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东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操作策略
公司是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中防护功率器件、VDMOS 等领域细分市场的重要企业。主要产品涵盖四大系列:防护功率器件系列产品、VDMOS 系列产品、可控硅系列产品和1300X 系列产品。
功率器件领域的自主品牌厂商。公司在国内通讯领域防护器件市场占有绝对优势,SA系列固体放电管市占率在80%以上。功率器件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国内功率器件领域前10名厂商全部为欧美及日本企业,市场占有率为39.7%,国内企业占比很小。而功率器件中增速最快的MOSFET和IGBT领域,基本处于外资垄断状态,前10名厂商占据60%市场。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直销策略和产业链一体化。公司依靠自己强大的销售团队,采取直销模式。这使公司对客户的前期产品设计需求,性能改进方面快速响应,有利于保持客户的稳定性,还可以在公司新老产品之间互相促进。公司采取“设计-制造-封装-销售”的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树立品牌、提高技术和控制风险。
细分产品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公司在通讯类防护器件占据绝对优势后
公司坚持发展自主品牌,不做代工。中国电子企业很大部分都是在做代工而没有自己的品牌。代工虽然看似风险小,投入小,不需要自己去开拓市场,容易迅速壮大。但是由于没有品牌,缺乏市场定价能力,不利于企业长远竞争力的发展。而品牌开拓虽然痛苦而漫长,但其产品却可以依靠品牌提升在市场中的地位。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立民族志气,创东光品牌”的经营理念,坚持走自有品牌路线,不做代工。由于很多产品下游客户是相同的,
另外,公司“设计-制造-封装-销售”的一体化模式,相比单纯的芯片销售和封装销售模式,既有利于树立品牌,又有利于提高技术能力。同时产业链一体化,上下游利润均可享受,抗风险能力更强。
公司募集资金投向三个项目:防护器件、VDMOS生产线扩产及新建一条封装生产线。公司防护器件生产线产能利用率连续三年超过100%,公司2008年开始产出的VDMOS线产能利用率2010年9月已达82%.募投项目有望解决公司产能瓶颈,实现规模迅速扩大。
防护器件扩产项目巩固公司在防护器件领域领先地位。防护功率器件是公司的主要优势产品,随着公司新产品进入宽带网络领域,以及未来人们防护意识日益增强,公司产品向“大防护”的概念方向发展,即向网络防护、家电防护、电力防护等方向发展,公司防护器件销售预期能保持快速增长。
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项目将提高产能。该项目是现生产线技改项目,该线主要生产VDMOS和IGBT产品。VDMOS 是公司现阶段重点发展的产品,公司也是少数量产VDMOS产品的国内企业之一,IGBT产品也已经送样。预计项目实施将显着提高该产线的产能利用率。
封装项目垂直整合业务,显著降低采购成本。该项目将新建一条半导体封装生产线,由子公司东晨电子实施,项目建成后公司建成后能满足公司自身封装需求,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2. 华润微电子股票代码是多少
股票代码“688396”。
2020年2月27日,“红筹第一股”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华润微”,股票代码“688396”)成功于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公司此次公开发行股票336,943,049股,发行价格12.80元/股,发行市盈率48.31倍。备受关注的是华润微电子此次发行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即“绿鞋”机制,成为科创板引入“绿鞋机制”的第一股。
公开资料显示,华润微电子成立于1999年,注册地在开曼群岛,公司产品聚焦于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领域,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功率器件企业,客户资源覆盖工业、汽车、消费电子、通信等多个终端行业。
华润微电子是华润集团半导体投资运营平台,曾先后整合华科电子、中国华晶、上华科技等中国半导体先驱。公司及下属相关经营主体曾建成并运营中国第一条 4 英寸晶圆生产线与第一条 6 英寸晶圆生产线,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专项工程。
经过多年发展及一系列整合,公司已成为中国本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半导体企业,自2004年起连续被工信部评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作为一家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华润微电子非常注重公司研发。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共计1,325项,其中境内专利共计1,173项,境外专利共计152项。公司在主要的业务领域均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领先的核心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华润微电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46亿元、4.47亿元、4.50亿元、2.1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86%、7.61%、7.17%、8.22%,均在7%以上。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拥有7,937名员工,其中包括641名研发人员,2,290名技术人员,合计占员工总数比例为36.93%。
较高研发投入和核心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保证了公司的市场敏锐度和科研水平,确保了公司的产品迭代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亦满足客户终端产品的创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