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州农工商金融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湖州农工商来金融服务中心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2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一般经营项目:金融信息服务,科技项目中介服务,金融软件技术咨询,以服务外包方式从事票据中介服务(不含承兑等银行核心业务),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自有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咨询(除证券、期货),财务咨询,中小企业转贷服务,股权债券投融资中介服务等。
法定代表人:钟越声
成立时间:2014-10-27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50800006564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湖州市龙溪北路167号三层
㈡ 绿色金融是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政治回答
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及规划建议中,对发展绿色金融进行了阐述;在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绿色金融。不仅如此,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在政策环境、规模体量和市场建设等方面也成绩斐然。一是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逐步建立。1995年,央行颁布《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了《关于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绿色金融正式在中国诞生。随后央行、环保部、银监局、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先后出台了绿色金融相关制度文件,绿色金融制度进一步完善。2016年,由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批准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标志着绿色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金融机构积极实践绿色金融。各银行机构纷纷开展绿色金融业务,2008年10月,兴业银行成为中国首个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2012年浦发银行推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2.0”。各保险公司则设立了环境责任险。三是绿色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在政策支持下,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有序推进。截至2016年年末,交易商协会支持绿色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规模已超1500亿元。2016年,中国发行绿色债券23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绿债发行量40%左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面,2013 年先后在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和重庆两省五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四是绿色金融示范区启动试点。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中国绿色金融虽然发展成就显著,但由于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首先是相关法律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表现为:首先是立法层次较低。在国家层面没有正式法律出台,仅是一些部门规章,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效力;现有的制度体系操作性不强,未将绿色项目的正外部性和污染项目的负外部性体现在市场价格上,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金融优惠等政策未有效跟进,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盈利性不强。其次是基础性工作不牢固。绿色金融的概念不明确,各方对绿色金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一致,口径的不一致导致了数据缺乏可比性。绿色金融各项标准不完善,各方主体的责任与权利不够具体明确。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再次是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不足。各相关机构“绿化”程度不够,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多数银行金融机构没有深入参与到绿色金融业务中。绿色金融总体体量较小,名义上许多银行机构公布的绿色贷款占比远超90%,但实际真正用于绿色发展的资金占比较低。绿色金融产品种类有限,以绿色信贷为主,其他直接融资业务发展相对滞后,覆盖范围有限。最后是中介机构、人才等配套支持不足。国内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信用评级、第三方认证、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环境风险评估等专业性服务机构涉足绿色金融业务较少。
探本溯源,绿色金融是在相关政策指引下,通过贷款、债券、股票、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更多社会资金支持节能环保、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等绿色项目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应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加大金融对改善生态环境、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的支持,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此,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六大体系的建设: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重点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绿色金融基本法律制度、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制度、绿色金融监管制度等绿色金融制度。二是加强引导,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推进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引导有关各方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激发市场潜力和活力。特别是要强化市场手段,实施差别信贷政策,通过享受一定的政策利差补贴使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有利可图。三是强化考核硬约束,完善监管体系。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对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主体分别开展绿色绩效考评。金融监管当局应联合有关部门,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指标体系,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四是完善市场机制,构建全面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绿色金融参与的市场主体,重点是调动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创建专门的政策性绿色金融机构,对现有政策性银行信贷进一步“绿化”;加快绿色中介机构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服务。五是创新业务模式,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大力推进绿色信贷创新,把绿色环保理念引入信贷政策,切实增加盈利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发展绿色债券,推广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业务;开展绿色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衍生品市场,完善配套的中介服务市场;加快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六是建立健全环境成本信息系统,加快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善企业数据库,建立公益性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将大气污染排放、水污染、垃圾等造成的环境成本尽可能量化,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产业开展绿色评级试点,开展排污费收取及排污许可证发放和价格补贴、资源税收取及企业环评等;引导投资人基于绿色要求进行投资决策。
㈢ 如何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 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回影响,把与答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㈣ 湖州经济在浙江处于什么水平
湖州市位于全中国经济最强城市群,南有杭州北有苏州无锡常州,东有上海北邻江苏西邻安徽是交通枢纽,经济在2017年全国排行74其管辖下经济最高镇织里镇在2017全国经济排行76,这里有很大发展空间,地理位置正好在城市群中偏东一些,又与太湖相邻,旅游发展也很大,水产便宜又好吃如“太湖三白”
中心:
浙江湖州,这座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江南古城,带着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谐的社会环境,坐拥着巨大的发展资源。
浙江湖州,是您的投资之地,宜居之城。
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独特
湖州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是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中部地区的节点城市。以湖州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可涵盖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中等以上城市。湖州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拥有申苏浙皖、申嘉湖、杭长扬、杭宁4条高速公路,104和318两条国道“六路成网”;宣杭铁路、即将通车的杭湖宁城际铁路及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即将动工的合湖杭、湖苏沪铁路“四铁交汇”;长湖申、申嘉湖、杭湖锡、东宗线等高级航道“四线贯穿”通江达海。周边上,上海浦东、虹桥,杭州萧山,南京禄口等国际机场和上海、宁波、舟山、乍浦等国际港口,拉近了湖州与世界的距离。
在十二五新一轮区域合作竞争中,湖州战略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国务院批准的长三角区域发展规划确定的“一核九带”的发展格局中,湖州是三带一轴相交重要战略节点城市。
北邻太湖这边风景独好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元代诗人戴表元在游历湖州后留下了这样的诗句。由此可见湖州山清水秀、宜人居住自古闻名。“太湖、古镇、竹乡、名山、湿地、古生态”也早已是绿色湖州的代名词。
高擎一面生态文明大旗,呵护一方青山绿水,建设一座生态宜居城市的理念早已融入实践。近年来,湖州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先后被列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拥有国家级生态县1个、生态乡镇34个,近四年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位居全省前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北邻太湖的生态环境优势,以及优异的资源禀赋优势形成了湖州“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也成为优质项目“落子”湖州时最为看中的。
城市服务能级占据高端
湖州拥有较强的要素聚集、政策聚焦、力量聚合能力。全市公共服务效能区域领先,能为企业提供集方便办事、政社互动、资讯交流三大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健康保障方面:全市拥有各类医疗机构1284家,形成了有较强健康保障能力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文化生活方面:拥有影剧院6个,文化馆、艺术馆4个,博物馆、图书馆等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商务服务方面:法律、会计、税务等各类中介机构快速发展,全市拥有旅游星级饭店46家,以太湖度假区月亮酒店、安吉JW万豪大酒店等为代表的待评、在建五星级高档酒店14家,有效提升了全市商务接待能力。
金融服务方面:在工、农、中、建、交等原有五大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引进了8家外地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了2家村镇银行和13家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一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风投、创投公司。
科技、教育、人才服务方面:全市累计引进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08家;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8个。同时全市拥有4所全日制普通高校,2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能为各类企业提供和培养高级技师和熟练技工。
发展强劲产业结构科学
纵观湖州经济发展的历史,从古至今,在每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湖州都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开展经济产业的升级与优化。2012年湖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1.9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46.88亿元;全年实到外资10.3亿美元,浙湖商回归到位资金160亿元。接下来湖州将紧紧围绕实现打造“实力湖州、活力湖州、美丽湖州、幸福湖州”,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总目标,大力实施浙商感召、湖商回归工程,扎实推进与央企、国企、外资、民资等各类优秀企业的对接,集聚资源要素大力引进发展以“3+3”产业(即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装备;三大特色优势产业: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特色纺织)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平台承载项目,以项目推动发展,在做大经济总量中提升经济效益。湖州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园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8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以及吴兴东部光电产业园、南浔临沪节能电梯产业园等30多个市级特色产业集群区。作为全省战略层面的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均已全面启动建设。这些创业平台产业基础较好、区位交通条件优越、资源要素充足、发展潜力巨大。
多年来,湖州一直致力于优化投资环境,在不断完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打造服务、高效、廉洁的政府,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致力于为投资者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投资者在湖州得到快乐生活及丰厚回报。
种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湖州重点产业平台推介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由凤凰分区、西南分区、仁皇山西区、西塞山分区、康山分区、塘口片区等6个区块组成的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地理中心,规划面积共有81平方公里。
建区以来,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先后有陶氏化学、巴斯夫、英美资源、雀巢、统一能源等1000多家国内外知名集团和优秀企业进区投资兴业,初步构成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配机电、健康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服务外包、现代物流、专业市场、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
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内首批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浙江省首批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自建区以来,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超60亿元,全部实现“九通一平”。周边商务、教育、金融、休闲等公共服务配套一应俱全,已累计吸引来自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落户投资,其中包括美国惠而浦、江森自控、空气化工、法国欧尚、日本波路梦、意大利诺万特克等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机械汽配制造、新型纺织服饰、白色家用电器等优势主导产业。
太湖旅游度假区
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湖州市区北部,太湖南岸,处于长三角的中心,规划面积40.5平方公里,是浙江省内唯一依托太湖资源优势而开发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在这里,碧波如镜,渔帆轻移,芦苇连片,绿林成带,尽得太湖自然风光之神韵。太湖旅游度假区规划打造为长三角最具活力的休闲、旅游、健身、购物以及度假胜地。
德清经济开发区:
德清经济开发区是浙江省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2010年增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为30.2平方公里,连续多年跻身浙江省“十强”开发区。德清经济开发区作为德清县对外开放的主窗口,以亲商、安商、富商为出发点,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园区现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特色机电、新型纺织、新型建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集聚了泰普森、天堂伞业、我武生物、凯喜雅工业园、华之杰等行业领头羊企业,并实现了开发区工业与服务业的双轮驱动,由单一的工业区向综合性经济新区方向发展。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德清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的新亮点。
安吉经济开发区:
安吉经济开发区在1994年获批浙江省省级经济开发区。2009年安吉县城递铺镇并入开发区管理,率先实践全省首创的“区镇合一”新体制,并于2010年成功冲入浙江省省级开发区三甲。
其中城北工业区作为主要招商平台,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超30亿元,实现“七通一平”,形成6000亩工业熟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特色机电、汽车配件、医药及医用辅料、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
南浔经济开发区:
南浔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整合拓展面积约22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在1999年还被国务院侨办确定为国家级华侨投资区。
目前园区已形成地板、电梯、电机等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其中电梯产量占全国的近10%,洗衣机电机产量占全国的60%,实木地板产量占全国60%以上,被誉为“中国木地板之都”。世界知名的芬兰通力、德国沃克斯和法国尚飞集团已落户开发区。
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区:
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平台,是吴兴区未来十年发展蓝图的展示区,同时也是浙江省级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
申苏浙皖高速穿境而过,将高新区分为南北两片,其中南片重点打造为以物流装备、电子信息、光电新能为主导产业的现代物流装备技术创新基地、高端制造基地和智能产业基地;北片拥有太湖12公里湖岸线,重点打造国际会展中心和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
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确立的三大省级发展试验区之一,规划控制区面积为16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区面积为70.9平方公里,按照“一核心两组团”的总体布局,即天子湖镇和泗安镇构成发展核心区,林城镇和梅溪镇构成两组团。
示范区内重点建设工业功能区、现代物流区、城市配套区、生态涵养与生态农业区、生态旅游区等5类功能区。逐步承接发展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纺织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现代物流、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以湿地生态养殖和特色苗木花卉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
关于学习:
湖州长兴中学出过高考状元因此升为国家级中学,湖中也没差多少,大学建议想好好读的别来湖州,湖州只有一个二本师范。
㈤ 什么是绿色金融,它包括哪些方面
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其核心就是利用各种政策倾斜,来降低绿色企业及环保项目的融资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内容来源仲量联行绿色金融投资成风口 打开长租公寓融资新思路。
(5)湖州市绿色金融服务中心怎么样扩展阅读:
现状:
就现阶段发展而言,人们对于“绿色金融”的关注点仍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尤其是银行的信贷业务方面,即“绿色信贷”。而从这个角度出发,“绿色金融”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
早在1974年,当时的联邦德国就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环保银行,命名为“生态银行”,专门负责为一般银行不愿接受的环境项目提供优惠贷款。而2002年,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提出了一项企业贷款准则。
这就是国际银行业赫赫有名的“赤道原则”。这项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现“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个新标准,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而那些采纳了“赤道原则”的银行又被称为“赤道银行”。
㈥ 绿色金融的存在问题
我国绿色金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色金融发展还缺乏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我国环保政策、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也还处于酝酿和探索阶段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执行不力等现象在环保领域还比较普遍,环保信息也还不透明。2008年来,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的四次环评执法,靠的全是直接叫停大项目、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等行政手段,长期效果十分有限。虽然,我国已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但在具体领域、具体项目、具体企业,环保政策的实施还不是非常顺利。我国对环保违规信息还缺乏完善的发布机制。金融机构不仅缺乏环保专业知识,也面临信息获取的高成本问题。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企业基本信用报告》所能提供的“环保信息”涉及的企业范围还很窄。金融机构对大多数不属于国家监控范围的企业、项目的环保违规情况,只能通过实地调查或媒体报道获得,有的甚至难以获得,信息极不对称。
二、绿色金融的发展还缺乏内外部激励和监督
我国金融机构股东、投资者、员工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强。金融机构内部在公司治理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与绿色金融配套的制度,也缺乏符合绿色。
金融发展需要的约束激励机制。这样,金融机构内部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还很容易被繁重的经营考核压力和诱人的经济效益冲淡。从外部来看,政府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对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我国企业和个人“绿色消费”意愿还不够强烈,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不足。
三、金融主管部门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安排和政策配套比较欠缺
现金融主管部门的绿色金融政策目标也还主要停留在限制对“两高一资”企业的信贷投放和促进节能减排短期目标的实现上,对绿色金融缺乏完整的战略安排和政策配套。金融主管部门还没有全面承担起绿色金融理念的传播、引导职责。在国际合作领域,金融主管部门也未见有积极动作。金融机构缺乏对国际绿色金融发展最新趋势、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和环境风险管理经验的了解、学习渠道。
四、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准备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
绿色金融还没有完全提升到我国金融机构的战略层面,战略准备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部分已经进入实践探索阶段的金融机构,其绿色金融发展实际上也大多还停留于某些具体经营层面,还没有制定专门的绿色金融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我国金融机构也还没有有效展开组织保障、企业文化(包括信贷文化)、人才、政策的战略准备工作。我国金融机构在如何将环境因素嵌入业务决策流程、如何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何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还需要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