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何時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中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1980年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恢復中國的代表權版。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份權額為33.853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2.34%。中國共擁有3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2.28%。中國自1980年恢復在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
2. 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屬於什麼
中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980年4月17日,該組織正式恢專復中國的屬代表權。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份額為80.901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3.72%。中國共擁有81151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3.66%。中國自1980年恢復在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2010年中國的份額將由目前的3.65%升至6.1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後。不過,改革後擁有17.67%份額的美國依舊擁有「否決權」
3. 中國加入國際的什麼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
加入時間:.11.10
中國的作用:
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不同成員之間發揮了橋梁作用,縮小了它們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中國「入世」,將是「世貿組織」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從此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貿易組織,使它不僅反映發達國家的聲音,而且也充分反映發展中國家的聲音,從而使之面目一新,開始它發展的新階段。
國際原子能機構
加入時間:1984年
中國的作用:
中國提供了許多專家,幫助籌備會議,提供設備,同時也在農業,安全利用核能方面有很好合作,將推動核能和核技術的開發作為己任,充分發揮它在開發新一代核電技術中的協調作用。
亞太經合組織
加入時間:1991.11
中國的作用:
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才使東南亞國家減少了由於亞洲金融危機而蒙受的損失。中國成為APEC的成員提高了其作為地區領導者以及在全球舞台上的作用。中國作為APEC的成員正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無論在經濟發展還是貿易自由化,無論是在反恐還是在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中國的貢獻都是積極而重大的,
發揮著經濟和政治主導作用。」
聯合國
加入時間:1945.10.24
中國的作用與主張:
中國作為聯合國的主要發起國之一,先後參加了籌備成立聯合國的華盛頓會議、莫斯科會議、華盛頓橡樹園會議和舊金山會議,為《聯合國憲章》的正式生效和聯合國的正式成立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特別是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來,中國認真遵循聯合國憲章精神,切實履行聯合國的各項義務以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重要職責,在聯合國內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主張加強聯合國作用,擴大國際合作,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上海合作組織
加入時間2001.6
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是: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鼓勵各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環保及其它領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於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我國加入的其他國際組織:國際奧委會、國際紅十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濕地國際組織
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世界食品法典委員會(CAC)、、保護知識產權國際組織及國際公約、亞太工程師國際組織、新聞出版國際組織和機構、國際會計師組織、防擴散國際條約國際組織、國際麻醉葯品管理局。
4. 【金融】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哪種成員國
以下為《國際貨來幣自基金協定》第八條規定: 成為《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中第八條會員國,是一國實現經常項目下貨幣可兌換的標志。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八條的規定,如果一國解除了對經常項目下支付轉移的限制,實現了經常項目下的貨幣可兌換,便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八條會員國。 具體說來,第八條會員國所承擔的義務是: 1.居民從國外購買經常項目下的商品和服務所對應的對外支付和資金轉移不應受到限制。 2.不得實行歧視性的復匯率制。 3.對其他會員國在經常性往來中積存的本國貨幣,在對方提出要求後,應無條件地使用外匯換回。 但是,要求兌換的國家應當證明這種積存是由經常性交易獲得的,而且這種兌換是為了支付經常性交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未要求所有會員國在加入該組織時立即成為第八條會員國。《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十四條做出了一些過渡性安排,允許會員國暫保留一些匯兌限制,但要每年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報告,並針對取消外匯管制的步驟與時間安排與基金組織進行磋商。 以下摘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八條第2款、第3款、第4款的義務的英文原文:
5. 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屬於: 觀察員 正式成員 准成員 非成員
正式成員,1980年中國恢復IMF成員國地位。中國是IMF創始國之一。1980年4月17日,該組織正式恢專復中國的代表權屬。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份額為80.901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3.72%。中國共擁有81151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3.66%。中國自1980年恢復在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2010年中國的份額將由目前的3.65%升至6.1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後。
6. 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屬於什麼職務
屬於奶牛職務,有職無權,只負責吸國內老百姓的血,然後為有實權的國家輸血版,所以有了救美國就權是救中國,幫歐洲就是幫自己。
長期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只有美國一家擁有一票否決權,為了對抗這種局面,歐洲推行歐元爭取歐洲一體化,不過英國一直是叛徒,法德又明爭暗鬥,希臘等小國一直只要好處不要統一管理,說白了都是美國故意搞破壞,而中國在IMF的所佔比例越來越大,但是P用沒有,只有輸血的份,為此特色也試圖搞各種組織來爭取二奶地位,最近的就是亞發。
7. 經濟危機中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真正角色
說實際的,這個世界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世界,英美人的世界,世界銀行和貨幣基金組織是版他們在二戰以後建權立起來的,而且目前美國還在這兩個國際組織中有一票否決權。中國只是為了尋求在國際上的生存空間,而加入這樣的世界組織。換句話說,我們是主動上前的。想想世界貿易組織吧。其實也並不是人家一定要控制你,規則是人家定的,你不玩,拉倒。 你要在這個世界混,你必須跟他們玩,還必須的聽他們的。 當然,中國也試圖擺脫這種困難,根本是無效的。你看看,中國是不是找一幫窮哥們(非州)拉話語權,hehe.他們的聲音不大。
8. 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屬於正式成員嗎
中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980年4月17日,該組織正式恢復中國的代內表權。中國在容該組織中的份額為80.901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3.72%。中國共擁有81151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3.66%。中國自1980年恢復在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2010年中國的份額將由目前的3.65%升至6.19%,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後。不過,改革後擁有17.67%份額的美國依舊擁有「否決權」 搜「自選基」自選基特別好,建議你看看,會對你有幫助的
9. 中國加入了哪些國際組織
聯合國、國際奧委會、國際紅十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 濕地國際版組織 反洗錢金融權行動特別工作組、世界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國際原子能機構、保護知識產權國際組織及國際公約、亞太工程師國際組織、新聞出版國際組織和機構、國際會計師組織、防擴散國際條約國際組織、國際麻醉葯品管理局。
10. 中國加入了哪些世界組織
1、聯合國(UN)
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10月24日,總部在美國紐約,在瑞士日內瓦設歐洲辦事處,目前有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193個成員,以及巴勒斯坦、梵蒂岡兩個觀察員國。工作語言為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亞太經合組織
2、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
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成立於1989年11月7日,總部在新加坡。目前有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越南等21個成員國,以及東南亞國家聯盟、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和太平洋島國論壇等3個觀察員。
3、世界貿易組織(WTO)
簡稱世貿組織,成立於1995年1月1日,總部在瑞士日內瓦。目前有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巴西等164個成員,世貿組織的官方語言有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4、世界銀行集團
簡稱世界銀行,成立於1945年12月27日,總部在美國華盛頓。目前有美國、中國、日本在內的188個成員。
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IMF成立於1945年12月27日,總部在美國華盛頓。目前有中國、美國在內的189個成員。
6、世界衛生組織(WHO)
世界衛生組織成立於1949年4月7日,總部在瑞士日內瓦。目前有中國、美國、剛果、丹麥、印度、埃及在內的194個成員。
7、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
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於1946年1月4日,總部在法國巴黎。目前有中國、法國、印度等195個成員。
8、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簡稱國際奧委會,成立於1894年6月23日,總部在瑞士洛桑。目前有中國、俄羅斯、英國、德國在內的206個成員。
9、亞洲開發銀行(ADB)
簡稱亞行,成立於1966年11月24日,總部在菲律賓馬尼拉。目前有中國、日本、美國、韓國等67個成員。
10、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
簡稱亞投行,成立於2015年12月25日,總部在中國北京。目前有中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法國等77個成員國。
拓展資料:
國際組織是現代國際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兩個以上國家或其政府、人民、民間團體基於特定目的,以一定協議形式而建立的各種機構。
國際組織分為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間組織,也可分為區域性國際組織和全球性國際組織。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聯合國,歐洲聯盟,非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世界貿易組織等,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國際足球聯合會,樂施會,創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紅十字會等,各種國際組織在當今世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據《國際組織年鑒》統計,20世紀初,世界有200餘個國際組織,到50年代發展到1000餘個,70年代末增至8200餘個,1990年約為2.7萬個,1998年為4.8萬余個,21世紀初超過5.8萬個。
截至2016年,世界上有6.2萬余個國際組織,包括有主權國家參加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民間團體成立的非政府國際組織,它們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地區性、國家集團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