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些高回報的理財產品算非法集資嗎
非法集資是抄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襲准,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出資人還本付息。還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貨幣形式為主外,也有實物形式和其他形式;向社會不特定的對象籌集資金。這里「不特定的對象」是指社會公眾,而不是指特定少數人;以合法形式掩蓋其非法集資的實質。面對某些官員與非法集資企業的「大合唱」,我們實在很難說一定是後者將前者「拉下水」,很難說前者只是「無意間」淪為「活道具」而成了「從犯」。公安、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活動,絕不能放過這些面目曖昧的「活道具官員」,只要他們參與了非法集資的「演出」,無論只是收取了出場費,還是接下來還有更進一步的運作,都必須為此承擔黨紀政紀責任和法律責任。
所以有些高回報理財產品不具備非法集資的特性,因此不屬於非法集資。
2. 理財公司跑了職工工資算非法所得嗎
應該是不算的,具體的你可以咨詢下律師。一般公司干非法的事情大部分底層員工甚至高層員工都是不知道的,按理說他們也是受害者
3.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要交所得稅嗎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的通知》(國稅發[1993]149號)規內定,存款或購容入金融商品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營業稅問題解答(之一)〉的通知》(國稅函發[1995]156號)規定,不論金融機構還是其他單位,只要是發生將資金貸與他人使用的行為,均應視為發生貸款行為,按「金融保險業」稅目徵收營業稅。
參照上述規定,客戶將銀行存款委託金融機構投資短期理財產品,金融機構將理財資金用於投資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客戶不承擔投資風險,取得保本不固定的浮動收益。由此可見,此浮動收益不符合「不與投資方共同承擔風險,只收取固定利潤的,視為發生貸款行為」。因此,客戶取得不固定的浮動收益,在稅法尚未明確下,暫比照存款利息收入,不繳納營業稅。
4. 理財算非法集資嗎
四大銀行理財當然不算非法集資了,其實非法集資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專,比方說頂著做公益的屬名號去進行汲取公眾存款,但是汲取了存款卻沒用在做公益,這樣的民間行為會被定義為非法集資。
銀行屬於國有,不屬於民間行為。
5. 購買理財產品獲得收益是否需繳企業所得稅
來【問題】某源製造業公司向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其獲得的收益還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嗎?【解答】(1)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六條 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 根據上述規定,企業向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獲得的收益在國稅不涉及流轉稅,涉及企業所得稅,其取得的收入(收益)應並入本年應納稅所得額,同其他收入一並繳納企業所得稅。
6. 投資理財收入,也是勞動所得嗎
不算是勞動所得,屬於非勞動所得
勞動所得一般指的是勞動工資
非勞動所得指的是勞動工資之外的個人收入,如紅利分配、存款利息、年金收入、資本增值等。多指投資行為賺取的收益。
7. 固定收益理財年化收益高於多少屬於違法的
國家政策明確規定,借款利率超出24%的部分,法律不予以保障。那麼現版在這些利率過高的平台,權算上其運營成本,就只存在兩個可能:要麼平台在虧本,要麼借款人利率超出24%。不管是哪種情況,對投資人來說都是極其危險的。一般情況下,像投理 想這種風險較低的車貸理財,最高也15.6%的收益而已,所以出現高息就一定要謹慎
8. 理財收益超過多少不受法律保護
民間借貸超過2分利就不受保護。
9. 投資理財多少收益才合法
年化36%以下的,都不屬高利貸,就算是高利貸,法律也保護未超過36%年化部分的利息。版
合法與否,主要權看理財機構是否有相關證照,是否有權銷售該類理財產品。
資金池一條是所有非法理財的照妖鏡,建議你重點了解非法資金池是什麼
10. 理財產品收益多高算是違法
理財產品收益高低沒有法律界限的,如果投資股市的理財產品,收益可能是100%,也有可能把本錢賠了,所以沒有一定的界限。但對借款的利率是有要求的,高於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四倍的,視為高利貸,且高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