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對沖基金的收益率問題
1、對沖基金的夏普比率是會比單方向運作的基金高的,原因是對沖基金降低的風險遠超於由於對沖降低的收益,兩方面並不是等比例降低的。舉例而言,目前陽光私募基金一年的夏普能達到0.7就是很好的了,但是目前正在發行的一些一比一完成對沖的基金夏普比率能達到2,甚至更高。
2、對於你的那個例子,兩種方案只是購買時間上有差別,對於投資而言實際上是沒有分別的,並不是對沖基金實質的體現。不論你說的A股票還是B股票漲5元和跌3元都是不確定的,若確定無需買B股票了,之所以存在不確定性才做對沖的。用例子來說對沖作用應該是這樣的,100萬買了股票A,同時沽空100萬滬深300,這兩種產品的相關性是可以預見的,若A漲了10萬,滬深300漲了7萬,那就獲利3萬,若A跌了10萬,滬深300跌了15萬,還是獲利了5萬。也就是說由於股票A與滬深300正相關,只要A比滬深300多漲或者少跌就會賺錢,更市場漲還是跌沒有關系,也就是阿爾法值。最理想的對沖基金收益曲線應該是穩步斜向上的,波動基本很小。這裡面存在一個問題,若A股票沒有滬深300強,那麼對沖就會虧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選擇擇股能力強的基金經理,另一方面會用多隻股票,用股票組合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嘉泰新興絕對收益基金就是這么運作的。
對沖基金涉及問題較多,若有其他問題,歡迎追問。
Ⅱ 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和聯邦基金利率的區別
010年11月4日實行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向市場注資6000億美元。下面是復制的
美國政府在次貸危機中的干預措施
2007年3月份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爆發以來,從信用危機到市場震盪,從金融體系而實體經濟,從美國本土波及歐洲乃至亞洲,至今仍未出現整體向好的形勢。為應對次貸危機這一重大挑戰,美聯儲、財政部等美國政府部門相繼採取了眼花繚亂的應對措施,包括傳統的政策手段、創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經濟刺激方案、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出台《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等。9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宣布接管美國兩大房屋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並將由美國國會新創建的機構聯邦住房金融署負責管理這兩家機構。下一步的行動預計將包括注資、收購優先股、債券擔保等具體救助措施。次貸危機給全世界上了生動的一課。盡管這一課仍未結束,但其中美國政府部門廣泛出動,全面干預的實踐,已經成為包括美國在內各國認真研究的鮮活案例。
從2007年3月份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爆發以來,到現在已一年半的時間。次貸危機從信用危機到市場震盪,從金融體系而實體經濟,從美國本土波及歐洲乃至亞洲,至今仍未出現整體向好的形勢。為應對次貸危機這一重大挑戰,美聯儲、財政部等美國政府部門相繼採取了眼花繚亂的應對措施。研判政府在次貸危機中的不同階段所相應採取的各類政府幹預措施的經驗和做法,具有重要意義。
危機之初的政府幹預:傳統政策手段
盡管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美國有關部門和機構已注意到次級抵押貸款寬松的貸款標准、掠奪性貸款等蘊含的市場風險,但並沒有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直到2007年3月份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布破產,次貸危機問題開始引發廣泛關注。
在2007年7月份之後,房地產抵押貸款市場危機急劇惡化,大批房屋所有者難以支付購房款,面臨著喪失房屋贖回權的風險。為了幫助屋主應對喪失房屋贖回權問題,總統布希等行政部門相繼推出了多項措施。2007年8月FHA推出的再貸款計劃(FHA?Secure Program),為陷入困境的房主提供FHA擔保的融資。2007年10月份重組了由貸款公司、投資者等機構參與的希望聯盟(HOPE NOW Alliance),尋求通過各方的協調、條款修正等方式增加抵押貸款融資。盡管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未能根本上扭轉次貸市場日益惡化的局勢。
隨著次貸風險加速暴露和違約率的上升,直接沖擊到發放次級貸款的金融機構,波及持有次貸債券的對沖基金、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市場恐慌快速蔓延,並引發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等劇烈波動。金融市場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大量投資者拋出高風險債券,轉向低風險國債市場進行避險,造成債市和股市資金供應緊張,次級債券市場更是大幅下跌。
這一時期,美聯儲悉數使用了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以及相應的政策手段,對金融市場進行了全面的干預。
(一)公開市場操作,注入流動性。從8月9日開始的整個8月份,美聯儲頻繁使用了公開市場操作,注入和回收流動性。除通常採用的隔夜回購交易外,根據需要,還多次使用14日回購交易等滿足市場持續流動性需求。8月10日當日注入流動性更高達350億美元,遠遠數十億美元日均交易規模。
(二)降低聯邦基金基準利率。盡管面臨著通脹的壓力,2007年9月18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基準利率由5.25%降為4.75%,是2003年6月以來首次降息。此後,聯邦基金利率多次下調,最近已經下調至2%。
(三)降低貼現率。2007年8月17日,美聯儲決定下調貼現率0.5個百分點,從6.25%降至5.75%,並將貼現期限由通常的隔夜暫時延長到30天,還可以根據需要展期。同時,貼現貸款的抵押品包括房屋抵押債券等多種資產。至2008年8月30日已經先後十餘次降低貼現率,貼現貸款余額大幅上升,為銀行業提供了大量流動性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為應對次貸危機的蔓延,各國央行在此次危機處理中都深度介入,形成了對美聯儲流動性操作的「配合」。歐洲央行連續數日大規模公開市場操作,8月9日、10日、13日分別向銀行系統注資948億、610億、476億歐元,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央行也紛紛注資。
美聯儲創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由於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暫時性地緩解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緊張。但進入2007年底來,陸續披露的主要金融機構的損失超過人們預期,顯示金融機構盈利能力下降。同時,利率政策效應並不明顯,經濟走向衰退的風險進一步就加大。隨著次貸危機又向債券保險領域的擴散,市場信心再度受挫,金融市場形勢進一步惡化。
隨著危機的擴散和升級,美聯儲在2007年12月之後,相繼推出了三種新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一)期限拍賣融資便利(Term Auction Facility ,TAF),是一種通過招標拍賣方式向合格的存款類金融機構提供貸款融資的政策工具。它融資額度固定,利率由拍賣過程決定,資金期限可長達28天,從而可為金融機構提供較長期限的資金(見表1)。從2007年12月至今,美聯儲每個月都操作2-3次,每次額度約300-800億美元。
(二)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Primary Dealer Credit Facility ,PDCF),是一種針對投資銀行等市場交易商的隔夜融資機制,旨在緊急狀況下為市場交易商提供援助來拯救瀕臨倒閉的公司。
(三)定期證券借貸工具(Term 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 ,TSLF),是一種通過招標方式向市場交易商賣出高流動性國債而買入其他抵押資產的融資方式,交易商可以提供聯邦機構債、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以及其他一些非聯邦機構債券資產。它期限一般為28天,可用於改善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從而提高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迄今仍被廣泛使用。
此外,美聯儲還加強與歐洲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等合作,緩解各地貨幣市場資金需求,如分別和歐洲中央銀行、瑞士央行合作建立200億美元和4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機制,平抑離岸市場的美元拆借利率。
美聯儲這些非傳統工具的使用,一方面延長了流動性管理的期限,改變了以往美聯儲主要採用隔夜等短期政策工具的慣例,增強了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另一方面,流動性的操作大量通過國債、機構債、資產抵押債券等交易進行,增強了對市場利率的管理。但與此同時,美聯儲將監管和援助范圍從商業銀行擴展到了投資銀行,也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國會與總統的共識:經濟刺激方案
針對2007年底次貸危機的加深,在美聯儲之外,美國政府各部門又陸續推出抵押貸款市場若干救助措施,並最終促成了總規模15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的出台。
2007年12月,美國財政部牽頭提出了市場救援計劃並經總統批准,該計劃通過與貸款公司、投資者等談判,凍結兩年以內發放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以減輕房屋貸款的還貸壓力。12月20日,總統簽署了《抵押貸款債務減免的稅收豁免法案》(Mortgage Forgiveness Debt Relief Act)對房屋所有人住房按揭貸款減免的同時進行稅收豁免援助,增強他們的債務償付能力。
2008年2月美國政府聯合美國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6家房貸公司推出了「生命線工程」(Project Lifeline),主要針對每月抵押貸款還款逾期90天以上的屋主,規定房主可以向房貸機構申請獲得30天的緩沖期。
經過總統和國會數月的醞釀和討論,應對危機的經濟刺激方案終於達成一致共識。2008年2月14日,總統布希簽署了總額約為1680億美元的法案,擬通過大幅退稅刺激消費和投資,刺激經濟增長,以避免經濟衰退。
法案主要內容包括: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下的納稅人將得到600美元的一次性退稅;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納稅的,如果家庭年收入不超過15萬美元,每個家庭將得到1200美元的退稅;有兒童的家庭每個兒童將得到300美元的額外退稅。此外,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的納稅人或年收入超過15萬美元的家庭,也將獲得部分退稅。同時,大量中小企業還可獲得總額為500億美元的稅收優惠。此外,方案提高了政府支持企業(GSE)抵押貸款持有的最高限額。
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刺激方案將對美國經濟增長將發揮積極效果。美國政府近期頒布的財政經濟刺激方案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明顯顯現。如果沒有總額1,52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美國經濟第三季度將可能僅僅增長2.5%左右;預計經濟刺激方案將在第三季度產生近三個百分點的影響,在相關政策支持下,經濟增長可能達5.25%的增長率。但同時,刺激方案也可能對長期經濟增長產生負面作用。
兩房危機與《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的最終出台
2008年7月份以來,美國住房市場持續低迷的形勢仍未有好轉,由於市場對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ie Mac)兩家房貸機構面臨嚴重資金短缺的擔憂,兩家公司股票出現暴跌並觸發股市的大跌,標志著次貸危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為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當月13日,美國財政部緊急宣布救助計劃,包括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信用額度,買進兩家公司股票以及改進監管等內容。美聯儲行同日宣布,接受兩家公司的債券為抵押品,以保障公司的充足流動性。
在不容樂觀的形勢面前,歷經波折的《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The Housing and Economic Recovery Act of 2008)最終終獲通過。並於7月30日經總統簽署發布。法案一方面宣布撥款3000億美元在聯邦住宅管理局(FHA)管理下建立專項基金,為40萬個逾期未還按揭貸款的家庭提供擔保;另一方面授權美國財政部可以「無限度」提高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貸款信用額度,並承諾在必要時刻美國政府將出資購買這兩家機構的股票。此外,還計劃向地方政府提供應急基金,用於購買空置、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的房產,出租或低價出售給低收入家庭。
《住房和經濟恢復法案》的最終通過,在提供住房抵押貸款直接救助措施的同時,對解決次貸危機中的一些深層因素也提供了解決方案,因而對於穩定市場信心將發揮積極作用。同時,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機構長期積累下的諸多問題的處理,又涉及諸多結構性問題,勢必會是一個長期和艱難的改革和調整過程。
次貸危機:政府仍在行動
目前,美國政府針對次貸危機的干預措施仍在陸續推出。9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宣布接管美國兩大房屋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並將由美國國會新創建的機構聯邦住房金融署負責管理這兩家機構。下一步的行動預計將包括注資、收購優先股、債券擔保等具體救助措施。
盡管各界普遍認為,次貸危機尚未過去,危機進一步可能發展仍有待觀察,美國之外也陸續出現危機新的發展。但最近一段時間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則開始出現經濟回調的跡象。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觸底跡象,6月新屋開工止跌回升0.9%,美國可口可樂、花旗集團、美國銀行一批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第二季業績,普遍優於預期,或許危機已經度過了最嚴重之時。
次貸危機給全世界上了生動的一課。盡管這一課仍未結束,但其中美國政府部門廣泛出動,全面干預的實踐,已經成為包括美國在內各國認真研究的鮮活案例。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任職單位:全國人大財經委)
Ⅲ 美國的對沖基金是怎麼操作的
舉個例子,在一個最基本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
又譬如,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中看好的幾只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出該行業中較差的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劣質股,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而產生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劣質股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可以說是一種基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Hedge Fund的稱謂亦徒有虛名。對沖基金已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對沖基金 hedge fund。投資基金的一種形式。屬於免責市場(exempt market)產品。對沖基金名為基金,實際與互惠基金安全、收益、增值的投資理念有本質區別。這種基金採用各種交易手段(如賣空、杠桿操作、程序交易、互換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種等)進行對沖、換位、套頭、套期來賺取巨額利潤。這些概念已經超出了傳統的防止風險、保障收益操作范疇。加之發起和設立對沖基金的法律門檻遠低於互惠基金,使之風險進一步加大。為了保護投資者,北美的證券管理機構將其列入高風險投資品種行列,嚴格限制普通投資者介入,如規定每個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應少於100人,最低投資額為100萬美元等。另為:hedgie
對沖基金的起源與發展
對沖基金(也稱避險基金或套利基金)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實買空賣、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1949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有限合作制的瓊斯對沖基金。雖然對沖基金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出現,但是,它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關注,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對沖基金才有了更廣闊的投資機會,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世界通貨膨脹的威脅逐漸減少,同時金融工具日趨成熟和多樣化,對沖基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據英國《經濟學人》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3000多個新的對沖基金在美國和英國出現。2002年後,對沖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對沖基金的規模依然不小,據英國《金融時報》2005年10月22日報道,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對沖基金總資產額已經達到1.1萬億美元。
對沖基金的特點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Hedge Fund的稱謂亦徒有虛名。對沖基金己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現在的對沖基金有以下幾個特點:
(1)投資活動的復雜性。
近年來結構日趨復雜、花樣不斷翻新的各類金融衍生產品如期貨、期權、掉期等逐漸成為對沖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這些衍生產品本為對沖風險而設計,但因其低成本、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成為許多現代對沖基金進行投機行為的得力工具。對沖基金將這些金融工具配以復雜的組合設什,根據市場預測進行投資,在預測准確時獲取超額利潤,或是利用短期內中場波動而產生的非均衡性設計投資策略,在市場恢復正常狀態時獲取差價。
(2)投資效應的高杠桿性。
典型的對沖基金往往利用銀行信用,以極高的杠桿借貸(Leveradge)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礎上幾倍甚至幾十倍地擴大投資資金,從而達到最大程度地獲取回報的目的。對沖基金的證券資產的高流動性,使得對沖基金可以利用基金資產方便地進行抵押貸款。一個資本金只有1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可以通過反復抵押其證券資產,貸出高達幾十億美元的資金。這種打桿效應的存在,使得在一筆交易後扣除貸款利息,凈利潤遠遠大於僅使用1億美元的資本金運作可能帶來的收益。同樣,也恰恰因為杠桿效應,對沖基金在操作不當時往往亦面臨超額損失的巨大風險。
(3)籌資方式的私募性。
對沖基金的組織結構一般是合夥人制。基金投資者以資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資金但不參與投資活動;基金管理者以資金和技能入伙,負責基金的投資決策。由於對沖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隱蔽性和靈活性,因而在美國對沖基金的合夥人一般控制在100人以下,而每個合夥人的出資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由於對沖基金多為私募性質,從而規避了美國法律對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嚴格要求。由於對沖基金的高風險性和復雜的投資機理,許多西方國家都禁止其向公眾公開招募資金,以保護普通投資者的利益。為了避開美國的高稅收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在美國市場上進行操作的對沖基金一般在巴哈馬和百慕大等一些稅收低,管制鬆散的地區進行離岸注冊,並僅限於向美國境外的投資者募集資金。
(4)操作的隱蔽性和靈活性。
對沖基金與面向普通投資者的證券投資基金不但在基金投資者、資金募集方式、信息披露要求和受監管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別。在投資活動的公平性和靈活性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別。證券投資基金一般都有較明確的資產組合定義。即在投資工具的選擇和比例上有確定的方案,如平衡型基金指在基金組合中股票和債券大體各半,增長型基金指側重於高增長性股票的投資;同時,共同基金不得利用信貸資金進行投資,而對沖基金則完全沒有這些方面的限制和界定,可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組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貸資金,以牟取高於市場平均利潤的超額回報。由於操作上的高度隱蔽性和靈活性以及杠桿融資效應,對沖基金在現代國際金融市場的投機活動中擔當了重要角色。
對沖基金的運作
最初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幾只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出該行業中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股票,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才被用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的理解逐漸深入,近年來對沖基金倍受青睞是由於對沖基金有能力在熊市賺錢。從1999年到2002年,普通公共基金平均每年損失11.7%,而對沖基金在同一期間每年贏利11.2%。對沖基金實現如此驕人的成績是有原因的,而且它們所獲得的收益並不像外界所理解的那麼容易,幾乎所有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都是出色的金融經紀人。
金融衍生工具(以期權為例)有三大特點:
第一,它可以以較少的資金撬動一筆較大的交易,人們把其放大作用,一般為20至100倍;當這筆交易的交易量足夠大時,就可以影響價格;
第二,根據洛倫茲•格利茨的觀點,由於期權合約的買者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即在交割日時,如果該期權的執行價格(Strikeprice)不利於期權持有者,該持有者可以不履行它。這種安排降低了期權購買者的風險,同時又誘使人們進行更為冒險的投資(即投機);
第三,根據約翰·赫爾的觀點,期權的執行價格越是偏離期權的標的資產(特定標的物)的現貨價格,其本身的價格越低,這給對沖基金後來的投機活動帶來便利。
對沖基金管理者發現金融衍生工具的上述特點後,他們所掌握的對沖基金便開始改變了投資策略,他們把套期交易的投資策略變為通過大量交易操縱相關的幾個金融市場,從它們的價格變動中獲利。
現時,對沖基金常用的投資策略多達20多種,其手法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 (一)長短倉,即同時買入及沽空股票,可以是凈長倉或凈短倉;
* (二)市場中性,即同時買入股價偏低及沽出股價偏高的股票;
* (三)可換股套戥,即買入價格偏低的可換股債券,同時沽空正股,反之亦然;
* (四)環球宏觀,即由上至下分析各地經濟金融體系,按政經事件及主要趨勢買賣;
* (五)管理期貨,即持有各種衍生工具長短倉。
對沖基金的最經典的兩種投資策略是「短置」(shortselling)和「貸杠」(leverage)。
短置,即買進股票作為短期投資,就是把短期內購進的股票先拋售,然後在其股價下跌的時候再將其買回來賺取差價(arbitrage)。短置者幾乎總是借別人的股票來短置(「長置」,long position,指的是自己買進股票作為長期投資)。在熊市中採取短置策略最為有效。假如股市不跌反升,短置者賭錯了股市方向,則必須花大錢將升值的股票買回,吃進損失。短置此投資策略由於風險高企,一般的投資者都不採用。
「貸杠」(leverage)在金融界有多重含義,其英文單詞的最基本意思是「杠桿作用」,通常情況下它指的是利用信貸手段使自己的資本基礎擴大。信貸是金融的命脈和燃料,通過「貸杠」這種方式進入華爾街(融資市場)和對沖基金產生「共生」(symbiosis)的關系。在高賭注的金融活動中,「貸杠」成了華爾街給大玩家提供籌碼的機會。對沖基金從大銀行那裡借來資本,華爾街則提供買賣債券和後勤辦公室等服務。換言之,武裝了銀行貸款的對沖基金反過來把大量的金錢用傭金的形式扔回給華爾街。
對沖基金投資案例
已經被人們了解的眾多對沖基金投資案例中,對沖基金對金融市場價格的擾動引起對實質經濟和貨幣體系的破壞時,這些價格才會向對沖基金期望的方向持續地跌落。同時,被攻擊的國家被破壞得越嚴重,對實施攻擊的對沖基金越有利。其結果,是對沖基金與民族國家之間的一次財富再分配。從分配的公正性角度看,對沖基金的這種行為被認為接近於壟斷,那麼它所獲得的收入則近乎壟斷利潤。經濟學界所公認,市場作為一個配置資源的機制是有效的,但是,一旦有對沖基金操縱價格,不僅輸贏的機會不均等,而且會導致對包括貨幣體系在內的市場本身的破壞,更談不上提高市場的效率了。從經濟學的價值觀來看,既然沒有效率,也就缺乏道德基礎。因為這種行為導致的財富再分配,贏者的收入不僅以輸者同等的損失,而且以輸者更大的損失,以至其貨幣體系及經濟機制的崩潰和失效為代價;從全球角度看,是一種凈的福利損失。
(1)1992年狙擊英鎊
1979年始,還沒有統一貨幣的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了各國的貨幣兌換率,組成歐洲貨幣匯率連保體系。該體系規定各國貨幣在不偏離歐共體「中央匯率」25%的范圍內允許上下浮動,如果某一成員國貨幣匯率超出此范圍,其他各國中央銀行將採取行動出面干預。然而,歐共體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貨幣政策根本無法統一,各國貨幣受到本國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各不相同,因此某些時候,連保體系強迫各國中央銀行做出違背他們意願的行動,如在外匯交易強烈波動時,那些中央銀行不得不買進疲軟的貨幣,賣出堅挺的貨幣,以保持外匯市場穩定。
1989年,東西德統一後,德國經濟強勁增長,德國馬克堅挺,而1992年的英國處於經濟不景氣時期,英鎊相對疲軟。為了支持英鎊,英國銀行利率持續高升,但這樣必然傷害了英國的利益,於是英國希望德國降低馬克的利率以緩解英鎊的壓力,可是由於德國經濟過熱,德國希望以高利率政策來為經濟降溫。由於德國拒絕配合,英國在貨幣市場中持續下挫,盡管英、德兩國聯手拋售馬克購進英鎊,但仍無濟於事。1992年9月,德國中央銀行行長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歐洲貨幣體制的不穩定只有通過貨幣貶值才能解決。索羅斯預感到,德國人准備撤退了,馬克不再支持英鎊,於是他旗下的量子基金以5%的保證金方式大筆借貸英鎊,購買馬克。他的策略是:當英鎊匯率未跌之前用英鎊買馬克,當英鎊匯率暴跌後賣出一部分馬克即可還掉當初借貸的英鎊,剩下的就是凈賺。在此次行動中,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賣空了相當於70億美元的英鎊,買進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馬克,在一個多月時間內凈賺15億美元,而歐洲各國中央銀行共計損傷了60億美元,事件以英鎊在1個月內匯率下挫20%而告終。
(2)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賣空泰銖,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後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港元便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其後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試圖狙擊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加上當局大幅調高息率,使對沖基金的計劃沒有成功,但高息卻使香港恆生指數急跌四成,對沖基金意識到同時賣空港元和港股期貨,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獲利。1998年8月索羅斯聯手多家巨型國際金融機構沖擊香港匯市、股市和期市,以慘敗告終。然而,香港政府卻在1998年8月入市干預,令對沖基金同時在外匯市場和港股期貨市場損手。
著名的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它們都曾創造過高達40%至50%的復合年度收益率。採取高風險的投資,為對沖基金可能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為對沖基金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失。大規模的對沖基金不可能在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中永遠處於不敗之地。
關於量子基金
1969年量子基金的前身雙鷹基金由喬治·索羅斯創立,注冊資本為400萬美元。1973年該基金改名為索羅斯基金,資本額躍升到1200萬美元。索羅斯基金旗下有五個風格各異的對沖基金,而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個。1979年索羅斯再次把旗下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為量子公司。之所謂取量子這個詞語是源於海森堡的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此定律與索羅斯的金融市場觀相吻合。測不準定律認為:在量子力學中,要准確描述原子的運動是不可能的。而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處在不確定和不停的波動狀態,但通過明顯的貼現,與不可預料因素下賭,賺錢是可能的。公司順利的運轉,得到超票面價格,是以股票的供給和要求為基礎的。
量子基金的總部設立在紐約,但其出資人皆為非美國國籍的境外投資者,其目的是為了避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量子基金投資於商品、外匯、股票和債券,並大量運用金融衍生產品和杠桿融資,從事全方位的國際性金融操作。憑借索羅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膽識,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場中逐漸成長壯大。由於索羅斯多次准確地預見到某個行業和公司的非同尋常的成長潛力,從而在這些股票的上升過程中獲得超額收益。即使是在市場下滑的熊市中,索羅斯也以其精湛的賣空技巧而大賺其錢。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值為資產總值近60億美元。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萬美元,即增長了3萬倍。
關於老虎基金
1980年著名經紀人朱利安·羅伯遜集資800萬美元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年,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對沖基金——老虎基金攻擊英鎊、里拉成功,並在此次行動中獲得巨大的收益,老虎基金從此名聲鵲起,被眾多投資者所追捧,老虎基金的資本此後迅速膨脹,最終成為美國最為顯赫的對沖基金。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業績節節攀升,在股、匯市投資中同時取得不菲的業績,公司的最高贏利(扣除管理費)達到32%,在1998年的夏天,其總資產達到230億美元的高峰,一度成為美國最大的對沖基金。
1998年的下半年,老虎基金在一系列的投資中失誤,從此走下坡路。1998年期間,俄羅斯金融危機後,日元對美元的匯價一度跌至147:1,出於預期該比價將跌至150日元以下,朱利安·羅伯遜命令旗下的老虎基金、美洲豹基金大量賣空日元,但日元卻在日本經濟沒有任何好轉的情況下,在兩個月內急升到115日元,羅伯遜損失慘重。在有統計的單日(1998年10月7日)最大損失中,老虎基金便虧損了20億美元,1998年的9月份及10月份,老虎基金在日元的投機上累計虧損近50億美元。
1999年,羅伯遜重倉美國航空集團和廢料管理公司的股票,可是兩個商業巨頭的股價卻持續下跌,因此老虎基金再次被重創。
從1998年12月開始,近20億美元的短期資金從美洲豹基金撤出,到1999年10月,總共有50億美元的資金從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撤走,投資者的撤資使基金經理無法專注於長期投資,從而影響長期投資者的信心。因此,1999年10月6日,羅伯遜要求從2000年3月31日開始,旗下的"老虎"、"美洲獅"、"美洲豹"三隻基金的贖回期改為半年一次,但到2000年3月31日,羅伯遜在老虎基金從230億美元的巔峰跌落到65億美元的不得已的情況宣布將結束旗下六隻對沖基金的全部業務。老虎基金倒閉後對65億美元的資產進行清盤,其中80%歸還投資者,朱利安·羅伯遜個人留下15億美元繼續投資
Ⅳ 請問對沖基金的凈值如何計算
最新學術研究顯示,某些對沖基金經理在對他們持有的那些交易不活躍的證券計算價值時可能會選用對他們有利的價格,以便讓基金的業績看上去更好。
投資者對此應該引起警醒,研究發現,這種做法可能會讓本來虧損的某個月「變成」有贏利的一個月。隨著對沖基金數量的激增(目前已超過7,500家),對基金經理而言,要吸引並留住投資者的錢,對上漲月數和下跌月數的統計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近幾個月,在信貸市場一片蕭瑟的同時,如何給難以計算凈值的證券定價成了華爾街的熱門話題。有時,對一些不經常交易或買賣報價差距較大的債券來說,要讓銀行、經紀公司和對沖基金精確確定它們的價格是件很難的事。
近來,在對沖基金計價問題上最出名的一個案例是Ellington Capital Management,它是一家專門從事債券投資的對沖基金公司,旗下管理著52億美元的資產。Ellington在9月30日給客戶的信中說,由於信貸市場發生動盪,它持有的兩只債券受到波及,旗下兩只基金將暫停贖回。
信中說,無法在對要贖回基金的投資者和仍留在基金里的投資者都保持公平的前提下確定資產凈值。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Ellington有什麼不當行為。信中說,公司的做法不是為了回應投資者提出的贖回請求、追繳保證金或其他任何問題。
Ellington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該公司的舉動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上有報導。
目前,投資者、審計部門和監管機構都在關注銀行和經紀公司是如何評判這些證券的價值。不過近來有研究顯示,對沖基金或許更值得人們注意。
學術研究發現,在任何一個月中,報告有少量上漲的基金家數與報告有少量下跌的基金家數之間存在很大差距。對從事流動性較差的證券交易的基金來說,這個差距最為明顯。而在主要交易股票或期貨合約的基金中間,則不存在這樣的懸殊。股票或期貨合約市場活躍,而且很容易定價。這也意味著,某些基金有可能捏造結果。
研究報告作者保倫(Nicolas P.B. Bollen)和波爾(Veronika K. Pool)說,對沖基金經理可能故意編造其投資組合的價值,以便逃避向投資者報告損失。保倫是范德比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金融學副教授,波爾是印地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金融學助教。他們在報告中寫道,如果真出現偽造的情況,那麼投資者可能會對未來的潛在損失估計不足,還有可能對基金經理的能力估計過高。
這項研究採用了馬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一個對沖基金資料庫,分析了4,268家不同投資風格的對沖基金在1994-2005年間的月回報率數據。
眼下,市場已從八月份的信貸危機中逐漸平復下來。為化解危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 9月份將聯邦基準利率下調了50個基點。對沖基金顧問公司Hennessee Group LLC周一表示,它們編制的對沖基金指數8月份下跌了近1%,9月份上漲了2.26%。截至9月底,該指數今年的漲幅已超過10%,同期,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分別上漲了11.5%和7.7%。
有關弱流動性證券的定價問題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是在今年春天,當時,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的兩只基金出了大麻煩。其中一家基金起初公布4月份虧損了6.5%,但幾周後投資者得知,該基金當月實際下跌了20%。該基金對投資者表示,這個變化是因為對不易估價證券的估計價格做了向下調整所導致的。
基金經理在判斷這類證券是盈是虧方面有很大的靈活空間。舉例來說,只要他們前後保持一致,他們可以選擇是採用一隻證券的買入報價還是賣出報價來計算投資組合的價值,而這兩個價格有時懸殊很大。他們還可以選擇不同經紀公司報出的不同價格作為「標價」。如果一家對沖基金預計某個月可能出現虧損,那麼基金經理可能會針對某些證券挑選比較樂觀的價格,從而使基金總體不會下跌,而不會去考慮那些放大虧損的價格。
由於銀行和經紀公司是公共交易機構,因此他們採用的這些估值通常要面對投資者及審計機構的審查。最近的市場動盪更是促使監管部門對經紀公司採用的價格發起了深入調查。
而對沖基金則不會受到外界的同樣審視。他們大多並未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注冊,而且很多對沖基金甚至是在開曼群島等離岸避稅地注冊。另外,一些基金每年只接受一次審計,也就是說月度估計值未必會被外部審計方審查到。
以前的研究發現,在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下,各種對沖基金都能獲得較平穩的回報。保倫和波爾最近發表的論文也在這方面做了研究,但結論卻有所不同。他們的論文指出,基金經理會把回報率向上圓整,以保證基金是略微上漲的,而不會將升值和虧損都遮掩掉。
通常來說,對沖基金的回報率會表現出一種人們熟悉的正態分布曲線,其高點會落在略微上漲的區域。對股票持中性策略的交易(不論預計股價會下跌還是上漲)其回報率會有這樣的表現,而針對弱流動性證券的策略則不會如此。
論文指出,這或許並不奇怪:當經理們發揮自主能動性的機會比較大的時候,歪曲回報率就比較容易做到了。
Ⅳ 美國對沖基金和國內對沖基金的區別
美國的對沖基金與中國的基金的區別:
1、資產配置的種類及地區不同。
中國的投資機構基本集中在中國市場以及在中國公司的債券及股票投資上面。而美國對沖基金的資產配置更加國際化以及多樣化,比如去年科技股及日本政府債券是美國對沖基金的重倉,而今年的資金又轉移到blue-chip的公司、新興市場及部分歐洲國家。
2、操作戰略不同。
中國的基金基本只做多,而美國基金的玩法多種多樣,比如有隻專注於做多的且長期持有的基金,只做空基金,多空基金及基於量化的高頻交易基金。同時還根據基金經理對所投公司的參與程度分為主動基金及被動基金,比如目前的主動基金有Bill Ackman創立的130億美金Pershing Square,「華爾街殺手」Carl Ichan的Ichan Enterprise等,這些主動基金會提議自己的董事會成員來推動所投公司的戰略、成本及資金分配等方面的改變,從而提升公司股票的大幅度上漲。
3、地位不同。
美國的很多公司股權不集中,即使是公司創始人持股比例都很少,外面的基金基本上持股10%左右就可以在董事會有強的話語權及投票權。但是在中國,要麼是創始人的家族絕對控股,要麼就是國家絕對控股。
Ⅵ 為什麼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對沖基金投機石油
這是因為美國國債的收益率與國債價格相反。收益率上升意味著國債價回格下跌,即有人在答拋售國債。
國債是無風險投資品種,有人拋售國債即意味著經濟向好無需守著國債這種低風險低收益的產品,那麼就會投資商品或者股票,因此對沖基金就會加碼主要的大宗商品,那就是跟經濟聯系緊密的——石油。
Ⅶ 去年美國一個對沖基金公司經理年薪47億美元.他是誰
保爾森 在危機中賺大錢
麥迪遜大街590號29樓,保爾森公司的總部設在這里。從窗口向外眺望,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可以看到同一條街上他的老東家——貝爾斯登,2008年5月29日,它被摩根大通以2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成了此次信貸危機中最大的受害者,而危機中最大的受益者,正是保爾森。
16年前,保爾森就曾從樓市的大蕭條中受益,通過抵押拍賣,他買下了紐約的一套公寓和長島漢普頓的一幢大房子。而去年,通過做空樓市,保爾森個人凈賺37億美元,就此成為對沖行業有史以來年收入最高的經理人,連索羅斯這樣的「老手」也望塵莫及。
放膽一搏
他把丘吉爾的一句話當作自己的格言——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
現年52歲的保爾森是哈佛商學院的MBA畢業生,曾效力過奧德賽合夥人公司、貝爾斯登公司以及格拉斯公司。1994年,保爾森自立門戶,成立了一隻專注於並購套利的對沖基金。到了2002年,這只基金管理的資金從最初的200萬美元變成了5億美元,9年的時間里,這只基金有8年都在賺錢,這包括網路泡沫破滅後「所有主要的市場指數都在下跌」的那幾年。這並不等於說,它已然是行業里的明星了——它也許不再是麻雀,但卻遠遠沒有變成鳳凰。
2005年,保爾森擔心美國經濟會走向衰退,他開始做空汽車供應商等公司的債券,賭它們的價值會下跌。然而,即使這些公司的債券已經進入破產程序,它們的價格仍然在上漲。
「這很瘋狂!」保爾森對公司的一位分析師說。他催促他的經紀人想辦法保護他的投資和利潤。
保爾森問他們:「哪裡有我們可以做空的泡沫?」
最後的答案是:房地產。
當時,處於牛市思維中的房地產專家們反復宣稱,房屋價格永遠不會在全國范圍內下跌,否則美聯儲會通過大幅削減利率來挽救這個市場。「大多數人告訴我們」,保爾森說:「永遠不會出現拖欠投資級別的抵押債券的現象。」
在分析了大量數據之後,保爾森確信投資者遠遠低估了抵押信貸市場上所存在的風險。他賭這個市場會崩潰。「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交易,有這么多人看多,而只有極少的人看空。」
保爾森當然不能直接做空房子,但他可以做空與之相關的證券化產品——CDOs和CDS。
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也就是債務抵押債券,是華爾街將抵押債券重新包裝形成的券種,投資者如果擔心CDOs風險太高,華爾街還提供一種可以避險的衍生產品CDS(Credit Default Swap),也就是信用違約交換。
公司的投資經理佩里格利尼開始操作復雜的債券交易:一邊做空危險的CDOs,一邊收購廉價的CDS(由於投資者對房地產市場普遍樂觀,所以當時CDS的價格相當便宜)。
保爾森還覺得人們處於信用泡沫之中,他懷疑評級機構在給次貸產品評級時標准過於寬松,於是,他讓團隊展開大規模的調查,結果發現,貸方回收貸款確實正在變得越來越困難。
2006年,保爾森決定成立一隻對沖基金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專門做空危險的抵押債券,保爾森為這只新基金募集了大約1.5億美元的資金,大部分投資者來自歐洲。2006年中,這只基金開始發力。
可是,房地產市場還是那麼牛,保爾森的新基金卻一直在賠錢。
猶疑的投資者勸告保爾森,在房地產領域有著更多經驗的人都保持樂觀,他卻偏離了他擅長的並購套利領域。一位好友也打電話給保爾森,問他是不是准備止損。
「不。我還要加註。」他回答說。
保爾森決心放膽一搏,雖然他需要每天到中央公園跑上5公里來緩解壓力。他把丘吉爾的一句話當作自己的格言——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
1%的風險、100%的利潤
控制好風險,利潤會不請自來;風險套利不是關於賺錢的,而是關於不賠錢的。
保爾森的投資理念深受格拉斯公司的高級合夥人馬蒂?格拉斯及其父親約瑟夫?格拉斯的影響,他們的兩句話一直指導著保爾森的投資:其一、控制好風險,利潤會不請自來;其二、風險套利不是關於賺錢的,而是關於不賠錢的。
「對於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我們的目標是保護本金,不是賠錢。如果某一年我們的投資回報沒有跑過S&P,我們的投資人會原諒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有非常大的損失,沒有人會原諒我們。」
保爾森唯一的失手是在1998年,受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衰落的影響,「損失了大約4%」。他們發現,大部分的虧損源於事件套利組合。從那時起,他們就減少或者乾脆關閉事件套利組合,以減少基金與市場下跌的正相關性。
在保爾森看來,這次做空次級債與他的投資理念非常契合。
「這是一個不對稱的風險回報交易。」保爾森解釋,「我們瞄準了BBB級債券,在次級債里是評級最低的部分。在一個典型的資產證券化中,一般會有18至20個不同的風險等級,等級最低的最先遭受損失,BBB級債券大約在5%次級的位置,如果標的資產損失超過5%,這種債券就要遭受損失,如果超過 6%,這種債券就不會得到償付。所以,做空這種債券,如果我的決定是錯的,那麼我會損失1%,如果我是正確的,那麼我會賺100%。損失的空間有限,而盈利的空間巨大,我們喜歡這種投資。」
他接著說:「只冒1%的風險賺取100%的利潤是巨大的風險回報。」
危機剛剛過去1/3
鳳凰變麻雀的故事並不會比麻雀變鳳凰的故事更少。
利潤果然不請自來。
在2006年年底,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上漲了大約20%,保爾森開始成立第二隻類似的基金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I。2007年,第一隻基金上漲了590%,第二隻上漲了350%。2007年開年的時候,保爾森公司管理著70億美元的資金,僅去年一年,就有60億美元的資金湧入,這還沒有把他們當年的投資收益計算在內。
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的教授彼得?莫里西相信保爾森並非唯一嗅到抵押貸款行業將要遇到麻煩的人,但他確實是將理論實踐得最有效率的人。「他看到了我們很多人都懷疑的東西,但是,我們沒有勇氣把錢投進去。」
同樣關鍵的是:保爾森做空的時機剛剛好。好幾年前,房地產市場的一些學者在做空房地產,這些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保爾森一飛沖天後,等待他的並不只是鮮花,也有臭雞蛋。某社會組織說他從這場危機當中賺錢「很齷齪」。「從失去家園的人那裡獲利不是一個賺錢的好辦法。」美國鄰里協助公司的CEO 布魯斯?馬克斯說。
雖然免不了媒體的狂轟濫炸——有報紙居然把他母親都挖了出來,81歲的老太太對該報紙的記者說:「我的兒子約翰是一個重要人物,但我確實沒什麼好說的。」——但保爾森依然保持著刻意的低調。畢竟,在對沖基金的世界裡,鳳凰變麻雀的故事並不會比麻雀變鳳凰的故事更少。
保爾森仍然看空房地產市場,他認為「危機剛剛過去1/3」,市場將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回暖。他還看空美國經濟的其他方面,例如,信用卡和汽車信貸。他告訴投資者,現在賭經濟將出現問題還不算太遲。
Ⅷ 美國的對沖基金與中國的基金有何區別
區別一:戰略不同。
美國的對沖基金:美國基金的玩法多,比如有隻專注於做多的且長期持有的基金,只做空基金,多空基金及基於量化的高頻交易基金。
中國的基金:中國的基金基本只做多。
區別二:資產配置的種類及地區不同。
美國的對沖基金:美國對沖基金的資產配置更加國際化以及多樣化。
中國的基金:中國的投資機構基本集中在中國市場以及在中國公司的債券及股票投資上面。
區別三:地位不同。
美國的對沖基金:美國的很多公司股權不集中,即使是公司創始人持股比例都很少,外面的基金基本上持股10%左右就可以在董事會有強的話語權及投票權。
中國的基金:在中國,創始人的家族絕對控股,要麼就是國家絕對控股。
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有嚴格的資格限制,美國證券法規定:以個人名義參加,兩年內個人年收入至少在20萬美元以上;如以家庭名義參加,夫婦倆最近兩年的收入至少在30萬美元以上;如以機構名義參加,凈資產至少在100萬美元以上。
1996年作出新的規定:參與者由100人擴大到了500人。參與者的條件是個人必須擁有價值5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證券。而一般的共同基金無此限制。
對沖基金的操作不受限制,投資組合和交易受限制很少,主要合夥人和管理者可以自由、靈活運用各種投資技術,包括賣空。衍生工具的交易和杠桿。而一般的共同基金在操作上受限制較多。
Ⅸ 量化對沖基金一年收益大約多少
選好基金,適當長期持有;如有盈利,在風險明顯來臨時(咱們這里會回有高手發警報),及時答退出;如暫無盈利(當然必須是好基金),絕不割肉;聽高手建議,不要追高;克服「貪婪和恐懼」等等。如都能做到,像今年和明年的走勢(遠了不敢說),15%-20%應是作得到的。這也是我給自己定的目標。
Ⅹ 問美國對沖基金與共同基金的區別
對沖基金(Hedge Fund)又稱套利基金或避險基金。對沖(Hedge)一詞,原意指在賭博中為防止損失而採用兩方下注的投機方法,因而把在金融市場既買又賣的投機基金稱為對沖基金。
美國的對沖基金是隨著美國金融業的發展、特別是期貨和期權等交易的出現而發展起來的。目前,美國至少有4200家對沖基金,資本總額超過3000億美元。
1.對沖基金的特點
對沖基金的最大特點是進行貸款投機交易,亦即買空賣空。美國大約有85%的對沖基金進行貸款投機交易,在選准市場或項目後,即以數額並不多的資本作底,到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或證券交易所進行巨額貸款,然後傾注大量資金進行殲滅戰,或大輸或大贏,其投資戰略絕對保密。20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對沖基金的冒險系數越來越大,但大多比較成功。
2.對沖基金的分類
以交易手段區分,主要可分為低風險對沖基金、高風險對沖基金和瘋狂對沖基金。
①低風險對沖基金。主要是在美國和國外的股市投資,一般很少以高於本身資本兩倍的借貸款進行投機交易。交易方式以長買短賣為主,也就是說購買可能會上升的股票,借用和出售可能會下跌的股票;待市場出現好轉後,再買回這些股票;
②高風險對沖基金。經常以高於資本25倍的借貸款進行投機交易,而且既在全球股票市場上進行長買短賣,也在全球債券、貨幣和商品期貨等市場上進行大規模的投機交易,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由索羅斯經營的量子基金;
③瘋狂對沖基金。以高於本身資本十倍甚至幾十倍的借貸款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進行炒作。這種對沖基金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基金,該公司曾以40多億美元的資產向銀行貸款100多億美元,其買進賣出的各種證券和股票市面價值一度高達1.25萬億美元,結果導致了1998年9月美國對沖基金事件的爆發。
3.對沖基金與共同基金的區別
從廣義上來說,對沖基金也是共同基金的一種,但與一般共同基金相比,對沖基金又有許多獨特之處:
①投資者資格。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有嚴格的資格限制,美國證券法規定:以個人名義參加,最近兩年內個人年收入至少在20萬美元以上;如以家庭名義參加,夫婦倆最近兩年的收入至少在30萬美元以上;如以機構名義參加,凈資產至少在100萬美元以上。1996年作出新的規定:參與者由100人擴大到了500人。參與者的條件是個人必須擁有價值5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證券。而一般的共同基金無此限制。
②操作。對沖基金的操作不受限制,投資組合和交易受限制很少,主要合夥人和管理者可以自由、靈活運用各種投資技術,包括賣空。衍生工具的交易和杠桿。而一般的共同基金在操作上受限制較多。
③監管。目前對沖基金不受監管。美國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和1940年的投資公司法曾規定:不足100個投資者的機構在成立時不需要向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等金融主管部門登記,並可免於管制。因為投資者主要是少數十分老練而富裕的個體,自我保護能力較強。相比之下,對共同基金的監管比較嚴格,這主要因為投資者是普通大眾,許多人缺乏對市場的必要了解,出於避免大眾風險、保護弱小者以及保證社會安全的考慮,實行嚴格監管。
④籌資方式。對沖基金一般通過私募發起,證券法規定它在吸引顧客時不得利用任何傳媒做廣告。投資者主要通過四種方式參與:根據在上流社會獲得的所謂「投資可靠消息」;直接認識某個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通過別的基金轉入;由投資銀行。證券中介公司或投資咨詢公司的特別介紹。而一般的共同基金多是通過公募,公開大做廣告以招待客戶。
⑤能否離岸設立。對沖基金通常設立離岸基金,其好處是可以避開美國法律的投資人數限制和避稅。通常設在稅收避難所如處女島(Virgin Island)、巴哈馬(Bahamas)、百慕大(Bermuda)、鱷魚島(Cayman Island)、都柏林(Dublin)和盧森堡(Luxembourg),這些地方的稅收微乎其微。1996年11月統計的680億美元對沖基金中,有317億美元投資於離岸對沖基金。據統計,如果不把「基金的基金」計算在內,離岸基金管理的資產幾乎是在岸基金的兩倍。而一般的共同基金不能離岸設立。
共同基金(Mutual Fund)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即通過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託管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外匯、貨幣等金融工具投資,以獲得投資收益和資本增值。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投資基金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設立後,投資者可以隨時申購或贖回基金單位,基金規模不固定的投資基金;封閉式基金是指基金規模在發行前已確定,在發行完畢後的規定期限內,基金規模固定不變的投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