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金融理论和公司政策

金融理论和公司政策

发布时间:2020-12-15 03:21:52

❶ 关于金融理论与金融政策方面的知名学者有哪些,其代表作有哪些

楼下那位我已抄经无语了,郎咸平就忽悠大众厉害,什么都是阴谋论,只能说他抓住了大众心理,宋鸿兵就不说了,没有什么厉害的背景,不知道哪里弄出来的野史写了本货币战争,写小说的行家。
真的要讲金融研究的话,初级的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看起,作者曼昆,就看宏观那本就行了,现在应该都第六版了吧。金融学国内比较好的是黄达写的《金融学》,国外的有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这是基础的几本,如果够闲的话《资本论》可以看一下,这个真心写得好。
在进一步可以看看计量经济学,古扎拉蒂的;投资学也可以。宏观的话印象中很出名的高端洋气的著作真不多,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吧,以前学的时候也是偏微观和量化的,不过现在金融研究重微观轻宏观确实是现状,因为微观可以直接带来收益,比如研究一种投资模式,但是宏观就大多是学术上的。如果你真想研究宏观可以去查最近的论文,国内的中国知网就可以了,学生的话你们学校应该有公共账号。英文够好可以直接去国外的比如剑桥论文数据库之类的。

❷ 国际经济学的国际金融理论和政策

1997年发生在东亚地区并波及到整个世界的金融危机,推动国际经济学界对国际金融一体化发展、国家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制度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和政策理论有国际金融安全、克鲁格曼的货币汇率理论、国际货币一体化等。 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出一个重要特征,世界金融一体化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经济国际化对世界金融一体化提出了客观要求。随着电讯技术的普及和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跨国银行空前的海外扩张,国际银行业竞争加剧发达国家积极开拓、控制新兴市场等等,国际金融一体化发展迅速。此外,各国金融管制不断放松,国际投机活动的加剧,以及为逃避各国政府种种限制以取得自由化的举措国际金融一体化趋势经过80年代的发展,到了90年代已形成了国际金融一体化一个高潮,对促进世界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出了国界,使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进而形成世界范围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整体。或者说,是指世界各国均参与全面的经济合作并到任何一国或经济领域的变动均会引起世界经济整体动状态。世界金融一体化是指各国或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互相依赖、影响而产生的逐步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趋势。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表现是:各国金融政策倾向一体化;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重点是离岸金融市场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证券投资国际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国际化,这是世界金融一体化最突出的表现,它
包括货币兑换自由、资本在行业间转移自由和资金进出自由。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对国际经济体系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世界金融一体化使得主权国家金融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削弱,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国际金融一体化加深了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内的相互依存,各国所执行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和国际储备的管理营运,都将对其他国家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已经成为各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共同处理的问题。其次,国际资本力量的强大于国家主权的相对弱化,冷战后,国际市场的统一、金融自由化的加快、技术革命的促动,使国际资本空前扩张。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场合下,资本力量已经超越了国家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巨额资本高速游走,瞬息万变,资本的扩张和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改变了政府发挥作用的环境,增加了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数,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被严重削弱(如国际资本流动的“溢入溢出效应”对主权国家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这些巨额流动资本完全是在任何单个民族国家的管辖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而民族国家,包括是最发达的国家,无论从实力、理论、法律还是从技术上都无法做到防范于未然,都无从控制国际游资的冲击。最后世界金融一体化提升了国际金融组织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权力地位,在特定的时期对于民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提出了挑战(如IMF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由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与金融监管国别化之间的矛盾加剧,呼唤全球性的金融体制,监管体系与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这必将导致各个民族国家金融决策主权的某种弱化,必须肯定,从长远看来,这种弱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但是这种主权的让渡必须是相互的和对等的,不能被某种强权,尤其是金融霸权所利用和滥用。 首先,国际金融市场上巨额游资的存在对于民族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表现在①巨额资本快速的流入流出对于主权国家经济的巨大影响。②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战略上的失误及经济结构上的缺陷,成为易受国际游资冲击的对象。其次,金融创新促进了世界金融一体化,也对民族国家的经济安全提出挑战。①金融创新加剧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由于国际金融传导机制的存在,使得民族国家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国际金融风险。②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不仅为国际游资对主权国家进行冲击提供了手段,而且使得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直接掠夺一国的财富成为可能。
再次,国际金融体系内的权力分配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随着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权力分配更加有利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操纵着国际金融体系中游戏规则的制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内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不断加深。在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着巨大的结构性缺陷的前提下,发展中国家将始终面临着金融风险对于经济安全的挑战。 二战结束以来,金融霸权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冷战时期,两弹一星,亦即核子工程、宇航工程曾是世界强国争霸的战略领域。在冷战之后,特别是在实际之交的今天,信息业与金融业则成为全球战略的基础。今天,世界上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无不力图抢占现代金融的制高点。前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哈佛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一书中列举了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14个战略要点,其中第一条“控制国际银行系统”、第二条“控制全部硬通货”、第五条“掌握国际资本市场”都与国际金融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冷战后,由金融霸权所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发达国家内部对金融权力的争夺日趋激烈,另一方面,西方金融霸权又联合起来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控制。70年代末,以格拉斯为首的一批美国左派经济学家首先提出了“金融霸权”的概念,所谓金融霸权是指以大银行家和大机构投资者为核心的金融寡头及其政治代表,通过控制经济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并以此牟取暴利或实现其他政治、经济目的的一种社会关系。金融霸权理论认为,金融霸权的权力主要在于①控制货币资本或其他信用工具;②利用金融衍生物;③金融行业趋于垄断。金融霸权控制企业的两种工具是控制资本流动并设置金融市场各种参数。金融霸权对国际关系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控制国际资本流动,二是进行国际金融投资,三是操纵各种国际经济组织。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霸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日趋凸现。从对国内经济结构影响来看,金融霸权通过控制资本流动,不仅可以改变左右一国的产业结构对各个部门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还会促成泡沫经济的形成,降低政策的效力并影响政府的行为。从对国际经济影响看,金融霸权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直接后果是加剧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金融霸权会以通过各种形式从发展中国家抽走极为稀缺的资金,同时又会扭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模式,使其经济与社会失衡加剧,最终导致南北国家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保罗·克鲁格曼在最新出版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中指出,我们不应以短期的救火态度来看待1997年以来的危机,而应认识到一个国家经济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两难选择的三个方面,即“三难选择”是当今国际经济体系的内在特性。所谓“三难选择”,即克鲁格曼早些时候所说的“永恒的三角形”。它指的是下述三个目标中,只能达到两个,不能三个目标同时实现: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克鲁格曼认为欧洲货币联盟和历史上的金本位制,均选择“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中国大陆则是选择“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放弃“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即只开放“经常帐户”,不开放“资本帐户”。
克鲁格曼认为,“三中择二”是国际经济体系内在的“三难选择”的体现,可追述到国际经济学中著名的蒙代尔──弗莱明定理。因此,不顾其它两个目标,单追求一个目标(如发达国家近年来向发展中国家所推销的“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在理论上是占不住脚的。那么,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在1973年以后选择了“资本自由流动”和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两个目标呢?克鲁格曼认为,这是因为它们对“汇率不稳定”的承受力较大,而这又是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对发达国家的信心较大,使发达国家贬值幅度可以恰到好处,不至于过度。
相反,国际资本市场对发展中国家信心不足,结果造成发展中国家贬值往往在资本外逃压力下过度。因此,克鲁格曼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三中择二”,应是选择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而放弃“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他高度赞赏中国中央银行近来连续降低利率的政策,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其他亚洲危机国家所不具备的,其原因正在于中国没有开放“资本帐户”,没有实行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他说,中国的选择,对于防止世界重演1930年代的大萧条,意义重大。

❸ 金融的投资学和公司金融有什么区别

金融的投资学和公司金融可以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金融学也研究投资,在金融学可中证券投资只是金融的一个分支;而投资学也研究金融性投资.但由此就说投资学是金融学的一部分,可能有失偏颇.

二者的根本区别:

一,是理论基础不同,金融建立在市场“无风险”的基础上,而投资学建立在“风险计算”的基础上.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和理性人假设.如金融学研究的利用应用数学工具来为金融行为建模,只有在市场理性情况下这种分析才可靠,如果假设条件的不成立,市场反复无常,这种分析就会毫无价值.而投资学的理论基础是市场非理性,或者说是“市场先生假说”,如果没有市场反复的狂躁不安和情绪极端低落,价值投资者不可能有机会投资成功,也就没有巴菲特的辉煌成就.
二,是研究对象不同.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金融工具的价格,而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金融工具的价值.金融学认为风险来自价格的波动程度和波动过程;对投资学而言,价格的波动程度和波动过程是与风险无关的,他们只关心价值是多少,市场先生提供的买家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和利益.
三,是研究方法不同.现代金融学已经完全将学科引入到复杂的数学工具应用上,而投资学的研究方法是,基于公司财务数据和管理能力采用现金流贴现方法的理性价值计算,如巴菲特从来不用电脑来计算,甚至连计算器也不用.他讲道,如果计算一家企业的价值复杂到需要使用电脑的话,那他早就失业了.
四,是内涵和外延不同.金融注重研究“钱”的融通,调整经济发展机理.投资学研究使钱生钱,除了研究金融概念上的投资,还研究投入实业、实体经济等.

❹ 要考2010年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生

其实你去中来央财经大学研究源生网站看招生简章和参考书目就能了解到有关信息,以下是参考书目:

http://gs.cufe.e.cn/zsgg/ss/08gg/zb/09zsml.doc

我帮你看了,是这本:

《金融市场学》张亦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❺ 现代金融学的三大理论基石是什么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保险(Insurance),本意是稳妥可靠保障;后延伸成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支柱。

证券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也指专门的种类产品,是用来证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种特定权益的法律凭证。主要包括资本证券、货币证券和商品证券等。

(5)金融理论和公司政策扩展阅读:

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

(1)金融调控体系既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健全传导机制、做好统计监测工作,提高调控水平等;也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包括利率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支付清算系统、金融市场的有机结合等。

(2)金融企业体系,既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现代金融企业,也包括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等。

❻ 急!!上海理工,金融三个方向,金融政策与管理研究,公司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 金融服务市场问题研究,哪个

三个方向都可以,关键是你自己的兴趣所在。专业内可以互换方向,不存在那个更好,差不太多。
调剂的话还是得看你的分数,如果分数不够金融专业么……

❼ 现代公司金融理论三大核心内容是什么,除了股利政策外,还有什么

偶也想知道,小额~

❽ 请问有没有《金融理论和公司政策》的电子书

《金融理论和公司政策》我有 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❾ 运输公司金融理论如何助力公司治理

运输公司金融理论助力公司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权力制衡体系,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更加需要对“内部人权力”的制衡。但是治理结构的复杂化,利益相关者的多重介入,可能并不能使制衡效果更加显著,反而使治理体系越来越缺乏效率,治理真空越来越多。

健全金融企业经营的法律环境,通过法制体系取代利益相关者的多重介入;提高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科学、现代的监管体系取代监管部门的日常介入,减轻商业银行过度的监管负担,让其有更多的精力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总之,要“去复杂化”,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法制建设实现“化繁为简”,不能因为在公司治理层面出了一些问题就停止市场化、现代化改革的步伐。相反,只有坚定不移的继续推动现代金融企业体制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9)金融理论和公司政策扩展阅读:

金融理论如何助力公司治理面临难题

1、治理结构不够清晰,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加入到公司治理体系中,提高了达成经营决策的复杂度和交易成本,降低了公司治理效率。

2、多重利益相关者,多重利益关系,多头治理,制衡结构过于复杂,很容易形成治理真空。当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并对银行日常经营“指手画脚”的时候,银行管理者和经营层很容易陷入手忙脚乱,对内部人控制的制衡反而实现不了。

3、目标函数难以确立,银行经营层的方向感越来越差,难以形成清晰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执行路径。多重目标相当于没有目标,商业银行究竟是商业化经营还是以社会目标为重,商业银行的目标是为股东赚钱还是执行监管和货币政策?这直接决定了银行风险偏好和信贷配置策略。

4、很容易导致形成“外行人指挥内行人”、行政色彩取代专业经营的逆向选择现象,最终可能导致逆向选择或淘汰,严重制约商业银行各项功能的发挥。

阅读全文

与金融理论和公司政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