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收益凈值 > 富達歐洲高收益基金

富達歐洲高收益基金

發布時間:2021-02-24 03:44:44

1. 美國富達慈善基金會於美國富達順慈善投資計劃是什麼關系

《富達慈善投資計劃》又名《富達順創富計劃》,由美國富達集團旗下慈善基金會設立的,該計劃旨在引導人們通過資金互助,以先舍後得的精神和慈善捐贈的方式來相互獲取額外的收益;《富達順創富計劃》(以下簡稱富達順)秉承「貢獻一滴水,回報一桶多」的原則,用很少的投資額通過市場倍增來獲得巨大回報;
富達順的精髓來自於互助模式,互助游戲起源於澳洲,後流入美國,運作至今已跨十三個年頭,始終處於穩定發展態勢,其簡單容易復制,風險小、回報快的特點深得人們的喜愛;經過富達基金周密設計,在原有模式中融入捐贈投資與綠色慈善的新概念,將慈善事業與互助模式兩者完美融合一體,其計劃有以下亮點:
一、支持全球收付款,資金即日到帳;兌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二、秒薪制。資金可以立即轉移和使用,自己的美金自己做主。
三、100%撥出率。參與資金全部在慈善參與人群中分配,富達基金本身也是受惠群體中的一員(員工待遇、福利、行政收入等),以非牟利形式為客戶成立個人公益捐贈賬戶;捐贈資產則交由富達投資的營利部門負責投資及管理,從而賺取利潤,不存在倒閉,崩盤,改制,逃跑的可能。
四、付出就有回報.A計劃中,你不做,慈善基金與成員也會給你分配慈善捐款,「大象腿」你同樣可以拿錢,您參與投入的慈善捐款就是一種付出,只要付出你就應該獲得回報。
五、無限時間,永不出局。公平合理。您只需要邀請一位和您一樣的參與者,就有資格參與B計劃的全球捐贈,當您獲得B計劃的資格,按先後獲取順序自動分配給你全球五個慈善成員部門,享受他們10層內獲贈捐贈款中每筆 $5的互助金,快速累計您的財富夢想;同樣,您自己和您邀請的人帶來的慈善捐款,也同樣和全球范圍內特定成員的收入息息相關,實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精神。
六、合法性。美國富達投資集團有一億美元的資產經濟實力雄厚,旗下慈善基金會(Fidelity Investments Charitable Gift Fund)成立於1992年,其推行的富達順捐贈計劃的吸引之處,在於它能夠讓捐款者保留對基金資產慈善用途的控制權,慈善捐贈完全自覺自願,你可以自由的把你的錢捐贈給別人,也完全有權利接受別人的自願饋贈,合情合理合法。
富達順獎勵計劃

2. 歐洲的基金收益是多少

主權基金一般收益在15%左右

3. 都說富國天豐和富國天利這兩個基金特別牛,收益高,有多牛誰來說說,讓我見識一下。最近打算投資債券

富國基金的固定收益團隊蠻強的,富國天豐貌似被稱為史上最牛債基.

4. 高收益債券基金有那些海外高收益債券和國內高收益債券比較,哪個好些

國內的 050111 博時信用債券 高風險高收益 申萬菱信 高杠桿

5. 世界上現存的著名基金公司

全球十大著名基金公司:

貝萊德基金公司(BlackRock)

貝萊德基金公司又稱黑岩集團,並不是大家聽過的黑石,那是家以私募為主的投資公司。而Blackrock可以說是目前世界第一大基金公司,以共同基金為主。貝萊德公司在1988年成立,總部在美國,分布涉及全球,目前為上市公司。貝萊德通過兼並和收購,迅速壯大,其中關鍵兩步包括和美林證券的投資管理部門合並,和最近來的收購了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從而成為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

目前貝萊德公司旗下擁有超過300隻共同基金,其中有很多均為世界著名和高評級基金,總管理資產高達3萬億美圓,目前為美聯儲Fed的投資顧問。之前在和美林合並時,給貝萊德帶來了154隻全球共同基金,之後在收購了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之後,又獲得了著名的安碩(iShare)品牌,熟悉港股的人肯定知道這個牌子,它是一個以跟蹤指數為主要的投資品牌,在美國指數基金佔有市場超過5成。

在國內,可以說貝萊德品牌的影響力也為第一,國內引入了多隻著名基金。包括貝萊德獨步全球的核心旗艦級別產品,世界最佳全球配置型基金——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GA),該基金評級為十年晨星5星,標普AAA,LIBOR最高評級。另外,貝萊德基金公司的天然資源投資系列(世界黃金基金,世界礦業基金,世界能源基金,世界新能源基金)也在國內受到廣泛關注,以上四隻均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單一行業股票基金。另外還包括了很多著名的區域基金,例如拉美基金,新興市場基金,印度基金,新興歐洲等等。

富達基金公司(FidelityInvestment Group)

說起富達基金,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說起彼得•林奇,相信無人不知。

富達基金是一家1946年創辦的基金公司,未上市,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基金公司,直到貝萊德快速收購完成之後。目前富達公司分成兩個主要投資集團,分別主要在歐洲和美國投資。富達最出名的基金為富達麥哲倫基金,彼得•林奇掌管其十三年裡,年平均收益率為29%,而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的漲幅平均只為14%。最近媒體注銷過一篇報道,總結了巴菲特在其45年的投資中,復合投資回報在20%。投資研究公司Morningstar Inc,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巴菲特任伯克希爾哈撒韋董事長期間,表現最好的兩只基金之一,Fidelity Magellan
Fund的年平均回報率為16.3%,Templeton Growth
Fund的年度回報率為13.4%。可以見,雖然之後繼任的基金經理並沒有彼得林奇如此優秀,但是也依然保持了較高水準。值得一提的是,富達基金在新成立一隻基金時,往往會有自由資金成立一隻領航基金,進行1-2年的實際投資,才會對外募集。富達基金高度追求自下而上的投資策略,是該方面的專家。

富達基金投資有很多非常有經驗的優秀基金經理,雖然整體上看,目前引入國內基金不多,但是都代表了富達基金比較高的水準。例如富達亞太股息增長基金,在08年的大跌里幾乎排名第一。富達歐非中東基金,成立以來一直領先市場指數,為世界新興市場投資的第一梯隊,排名在全球前十以內。富達拉美基金也在去年的拉美狂潮里,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

施羅德基金公司(Schrodersgroup)

這是家非常老牌的基金公司,成立在1804年。之前一度長期成為世界最大上市基金公司。在香港,該基金公司被稱為寶源基金,在中國,和交通銀行(601328,股吧)合作成立了交銀施羅德基金。施羅德基金公司品種很多,在國內也是可以說是第2大主要品牌,涉及債券,股票,商品期貨等諸多方面投資。有些國內外資銀行就是以施羅德基金公司產品為主。

施羅德目前國內比較有特色的為債券類投資和另類投資。例如施羅德環球企業債,是一隻非常優秀的企業債基金,而新興市場債券,更是一隻採用對沖基金手法,追求絕對回報的債券基金,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另類投資的話,施羅德有提供很多商品股票和商品期貨方面的投資,例如著名的施羅德商品基金,將資金直接投資到期貨市場上,通過掉期對沖等手段降低風險,在07-10年都取得了比較好的回報和抗跌性。施羅德金屬基金則是同時投資在黃金等貴金屬和工業金屬上,採用期貨和ETF投資,最大程度反映了商品期貨的價格漲跌。另外施羅德的環球房地產股類投資也是很有名。

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公司(FranklinTempleton Investments)

該公司於1947年由魯伯特·強生先生於紐約創立,極富傳奇色彩,曾經一度為世界最大上市基金公司,目前為亞洲區最大的基金投資者之一。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公司以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穩健理財的最早倡導者——本傑明·富蘭克林先生的名字為公司命名,遵循富蘭克林先生的一句名言-「理財規劃,穩健為先」。該公司擁有非常強大的研究力量,和重視研究的富達基金一樣,研究員遍布全球各地。在中國,和國海證券(000750,股吧)合作,成立了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公司。

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公司最出名的為其債券類投資,擁有鄧普頓全球債券,鄧普頓環球總收益,鄧普頓新興市場債券,三為一體的核心債券組合,其業績為世界驕楚,是一家在債券上可以和PIMCO抗衡的基金公司。例如鄧普頓環球總收益全債基金,在今年3個月以來已經取得了6%以上正回報,去年回報高達33%,08年僅下跌2.7%。但是別以為該基金公司只擅長做債券,在股票方面依然有非常強大的實力。前面說的巴菲特的投資對比,其中排名第3的就是鄧普頓環球增長基金,僅次於富達麥哲倫基金。該公司,更是有被譽為新興市場教父的麥朴斯博士(Mark
Mobius)作為新興市場投資的管理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作為基金管理人把錢投資到新興市場的基金經理,當時新興市場還被稱為欠發達市場。1996年,他與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並列《紐約時報》」全球十大基金經理」,可以說投資新興市場首選投資管理人,非他莫數。目前,他負責有超過380億美圓的新興市場基金,國內目前也引入了鄧普頓亞洲增長,鄧普頓拉美等他親自負責的基金,可以說是國內投資者的一大福氣。

霸菱(Barings)

霸菱為全球投資巨頭之一,成立在1762年,歷史悠久,為英國歷史上主要投資管理公司。這家公司目前國內引入產品不多,但是最有名氣的就是霸菱中國香港基金,這是一隻成立27年的著名基金,以香港為主,一直以來都是香港表現最佳的基金,以至於該基金成為香港本地人的最愛。目前該基金也引入國內。

聯博(AllianceBernstein)

聯博資產管理公司為美國最大公開上市之資產管理公司,總部設於紐約。大聯龐大的投資能力包括成長型股票、價值型股票和固定收益投資,除了服務全球各地的零售客戶之外,亦同時滿足全世界包括企業、政府機構、中央銀行等的各項專業資產管理之需求,美國五十州的州政府當中,有高達四十三家的州政府委託大聯資產管理公司為其管理資產。大聯資產管理公司擁有國際化且完整的股票及債券管理經驗,旗下基金績效領先同業,並屢獲多項國際大獎肯定,2002年與2001年亦連續獲頒標准普爾及國內智富雜志合頒之」最佳基金團隊獎」。

首域(theFirst)

首域基金為澳洲聯邦銀行旗下CFS
GAM管理公司,主要是在香港地區。首域基金有兩只非常有名的基金,分別是首域亞洲增長基金和首域中國增長基金,代表了世界第一流的亞洲區和中華概念投資實力。兩只基金均多次獲得同一組別,晨星,理柏的最高評級和金獎,可以說是和霸菱香港一樣,在香港地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基金。這兩只都引入了中國。

百達(Pictet)

瑞士私人銀行始於1805年;以私營無限責任公司形式運作;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給予AA-長期信用評等;專注於財富管理、私人銀行、資產管理、基金銷售及環球託管服務;管理資產總額超過3,230億美元。百達基金公司為百達集團下屬,屬於瑞士的投資機構。目前在國內該基金公司引進並不多,主要包括一些特別的行業基金,例如百達醫葯,百達生物科技,百達保安等等。

亨德森(Henderson)

主要業務集中在投資管理以及為法人或個人投資者量身訂作投資組織者之產品,包含多元之資產種類,提供投資產品與服務予法人或個人投資者於亞洲、歐洲與北美洲,Henderson之投資管理者投資於全球之主要市場,由全球頂尖研究分析師與經濟學家組成之投資管理團體,注重風險管理,確保投資組合之風險與報酬架構符合投資者之要求,1998年3月被AMP購並,被並入AMP於英國與澳洲之資產管理事業群,改名為Henderson
GlobalInvestors,2003年12月, AMP於英國與澳洲之資產管理事業群由公司總管理分離出來,Henderson成為HHG
PLC(新成立之英國控股公司,於倫敦與雪梨交易所均有掛牌)之一部份

6. 富達麥哲倫基金

麥哲倫基金創立於1963年,原名富達國際基金(Fidelity International Fund),1965年3月更名為麥哲倫基金。

富達·麥哲倫是美國共同基金業中的龍頭,長期以來,它依靠良好的知名度和龐大的規模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青睞。這只基金最初由富達的總裁奈德·約翰遜管理,後來由彼得·林奇來操作。在林奇管理麥哲倫的13年中,年均收益率達29%,使業界極為震驚。

但這些已經成為歷史。自從1996年6月鮑勃·斯坦斯基接管麥哲倫以來,麥哲倫基金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只有7.8%,根據Morningstar的統計數據,標准普爾500股票指數每年的平均收益率是8.9%,高於麥哲倫。去年麥哲倫基金比標准普爾落後4個百分點,雖說這也並不是很嚴重,卻有負投資者們對它的期望。

從林奇1990年離任到現在,麥哲倫只是一直依靠自身顯赫的聲望來維持慘淡的經營。過去十年的收益積累了200多億的資產,所以,雖然經營不怎麼樣,卻依然在美國15隻平衡型基金中列第14位。

鮑勃·斯坦斯基在接受《錢》雜志采訪時曾很瀟灑地說,他仍然相信自己能戰勝市場,他的目標沒有變,和《錢》雜志兩年前采訪他時所說的一樣:每年超過標准普爾500股票指數3到5個百分點,同時,他也承認自己過去一兩年中業績並不怎麼好。

其實,過去一兩年中斯坦斯基的失誤還是很明顯的,由於擔心科技股定價過高,收入不會像預計的那麼好,所以他一直在科技股投資上有所保留。2003年末,麥哲倫基金中科技股占總資產的15%,相當於標准普爾500的18%的科技股比例。而斯坦斯基只買了一些大公司(比如英特爾和思科)的少量股票,這些股票在2003年大部分時間內跑贏了大勢。更糟的是,斯坦斯基在一些大的醫葯公司(比如2003年股價下跌14%的默克公司)上大舉投資,以致一些保持盈利的投資,包括投資在花旗集團、泰科、摩根斯坦利和百思買上的,都不能彌補他的損失。

斯坦斯基的失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麥哲倫基金最近處於弱勢的原因,但不能解釋麥哲倫相當長時期內的萎靡不振。自從1990年以來,在三個不同基金經理的管理下,麥哲倫基金基本上跟隨著標准普爾500指數走勢,每當基金經理更替,主動式的投資風格也給予投資者不亞於指數走勢的回報,這自然提升了基金的規模,但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問題的嚴重程度。1990年彼得·林奇離任的時候,麥哲倫基金有140億美元的資產,1999年泡沫高峰期,該基金旗下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

如今,麥哲倫基金的規模甚至減少到680億美元,不只落後於先鋒500指數,而且落後於兩只美國基金,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由於擁有巨額的資金,如果斯坦斯基把1000萬美元投資一隻有前途的小股票,那無論這只股票怎麼樣,基本上都不會影響到基金整體的盈利。但斯坦斯基集中投資了一些巨型公司,平均算來,他向挑選出的每家公司投資了2.9億美元,最多的超過20億美元,結果,他的資金都被大公司套牢了。他擁有的最多的股票包括花旗集團、美國國際集團、維亞康姆、通用、微軟等藍籌巨頭。

斯坦斯基認為,巨大的基金規模決定了他應該主要購買相匹配的標准普爾200(標准普爾500中最大的兩百家公司)中的公司股票,也就是說,基金的規模要和所要購買股票的公司規模相適應。

林奇卻不同,他往往會買一些親自調研之後確信會升值的品種,像小型的、前景模糊的公司的以及外國股票和債券等,這些都有助於他的基金獲得比較好的收益。正如他所說過的,不要擔心錯過所謂的最佳投資時機,因為真正的好機會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盡管外界長期評論說,麥哲倫不過是只指數型基金,但斯坦斯基包括富達都表示否認,比如,富達指出,去年底麥哲倫持有的233隻股票中只有175隻選擇了標准普爾500,標准普爾500中另外325家公司不在基金的投資范圍內。不過自從1990年以來,麥哲倫基金的走勢幾乎與標准普爾500指數相同步。關於鮑勃

鮑勃·斯坦斯基是一個在小地方成長起來的成功男孩,父親是一個火爐和空調維修人員,斯坦斯基從小就生活在伍斯特的工人階層中,後來獲得達德利尼可斯大學的會計學學位和紐約大學的工商碩士學位。他說他的第一份收入來自曾經買的一支叫Valtec工業的光纖股票,當時這只股票從每股9美元一下飆升到了60美元,令他大賺了一筆。1983年斯坦斯基進入富達不久後便被安排作麥哲倫基金經理彼得·林奇的助手,當時他並沒有希望將來有一天能管理麥哲倫基金,只是考慮什麼可以幫助他得到一些股權,以便可以留在富達。

1987年斯坦斯基接手富達成長公司基金,管理2060萬美元的基金,主要投資於小型IPO公司。在他接手的9年中,成長公司的基金平均每年的收益率達到16%,並積累了85億美元的資產。1990年購買思科IPO股票也許是他整個事業生涯中最完美的投資,那時幾便士就能買進一股,低廉的股價使其不斷盈利。1996年斯坦斯基被分派管理麥哲倫基金,事實證明,這比管理成長型公司基金有著更艱巨的挑戰,不光巨大的基金規模束縛著斯坦斯基的管理,他還必須讓麥哲倫在富達的方針指引下進行運作。一定程度上,這要歸結於他的前任、在1992年中期到1996年中期掌管基金的傑斐·維尼克,他管理麥哲倫基金時隨心所欲,無所拘束,後來因為在債券上投了一筆明顯失誤的賭注後辭職而去,此後,富達便對麥哲倫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制度約束。

為了從401(k)投資者那兒拉到更多的新生意,富達對它旗下的許多大基金開始強行加大控制,由彼得·林奇創造出的牛仔式的企業文化似乎不再受人欣賞。基金經理們鼓足干勁去尋求固定的收益,不再為了追求排名表上的名次而承擔很大的風險。作為規模最大、地位最重要的富達旗下子基金,麥哲倫必須保持穩步前進。

現在一些麥哲倫投資者已經開始變得坐立不安了。根據一家金融調查公司的數據,在斯坦斯基任期內,麥哲倫基金的凈贖回額達203億美元,甚至在去年投資者們紛紛撤回到平衡型基金的時候凈贖回額也達24億美元。

從1997年起,麥哲倫不再對新的投資者發售,但不斷下降的資產回報率讓富達損失嚴重。在2001年3月31日財政年結束的時候,麥哲倫為富達賺了7.1億美元,去年這個數字下降到3.44億美元。對於基金持有者和受到麥哲倫基金衰退影響的公司來說,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富達將會作出什麼改變嗎?對此,斯坦斯基的上司、富達管理和調查部門的負責人阿比·約翰遜表示,斯坦斯基和她都認為基金的規模是合適的,目前他們沒有改變其結構的打算。

一些旁觀者認為,富達或許正給斯坦斯基和一些大基金的經理更大的迴旋餘地以承受尋求高回報所產生的風險。對於斯坦斯基,正如他自己所說,他的相當一部分財產已經投入了麥哲倫,他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買進,持有還是拋售?

大致來說,每10個平衡基金的持有者中就有一個投資了麥哲倫基金。新澤西普羅維登斯的退休者賽斯勒夫婦持有麥哲倫基金有20多年了--投資到個人養老帳戶(IRA)的8000美元如今已經升值到65000美元。現年73歲的鮑勃·賽斯勒認為,或許現在麥哲倫基金不如彼得·林奇管理時那樣好,但也不錯了。而"FundAlsrm.com"的創始人羅伊·維茨則認為,是彼得·林奇造就了麥哲倫基金的旗艦地位,如今它的衰退卻不能不讓人們有些傷感。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對於麥哲倫目前的情況,大致來說,投資者有兩種選擇:

如果你持有的麥哲倫基金的數量達到征稅的程度。如果你是在1997年麥哲倫基金對新的投資者停止發售之前買的基金,所持有的數量已經達到征稅程度,要是轉移投資的話,你得繳數量巨大的所得稅。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把錢繼續保留在基金里,同時尋找其他地方的新投資。

如果你持有的麥哲倫基金的數量已經無利可圖。如果像超過四分之三的麥哲倫投資者一樣,你所持有的基金已經無利可圖,那麼不需要擔心繳稅,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應該把所持有的基金轉移到其他基金中去。

[編輯]從麥哲倫基金成長的故事看中國新興基金業
話說三十幾年前,二十郎當歲的彼得·林奇剛就任基金經理人不久,那個基金規模很小,搖搖欲墜,可能被撤銷或與別的命運同樣坎坷的小基金合並。彼時正是美軍敗走中南半島,世界經濟在能源危機掃盪下奄奄一息的悲慘歲月。

林奇的上司富達先生,隔三差五地走到他身邊想給小老弟一些秘訣:"怎麼不買些XX股呢?你看,上周漲這么多!"或者:"聽說,那個某某,要大幹一場,趕快讓基金買上些吧!"行情低迷十幾年已經讓人很不爽了,老闆還像蒼蠅一樣飛來飛去,實在煩人。

某日,彼得終於開竅了,告訴長官:這幾個月搭地鐵上下班讓我有個心得,車要走了,等下一班就是,不用追趕。有些人珍惜時光,為了兩三分鍾,跑步趕火車,不信紙有沒有趕上,摔倒、被門夾到、腳扭到的機會都比別人高很多,真是不劃算啊!反正下班車一會兒就來。接著他又說:股票也不用追,這個漲了,還有沒漲該漲的;也有漲了會跌回來的,追股票的下場跟追地鐵一樣,得不償失。後來,他的基金真的因為太小而跟另一檔合並,經過二十年之後,這個基金成長為全世界管理資產最多的基金,他留下長期穩定的操作紀錄,為投資創造的收益至今無人能及。猜到了吧,這個基金就麥哲倫基金。

就算在共同基金最為發達的市場--美國,基金投資人和基金公司的股東對於基金報酬的預期、基金管理獨立性的尊重都經過相當長時間學習的過程。國內的基金還在初期發展的階段,對於投資基金的信心並不堅定。這一點沒有速成的方法,惟有耐心地觀察及等待,我估計在國內至少還要有一輪多空循環,方可看出高下。在國外,也是經過多個多空循環後,一些堅守基本面分析專業、堅守紀律性操作的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經理人,以傑出的績效向投資者證明買基金比自己做股票要好多了。

所謂傑出的績效包括幾個元素,首要的是穩定性,再就是比市場好,一個好的基金在每一次市場上漲時基金凈值要能比上一次上漲更上層樓、在每一次下跌時可以比上一次下跌時凈值墊高一些。在中國,只要經濟發展向上的趨勢不改變,資本市場作為經濟成長的櫥窗,速度或許有快有緩,基金都有長足發展空間。

中國基金業發展所倚賴的資本市場一般被歸類為新興市場,過去國際上對於新興市場的印象大致可歸類為兩點:第一是市場波動性較大;第二點則是公司治理結構不佳。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投資新興市場似乎是風險極高的事情,因此要承受較高的風險溢價。不可否認,這兩點的確曾是新興市場的特徵,不過經過近幾年的調整與融合,新興市場本質上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投資入應該修正對於新興市場的認知。

首先,隨著金融市場的國際化,資本在國際間移動十分迅速,因此波動性大已不再。是新興市場的特色。從市場波動值(Volatility)來看,美國納斯達克指數過去兩年的波動值已經比MSCI亞洲新興市場指數波動值要高,中國A股市場的波動值在今年甚至亞洲鄰近市場要小。

其次,在金融市場國際化的浪潮下,許多新興市場逐漸解除原有的限制,對外開放市場,例如台灣最近即廢止QFII的制度。事實顯示,在國際資金的進駐後,新興市場的企業管理水平也有迎頭趕上的趨勢。在台灣地區、新加坡等市場,一些佔大盤權值高的藍籌股,外資持有股權的比例已經過半,就股東結構而言,這些公司已算是國際級的企業,因此在管理上須同步提升至國際級的水平,決策時亦須考慮外資股東的想法。國內的企業在邁向國際舞台的過程中,遇到如股權結構改變、購並的情況時,也必須尊重國外媒體的看法,這也是升級為國際企業所必經的過程。

綜合以上兩點,投資新興市場的策略也須加以調整。過去國際投資人習慣將市場按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來劃分,但隨著新興市場國際化的腳步,不同國家間的股市漸趨同步,反而是不同產業間的景氣周期差異更加明顯。因此,以國別作為資產分散的依據,已遠不如以不同產業來分散風險的效果。特別是對於新興市場而言,產業的優勢更為明顯,例如一向採取價值型投資法的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在其投資組合中就有中國石油這家公司,他並不會因為中國石油來自屬於新興市場的中國大陸就不投資,這個例子亦告訴我們,只要公司治理國際化,且所屬產業具備競爭優勢,即使公司在新興市場,投資前景仍被看好。

7. 美林西方資產環球高收益基金怎麼樣

我們中國有句復老話:隔山的金子,制不如到手的銅!
不要輕信什麼高收益。高收益也往往意味著高風險。
有這么幾個問題,請你思考:
誰在給你推薦這個產品?這個產品有什麼實用價值?一旦賣不出去你怎麼辦?
生意場上還有「不熟不做」的古訓,你對美林熟悉嗎?

8. 聽朋友說有個國外基金叫什麼目錄基金,收益較高,不知是真是假但我

1 : 每月投個300-500,用你的工資卡最方便的,去銀行櫃台辦理基金定投,銀行的人就會幫你辦托的。
具體什麼品種基金那還要你自己多了解,以下是我當初買基金參考的!
其實,選擇基金的第一步,是了解基金的種類,然後才談得上選擇適合自己的一隻或多隻基金,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基金有很多種,可以根據是否開放、策略、標的不同,區分為不同的類型。投資人可以依照自己的風險屬性自由選擇。在此,我詳細介紹一下基金的種類。
依投資策略,基金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其風險性依次降低:

1、積極成長型基金:以追求資本的最大增值為操作目標,通常投資於價格波動性大的個股,擇股的指標常常是每股收益成長,銷售成長等數據,最具冒險進取特性,風險/報酬最高,適合冒險型投資人。

2、成長型:以追求長期穩定增值為目的,投資標的以具長期資本增長潛力、素質優良、知名度高的大型績優公司股票為主。

3、價值型:以追求價格被低估、市盈率較低的個股為主要策略,希望能夠發現那些暫時被市場所忽視、價格低於價值的個股。

4、平衡型基金:以兼顧長期資本和穩定收益為目標。通常有一定比重資金投資於固定收益的工具,如債券、可轉換公司債等,以獲取穩定的利息收益,控制風險,其他的部分則投資股票,以追求資本利得。風險/報酬適中,適合穩健、保守的投資人。

5、保本型基金:以保障投資本金為目標,結合低風險的收益型金融工具和較具風險的股票。運作方式是將部分資金投資於國債等風險較低的工具,部分資金投資於股票,而投資股票的部分份額可能會根據基金凈值決定,凈值越高,可投資於股票的部分就越高。在國內,保本型基金基本都有第三方擔保。在國外,由於可以投資衍生工具,保本基金的風險較高的投資部分也可以通過把債券部分產生的利息投資在衍生工具上,通過放大杠桿操作來追求收益。不過,要提醒投資人的是,保本基金並非在任何時間贖回都可保本,在保本期到期之前贖回,也可能面臨本金損失的風險。

定期定額投資著眼中長期,適宜選擇綜合實力比較突出基金公司旗下的長期表現平穩的基金產品。當然,定期定額也不是意味著沒有風險,因此也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產品進行投資。
1,長線投資目標:儲備養老金、孩子的教育儲備。(由於投資周期超長,可面對股價的中短期波動,但養老金及孩子的教育金是人生的重要儲備,不宜選太高風險的品種。)建議定投配置型基金。
2,短線投資目標:應付短期的、突發的資金需求。(投資期較短,且需保證隨時贖回不會有較大的損失,選低風險品種。)可定投債券型基金、偏債型基金。
3,中線投資目標:周期為5-10年,創業所需。(可選高風險、高收益品種,根據股市的大周期,對持倉品種及倉位作出適當的調整。)針對該目標,現在可開始定投股票型或積極配置型。
我不知道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怎麼樣?以上三條你對比一下。
指數基金是應用被動型投資理論指導運作的,而定投是專為長期投資而設計的、縱向分散投資風險的操作手段,也是應用被動型投資理論而設計的操作策略。筆者覺得定投指數基金比較適合老股民,根據股市大盤的牛熊更替周期,適時作出調整。也就是說,當運用被動型投資策略投資於被動型的基金品種,適合採取一些較為主動性的管理措施。
易50指數基金的凈值變化主要取決於大盤的走勢,所跟蹤的標的指數基本上由大盤藍籌股構成,是長線投資價值較高的指數。但指數基金是風險水平最高的基金類型。
意思是根據股市牛熊更替的大周期(按國內以往的情況,每一輪更替周期大概幾年)變化,選擇適當的時機(如步入熊市後)開始定投,適時(牛市階段)停止定投並開始逐步贖回。大盤經過前年的暴跌後,現在是開始定投的不錯時機。
我一直堅持定投易基50指數,不過還是要看你的承受范圍,量力而行。
2

9. 富國基金有沒有什麼高收益的基金產品風險低一點的

天底下從來沒有抄免費的午餐,想要追求高收益的產品,必然也會面對一定的高風險。實際上,從風險控制角度看,80%的風險是由結構決定的。如果你剛開始,不妨可以試試富國基金即將發行的富國均衡策略混合基金,將在11月16日發行,這只以追求中高收益和中低回撤為目標,力求打造一隻」讓持有人安心賺到錢的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劉博也是有著8年證券從業經驗的,長久以來採用均衡策略,業績一直都不錯,跟著他是沒問題的。

10. 我想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基金,推薦幾只,多謝

基金,我只推薦指數基金。。。其它基金都是不可信的。不信你去查查,這幾內年容一直很好的基金幾乎沒有。
指數基金適合定投。
推薦以下:嘉實300,滬深300里最好的一隻。
易方達深100.
華夏中小板,易方達創業板。
銀華銳進,這是高風險,高收益的。。。非常高。高風險高收益的其它最多的還是杠桿基金,這只基金就是杠桿基金

閱讀全文

與富達歐洲高收益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