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券期貨 > 億證券

億證券

發布時間:2021-03-01 19:06:32

1. 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

我國資產證券化現狀與問題分析

[摘要] 本文簡介了資產證券化的概念和基本交易結構;從資產證券化的市場分類、發展動力、銀行動機、產品定價、發起主體和基礎資產等六個方面,分析了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現狀和問題,提出統一資產證券化法律和交易規則,擴大投資人范圍,增強資產支持證券的流動性,並注意控制風險的建議。
[關鍵詞] 資產證券化 現狀和問題

一、資產證券化概念和基本交易結構
早在1977年,美國的投資銀行家維斯·S·瑞尼爾(Lewis S.Rainer)就已使用了「資產證券化」這個用語。但是至今,各種定義解釋仍未統一。美國杜克大學西瓦茲(Shwartz)教授定義為:「在證券化中,企業部分的分解自己,把不具有流動性的資產從企業整體風險中隔離出來,隨後以該資產為信用基礎在資本市場上融資,融資成本比起企業的直接債務融資或股權融資來的要低」。這一概念非常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資產證券化實現的兩個目標,一是降低融資成本,二是分離那些「不具有流動性」的資產所帶來的風險。
資產證券化的交易結構較為復雜,但是基本結構不變。如圖1所示,在典型的資產證券化交易中,發起人通過創設金融資產,然後選擇資產匯集成資產池,並通過兩種方式轉讓這一資產池:一是發起人向信託受託人轉讓該資產池,換取基礎資產所有權權益的轉遞憑證;二是發起人向商業信託受託人或特殊目的載體(SPV)轉讓資產池,後者發行以該資產池為擔保的債務工具,並用所募集資金向發起人支付轉讓資產的價格。

二、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現狀和問題
1.發展歷程
我國資產證券化起步較晚,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三亞市丹洲小區將800畝土地作為發行標的物,以地產銷售和存款利息收入作為投資者收益來源而發行的2億元地產投資券。
而對於我國的金融機構而言,資產證券化真正開始於2005年12月兩項試點交易的成功發行。這兩項交易分別是中國建設銀行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RMBS)和國家開發銀行的現金流抵押貸款證券(CLO)。經過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會)等數家政府機構的多年努力,上述兩項涉及總額約人民幣72億元證券化資產的交易成為可能。之後,國內各家銀行紛紛試水資產證券化。2008年,建行發行了國內首隻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建元2008-1重整資產證券化。
非金融機構方面,中國聯通作為發起人於2005年8月完成了首個企業資產管理計劃交易。擔任計劃管理人的證券公司通過設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發行了不同系列的資產支持受益憑證。這是我國企業資產證券化的標志性事件,之後一年中,另外8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陸續誕生,「基礎資產」的范圍擴大到與高速公路收費、設備租賃、電力銷售、基礎設施建設和股權轉讓等相關的各種應收賬款或未來現金流(對應收益權)。
我國的信用風險與流動資本高度集中在銀行業,據統計,約90%的融資來自於銀行。企業從國內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渠道並未完全暢通(例如發行企業債或股票),況且企業直接融資的金額與銀行貸款的規模相比還是遠遠不夠。幫助降低信用風險在銀行界的高度集中和減少社會流動性過多的問題,使得資產證券化成為重新分配風險和資本的必要手段之一。
2.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現狀及問題
目前我國的資產證券化分為企業資產證券化(也叫專項資產證券化)和信貸資產證券化(即狹義的資產證券化)。主要呈現如下特點:
(1)資產證券化兵分兩路,銀行間債市與證券市場天然相隔。受分業監管體制的限制,資產證券化被割裂為兩塊,一是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二是企業資產證券化。兩種資產證券化產品各自由不同的監管部門審批,在不同的交易場所上市流通,適用不同的監管規則。
證監會將企業資產證券化完全消化在證券行業內部來運行和管理,銀行信貸的資產證券化只能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和交易,造成與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並不在統一的市場上交易的局面。面對的投資者結構單一,數量有限,證監會對企業的會計和法律界定不夠明確。而銀監會對證券化產品審批手續復雜,節奏緩慢。
(2)流動性整體過剩,銀行缺乏實施動力。關於資產證券化,國內目前有很多關於增加了流動性的討論,大概是指,將未來現金流轉換為近期的流動性。事實是,由於投資途徑有限而導致的高儲蓄率,使國內銀行的流動性過於充足。且存額與銀行貸款總額之間的差距仍在擴大。資產證券化在這一方面的優勢對銀行業整體來說,沒有很大的吸引力。當然,不能一概而論。

對於四大國有銀行和交通銀行等大行來說,有的是剛剛為上市進行過資本注入,有的存款本身過剩,但是對於很多規模相對較小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他們的需求很迫切。一家快速成長的銀行必須不斷有資金尋求新的市場,像民生、浦發和興業這樣的銀行需要提高信貸資產的流動性以支持更多的新客戶開發,追求新的利潤。我們看到,2007年9月11日浦發銀行推出「浦發2007年第一期信貸資產證券化信託」產品,其他幾家也已准備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
(3)利差盈利長期主導,不舍放棄既得利益。對於占融資比例絕對多數的信貸資產,目前國內銀行的盈利模式主要就是利息差,目前存貸利息差近400個基點,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倍以上,資產證券化賣掉之後,200點沒了。中國貸款是23.6萬億元,200個基點相當於4720億元收入,銀行當然不大樂意。商業銀行不實行資產證券化,也能獲得較高的收益。即便是把現金拿回來,也很難找到比貸款更好的收益率項目。用交通銀行副行長錢文輝的話說,「我們目前對資產證券化肯定不感興趣。」資產證券化的開展對很多銀行來說,首先是一種金融創新的嘗試。

(4)交易體系構成缺陷,證券化定價存在問題。資產證券化面對一個資產池,其中的基礎資產盡管被要求是同質的,即在收益率的期限、結構和風險上比較接近,同時,資產的數目要足夠大才符合風險分散的原則。事實上,國開行發行的2005和2006開元信貸資產支持的證券中,基礎資產的構成是多元的,涉及電力、通信、基建、運輸和傳媒等各個行業。這樣一來,在定價的時候就問題多多。
與一般的企業債、國債、金融債等固定收益類產品按季付息、本金最後結算的方式不同,資產支持類證券採用的是本息按季結算的方式,由此導致同樣面值的債券隨著時間推移,所代表的債權數額將逐步遞減。由於資產池中的客戶可能出現提前還款的情況,導致每季支付給所有者的本息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一筆回購橫跨兩個結算周期,就會出現對於債券的定價難題。
另外,市場定價要遵循基本的市場規則,由於目前的制度框架下,投資者比較少,對於資產支持的證券發起人來說,面臨價格大打折扣的威脅。今年以來不斷上揚的利率環境給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造成了較大的壓力。比如浦發銀行,就在首次資產證券化業務中只落得保本而歸。從前面幾期資產支持的發行情況來看,銀行機構相互持有對方資產支持證券的情況比較突出。風險轉移不可實現,原有資產的風險仍然留存於銀行業內部。
(5)一級市場投資受限,二級市場尚未成形,資產支持證券流動性差。相較於理論上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增加資產流動性等對於證券化的誘人表述,信貸證券化試點的尷尬不斷,先是國開行,後是浦發,關鍵是投資者太有限,而各家的資產證券化紛至沓來,勢必抬高收益率水平,導致銀行虧損。對於即將展開試水的工行、中信、興業、民生、招行等來說,浦發的尷尬可能繼續上演。
從二級市場的情況來看,資產支持證券的交投十分清淡,少有機構通過交易進行轉讓,大多數機構投資者選擇持有到期。如圖3圖4所示,到2006年信貸資產支持的證券只有6次交易發生,交易額僅為總發行額的2%,企業專項資產支持證券雖明顯優於信貸資產支持的證券,但仍顯示資產支持證券二級市場流動性的不足。一方面出券方很難在市場上找到交易的對手,另一方面資產支持證券本身尚不具備回購功能。因此,目前的流動性是無從談起。

2008年的1月11日,中國保監會向各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下發《關於保險機構投資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意見稿》要求,保險公司投資的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只能是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的資產證券化產品,且暫限AA級或相當於AA級以上的優先順序證券,投資額度則限於上年度末總資產的2%。雖然,開始允許保險公司投資於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但有限的額度和有限的產品供給使保險機構普遍反應平淡。
(6)基礎資產供需矛盾,市場運作出現瓶頸。按照基本理論,擬證券化的基礎資產一般應為未來帶來穩定預期收益的正常資產,目的是用市場化的方法調控流動性風險。但在實際情況中,發起人更傾向於證券化產品結構中以不良資產為基礎資產。如果資產自身償付能力存在問題,將不僅影響資產證券化的效果,還很可能大大增加其自身運營成本,甚至影響產品證券的如期全額支付。
當然,市場的認可和證券化的步伐都是漸進的,經過,繼2005和2006兩次發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後,2008年建行又發行了國內首隻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建元2008-1重整資產證券化。越來越多的證券化產品,面對有限的投資人,對收益率和期限的要求都會越來越苛刻,發行證券難度增大。
(7)資產證券化發起主體壟斷,資產證券化優勢無存。理論上的合格發起人與實際差異很大,只有規模與資產質量處於領先地位的機構和企業才會在第一輪或第二輪的申請中進入被考慮的范圍,而資本市場中迫切需要通過資產證券化解決流動性和資本需求的不是這些大型的機構或企業,那些急需資金流動性補償的企業和機構仍然無法獲得實際的好處,資金的流轉仍然是在銀行系統內部或少數的幾個貸款本就容易的大企業。
3.對我國資產證券化的展望和建議
總體上,目前資產證券化在我國創新和學習多於其功能和實效。但存在的問題在實踐中仍有可能累積風險、創造投機、限制創新,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的三點建議:
(1)對資產證券化進行專門立法,確立統一的發行、上市、交易規則,建立資產證券化專門統一的法律體系;適應混業經營的新格局,加強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形成發展資產證券化良好的外部環境。由於中國金融市場現行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制,資產證券化被割裂為兩塊。而我們所發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無論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還是企業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都是利用信託的基本原理,在同一種機制下應該對資產證券化監管統一規則。比如說,會計處理、稅收優惠政策以及交易規則和交易市場的統一問題,其所反映的深層次的問題是在混業金融新格局下的監管協調問題。
(2)擴大投資人范圍,增強資產支持證券的流動性。我國現有的金融結構中,交易手段缺乏,投資品種單一,造就了高儲蓄銀行高風險股市,大量的資金和投資者只擁有少數的投資品種,勢必導致金融結構進一步惡化,風險在銀行的大量積聚。資產證券化是上個世紀最偉大金融創新之一,如果沒有廣泛的投資者,即便是各家銀行都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各家企業都開辟資產證券化專項,風險不但不能分散和化解,反倒會因為個別大型資本佔有者相互持股而累積加劇。沒有良好的流動性和充分的一級二級交易市場和交易流程,資產價格不能正確估計和實現,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以及儲蓄機構的變化,利差空間逐步縮小,不合理的交易會帶來更多的經營風險。
(3)美國次級貸危機在目,我國在體制和流程都不夠不完備的時候,目前流動性整體過剩,理應減少不必要的不良資產和利率敏感性風險擴散的可能,漸進化的實施各種級別和類別的資產證券化過程。
(4)相對於大型國有股佔主導的銀行企業,更多的融資需求是一些規模較小的,但成長性較好的銀行和企業。證監會和銀監會在審批核准時,應以風險收益權衡考慮,公平合理的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整合優質資產,構建合理規模的銀行信貸和企業專向資金證券化業務,切實地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改善金融結構,降低融資成本。
參考文獻:
[1]Leon T.Kendall, Michael J.Fishman. A Primer on Securitization [M].Cambridge.Massachusetts. London.The MIT Press, 1996.31
[2]斯蒂文·L·西瓦茲《結構金融:資產證券化原理指南》[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91-92頁
[3]宋林峰:信託投資公司在資產證券化中的作用[R].北京國投研究發展部,2004年6月25日
[4]馬力:中國資產證券化之路:現狀和前瞻[R].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2007年4月25日
[5]胡濱張超:中國金融發展報告[R].www.china.com.cn,2007年12月10日
[6]扈企平:中國資產證券化現狀和發展 〔EB/OL〕http://www.jrj.com,2007年09月27日
[7]孫軻:保險機構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近日開閘[M].《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1月11日
[8]林彬陸星兆:國內資產證券化面臨的困難與挑戰[N].《證券時報》,2008年1月14日
[9]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R].「The Trustee』s Role in Asset-Backed Securities.」,2003
[10]《2005年第1期開元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信用評級報告》[R]. 2005年12月
[11]《建元2005-1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信託項下資產支持證券信用評級報告[R].2005年12月
[12]《2006年第1期開元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信用評級報告》[R]. 2006年4月

2. 證券公司什麼牌照最值錢,證券公司什麼牌照最值錢帖子

基金銷售牌照,目前市場價:8000-1億
證券類私募基金,目前市場價:60-90萬不等

3. 一個資本金只有1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可以通過反復抵押其證券資產,貸出高達幾十億美元,是如何實現的

1億資本,借2億,負債率66%;買入債券3億,抵押債券,借款2.7億;買入2.7億證券……如此達到數十億借款。

4. 證券公司從事資產管理業務,凈資本到底要1億還是2億

《證券公司客戶資抄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第十七條證券公司從事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經中國證監會核定為綜合類證券公司;

(二)凈資本不低於人民幣兩億元,且符合中國證監會關於綜合類證券公司各項風險監控指標的規定;

(三)客戶資產管理業務人員具有證券從業資格,無不良行為記錄,其中具有三年以上證券自營、資產管理或者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從業經歷的人員不少於五人;

(四)具有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備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並得到有效執行;

(五)最近一年未受到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

(六)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4)億證券擴展閱讀

證券經營機構在傳統業務基礎上發展的新型業務。國外較為成熟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大都願意委託專業人士管理自己的財產,以取得穩定的收益。

證券經營機構通過建立附屬機構來管理投資者委託的資產。投資者將自己的資金交給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進行管理,避免了因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不足而可能引起的不必要風險,對整個證券市場發展也有一定的穩定作用。

5. 國泰君安和國泰人壽有關系嗎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國泰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由亞洲保險巨擘——台灣地區國泰人壽和大陸航空巨頭——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合資創建,總部設在上海。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由國泰證券有限公司和君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於1999年合並新設,注冊資本61億元,經營業績穩居業內前三,經營管理、風險控制、合規體系、信息技術等水平領先。
兩者只是名字相仿,沒有關系。控股股東也不一樣。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6. QFII制度的背景框架

2000年以來,基於我國資本市場投資理念不成熟、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和機構投資者規模小、競爭力低等問題,證監會同外匯局等有關部委,組織境內外專家學者開始研究允許外資通過QFII形式有限制地投資於國內A股市場。研究表明:QFII制度作為有組織、有控制開放市場的手段之一,能夠有效防範開放過快的弊端,有助於推動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與外商直接投資相比,QFII不直接參與管理,不謀求控制民族企業的股權、品牌、知識產權以及市場份額,有利於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經過反復論證和周密設計,借鑒了境外經驗,2002年底推出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QFII暫行辦法》)。
QFII暫行辦法的主要規定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外資機構的准入入條件,即何等規模、何種類型的外資機構有資格投資於境內市場,二是允許投資的證券產品及其投資比例、持股限制,三是管理層對於投資額度、資金匯出入市場的控制。 1。資格條件認定更高
《暫行辦法》中對基金管理機構、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和商業銀行的經營時間、實收資本、管理證券資產的規模或排名都提出了具體標准,所有標准都遠遠超過了台灣地區1991年的要求。如要求所有類型的QFII至少須管理100億美元的證券資產,銀行類機構要排世界前100名。而台灣市場1991年的要求是有關機構須管理3到5億證券資產,銀行類機構要排世界前500名,1993年降低為世界前1000名。
2。投資額度要求更嚴格
《規定》明確限定單個合格投資者申請的投資金額不得低於等值5000萬美元的人民幣,不得高於等值8億美元的人民幣。而台灣地區規定單個QFII投資額度上下限分別為500萬美元和5000萬美元,只有中國內地相應額度的1/10和1/16。
3。資金管理政策更嚴格,本金匯出的門檻更高
在本金匯出的時間要求上,封閉式基金要求資金匯入滿三年後方能匯出,同時,每次匯出本金的金額不得超過本金總額的20%,相鄰兩次匯出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1個月,也就是說,要完全匯出本金至少需要41個月時間。而對於一般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本金鎖定期雖然只有1年,但兩次匯出的時間間隔為3個月,即完全匯出本金至少需要27個月。相比之下,台灣地區只要求本金匯入滿3個月後即可匯出,而且也沒有比例限制。
4。投資品種及可投資行業相對寬松
盡管在准入門檻、資金流動性等方面國內對QFII申請機構設置了較高的要求,QFII在獲准進入後可以選擇投資的品種、所涉及的投資行業等方面還是較台灣地區推出QFII之初有所寬松。除了國債回購業務及企業債因為技術問題QFII尚無法參與之外,其他的投資領域幾乎與國內一般投資機構無二。 審批情況
我國於2002年年底施行QFII制度,2003年5月正式啟動。總體來看,境外機構對我國QFII制度表示出較大興趣,申請較為踴躍。目前,證監會已批准QFII機構52家,外匯局批准外匯投資額度90.45億美元。目前,共批准QFII託管銀行13家,其中,外資5家(已開展業務的4家),中資8家(已開展業務的6家)。此外,有10多家境內券商開展了QFII經紀業務,有近20家開始向外資推介英文研究報告。
運作模式
目前來看,QFII的運作基本有三種形式:
1。經紀
表現為QFII主體僅作為其境外客戶的代理券商,收取交易傭金,額度由客戶使用,投資決策由客戶自己決定,投資風險也由客戶承擔。
經紀模式下又有兩種做法。一是客戶資金同QFII自有資金一同鎖定,按暫行辦法規定進行運作;一種是資金不鎖定,需要買入時把資金匯給QFII,所投資的股票賣出後,本金和利潤結清並匯回。就成本上看,QFII客戶透過QFII通道投資的交易成本約2%,涵蓋QFII通道費(包括境內券商傭金(約1.3‰)、印花稅(4‰)、託管費(約0.5%,一般為10個基本點加上逐筆交易的傭金,相當於台灣的1.5-2倍),以及QFII在境內被鎖定的資本的成本。
QFII認為,由於客戶對選擇的股票有至少兩到三成的升值預期,換手率很低,因此並不在意成本問題,倒是額度供不應求。目前,QFII也逐漸把不積極投資的客戶勸退,託管銀行也在積極開展推介,以引入更多QFII,甚至為不具備資格的客戶尋找QFII通道。
2.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以公募基金為主,不少QFII在盧森保、愛爾蘭以參與憑證形式(Participation Note)發起基金,作為資產管理人負責投資,收取管理費,日興資產管理公司發起了中國國債基金和A股基金,恆生銀行在香港發起了兩只中國保本基金,富通銀行、馬丁可利基金管理公司(瑞士銀行的客戶)發起了中國A股基金,花旗銀行發起了中國ETF基金。此外,日興資產、野村證券、富通銀行等正籌備發起設立中國A股基金。
3.以自有資金投資
分兩種情況:一類是機構完全從自身需求出發,額度全部供自己使用,風險收益自擔。此類機構以慈善基金、捐贈基金、保險資金、政府投資資金為主,如比爾?梅林達及蓋茨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前者已予批准。另一類是暫時有限度的自營,將來隨著客戶需求增加,其額度將大部分讓渡給客戶使用,自已使用其中的小部分。典型的如摩根大通銀行、野村證券,主要投資於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及少量股票。
目前,由於獲批的QFII多是證券公司、銀行,第一、二種模式占據了主導地位,這兩種模式在引進QFII機構本身的同時,也引進了不少對中國證券市場感興趣的QFII機構客戶。事實上,目前多數QFII及其客戶對A股市場並不熟悉,對A股的清算交收體系也心存疑慮,而目前QFII門檻較高,5000萬美元的最低投資額度要求對大多國際機構而言,又增加了投資成本與風險,因此通過QFII投資中國市場的機構投資者較多,這也是目前前兩種模式佔主導的原因。
據了解,隨著有關制度的完善,保險公司、政府投資公司、慈善基金等機構申請會增加,第三種模式將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這將有利於向國內市場更好地傳遞QFII成熟的投資理念。 1.了解QFII客戶情況存在較大的不便
由於獲得QFII資格的機構是證監會及外匯局的監管對象,而其背後的客戶情況不在監管范圍之內,所以,在QFII申請資格及額度審批時,監管部門除要求QFII明確自有資金和客戶資金的比例外,均不要求QFII提供客戶名單;此外,從QFII制度設計上來講,沒有在法律上明確分帳戶,託管人基本不為QFII客戶單獨記帳,QFII也按商業運作慣例,並未定期向監管部門報送其客戶情況,所以,目前為止,我們並不詳細掌握QFII客戶構成情況。
2.QFII對客戶性質及交易審查嚴格,以確保其遵守中國法律法規
盡管客戶類型較多,但QFII認為,聲譽比利潤更重要。從調查的情況看,QFII高度重視投資A股市場的法律和制度風險,充分認識到自己是被監管主體,要對A股投資事宜負全責。
為此,QFII公司內部建立了嚴格的客戶審查和風險控製程序,對客戶的資格、投資、資金匯出入等進行嚴格把關。具體操作中,QFII將客戶視同為子QFII,由合規及風控部門嚴格審查,只有合資格的境外高端客戶才能准入,要求客戶作出符合QFII暫行辦法的風控安排,並承諾不違反中國法律法規。此外,客戶不能直接下單,所有交易指令須經QFII審查後由QFII下達。花旗銀行等還請中金公司提供了不宜投資的股票名單,多數QFII請經紀商及時提示可能有問題的股票。 1.對A股市場興趣較高
關於當前的市場環境,QFII普遍反映,目前績差公司價格太高,而績優高成長性公司定價太低,認為市場的結構性調整還會繼續。但是,境外投資者對境內市場的發展空間極為看好,與境內一些機構對市場走勢的看法差別較大,內冷外熱。根據雷曼兄弟證券公司去年在全球的調查情況看,不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全球性基金,普遍對投資中國非常感興趣。雷曼表示,「從長遠來說,這是個全球性的趨勢,包括紐約、倫敦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都會過來(到中國來)。」一些境內基金管理公司也有同感,認為「海外是把A股市場作為戰略性的機會來把握的。」
2.對A股市場的投入正逐步加大
考慮到獲批投資額度太小,運營成本較高,多數QFII尚未在A股市場上投入太大人力,只是利用其香港、新加坡或境內代表處的研究員,覆蓋在各地上市的中國公司。多數QFII計劃將來加大在內地的人員配置,如設立代表處,派駐研究員,建立研究團隊等。
出於操作上的便利,已有一些QFII機構聘請境內基金管理公司提供投資顧問服務,如恆生銀行委託南方基金、日興資產委託融通基金擔任投資顧問。博時基金進而計劃以境內基金管理公司作為投資顧問的賣點在境外發起設立基金等等。 1.資產配置概況
截止2006年11月底,共39家機構開始投資,總資產1051億。從資產配置上看,QFII股票投資積極穩健,比重逐漸加大。具體來講,QFII共持有證券資產約954億元,占可運用資產的91%。其中,股票837億,占證券資產87%;國債23億,占證券資產的2%;可轉換債券12億,占證券資產的1%;基金92億,占證券資產的10%。
2.股票投資特徵
QFII普遍堅持以企業價值為本的長期投資理念和從國際比較角度篩選具體獨特優勢的中國企業,對公司的業績、成長性、行業地位特別關注,而對市場整體漲跌考慮較少。在2003年滬指從1500點開始的下調過程中,QFII一直積極買入,2005年一躍成為凈買入最大的機構投資者。QFII的股票換手率也是幾類機構投資者中最低的,並且長期持有宇通客車、寶鋼、中興通訊等績優股,支持了優秀的民族品牌和公司,成為市場價值中樞的有力支持者。
另一方面,QFII對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反應比較敏銳,有助於宏觀政策傳導機制的改善。QFII對於市場的非理性投機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平抑作用,主要表現在2006年上半年A股市場漲幅近100%,市場炒作氣氛有所升溫,QFII投資首次出現試點以來的凈賣出,主動迴避風險,對市場可能出現的過熱發出了早期信號,在平抑市場沖動方面顯示出一定的作用。
3.不同QFII投資重點不同
瑞士銀行、德意志銀行股票投資非常積極,花旗銀行重點投資可轉債的同時,對股票進行跟蹤指數投資。對於股票基金,QFII主要投資於封閉式基金。QFII表示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率很大,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從QFII制度實施效果看,QFII制度對境內市場的影響積極,作用逐步發揮。小組認為,作為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QFII試點推動了資本市場的發育成熟,加快了金融體制改革步伐,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和本土市場的國際影響。QFII制度是我國利用外資戰略的重大進步,初步完善了引資機制,符合十六屆三中會會的決議精神,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具體如下:
1.推動了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
QFII制度是市場開放在嚴格控制下的積極探索,推動了A股市場逐步融入國際金融體系。該制度的試點為市場擴大開放並監控資本跨境流動積累了寶貴經驗,並且,從諸多方面推動了境內市場的發育和制度完善。主要表現在:
QFII投資要求較高,只有信息披露規范、公司治理完善、成長性好的公司才能得到QFII的投資。這促使上市公司更加註重公司治理,規范經營行為,提高透明度,增強誠信守法意識。QFII投資推動了境內證券市場交收體系的完善,為機構投資者發展提供了安全高效的交收平台。QFII投資可轉債市場,使其受到市場普遍的重視,有助於完善金融市場的結構。推動了監管部門的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設,有助於我國證券法律法規體系的規范化、國際化。
2.推動了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
QFII從全球視野評判上市公司的成長潛力,堅持基本面為主的投資理念,對優質公司長期持有。QFII的投資產生了較強的示範效應,帶動更多資金投向優質公司,使其價值逐步得到發現,從而遏制了股價操縱以及相應的跟庄等投機風氣。市場調整中,績差公司下跌較多,績優公司價格逐步上漲,市場正逐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此外,由於額度有限,一些沒有拿到額度的QFII將資金投資於H股、紅籌股,有助於香港市場的繁榮穩定。
3.提高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QFII隆重推介境內市場,在歐、美、日金融界引發了較大的「中國熱」。從反饋情況看,境外金融界對中國政府推進改革開放的認識更為深刻,對A股市場更有信心,取得了我新聞媒體難以替代的宣傳效果。此外,QFII還積極幫助A股市場入選MSCI、FTSE(倫敦金融時報指數)等國際指數,使得全世界投資者都開始關注中國,有助於A股市場走向世界舞台。
4.完善了利用外資的結構和機制,是FDI的有益補充
在引進外資方面,新興市場普遍將引入外商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統籌考慮。與外商直接投資相比,QFII不直接參與管理,不謀求控制民族企業的股權、品牌、知識產權以及市場份額。從新興市場經驗看,QFII資金有利於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品牌提升,有利於培養本國大企業,是外商直接投資的有益補充。長遠上看,QFII制度將逐步完善利用外資的結構和機制,有助於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水平。
5.加快了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的步伐
作為資本市場的新生力量,QFII推動了我國金融機構的研究、創新和發展,大大提高了境內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
從託管銀行的角度,QFII給中國託管銀行業帶來了革命性變化。一是推出了「全球託管---次託管」這樣一種全新的託管模式,由此形成新的報告路徑和託管模式。這為中國銀行業原有的服務流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通過與QFII的全球託管人的全面合作,中國銀行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培訓,為其在全球託管服務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為其國際託管業務的發展較早做了准備,有助於提高其國際競爭力。二是重塑了中國銀行業的託管服務。主要包括:(1)拓寬了託管服務范圍,突出了個性化服務。(2)完善和提升了託管業務系統,使銀行清算和結算與國際慣例進行了接軌(3)託管費收取模式趨向多樣化和合理化。(4)進一步深化了託管銀行風險控制觀念。(5)突出強調託管服務人員的高素質。業界普遍認為,QFII給中國託管銀行業帶來的巨大變革正逐步顯現,有助於境內商業銀行擴大中間業務范圍,改善收入結構。
從券商的角度來看,QFII的進入對於完善券商的理性投資理念、遏制投機風氣,提高代理下單券商的研發能力都起到了較大促進作用。QFII的資金量並不大,但推動了境內證券公司研究和服務水平的大幅提高。標志之一是研究部門開始按國際標准提供研究報告,改進服務質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券商的國際化水平。
此外,QFII制度也促進了境內會計、律師、資產管理等行業的發展,推動了我國資本市場的成熟,加快了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
6.積累了跨境證券投資和資本流動的監管經驗
QFII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之前,監管對象主要是境內投資者,對境外投資者沒有監管經驗。QFII進入之後,其資金匯出入、投資理念、投資行為等等對於境內機構來講,都是全新的。QFII的進入對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一年多的運作,監管部門對跨境證券投資和資本流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今後資本市場擴大開放和人民幣可自由兌換作了一定的探索。

7. 給你一個億證券資訊,第一位演講者是一灌通董事長薛生厚嗎

是的,廚衛管道清潔專家,一灌通的創始人薛生厚,很有愛心的一位企業領導人

8. 關於迪拜的一個問題

國際市場流動規則。首先金融市場監管問題,在現在的市場上,是審慎監管不足,還是監管過度。
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對於對沖基金的投機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大起大落,已經引起國際收回的關注。 德法主張嚴加監管, 美英發對, 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發展, 還主張放鬆安然事件後制定的,《薩克斯法》。結果是放縱了對沖基金的瘋狂的投機行為,「成就」了這次次貸危機。
殘酷的事實證明,金融自由化, 不是隨心所欲,不是自由放任。監管不到位的代價是非常沉重的。嚴格的審慎監管應該與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同步。監管不是干預。
而且最近有觀點認為,某些國際金融機構的CEO應該繩之以法。次貸泡沫的製造者與欺詐沒有什麼不同,把虛擬的財富當作財產賣給投資人,應該負法律責任。
如果把泡沫產品定義為「財產」, 就得保護產權。泡沫破滅,「財產」「消失」了, 應該有人負責。投資者應該負責,泡沫製造者更應該負責。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和制度,制裁和約束那些始作俑者。維護公平的金融秩序和經濟秩序。
政府是否要加強泡沫的前瞻性監管,而不是泡沫破滅以後花巨大的代價包括不顧巨大的道德風險去救。
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至今無法判斷。泡沫形成過程中把泡沫刺破, 而不是等到泡沫膨脹的巨大無比爆破, 讓損失降到最小。過去格老年代主張不要管泡沫, 說也不知道泡沫什麼時候形成。事實是,等到泡沫形成以後,局面就不可控了。是否應該創新思考監管思路。
國際金融市場的游戲規則要重新修訂。金融資本不能大規模金融以供求關系定價的商品市場。否則擾亂經濟秩序,擾亂金融市場。最重要的適, 金融資本大規模的金融商品市場, 影響商品的供求關系決定均衡價格的基本價格形成機制,違背了經濟學基本原理,極大的扭曲商品的價格形成機制。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美國國會的要求下所作的調查顯示, 近期石油價格上漲70%是由於投機資本的推動。這些金融證券資本即沒有對石油的任何需求, 也不需要石油供給, 純粹炒作價格賺錢。 所以投機資本有強烈的動機推動石油價格上漲。最近有報道,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調查報告向上, 非行業交易持倉81%。
金融資本或者投機性資本運作的市場是一個資產市場, 不是一個一般商品市場。換句話說, 這類市場根本沒有商品的效用特性, 不可能靠商品的使用效用的滿足來達到供求平衡, 從而形成均衡價格。投機資本與商品市場不分開,經濟學的基本價格理論的前提條件全部被破壞, 結果就是投機資本利用似是而非的需求供給關系, 不斷推高價格。全球金融的新秩序的突破, 可能要從商品市場與資產市場的相對分割開始。
商品市場, 包括大宗商品市場, 應該與純粹投資性市場隔開, 允許對沖性質的資金進入。
比如中國要形成以供求關系為基礎的匯率機制,就不能受即沒有人民幣需求,也不需要人民幣供給的NDF市場預期的干擾。
金融資本不參與任何實際的經濟活動, 金融活動對貨幣職能的需求屬於「投機需求」 。投機需求不像一般商品需求, 效用是有限的能夠達到均衡水平。商品供給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充分滿足效用最大化需求以後,市場就會達到供求均衡,價格就穩定在供求的均衡的水平上。投機需求實際上是」賺錢需求」, 「賺錢需求」的效用函數應該是趨於無窮大,是不存在找不到均衡價格的。
我們注意到,「投機需求」, 特別是現在國際市場上的對人民幣「投機需求」, 實際上根本沒有對人民幣的需求, 也不需要人民幣的供給。NDF市場最終進行的是美元交易, 完全是一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價格上的「游戲」或者「賭博」。
所以依靠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的商品市場和匯率,融資本出除對沖需求的金融資本,應該限制大規模金融資本的進入,否則會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一支證券化產品是分散風險的,一家銀行證券化產品是在分散折價銀行的風險, 所有的銀行所有的貸款都證券化, 上千家的機構,創造數萬億,數十萬億的證券化產品,產品市值超過GDP總量, 就不是在分散風險了。 特別是如果所有產品的持有人最後是一樣的,這就意味著, 風險分散的空間是給定的。只是分割給各個部分的風險不同而已。結果是一個系統風險, 是整體市場的風險。
就像每單獨一輛車的尾氣排放都合格,但是三百萬輛車的尾氣排放就是污染。特別當排放的空間是給定的時候。
統計學中間有一個著名的結論,小樣本和大樣本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大數定理,小樣本是發散的,大樣本是收斂的。單個「創新」的產品是達到所設計的目的, 但是規模不能無限放大。任何產品都應該有設計產能, 達到產能極限強行增加生產, 安全就要出問題。交易系統, 發生交易差錯, 沒有任何操作程序上的問題, 原因就是超過單位時間交易能量,交易信息的反饋延遲,是完全正確的操作導致了嚴重的失誤。東京交易所曾經幾次發生突然停止交易的事件, 都與超過交易系統的最大設計容量有關。
這次次貸危機也是一次金融創新無風險的神話的泡沫。
有兩個觀念要轉變。首先,金融創新, 還是要回到基本觀念上,金融創新不能消除風險, 說的比較溫和一點是只能管理風險, 說的比較直接一點是轉嫁風險。所以一定要有金融產品創新的市場可以承受的轉嫁風險總的容量的設置。金融創新超過市場容量, 就是創造系統風險, 創造市場風險, 製造金融危機。
其次,從金融創新的轉嫁風險的基本作用出發, 金融衍生產品市場是一個零和游戲。所以衍生產品應該以對沖風險的目標推出,而不是十分合適從投資工具的目標推出。杠桿交易的特點, 放大資金,放大收益的同時,放大風險。
發達國家金融服務業的比較優勢非常大,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中介機構主要是美國和歐洲的金融機構,推動金融自由化符合金融強勢國家的經濟利益。美國和歐洲有巨大的動機全面推進金融全球化迅速擴張,特別是向新興市場擴張。採取爆炸式全球性的金融擴張。
所謂金融大爆炸的核心內容是推動新興市場加速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包括,銀行, 證券,保險,所有的金融領域, 放鬆外國金融公司准入門檻,放鬆資本管制,資本自由流動,最終實現國內金融體系全球化。
這種全面開花的,爆炸式的全球性的金融擴張對新興市場式非常危險的。新興市場的金融自由化過程,應該有序發展。漸進發展,不能超前,不能過激, 不能還沒有學會走,就想跑。
外國的銀行機構的適當比例的准入, 真正提供有價值的金融服務產品,比如, 上市公司,或者准上市公司的價值提升的財務顧問服務,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的技術和咨詢服務,更靈活的匯率機制的改革,本幣逐漸的完全可兌換, 等等。總之需要有序,需要加快的是國內金融體制的建設和完善, 與金融開放的同步適非常重要的。在金融自由化的進程中,要保持主動的,可以控制任何外部沖擊的地位。
如果不對這些問題重新思考,不但泡沫危機會一次一次製造出來,新興市場國家會一次一次被動地危機沖擊,為危機買單。更重要的是,不對製造次貸危機的原因和金融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重新思考,繼續沿著危機思路,新興市場的金融發展, 就不是簡單重復錯誤的問題,是製造危機,我們承擔不起。要保護自己,建立公平的適合給發展階段的國家金融業發展的國際金融體制,新興市場要經濟參加游戲規則的制定。像WTO的多邊談判協商,國際貿易規則制定一樣,建立多邊協商機制,考慮各國利益,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規則不能僅僅由強勢國家和地區制定。
中國已經成功地避開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應該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減震次貸危機的沖擊。我們要研究自己的經驗和次貸危機的教訓,使中國成為國際上和一些國家更好,另外一些國家不受傷害的金融大國. 內需拉動應提高糧食價格
《瞭望》記者:中國應如何在次貸危機中使自己損失達到最小?中國的金融如何創新,還怎麼創新?
提問:在次貸危機的情況下,中國如何採取一些對策,使自己損失達到最小?所謂金融創新是一直被金融行業所推崇的非常重要一個方面,在我們認知范圍之內,金融創新最重要一點就是衍生產品,是一種虛擬的東西。您曾說金融創新華爾街經濟已經崩潰了,如果在這種前提下,中國的金融如何創新,還怎麼創新?
左小蕾:我的觀點不一定是對的。中國如何去防範金融危機,我剛才說可能一直減震它的影響,它對中國的影響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是出口,因為外需。
這個外需的影響,我覺得我們沒有直接的辦法,因為它是外部的問題,我們自己沒有問題。
出口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受到影響,外需受到下降,那你用內需,從經濟增長穩定來說,外需下降了,出口受到影響,那我們內需增加。
怎麼刺激內需?這就有很多話題了,我今天在長安俱樂部說了這個話題,刺激內需主要刺激什麼呢?
刺激一般消費,這一般消費主要是農民和低收入群體他們的消費有很大成長空間。從城市來說一般消費品東西還是比較大程度的得到滿足,如果你從提升消費角度來說,一定要關注低收入群體和農村的。
怎麼樣提升他們的消費者水平呢?最關鍵他們的收入要成長,因為這些低收入群體消費傾向很大的,你給他增加200塊錢,他這200塊錢都拿去買吃、買喝、買穿,城裡人給他增加1000塊錢,他未必拿出50塊錢去,因為他基本消費已經滿足。這種情況下要提高農村低收入水平的收入。
那麼怎麼提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呢?政府有資產補貼,還有農村教育全部免費,支出的減少也算收入的增加。這是一個方面,但是這個不夠的。因為你不能永遠補貼他,而且你對他生產資料的補貼,現在化肥、農葯增長幅度非常大,你補貼趕不上它的上漲。所以種糧食不掙錢,你補貼他也不種糧食了,這樣對糧食安全也有影響,你只有讓他種了糧食才有長期、穩定的成長機制。
我們應該不管從哪個角度,鼓勵他種糧食,提高他的收入,要把糧價收購價格提起來,提高的幅度要高於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也就是化肥和農葯、種子這些價格的上漲幅度,讓他種糧食有錢賺,一定要這樣子,這樣農民的收入就會增長,農民的消費一定會增長,一定帶來經濟增長的貢獻。
另外糧價收購提高了,那通貨膨脹呢?我們說提升收購價格,到流動環節的時候,政府可以不要漲銷售價。
比如收購價格提高兩塊錢,銷售價格不提升還賣原來的價格,但是政府補他兩塊錢,錢從哪來呢?我們現在把油價提起來了,油價提起來不是把中石化補貼就減少,我們就拿這筆財政的資金來補貼流通環節食品和糧食的價格,因為食品價格和糧食價格在CPI中占非常大的比例,我們這樣補貼以後CPI不會漲,通脹不會漲。
隨著農民收入增長,持續增長,消費增長,經濟也漲上去了,而且這種補貼方式從轉移支付公平性上來說也是非常公平。糧食和食品每個人都要吃,從公平和效益上來說都是非常好,我說這一點希望被採納。次級貸危機對外需的影響我覺得我們可以採取這種方式來弄。
中國創新是這樣的,我們不能一竿子把它打死了,創新不對了,不是這個意思。我剛才說了,要對規模加以限制。
最開始衍生產品的發展不是以投資品的概念推出來的,70年代衍生產品有很大的發展,它是為了防範匯率和利率變化的風險。所以很多的衍生產品在那時候誕生,它是沖著怎麼幫著出口企業防範匯率風險,幫助企業防範利率風險這樣的思路產生的,所以基本是對沖性質的產品,那個產品實際上是不賺錢的。但是它能夠保證貿易企業不會虧損,很長時間裡面華爾街產品是這樣發展的。
但到了21世紀,說得好聽一點是蓬勃發展,說得不好聽衍生產品開始瘋狂發展。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可能要防範衍生產品風險。
我們的股指期貨推出的思路也不太對,因為我們這個市場是單邊市場,只有市場上漲才能賺錢,市場下降不能賺錢,所以我們推出看空機制——下跌的時候大家也能賺錢。
但股指期貨作為一個投資品推出來的風險很大。最初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防範風險,最初的時候散戶不能進去,為什麼不能進去?我們首先要把這個觀念糾正過來,在很長時間裡面這個產品就是防範風險。
我們的市場很初級,我們的投資者還要不斷地成熟,在這個時候我們特別特別要小心,我們創新不要創風險,一定要防範風險。絕對不是我們不要創新,我是說不能神話,可以分散風險但不能神話,事實證明你把它神話了會造出來大風險。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對,經濟學家太理性。
內需拉動應提高糧食價格
《瞭望》記者:中國應如何在次貸危機中使自己損失達到最小?中國的金融如何創新,還怎麼創新?
提問:在次貸危機的情況下,中國如何採取一些對策,使自己損失達到最小?所謂金融創新是一直被金融行業所推崇的非常重要一個方面,在我們認知范圍之內,金融創新最重要一點就是衍生產品,是一種虛擬的東西。您曾說金融創新華爾街經濟已經崩潰了,如果在這種前提下,中國的金融如何創新,還怎麼創新?
左小蕾:我的觀點不一定是對的。中國如何去防範金融危機,我剛才說可能一直減震它的影響,它對中國的影響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是出口,因為外需。
這個外需的影響,我覺得我們沒有直接的辦法,因為它是外部的問題,我們自己沒有問題。
出口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受到影響,外需受到下降,那你用內需,從經濟增長穩定來說,外需下降了,出口受到影響,那我們內需增加。
怎麼刺激內需?這就有很多話題了,我今天在長安俱樂部說了這個話題,刺激內需主要刺激什麼呢?
刺激一般消費,這一般消費主要是農民和低收入群體他們的消費有很大成長空間。從城市來說一般消費品東西還是比較大程度的得到滿足,如果你從提升消費角度來說,一定要關注低收入群體和農村的。
怎麼樣提升他們的消費者水平呢?最關鍵他們的收入要成長,因為這些低收入群體消費傾向很大的,你給他增加200塊錢,他這200塊錢都拿去買吃、買喝、買穿,城裡人給他增加1000塊錢,他未必拿出50塊錢去,因為他基本消費已經滿足。這種情況下要提高農村低收入水平的收入。
那麼怎麼提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呢?政府有資產補貼,還有農村教育全部免費,支出的減少也算收入的增加。這是一個方面,但是這個不夠的。因為你不能永遠補貼他,而且你對他生產資料的補貼,現在化肥、農葯增長幅度非常大,你補貼趕不上它的上漲。所以種糧食不掙錢,你補貼他也不種糧食了,這樣對糧食安全也有影響,你只有讓他種了糧食才有長期、穩定的成長機制。
我們應該不管從哪個角度,鼓勵他種糧食,提高他的收入,要把糧價收購價格提起來,提高的幅度要高於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也就是化肥和農葯、種子這些價格的上漲幅度,讓他種糧食有錢賺,一定要這樣子,這樣農民的收入就會增長,農民的消費一定會增長,一定帶來經濟增長的貢獻。
另外糧價收購提高了,那通貨膨脹呢?我們說提升收購價格,到流動環節的時候,政府可以不要漲銷售價。
比如收購價格提高兩塊錢,銷售價格不提升還賣原來的價格,但是政府補他兩塊錢,錢從哪來呢?我們現在把油價提起來了,油價提起來不是把中石化補貼就減少,我們就拿這筆財政的資金來補貼流通環節食品和糧食的價格,因為食品價格和糧食價格在CPI中占非常大的比例,我們這樣補貼以後CPI不會漲,通脹不會漲。
隨著農民收入增長,持續增長,消費增長,經濟也漲上去了,而且這種補貼方式從轉移支付公平性上來說也是非常公平。糧食和食品每個人都要吃,從公平和效益上來說都是非常好,我說這一點希望被採納。次級貸危機對外需的影響我覺得我們可以採取這種方式來弄。
中國創新是這樣的,我們不能一竿子把它打死了,創新不對了,不是這個意思。我剛才說了,要對規模加以限制。
最開始衍生產品的發展不是以投資品的概念推出來的,70年代衍生產品有很大的發展,它是為了防範匯率和利率變化的風險。所以很多的衍生產品在那時候誕生,它是沖著怎麼幫著出口企業防範匯率風險,幫助企業防範利率風險這樣的思路產生的,所以基本是對沖性質的產品,那個產品實際上是不賺錢的。但是它能夠保證貿易企業不會虧損,很長時間裡面華爾街產品是這樣發展的。
但到了21世紀,說得好聽一點是蓬勃發展,說得不好聽衍生產品開始瘋狂發展。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可能要防範衍生產品風險。
我們的股指期貨推出的思路也不太對,因為我們這個市場是單邊市場,只有市場上漲才能賺錢,市場下降不能賺錢,所以我們推出看空機制——下跌的時候大家也能賺錢。
但股指期貨作為一個投資品推出來的風險很大。最初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防範風險,最初的時候散戶不能進去,為什麼不能進去?我們首先要把這個觀念糾正過來,在很長時間裡面這個產品就是防範風險。
我們的市場很初級,我們的投資者還要不斷地成熟,在這個時候我們特別特別要小心,我們創新不要創風險,一定要防範風險。絕對不是我們不要創新,我是說不能神話,可以分散風險但不能神話,事實證明你把它神話了會造出來大風險。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對,經濟學家太理性。

p.s 我真沒有找到這方面的材料..但是很想幫你額..就瞎搜來著...
這種東西也許真的應該自己去總結八...建議你多看看一些對迪拜問題的評價
然後結合中國的情況..看看能不能自己總結點什麼..反正這種事因為只有你才會有這種想法...雖然我想幫,,,也就只能幫你查一些資料了

其實這種資料笨鳥你也能查的到的八...我知識面也不很廣..也沒有接觸到這個金融方面的問題呢...抱歉拉..我盡力了

9.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交易性金融資產 持有至到期投資不同的劃分對報表的影響急用,不勝感激

我國新會計准則對金融資產的劃分也採用了國際會計准則的標准,略有專不同的是對可供出售金融資屬產中的債券投資也按攤余成本進行後續計量,且可以計提減值准備。不同的劃分對個會計期間的損益影響有所不同,但根本取決於投資品本身價值。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部分計入當期損益;按攤余成本計量,各期利息也計入當期損益。

10. 股票年交易量1億證券公司有啥表示

直接來點實惠的,叫他們給你降傭金,反正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都是生意哈

閱讀全文

與億證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