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如果我們把握住了主力的縮量 結合了捕撈季節金叉了怎麼操作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後半句是病句吧,講的是兩家配合的意思,總的操作思路就是在回調中買入,做到低吸內,因為個股處於建倉時容,主力需要邊吸籌邊洗盤,而洗盤的跡象就是將因吸籌而拉高的股價進行打壓,這個過程會伴隨著縮量,而此刻的股價也相對較低;當處於拉升階段時,價升量縮往往象徵上方拋壓再不斷減小,多方力量強大,空方逐漸敗退,這個時候縮量買入風險較小,獲利較大,至於後半句,金叉是K線圖中的買入信號,意思應該是縮量同金叉一通發生,也就是共振作用,盈利的概率較大~
2. 季節性炒股有些什麼
冬天大多數基建都是停滯狀態,春天來臨,各個工地開始動工,那麼水泥建材,基建方面的個股就會有所表現,不妨在年後開始提前布局,等待上漲。
夏天通常情況下消費,尤其是酒類啤酒,夏天是消費旺季,酒類供應量大,可以考慮這方面的個股,像珠江啤酒,重慶啤酒,青島啤酒之類。
秋天會涉及到天然氣供暖,所以在一段時間內這個板塊會有一波行情,值得留意。
冬天的煤炭,焦煤焦炭用量大,形成一個行業旺季,還有有色板塊,煤飛色舞的行情。在出現上漲潛力之前,調整好倉位等待上漲。
(2)按季節買股票擴展閱讀:
股市四季的變化規律:
1、春季(2-4月)
主力活躍,市場由於中央開2會和公布年報,利好預期多,機會也多,主要表現在重組股和業績白馬股。需要迴避業績差的地雷股。春天的策略:選好跟蹤標的股票,提早撒下種子,等待後面的收成。
2、夏季(5-7月)
由於政策效力開始顯現,行業內發生變化催生熱點,個股也成出現,所以該年度政策對市場影響巨大。熱點一般為科技股和題材股。夏天的策略:由於熱點的發酵,行情加速進入加速階段,一切以持股為主,波段操作為主。
3、秋季(8-10月)
投機炒作開始活躍,市場機會增多,但是一般不會出現大的行情,所以仍然要短線對待,保持冷靜,此時應該參加業績好的白馬股,不要參加短線投機,否則容易被套。秋天的策略:行情已發展一定階段出現回落,此時要注意及時的收割。
4、冬季(11-1月)
一般業績差的股開始大幅炒作,此時應該關注超跌板塊。最後的暴利時間,但價值投資者則不要太。冬天的策略:個股進入下跌通道,在股市熊市裡盡量少操作,要持幣觀望,多看少動。
3. 不同時節買什麼股票解釋一下理由 謝謝!
什麼時候入市最容易賺錢
歷史資料告訴我們:我國股市5月份和8月份的回報率最高,11月份獲利的機會最大,最佳入市時間是3月底4月初和10月底。
國外證券市場的一月效應
西方學者在一項對在NYSE(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股票的月回報率研究中發現了明顯的季節性規律。雖然沒有任何明顯的理由可以期望某個月的股票回報率會高於另一個月,但研究結果卻表明在NYSE掛牌的股票1月份的平均回報率高於其它任何月份的平均回報率。下表給出了不同時期的1月份和其它11個月份的平均回報率,從圖中可得出1904-1974年之間1月份的平均回報率比其它月份的平均回報率要高出約3%。
紐約股市的1月效應
時期(年)1月份股票的平均回報率其它月份股票的平均回報率回報率差異
1904-19281.30%0.44%0.86%
1929-19406.63-0.607.23
1941-19743.910.70.21
1904-19743.480.423.06
這種現象也並不是美國所獨有的。通過對東京股票交易所的研究,發現在日本也存在1月效應。在1959-1979年期間東京股票交易所1月份的平均回報率比2月到12月的平均回報率要高出約3.3%。
東京股市的1月效應
時期(年)1月份股票的平均回報率其它月份股票的平均回報率回報率差異
1952-19804.5%1.2%3.3%
研究人員發現不能用有效市場概念對1月效應的異常現象進行解釋,只能將其歸結為投資者對股票流動性的要求由於時間的不同每日每月都在變化,具有明顯的時間效應。這種現象也不是由某種資產定價模型所能解釋的,只能將其稱為經驗規律,反常現象。若投資者掌握了這種規律,並將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就能取得較高的效益率。
我國證券市場的時間效應
根據法碼教授提出的市場有效理論的觀點,股市可以區分為弱式市場、半強式市場、強式市場三種形態,並確定與之對應的信息集分別為所有歷史的相關信息、所有公開可獲得的相關信息、所有公開或尚未公開的相關信息。由於我國股市波動與整個宏觀經濟運行呈負相關,還遠遠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經濟狀況評價功能;我國股市的股價對其內在價值嚴重偏離,短期投機盛行,不具備反映企業管理水平的功能;我國股市是「政策市」、「消息市」,在影響我國股市的各種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不是宏觀經濟的景氣狀況,而是與股市有關的政策、重大消息。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我國股市與弱式有效市場還有一段距離,還處於非有效市場階段,過去的股價變動對其未來變化仍有強烈的的影響和一定的解釋力。因此股市的時間因素和時間周期對我國的股市投資者就顯得尤其重要。
在實證研究中,常用股票指數代替市場組合。本文研究對象為上海股市中所有的股票。因此,選取上證指數作為研究對象。我們把研究的時間定在1990年12月-1999年11月。本文所用的原始數據取自(1)STOCK股票分析系統(2)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統計月報》通過對原始數據的整理、計算,得到各年各月的回報率及標准差如後表所示:從統計數字中,我們可以看到1990-1999年期間5月份的回報率是最高的,達到18.599%,其次是8月份的為14.811%,大大高於1990-1999年期間的月平均回報率3.752%。對各個月的回報率與其相對應年份的月平均回報率相比較來看,11月份的回報率超過其對應年份的月平均回報率在9年中其共有6次,其次是8月份的5次,2、4、9、10四個月各有4次,1、3、5、6四個月有3次,12月有2次,7月只有1次,由此可看出在一年中11月份股票的回報率超過其對應年份的月平均回報率的概率最大,而7月份的概率最小。
雖然5月份和8月份的回報率最高,但我們若從此就得出5月份和8月份是一年中入市的最佳時機,那就違背了馬柯維茨的「現代組合理論」。馬柯維茨認為典型的投資者不僅要求「高的回報率」,還要求「回報率是可以確定的」,因此除了考慮股票的收益率外,還應考慮其風險水平。通過對5月份和8月份的進一步觀察可發現在這兩個月分別出現了滬市月回報率的最高和第二漲幅,即1992年5月份的177.23%和1994年8月份的135.19%,這就使得5月份和8月份的平均回報率大大提高。這一點也可以從這兩個月的收益率標准差中得出,5月份的標准差為61.292,8月份的標准差為46.833,同樣位居滬市一年12個月標准差的第一和第二位,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年中5月份和8月份股價最不穩定,其風險水平最高。在一年中收益率標准差最小的是2月份和9月份,分別為6.896和7.508,說明這兩個月的股價最穩定,波動幅度最小。
針對收益率和標准差的特點,為了測度相對於總風險的回報率,我們引入回報變動比率(RVARp)測定指標,它是一個建立在事後資本市場線(CML)之上的風險調整業績測定。RVARp的計算公式為:
RVARp=(arp-arf)/op
(其中arp為該月的回報率,arf為無險收益率,Op為標准差)
在本文我們用1990-1999年之間的平均月回報率來代替arf.通過計算得出RVARp值最高的是11月份0.289,其次是5月份的0.243,8月份的0.237,4月份的0.222,6月份及1月份的0.093和0.066,RVARp值分別為負值的為2月份的-0.022,12月份的-0.211,3月份的-0.232,10月份的-0.271,9月份的-0.336,以及7月份的-0.784。結合收益率、風險水平和月回報率與該年的月平均回報率之間的差異來看,可以認為我國最佳入市機會為11月份,因為11月份的回報變動比率是最高的,同時它的月漲幅超過月平均漲幅的概率也是最高的。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出我國並沒有象美國、日本一樣具有明顯的一月效應,而是具有11月效應。也許這一點與我國近幾年上市公司的業績普遍不如人意有關,再由於我國股市目前還處於非有效市場階段,各種投機行為比較嚴重,一些證券公司或投資機構為了使自己的財政年度報表盡量好看,會抓住年終結算前的最後一次機會進行股票炒作,拉抬股價,提高自己的收益率。而機構選擇炒作的最佳時間是11月份,若選在12月就太遲了,到時外界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年終收益已基本有所了解,機構要想拉抬股價就比較困難,因此9年中11月份的回報率超過月平均回報率的有6年,12月份的回報率超過月平均回報率的只有2年。一年中回報率最低的月份是7月份,在9個有效年份中只有1年的回報率超過月平均回報率,這與上市公司的中報公布時間有關,上市公司的中報一般在6月份已全部出完,許多公司的中報業績出乎投資者意料,導致投資者對該公司信心動搖。
綜合各方面考慮,我們可得出一年12個月中較佳的入市月份為2月、4月、6月、5月、8月、11月;而一年中比較差的入市月份則為1月、3月、9月、10月、12月、7月。既然我們了解了一年中綜合回報率較佳與較差的月份後,在實際投資操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利用這些經驗規律。如果想購買股票的投資者應盡量避免在入市較差月份的月初購買股票,特別是12月初與7月初,較合理的時機是在3月底4月初介入,在6月底退出,從而逃離一年中最差的月份-7月份。另一時機是在10月底進入市場,11月底12月初退出,從而抓住一年中漲幅最高的月份。
以上僅是參照滬市歷年指數漲跌幅得出的一些經驗規律,這些經驗規律僅是根據歷史情況得出的,並不能保證按其行事就能帶來財富。但作為一名投資者或市場研究人員應了解股市的歷史,只有在通曉股市歷史的基礎上,才能夠說明未來市場的運動周期,並能在每個重要的時間循環(以往重復次數最多的循環)的尾聲,警惕轉勢的出現,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戰勝市場,獲了較高的收益率。
4. 有哪些股票是根據季節氣候走的
散戶新股上市第一天想買進很難,主要因為:一,打新不敗紀錄,造成中簽者惜籌回不賣,所以盤口答交易量很少,換手率很低;二,股市交易規則決定了散戶進場的難度,時間優先,價格優先,大單優先,所以資金有限的散戶擠不過機構;三,散戶的搶單技術也比機構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是老老實實的做自己熟悉的看好的股票
5. 怎樣根據季節選擇股票
哈哈,又不是種花,沒有這樣說法,按季節買試試,虧的摸不著北。
6. 股市中的一季度二季度是按中國的季節來算的嗎
一年十二個月,四個季度,每三個月一個季度,就這么算的。沒聽說過用陰歷算季度的。
7. 什麼季節該收獲.股票播種〈買入〉的季節
有一定規律!但不是特別明顯,例如,每個財年快結束的時候,機構都要回籠資金回,基金也回籠資金答以應對贖回潮,大盤上漲壓力就會很大。至於他說寒流來啦,天然氣股就漲啦,真正的原因是那段時間說天然氣供不應求要漲價,才上漲的,如果說寒流來啦,但是天然氣充足,甚至要降價,那就不可能這樣啦。
8. 哪些種類的股票具有季節性
我覺得你這個說法有點不對
季節性一般是針對企業的商品銷售等,固然根公司業績會有關系,但這個只是很小的一方面。
我感覺你想表達的意思,區分行業與經濟周期的關系,也可以通俗的理解成是,行業與經濟形勢的關系。
有三種
1、周期性行業
(汽車、鋼鐵、房地產、有色金屬、石油化工、電力、煤炭、機械、造船、水泥等)
2、非周期性產業
(食品飲料、交通運輸、醫葯、商業)
3、防禦性產業
(食品業和公用事業)
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特點
周期性行業是指行業的景氣度與外部宏觀經濟環境高度正相關,並呈現周期性循環的行業。周期性行業的特點是產品價格、需求以及產能呈現周期性波動的,行業景氣度高峰期來臨時產品需求上升,價格大漲,為滿足突然膨脹的需求,產能大幅度擴張;而在蕭條期時則剛好相反。汽車、鋼鐵、房地產、有色金屬、石油化工等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其他周期性行業還包括電力、煤炭、機械、造船、水泥等產業。
非周期性產業主要是指食品飲料、交通運輸、醫葯、商業等收益相對平穩的行業。
防禦性產業,他的存在是因為其產業的產品需求相對穩定,並不受經濟周期牌衰退階段的影響。在經濟衰退時,防禦性產業或許會有實際增加,例如,食品業和公用事業屬於防禦性產業。
9. 炒股的季節性規律
宇宙萬物皆有周期,有生有死,有發展壯大,有衰退消亡,這是一個根本的自然周期規律。作為反映經濟與政策晴雨表的股市也有周期,而每一輪行情也都會經歷蕭條、復甦、繁榮、衰退這四個基本階段,正如自然四季的春夏秋冬一樣,漲跌成「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不同的形態波段。周期的變化就是規律的最佳表現。
股市也有四季,春夏秋冬輪回,陰陽漲跌不息,循環往復無窮。因此,做為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就要象田野農夫一樣,在股市中「春耕,夏鋤,秋收,冬藏」,才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收獲,牛市裡,買就賺,因為大趨勢在上行,想不賺都難;熊市裡,十買九虧,那是因為趨勢已經進入衰退期,只能當少虧即賺。所以在股市裡,擇時往往比選股重要反季節、反時令、反趨勢播種、耕耘有可能會顆粒無收。我們在做投資的時候,需要對股市當前所處的季節有充分的認識。
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股市四季的變化規律:
1.春季(2-4月)
主力活躍,市場由於中央開2會和公布年報,利好預期多,機會也多,主要表現在重組股和業績白馬股。需要迴避業績差的地雷股。春天的策略:選好跟蹤標的股票,提早撒下種子,等待後面的收成。
2.夏季(5-7月)
由於政策效力開始顯現,行業內發生變化催生熱點,個股也成出現,所以該年度政策對市場影響巨大。熱點一般為科技股和題材股。夏天的策略:由於熱點的發酵,行情加速進入加速階段,一切以持股為主,波段操作為主。
3.秋季(8-10月)
投機炒作開始活躍,市場機會增多,但是一般不會出現大的行情,所以仍然要短線對待,保持冷靜,此時應該參加業績好的白馬股,不要參加短線投機,否則容易被套。秋天的策略:行情已發展一定階段出現回落,此時要注意及時的收割。
4.冬季(11-1月)
一般業績差的股開始大幅炒作,此時應該關注超跌板塊。最後的暴利時間,但價值投資者則不要太。冬天的策略:個股進入下跌通道,在股市熊市裡盡量少操作,要持幣觀望,多看少動。
10. 炒股票也分季節嗎在一天當中什麼時候買賣好
炒股票沒有絕對的抄 所以最佳買進時間為周三的下午收盤前一個小時內,選擇熱門股介入都會有不錯的收益;在上漲周期,一般都會在周五前後沖高回落,所以最佳買進時間為周五的下午收盤前一個小時內,最佳賣出時間為周二上午沖高賣出。
取自http://hi..com/gupiao2007/blog/item/417d9ac29b41201f0ff477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