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認識我國當前的證券市場
當前我國開發股指期貨的經濟意義
--------------------------------------------------------------------------------
一、當前我國股市的特點
十四屆三中全會後,股票市場成為大型國企籌資的重要渠道,並在國企改革中起到積極作用。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截至1998年底,股市總市值佔GDP的12.8%,1998年股票稅收對財政的貢獻達2.29%。
股票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01年11月,股市市值已逾2.7萬億元,投資者達4000多萬,上市公司超過1000家。機構投資者類型及規模增加,可融資的綜合類券商、證券投資基金、保險資金乃至國企相繼加入股票投資者大軍,目前證券投資基金已達20家,發行規模達400億元,在個人投資中股票投資的比例也不斷增大。
股票市場的價格風險劇增。由於缺乏風險迴避機制,股價波動劇烈,股價的持續下跌給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如上證指數今年從1756點下跌至目前1500點以下,套牢資金2800億,市價損失近5000億。
二、我國發展股指期貨的可行性
1.法律環境日漸完善
一方面,《證券法》及其它系列法規的陸續出台,為規范市場行為、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期貨市場的相關法規也逐步完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及四個《辦法》也已正式實施,這些法規與已往的法制建設相結合,構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證券法律體系。
2.市場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正逐步提高
股指期貨的推出必須以現貨市場的良好環境為基礎,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場容量、系統風險和信息的對稱性。到2000年2月底,深滬兩地的上市公司已超千家,流通市值11000億元左右,以深發展、上海機場、上海汽車等為代表的藍籌股開始作為一個群體崛起在證券市場,成為證券市場穩定和發展的中堅力量。
另外,證券投資基金的數量和規模進一步擴大,保險資金可間接入市,券商增資擴股工作進入高潮,市場主體正在悄然變化,投資理念更趨理性。同時,通過對證券市場的一系列違規行為的處理,相應的管理辦法出台,投資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行為得到規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更加及時、准確、完整,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3.監管體系的統一性、高效性與獨立性增強
根據「垂直管理、統一監管及監管獨立」的精神,1998年我國對證券監管體系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撤消了國務院證券委,人行承擔的部分監管職能移交中國證監會統一管理,收回地方政府對當地證券監督機構的管理職能,歸中國證監會垂直管理,證監會內部的機構設置也進行了重新安排,加強了監管職能。
三、開發股指期貨有利於當前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
到目前為止,我國股市僅有現貨交易,卻沒有有效的風險迴避機制,這必將影響到我國股市健康發展。股指期貨交易作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金融創新的重要內容,已被公認為迴避股市風險最為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之一。因此,當前開發我國股指期貨交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表現在:
1.促進發行方式的轉變,保證新股發行與順利上市
當前股票一級市場發行普遍採用的是定價上網發行方式。開發股票指數期貨為承銷商提供了迴避風險的工具,股票承銷商在包銷股票的同時,可通過預先賣出相應數量的期指合約以對沖風險、鎖定利潤。這一方面有利於新股發行方式向上網競價發行的轉變,改變現有計劃方式;另一方面可迴避二級市場低迷給承銷商帶來的巨大風險,保證新股的發行與順利上市。
2.迴避股市系統風險,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我國股市的一個特點是股指大幅波動,系統風險大,這種風險難以通過分散投資加以迴避。目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及保險資金開始入市,但由於我國股票市場功能單一,沒有賣空機制,這些機構資金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一旦被套,由於資金大很難退出。開展股票指數期貨交易,可以使投資者通過有效進行投資組合與風險管理,迴避股市的系統風險,實現保值與增值的策略,這將有利於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及保險資金大規模入市。廣大個體投資者有了股指期貨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則可以在股市下跌時避免以往的不是被套牢就是割肉的局面,確保自己的投資收益。
3.增強市場的流動性,促進股市持久活躍
開展股指期貨交易,引進雙向交易機制,能夠大幅度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有利於吸引大資金入市,促進股市的持久活躍。
4.促進股價合理波動,充分發揮經濟「晴雨表」作用
由於缺乏風險迴避機制,我國股市許多機構投資者只能藉助內幕消息進行短線投機,以達到獲利的目的,從而造成股價的非理性波動。有了股指期貨交易,大眾投資者不但有了風險管理工具,而且在交易時要搜集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這樣有利於提高股票現貨市場的透明度,引導投資者理性交易。如果股票現貨市場價格出現過度投機,只會引來兩個市場間的大量套利行為,可抑制股票市場價格的過度波動,規范市場的運作與發展。此外,股指期貨交易發現的預期價格可更敏感地反映國民經濟的未來變化,充分發揮國民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B. 證券市場線反映證券的必要收益率與β值的
【答案】對
【答案解析】
本題考核的是對證券市場線的理解。證券市場線就是我們常說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它能夠清晰地反映個別資產(或投資組合)必要收益率與其所承擔的系統風險13系數之間的線性關系。
C. 1、反映證券本質特性的是( )。 A.流通性 B.機會性 C.權益性 D.風險性 2、證券市場最主要的功能是( )。
反映證券本質特性的是:權益性。證券市場最主要的功能是:定價、資本配置
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為解決資本供求矛盾和流動性而產生的市場。
證券市場以證券發行和交易的方式實現了籌資與投資的對接,有效地化解了資本的供求矛盾和資本結構調整的難題。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證券市場是完整的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反映和調節貨幣資金的運動,而且對整個經濟的運行具有重要影響。
證券市場是指證券發行的買賣的場所,其實質是資金的供給方和資金的需求方通過競爭決定證券價格的場所。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為解決資本供求矛盾和流動而產生的市場。
(3)反映證券市場容量擴展閱讀:
資本配置
證券市場的資本配置功能是指通過證券價格引導資本的流動而實現資本的合理配置的功能。證券投資者對證券的收益十分敏感,而證券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企業的經濟效益。
從長期來看,經濟效益高的企業的證券擁有較多的投資者,這種證券在市場上買賣也很活躍。相反,經濟效益差的企業的證券投資者越來越少,市場上的交易也不旺盛。所以,社會上部分資金會自動地流向經濟效益好的企業,遠離效益差的企業。
這樣,證券市場就引導資本流向能產生高報酬的企業或行業,從而使資本產生盡可能高的效率,進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這是證券市場的三個最基本的功能,還有三個功能是在這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他們分別為:轉換機制,宏觀調控,分散風險。
D. 證券化率是反映證券市場容量的主要指標,它是什麼
證券市值/GDP
E. 股份制的發展是證券市場產生的原因嗎
證券市場的產生原因
(一)證券市場的形成得益於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二)證券市場的形成得益於股份制的發展
股份公司的建立、公司股票和債券的發行,為證券市場的產生提供了現實的基礎和客觀的要求。
(三)證券市場的形成得益於信用制度的發展
證券市場發展的五個階段:
(1)萌芽階段
1602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1790年成立了美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
(2)初步發展階段
(3)停滯階段
1929—1933年,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4)恢復階段
(5)加速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證券市場出現了高度繁榮的局面,不僅證券市場的規模更加擴大,而且證券交易日趨活躍。其重要標志是反映證券市場容量的重要指標——證券化率(證券市值/GDP)的提高。中國證券化率將穩步超越100%。
證券市場發展現狀
(一)證券市場一體化
(二)投資者法人化
機構投資者主要是開放式共同基金、封閉式投資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基金、信託基金,此外還有對沖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證券市場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各種類型的機構投資者快速成長,它們在證券市市場上發揮出日益顯著的主導作用。
(三)金融創新深化
(四)金融機構混業化
1999年11月4日,美國國會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廢除了1933年經濟危機時代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取消了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相互滲透業務的障礙,標志著金融業分業經營制度的終結。
(五)交易所重組與公司化
2006年12月,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並計劃獲雙方股東大會批准,首個跨大西洋的全球最大的新交易所誕生。
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收購了美國群島電子交易公司,成立了紐約證券交易所集團公司,並於2006年3月8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意味著紐交所將結束長達213年的會員制而轉為營利性上市公司。
(六)證券市場網路化
(七)金融風險復雜化
(八)金融監管合作化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股份制的發展是證券市場產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
F. 下列指標中反映證券市場容量的是( )。
【答案來】B
【答案解析】證券化自率是衡量一國(或地區)證券市場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一國(或地區)的證券化率越高,意味著虛擬經濟規模越大,證券市場在該國(或地區)的經濟體系中越重要,它是反映證券市場容量的重要指標。
G. 為什麼我國的債券市場規模不如股票市場的規模
企業債券和股票一樣是資本市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市場結構要求包括企業債券在內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共同協調發展,這既有利於金融領域的改革,社會信用的優化,同時又是企業多渠道、低成本籌集資金的市場基礎。
現階段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存在著以下主要問題:
①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小,滿足不了投融資需求,結構不合理。由於我國目前企業債券的發債及擬發債企業主要集中分布在交通運輸、電力、煤、製造業等具有相對壟斷地位的基礎性行業,而且主要屬於特大型企業,覆蓋的范圍很小,加上發行額度的限制,企業債券發行的規模很小。債券市場交易品種少、期限不合理、無法滿足投資者的多樣化需求一直是困擾債市的一個突出問題。我國債券市場發行的多為固定利率擔保普通債券,可轉換債券、無擔保債券和浮動利率債券出現較晚,發行量較少。
②企業債券品種少,結構單一。在企業債券市場,目前市場交易的品種只有按年付息和到期付息兩種,與股票市場相比,就顯得品種單調。債券品種的單一,不僅難以滿足各類投資者的不同需要,限制了企業債券二級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而且也使發行企業沒有過多的選擇餘地,不能根據具體的資金需求特點設計合適的發行品種。
③企業債券發行市場具有明顯的管制特徵。在發行環節,債券發行實行實質性審批,難以採用法律、法規許可之外的金融工具,從而債券品種的創新受到極大限制。同時,債券價格、證券經營機構的行為、發行對象和發行區域等也都受到管制。
④企業債券流通性差。相對於發行市場而言,我國企業債券的流通市場則嚴重滯後,缺乏統一、有效的流通市場。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是指在盡可能不改變價格的迅速買賣債券的能力。流動性是衡量一個市場成熟重要標志。債券市場流動性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發債融資能力和籌資成本,也關系著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保持市場充分的流動性有助於增強市場的穩定和增強市場參與者,對市場穩定的信心。長期以來,阻礙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的重大障礙是市場分割流動性不足變現能力弱的問題。原因:過嚴的管制,嚴格的審批制度,導致了企業債卷的發行規模小,直接影響了企業債卷市場的發展。同時,在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和承受能力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也不利於投資者拓展投資渠道,規避投資風險;中介機構存在缺陷。企業債券的發行和流通,離不開中介機構的參與。中介機構本身的獨立性、客觀公正性以及投資者對中介機構的認可程度等等都會影響企業債券的發行與流通。而我國的中介機構曾受計劃經濟限制,在我國發展的歷史不長,並很多都是從政府機構中脫胎、衍生而來,從而導致了它們在業務內容、人際關系等方面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就嚴重影響了其本身的獨立性和客觀公正性,使得潛在的企業債券投資者望而卻步。
5)多頭管理,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債券市場現有的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和公司債,分屬四個不同的監管機構監管。國債一級市場由財政部管理,二級市場一部分由證監會管理(交易所部分),一部分由人民銀行管理(銀行間市場部分)。政策性金融債券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由人民銀行管理。發改委管企業債,證監會管公司債,不同的債券在審核程序、發行程序、發行標准和規模、信息披露等各個環節中監管寬嚴不一,不利於債券市場的快速協調發展。目前企業債券發行審核制具有鮮明的行政色彩,由於嚴格的發行限制、復雜緩慢的行政審批制度以及須主要銀行提供信用擔保、發債利率不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40%等要求,嚴重阻礙了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
6)公司債券融資額遠小於股權融資額債券融資額在我國債券市場總體發展不足的情況下,企業債券發行量在債券發行總量中又只佔很小的比例。近年來,我國國債和金融債的發行量都在不斷增加,國債年發行額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197. 23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2996億元,金融債也從最初的不到100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5852億元。但與國債和金融債發行額的快速增長相比,企業債券發展相對滯緩。從1990年到2005年企業債券發行量從100多億變到650億,僅增長了500多億,而且其間發展極不穩定。雖然我國從1998年以來發行了多隻「企業債券」,但是這些企業是屬於政府分支部門及其所屬機構,並且有財政性資金提供擔保,所以這些債券本質上是屬於中央政府機構債券,而它們卻占我國企業債券發行額的40%以上。所以,從本質上看,企業債券總的發行量相對來說是很小的。
與國債和股票交易市場相比,我國公司債券交易市場的交易量在二級市場明顯偏低。2001年滬深兩市共有15隻公司債券,總市值約300億元,每天的交易量只有幾十萬元。即使在2001年債券市場行情較好的情況下,公司債券的換手率僅為0.23,而交易所國債市場的換手率為2.1,A股市場(上海交易所)的換手率為192。可見,投資者對公司債券投資需求遠不如市場中的其他交易品種。無論從一級市場的籌資額度還是從二級市場的交易量狀況,都可明顯地看出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明顯存在著股市強、債市弱,國債強、公司債弱」的特徵。這與我國快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不適應的,與我國日益增長的企業融資需求也是不配套的。我國公司債券市場發展緩慢,已經成為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
7、企業債券市場信用評級制度的缺陷。目前我國信用評級由於存在著許多問題,並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信用評級機構缺乏一定的公正性。在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企業債券進行信用評級的都是獨立的信用評級機構。但在我國,企業債券信用評級機構大都是政府部門或人民銀行的附屬機構。信用評級機構缺乏權威的評級技術。與成熟市場相比,我國的信用評級機構在評估技術和經驗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從而導致所評出的信用級別的權威性較小。(1)缺乏高信譽的評級機構,評級市場尚未步入良性循環。2)債券評級需求不足,信用評級的地位難以確立。3)外部環境不佳,限制了信用評級的發展。
8、中國處於經濟轉軌時期,這使得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出現了問題。
指標配額目前我國對於企業債券的發行實行的是額度管理的審批模式。在對企業債的發行額度進行行政分配時,往往按「濟貧」原則,把企業債額度分配給有困難、質量較差的企業,而並非進行資金的優化配置。
發行利率管制根據我國證券法規定,企業發行債券採用的收益率不可高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40%。這樣的定價既不能有效反映風險狀況,也使債券的發行方和購買方無法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
強制擔保既然債券發行是計劃分配的、價格是管制的,沒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和信用評級,又是面對大量散戶來發行,自然就需要銀行擔保,這就使得債券的發行不是自由化的。
違約處理我國對發行企業的違約行為通常也不是通過市場約束原則來解決,而是出於保持社會穩定的目的,通過行政干預,要求銷商後續發行。這樣,發行企業的違約責任就轉嫁給了承銷商,使得承銷商面對的壓力極大。所以,就不能良好的規范發行企業的一些行為。
9、缺乏良好的法律環境和稅收政策
1)目前的法律架構不利於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與公司債券市場發展直接相關的一些法律法規存在著模糊,沖突或限制市場發展的因素。
(2)較高的稅負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基金和國債由於利息免稅,成為人們優選的長期持有的品種。因此,從稅收角度看,公司債券在各種金融產品中並不佔有優勢,而處於相對劣勢。
10、基礎設施不配套
(1)登記結算系統不統一,公司債券的登記結算系統分割為兩部分:發行(包括未上市流通)部分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上市流通部分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深、滬分公司。
(2)轉讓交易系統不完善,證券交易所是我國公司債券交易的惟一合法場所,而交易所的報單驅動撮合交易機制難以滿足大宗非連續性交易需求,因此使交易所公司債券交易清淡,大資金無法進出。
企業債券的固有特徵和現有市場的不成熟性
首先,企業債券的固有特徵和交易所過高的交易成本影響其上市交易。由於發行人利用債券方式融資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此出現單只企業債券在發行金額、期限、票面利率、信用等級、贖回與回售、擔保方式、發行對象等發行條件上的巨大差異,而交易所證券交易品種一般具有設計標准化的要求。因此,就企業債券整體而言並不適合交易所的上市機制,只有少數具有市場指示意義的品種才採取交易所交易方式,而更多的品種則應在場外市場交易。其次,債券具有低風險固定收益的特性,投機性較小,企業債券購買者一般做長期投資性持有,這樣也會導致債券交易的非連續性,使得有價無市成為企業債券市場的正常現象。另一方面,債券投資又具有現金管理的作用,債券交易通常也就表現出大宗批發交易的特徵,因此交易所的撮合交易機制難以滿足企業債券的大宗非連續性交易。
再次,從現有企業債券市場管理體制看,發行和流通分裂為兩個系統(發行系統由國家計劃部門管理,交易所上市系統歸中國證監會管理),由於兩個系統管理體制的差異和銜接的困難,企業債券發行和上市不能形成連貫的機制,這也是造成企業債券流通不暢的重要原因。
社會橫向信用體系缺失
經過長期的制度演進,我國形成了一種計劃經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縱向的社會信用體系(所謂縱向的社會信用體系,簡而言之就是下級對上級、地方對中央、個人對集體的信任這樣一種信用體系)。而我國現階段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橫向信用體系(所謂橫向的社會信用體系,簡單說就是平等主體之間的相互信任這樣一種信用關系所形成的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形成。依賴這種縱向信用體系,國有銀行能夠大量吸收社會儲蓄,同時,這些儲蓄又因為這種依託於國家信譽的縱向信用,轉換成為國債資金、銀行貸
款、股市資金等,從而構成對國有經濟的金融支持,防止了國有經濟比重的過快下滑。
二、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的外部瓶頸
1、政府對企業債券市場的限制過多
第一,政府對企業債券的發行額度實行總量和結構控制。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發行債券是企業進行直接融資的常用手段,一般只要符合發債條件的公司都可申請發行,沒有額度限制。
第二,政府採用行政方法對企業債券進行定價,使企業債券發行價格缺乏彈性。企業債券的發行價格與其利率密切相關。
第三,政府實行優先發展股票、國債的傾斜政策。政府發展證券市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優化資源配置,二是對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在二者不可兼顧的情況下,通常選擇後者。因此股票市場的發展得到
了更多的支持,而忽視了企業債券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2、缺乏權威的債券評級機構
成熟的證券市場上企業債券規模大的一個原因在於有權威的評級機構對各種債券進行評級,從而使投資者能夠識別其風險和收益,以便進行選擇,對發行者和承銷商來說也便於銷售。我國《公司法》雖然對企業債券的發行提出了較為嚴格的條件,但離國際通用的債券發行基準還有一定差距。
3、擔保機制不完善
企業債券發行的根本風險在於企業效益的不確定性。因此債券擔保是影響企業債券發行的一個關鍵因素,有效的擔保不僅可以使企業債券得以順利發行,還會降低企業債券的兌付風險。但實際上,一些擔保單位不具備《擔保法》規定的擔保資格或不願意承擔擔保責任,使企業債券的擔保常常流於形式,一旦企業債券到期不能兌付,政府往往採取行政手段要求承銷商墊付資金或用財政資金來解決。
4、信息披露制度沒有很好地建立
《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規定「公司與資信評級機構應當約定,在債券有效存續期間,資信評級機構每年至少公告一次跟蹤評級報告」,但對披露的內容、格式、時間和真實性沒有明確要求,中報、年報以及重大事項等信息
持續性披露制度尚未建立,證券經營機構的經營與資信狀況也缺乏有效的公開披露渠道,使投資者對購買企業債券疑慮重重。
5、缺乏給企業債券定價的基準利率
從國際證券市場來看,一般將國債的收益率視為企業債券定價的基準利率,因為國債風險低,安全性高,流通性好,變現能力強,且期限品種多,證券市場的參與者一般都以其利率為市場利率的基準。而我國國債市場不發達,在整個證券市場上沒有一個基準利率,給企業債券的定價帶來了困難,使企業債券利率很難對投資者產生吸引力。
H. 請問證券化率這個指標有什麼作用可以看出什麼來
可以用的,你弄懂證券化是怎麼回事就可以了,是搞好好事低好,就很清楚了 追問: 那麼引入證券化這一概念有什麼意義,書上只是隨便說了一下證券化這一概念,沒細講,請高手指教 回答: 呵呵,其實也沒有必要了解的那麼清楚,證券化率也就是說明這個國家的資金流通情況,高也就是表明流通的快,發展比較快,低就是實體比較強 證券化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並不是很完善的東西,最近才引進來的,對於我們國家沒有多大的用處,特別是對我國的證券市場 追問: 請問一下證券市值與GDP的聯系是什麼啊? 回答: 沒有什麼大的關系 追問: 可我很頓悟啊,既然書上把證券市值與GDP相比那麼說明證券市值與GDP一定存在一點的什麼聯系 先不考慮中國國情,能給我一點啟示,讓我心裡大致能把它們聯系在一起嗎? 回答: 證券化率等於一個市場所有的證券市值跟這個國家的GDP的比值,是反比的關系,證券市值越高,相反GDP越低的話,那證券化率就高, 其實證券化率是一個反映證券市場容量的問題,是大還是小,要跟GDP相比的話,是相互想成的,有證券化而沒有GDP也不行的,不能做具體的比較,就像你的左手與右手
I. 證券學的一道計算題
什麼是換手率
「換手率」也稱「周轉率」,指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強弱的指標之一。其計算公式為:
周轉率(換手率)=(某一段時期內的成交量)/(可流通總股數)x100%
例如,某隻股票在一個月內成交了2000萬股,而該股票的總股本為 l億股,則該股票在這個月的換手率為20%。在我國,股票分為可在二級市場流通的社會公眾股和不可在二級市場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兩個部分,一般只對可流通部分的股票計算換手率,以便真實和准確地反映出股票的流通性。按這種計算方式,上例中那隻股票的流通股本如果為2000萬,則其換手率高達100%。在國外,通常是用某一段時期的成交金額與某一時點上的市值之間的比值來計算周轉率。
實際意義
換手率的高低往往意味著這樣幾種情況:
(l)股票的換手率越高,意味著該只股票的交投越活躍,人們購買該只股票的意願越高,屬於熱門股;反之,股票的換手率越低,則表明該只股票少人關注,屬於冷門股。
(2)換手率高一般意味著股票流通性好,進出市場比較容易,不會出現想買買不到、想賣賣不出的現象,具有較強的變現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換手率較高的股票,往往也是短線資金追逐的對象,投機性較強,股價起伏較大,風險也相對較大。
(3)將換手率與股價走勢相結合,可以對未來的股價做出一定的預測和判斷。某隻股票的換手率突然上升,成交量放大,可能意味著有投資者在大量買進,股價可能會隨之上揚。如果某隻股票持續上漲了一個時期後,換手率又迅速上升,則可能意味著一些獲利者要套現,股價可能會下跌。
決定因素
一般而言,新興市場的換手率要高於成熟市場的換手率。其根本原因在於新興市場規模擴張快,新上市股票較多,再加上投資者投資理念不強,使新興市場交投較活躍。換手率的高低還取決於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l)交易方式。證券市場的交易方式,經歷了口頭唱報、上板競價、微機撮合、大型電腦集中撮合等從人工到電腦的各個階段。隨著技術手段的日益進步、技術功能的日益強大,市場容量、交易潛力得到日益拓展,換手率也隨之有較大提高。
(2)交收期。一般而言,交收期越短,換手率越高。
(3)投資者結構。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體的證券市場,換手率往往較高;以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證券市場,換手率相對較低。
世界各國主要證券市場的換手率各不相同,相差甚遠,相比之下,中國股市的換手率位於各國前列。
具體介紹
挖掘領漲板塊首先要做的就是挖掘熱門板塊,判斷是否屬於熱門股的有效指標之一便是換手率。換手率高,意味著近期有大量的資金進入該股,流通性良好,股性趨於活躍因此,投資者在選股的時候可將近期每天換手率連續成倍放大的個股放進自選或者筆記本中,再根據一些基本面以及其他技術面結合起來精選出其中的最佳品種。
首先要觀察其換手率能否維持較長時間,因為較長時間的高換手率說明資金進出量大,持續性強,增量資金充足,這樣的個股才具可操作性。而僅僅是一兩天換手率突然放大,其後便恢復平靜,這樣的個股操作難度相當大,並容易遭遇騙線,如06年2月24日,27日的高換手伴隨天量,並不意味天價見天量,實為做量吸引眼球,為利空出貨吸收買盤!之後是一浪一浪的下跌!
另外,要注意產生高換手率的位置。高換手率既可說明資金流入,亦可能為資金流出。一般來說,股價在高位出現高換手率則要引起持股者的重視,很大可能是主力出貨(當然也可能是主力拉高建倉);而在股價底部出現高換手則說明資金大規模建倉的可能性較大,特別是在基本面轉好或者有利好預期的情況下。
投資者操作時可關注近期一直保持較高換手,而股價卻漲幅有限(均線如能多頭排列則更佳)的個股。根據量比價先行的規律,在成交量先行放大,股價通常很快跟上量的步伐,即短期換手率高,表明短期上行能量充足。形態上選擇圓弧底,雙底或者多重底,橫盤打底時間比較長,主力有足夠的建倉時間,如配合各項技術指標支撐則應該引起我們的密切關注!
資料出處:http://ke..com/view/33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