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爷花34万买理财险,8年零收益亏5万,保险公司是否需担责
甘肃兰州,王先生称岳父2012年和2015年花34万在中国人寿买了两份理财保险,被保险人均是其妻子,但由岳父代签字。近日王先生取款时被告知无收益且需扣5万欠款。经协商保险公司同意退还本金,但王先生对此不满意。银行方面工作人员表示,当初都是口头说的,银行方面无法核实情况,如果有异议的话,客户可以去法院起诉。
投连险,是风险最高的一类理财保险。保险公司为客户建立专门的投资账户,由专门的投资专家负责账户内资金的运作,把账户内的钱用于各种投资活动。获得收益后扣除一定的费用,再把钱划入客户的账户内。为什么说它风险最高?因为所有的投资活动都不承诺回报,没有保底收益,收益与风险自行承担。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它的作用是:预防几十年后市场利率下降,提前就锁定一个保底收益。 既然保险公司承担了利率下降的风险,它就不可能给我们很高的收益,大家需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买理财除了看收益,还要看流动性,也就是说万一急着用钱,这份理财能变现吗?理财险的变现能力并不是很好。如果家庭成员患上急病,很可能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买保险还是要做到“先保障,后理财”。
⑵ 列举八种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
电信诈骗是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采取远程、非接触的方式,通过虚构事实诱使受害人往指定的账号打款或转账,骗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列举其中八种常见的诈骗类型:
1、QQ冒充好友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2、QQ冒充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QQ群,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使用的QQ号码,并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老板的QQ号码,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3、微信冒充公司老总诈骗财务人员: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复制公司老总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成公司老总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实施诈骗。
4、虚构车祸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5、电子邮件中奖诈骗: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6、娱乐节目中奖诈骗:犯罪分子以“我要上春晚”、“非常6+1”、“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7、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8、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2)股票分红王扩展阅读:
除此之外,诈骗分子还有低价购物诈骗、办理信用卡诈骗、刷卡消费诈骗、包裹藏毒诈骗等,为此公安机关通过发放宣传单页,现场讲解等形式,向群众介绍电信诈骗的惯用手法、作案方式以及识别、防范技巧,同时结合辖区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例,让群众进一步熟悉电信诈骗案的行骗手段和作案特点,提醒广大群众不要轻信陌生人电话、短信、微信消息,遇到异常情况可及时向辖区民警反映或者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