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打破剛兌是否有利於銀行理財業務發展
不利,加大了投資者的風險
② 如何看待銀行理財業務創新和未來發展趨勢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銀行理財業務規模快速增長,迅速成為國內財富管理業務中的中流砥柱,也充當著商業銀行轉型的急先鋒。但是,隨著社會融資結構的深刻變化、利率市場化的持續推進、大資管時代的到來,銀行理財業務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商業銀行將如何進一步激發銀行理財的活力,未來銀行理財業務的創新方向又在哪裡?
由於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承擔穩定存款、騰挪信貸額度的角色,再加上分業經營格局和剛性兌付的約束,各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難有差異化的動力,理財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明顯。從產品類型看,銀行理財主流模式還主要是類存款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期限、風險特徵描述都高度相同;在類基金產品和結構化產品方面,國內各家銀行也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從資產配置看,投資品種主要集中在債券、信貸資產等,甚至連規避監管的路徑也都高度一致。
理財業務高度同質化,必然引發激烈的價格戰,目前國內銀行理財市場上的硝煙四起便是明證。造成理財模式高度雷同的本質原因是,國內理財市場發展的時間較短,技術含量不高,理財產品主要集中於類存款型固定收益類理財,運作模式容易復制。
從2012年央行非對稱降息,以及央行多次的政策表態來看,利率市場化已是離弦之箭,存貸款利率的完全放開已漸行漸近。一旦存貸利率徹底市場化,銀行理財業務反過來就面臨存貸款的更直接沖擊,不得不改弦易轍,向結構化、基金會和證券化方向轉型。
此外,自2012年5月份以來,資產管理行業迎來了一輪監管放鬆、業務創新的浪潮。非銀行金融機構在權益類和另類投資領域處於優勢地位,隨著股票市場的發展成熟和依託其上的衍生工具層出不窮,這些產品在收益方面較目前的銀行理財產品競爭力更強,勢必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形成巨大沖擊。
所謂「核心」,就是指銀行要緊緊圍繞「固定收益」核心業務領域,開展理財業務。在固定收益領域,國內市場有兩個大的發展方向,一是債券市場擴容,二是資產證券化。在債券市場,銀行具有傳統優勢,無論是在一級市場上發行債券,還是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債券,銀行都是最具市場影響力的參與主體。對於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在貸款提供、資產支持債券發行、會計清算、資產支持債券交易等方面都是最廣泛的參與主體,同時,銀行還具有信貸資產風險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這一切均為銀行發展固定收益類的理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鑒於資產證券化業務復雜、涉及面廣、風險點多等特點,易於監管、可緊可松、具有「試驗田」性質的銀行理財產品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創新載體。目前商業銀行推出了一些「類證券化」的理財產品,其主要體現為銀信、銀證等通道類業務,未來將逐步向真正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進行轉變,體現為風險的結構分層、現金流的結構重組等多種形式。
③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對中國有什麼意義
意義很大,可參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座談會會議紀要》
④ 幫我提幾點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和市場競爭的缺點
1.自主產品結構單一,主要是普通的貨幣市場長短期理財。
2.中介職能不完善,主要是代售基金產品,而缺乏基金產品的必要性分析引導。
3.理財經理專業水準有待提高,不應單純的以銷售為目的,應從理財思維普及與風險理念教育為主,在此基礎上為客戶提出建議性導向。
4.缺乏特色性理財服務,從根本上說是對客戶的風險承受即理財偏好知之甚少,從而導致理財服務成了單一的推銷。
⑤ 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規范銀行理財業務
商業銀行的理財現在就是多而亂
雖然有的是保底保利的
但是效益普遍下降到最低
所以個人商業理財是大多數人很無奈的選擇
所以
自從網路理財出現後
銀行的資金才會嚴重短缺
這就是弊端
希望採納
我做任務
⑥ 銀行理財產品發展趨勢怎麼樣
在互聯網理財沖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首先,過高的門檻,難以滿足中低收入客戶的理財需求;其次,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客戶市場細分方面不夠;最後,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失衡嚴重,剛性兌付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突出。
為了解決目前理財產品業務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出如下對策:
提高服務質量,分層次細化服務。銀行的工作人員是直接和客戶接觸的,能夠面對面地進行相關咨詢服務,比起手機app來說,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客戶也能享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在舒適的環境中解決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戶不知道理財產品的投資細節,這就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和專業的指導,購買不同產品的客戶服務應該分層化。
拓展產品種類,創新用戶模式。銀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財產品和別的銀行不同,就應該從產品自身入手,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細化,開發新的用戶模式。
改變銷售思路,大力開發業務。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電話、簡訊營銷和現場推銷,以及網路的宣傳,其實從用戶的角度講,應該更加個性化和系統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戶服務體系,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資料和使用數據,定製屬於客戶自己的理財產品。
營造正確的監管引導。監管機構流於形式的東西太多,應該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和修養,真正地監督理財產品的去向和收益情況,這也是為了服務未來潛在用戶做鋪墊。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更加廣泛,存貸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徑,其次,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等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能夠依靠其網點規模的優勢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與保險公司等的協同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對理財產品能夠更進一步地完善,那麼理財產品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欣欣向榮的一番景象。
在互聯網理財沖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首先,過高的門檻,難以滿足中低收入客戶的理財需求;其次,創新性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客戶市場細分方面不夠;最後,銀行理財產品結構失衡嚴重,剛性兌付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突出。
為了解決目前理財產品業務的問題,前瞻產業研究院《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提出如下對策:
提高服務質量,分層次細化服務。銀行的工作人員是直接和客戶接觸的,能夠面對面地進行相關咨詢服務,比起手機app來說,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客戶也能享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在舒適的環境中解決自身的疑惑。另外,很多客戶不知道理財產品的投資細節,這就需要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和專業的指導,購買不同產品的客戶服務應該分層化。
拓展產品種類,創新用戶模式。銀行要想使得自己的理財產品和別的銀行不同,就應該從產品自身入手,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私募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的合作可以更加細化,開發新的用戶模式。
改變銷售思路,大力開發業務。傳統的銷售方式是電話、簡訊營銷和現場推銷,以及網路的宣傳,其實從用戶的角度講,應該更加個性化和系統化,如果建立一套客戶服務體系,根據收集到的用戶資料和使用數據,定製屬於客戶自己的理財產品。
營造正確的監管引導。監管機構流於形式的東西太多,應該加強監管人員的素質和修養,真正地監督理財產品的去向和收益情況,這也是為了服務未來潛在用戶做鋪墊。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使得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更加廣泛,存貸差不是盈利的唯一途徑,其次,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信託機構等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業務模式,能夠依靠其網點規模的優勢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與保險公司等的協同效應也非常明顯,如果對理財產品能夠更進一步地完善,那麼理財產品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欣欣向榮的一番景象。
⑦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前景研究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寫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中國城市商業銀行市場前瞻與發展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從各行的運作情況可以看出,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尚處於新興階段,真正能與外資銀行相抗衡的理財業務內容並未能開展。為促進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應加強金融機構之間跨行業的合作,豐富理財業務內涵;加強對客戶經理的培訓;調整營銷策略,有針對性地為客戶提供服務;細分市場,突出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差異化和個性化優勢;樹立品牌產品。
銀行理財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理財業務成中間業務主增收項
截至2014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共發行理財產品19.13萬款,同比增長27.53%;銀行理財產品余額15.03萬億元,同比增長46.78%;銀行業金融機構總共募集資金92.53萬億元,同比增長35.89%。
從理財業務結構看,個人理財仍占據主導地位,全年總募集資金為60.17萬億元,佔比65.03%,同比增長31.14%;機構專屬理財產品本年度總募集資金額為27.35萬億元,佔比29.56%,同比增長51.22%;私人銀行理財募集資金5.01萬億元,占總募集金額的5.41%。
從投資規模來看,2014年商業銀行投資規模大幅增長,理財業務投資的資產總額為15.05萬億元,其中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投資占總投資規模的近50%,中高評級的信用債券是主要投資品種,債權類投資佔比超過95%,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比2013年末增長了700億元。
⑧ 商業銀行如何發展個人理財業務
促進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
一、豐富產品品種
個人理財業服務依賴於理財產品,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才會給個人理財服務一個強大支持。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與國外商業銀行的對比,我國銀行的產品品種少之又少,不能滿足人們在產品的需求方面。所以要在根據國家的規定,同時參考客人提出的要求,加快產品類型的開發速度,不斷改變和引入最新產品。不斷對理財項目進行創造,這就要求我們做好以下幾點:對銀行的人力資源進行調整,並迅速對客戶的要求作出回應;運用各種方式對產品進行創新;將市場列為目標,創造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的項目;從點滴做起提升服務質量。
二、理好客戶關系
我國商行目前的五福經式,側重於產品的推廣。它不能有效的留住已有客戶,也不能了解客戶真正的需要,使客戶得到滿意並長期合作。為了提高效率,商行的理財服務部門須將側重點從產品轉變成為客人,關注客人對於銀行所做的貢獻,建立以客戶關系管理為核心的運行機制是進行客戶分組,以確保優秀的客戶群;加強對客戶關系的處理;為客戶提供多方位、全面的服務。
三、增強對人才的培養
理財職員相互約束的同時也是督促個人理財服務進步的關鍵點。商行要想有所發展和進步,就需要培養一些熟知專業知識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現在,各商行個人理財業務的職員基本上是原來銀行中櫃員里挑選的。他們的自身條件和對於本銀行的熟悉情況必然強於普通的員工,但依舊有著很大的缺陷。個人理財職員的培訓需成為商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一步步地從幾個角度進行:增加培養強度;提升目前理財人員的能力;組建個人理財從業資格認證系統;編制相關的行為准則。
四、樹立正確經營理念
個人理財業務是以客人為服務對象,客人對銀行的滿意程度必然干擾客戶對銀行的態度,所以,在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階段,銀行要把客戶為主體這一觀念當做一個很重要的課程來學習。國外銀行業的先進之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從實際運營來看,要想真正達到以客戶為中心的目標,須要保證合理的個人理財制度,同時合理的將人進行分類,明確理財方向,在有保底的條件下完成理財規劃。一是人生階段。按照客戶的年齡、家庭、收益和工作等情況,根據一定的排序決定想要的產品,從而合理對儲蓄進行分配,使其按照不同方法組成個人或家庭財產。二是理性分析。要替客人著想,按照客戶的需求,對理財產品進行全方位的審核,得出最有益的方案。三是風險保障。對國外的成功經歷分析,在儲蓄、保險和投資里,保險的風險保障是最高的,是最有作用的理財產品。
五、倡導科學理財理
如之前所講到的,由於長時間受傳統理念的干擾,我國很多人們的理財概念中一直有一些誤解。商業銀行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傳播和指導,提倡正確的理財觀念,形成良好的理財氛圍,引領絕大部分人們解除誤解,建立健康的理財思想和觀點。詳細來講,就想要讓大部分人理解以下幾各方面:第一,單靠存錢會干擾生活的品質,只有既工作又理財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率。好的理財不但要提高收入,而且還要要降低非必須的輸出,同時適當的科學的進行投資。第二,不是說富人才能理財,理財對於普通人來說也同樣重要。因為對於富人來說,財產的降低影響並不大,即使理財中會有失誤,也是造成少量的經濟損失,不會對其生活有太大的影響,而對於普通人就不一樣了,也許就是其家底。第三,理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的水準,改善生活條件。合理的理財,會使家庭的財產在一個良性的循環,從而滿足各個生活方面的需要,進而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多彩。
⑨ 銀行理財業務將迎來哪些變化
投資門檻降至1萬元
作為一項重要調整,辦法將單只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萬元降至1萬元。專家表示,投資者門檻降低,意味著銀行理財的客戶范圍擴大,有利於增強資金募集能力,做大行業規模。為加強投資者保護,辦法規定,理財產品銷售前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進行登記,銀行只能發行已在理財系統登記並獲得登記編碼的理財產品,切實防範「虛假理財」和「飛單」。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時,應在銀行網點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和面簽。
打破剛兌 產品凈值化管理
與資管新規的要求保持一致,辦法要求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時不得宣傳或承諾保本保收益。這意味著打破剛兌在銀行理財領域將成為現實。辦法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實現凈值化管理,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資資產,允許符合條件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採用攤余成本計量,通過凈值波動及時反映產品的收益和風險,讓投資者在清楚知曉風險的基礎上自擔風險。打破剛兌,凈值化管理的原則在資管新規中已經明確,一些銀行已經開始對產品進行調整,投資者對此也要有心理准備,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規范管理現有保本理財產品
目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主要有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兩大類。在打破剛兌的要求下,現有保本型理財產品該如何管理?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保本型理財產品按照是否掛鉤衍生產品,可以分為結構性理財產品和非結構性理財產品,應分別按照結構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進行管理。該負責人表示,結構性存款在國際上普遍存在,在法律關系、業務實質、管理模式、會計處理、風險隔離等方面,與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存在本質差異,要納入銀行表內核算、計提資本和撥備等。
過渡期自主制定整改計劃
辦法的過渡期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到2020年12月31日。辦法規定,在過渡期內,銀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應當符合辦法規定,同時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未到期資產,但應控制存量理財產品的整體規模;過渡期結束後,不得再發行或者存續違反規定的理財產品。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