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發納斯達克100指數a這支基金怎麼樣
這支基金非常優秀的哦,對標的是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前100隻優秀的科創公司,每年的回贏利增長答率達到20%多,相對於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業績就優秀多了。
而廣發基金公司又是老品牌基金公司了,所以二個疊加收益絕對不差的!
㈡ 最近買入廣發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怎麼樣
這支基金非常優秀的哦,對標的是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前100隻優秀的科創公司,每內年的贏利增長率達到20%多,容相對於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業績就優秀多了。
而廣發基金公司又是老品牌基金公司了,所以二個疊加收益絕對不差的!
㈢ 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的投資標的很強嗎
構成納斯達克100指數的100家非金融類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經過嚴格的篩選,必須版為納斯達克市場市值權前100強的非金融公司,每天的股票平均交易量必須要超過20萬股,上市時間一般需要達到2年。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的選擇均為業績穩定、規模巨大的公司,有比較好的代表性,其中又以高科技公司為主體。具體詳情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的網站上有:http://www.gtfund.com。
㈣ 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的指數特點
該指數基金的投資標的涵蓋了微軟、英特爾、蘋果、星巴克、谷歌及網路等全球頗內具創新成長潛力的100家上市容公司。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美國科技板塊的12個月預期市盈率僅在14倍左右,絕大部分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公司手中的現金也都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㈤ 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是什麼
1、納斯達克100指數的100家非金融類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經過嚴格的篩選,必須為納斯達克市場市值前100強的非金融公司,每天的股票平均交易量必須要超過20萬股,上市時間一般需要達到2年。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的選擇均為業績穩定、規模巨大的公司,有比較好的代表性,其中又以高科技公司為主體。
2、該指數基金的投資標的涵蓋了微軟、英特爾、蘋果、星巴克、谷歌及網路等全球頗具創新成長潛力的100家上市公司。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美國科技板塊的12個月預期市盈率僅在14倍左右,絕大部分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公司手中的現金也都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3、基金發行:
國泰基金旗下首隻海外指數基金, 國泰基金早在2009年2月25日就與納斯達克OMX集團簽署了獨家許可協議,使用納斯達克100指數在中國開發各類基金產品,並於2009年12月31日獲得外匯管理局批復的7億美元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於2010年三月初獲中國證監會批准並即將通過各大銀行和券商渠道發行。
2010年3月22日,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160213)正式發行,意味著中國人從此也可以投資納斯達克100指數了。
㈥ 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有哪些
現在最講究資產配置分散投資,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可以做到全球化的資產內配置,大大降容低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它跟蹤的指數的成分股也是微軟、新聞集團、網路、蘋果這樣的全球高成長性企業,機會還是很大的。建議買。
㈦ 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這只基金怎麼樣,好嗎
國泰納斯抄達克100指數基金這是襲QDII基金,也就是國內基金公司買外國人的股票
100指數跟美國納斯達克指數關聯,美國股市漲,這個基金就漲
簡單幫你介紹一下
基金有指數基,股票基,混合基,債基,貨基和QDII基,當然還有如QFII基等
QDII基是海外基
QDII基曾在08年很熱,但第一批QDII基全軍覆滅,現在虧損20%以上的還有很多
當然,最近美指創新高,新一批的QDII基表現還是很搶眼的
建議:美指創新高,當然風險已經積聚
您要是對基金一點不懂,請不要輕易買QDII基
資金不多的話,嘗試一下未嘗不可
資金多請合理配置,不要全部押在一個品種上
㈧ 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的指數比較
與滬深300指數比較
由於海外市場與A股市場各自擁有獨立的貨幣、財政政策,並且有不回同的工業結構答以及經濟周期,因而市場相關性較低。通過海外指數基金投資國外資本市場可以有效分散風險。從國泰基金對上證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2005年1月-2010年1月歷史跟蹤數據來看,納斯達克10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相關性僅0.067,較之與國內股市聯動日益緊密的亞太股市而言,分散風險的特點更加明顯。
與納斯達克指數比較
納斯達克100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不同,其選取了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值最大的100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入選的權重股中諸如微軟、谷歌、蘋果等都是在自己市場上具有全球統治性地位的高成長優質公司,基本面風險較小的同時估值也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㈨ 我3號三點前買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昨晚上的虧損跟我有關系沒呀
有關系的。
謝謝你的提問
㈩ 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和QDII有什麼區別
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也屬於QDII的一種,但是與第一批QDII相比較,納斯達克100指數基回金做到了徹底「出答海」, 也是國內投資者第一次真正有機會投資與國內股市相關度較低的美國股市,作美國企業的股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