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对于中国平安增持汇丰银行一事,你有何看法
对于中国平安增持汇丰银行一事,虽然现在网上一片声讨中国平安的声音,但是我到觉得中国平安此番的作为,或许大有深意。中国平安非常清楚若是帮了汇丰就是在和华为对抗,就是在和爱国人士对抗,但是中国平安还是这么做了。中国平安为何这么做,我们还是要平心静论的好好想一想才对。中国平安大手笔增持汇丰银行,我到觉得中国平安是在争取在汇丰银行的话语权,那就是我有股份了,将来在汇丰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能越过中国平安,中国平安在汇丰将来有一些对中国不利的事情的时候,可以操纵局面。
中国平安增持汇丰银行,还是不要看表面。若是看表面就大错特错了,若是因为此事中断和平安的合作,也就大错特错了。给中国平安一些时间,或许它能证明增持汇丰是为了给中国争取话语权。
⑵ 股票最保险加仓信号有哪些
股票最保险加仓信号有:
一、在早市开盘后,发现分时走势稳步向上、技术形态也处于向上趋势而且成交量开始迅速放大的个股,我们应该做好随时介入的准备。一旦确定是强势股,就要毫不犹豫地介入。经验告诉我们,许多涨停板的个股,都是从早市开盘后不久就发起冲锋的,一口气冲上3-5个点,然后稍作回荡再发起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冲锋,直至涨停。
二、每天冲在涨幅榜前面的一些个股,如果前一交易日表现强势,今天的表现也非常抢眼,那么就可以作为强势股的候选对象,作好介入准备。
三、前一天涨幅较大而次日却低开不少,在低开后又持续走高,而且伴随着股价的上升,是一批大手笔的成交单迅速成交,这种股票就是典型的强势股,应该在回荡的时候积极介入。
四、在分时走势图上,那种走势平稳的个股,也就是不管是涨是跌,都是走平行直线的个股,一旦突然出现放量直线拉升的走势,应及时跟进。因为这种旱地拔葱的推高,往往就是强势股发飙的开始。
五、时刻关注成交量排行榜,对于突然放量尤其是首次进入成交量排行榜的个股要特别留意。成交放量而且是处于上升阶段的股票,应该是机构建仓后可能会立即拉升的个股,所以要及时跟进。但如果是放量下跌的股票,则要当心是机构在出货,就不要盲目去碰。
六、介入到强势股之后,如遇调整,只要没出现重大的利空消息,逢下探超5个点时,应敢于加仓;如在短暂的调整后出现重新上攻,则可以加大仓位。
⑶ 中国平安增持汇丰银行的理由是什么
新浪港股讯 据联交所股权变动资料显示,汇丰控股(00005)于2018年2月9日获 A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增持3722万股,每股作价79.38元,总值29.55亿元,最新持股比例增至6.17%。
港联交所9月26日披露信息显示,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管在9月23日增持汇丰控股,持股比例增加至8%,再度反超贝莱德的7.14%,成为汇丰控股第一大股东。
消息传出,港股、美股以及伦敦市场,都以暴涨作为响应,创2009年以来最大涨幅。9月28日,汇控美股盘前涨8.78%报19.7美元;港股市场汇控收涨9.22%报30.8港元;汇控在伦敦市场也一度暴涨超10%。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这个新闻会火了,小视频平台都在讲着这些 ,我想说投资都是看着利益最大化的,投入的都是希望得到回报多的,就不要太纠结这些东西,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⑷ 伊利停牌后市如何,谢谢参与回答的贵人
9月18日伊利股份发布《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称,9月14日,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财险”)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增持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合计56679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9%。
本次权益变动后,阳光财险与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人寿”)合计持有伊利股份303240065股,占其总股本的5.00%。阳光财险和阳光人寿因同受阳光保险控制而构成一致行动人,由此触发二级市场举牌。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伊利股份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其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8.84%,第二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25%,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持股3.91%。
而按照前述权益变动情况计算,阳光保险已超越潘刚,成为伊利股份的第三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书》中提到,阳光保险对于此次增持的解释是,出于对伊利股份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所进行的财务投资。承诺支持伊利股份现有股权结构,不主动谋求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在未来12个月内不再增持伊利股份。据悉,如此承诺在国内资本市场中尚属首次。
或许是鉴于“万宝之争”的余音犹在,以及此前险资在资本市场上的迅猛表现,阳光保险的上述罕见言辞,并未打消舆论关于“野蛮人”的疑虑。
更富戏剧性的是,在《报告书》发布的次日早间,伊利股份旋即紧急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
公告称,伊利股份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股票,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自9月19日开市起紧急停牌,连续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伊利股权分散 大股东要增发加大股份 或要增持股份 后市看涨
⑸ 中国平安抄底增持汇丰是否会面临巨大风险
目前来看不会面临巨大的风险。首先,中国平安的经验丰富。其次,资金比较雄厚。最后
第一,经验丰富
任何企业在做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他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他就会想去开辟更多的其他的商业领域,而汇丰银行与平安保险同样是做金融这一块的,只是细分起来领域不同,而且在这之前汇丰的股价一度跌破到了50%,利用两个领域的共通点,相信他也能够把汇丰重新助推到曾经的巅峰,而且这回还是国内人控股,会风也就不能再作妖了。
以上就是对中国平安抄底增持汇丰是否会面临巨大风险的看法,或许你有什么其他不同的意见,欢迎写在下面的评论区,咱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⑹ 安邦保险旗下公司举牌金融街
近日,金融街一则回购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在面临股权争夺战的背景下,金融街通过小额回购的手法巧妙地令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越过30%的“红线”,为资本市场所少见。不过,也有市场人士称“爬行增持”同样是一个选项,公司此番举动破费思量。
8月22日,金融街公告,拟以不高于7.5元/股的价格回购股票,总金额不超过2.5亿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预计可回购3333.3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0%。
表面上,公司称,由于受到国内外宏观环境和证券市场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管理层认为目前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净资产的现象与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不相符,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
实际上,此番小额回购的背后大有深意。金融街5月7日的公告显示,公司大股东金融街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深交所系统增持了公司550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82%。本次增持后,金融街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90018.8357万股,约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9.74%,十分接近30%红线,以回应咄咄逼人的安邦保险。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半年报显示,安邦保险及其一致行动人在首次举牌后又悄然增持,目前持股比例已达9.99%,逼近二度举牌线。
按回购1.1%计算,金融街的总股本将下降至29.91亿股。如果金融街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在此期间不出售其持股,其持股比例将上升至30.0953%,越过30%红线。根据现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因回购股份而减少股本,导致当事人在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总股本的30%,可以提出免于发出要约的申请。由此,北京市国资通过此举将进一步稳固控制权。
上面是该公司基本资料。
金融街是房地产的特大型上市公司。招保万金四大地产天王之一。实际上应该是股权之争吧,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为了确保大股东的地位,所以进行股份增持。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⑺ 如何看待中国平安斥资3亿,增持汇丰银行股票呢
最近中国平安斥资3亿增持汇丰银行股票,中国平安增持汇丰银行消息一出,得到市场高度关注,大部分人都在吐槽平安增持汇丰事件。
汇丰银行是汇丰集团旗下的控股公司,属于英国的知名企业,针对我国平安增持汇丰事件,下面发表我个人看法:
第一,从国际利益来看
汇丰是英国的,平安是我国的,平安斥资3亿去增持汇丰,平安如此大手笔的增持汇丰,背后必然是有原因的。
意思就是平安这种行为财产转移,是有洗钱的行为,光明正大的用真金白银购买国外资产,这笔资金名副其实的从国内流向了国外,这笔资金流向其他国家了。
也许这就是很多股民吐槽的地方,觉得中国平安这样做是错误的,也是遭受很多国民吐槽的真正原因。
总结分析
针对中国平安3亿增持汇丰银行事件,上面从三个方面进行发表我个人看法,两个看法是正面的,只有一个看法是负面的。
总之我个人觉得针对这件事一定要从多方面去分析,再来判定增持汇丰事件,不能凭借某个点就否定这件增持汇丰事件是不好的,就拼命吐槽,这样的看法和观点是不理智的,建议大家理性看待这件事,别瞎掺和进去。
⑻ 中国平安斥资3亿增持汇丰银行后汇丰银行股价情况如何
中国平安大举增持汇丰股票后,汇丰银行股价持续走高。这是给汇丰银行的一剂强心针,中国平安也是中国保险业务的大企业,强强联合的背景下,市场对汇丰银行的业务增长,保持乐观态度,股民自然选择增持汇丰股票。
中国平安作为一家大企业,其在增持汇丰股票后,自然为了自身利益会通过自身关系,给汇丰带来大量内地银行业务,加之中国新冠疫情控制较好,市场经济持续回暖,其大陆业务的持续增长也是显而易见的趋势,不得不说中国平安选择增持汇丰银行股票真的是明智之举。资本永远是逐利的。
⑼ 平安保险增持汇丰 为什么要叛国
平安保险增持汇丰,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国际合作
⑽ 银保监会:鼓励险资增持 上市公司股票
新快报讯 见习记者刘威魁报道 1月28日,新快报记者从银保监会回官网获悉,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答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更好发挥保险公司机构投资者作用,维护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银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拓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加大专项产品落地力度。
肖远企指出,支持保险公司开展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研究推进保险公司长期持有股票的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评价机制。对于保险资金一般股票和重大股票投资等,依法合规加快有关备案、核准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保监会于1月24日、25日连续两日发布消息称,保险资金可以投资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在此前,保险机构作为机构投资者,是次级债的重要投资者,但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这类一级资本补充工具不在保险机构的投资范围中。
银保监会方面认为,此举有助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充实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扩大信贷投放空间,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抵御能力,丰富保险资金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