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收益凈值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歷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4 07:53:46

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介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是政府間的國際金融組織。它是根據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和聯盟國家的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通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而建立起來的。於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辦理業務。同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但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至今,IMF已有182個成員。

基金組織設5個地區部門(非洲、亞洲、歐洲、中東、西半球)和12個職能部門(行政管理、中央銀行業務、匯兌和貿易關系、對外關系、財政事務、國際貨幣基金學院、法律事務、研究、秘書、司庫、統計、語言服務局)。其宗旨是作為一個常設機構在國際金融問題上進行協商與協作,促進國際貨幣合作;促進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和平衡發展;促進和保持成員國的就業,生產資源的發展和實際收入的高水平;促進國際匯兌的穩定,在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價安排,防止競爭性的貨幣貶值;協助成員國在經常項目交易中建立多邊支付制定,消除妨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採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間,減輕不平衡的程度。

IMF主要業務活動有:向成員提供貨款,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研究國際貨幣制度改革的有關問題,研究擴大基金組織的作用,提供技術援助和加強同其它國際機構的聯系。

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展史

【簡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是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它是根據1944年7月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運作,1947年11月15日起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 「金磚四國」財長表示必須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成員 】截至2011年6月,有187個成員國,擁有來自140個國家的約2700名員工。【總裁】歷任總裁按照慣例由歐洲人擔任。總裁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首席員工,是執行董事會主席,由3位副總裁協助負責該組織的運營。2011年6月28日,法國經濟、財政與工業部部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被選為新一任總裁,任期為5年,其任職時間將從2011年7月5日開始,成為該組織自1944年成立以來首位女性總裁。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規程,由總裁提名副總裁人選,提名需得到董事會的最後批准。【宗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宗旨是穩定國際匯兌,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並通過提供短期貸款,解決成員國國際收支暫不平衡時產生的外匯資金需求。它的資金來源於各成員國認繳的份額。各成員國的份額由該組織根據各國的國民收入、黃金和外匯儲備、進出口貿易額以及出口的波動性等經濟指標確定。成員國的主要權利是按所繳份額的比例借用外匯。 【主要職能】該組織的資金來源於各成員認繳的份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個成員國都有一個與其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大致相符的份額。成員國的份額決定其向該組織繳款的最高限額、其投票權和可從該組織獲得貸款的限額.,美國擁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多份額,因此美國的態度具有決定性影響力。 2008年4月2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投票批准了關於份額和投票權改革的方案。這一方案將適當增加發展中國家在該組織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2009年9月,二十國集團匹茲堡峰會舉行,會議取得突破性進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治理結構是會議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根據會議決議,發達國家需將把部分配額轉移給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的配額將從43%提高到48%。這是該組織發展史上一次重要改革,它對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地位和聲音有積極的作用。 成員享有提款權,即按所繳份額的一定比例借用外匯。1969年又創設「特別提款權」的貨幣(記帳)單位,作為國際流通手段的一個補充,以緩解某些成員的國際收入逆差。成員有義務提供經濟資料,並在外匯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該組織的監督。 【組織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為理事會,由各成員派正、副理事各一名組成,一般由各國的財政部長或中央銀行行長擔任。每年9月舉行一次會議,各理事會單獨行使本國的投票權(各國投票權的大小由其所繳基金份額的多少決定);執行董事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負責處理該組織的日常工作,行使理事會委託的一切權力。執行董事每兩年選舉一次;總裁由執行董事會推選,負責基金組織的業務工作,任期5年,可連任,另外還有三名副總裁。歷任總裁按慣例均由歐洲人擔任。 該組織臨時委員會被看作是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決策和指導機構。該委員會將在政策合作與協調,特別是在制訂中期戰略方面的充分發揮作用。委員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年與世界銀行共同舉行年會。

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發展歷程

1944年,聯合抄國贊助的財金會議襲於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
1944年7月22日,會議上簽訂了成立國際貨幣基金協議。國際貨幣基金的主要設計者是費邊社成員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以及美國副財政部長亨利·迪克特·懷特(Harry Dexter White)。
1945年12月27日,協議條款付諸實行。
1946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成立,是為二戰完結後之重建計劃的一部分。
1947年3月1日正式運作。

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前從何而來

IMF是起源於二戰以後,有些帝國主義國家因為戰爭導致自己國家收支不平衡,所以一起建立內這個國際貨幣合容作的組織。
實際上提供的錢是各個成員國繳納的錢。

央行發行的錢是根據貨幣需求量發的,當然發行的錢超過貨幣需求量就會通脹,但是這里多發行一般是需求量增加了。貨幣需求量增加的可能有很多,比如國家多生產了的商品增加了需要更多的錢來買,比如國家貿易進口增加了很多,需要很多錢來買外國的貨。

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以來有過什麼成就

中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1980年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恢復中國的代表版權。中權國在該組織中的份額為33.853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2.34%。中國共擁有3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2.28%。中國自1980年恢復在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

基金組織是「由185個國家參與的組織,致力促進全球金融合作、加強金融穩定、推動國際貿易、協助國家達致高就業率和可持續發展」,除了朝鮮、列支敦斯登、古巴、安道爾、摩納哥、吐瓦魯和諾魯,所有聯合國成員國而且只能是聯合國成員國才有權直接或間接成為基金的成員。

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前身是什麼(「十國集團」「二十國委員會」)

它沒有前身,從它誕生到現在都是這個名字,它於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版1日開始工作,權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總部設在華盛頓。

具體資料見http://ke..com/view/19979.html

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歷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總部設在華盛頓。

宗旨

該組織宗旨是通過一個常設機構來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為國際貨幣問題的磋商和協作提供方法;通過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把促進和保持成員國的就業、生產資源的發展、實際收入的高水平,作為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穩定國際匯率,在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價安排,避免競爭性的匯價貶值;協助成員國建立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基金組織向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採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間,減輕不平衡的程度等。

該組織的資金來源於各成員認繳的份額。成員享有提款權,即按所繳份額的一定比例借用外匯。1969年又創設「特別提款權」的貨幣(記賬)單位,作為國際流通手段的一個補充,以緩解某些成員的國際收入逆差。成員有義務提供經濟資料,並在外匯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該組織的監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起著樞紐和核心作用。

基金組織歷史

1944年,聯合國贊助的財金會議於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7月22日,各國在會議上簽訂了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的協議。國際貨幣基金的主要設計者是費邊社成員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以及美國副財政部長亨利·迪克特·懷特(Harry Dexter White)。 協議的條款於1945年12月27日付諸實行,1946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成立,是為二戰完結後之重建計劃的一部份,1947年3月1日正式運作。 有時國際貨幣基金、國際清算銀行(BIS)及世界銀行,被稱為「布雷頓森林機構」。差不多所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其金融政策均受這三家機構影響。

基金組織機構

基金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為理事會,由各成員派正、副理事各一名組成,一般由各國的財政部長或中央銀行行長擔任。每年9月舉行一次會議,各理事會單獨行使本國的投票權(各國投票權的大小由其所繳基金份額的多少決定);執行董事會負責日常工作,行使理事會委託的一切權力,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其中6名由美、英、法、德、日、俄、中、沙烏地阿拉伯指派,其餘16名執行董事由其他成員分別組成16個選區選舉產生;中國為單獨選區,亦有一席。執行董事每兩年選舉一次;總裁由執行董事會推選,負責基金組織的業務工作,任期5年,可連任,另外還有三名副總裁。

該組織臨時委員會被看作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決策和指導機構。該委員會將在政策合作與協調,特別是在制訂中期戰略方面的充分發揮作用。委員會由24名執行董事組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年與世界銀行共同舉行年會。

會員資格

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的申請,首先會由基金的董事局審議。之後,董事局會向管治委員會提交「會員資格決議」的報告,報告中會建議該申請國可以在基金中分到多少配額,以及條款。管治委員會接納申請後,該國需要修改法律,確認簽署的入會文件,並承諾遵守基金的規則。

成員國的「配額」決定了一國的應付會費、投票力量、接受資金援助的份額,以及特別提款權SDR的數量。

中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1980年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恢復中國的代表權。中國在該組織中的份額為33.853億特別提款權,占總份額的2.34%。中國共擁有3張選票,占總投票權的2.28%。中國自1980年恢復在貨幣基金組織的席位後單獨組成一個選區並派一名執行董事。1991年,該組織在北京設立常駐代表處。

基金組織是「由184個國家參與的組織,致力促進全球金融合作、加強金融穩定、推動國際貿易、協助國家達致高就業率和可持續發展」,除了朝鮮、列支敦斯登、古巴、安道爾、摩納哥、吐瓦魯和諾魯,所有聯合國成員國而且只能是聯合國成員國才有權直接或間接成為基金的成員。

援助和改革

國際貨幣基金的使命,是為陷入嚴重經濟困境的國家,提供協助。對於嚴重財政赤字的國家,基金可能提出資金援助,甚至協助管理國家財政。受援助國需要進行改革,參閱華盛頓共識。

批評

冷戰後期以來,布雷頓森林機構的角色一直引起爭議。有批評指出,基金偏袒與歐美公司有良好關系的資本主義軍事獨裁者。另有批評稱,國際貨幣基金不重視民主、人權和勞工權益。這些批評引起社會的討論,促進了反全球化運動。相反意見認為,國際貨幣基金促使國家民主化的能力有限,而它的宗旨也沒有寫明要這樣做。有支持者指出,經濟穩定是民主的先決條件。

有經濟學家批評,國際貨幣基金的經濟援助都是「有條件地」批出:受援助國需要實行基金建議的經濟改革。經濟學家認為,這樣做會影響國家的社會穩定,實際上適得其反。

一般來說,國際貨幣基金和它的支持者推崇凱恩斯主義。於是,供應學派的支持者通常與國際貨幣基金唱反調。國際貨幣基金提倡把貨幣貶值,被供應學派批評會造成通貨膨脹。

大部分反對經濟全球化的組織,例如ATTAC,認為IMF的加深了貧窮問題,也增加了第三世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

反對IMF的組織各有不同的立場。例如,供應學派認為,ATTAC提出的政策,理念上與IMF的相差無幾。

阿根廷因採用布雷頓森林機構提出的經濟政策,而被IMF推崇為模範國家。然而,2001年,該國出現災難性的金融危機,不少人相信是由IMF倡議的緊縮財政預算和私有化重要資源開發項目所致。緊縮的預算削弱了政府維持基礎建設、福利、教育服務的能力。阿根廷的金融危機加深了南美洲國家對IMF的怨恨,他們指責基金要為南美地區的經濟問題負責[1]。受到阿根廷經濟危機影響,現時南美地區的政府漸走中間偏左的路線,並致力擺脫商業企業對經濟政策的壓力。

另一個引起爭議的國家是肯亞。原本肯亞的中央銀行控制了該國貨幣的流動,IMF提出協助後,要求放寬貨幣政策。調整後不但外商投資大減,在貪污官員的腐蝕下,Kamlesh Manusuklal Damji Pattni 虧空了數以十億計的肯亞先令(是為 Goldenberg scandal),肯亞的財政狀況比之前更差。

國際貨幣基金亡羊補牢的行動影響了它的聲譽:往往當國家已深受經濟打擊,IMF才伸手援助。其實,這些國家出現經濟問題,通常是數十年管理不善的結果,而不為外界所知。管理不善導致國家陷入多年的經濟困境,IMF通常於這時提供協助,人們於是把經濟崩潰與IMF的介入連系起來。犯政客善於轉移視線,利用民族主義和人們對IMF的壞印象,以IMF作自己的代罪羔羊。

雖然IMF成立目的是協助穩定環球經濟,但自1980年代以來,超過100個國家曾經歷銀行體系崩潰,並令GDP下降4%以上,這是史無前例的。IMF對危機的遲緩反應,以及亡羊補牢的做法,令不少經濟學家提出要改革IMF。

盡管西方社會對國際貨幣基金毀譽參半,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超過60%的亞洲人和70%的非洲人認為,IMF和世界銀行對他們的國家有「正面」的影響[2]。

記錄片 Life and Debt 以批判的角度描述國際貨幣基金的政策對牙買加的影響。

基金的功能

(1)外匯資金的融通:會員國家在國際收支困難時,可以向基金申請貸給外匯資金。但其用途限於短期性經常收支的不均衡,各會員國可利用基金的資金,其最高限額為該國攤額的2倍,而在此限額內1年僅能利用攤額的25%。後來,基金已慢慢放寬會員國對於資金利用的限制,以配合實際的需要。
(2)規定各會員國匯率、資金移動和其他外匯管制措施:會員國的國際收支,除非發生基本不均衡,否則不得任意調整其本國貨幣的平價。所謂基本不均衡,乃指除了因季節性、投機性、經濟循環等短期因素外的原因,所產生的國際收支不均衡。對於資金移動,基金則規定:各會員國不得以基金的資金,用於巨額或持續的資本流出的支付。對於此種資本流出,會員國得加以管制,但不得因此而妨礙經濟交易的對外支付。
(3)對會員國有提供資料和建議的作用:我國在基金的歷史較早,1944年的布雷敦森林會議我國便是與會44國之一,並作為大國而攤額十分龐大,僅次於美國的275億美元及英國的130億美元,而為55億美元,與美、英、法、印度並列入攤額最大的國家。1959年基金增資時,由於種種原因,我國攤額並未增加,因此不能列入攤額最大的5國之內,1961年單獨任命執行董事的資格為西德取代。過去,我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的資格由國民黨政府當局代表,自從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後,於1980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通過取消台灣當局資格,恢復我國為會員國資格。
(4)基金的平價:國際貨幣基金對於外匯匯率採取平價制度,規定各會員國均須設定本國貨幣的平價。基金第4條規定:會員國的貨幣的平價,概用黃金1盎司(英兩)等於35美元表示。各國外匯買賣價格上下變動,不得超過平價的1%。1971年史密松寧協定成立後,此一現貨匯率的波動幅度,已擴大為平價上下2.25%的范圍,而決定"平價"的標准,也由黃金改為特別提款權。至於經基金公布的平價,非經基金同意不得變更。但如果會員國的國際收支發生基本不均衡時,即可向基金提出調整平價的要求。若整幅度在平價的10%以內時,會員國得自行調整後,由基金予以追認。若超過10%以上時,則須先經基金同意才能調整。此種平價制度就是「可調整的盯住匯率」。雖然與金匯兌本位制頗接近,但基金的平價,是基金與會員國所決定,而金匯兌本位制則由黃金含量比率所決定。

與世界銀行的區別

國際貨幣基金主要的角色是核數師,工作是記錄各國之間的貿易數字,和各國間的債務,並主持制定國際貨幣經濟政策。至於世界銀行,則主要提供長期貸款。世銀的工作類似投資銀行,向公司、個人或政府發行債券,將所得款項借予受助國。

IMF的成立目的是要穩定各國的貨幣,以及監察外匯市場。由於IMF不是銀行,它不會放款。然而,國際貨幣基金有儲備金,供國家借用,以在短時間內穩定貨幣;做法類似在往來戶口中透支。所借款項必須於5年內清還。

歷任總監

根據不明文規定,IMF的總裁來自歐洲,而世銀的主席則來自美國。

任期 姓名 國籍

1946年5月-1951年5月6日 Camille Gutt 比利時

1951年8月-1956年10月 Ivar Rooth 瑞典

1956年12月-1963年5月5日 Per Jacobsson 瑞典

1963年9月1日-1973年9月1日 Pierre-Paul Schweitzer 法國

1973年9月1日-1978年6月17日 Johannes Witteveen 荷蘭

1978年6月17日-1987年1月16日 Jacques de Larosière 法國

1987年1月16日-2000年2月14日 Michel Camdessus 法國

2000年5月1日-2004年3月4日 霍斯特·克勒 德國

2004年3月4日-2004年5月4日 Anne Krueger 美國(署任,非正式)

2004年5月4日- 羅德里戈·拉托 西班牙

主要出版物

《世界經濟展望》、《國際金融統計》(月刊)、《國際貨幣基金概覽》(周刊) 、《國際收支統計》(月刊) 、《政府財政統計年鑒》。

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哪年成立

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

Ⅸ 中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貨幣的演變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幾個階段

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重大的演變:

1、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2、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從商朝銅幣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形狀很多。戰國時期不僅各國自鑄貨幣,而且在一個諸侯國內的各個地區也都自鑄貨幣。以趙國的鏟幣、齊國的刀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錢、楚國的蟻鼻錢較著名。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貨幣的統一,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漢初,聽任郡國自由鑄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文帝時「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於是「盜鑄如雲而起」。這既造成了貨幣的混亂,又使富商大賈操縱鑄幣權,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五銖錢成為當時唯一合法貨幣。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5、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北宋時,隨著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額增加,北宋太宗時,年鑄幣八十萬貫,以後逐漸增加。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創印的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宋真宗時,在政府的許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戶共同經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黃金作為貨幣的演變歷史

黃金在世界范圍內承擔著貨幣的職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直至今天,它仍是金融領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原始社會末期,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鑄造金幣的國家之一,隨著歷史發展,稱量貨幣過渡為金屬鑄幣,金銀幣原值與面額逐步分離。1816年英國頒布金本位法案,金本位時代開始,黃金走上充當貨幣的巔峰。直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發生經濟危機,各國宣布放棄金本位制,金幣逐步退出流通領域。1976年1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牙買加協定」,規定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准,黃金邁上非貨幣化歷程。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世界范圍內的黃金市場化進程逐步加快。1983年至今,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動國際黃金市場進一步開放,黃金市場和其他金融市場的聯系更為緊密。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黃金貨幣形式的演變,目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鑄造的金銀幣已不再執行流通功能,而演變成紀念幣和投資幣,用來收藏和投資,投資性金銀幣只是一種「幣」形的貴金屬儲藏與交易手段,其面額只是充當一種貨幣符號的作用。普制金幣作為專門用於黃金投資的法定貨幣,其主要特點是發行機構在金價的基礎上加較低升水溢價發行,以易於投資和收售,國際上主要金幣發行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一般都是通過發行各具本國特色的普制金幣供民眾投資和收藏。在歐美國家,普制金幣作為黃金投資產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我國,為增加社會公眾新的投資渠道,目前發售機構正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實施熊貓普制金幣的掛牌收售工作,研究和開發投資幣市場。
黃金的貨幣功能在逐漸弱化,黃金是一種兼有貨幣、金融工具和貴金屬性質的特殊商品,其價格主要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目前黃金的一些特性仍然符合貨幣的內在要求,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貨幣制度的實踐表明,在現代金融制度下黃金仍然具備明顯的貨幣屬性,黃金的非貨幣化過程需要較長的歷史時期,工業用金、生活用金和黃金投資行為的調節應由市場的手段完成。

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

貨幣制度的演變

貨幣制度是指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貨幣流通的准則和規范。主要內容有:確定貨幣和輔幣的材料;確定貨幣的單位;規定貨幣的流通程序和流通辦法;確定發行准備和貨幣的對外關系。

本位貨幣是一個國家貨幣制度規定的標准貨幣。在支付上本位貨幣具有無限法償的能力。即在商品勞務的交易支付中和在債務的清償上,債權人不得拒絕接受。

輔幣是本位貨幣的等分,在使用上有限法償,即超過一定數量,債權人可以拒絕接受。

貨幣制度演變可以分為以下過程:

1.4.1 銀本位制

銀本位制的主要內容是白銀作為貨幣材料。銀鑄幣為本位貨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銀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國際間白銀和銀幣可以自由輸出入。流通中的紙幣可以與銀幣自由兌換。

1.4.2 金銀兩本位制

18 世紀 40 年代由於世界白銀產量的增加,使白銀價格不斷下跌。由於白銀價格不穩定,白銀作為貨幣不利於貨幣流通的穩定和國際收付。削弱了白銀作為貨幣的能力。因此許多國家逐步過渡到了金銀兩本位制。

金銀兩本位制的內容是:金銀兩種金屬均為幣材,以金銀鑄幣為本位貨幣。金銀貨幣具無限法償能力。金銀幣可以自由鑄造和熔化,金銀和金銀鑄幣在國際間能自由輸出入。紙幣和其他貨幣可以自由兌換金銀幣。

典型的金銀兩本位制下,金銀幣之間的比價完全由金銀的市場價格來決定。這種本位制也稱為平行本位制。金銀比價由於缺乏穩定性,後來由政府規定金幣和銀幣的比價兩本位制稱為「復本位制」。進一步削弱的兩本位制稱為「跛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下金銀幣可以自由兌換,自由鑄造,自由熔化,自由輸出入。復本位制下由於白銀市場價格下跌,而由政府規定的銀幣作為貨幣的價值高於其作為普通商品在市場上的價值,套利的結果使銀幣充斥流通。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發揮作用,最終使銀幣的鑄造受到限制。但金幣仍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自由輸出入。 .

金銀兩本位制有以下優點:( 1 )幣材充足,能夠滿足流通需要。 (2) 復本位制下 , 金銀比價由政府規定 , 能夠反過來影響金銀的市場價格 , 有利於金銀幣值的穩定。 (3) 便於交易,人們可以根據交易額的大小選擇金幣或者銀幣進行支付。

1.4.3 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概述

第一,典型的金本位制的產生從貨幣制度演變的角度而言,是由於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發生作用,同時也與 19 世紀以後黃金產量的增加使幣材增加有關。 金本位制的最典型的特點是:規定金鑄幣為本位貨幣,黃金可以自由鑄造和自由熔化。流通中的其他貨幣可以自由兌換為金幣,黃金在國際間可以自由輸出入。由於黃金的價值相對比較穩定,促進了各國商品經濟合國際貿易的發展。黃金由於產量有限儲備有限,不能夠完全滿足不斷擴大的商品流通對流通手段的要求。金本位制盛行了一個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逐步開始受到削弱。

第二,典型的金本位制受到削弱後,逐步實行金塊本位制。金塊本位制的特點是:金幣的鑄造被停止,金幣也不再流通,流通的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紙幣的發行以金塊作為准備。

貨幣的價值與黃金保持等值的關系。人們持有的其他貨幣不能兌換金幣,但可以兌換為金塊。黃金在國際間可以自由輸出入,紙幣可以與金塊進行兌換,但不再是自由兌換,規定的兌換限額較大。因而這種制度也被稱為「富人本位制」。

第三,金匯兌本位制。其主要特點與金塊本位制大體相同。但人們持有的其他貨幣在國內不能兌換黃金,而只能兌換與黃金有聯系的外幣。這種制度的實質是把本國的黃金存於國外的銀行,換取國外的貨幣。用國外的貨幣作為本國的紙幣的發行准備金。國內居民可以購買外匯,並在理論上可以把外匯拿到國外去換取黃金。這種制度也被稱為「虛金本位制」。

(二)金本位制崩潰的原因

20 世紀 30 年代的經濟危機動搖了金本位制的基礎,金幣的自由鑄造、自由熔化、自由輸出入和自由兌換受到了削弱,使這種貨幣制度難以繼續。

金本位制崩潰的原因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黃金既是貨幣又是商品,作為貨幣要求價值穩定,作為商品它的價值要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又不可能穩定,因此它不是理想的貨幣。

其次,黃金作為貨幣並不能保證黃金在國際之間的流動實現均衡,由於黃金流入或者流出會影響到各國貨幣供給量,黃金的流入流出不能實現自動的均衡,也就使各國的貨幣供給量難以與黃金的儲備保持適當的比率。

再次,金本位制下,要求各國貨幣之間的比價要用所含的黃金量作基礎來確定。由於各國政府為了刺激或抑制經濟的擴張或緊縮,對貨幣量進行調節,要求實行獨立的貨幣政策,因此以貨幣的黃金含量為基礎的固定匯率制度難以維持。

1.4.4 紙幣本位制

紙幣本位制是指一個國家的本位貨幣使用紙幣而不與黃金發生任何聯系的一種貨幣制度。它的主要特點:( 1 ),紙幣的發行不受黃金儲備的限制,其發行量完全取決於實現貨幣政策的需要;( 2 ),紙幣的價值決定於它的購買力,紙幣的購買力與發行量成反比,與商品供應量成正比;( 3 ),紙幣的流通完全決定於紙幣發行者的信用;( 4 ),政府通過法律手段保證紙幣具有一定的強制接受性。

紙幣流通條件下,保證幣值的穩定是貨幣制度的核心,必須要以社會公眾提供給中央銀行分配的資源或資產作為穩定幣值的基礎。我國人民幣制度是一種紙幣本位制。它的發行不與任何貴金屬掛鉤,也不依附於任何一國的貨幣,是一種獨立的貨幣。

在現在貨幣已經是: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錢就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然後為了它家破人亡!`````````
````人人都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是事實上如果有萬貫家財的人有幾個不是`````````貪來的```````這對我們以後的影響`
``將不堪設想```!!!!!

Ⅹ 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演變

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演變

1、國際金本位制度

主張金幣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黃版金自由輸出入。權

2、金本位制

  1. 政府停止鑄造金幣。

  2. 不許金幣流通,代替金幣流通的是中央銀行發行的銀行券。

  3. 銀行券不能兌換金幣,只能兌換金塊,並且有兌現的最低限度。

  4. 黃金仍可自由輸出輸入。

3、布雷頓森林體系

「雙掛鉤」機制:

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

4、牙買加體系

  1.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改革。

  2. 推行黃金非貨幣化。

  3. 增強特別提款權的作用。

  4. 增加成員國基金份額。

  5. 擴大信貸額度,以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融資。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