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做評估風險認定書是做盡調前還是後呢
風險評估的定義及常用方法如下:
一、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向左轉|向右轉
二、常用方法:
1、風險因素分析法
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2、模糊綜合評價法
3、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
4、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
5、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通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准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
6、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
三、任務:
1、確定風險評估的主要任務;
2、識別評估對象面臨的各種風險;
3、評估風險概率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4、確定組織承受風險的能力;
5、確定風險消減和控制的優先等級;
6、推薦風險消減對策。
『貳』 盡職調查和證券基本面分析的區別
證券基本面分析主要從公司基本面營業情況,行業發展來考慮投資意願。
而盡職調查則調查的更加具體,包括公司一系列的經營活動,供應商關系,員工關系,競爭力分析等。
『叄』 盡調現場可控制類的風險有哪些
是指投資人在與目標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後,經協商一致,投資人對目標企業一切內與本次投資有關容的事項進行現場調查、資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動。包含財務盡職調查及法律盡職調查等.調查內容一般包括:目標企業所在行業研究、企業所有者、歷史沿革、人力資源、營銷與銷售、研究與開發、生產與服務、采購、法律與監管、財務與會計、稅收、管理信息系統等.
『肆』 股權並購中的盡職調查是怎樣的
1、盡職調查不可能預防所有風險
公司在復雜的商業環境里進行經營,從理論上將,其所可能存在的風險是無窮盡的,要求進行絕對的盡職調查,以揭露所有的潛在風險是不現實的。盡職調查必須是合理的,但不是絕對的,即使事後發現沒有揭露的風險,也不能說是盡職調查安排不當而出現了漏洞。
2、盡職調查只能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
由於公司所面臨的風險在理論上的無窮性,因此盡職調查必須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盡職調查的范圍的確定一般取決於交易時間安排及願意支出的盡職調查費用,此外,盡職調查因公司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收購一家大型的跨國公司與收購一家業務類型單一的國內公司所需盡職調查的工作量顯然不同。通常來講,為了確定適度的盡職調查范圍,在潛在風險類別固定後,往往是對「重大的事項」進行調查,「重大」如何界定,如「大於5%」或「大於10萬人民幣」等進行數字化的規定,是常採用的方法,但無論如何,「重大」是相對的。同時,需要明確在進行盡職調查的過程中什麼層次的資料和消息是重大的,「披露所有可能存在的重大風險」在美國是一條重要的披露原則。在此,對「重大」一詞的界定就成為確定盡職調查范圍的關鍵,「根據 1999 年 8 月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的會計成員備忘錄 99(SAM98):『重大』不僅僅是指百分比或總額,它是一個高度相對性的詞,它指一般的謹慎的調查人員認為非常重要的一種水平。」
『伍』 企業重組盡職調查的注意事項
第一章 總則
1.1 制定目的
本指引由上海市律師協會財稅法律研究委員會起草,僅針對發生於本國的企業重組業務,其目的在於從稅法的角度為律師提供風險識別、方案判斷,並非強制性或規范性規定,供律師在實際業務中參考。
1.2 概念界定
本指引所稱企業重組, 是涉及一個或一個以上企業的實質性或重大的法律或經濟結構改變的交易, 包括企業法律形式和地址的改變、資本結構調整、整體資產轉讓、整體資產置換、合並、分立等。
企業的各項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產、存貨等,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取得該項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
企業法律形式和地址的改變, 包括從一種法律形式企業轉變為另一種法律形式的企業, 以及企業登記地點的變化等。
資本結構調整, 是指企業融資結構的改變, 包括企業股東持有的股份的金額和比例發生變更、增資擴股等股本結構的變化或負債結構的變化以及債務重組等。
企業整體資產轉讓, 是指企業將實質上的全部經營性資產轉讓給另一家企業, 由此取得對該另一家企業的股權。
企業整體資產置換, 是指企業將實質上的全部經營性資產與另一家企業的全部經營性資產進行整體交換。
企業合並, 是指被合並企業將其全部資產和負債轉讓給另一家現存或新設企業 ( 以下簡稱合並方 ), 其股東由此取得合並方的所有者權益份額 ( 以下簡稱股權支付額 ) 或除合並企業所有者權益份額以外的現金、有價證券和其他資產 ( 以下簡稱非股權支付額 ), 實現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的依法合並。
企業分立, 是指被分立企業將其部分或全部營業分離轉讓給兩個或兩個以上現存或新設的企業 ( 以下簡稱分立方 ), 其股東由此取得分立方的股權支付額或非股權支付額。
1.3 資產計價一般原則
企業重組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資產交易, 凡已確認收益或者損失的, 相關資產應當按交易價格重新確定計稅基礎。
1.4 損益確認一般原則
企業重組業務, 一般應在交易發生時確認有關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1.5 重組所得一般原則
企業在債務重組業務中, 債務人應當按照支付的債務清償額低於債務計稅基礎的差額, 確認債務重組所得;債權人應當按照收到的債務清償額低於債權計稅基礎的差額, 確認債務重組損失。
1.6 清算所得一般原則
依照法律法規、章程協議終止經營或重組中取消獨立納稅人資格的企業,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清算, 就應清算所得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的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減除資產的計稅基礎、清算費用、相關稅費以及債務清償損益等後的余額為清算所得。
企業從被清算方分得的剩餘資產, 其中相當於被清算方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中按該企業所佔股份比例計算的部分, 應確認為股息所得;剩餘資產扣除股息所得後的余額, 超過或低於企業投資成本的部分, 應確認為企業的投資轉讓所得或損失。
企業全部資產的可變現價值減除清算費用, 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 結清稅款, 清償公司債務後是企業可以向所有者分配的剩餘資產。
1.7 分解交易原則
企業在重組業務中發生的以非貨幣資產清償債務, 或者以非貨幣資產投資購買股權的, 應當分解為轉讓資產和清償債務或投資兩項業務, 確認有關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
企業在債務重組中發生的債權轉股權業務, 應當分解為債務的清償和投資兩項業務, 確認有關債務重組的所得或損失。
1.8 獨立交易原則
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企業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時,應當就其與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附送年度關聯業務往來報告表。
稅務機關在進行關聯業務調查時,企業及其關聯方,以及與關聯業務調查有關的其他企業,應當按照規定提供相關資料。
企業不提供與其關聯方之間業務往來資料,或者提供虛假、不完整資料,未能真實反映其關聯業務往來情況的,稅務機關有權依法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
1.9 商業目的原則
企業實施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減少其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
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是指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 第二章 針對財稅法律風險的盡職調查
2.1 盡職調查目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條之規定,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因此,對偷稅、抗稅、騙稅的追征沒有時效限制,這將使潛在的稅務風險具有放大效應。
盡職調查的目的就在於盡可能發現潛在的稅務風險對交易本身以及交易後的經營產生的影響。
2.2 盡職調查范圍
財稅法律風險的盡職調查范圍一般包括:
(1)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及帳務處理政策、財務帳冊明細(包括發票領用簿),每月編制之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報表。
(2)企業歷年度匯算清繳的情況,包括經審計的各年度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利潤分配和虧損彌補方案等財務會計報表;是否存在著隱匿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虛列成本或者多列成本的情況,即有無稅務隱患。
(3)企業的稅收優惠等政策:
(a)企業涉及的稅收種類及其稅率等基本情況;
(b)企業適用的所得稅政策,即定期定額、核定應稅所得率、帶征還是查帳徵收;
(c)企業是否享受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若有,則請提供批准文件及優惠依據;
(d)企業是否存在逾期未繳的稅款,如果有,請提供具體金額與罰金;
(e)企業每月或者依法提交稅務部門之納稅申報表及其繳稅或完稅憑證,包括營業稅納稅申報表、增值稅納稅申報表(若有)、房地產納稅申報表(若有)、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申報表(若有)、印花稅納稅申報表、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同時一並提供公司歷年度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
(4)企業銀行開戶資料及帳戶明細。
(5)企業種類印鑒樣式明細。
(6)企業及其分支機構稅務登記資料。
(7)財務人員構成及其會計資質
『陸』 上市盡調是什麼意思
盡職調查報告由中介機構在企業的配合下,對企業的歷史數據和文檔、管理人員的背景、市場風險、管理風險、技術風險和資金風險做全面深入的審核,多發生在企業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和企業收購。
盡職調查報告應包括財務,法律,業務等方面的內容。
盡職調查的目的是使買方盡可能地發現有關他們要購買的股份或資產的全部情況。從買方的角度來說,盡職調查也就是風險管理。對買方和他們的融資者來說,並購本身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諸如,目標公司過去財務賬冊的准確性;並購以後目標公司的主要員工、供應商和顧客是否會繼續留下來;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導致目標公司運營或財務運作分崩離析的任何義務。因而,買方有必要通過實施盡職調查來補救買賣雙方在信息獲知上的不平衡。一旦通過盡職調查明確了存在哪些風險和法律問題,買賣雙方便可以就相關風險和義務應由哪方承擔進行談判,同時買方可以決定在何種條件下繼續進行收購活動。
應答時間:2020-12-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柒』 上市前盡職調查哪些內容
根據中國證監會《保薦人盡職調查工作準則》的規定,盡職調查是指保薦人對擬推內薦公容開發行證券的公司(簡稱「發行人」)進行全面調查,充分了解發行人的經營情況及其面臨的風險和問題,並有充分理由確信發行人符合《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及中國證監會規定的發行條件以及確信發行人申請文件和公開發行募集文件真實、准確、完整的過程。
『捌』 上市盡調是什麼意思
上市盡復調是指企業上市前的盡職制調查。
據中國證監會《保薦人盡職調查工作準則》的規定,盡職調查是指保薦人對擬推薦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簡稱「發行人」)進行全面調查的。
充分了解發行人的經營情況及其面臨的風險和問題,並有充分理由確信發行人符合《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及中國證監會規定的發行條件以及確信發行人申請文件和公開發行募集文件真實、准確、完整的過程。
『玖』 「盡調」是什麼意思
就是盡職調查的意思
盡職調查又稱謹慎性調查,是指投資人在與目標企業達專成初步合作意向屬後,經協商一致,投資人對目標企業一切與本次投資有關的事項進行現場調查、資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動。包含財務盡職調查及法律盡職調查等.調查內容一般包括:目標企業所在行業研究、企業所有者、歷史沿革、人力資源、營銷與銷售、研究與開發、生產與服務、采購、法律與監管、財務與會計、稅收、管理信息系統等.
『拾』 該筆貸款業務在盡調時要重點關注哪些風險點
嗯,建議你可以網路紅途 風控,專業風控交流社區,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