金,從而影響其信用和盈利水平。在極端情況下,流動性不足會使銀行資不抵債。
⑥操作風險
最重大的操作風險在於內部控制及治理機制的失效。這種失效狀態可能因失誤、欺詐、未能及時作出反應而導致銀行財務損失,或使銀行的利益在其他方面受損失,如銀行交易員、信貸員、其他工作人員越權或從事職業道德不允許的或風險過高的業務。操作風險的其他方麵包括信息技術系統的重大失效或諸如火災和其他災難等事件。
⑦法律風險
商業銀行要承受不同形式的法律風險。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確的法律意見和文件而造成同預計情況相比資產價值下降或負債加大的風險。同時,現有法律可能無法解決與商業銀行有關的法律問題:有關某一商業銀行的法庭案例可能對整個商業銀行業務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從而增加該行本身乃至所有商業銀行的成本,相關法律有可能發生變化。在開拓新業務時,或交易對象的法律權力未能界定時,商業銀行尤其容易受法律風險的影響。
⑧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產生於操作上的失誤,違反了有關法律和其他問題。聲譽風險對商業銀行危害極大,因為銀行的業務性質要求它能夠維持存款人、貸款人和整個市場的信心。
二、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概念
1、風險管理的概念
著名的風險管理專家廉姆斯和漢斯給風險管理作了如下的定義:「風險管理是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將風險導致的各種不利後果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學管理方法。」風險管理的目的與企業經營的目的是一致的,通過對企業各種業務活動和資源的計劃、安排和控制,盡力減少各種具有負作用的不確定事件的影響。風險管理還可理解為在意外損失發生後,企業為了恢復財務上的穩定性和營業上的活力對所需資源的有效利用,或以固定的費用使長期風險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2、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概念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指通過風險分析、風險預測、風險控制等方法,預防、迴避、排除或者轉移經營中的風險,從而減少或避免經濟損失,保證經營資金的安全。它有兩方面涵義:一是收益一定條件下的風險最小化;二是風險一定條件下的收益最大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這兩個基本目標(收益目標和安全目標)與其經營目標是一致的。
由於商業銀行的風險具有隱蔽性和不可預測性,主要依靠商業銀行自身的管理,因此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比一般的風險管理難度更大。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牽涉到銀行的各項業務。各個不同的業務部門控制風險的具體做法不同、重點也不同,但是從整個銀行的總體來看,其目標是一致的,即尋求最優的風險——收益組合的過程。換句話說,其目標歸根到底是保證商業銀行「三性」(即流動性、盈利性、安全性)原則的實施,以相對較小的風險獲取較大的盈利。
第二部分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起步較晚。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雖有所改進,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從我國目前實際情況和改革開放的進展來看,我國商業銀行正在和將要面臨以下難題:
1.資產質量不高。由於我國商業銀行自身的利益驅動、缺乏自我約束和內控機制、政府行政干預以及宏觀政策調整等內外原因,我國商業銀行的相當一部分資產已經或將要成為呆帳或壞帳而喪失收益甚至本金。
2.貸款難以收回。盡管《公司法》、《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等法律法規已經頒布實施,但是銀行仍面臨著企業不願或不能償還銀行貸款,使銀行承擔較大的貸款無法收回的風險。
3.市場化風險加大。我國的金融市場已發展到一定規模,銀行的資金籌集和運用已經開始市場化,這會使銀行面臨資金流動性或支付危機的風險。例如,銀行同業拆借市場的發展,可以有利於商業銀行進行資金流動性管理,但由於市場不完善和商業銀行拆借行為的不規范,可能導致資金流動性或支付能力的危機。
4.匯率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風險日益增大。隨著各商業銀行外匯業務和外匯交易的不斷擴大,其面臨的匯率波動也日益增大。同時,由於缺乏管理經驗,商業銀行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涉入使其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
5.利率風險加大。隨著資金融通的不斷市場化和中央銀行對利率調控手段的運用,利率變化的頻率和幅度會進一步加快和擴大,從而銀行所面臨的利率風險也將進一步增大。
6.金融犯罪案件屢發不斷,影響極大。犯罪種類和手段日益多樣,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影響也不斷擴大,尤其是由於銀行內部原因造成的金融欺詐和盜竊案件,使銀行資金遭受損失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形成以上難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於缺乏嚴格的內部控制所致,有的是由外部客觀因素形成的;有的是內生可控的,有的是外生不可控的。因此,商業銀行應著眼於內部風險控制,結合考慮外部監控因素來設計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
第三部分 完善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巨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應包括六個子系統:風險監管的信息流通和政策協調系統、商業銀行體系的風險預防系統、風險預測系統、風險評估系統、風險預警系統、風險處理系統。
90年代以來,BCCI(國際同業信貸銀行)、巴林、大和等國際大銀行的失敗以及近幾年來我國銀行風險事件的屢發不斷,使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完善商業銀行的內部風險控制機制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商業銀行應當從硬體和軟體兩方面加強內部監控,提高風險防範能力。所謂「硬體」,即硬體面規劃,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組織設計。所謂「軟體」,即軟體面規劃,是指銀行經營管理人員對各項規章制度的認識和態度,以及有關的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商業銀行內部風險控制的硬體面和軟體面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體面規劃——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組織設計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制的設計,包括下列三個因素:策略、組織設計和獎賞制度。如果將商業銀行的任何一個業務行為都視為一種「投資」,其風險管理戰略則可視為投資策略,它將取決於投資態度(即投資策略哲學),並連帶影響其組織設計與獎賞制度(從
表1可看出三者的關系)。
表1 投資目的與硬體面的配合
目的 避險 牟利
策略 被動,一般是部分避險甚至完全避險 主動、可以說是過度避險
組織設計 中央集權 地方或部門分權
獎賞制度 投資分析交易人員中(高)底薪、底(或零) 投資分析交易人員中(低)底薪
績效獎和退休金 高績效獎和退休金
商業銀行的內部組織結構應按照有效經營的原則進行設置,其特徵應能充分體現風險管理的規范化程度,與國內金融體制相對應、以及適應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為使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系統化、制度化,銀行可根據風險的不同層次和不同種類進行科學合理的內部組織結構設置,從而形成一套風險管理體系。
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除了實施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處理辦法以外,還必須在銀行內部的組織設置上有合理的安排。具體說,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制通常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科學的組織安排,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如商業銀行內部應設有各種靈活高效的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的職能是與內部審計部門、數據統計部門、業務操作部門密切配合、全面地搜集、處理有關信息,系統地進行風險識別、分析、估價及控制,從而嚴格監控自我運作狀況,做到自我約束、自求平衡,以便快速適應金融環境的變化,降低經營風險,大大提高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其次是合理設置業務部門,在最基本的部門設置上要體現防範風險的思想。銀行的每一筆業務都不能由某一個部門單獨完成,以信貸風險管理為例的信貸業務一般分兩個部門完成:信貸管理部和信貸業務部截然分開,管理人員不與客戶直接聯系,只負責貸款的審批與管理,而貸款前期評估和貸款發放則由業務部門的人員完成。第三是嚴格遵循風險管理程序,使風險管理數量化、具體化和制度化。如美國花旗銀行設立的風險管理的12個指標很值得我國商業銀行借鑒,這12個指標分別是風險指標、工業狀況指標、界限指標、產品狀況指標、全球房地產信息指標、國家風險指標、對方風險指標、附帶風險指標、價格風險指標、兌現風險指標、權益風險指標、證券承銷風險指標。這些靈敏度很高的風險管理指標實現了銀行的科學管理和穩健經營,推動了銀行的規范化發展。
1.管理結構的設計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制的組織結構設置與銀行決策體系和管理體系的分層在邏輯上是一致的,一般銀行制定的決策分為發展戰略決策、經營管理決策和業務發展決策三個層次,其制定決策和從事管理的組織結構也分為決策最高層的董事會和下設的各種委員會、總經理、總經理領導下的業務部門經理三個層次。其對風險的分類及其規范化管理,如表2所示。
表2 風險分類和規范化管理
風險 階層 風險管理方式 管理部門
信用風險 Ⅲ/Ⅱ 客戶密集型風險管理 信貸業務部門、信貸審查部門、融資計劃部門
流動性風險 Ⅲ/Ⅱ 專門部門集中型風險管理 營業部、資金部、海外部
利率風險 Ⅱ/Ⅰ 經營戰略型風險管理 資金部、計劃部
匯率風險 Ⅲ/Ⅱ 不同金融工具和不同幣種風險管理 海外部、資金部
投資風險 Ⅱ/Ⅰ 專門部門集中型風險管理 資金部、證券部、計劃部
事務處理風險 Ⅲ 業務密集型風險管理 營業部、稽核部
經營風險 Ⅰ 經營戰略型風險管理 計劃部、人事部、調研部等
政策性風險 Ⅰ 經營戰略型風險管理 計劃部、調研部
註:I=發展戰略決策層, Ⅱ=經營管理決策層, Ⅲ=業務發展決策層
上表圍繞風險管理和經營管理的關系,確定風險管理中的相應管理機構,體現了銀行風險管理體制中組織結構的對應關系,明確了風險管理和經營管理階層的關聯。
這種結構設計是基於以下原因:
(1)信用風險管理。信用風險是由於債務人違約而導致貸款和債券等資產喪失償付能力所引起的風險。信用風險管理需要與客戶直接接觸,收集、分析信息,故由信貸業務部、信貸審查部等部門承擔最為合適。
(2)流動性風險管理。流動性風險是指銀行不能滿足存款提取和正常貸款需求而蒙受損失的風險。在流動風險管理中,本外幣情況略有不同,本幣資金的籌措是由專門部門籌集而來,故本幣資金的流動性管理應由營業部或資金部等部門承擔;而外幣資金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應由專門部門或當地海外行負責更為合適。
(3)利率風險管理。利率變動風險是由於市場利率水平變化引起的銀行利息收入波動和下降的風險。利率風險管理也是在本外幣資金上有不同的方式,特別是外匯資金基本上可從市場籌措得到,而且收益是委託擔任資金籌措部門核算的,故外匯變動風險的管理應由擔負外匯資金收益管理的部門承擔。本幣資金部分的籌措和運用非常受限制,而且其對利率變動的預測和相應的操作必須符合銀行發展的戰略意圖,所以這類風險管理屬於戰略風險管理。
(4)匯率風險管理。匯率風險是外匯匯率波動使銀行的資產在持有或運用過程中蒙受損失的風險。它與外匯利率變動風險一樣,也需要有關部門隨時根據市場的匯率變化調整外匯資金的收益成本,減少外匯風險的損失,故由資金部集中管理。同時還應針對不同的外匯幣種,要求海外行分支機構負責外匯風險管理。
(5)投資風險管理。投資風險是銀行在對有價證券或動產、不動產進行投資時,由於市場價格的波動而蒙受的風險。對投資風險的管理要求從銀行發展戰略的角度出發,因此應由資金部、證券部、計劃部等部門綜合管理。
(6)事務處理風險管理。事務處理風險是指銀行的業務部門或其他部門在處理有關的業務或事務過程中,因操作人員主觀或客觀上的原因造成損失的風險。事務處理風險管理既可以在事務處理的過程當中進行,也可以在事後通過稽核部門完成,所以由營業部、稽核部共同擔負。
(7)經營風險管理和政策性風險管理。經營風險是指經營成本與原來的預期目標發生較大偏差,從而引起銀行盈利下降的風險。它屬於銀行經營決策的事務。政策性風險是指由於國家有關政策的變化使銀行業務產生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它非業務部門可以控制,由銀行最高決策部門直接決定如何處理。這兩類風險的管理均由銀行最高決策機構及下屬的風險管理委員會責成計劃部進行,同時人事部、調研部也可以配合。
2.外部控制機制的引進
為了避免股份制商業銀行(或金融公司)的內部權益人剝削外部權益人,以便發生意外事件時客戶可以要求銀行(或公司)及時公布財務報表,向股東和同銀行(或公司)有利害關系的人或機構(例如金融機構)提供有關該銀行(或公司)從事投資的風險裸露(Risk Exposure)情況。但是,由於財務報表的頻率最多一季一次,因此外部控制常常是事後的。
在以上公司層次的管理下,對於部門層級的風險管理的組織設計,許多銀行或金融性企業的投資部門皆採取交易、交割事務分別由不同人員(或單位)處理的方式。此方式的功能在於可使部門間相互牽制、避免人員風險(如攜款和有價證券潛逃的風險)。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不僅適用於商業銀行並且可以推廣到一般金融性企業的金融投資內部風險控制的組織設計構架(如圖1所示)
二、軟體面規劃——商業銀行內部風險控制的理念和原則
1、現代觀念
行為學派強調「從法不足以自行」、「成事在人」,因此在制度學派規劃出有關規矩、制度等硬體面後,仍有待於以現代觀念制定下列軟體面措施來賦予其血肉、生命。
商業銀行也是一種企業,因此應當具有其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哲學,形成共同的文化和理念。
(1)共同文化。如何把銀行的使命目標、倫理道德深烙在員工心中,創立共同的企業文化,一直是企業努力的課題。也就是讓員工心悅誠服地遵守銀行從業人員、投資相關人員的倫理准則,並樂於主動促使其個人、部門將風險控制在最小,以追求企業和個人的長期福利極大。
(2)科學用人。投資、稽核人員具備守法意識和業務能力是使整個制度順利運作的充分條件。因此管理者應做到科學用人和知人,通過用人前的心理測試等,以降低聘用的交易員、交割員和稽查員品行不良的概率。美國聯邦理事會前主席優克爾在他的G30報告中建議:「對於交易員的心理壓力,必須定期做模糊測試」,其目的仍是為降低管理風險。
我們認為,風險管理的關鍵是要樹立風險意識和避險觀念。巴林銀行等的例子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對風險的警惕性,應認識到伴隨著銀行業務多樣化帶來的是風險多樣化,個別風險和風險點(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極具殺傷力,足以摧毀整個基業;要把握利潤、規模速度與風險之間的平衡關系,不要一味追求利潤而忽視風險,也不要過分強調風險而忽視合理的利潤、規模、速度。總之,在銀行上下樹立一種強有力的風險意識,將是銀行風險管理的強有力的基石。
2.內部管理風險原則
(1)充分識別風險原則。這是風險管理實施的第一階段和必不可少的准備。隨著金融商品設計開發和交易方式研究的不斷深化以及銀行資產負債表外活動的增加,許多潛在風險無法通過傳統的資產負債管理和財務分析來評估。這要求風險管理者必須具有高度的專業知識和風險分析能力,才能使風險管理措施可行。
(2)主動規避風險原則。這主要是針對信用風險而言。商業銀行應避免與高風險對象、信用評級不佳的對象交易,以免損失。規避風險的另一涵義是指應正確處理好保值或降低成本與企業謀利和巨大風險的關系。
(3)全面分散風險原則。經驗法則證明,不同資產投資的組合可以有效地減少風險,它對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等外部風險的控製成效更為顯著。
(4)嚴格限制風險原則。它是指將交易可能的風險限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金融交易的銀行(或金融性企業)都應設定一個交易限額和風險限額。1988年《巴塞爾協議》關於從事衍生商品業務的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的規定,要求在分別賦予銀行特有的金融資產和資產負債表外交易項目的風險權數後,銀行資產自由資本占風險資產的比例不得低於8%。
(5)相互核對風險原則。這是內部控制的重要原則之一。在部門分工的基礎上,任何一項金融業務都不能全部由一個人單獨處理,而必須經過多個部門復核監督。
商業銀行應按照以上觀念和原則設計合理的風險管理過程。合理的風險管理過程應能把個別風險的管理過程融於總體的風險管理體制中,它應包括:(1)風險衡量系統。要使風險衡量過程能全面准確地反映所面臨的風險的多種類型;風險衡量標准也要能為各層人員所理解,並且能為風險限定和監測提供共同的構架。(2)風險限定系統。它應與整個風險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和資本水平的充足性相吻合,還要為各種風險設置分類界限,並保證風險裸露超過設定水平時能及時報告管理層。(3)管理資訊系統。要使所測量的風險及時地從風險管理部門上報到高層管理部門,使之對風險概況有足夠了解。
總之,我國商業銀行應當建立和完善內部風險控制機制,並考慮外部客觀因素和外部控制機制的引入,逐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現今國情的風險管理新體系。
2.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管理還有哪些可寫的角度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任何投資都是風險和收益並存的,所以我們就要注重風險,要考慮收益。
3. 如何做好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的風險管理工作
一、強化內部控制和操作風險管理理念,建立良好的風險控制企業文化氛圍
對於城市商業銀行來說,引進國際銀行業先進的操作風險管理理念,形成良好的風險控制企業文化氛圍是迫在眉睫的任務。建立良好的操作風險控制文化氛圍首先要明確操作風險的科學含義和風險控制手段及方法。
現代銀行風險管理理論對操作風險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即操作風險是指由於內部流程、人員行為和系統失當或失敗,以及由於外部事件而導致直接和間接損失的危險。操作風險主要來自內部控制和外部事件兩個層面,主要包括:人員風險、制度和流程風險、技術風險以及操作策略風險。
銀行操作風險的防範主要依賴完善的內部控制,完善的內部控制是有效實施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主要手段。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1997年在《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中提出:「最重大的操作風險在於內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機制的失效」。根據2002年9月人民銀行頒布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對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定義: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是商業銀行為實現經營目標,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對風險進行事前防範、事中控制、事後監督和糾正的動態過程和機制。
與國內其他商業銀行相似,錦州市商業銀行成立初期注重資產規模的擴張和市場佔有率的提高,以期在區域銀行市場獲得一席之地,完成最初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在這一發展階段,銀行的風險意識還處於萌芽狀態,雖然從管理層到員工都能夠意識到風險的重要性,但是在制度上缺乏風險控制的有效手段和科學方法。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銀行風險監管要求的不斷深入,管理層深刻地意識到必須形成風險控制企業文化,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將先進的風險控制手段和方法與銀行自身經營特點相結合,做到「實用、管用和會用」,從而全面提升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
通過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項目的實施,錦州市商業銀行引入了科學的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理念,加強了對管理層和員工的內部控制和操作風險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培訓。在銀行內部,將風險管理由高深的理論變為所有銀行員工的自覺意識和行為,使從銀行高層管理者到基層員工的所有銀行員工對內控和操作風險的內容和含義有了准確的理解,清楚地認識到銀行內控與操作風險和每名員工的相關程度。通過培訓,員工們進一步明確了不同崗位風險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做到合理有效地控制風險。
在強化對內控和操作風險理念的宣傳與培訓工作的同時,項目小組對原有績效考核和薪酬體系進行了重新設計,將包括操作風險管理在內的全面風險管理內容融入其中,使得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不僅是對員工日常工作的要求,並且成為衡量部門績效的成本因素,直接影響部門的經營效益考核結果,進而形成管理者和員工風險管理的激勵機制。通過事前培訓,事中監督和事後考核,已經將銀行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理念深入貫徹到每名員工,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將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企業文化氛圍。
二、進一步完善風險控制的組織結構和崗責體系
完善的組織架構是保證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組織保障,而科學的崗位職責設計能夠確保每名員工在內控和風險管理工作中權、責、利上的明確分工,進而通過合理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設計保證分工的有力執行。項目小組結合內控和風險管理的科學理念和最佳實踐對自身的組織架構進行了改造,對崗位職責進行了重新設計。
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商業銀行建立有效風險管理制度的基礎和前提。錦州市商業銀行注重通過加強銀行治理,強化股東會、董事會職能,從源頭上提高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意識。在項目中,進一步強化了董事會和各委員會的職能,確保董事會能夠真正在銀行重大決策中發揮作用。在完善原有職能的同時,將成立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審計稽核管理委員會、提名管理委員會、信息管理委員會和戰略發展委員會,進一步加強對銀行的內部控制。
在風險管理和內控項目中,錦州市商業銀行著重強化了風險管理部和稽核部門的工作職能。垂直獨立權威的風險管理組織機制是加強風險管理的組織保障;健全配套的風險管理機制是風險管理的必要手段和配套措施。為全面有效地進行風險管理,成立了由銀行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直接領導的,以獨立風險管理部門為中心,與各個業務部門緊密聯系的獨立的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部負責對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在內的銀行風險進行全面管理。風險管理部通過運用各種管理手段包括政策約束,流程規范以及有效量化支持工具實施風險管理,將各類風險損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
錦州市商業銀行注重通過內部稽核部門發揮監督和控制職能。通過建立全行具有高度權威性與獨立性的稽核部門,進一步增強其作為內控重要監督部門在內控評價與監督方面的職能。稽核部是全行最高的稽核管理部門,負責全行下屬各經營機構以及各業務管理部門的監督與稽核,同時直接向董事會及稽核審計委員會負責。目前總部正著手對下屬機構進行風險分類,根據不同機構風險等級的採用差別化的稽核方式,強化對存在較大風險機構的稽核審計工作。調整後稽核部大大提高了在監督審計方面的稽核檢查力度及檢查有效性。
三、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制度與流程體系
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體系是確保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質量的基本保證。錦州市商業銀行通過完善各部門與業務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優化風險控制流程來降低和防範操作風險,將系統、標準的管理方法運用到各類業務的操作風險管理當中,全面梳理各項業務流程,建立有利於全面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體系。
為更好的體現風險管理的獨立性,錦州市商業銀行在原有單一的業務線基礎上分離出風險管理線,建立了風險經理制度,對每家支行派駐風險經理,負責對支行風險的全面審查工作。風險經理由風險管理部管理,不隸屬於每家支行,從而避免由於經濟利益的驅動而導致的對風險的忽視。通過實施稽核專員制度,稽核專員負責對支行經營過程中的內部控制、操作風險問題進行現場和非現場檢查,並按照各支行內部控制管理水平的不同確定現場稽核頻率。
項目小組設計了風險信息報告和評估反饋機制。建立覆蓋全行的風險信息報告機制的目的在於及時、全面、完整地向決策層和管理層提供銀行經營管理中涉及的各類風險與內控狀況,及時發現、防範和化解經營風險,確保穩健經營。風險報告路線採取縱向報送與橫向報送相結合的矩陣式結構,即部門或者支行向總部對口管理部門報送風險報告的同時,必須向風險管理部門報送。建立制度評估反饋制度的目的在於及時發現、報告和糾正內部控制的缺陷,不斷地提高規章制度的適應性和操作性,從而增加對基層機構的控制能力。
在制度設計的同時,錦州市商業銀行對原有的風險管理流程體系進行了進一步優化。設計中減少了包括貸款審批流程的審批環節,進一步明確了從客戶經理、風險經理和最終審批人的風險責任。得益於先進風險控制方法的引入,雖然監控環節減少,但是信息傳達的透明度提高,加之激勵約束機制與風險責任的直接聯系,因此提高了風險管理的質量並且降低了管理成本。
四、建立涵蓋風險管理內容的績效和薪酬考評體系
實施對員工的有效激勵、對風險管理的科學性和效率性具有根本性影響。人們行為的動機在於與之相關的效用激勵,忽視風險控制的激勵機制只能將員工的行為動機轉向單純的規模和簡單的利潤導向。為提高對員工的風險約束,項目小組在建立涵蓋風險內容的部門績效考核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員工薪酬考評體系,將風險考核納入了員工激勵機制。
在對部門績效考核體系的設計中,項目小組設計了科學的關鍵績效指標體系(KPI),運用平衡記分卡實現了績效考核要素的全面性要求,引入了包括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RAROC)在內的綜合性銀行績效指標,避免了原有考核體系由於指標間相關性造成的激勵沖突,將風險成本和風險資本作為重要因素明確地納入考核,體現了考核標準的科學性。在績效考核體系的基礎上,項目小組設計了包含風險管理激勵機制的員工薪酬體系,通過採用不同的薪酬結構和支付期限避免了風險偏好不同員工之間的激勵沖突。
五、錦州市商業銀行內控和操作風險管理的未來規劃
良好的內控和風險管理體系要通過充分有效地實施才能實現,錦州市商業銀行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完善新體系的實施工作,確保項目設計目標的最終實現,並將繼續推動銀行信息系統的風險控制工作以及加強風險量化管理精確化的准備工作。
銀行內部控制和操作風險管理無論是文化氛圍的形成,管理體系的搭建,還是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實施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風險和內控項目實施的目的並不是畢其功於一役,而是為持續的內控和風險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錦州市商業銀行將時刻關注國內外銀行內部控制和操作風險的最新動態,學習和借鑒先進的管理方法,形成符合自身發展和經營需要的風險管理體系,持續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向國際化銀行管理水平的發展目標不斷邁進。
4. 如何有效降低銀行理財操作風險
近日,中國來銀行保險監督管自理委員會辦公廳發布進一步做好銀行理財信息登記工作的通知,要求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和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投資者信息登記工作,逐步推進系統直聯數據傳輸功能,同時進一步強調理財產品登記編碼在產品銷售過程中的重要性。
實現直聯後,銀行業金融機構一方面實現了自身內部系統的一體化電子管理,相關部門通過整合各業務條線的信息,更好地對理財信息進行管理和登記;另一方面,業務數據實現「不落地」處理,系統間實現無縫連接,有效降低了操作風險、道德風險發生機率。來源:中國經濟網
5. 如何構建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一、必要性: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既是我行自身控制風險的需要,又是當今金融監管的最高要求。
一方面,「中國銀行業必須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這是我國金融監管最高當局的監管要求;另一方面,要把我行建成「百年老店」,必須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目前,在xxx支行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有利於提高支行的風險控制能力
對於商業銀行來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無處不在,我們的每一項業務都具有一定的風險,銀行業務的任何變化,無論是推出新的業務還是對現有業務的改良,都會引起相關業務流程的變化。比如我們資產負債表的結構發生變化,對我們的風險管理策略和程序就應隨之進行調整。然而,傳統的、單一的風險管理模式解決不了類似的整體風險控制問題,所以我認為,在xxx支行實施全面風險管,有利於從整體上提高我們的風險控制水平和能力。
(二)有利於防範各種金融風險
銀行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任何環節都可能出現風險,但只要我們針對戰略規劃、產品研發、投融資、市場運營、財務結算、內部審計、法律事務、人力資源、物資采購等各個環節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在內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支行負責人、客戶經理、會計、出納和守庫員等重要崗位人員等關鍵崗位和重要人員的管理,加強銀企對賬工作,就能有效控制風險。所以我認為,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有利於防範各種金融風險。
(三)有利於培養健康的信貸文化
從金融行業的普遍情況來看,凡是問題出得多的地方,都是忽視風險管理、不求質量的盲目發展造成的惡果。而一些發展較好的銀行,則是那些一直堅持穩健經營、時時能夠把握風險的銀行,他們普遍具有健康的風險意識,所以,我認為要搞好一個銀行,信貸風險文化必不可少,除了必須具有清晰的信貸管理理念、完善的信貸管理手段、健全的信貸操作規范和自覺的風險管理行為外,還要有高度的風險管理意識,如:銀行是通過對風險的有效管理而創造價值的;任何收益都不能彌補本金的損失;最大的風險是缺乏風險意識;信貸風險處處存在,防範風險人人有責;信貸標准不應因追求規模、短期利潤和外部壓力而降低。然而,要建立以風險控制為核心的信貸文化理念,必須依賴於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也就是說,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有利於培養健康的信貸文化。
二、方式:把內部控制機制與全面風險管理八大環節緊密結合起來,構建xxx支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從方式上講,我支行建立和實施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應把內部控制機制與全面風險八大環節緊密結合起來,具體方式如下:
(一)按照橫向平行制衡、縱向許可權制約的原則,完善內部管理組織架構,如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下列內部組織架構:
1、授信審批小組;
2、財務審批小組;
3、反洗錢管理小組;
4、案件專項治理小組。
(二)進一步完善各項業務的規章制度。比如:
1、保證金帳戶管理制度;
2、風險識別與監測制度;
3、違約客戶跟蹤管理制度;
4、信貸責任追究制度;
5、客戶進入退出制度;
6、會計交接與授權管理制度;
7、待銷毀重要空白憑證管理制度;
8、公章管理制度;
9、atm機管理規定;
10、其他應收款管理制度。
(三)對印章和重要空白憑證加強管理,嚴格執行印押、證分管制度,印、押、證的領用、使用和交接要做到手續完整、登記記錄齊全,同時,印、押、機要做到人離加鎖,營業終了入庫保管。重要空白憑證要設定專用庫房,指定專人管理,出、入庫要手續齊全,出售、使用重要空白憑證要堅持按規定的制度和程序操作。同時,加強對關鍵、重要崗位和人員的管理,特別是要加強對支行負責人、客戶經理、會計、出納和守庫員等重要崗位人員的監督。
(四)加強銀企對賬工作,對於未收到企業對賬回執或聯系不到客戶的情況,要積極主動地到開戶企業對帳,真正發揮對帳制度的預警作用,及時發現與處理銀企帳不符的問題,防止銀行內部人員和企業人員內外勾結、聯手作案。
(五)提高內控意識,保持高度警覺,不能存有絲毫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要完善異常行為監測和報告制度,對異常現象及早採取果斷措施,提早介入、防範,有效控制風險。
三、難點:培育健康的風險管理文化是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最難點
在整個全面風險管理的體系建設中,我認為,培育健康的風險管理文化是最難點。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風險管理文化作為一種風險的文化態度,是我們生存的原則、活動、懲罰和獎勵的集合,它是一個系統工程中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包括戰略、策略、偏好、政策、制度等在內的諸多子系統強力的支持背景。二是我行有近20年的經營歷史,且經歷了信用社、合作銀行、商業銀行等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信貸文化較為紛亂。因此,要培育健康的風險管理文化,絕非一夜之事,它需要逐步轉變過去已經形成的許多固有的觀念,將客戶經理自身價值的實現與保障資產質量的目標統一起來,增強信貸隊伍的凝聚力和信貸人員對商業銀行的歸屬感,進而在全行范圍內灌輸審慎的信貸風險管理理念,強化風險意識,而且還採取科學的管理舉措和積極的風險管理行動,逐步建立起「最大的風險是缺乏風險意識」,「信貸標准不應因追求規模、短期利潤和外部壓力而降低」,「任何收益都不能彌補本金的損失」,「信貸風險處處存在、防範風險人人有責」等健康的風險管理文化理念。
6.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防範風險的目的是什麼
應該是這來樣理解:我源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經過幾年的發展,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規模和客戶基礎快速增長。但同時也出現了諸多問題:零利率、負利率甚至清盤的事件時有發生。這不僅給銀行造成了一定的負面沖擊,投資者的基本利益也得不到保障。文章詳述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監管法律法規的演變,並從進一步完善監管法規、加強投資者自身教育以及強化理財產品託管機制入手,從保護投資者利益角度,提出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風險防範問題的建議。
7.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的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監管,提高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水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制定本指引。
第二條 商業銀行應根據本指引及自身業務發展戰略、風險管理方式和所開展的個人理財業務特點,制定更加具體和有針對性的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管理規程,建立健全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並將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納入商業銀行整體風險管理體系之中。
第三條 商業銀行應當對個人理財業務實行全面、全程風險管理。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既應包括商業銀行在提供個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過程中面臨的法律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等主要風險,也應包括理財計劃或產品包含的相關交易工具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商業銀行進行有關投資操作和資產管理中面臨的其他風險。
第四條 商業銀行對各類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管理,都應同時滿足個人理財顧問服務相關風險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五條 商業銀行應當具備與管控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相適應的技術支持系統和後台保障能力,以及其他必要的資源保證。
第六條 商業銀行應當制定並落實內部監督和獨立審核措施,合規、有序地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切實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
第七條 商業銀行應建立個人理財業務的分析、審核與報告制度,並就個人理財業務的主要風險管理方式、風險測算方法與標准,以及其他涉及風險管理的重大問題,積極主動地與監管部門溝通。
第八條 商業銀行接受客戶委託進行投資操作和資產管理等業務活動,應與客戶簽定合同,確保獲得客戶的充分授權。商業銀行應妥善保管相關合同和各類授權文件,並至少每年重新確認一次。
第九條 商業銀行應當將銀行資產與客戶資產分開管理,明確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管理、調整客戶資產方面的授權。對於可以由第三方託管的客戶資產,應交由第三方託管。
第十條 商業銀行應當保存完備的個人理財業務服務記錄,並保證恰當地使用這些記錄。
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經客戶書面同意外,商業銀行不得向第三方提供客戶的相關資料和服務與交易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