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热来进行p2p
需要自己认真鉴别,
挑选P2P平台注意事项:
1、鉴别公司实力
不可一味看注册资本,
平台的注册资本可以侧面的
反映出平台的部分实力,
注册资本过小没实力的概率很大。
但是注册资本过大的不见得一定有实力。
还应关注以下几点:
1.是否有金融背景或金融基因
P2P一直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实践形式,归其根源还是金融服务,只是服务方式更加快速,便民。运营团队严谨的金融从业背景直接决定着P2P平台风控是否严谨。国内借助传统金融风控手段运营比较成功的P2P平台。
2.担保公司实力是否雄厚
这种方式主要是由P2P理财平台跟第三方担保公司进行合作,由第三方担保公司来为平台的每一笔交易来进行连带责任担保。如借款人出现了逾期不付的问题,那么第三方担保公司将会为投资者进行一个全额的本息垫付,很多P2P理财平台都采用这种方式来做安全保障。
2、运营模式既决定平台业务内容及范围,同时决定平台稳定性
P2P本质隶属借贷双方信息服务平台,国内大小平台根据自身特长出现了O2O、P2B等业务借贷模式。P2P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模式,个人债务属于无限责任;P2B是个人对企业,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可能出现倒闭和破产,债务追回就会十分渺茫;O2O属于P2P时代的创新,直接线上对线下模式,也是相对比较安全的P2P理财模式。基本线上寻找投资人,线下寻找借款人,同时引入第三方担保或融资性金融机构担保及实物抵押。
三.风控很重要
首先,要看平台是否有投资担保公司担保,而且担保公司的实力是否足够强。是否有第三方资金托管。其次,单一项目募集资金总额过大,是否超出了该P2P平台交易总额的5%。即使很多都提供本息全额担保,也有自己独特的风险控制机制。要规避大额借贷资金或者资金池操作。
其次,取决于风险管理能力是否足够强大。风控这块主要做两个工作,一个是前期借款标审定的时候对风险进行评估,如风险在控制范围之外则一票否决。另一个是贷后进行跟踪,定期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上门调查。
另外,线下催收能力也是风险控制能力的体现,这个判断标准主要是在:
(1)对于抵押物的处理能力;
(2)公检法社会资源协调能力 ;
(3)对于借款人心理分析、处理能力。
4、平台是否有逾期,逾期坏账率具体情况
P2P平台是为借款人和投资人提供有效的信息撮合服务,使投资人资金最大化,借款人享受小微金融实惠。撮合借贷双方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些小概率事件,这就是投资人和平台最讨厌的坏账和逾期,这种情况肯定存在,就连国内最权威的银行业都不可避免。
② 并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认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1、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它不仅弥补了传统金融的“盲点”,更是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起到为小微企业、初创型企业快速输血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消费,它正在消费升级、经济结构转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2)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扩展阅读:
主要特点
1、成本低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金融机构可以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消费者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削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更省时省力。
2、效率高
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日均可以完成贷款1万笔,成为真正的“信贷工厂”。
③ 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三农能力建设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点
互联网金融看似和三农比较遥远,但其实又非常贴切。解决几亿经济活跃的农户和一些贫困农户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个问题,是资金获取问题。过去很多金融机构讲,远离农村市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农村金融创新需要钱,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问题?农村市场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市场?
在获取资金方面,互联网金融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边是农村农户优良资产,能够由我们做好甄别信用。在信用甄别以后,他们这种小额分散的几千、几万的优质资产,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P2P方式和理财者对接。
都市的理财者把可以小额的资金通过P2P借给农户。这种方式可以把资金打得很散,甚至一百块钱都可以。这是一种商业的、可持续的模式,理财者可以获得7%至11%甚至更高的回报。从它的期限来看。有的种植、养殖项目长达9个月时间,有的长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但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对接成本较低的资金。
其实当年国开行也曾面向农村市场,做这种批发资金,但是它的基础成本可能高达8.5%。而且这些钱从国开行开始一层一层的渗透,到最基层的农户手里,可能成本更高。
但今天商业性P2P却可以达到8%至12%的回报帮助同样的项目,这样的出借人可获取的回报也很丰厚,对于农户而言成本也不是太高。所以P2P具有商业可持续性,P2P是帮扶三农走得通的路。
物联网助力融资租赁风险控制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在信息比较缺失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农户建立信用?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农村的金融体系信用这方面的建立,资金就不会进入到农村市场。所以就要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背景下,如何帮助过往信息缺失的农户建立信誉,帮助农村市场建立信用体系。
在这方面,我们使用了物联网的技术,协助建立信用体系。在内蒙等地,我们做基于农机具的融资租赁。农村搞产业化、集约化运营,需要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的农机具,农民买不起,就是基本的拖拉机、收割机,烘干塔这样的。可是如何控制风险呢?我们的农机具上面都是有GPS的,都是有标签的,这就是物联网概念的具体应用,农机上面都有传感器,知道它每天在哪里,它如果动来动去的话,知道它实时情况如何。这种物联网概念技术的应用,使得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得以顺利展开。
P2P平台对接三农能力建设
第三个问题,是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的根本问题。即除了钱之外,还要能够帮助目标人群做能力建设。
如果我们服务的企业是联通、中石化[微博]这样的行业巨头,你不太需要告诉他如何做电信生意,如何做石油生意。但是,当我们的小金融、微金融,所服务的目标对象,是小微企业主和农户,那么除了给他小额的资金支持外,还要帮他做能力建设方面的帮扶,这样才能让他更好开展生意。
我们如何能够帮助农户获取资讯、提高能力呢?如何帮助农户把他生产的东西卖出去?我们认为,也可以用互联网金融的方式,资讯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信息流互联网金融平台便可以起到作用。与此同时,就现在农村农户来讲,农户生产的东西可以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上的一些手段和出借人有效对接。我们前段时间做的果品项目就是这样,我们生产苹果的农户就可以把它的苹果直接和理财者的需求对接起来,类似这样基于资讯服务,基于产品的对接,帮助农户搞能力建设。这是从资金获取,信用建立,能力建设三个方面互联网金融如何帮助他们,我们觉得我们有很大的空间,未来,农村金融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
④ 谈谈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如何创新农村金融
(一)深化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结合实际,确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一是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切实承担起政策性金融职能,使农发行逐步建成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综合性政策银行,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力量;二是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体现合作社原则,改变合作金融有名无实的状况,维护社员或者股东的真正权益,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商业上可持续、主要服务于“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三是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业务开拓步伐,依托邮政网络,确立服务城乡大众,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发挥邮政储蓄机构网点多、深入农村的优势,按照商业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以适当形式回流农村,增强其在农村地区的储蓄、汇兑和支付服务等功能,增强其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农村金融供给。农村金融创新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多部门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金融监管、财政、税务、工商、农林等部门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不断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激励和政策合力。另一方面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共同参加的协调工作机制,从政策制定、工作协调、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强对创新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涉农金融机构要改变观念,加强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工作的开展,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适应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要。
(三)探索建立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优化农村金融创新环境。人民银行应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加快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的步伐,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立法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以利于其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补偿涉农金融机构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形成的信贷损失。建立风险分散机制,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投入,拓宽农业风险的分散渠道。鼓励涉农金融机构把开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作为整个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积极创新消费贷款品种,调动农户和金融机构“求贷”与“放贷”的积极性。
⑤ 如何推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互联网的融入正逐步打破传统普惠金融中成本高、效率低、商业可持续难度大的制约瓶颈。如版何为权普惠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精准性,增强困难群众和薄弱环节的金融可获得性,成为这一时代的新命题。
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来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控制融资风险。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则应当依靠组织创新,形成与小微企业“门当户对”的金融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强调多业态、多样化,又要降低这些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门槛,通过互联网体系,实现众创、众包、众筹的有效联动,不断优化微型生态圈。监管、用户和科技三根支柱,将共同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同时,科技也可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监管手段的创新。
⑥ 如何做好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崛起可以直接用疯狂来形容,疯狂的程度又可以用“炒”来形容。对于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中国特色现象是否健康呢?风投、创业者又如何在这种疯狂的现象中买到好公司,创业者又如何才能胜出呢?
互联网金融为何而生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崛起,是因为经济发展过快,而百姓素质、社会制度跟不上,所造成的。可以说在中国现在都在被赶着前进,而这种被“赶”,却又是与国际市场存在较大差距所造成的。而这些被赶着的行业中就会出现包含着“炒”的现象出现。而其本质是不会有太多变化,只是一种补缺市场缺口。补完之后,自然形成一个自己的成长通道,直到有新的、更方便、更好的渠道出现才会被替代,而这个过程,就是创新自然演变的过程。而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就是因市场需求而自然形成的创新产物。所以说这个创新产物是服务市场而来,自然能存于市场,他是因市场需求而自然产生的产物。
互联网金融前景
经济的本质,就是让物有价,方便流通,而这些流通的强度就是经济强弱的本质。而让流通如何变成更加方便和强大,就得靠发达的金融体系建设。要致富先修路,而金融就是决定经济强弱血液。而这个血液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于它的再造血功能的大小来决定。而再造血功能的强弱,其实就是看你如何把的本来没有血,或者血比较少的物通过一些方法,去激活让它变成血,或者增加血液。而互联网金融,就是市场中一台新出现的造血机器。他让更多的物品变成更有价值,流通更方便。能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互联网金融就是让更多的物品能更简单的体现出他们价值,进而让人们更加容易的判断其价值,进而成交流通,加大市场流通量后自然助推经济增长,所以前景广阔。
认清什么是真正的“服务”才能胜出,才能成为市场的黑马。
客户是上帝,所以很多公司都知道服务重要,但却有很多公司分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服务,所以失败。那什么是真正的服务呢?就是服务于市场,追求服务于社会需求。这叫大服务,而只服务好自己的客户这叫小服务。而成功与失败的服务之间就恰恰反应在于此。
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急急忙忙的进入这个行业。而却没有分清什么是服务,什么样的服务才能战胜对手。大部分 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创立初期,都是在用高收益来吸引用户。但却不知,这种根本是就没有生命的服务是无法长久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并不是给用户高收益他们就来,看不懂你人家是不会来,你没有服务社会人家也不会来,你给他这么高的收益,这钱投向哪,服务了什么?没有,都是在自融、玩庞氏骗局。
看看现在发展的好的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吧,他们胜出并不是靠高收益,而是找到了社会需求的缺口,再去为填补这些缺口而做出发展方向。如某某贷,为了服务信用卡用户,而放开了信用卡充值渠道,所以它的成交量非常大。有的平台为了解决用户买房难而推出各种帮助投资者的贷款,有的为了服务三农,有的为了服务网店,等等,这些成功互联网金融公司,他们成功原因都是他们发现了社会的缺口,再找出填补这些缺口的方法来服务社会。说得通俗点就是你要会讲故事,但这个故事最好是人人都能听懂,最好是用户还是身在故事中,然后服务他,你就能成功,用户的投资也会成功。如果这个故事只是虚幻的高收益,那么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平台和投资者都没好处。说得再大点,你会发现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其实也是为了服务中国当下市场流通不足而生的。它服务的是以市场为中心,并不是它的投资者。很多平台出现跑路都是一味的只看到投资者的需求,而没有看到社会的需求,盲目开出高收益,结果出现资金断链进而跑路。
所以,要想在混战中胜出,要想在大市中找到一只真正的黑马,你就要学会如何看懂市场的故事,看懂什么是真正的服务,什么是小服务,你才能胜出。认清什么是大服务、什么是小服务,什么是真故事,什么是假故事,是互联网金融公司成功最基础的认知。
+订阅
⑦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金融服务
“三农”工作关系国计民生,历来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加快农村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对于加强和改善“三农”金融服务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但也要看到,“三农”金融服务仍然是我国金融服务中比较薄弱的地带,“三农”金融发展中仍存在不少两难问题。笔者认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金融服务,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问题,努力把“三农”金融服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首先,要处理好商业化经营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这是困扰“三农”金融服务的根本问题。笔者认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应该坚守两个底线:一个是党和国家要求的社会责任底线。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开展“三农”金融服务,是履行国有资本意志的必然要求,不能单纯地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偏好也要建立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另一个是商业化经营要求的保本底线。实践证明,不计成本、不讲风险地服务“三农”,会挫伤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也会削弱金融机构的长期服务能力。
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应当将这两个底线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是坚持以发展带动服务“三农”能力提升。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商业化服务“三农”的新路子,寓服务于发展之中。二是努力寻求商业化经营和践行社会责任的结合点与平衡点。在对外服务上,金融机构要积极运用商业金融模式支持政策性、公益性强的“三农”发展事业;在考评机制设计上,金融机构在考核基层机构点均、人均业务量和效益时,可探索加入对服务“三农”社会责任相关指标的考量,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地服务“三农”。三是树立和增强“雪中送炭”的责任感。比如,在西藏、新疆等老少边穷地区,虽然经营成本较高,但当地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愿望仍然较强,金融机构应坚持在这些地区设立多种服务网点,以发扬和体现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其次,要处理好关于统筹管理和放权搞活的关系。“三农”客户具有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区域差异显著、信息不对称等特征,难以与一些金融机构过于集约化的经营体制相适应,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妥善处理好统筹管理和放权搞活的关系,以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三农”,提高“三农”金融服务的效率。
一是厘清各级机构的职能分工。金融机构要深入基层、员工和客户,理清哪些事项需要总部统筹管理,哪些需要放权到分支机构,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各级机构的经营管理权限。二是积极稳妥地推动适度简政放权。金融机构可以采取“试点-评估-优化-推广”的方式,做到既放权于基层,缩短管理和决策链条,又“放而不乱”、风险可控。三是要做好管控引导。在具体经营事项交由分支机构负责的同时,金融机构总部也要切实加强管理、督导,形成服务“三农”的整体合力。
第三,要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能不能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平衡点,是决定“三农”金融服务成败的关键,最能考验出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守“三农”业务发展的风险底线。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绷紧风险控制这根弦,坚持底线思维,任何时候都要将不良贷款控制在能“承受”范围内。二是适度提高对“三农”业务的风险容忍度。金融机构应通过优化调整经济增加值、内部转移定价等管理考核指标,打消基层机构服务“三农”的顾虑。监管部门也应坚持差别监管,适当放宽“三农”业务不良贷款等考核指标的监管标准。三是切实加强“三农”业务专业化风险管控能力。这是应对“三农”金融业务风险大的根本之道。
第四,要处理好资源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关系。现阶段,农村金融资源投入大、经营成本高、效益产出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三农”和县域市场增加资源投入的积极性。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一方面,金融机构要以战略眼光来审视和衡量“三农”金融业务。金融机构要从近景、中景、远景等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发掘“三农”业务的战略价值和长期效益,做好资源投入的总体规划。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增加农村金融资源投入的外部环境。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各类财税、保险、货币和监管政策支持,强化正向激励。
此外,在发展创新型“三农”金融业务方面,一是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重点是要强化城乡联动、行司联动、境内外联动,提供信贷、发债、票据、租赁、理财、保险等跨领域金融服务,构建新型综合化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二是要推动产品创新。近年来,“三农”金融产品创新聚焦在破除农村抵押担保瓶颈上。农业银行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2009年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近三年来累计投放林权抵押贷款172亿元。2014年,农行又率先在同业中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三是要推动技术创新。当前要着力把互联网金融的理念、技术和产品运用到“三农”金融服务中。
⑧ 农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怎么干
要把握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方向和重点,突出“三农”金融服务主业,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通过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把更多的“三农”业务搬至网上,破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农产品进城等问题,让更多的“三农”客户使用农行产品、融入农行网络、享受农行互联网金融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要紧扣三条主线:
◆ 一是基础金融服务,通过互联网化升级改造,把“金穗惠农通”服务点打造成多功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重要节点;
◆ 二是最具重要性的线上融资服务,在加快对传统农户贷款标准化、线上化改造的基础上,批量化、规模化地为农村广大客户提供贷款,解决农户贷款面临的成本、效率、风险等问题;
◆ 三是电商金融服务,这是农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重要补充,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做出农行特色。
要积极稳妥推进互联网“三农”融资服务。要坚持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运作基本原理,用互联网手段选好户、把好度、控好险。
要从品牌、系统、制度等方面着手,统一全行互联网“三农”融资服务品牌,建设好互联网服务“三农”融资数据库,构建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信贷制度体系,做好融资服务整体设计。
要鼓励各行开拓思路、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做出特色和品牌,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要前瞻防控好互联网金融风险,建立一套有“三农”特色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