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發揮哪些關鍵性作用
「中國改革開放為人類發展貢獻了重要經驗和財富,對全世界尤其是正在探索發展路徑的國傢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波蘭華沙大學歐洲中心主任博爾丁·波拉切克日前在波蘭《新思想聯盟》網站上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寫道。
為全球經濟增長發揮關鍵性作用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奇跡: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9.5%;以美元計算,中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以及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改革開放40年來,按照現行聯合國標准,中國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全國貧困發生率降低到了3%左右。2018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將投入510億歐元用於農村基礎設施、住房等的建設以及農村工業、醫療、教育的發展。預計到2020年中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將實現全部脫貧。
法國網路媒體Agoravox報道稱,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改革開放將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發揮關鍵性作用。
塞爾維亞社會黨副主席扎爾科·奧布拉多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改革開放的決策極具智慧,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都至關重要」。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各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
波蘭華沙人文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加夫利科夫斯基撰文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從貧窮落後到如今在世界經濟舞台佔有重要地位,短短40年內,中國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數百年所走現代化發展之路,讓人驚嘆。
義大利共產黨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國際部協調員弗朗切斯科·馬林焦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參觀了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他對媒體表示,中國農村居住環境在短短幾十年裡便實現了質的飛躍。現在的中國年輕人大多能聽到來自老一輩有關貧窮的記憶,這種代際更替是非常迅速的。
合理有效的長遠發展規劃值得借鑒
據世界銀行測算,2017年中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達到15.3%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左右。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健增長,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和發展的重要引擎。特別是中國推出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意味著中國的發展將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研究資深教授托馬斯·海貝勒與哥廷根大學現代中國社會經濟研究學者阿爾敏·米勒聯合發布的《中國社會轉型》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確保中國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非常牢固。面對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挑戰,中國政府的政策體現出積極性和前瞻性,例如通過不斷擴大社會保障體系緩解社會不平等的問題,縮小城鄉差距。
匈牙利PAGEO網站近日刊發中國問題專家佐爾泰伊·亞歷山大的文章《深圳—中國成功故事》指出,深圳這座「中國矽谷」的崛起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縮影,其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顯示出中國改革開放為這個古老的國家帶來的改變。近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中國經濟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深圳更是觀察中國技術影響世界的窗口。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4日 03 版)
Ⅱ 全球經濟增長率 imf 怎麼查
IMF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6.6%但再次警告債務風險在最新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中國經濟走勢做出了相對積極的判斷,但也指出了中國經濟可能面臨的風險。報告顯示,IMF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增長預測由原來的3.2%調低至3.1%,但對中國的增長預測卻不跌反升,由原來的6.5%調高至6.6%。不過,IMF仍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6.2%。報告稱,中國2015年五次下調基準貸款利率,財政政策在當年下半年轉為擴張性,基礎設施支出回升,信貸增長加快,這些政策支持使近期前景有所改善。國家統計局7月15日最新發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均顯示,中國經濟的各項宏觀指標已經有所回升,IMF的預測也大體符合此前多家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預估。著名評級機構標普調高了中國今年及明年經濟增長預測0.25個百分點,分別為6.6%及6.3%。惠譽亦把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6.2%調高至6.3%。「中國出台的寬松刺激性措施正在產生效果,而且政府對於穩定近期增長前景所作出的承諾也已經有所增強」,惠譽表示。盡管上調了中國經濟的增長率,但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布斯特菲爾德在7月19日的報告發布會上指出,中國繼續依賴信貸驅動的經濟增長導致最終發生破壞性風險的可能性加大,中國需要投入的努力解決信貸問題。
Ⅲ 中國為何能成為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
中國能成為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的原因是中國應對疫情的出色表現以及產業體系的完整性。
據新華社訊,我國前三季度進出口額23.12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0.7%,為今年外貿累計增速首次轉正。其中第三季度,出口額5萬億人民幣,增長10.2%,進口額3.88萬億人民幣,增長4.3%。
從上述數據,可以了解到疫情後,國內經濟增長依舊保持強勁,這與中國應對疫情的出色表現以及產業體系的完整性是分不開的。這也符合國際一些權威機構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二季度的時候就曾預測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從基礎的生活用品到高端的科技產品我國一應俱全,可以說我國是全世界產業鏈最齊全的國家也不為過。
就這次疫情相關的醫療用品:口罩、呼吸機、病毒檢測試劑、紅外測溫儀等,全球大部分國家在這些關鍵的防疫醫療用品的生產能力以及儲備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它們不得不從中國進口醫療產品來幫助自己的國家度過疫情災害。
上述的例子,很好地說明了我國產業體系的完整性。依經濟學原理來說,產業體系的完整性不僅能給經濟發展帶來強大的動力,還能讓國內經濟更具抗風險能力。
(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經濟增速擴展閱讀
多家國際機構預測中國將成為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
10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展望報告指出,中國經濟2020年增長率預計為1.9%(6月預測值為1%),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也是IMF連續兩個季度預測中國為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同時IMF預計中國2021年經濟增速將達8.2%,與6月預測值持平。
世界銀行9月28日發布的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形勢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2%,比6月初預計的1%上調1個百分點,同時預計中國明年經濟將增長7.9%。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與惠譽也在近期預測中國為唯一正增長經濟體。
穆迪9月更新其2020-2021年全球宏觀展望報告。穆迪上調了對202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測,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上調至1.9%,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左右。
惠譽亦在9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終將中國2020年增長預期由1.2%上調至2.7%,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7%。
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20年針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走向發表了哪些觀點!
2020年,中國經濟面臨一新一老兩大擾動,一新是通脹問題,一老是中美沖突版。我們認為,通脹明年初到權達高點後,仍面臨不確定性,下半年CPI同比回落幅度可能受限,從而貨幣政策的降息周期只能是「小步慢跑」的;經濟增速仍將在中美沖突拖累中下行,但房地產市場大體穩定(預期增速7-9%),基建投資繼續溫和回升(預期增速6-8%),製造業投資企穩上揚(預期增速5%左右),消費和服務業的穩定器作用不容小覷,從而能夠對沖部分外部壓力,預計2010年GDP增速在5.9%-6%之間。在兩大擾動下,股市仍以結構性機會為主,債市下半年能否突破下行取決於通脹形勢。
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什麼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IMF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6.6% 但再次警告債務風險
在最新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中國經濟走勢做出了相對積極的判斷,但也指出了中國經濟可能面臨的風險。
報告顯示,IMF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增長預測由原來的3.2%調低至3.1%,但對中國的增長預測卻不跌反升,由原來的6.5%調高至6.6%。不過,IMF仍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6.2%。
報告稱,中國2015年五次下調基準貸款利率,財政政策在當年下半年轉為擴張性,基礎設施支出回升,信貸增長加快,這些政策支持使近期前景有所改善。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最新發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均顯示,中國經濟的各項宏觀指標已經有所回升,IMF的預測也大體符合此前多家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預估。
著名評級機構標普調高了中國今年及明年經濟增長預測0.25個百分點,分別為6.6%及6.3%。惠譽亦把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6.2%調高至6.3%。
「中國出台的寬松刺激性措施正在產生效果,而且政府對於穩定近期增長前景所作出的承諾也已經有所增強」,惠譽表示。
盡管上調了中國經濟的增長率,但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布斯特菲爾德在7月19日的報告發布會上指出,中國繼續依賴信貸驅動的經濟增長導致最終發生破壞性風險的可能性加大,中國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解決信貸問題。
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看好亞洲及中國經濟嗎
10月15日消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針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地區經濟展望:2017年10月最新預測》指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今年、明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為5.6%、5.5%,亞洲及中國以其強勁的增速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增長。
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速的上調,反映了中國上半年基礎設施支出依然強勁有力,以及房地產部門抵禦風險的能力。中國具備在未來3年至5年維持強勁經濟增長的潛力。
報告指出,亞洲經濟增長未來所面對的風險與挑戰並存。從積極方面看,受益於信心增強和更有利的市場條件,中國的經濟增長和日本的周期性復甦可能會比預期更為強勁和持久。然而,全球金融環境突然收緊可能引發破壞性的資本外流,這尤其會影響到亞洲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削弱其增長前景。亞洲經濟體由於其貿易開放度和與全球價值鏈的融合,特別容易受到保護主義的影響,若全球轉向實行內向型政策,就可能抑制亞洲的出口並減少該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
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看好中國經濟增長是真的嗎
近日,國際貨幣抄基金組織(IMF)公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再次上調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IMF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8%,2018年為6.5%,與今年7月的預期相比,均分別上漲0.1%。
該報告表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看好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
Ⅷ 如何看待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份額的增加
持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一起,並稱為世界經濟領域中最重要的三個國際組織。今年二月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投票通過決議,提高中國在基金組織里的份額,從而使中國在基金組織的份額位次由原來的第11位提高到了第8位。這一變化,反映了中國經濟實力在增強,同時也標志著我國的國際經濟地位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幾天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設在北京的辦事處在接到中國提高份額的消息後,一直在緊張地忙碌著,對於相關的數據進行調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從去年開始著手解決增加中國份額的問題。2000年11月17日,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專門成立了由包括中國執董在內的13位執董組成的中國特別增資委員會。經多次討論,委員會於2001年1月3日達成共識,提議將中國在基金組織中的份額由原來的46.872億特別提款權,提高到63.692億特別提款權,與加拿大的份額居同一水平,並列第八位。第二天,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一致通過了委員會的建議,並將中國特別增資決議草案提交基金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由183個成員國組成的基金組織理事會投票表決。2月5日,基金組織理事會投票結束,一致通過了提高中國份額的決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聯合國專屬機構之一,成立於1945年,現有成員國183個,它的宗旨是: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向遇到暫時外匯困難的的成員國提供短期貸款等。自成立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直在國際金融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核心作用。由於基金組織的資金主要來自於各成員國向基金組織繳納的一定數量的份額,因此,成員國的主要權利就是根據份額的多少享有不同數量的特別提款權。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創立於1969年,是一種全新概念的國際儲備貨幣單位,也就是說當成員國在國際收支發生困難時可以動用自己的份額,並且可以從基金組織借用相當於份額一定倍數的資金。同時,份額的多少還決定了成員國在基金組織的投票權和相應的義務。份額越大,享有的表決權也就越大。
回顧中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系的歷史,不難發現,從基金組織1945年成立開始,中國在其中所佔份額的地位幾起幾伏。在這些起伏升降中,人們可以深切地體會到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與自身經濟發展的關系。
1945年12月27日,29個國家簽署協議,同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是這29個創始國之一。當時中國在基金組織中的份額排位僅次於美國和英國,名列第三。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國際政治環境的制約,中國在基金組織的代表權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1959年至1980年間,基金組織曾經幾次普遍增資,由於當時占據中國在基金組織合法席位的國民黨當局經濟實力嚴重不足,缺乏能力在普遍增資中增加自身的份額,使得中國在基金組織的份額從創建初期的第3位一直降到了第16位。
1980年4、5月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就在當年,中國兩次增資,使得中國在基金組織中的排名從16位上升到第8位。在此基礎上,中國在基金組織內還獲得了單獨選區的地位,從而有權選舉自己的執行董事。
然而,80年代以來,由於沙特特別增資和獨聯體國家加入基金組織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在基金組織的份額到2000年底時為46. 872億特別提款權,占基金組織實際份額的比例下降,位次又從恢復席位後初期的第8位退居第11位。這種狀況與我國的經濟實力極不相稱。為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需要,中國政府領導人及基金組織的中國理事多次向基金組織提出特別增資的要求。經過不懈的努力,基金組織理事會於今年2月5日投票,在無人反對和棄權的情況下通過決議,將中國的份額再一次提高到第8位。
主持人: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良性發展的快速道上,這已經成為目前國際經濟界的一個共識。前不久,一家國際著名的管理顧問公司對全球主要大公司進行了一項調查,在世界最佳投資國的評選中,中國名列第二。此次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份額的增加,更是讓人們認識到,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大谷一郎先生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
記者:大谷先生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根據最新的報道,今年二月上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批准了中國增加在該組織的份額。我們知道,過去中國在IMF成員國中所佔的份額排在第十一位,份額增加之後,中國的排名上升至第八位,與加拿大並列。您認為IMF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大谷:多年來,中國一直在要求IMF提高份額,以便在IMF中獲得與自己在世界上的經濟實力相當的地位。特別是1997年中國在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之後,中國的經濟包括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部分,經濟實力得到了擴大。與IMF中的其他成員相比,中國經濟地位出現了顯著的提高,因此,中國政府向IMF提出了擴大份額的要求。在過去的4年中,IMF執行董事會也在不斷討論應該如何滿足中國增加份額的願望,根據對GDP、貿易額、外匯儲備,以及國際收支狀況等多方面指標的計算和考察,董事會最後得出了一個肯定的結論,認為中國的經濟地位相對於其他成員確實有了提高,所以IMF決定對中國在IMF中所佔的份額進行調整。
記者:IMF根據什麼樣的標准來決定成員國的份額呢?
大谷:我剛才提到,IMF要確定一個成員國的份額,必須從幾個指標對其經濟實力進行衡量,首先就是GDP,即國內生產總值,以及成員國在國際交易中的介入程度,包括產品和服務的進出口額、外匯儲備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同時還要與其他成員國的相應指標進行比較,參考其它與中國有相近特點的成員國的份額,最後確定一個國家的份額。
記者:對於IMF的成員國來說,提高份額究竟意味著什麼?
大谷:由於份額的增加,中國在IMF執行董事會中的投票權與制定政策的權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這也就意味著:相比較過去而言,中國的影響力得到了加強或者說提高。
記者: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您認為中國在IMF中將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大谷:在過去的二十年多里,中國一直非常關注和同情發展中國家的事業,也特別考慮發展中國家的需要。我相信這仍然是中國所希望發揮的作用。而且考慮到中國份額增加這個事實,我相信中國政府希望在國際社會中進一步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並為發展中國家的事業作出貢獻。
記者:您如何評價目前的中國經濟狀況?
大谷:中國做得非常好,中國政府在引導宏觀經濟運行方面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即使在結構改革中存在很多困難,包括國有企業改革、銀行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這些問題與貨幣政策以及財政政策關系非常密切,中國政府做得非常好。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7.5%甚至8%的增長,今年中國也希望取得7%的經濟增長。即使美國經濟增長已經放緩、日本的經濟復甦基礎還不牢固,但我認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對中國的影響不會太大,而且我相信中國政府也將採取必要的宏觀經濟政策來保持經濟增長。
主持人:就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中增加份額的話題,我們請來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李若谷先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就是IMF這個名詞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有所了解,它的名聲大振,我不知道中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關系怎麼樣?您能不能簡單地給我們介紹一下?
李若谷:中國是1980年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法席位,1980年之前雖然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創始成員國,但是因為當時的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中國的合法席位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合理解決,1980年以後中國恢復了合法席位,開始了長達21年的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作,在整個的過程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我們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宏觀經濟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它也向我們提供了資金的支持,我們曾經兩次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用貸款,大概16億美元左右,我們在90年代初期已經提前全額償還了這些貸款,這些貸款對我們彌補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對我們經濟結構的調整都起到了一些積極的作用,我們每年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磋商,這是這個組織對成員國進行監督的一個機制,它在整個的機制過程中也向我們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議,對我們經濟改革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還向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技源,我國的幾乎所有宏觀部門都接受過基金組織的技術援助,為我們培養了數千名政府的管理人員,有些人已經走上了領導崗位,應該說在過去21年裡我們和基金組織的合作是有成效的,我們對基金組織也有貢獻,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在世界上是比較獨特的,也豐富了基金組織在如何指導和協助發展中國家發展方向獲得一些經驗。
主持人:從您的角度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評價是怎麼樣的?
李若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三大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結構之一,世界銀行、世貿組織還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它是其中之一,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維持國際匯兌的穩定,1945年成立以來,對維護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你剛才提到了,在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它也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和政策性支持援助,對於亞洲經濟的恢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今後隨著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國際金融領域里的中心地位也會得到進一步加強,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國際金融機構。
主持人:這次特別提到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位次提高了,也就是份額增加了,這對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李若谷:這是兩個方面,一個是中國20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國際中的重要作用也越來越大,中國的份額從第11位上升到第8位,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承認,另外我們增加了份額之後也增加了我們對基金組織的發言權,剛才我說到基金組織是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機構,它在國際經濟領域里,特別是在國際經濟金融體制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使發展能夠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我們需要增加對基金組織的發言權,我們希望能夠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正確的、適當的反應給國際社會,使他們在形成新國際貨幣體制和國際經濟體制的時候,注意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主持人:剛才提到發言權的問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中發言權是根據它的份額來決定的嗎?
李若谷:基本上是這樣的,因為基金組織的份額有點像股份,通過大家認繳,認繳的多股份就大一點,你的發言權和你的股份是有聯系的,雖然它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但是它是相聯系的,股份比較大一點,當然發言權就比較大一點,因為基金組織的重大決策都需要整個投票權的85%通過才能夠批准,由於美國在基金組織佔有17%的投票權,實際上有些問題如果美國不同意的話,就不夠85%了,就可以一票否決了。
主持人:那麼中國從第11位提升到第8位,這個份額它的發言權到底佔多少?
李若谷:原來我們在基金組織里的投票權佔2.21%,這次提高到第8位以後佔3%,和加拿大並列第八位,從份額上講還不是占很大份額,發言權當然也不能跟發達國家相比,但這畢竟是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成就的積累,使得國際社會對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得到了承認,因此我覺得我們在基金組織的發言權通過這次增次得到了一定加強,當然這個發言權也不完全和份額地位相聯系,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在世界經濟地位中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的,因此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里的發言和聲音得到了廣大成員國的重視。
主持人:剛才您提到中國在IMF當中沒有任何債務問題,中國對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貢獻是哪些呢?
李若谷:應該這樣說,我們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貢獻可以分成幾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剛才我提到的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濟發展理論豐富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包括整個國際社會關於經濟發展、經濟改革、體制改革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第二方面是我們對基金組織現在是債權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日常運作中是從中國借錢的,第三方面是我們在危機期間,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雙邊渠道,已經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了40多億美元的支持。
主持人:這個數額也是不小的,對於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來說。
李若谷: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且人均GDP比較低,還有大量貧困人口,應該說中國作出這樣巨大的貢獻是不易的,而且也確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贊譽和承認。
主持人:我們知道在前幾年亞洲金融危機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一些國家提供了資金的支援,特別是對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韓國這些國家,在資金的援助上提出了很多相應條件,當時條件成為人們關注和爭論的焦點,對於提供資金的援助和相應的條件大家有看法,對這個問題您是什麼觀點?
李若谷:我是這樣來看的,基金提供的資金支持很重要,在當時情況下為這些國家經濟的恢復提供了物質上的援助,當然基金組織提供貸款的條件確實有很多可以商量的地方,基金組織有它自己的傳統政策,一般都是雙緊,緊貨幣和緊財政政策,以此來恢復對經濟的信心和增長,從理論上講它沒有很大錯誤,但在實踐中由於各國的情況不同,特別是這次危機和以前危機有很大區別,如果用一種模式去套各種情況,這就是基金組織在剛開始提供援助的時候它的政策條件發生了偏離,它自己也認識到了,後來糾正,這也就說明它認識到剛開始的政策是有問題的,國際社會特別是一些發展國家對它的這些政策有所批評,也是正當的。
主持人:最近我看到一些文章,就是反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亞洲金融危機給一些國家提供貸款的時候提出那些附加條件,比如資本賬戶的自由開放,還有關於透明度等問題,因為當時這些問題也確實是爭論很多的,中國在這方面是什麼觀點?
李若谷:基金組織確實一直在推進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開放,而且它認為盡早開放比拖後開放要好。
主持人:這個開放在金融領域的數語是什麼樣的含義?
李若谷:就是自由流動,資本的自由流動,可以自由流進和流出,是這樣一個概念。我們始終認為資本賬戶的開放要和一個國家發展的水平特別是管理水平、金融體制的健全與否密切相關,不能隨意在自己各個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開放資本賬戶,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確實和基金組織有不同看法,在各種國際會議以及基金組織內部的會議上我們多次闡明我們的觀點,亞洲金融危機受到影響的這些國家很多都是資本賬戶過早開放,而它的金融體系不很健全,管理能力不是很強,在這種情況下它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比較厲害,這也是不可避免的,我覺得經過我們無數次重申,基金也基本上認識到這個問題,因此它現在也強調資本賬戶的開放要有一定的階段,不能一下子開放,應該說基金組織能達到這個認識是不容易的,也是我們和許多發展中國家不斷努力的結果。
主持人:IMF本身也是具有探討機制的。有這么一種感覺,目前在國際的經濟活動當中,這種協調機構、這種組織作用是越來越突出,這是不是反映了某種趨勢?
李若谷:你的說法很正確,隨著國際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全球化一體化的發展,各個國家相互協調自己的政策,包括發展政策、經濟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協調越來越重要,因此應運而生了很多對話和協調機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一個,我們最近有20國集團,我們在亞洲有十加三的東加中日韓的機制等等,這些機制都是為了加強各國間的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特別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也在上升,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在加大,因此國際上包括一些發達國家,都願意加強和中國在國際經濟發展政策上一些問題的協調。
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1%,這么預測的理由是什麼
所以說中國疫情得以控制,中國的經濟也是在飛速的發展,從全球來看只有中國的GDP是為正增長的。所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為8.1%。中國經濟之所以能成長,還有一大部分就是中國人民相信自己的政府,我們反觀其他國家,他們為了自己的私利,甚至政黨之間的斗爭,導致防疫措施以及防疫政策不能完全的實施,也有一部分是由於思想上的原因,導致他們不相信政府所謂的防疫措施,所以後果就是失業率下降,人口大量的死亡感染率大量的上升。
Ⅹ 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有什麼意義
北京時間10月11日晚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全球經濟形勢繼續好轉,並上調2017年和2018年的全球GDP增速預期。其中,中國經濟增速上調0.1%至6.8%,這是該組織今年第四次上調中國2017年經濟增長預期。此前在9月20日,經合組織上調了中國2017年的GDP增速,從原來的6.6%上調至6.8%。
IMF調升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並非沒有理由。
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在全球經濟的日益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個經濟體而言,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10%,並使超過8億人擺脫貧困,為實現全球千年發展目標做出了重大貢獻。這樣的增速是史無前例的。
人民幣被納入IMF貨幣籃子,意味著人民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貨幣,名正言順地成為IMF的180多個成員國官方使用貨幣,以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增加人民幣的使用量,免除自身的匯率風險,使中國和世界取得雙贏的結果。
此外,根據10月9日公布的官方數據,隨著資本外流的壓力緩解,規模高居世界第一的中國外匯儲備9月份連續第八個月上升,突破3.1萬億美元。也就是說,隨著中國經濟恢復強勁發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有理由對中國經濟前景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