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金融机构普惠金融规划

金融机构普惠金融规划

发布时间:2021-02-01 13:32:33

1. 什么是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4年10月31日,甘肃省政府发布了《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4—2018年)》,据悉,这是全国各版省区市发布的首个《普权惠金融发展规划》。《规划》要求,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的同时,坚持市场导向,立足省情实际,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以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为宗旨,以实现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增加广大群众对基础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核心,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支农支小支弱覆盖面,努力为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和社会薄弱环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 普惠金融有哪几种项目

普惠金融来是指立足社会平等要求源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主、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详情可查询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15年12月31日发出的。

3. 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各金融机构推出了哪些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

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农户、贫困人群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时,往往面临客户分散、资信水平不高、信息规范化标准化不足、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等问题。针对小微企业、农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打造专属产品服务体系。
一是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拓展银行服务渠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渠道发展迅猛。截至2017年末,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账户数已达32.8亿户,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平均达到79.6%,其中,手机银行交易笔数占主要电子交易笔数的31.8%。
二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线上信贷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涌现出一批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创新大数据模型风控模式,精耕个人小额消费贷款、电商贷款等细分领域。建设银行探索全流程线上融资模式“小微快贷”,2017年新增客户超过14万,当年放款1466亿元。互联网保险迅速发展,2017年互联网保险签单124.91亿件,较上年增长102.60%。
三是开展续贷业务创新,缓解小微企业贷款到期资金周转难题,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率。目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均已开展续贷业务,泉州银行创新续贷产品“无间贷”,截至2017年末累计为客户节约融资成本2.5亿元。
四是发展供应链金融,与核心企业合作对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进行批量授信、批量开发。农业银行“数据网贷”通过“核心企业推荐+历史数据分析”,向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集群客户提供全流程线上化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五是完善贷款审批流程,探索运用零售业务管理技术,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政策和流程,压缩获得信贷时间。中国银行“信贷工厂”模式将授信流程从200多个步骤减少至23个,审批时间从2-3个月缩短为5-7个工作日,最快当天即可完成审批。
六是丰富抵质押品类型。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抵质押贷款,缓解“缺担保”难题。
七是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明确“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政策要点,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96.96亿元。
八是服务科创企业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科技企业特点,探索建立有别于传统信贷业务的科技金融组织架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风控手段以及保障体系。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设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645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7万亿元和0.6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投贷联动项下科创企业贷款余额225.6亿元。
九是创新农业保险产品,丰富价格保险、指数保险、制种保险的种类。2017年共开发出农业保险产品1714个,涉及215类农产品。价格保险标的扩大到4大类72个品种,指数保险已备案19个省(区、市)57款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制种保险开办省份达29个。
十是创新农产品期货期权产品,降低农业价格风险。已上市23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和2个农产品期权品种,覆盖粮、棉、糖、林木、禽蛋、鲜果等主要农产品领域。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目前已包括天然橡胶、玉米、大豆、棉花、白糖等5个品种,试点项目达到79个,试点区域包括黑龙江、新疆、云南等多个省(区、市)、覆盖近40个贫困县,各期货交易所支持资金总额达到1.23亿元。
本答案由 关数e 海关数据科技服务平台 整理自银保监会就首次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答记者问

4. 请问大型商业银行如何参与普惠金融构建

无疑,这个课题极具挑战性,无论在国际学术界还是在国内学术界,关于,如何支持农业与农村发展,如何在可持续前提下实现对微型客户的金融支持,均没有形成共识。 对于很多大型商业银行而言,支持农村与农业发展仍属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它们将支持农村微型客户作为一项能够为金融机构带来社会认同度与美誉的义务性行为,但并不将其视为能为金融机构带来盈利机会并实现财务可持续的商业性行为。 出于这样的理解,大多数大型商业银行在支持农村与农业发展过程中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但农村与农业业务在其业务结构中始终处于陪衬性、补充性的地位。这里要讨论的关键问题,并非主观意愿问题,而是涉及到大型商业银行支持农村与农业能否实现财务可持续以及如何以创新性机制实现盈利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以及规模匹配理论,为大型商业银行能否为农业与农村的微型客户提供金融支持提供了传统的经典答案。这些理论一致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农业与农村的微型客户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型商业银行在搜寻与处理微型客户信息方面不具备优势,它们甄别微型客户信用并防范风险的交易成本较高。因此这些理论认为,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大型商业银行天然不具备为微型客户服务的能力。 但问题在于,大型商业银行难道不能为农村与农业领域的微型客户服务吗?全球已有若干成功案例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其中的关键在于机制、体制的创新。通过系统的产品创新、机制创新与制度创新,大型商业银行不仅可以为农村与农业领域的微型客户服务,而且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有效控制风险,并从农村与农业领域获得较为丰厚的商业回报。 笔者最近的研究试图对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与规模匹配理论提供补充性的解释框架,这一解释框架概括来说,就是优势匹配与要素对接理论。 所谓优势匹配理论,即每一个商业银行因其发展历史、规模、人才结构、内部治理等原因而具备不同的优势,每一家商业银行在选择服务对象时均须考虑其各自的比较优势,按其比较优势确定自己战略定位、服务产业的结构以及服务客户的结构。 所谓要素对接或要素整合的理论,是指每一家商业银行在服务微型客户时均应从整个金融体系的客观视角去考察,以期实现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市场主体的要素对接。要素对接与要素整合理论的意义在于,要从整个金融体系甚至从整个经济系统角度来考虑问题,如此则商业银行服务微型客户的所有机制障碍与瓶颈均可能得到缓解。而要素对接与要素整合的全部目的,在于降低商业银行服务于农村微型客户的信息搜寻成本、信用甄别成本,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客户道德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 因此,若从单个商业银行来看,则很多障碍与瓶颈均将极大提升其服务微型客户的成本,导致其服务微型客户的意愿与绩效均极低;但从金融体系以至其他市场主体的系统视角来看,假若商业银行与保险机构、微型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农村合作组织进行有效的要素整合,则其服务于微型客户的绩效与意愿就会大为提高。 因此,从宏观决策的角度来说,重点在于为商业银行服务微型客户提供机制支持,要从“大金融”的视角来看问题,所谓“功夫在诗外”。笔者从优势匹配与要素对接理论出发,以大量田野调查与实证研究证明,大型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在于支持产业化农村市场主体,并以此为契机,引领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与结构提升;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应通过机制创新、产品创新与体制创新,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的有效对接,降低其运营成本与风险。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尝试与探索仍具有试错的性质,在不同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探索属于自己的服务农村与农业微型客户之路。特别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市场体系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商业银行能否为农村与农业微型客户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当然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运营能力,但另一方面也在极大程度上受制于整个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以及市场机制的完善性与有效性,其中也包括政府的有效运作。 无论抵押担保机制创新,还是农业保险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无论是农民合作组织的发育,还是现代农业企业的成长;无论是信用产品提供商的有效运作,还是整个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无论是政府行政管理与协调服务能力的塑造,还是司法体系的有效性与公正性的提升,乃至土地制度变迁、产权保护的严格执行等,都会对商业银行服务农村与农业微型客户的方式与绩效造成极大影响。因此,笔者提出的优势匹配与要素对接理论,不仅考虑到商业银行自身的比较优势与禀赋特征,而且更要考虑到整个市场体系中的要素整合。 大型商业银行在构建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但它只是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中的一个要素。构建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必须既要有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又要有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多元化(包含多种产权主体)、多层次(包括大、中、小、微各层次金融机构)、多市场主体(包括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资本市场等)、广覆盖(能惠及最广大地区、最广大人群,尤其是边远地区、弱势群体)、可持续(实现财务可持续)。 要建立这样一个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也需要有相当的耐心。 (作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5. 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政府提供了哪些方面政策

近年来,国务院多次研究部署普惠金融领域的政策措施,推动出台一系列货币信贷、差异化监管和财税政策,不断强化正面引导和负面约束,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
货币政策方面。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继续落实并完善对各类普惠金融服务机构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对资金投向、利率的传导功能,创设扶贫再贷款,同时发挥宏观审慎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
差异化监管政策方面。强化监管考核,在前期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增速、户数等监管考核目标的基础上,原银监会于2018年重点针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两增两控”的新目标,针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含)普惠型农户经营性贷款和1000万元以下(含)普惠型涉农小微企业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和精准产业扶贫贷款等提出增速等新目标。建立差别化的监管指标体系,小微企业贷款适用优惠风险权重,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服务情况纳入监管评价体系,适当提高小微企业、三农等贷款不良容忍度。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三农专项金融债,拓宽普惠金融信贷资金来源。稳步推进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等业务创新,加速资金流转。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鼓励试点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鼓励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合规开展小微企业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
财税政策方面,对银行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对贷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准予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延续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扩大自主核销权。整合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包括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4个资金使用方向。
答案由关数e海关数据科技服务平台整理自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首次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答记者问

6. 普惠金融是什么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以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五大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7年5月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大型商业银行2017年内要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

“金融机构不能光看重大企业、忽视小企业,更不能‘晴天送伞、下雨撤伞’!”李克强在2017年5月3日的常务会上指出,“要通过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可得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总理说:“大型商业银行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成为普惠金融的骨干力量。你们责无旁贷!”


(6)金融机构普惠金融规划扩展阅读:

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于2018年1月25日全面实施

2018年1月17日12时30分,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在其官方微博“央行微播”发布消息称,2017年9月30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银发[2017]222号)。目前,有关金融统计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预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可于2018年1月25日全面实施。

2017年9月30日,央行宣布从2018年起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

统一对上述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

定向降准考核机制,2014年由央行引入,目前已经实施超过三年。通过对满足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标准的商业银行实施优惠准备金率,并按年根据商业银行“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情况动态调整其准备金率的方式,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改善优化信贷结构,增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

与原来的定向降准政策相比,即将在1月25日落地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是根据国务院部署对原有定向降准政策的拓展和优化,以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7年9月30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后,市场曾预测此次定向降准或将释放8000亿流动性,但后来市场又普遍认为,实际规模可能在3000-3800亿,远低于此前的预测。而3000亿的资金规模,甚至低于近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规模。

对于市场最为关注的本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的影响,一些市场研究者在政策出台时认为“接近全面降准”“相当于普降0.5个百分点”,随后央行直管的《金融时报》撰文称,此次定向降准只是政策微调,不是变相全面降准。

央行有关负责人早前亦表示,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同时,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也是符合总量调控要求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

根据央行规定,此番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保留了原有的两档考核标准: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 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档考核标准基本适应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的实际投放情况,有助于鼓励其将信贷资源持续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

对于第二档考核标准,央行直言,“这一档标准相对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才能达到,但这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也属定向降准政策题中应有之义。”

按照央行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都有资格参与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实施定向降准政策的考核。同时,想要享受定向降准,银行还要符合宏观审慎经营标准:上年三个季度(含)以上宏观审慎评估(MPA)评级均在B级(含)以上。

7. 2020年3月16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与2019年相比有什么不同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版定向降准权,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
而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央行表示,这有利于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小微企业受益。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普惠金融规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