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意大利“一区一业”对中国有何启示
“一区一业”(即在一个区域内,相对大量集中一种产业)是意大利的这些传统产业的一大特点。意大利被誉为“中小企业王国”,不仅以中小企业为数众多著称,而且还以兴旺发达为世人瞩目而中小企业专业区是以“一区一业”的形式存在。以某种产品为纽带,中小企业形成产、供、销和配套服务一条龙的网络化生产模式。通过“一区一业”的发展,意大利形成了社会化、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支撑服务体系,也形成了特定的产业文化氛围,给中小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性运转平台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有很好的启示。
首先,应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意大利最近50年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就业来说,中小企业是一个巨大资源,是各个地区企业家精神极其活跃、极其富有使命感的标志。但是,中小企业也有其固有的缺陷。例如,以家庭企业为基础的经济系统,在世界竞争市场中只能当配角,在较强外部冲击面前难有招架之力。
因此,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起飞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大中小企业的组合问题。必须考虑建立一种与产业结构、技术水准、竞争环境相适应的大中小企业组合,以便形成合力。在中国加入W TO后,面对大批国外资本的涌入,必须要有一批大型企业及大型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强有力支撑,否则,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但是,决不能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次,大力应用信息和通用技术,改善中小企业地位。为应对市场全球化和生产流程的科学管理普及化,目前,意大利中小企业正在强调把信息和通信技术应用到各种小企业组织模式之中,促进小企业之间高度专业化的分工,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企业的各种职能和企业本身同国际市场接轨,实现高效运转。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所处的不利地位,定会有所改善。这一经验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尤为重要。
第三,积极促进中小企业集团的发展。中小企业专业区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或无形的大企业,长期以来,它使意大利中小企业大获其益。据调查,意大利约16%的企业参加了企业集团。中小企业加入企业集团的并非少数;制造业部门参加企业集团的中小企业几乎占16%。有些新兴企业集团已经达到中等规模。中小企业集团为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形式,从而增强了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各方面挑战的能力。
㈡ 世界500强企业哪些是金融机构
2007
13 荷兰国际集团 荷兰 保险 158,274.3
14 花旗集团 美国 银行 146,777.0
15 安盛 法国 保险 139,738.1
18 农业信贷银行 法国 银行 128,481.3
19 安联 德国 保险 125,346.0
20 富通 比利时/荷兰 银行 121,201.8
21 美国银行 美国 银行 117,017.0
22 汇丰控股 英国 银行 115,361.0
23 美国国际集团 美国 保险 113,194.0
25 法国巴黎银行 法国 银行 109,213.6
27 瑞银集团 瑞士 银行 107,834.8
30 忠利保险 意大利 保险 101,810.7
31 摩根大通 美国 银行 99,973.0
33 伯克希尔哈撒韦 美国 保险 98,539.0
35 德意志银行 德国 银行 96,151.5
36 Dexia Group 比利时 银行 95,846.6
47 瑞信 瑞士 银行 89,354.4
48 日立 日本 电子、电气设备 87,615.4
49 兴业银行 法国 银行 84,485.7
50 英杰华 英国 保险 83,487.0
54 苏格兰皇家银行 英国 银行 80,983.0
58 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 英国 银行 79,238.8
61 摩根士丹利 美国 证券 76,688.0
67 荷兰银行 荷兰 银行 71,217.8
70 美林 美国 证券经纪 70,591.0
72 高盛 美国 证券经纪 69,353.0
75 西班牙国际银行 西班牙 银行 68,050.6
79 保诚 英国 人寿健康保险 66,133.5
83 巴克莱银行 英国 银行 65,609.1
85 苏黎世金融 瑞士 保险 65,000.0
93 州立农业保险 美国 保险 60,528.0
97 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 意大利 银行 59,119.3
100 慕尼黑再保险 德国 保险 58,183.2
107 日本生命 日本 保险 56,624.0
108 法国国家人寿保险 法国 保险 55,583.8
111 劳埃德TSB集团 英国 银行 53,904.0
113 大都会人寿 美国 保险 53,275.0
118 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 日本 银行 52,101.5
126 富国银行 美国 银行 47,979.0
131 瓦乔维亚银行 (美联银行) 美国 银行 46,810.0
132 雷曼兄弟 美国 证券经纪 46,709.0
133 全球保险集团 荷兰 保险 45,939.1
140 房地美 美国 金融 44,002.0
153 Groupe Caisse d'epargne 法国 银行 41,015.8
157 第一生命 日本 保险 40,145.5
162 法通保险 英国 保险 38,574.4
163 西班牙对外银行 西班牙 银行 38,308.8
165 DZ Bank 德国 银行 37,780.1
170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 银行 36,832.9
173 耆卫公司 英国 保险 36,646.2
175 荷兰合作银行(拉博银行) 荷兰 银行 36,486.5
186 瑞穗金融集团 日本 银行 35,050.4
194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日本 银行 33,354.2
199 保德信金融 美国 保险 32,488.0
202 住友生命 日本 保险 32,320.0
206 瑞士再保险 瑞士 保险 32,117.6
208 加拿大皇家银行 加拿大 银行 31,642.6
211 丸红 日本 贸易 31,281.7
215 中国银行 中国 银行 30,750.8
216 德国商业银行 德国 银行 30,352.5
219 宏利保险 加拿大 保险 30,136.9
220 明治安田生命 日本 保险 29,979.3
224 Banco Bradesco 巴西 银行 29,301.2
229 三星生命 韩国 保险 28,639.2
230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 银行 28,532.3
233 纽约人寿 美国 保险 28,365.1
236 标准人寿 英国 保险 28,239.9
239 澳洲银行 澳大利亚 银行 27,789.7
243 美国运通 美国 金融 27,145.0
246 比利时联合银行 比利时 银行 26,896.0
247 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 美国 保险 26,756.8
249 加拿大鲍尔集团 加拿大 保险 26,708.5
250 华盛顿互助 美国 银行 26,561.0
251 哈特福德金融服务 美国 保险 26,500.0
262 巴登-符腾堡州银行 德国 银行 25,583.1
271 旅行者保险 美国 保险 25,090.0
274 麻省人寿 美国 保险 24,863.4
277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 银行 24,475.5
278 Countrywide Financial 美国 金融 24,444.6
279 丹斯克银行 丹麦 银行 24,337.5
288 伊塔乌投资银行 巴西 银行 23,761.6
291 巴西银行 巴西 银行 23,531.6
292 利宝相互保险 美国 保险 23,520.0
303 意大利圣保罗银行 意大利 银行 22,793.3
316 甘保险集团 法国 保险 22,442.0
318 Nationwide 美国 保险 22,253.0
333 永明金融 加拿大 保险 21,405.4
334 意大利邮政局 意大利 邮政 21,398.8
337 联合圣保罗银行 意大利 银行 20,790.8
339 西北相互 美国 保险 20,726.2
340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 澳大利亚 银行 20,614.0
343 国泰金融控股 中国台湾 保险 20,436.4
349 韩国国民银行 韩国 银行 20,224.1
357 丰业银行 加拿大 银行 19,736.2
360 多伦多道明银行 加拿大 银行 19,578.1
361 T&D Holdings 日本 保险 19,544.7
373 合众银行 美国 银行 19,109.0
376 澳新银行 澳大利亚 银行 19,039.5
387 巴伐利亚银行 德国 银行 18,617.9
399 三井住友保险 日本 保险 18,100.1
409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 加拿大 银行 17,703.0
416 野村控股 日本 证券经纪 17,519.0
419 KFW Bankengruppe 德国 银行 17,397.3
425 洛斯 美国 保险 17,227.6
428 瑞士人寿 瑞士 保险 17,173.9
430 北欧联合银行 瑞典 银行 17,169.9
442 NPM/CNP 比利时 金融 16,615.4
445 贝尔斯登 美国 证券 16,551.4
460 日本财产保险公司 日本 财产意外保险 16,257.9
461 工商信贷银行 法国 银行 16,254.0
464 西太平洋银行 澳大利亚 银行 16,170.5
476 蒙特利尔银行 加拿大 银行 15,935.9
490 爱尔兰银行集团 爱尔兰 银行 15,296.8
495 印度国家银行 印度 银行 15,119.4
㈢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它的特点是轻、散、低、小。轻是轻工业为主;散是生产过程大多分散,或实行家庭包专工属;低,资本集中程度低,有数百个中小企业;小,指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综合起来借鉴之处就是它“工业小区”的模式,在一个地区之间,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以上摘自高中地理课本。像我们中国有很多企业恶性竞争,真是应该好好学习下。
㈣ 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种问题也逐渐受到各
国理论界的关注。现有的研究理论和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国外先进经验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政府的积极参
与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手段,主要是通过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部门,从税收优惠、金融
扶持、担保体系、财政支持,法律法规完善等几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郭田勇(2003)
在《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一文中,从不同国家融资制度、政策出发进行比较
分析。吕薇(2《X刃)在《借鉴有益经验,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文从信用担
保角度出发进行比较分析。赵向华(2〕厌))在《中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之比较分析》中从
法律角度进行对比研究。马连杰 (1999)在《德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从融资体系方面来对比研究。闻岳春,庄道鹤,赵慧(2仪旧)在《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及对我国的启示》则从融资模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
一般而言,借鉴的国外先进经验来自于发达国家,且这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确实值
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法国政府规定,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在五年以内可以在住宅办公,
可以推迟一年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为中小企业节约运转经费;在意大利,国家占有大部分
股份的西曼斯特金融机构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每年由中央银行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约20
亿美元的优惠贷款,支持中小企业出口、技术升级等,还与一部分中小企业建立关系性融
资模式,以参股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降低其融资成本;德国以提供国家担保、
免税、利润不上缴等优惠政策支持属于政策性银行的德国复兴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该银行每年除了代表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约巧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和投资以外,还发放约
330亿欧元的低息贷款。
1.2.2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理论
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
展。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必须。奥斯汀·罗宾逊 (AustinRobinson)
在1931年出版的《竞争的产业结构》一书中用规模经济的理论来解释中小企业存在的必
要性。他认为企业规模收益递增有一定的限度,超出此限度,将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减:随
着规模的扩大,分工会越来越细,但由于技术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分工的过度细致将会导
致生产的复杂程度提高,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企业规模的扩大还将
导致管理层级增多、管理跨度变小、信息流通缓慢、管理效率降低、机会成本增加.比较
而言,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是机制更灵活、更富有朝气,只要能达到最佳规模就能够
生存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日本末松玄六教授在《中小企业经营战略》(1971年)中也指
出:企业能否生存、发展,与能否形成最佳经营规模有直接关系。由于行业不同,形成最
佳规模的企业不只是大企业能够做到,中小企业也能做到。所以,中小企业只要形成最佳
规模,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较小,而生存和发展的余地就较大。末松进一步将最佳规模分
为最大收益规模的最佳规模和最大效率规模的最佳规模两种,后者是中小企业存在最佳规
模的根据,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体现。从最大收益规模到最大效率规模之间存在着一
个发展中小企业的最适宜的“大地带”。
英国经济学者张伯伦(E.H.ch田旧berlin)和罗宾逊夫人 (JoanRobinsin)l’]从不完全市场
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张伯伦特别强调“产品的差异性”对中小企业生存的重要作用,认为
由于产品差异也会使中小企业形成一定的垄断因素,从而可以与大企业共存。而罗宾逊夫人则
强调了“市场不完全性”对中小企业生存的意义。市场的不完全性指不同企业参与竞争的具体条
件各不相同,如拥有要素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销售时间与技巧等,这些因素最终会影响产品
的市场价格。她认为中小企业只要能发挥自身优势,经营策略得当,同样可以影响价格的形成,
赢得竞争优势,从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与大企业共存。
此外,威廉姆森和理查德·尼尔淤l指出在企业和市场之间存在“组织间协调”或“中间
性体制”,一些组织可以以集群的方式参与竟争。他们认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结成联盟的形式
克服实力弱的缺点,提高整体竞争优势,与大企业竞争;马歇尔在1891年的《经济学原理》
第2版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中小企业的发展,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生成一发展一衰退”
所以,衰退的大企业会被中小企业取代,而中小企业也会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学者袁纯清 (1998)
利用共生理论探讨了中小企业存在的方式,提出小企业可通过与大企业共生,从非对称互惠共
生向对称性互惠共生的转化。我国学者王辑慈 (1997)认为,当存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时,
在整体性不明确的产品生产中,以及由于受到内在技术限制而不能达到内部范围经济的某些生
产中,生产系统往往被肢解为许多较小的生产企业,通过外部交易结成网络,共同完成生产,
因而获得外部范围经济。
1.2.3融资理论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的创立者美国经济学家Modi幼 aniandMiliey上世纪50年代创立
的“无企业所得税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有企业所得税时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
理论,即被人们捧为经典的“MM”理论,曾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假设在资
本市场完善、资本能自由流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情况下,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无
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之后,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对该理论进行修正,发现在考虑企业
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越高,企业价值越高,即100%负债才是企业最佳资本结构。
现在,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企业的融资结构一般受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的影响。我国
学者王宣喻、储小平(2002)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认为在一定严格条件下(不存在制度
歧视和政策倾斜、不考虑资本市场利息、拆借成本),各级资本市场要求的信息批露机制
的高低将成为民营企业融资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民营企业只能更
多依赖低信息批露机制要求的资本市场,这与目前民间融资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要资金来源
的现象相符合,也解释了为何从正规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二板市场融资难的现象。
王霄,张捷(2003)从信息不对称下融资理论的经典议题一信贷配给和信贷缺口角度
出发,认为由于对资产规模偏小的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条件相对大型企业要更加严格,交
易型信贷缺口要普遍大于大型企业。此外,关系型贷款是中小企业重要的信贷来源,但目
前我国企业信贷机构以大型银行为主,因此关系型贷款并非主流,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
题难以解决。
此外,有学者也指出,银行是企业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徐洪水(2001)从地区调研
个案出发,实证研究了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缺口的原因,证明了理论上的金融缺口的存在
的原因在于信用缺失等等,其运用博弈论的观点,认为银企之间的信贷过程是一个动态博
弈的过程,在法律制度健全和信贷体系完善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银企交易费用和信息成
本,缩小中小企业融资缺口。
1.2.4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企业本身存在问题外,还有金融制度、政府扶持等方面的原因。经
过整理,笔者归纳了一下,目前国内的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中小企业的内部缺陷。有学者认为,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信用观念不强,产
权不清,容易导致生产经营中的高风险,从而使得中小企业的内部缺陷成为其融资难的主
要原因。具有代表性的有张圣平、徐涛(2加6)的《内生障碍,关系融资与中小企业金融
支持》一文。
其二,金融市场方面。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张捷(2加2)、李志斌(2002)认
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形成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与劳动密集型生
产为主的中小企业现状的不适应,并提出逐步建立以非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为主的竞争性
金融体系,以此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李庚寅、周显志(2加3)在《中国发展中小企业支持
系统研究》中认为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又缺乏相应的风险转移措施和机制,所以不敢
向高风险企业投资,造成对中小企业信贷紧缩,导致贷款门槛提高,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
难。虽然中央银行能通过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但是提高利率所
带来的收益与风险及交易成本并不能相抵,所以中小企业很难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贷
款。此外,虽然中小型商业银行能为部分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但是由于我国建立的是以四
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对以民营为主的中小型商业银行支持不够,
再加上这部分银行自身资本实力不足,所以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最后,资本市
场不健全也限制了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直接融资。
其三,制度因素方面。虽然我国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做出了很多的尝试,
但是由于尚未建立起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帮助、技术支持、市场信息咨询等服务的机构,
担保体系也不健全,维护中小企业权益和规范其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等原因,效
果并不显著。这些尝试对于调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规范融资行为的作用并不大。张
捷、王霄(2(X)2)从企业金融生命周期理论出发,认为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歧
视而非所有制歧视,因此应该加大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放松对民营金融的限制,并相应建
立企业信用制度环境。
1.2.5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给出了一些对策。Mallick和
Chak倒botty(2002)的实证性经验文献显示,美国中小企业信贷缺口(企业期望获得贷款
与实际获得贷款差额)达到20%,而企业所有者信用、银企关系对信贷缺口影响很大。
这验证了信贷缺口存在及原因。由此而言,中小企业在规模不足,难以抵押的困境下,可
以通过提高信用、加强银企关系从而获得银行贷款,比如关系型贷款。
俞建国(么刃2)在《中小企业融资》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应该促进大银行完善中
小企业信贷服务机构,并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此外应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资基
金,将富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都包含在基金的服务范围之内,而不是仅仅限于科技型中小企业。
林毅夫,李永军(2(X)1)认为,由于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为不同规模企业提供服务的效率
和成本不同,所以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不能提供有效支持中国经济发展、占企业绝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需要的服务的金融机构,所以应该充分认识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
的重要作用,大力促进其发展。
陈乃醒(2以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因为体制不适应,资
本市场的改革远落后于其它要素的改革,所以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只有促使金融产品多元
化以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多元化。
通过文献综述,可见己有文献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根据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实情,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见诸报刊、杂志、著作的统计数
据与统计资料。通过对这些第二手的统计数据与资料文献整理,笔者发现这些资料难免存在以
下局限:一是大多数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而对于服务业和一些复杂的产业中的中小企业专门
的研究不多;二是所研究的大多是某一地区、某一局部,某一方面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例如
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因时,不少资料通过研究,把成因仅归结于像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某
一方面或几方面;虽然有不少人做过调查研究,但很多都是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调查统计,
对整个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宏观的综合分析、系统的全面的归纳不多。三是资料不够新,反映
的大多是一二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前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无法贴切地说明中小企业目前的融
资状况。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尝试借鉴己有的结论对本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分析。
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缓
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我国,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
资困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资本要素市场化的滞后,大量资本找不
到投资出路。因此,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推动我国经济发
展和资本优化配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本论文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文献,界定了中小企业
的概念和作用,重点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方式和特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存在的问题。
其次,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研究上,本论文从经济理论方面和现实环境方面进
行了分析。在经济理论方面采用信贷配给模型分析;在现实环境方面,运用最新的统计年
鉴和权威调查报告,分别从内部环境和市场环境、制度环境分析。之后,根据这些分析,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总体融资环境评价模型,并进行了评价。
最后,通过简单介绍境外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先进经验,提出总体思路,寻求分别从完
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环境,强化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职能,强化中小企业的自身建
设三方面综合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评价模型
㈤ 人口老龄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经济和金融
人口老龄化,以及如何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应对由此引致的问题对于全球而言将越来越重要。确切而言,这些问题与金融服务(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所有金融部门)的根本属性深度关联。
事实上,我已数次警告过,在我们的经济决策中,忽视人口因素会造成不利甚至严重后果,尤其会涉及资产价格泡沫、货币需求与通货膨胀。我曾指出,资产价格泡沫最有可能发生在“人口红利”末期。在该阶段,一个国家受益于劳动人口的增长。与之相反,在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由“人口负担”所导致的增长潜力下降,很可能造成经济长期停滞。这一现象,在日本、美国和外围欧元区国家都曾出现。当前欧元区所遭受的不幸,根源其实在于人口变迁或老龄化所引致的结构变化。
人口老龄化可能对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这就需要新的政策予以应对。在这里,我想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跨业乃至跨境调整的必要性,另一个是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根本不确定性。
跨业和跨境协调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逐渐老年化,老年公民成为金融资产的主要持有人。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基于人之本能,很多人可能在管理金融资产时成为风险规避者。因此,在一个成熟经济体,老龄化致使其增长潜力较低,在如何向经济体系中的潜力部门提供风险资金以鼓励企业家稳健承担风险和提高价值生产方面,就面临着严峻问题。
更具体一点,金融产品和服务应使得老年公民能够维系生活品质,并推动形成“长寿是福不是祸”的社会环境。除了公民的“养老钱”,这些金融产品,也被期望发挥不同功用。考虑到在许多国家,老年人的平均健康程度在改善,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帮助老年人口保持活力并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作贡献,同时降低与年龄增长有关的风险(如疾病)方面,重要性与日俱增。为提供这些产品,金融机构必须与其他行业合作,充分利用其先进技术和经验。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作为一个联系富裕老年公民阶层与潜力企业家阶层之间的中介,也应利用自身经验去度量、分散和管理各种各样的风险。所有这些尝试,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跨业”元素。
进一步地,随着发展中经济体转变为成熟经济体,在一个老年化经济体中,人们会将其储蓄投资于海外的发展中经济体,以获取更高回报,这是人之本性。因此,对一个成熟经济体而言,充分利用跨境交易的好处并管理好伴生风险,也很重要。
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跨业及跨境扩张趋势即将来临,它将对当前的金融监管架构带来严重挑战。毫无疑问,这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综合的监管架构。只专注于一个特定部门的监管很可能会导致“水床效应”——问题只是被简单地转移到其他部门,而不是被有效地解决。
预期寿命和生育能力的根本不确定性
首先,我要点出与之相关的两类风险:一类涉及预期寿命或者长寿,另一类涉及出生率或者生育能力。接下来,我将阐述衡量整个经济体中这两类风险的根本不确定性,以及其对监管可能造成的后果。
现实世界中,我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风险,长寿风险便是其中最根本的一个。一个人会生存多久,除了神仙,没有人能够未卜先知,给出精确答案。虽然经济学教科书一般性地指出,如果没有不确定性,则资源的有效配置将更容易实现,然而,即便人们精确知道自己哪天出生,却鲜有人知道自己何时将驾鹤西去。我们是人类,不是神仙,我们需要接受这种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金融服务在帮助我们管理这种固有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进而确保我们能够喜乐融融地度完一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为应对长寿风险,社会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出现增长。
应对长寿风险需要有必要的工具,工具提供方必须能够管理整个经济体中的伴生风险。为此,诸如保险机构等金融服务提供方等传统上都会利用“大数定律”。该定律假设,随着样本数的增加,所有样本的平均值,比如平均预期寿命,将更具可预测性。就生育能力而言,也被认为是遵循“大数定律”。尽管一对特定夫妇生育孩子的确切数字我们无从知晓,但每对夫妇的平均生育率却很大程度上是能够预测的。主流观点认为,在大数定律基础上,人口结构的变化基本上是可预见的。
不幸的是,这种观点却并非总能站得住脚,或者更直白一点,很多事例表明它是不正确的。以日本为例,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对总生育率的预测出现错误已是家常便饭,由此使得生育率不断被向下修正。政府一再公开发表预测,宣称生育率的下降只是暂时的,人口出生率预计很快将再次上升。同样,预期寿命的预测结果也显示,实际寿命一直超过预测数值。
这些失误连连的预测揭示了老龄化进程的根本不确定性。如果实际结果偏离了对经济体中全部人口预期寿命的预测结果,则所有的金融服务提供方都将受到影响。例如,对长寿风险产品而言,即使是细微的偏差,也可能显著增加提供方的风险敞口。
避免“打补丁”和“一团糟”问题
一旦这种偏差导致意想不到的亏损积聚,就需要进行监管方面的改革。然而,这种借由损失引致和推动的监管改革,往往只会导致对监管架构“打补丁”,这反过来又将导致进一步的损失和更多的“补丁”,形成恶性循环。这种对监管框架的临时性调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可能会引起计算机编程人员称之为“意大利面条式代码”(也称“一团糟”)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监管框架变得过于复杂、彼此纠缠,就像意大利面条一样,而人们对此毫无头绪、束手无策。
因此,我们必须谨慎行事,预测不能过于乐观,尤其是当这些预测关乎总体监管架构时,任何预测错误都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当观察到预测出现错误时,尤其在处理诸如“一团糟”等风险时,对于如何做出恰当的政策反应,事先设定一个明确的战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应持续地对监管架构的性能进行修订,且任何时候都要有俯拾即来、随时可用的必要手段。伴随着这些措施的施行和发挥功用,就有可能防止一个单纯的预测误差最终演变为整个体系“不可逆性”的紊乱。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将一个次优的“故障解决”机制纳入我们一贯沿用的整体架构,这比起自诩预测结果总是合理且客观的、进而去一味追求最优方法的做法,能更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结 语
对金融机构和监管主体而言,新近的金融危机已彻头彻尾地颠覆了金融服务的图景。在雷曼危机之前,人们往往只看到金融新产品(如证券化产品、衍生产品和跨境交易产品)“光明的一面”,坚信我们已“背靠大树”,得到了这些先进的、创新性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工具的有力支持。然而,危机的爆发暴露了伴随它们的风险和相关问题,现在人们的眼中尽是这些金融服务“黑暗的一面”。
不管怎样,金融产品和服务仍具有必然需求,因为它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管理各自风险方面。只有私人实体实现了稳健的风险承担,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面临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金融机构理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尤其是出于长寿风险管理和应对出生率下降问题的需要。由此一来,金融机构如何充分利用其技术和资源,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金融服务提供方应当为人们提供应对生命中的各类风险和严重不确定性的工具,确保人们能够享受生活、安度晚年,借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
在这方面,我认为,监管机构应考虑以下两件事:其一,监管机构应具有跨业以及某些情形下跨境的视角,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阶段,为确保经济能够分散风险,进而实现持续发展,监管机构应该要有一个宏大的设计。其二,监管机构应该意识到,一个理想的监管架构需要不断演进,推动其演进的一个原因便是人口老龄化以及伴生的经济和金融服务方面的结构性变化。
㈥ 意大利工业发展史
(1954——196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了北方的一些城市以外,意大利工业文化比较落后。比较普遍的是带有地区特性的手工业生产。在建筑领域,和与欧洲理性主义密切相连的现代主义传统相随的,是正统的研究和一些先锋派艺术家的作品。这是诞生意大利工业美术设计的背景。意大利设计赋予了日用品,家具,家居设备,以及交通工具,运输工具一种美学上,形式上的美。
(1964——1974)强烈的“乌托邦”愿望和根据革新的可能性实行计划之间的相遇,在六十年代产生了在家具领域进行有效实验的可能性。这一领域里的主要企业和著名设计家合作。如Marco Zanuso,Franco Albini,Gioponti,BBPR,Giancarlo De Carlo,Osvaldo Borsani,Ignazio Gardella等以及一些新涌现的设计家如Joe Colombo。
(1974——1984)70年代上半期的石油危机直接影响了工业生产。石油的涨价影响了它的副产品,后果是在设计领域结束了塑料的黄金时代。在多元化的条件和多语言的背景下,80年代开辟了通向后现代主义的道路,它是由法国哲学家J.F.Lyotard将其理论化并马上被引进建筑和设计领域。
(1984——1994)80年代出现了强烈的多元化局面,Memphis和Alchimia的经验完成于这十年的中叶,这一经验使意大利的设计界得以搜集不同的和必需的语言。出现了“新巴洛克”潮流,及“回归历史”的潮流,主张对类型学,材料,形式,家具原型进行具有建筑学价值的重新释读。同时出现了和意大利的“理性主义”传统有联系的倾向,这一倾向开辟了微型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成为一种风格,影响了这十年的末期的大部分生产。
(1994——2006)在这最近的十年里,四种表面上相互冲突,实际上相互共存,互补的思潮活跃在意大利设计界。与作品的美学上的追求,激情的价值相伴随的是形式上理性主义的趋势。对技术的理性主义的注意,导致原是控制的一分子的技术,成了为思想服务的被控制的一分子,与此相伴随的是跨千年时期的过渡设计,设计家的国际化并不只限于欧洲,意大利的设计企业不得不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㈦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义大利只拥有相当较少数量的世界级跨国公司。经济主要建立在中小型企业上版。这些中小型企业权,由於其所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一般,因此面临著来自中国和其他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廉价出售同类产品的新兴亚洲国家的竞争。这些义大利中小型企业正提升自己的产品的技术含量予以应对,与此同时,也把一些低端技术的制造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更廉宜的国家。这种企业平均规模较小的状况是一个制约因素,而政府已经致力於鼓励兼并重组,并改革那些限制这个国家大企业发展的既有规章制度。义大利绝大多数工业材料和75%能源需要进口。
主要出口
汽车:菲亚特集团,阿普里拉、DUCATI、比亚乔
化工产品、石化产品:埃尼
电力:义大利国家电力、爱迪生
家庭用品:默洛尼、凯迪
航空及防务产品:阿莱尼亚、阿古斯塔、芬梅卡尼卡
枪械:伯莱塔
食品工业:费雷罗、百味来、百加得、金巴利、帕玛拉特
服饰:乔治·阿玛尼、华伦天奴、范思哲、普拉达
㈧ 意大利银行为什么逾20亿欧元存款收归国有
9月6日,因存款人离世,他们留在银行的存款长期无人认领而被收归国有。据意大利相关部门统计,2007年至今,共有逾20亿欧元的“沉睡存款”被上交给国家。
据报道,2003年,意大利萨莱诺省的小镇上一位名为安东尼奥(Antonio)的男子离世后,他在当地一家银行所存的一笔4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1万元)的存款一直无人认领,直至2016年3月底,意大利政府将这笔存款取走充公。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尽管安东尼奥的家人有权利继承这笔遗产,但由于继承者对此毫不知情,致使他们未能及时、主动地提出继承申请。因此,在无人认领的情况下,政府将该笔存款充公。
据报道称,像安东尼奥这样的案例在意大利还有很多。2005年,意大利当局通过一项法律,规定在金融存储机构开设的保险、支票、账户等,若10年内没有任何交易记录,该笔存款将被充公。而根据意大利相关法律规定,存款被充公之日起的10年内,存款所有者可申请将之索回。根据相关机构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期间,有关部门共受理了近4万份索回存款的请求,逾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6亿元)充公存款被退回。尽管如此,被退回的存款依旧为少数,由于绝大部分的存款所有者已去世多年,且他们去世前在遗嘱中一般并未明确说明存款继承的相关事宜。而意大利法律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义务寻找继承者并通知他们,致使这些存款最终收归国有。
㈨ 为什么意大利的传统与现代化能相互依存
意大利优势产业传统与现代并进
意大利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第八贸易大国、第八出口大国,是近代文明思想的诞生地,中小企业充满活力,时尚产业高度发达。20世纪先后有9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化学、医学奖。基础研究中的物理与天文(如超导托克马克、同步辐射加速器、宇宙射线的研究和大型天体望远镜的研制等)、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处于世界前列。高新技术领域如空间技术、信息通信、高性能并行计算机(运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万亿次)、核能等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一、高新技术领域
(一)航空航天产业
意大利在运载火箭结构、固体助推器、燃料泵、卫星天线、空间试验室压力舱、温控系统、密封系统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意大利每五年制订一个国家空间发展计划,基本上由政府拨款,国家空间局负责实施。在空间基础研究、国际和平空间站利用、通信、对地观测、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培训等方面开展研发活动。
芬尼美卡(FINMECCANICA)集团是意大利航空航天、国防、能源、运输和自动化领域的核心企业,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航空航天企业还有:
阿维奥股份有限公司(Avio
S.p.A.):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企业,拥有5000名员工。
SELEX通信公司:军用和民用通信系统供应商,通信业务遍及全球,拥有员工5000多名,在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土耳其、罗马尼亚和南美等国设有分公司和工厂。产品主要包括:航空平台用激光报警接收机、具有增强型能源管理能力的VUHF无线电、高频无线电、IFF异频雷达收发机/寻讯器、坠机记录器、双向通信系统、着陆系统;以及LOAM式激光防撞和监测系统、海岸及陆路边境监控系统、海事应急管理系统、机场以及安全飞行管理系统、机场指挥系统等产品。
阿莱尼亚航空
(Alenia
Aeronautica):主要从事各种军用以及民用飞机和飞行系统的设计、制造、改装,约有9000名员工。
阿古斯塔-韦斯特兰(Agusta-Westland):直升机制造领域的领先者,目前由芬尼美卡集团100%控股,在全世界约有9000名员工。其海上救护、近海石油平台作业用和军警用直升飞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此外该集团还拥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多项关键技术和产品。
阿莱尼亚航天(Alenia
Spazio):欧洲电信、遥感、轨道系统和科学卫星领域的领先者,拥有大量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以及堪称欧洲最现代化、最先进的实验室和设备。
Vitrociset:欧洲防御系统和空中交通控制综合系统的设计、制造、整合与管理领域的领先者。
比亚乔航空工业(Piaggio
Aero
Instries):擅长飞机及飞机发动机结构部件的设计、制造和维修,在意大利以及国际上处于该领域的领先地位,现在雇有超过1100名员工。
空间通讯(Telespazio):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卫星技术的应用,包括最重大的国际空间项目。
(二)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
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将欧洲铁路管理系统(ERMS)应用于商业化高速铁路运行的国家,在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设计、施工、铁路安全关键技术的集成和车辆制造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轨道运输车辆方面,安莎尔多公司生产的无人驾驶城市轨道车辆等技术水平先进,丹麦哥本哈根地铁车辆由该公司提供。
在铁路机车制造、铁路安全控制系统和国际空间站机器人摄像系统方面,MERMEC机械制造公司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三)专用机械设备、机床和机器人
意大利的机械设备产业位居全球第四位(欧洲第二),总销售额达214亿欧元,并且出口比例极高(超过产值的70%)。德国、中国及美国是意大利产品的重要客户。意大利机械产业特点是具有创意、高超的技术水准,擅长依照客户要求定制产品方案,以及悠久的生产传统。
机床和机器人是意大利在高技术领域中出口最为活跃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也是我国自意大利进口的主要优势产品。2006年意大利机床和机器人的产值达到48亿欧元,出口额27.3亿欧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1.2%和15.3%。中国已经成为意大利机床和机器人的第二大进口国。
意大利的机器人产业是意大利机械制造业的精髓,在一些方面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过德国和日本。目前意机器人生产企业共50家,企业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一般占其销售额的5%~10%。意大利用于车辆制造的机器人系统,如焊接机器人、车辆组装机器人、车身喷涂工艺机器人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四)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
2006年意大利生物技术企业共222家,大部分企业从事与人类健康有关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其销售额占生物技术企业总销售额的94%。意大利生物技术企业员工总数1.4万人,2006年企业销售额为40.83亿欧元,研究与开发投入为12.83亿欧元。目前在世界上的418种新药中,意大利生物技术企业研发的有77种,占18.4%,有35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42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22家企业中有168家员工数少于50人,销售额平均1000万欧元。意大利在制药领域具有独特的技术、产品和较为庞大的研发体系。尤其是抗肿瘤、抗精神病等药物的制造技术与产品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意大利已经有大约50种新药处于三期临床实验阶段。
意大利非常重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问题,由此诞生了各种生物科技园,它们在诊断、神经科学、肿瘤学等领域拥有自己的专长,在生物医药、生物信息、生物力学及纳米生物科技等领域也取得应用成果。
(五)环境保护技术产业
1.城市与工业垃圾处理
意大利拥有丰富的城市与工业垃圾处理的经验与能力,按技术与处理程序不同可分为两类:机械处理程序与化学处理程序,例如,预处理和分类,城市有机垃圾的堆肥填埋,垃圾衍生燃料的生成。不同燃烧系统热处理程序(包括旋转筒式炉,往复循环炉和滚动炉排,流化床,热解气化技术等)。英波基洛(Impergilo)是意大利该领域的领先企业。由英波基洛设计建造的焚烧厂严格按照欧洲排污规定,可以充分利用垃圾生产能源(蒸气和电力)。英波基洛在意大利建造了2座欧洲最大的市政垃圾焚烧厂。为了巩固其在环境保护市场上的主导地位,2002年英波基洛成功收购了著名的德国环境工程公司-巴高克环境工程公司(Babcock
Environment)。从而使英波基洛在固体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占据20%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第二,在烟雾处理方面占据25%市场份额,列全球第一。费塞亚巴高克环境工程公司(Fisia
Babcock
Environment),目前正在丹麦、瑞士、德国和意大利建造7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在美国和欧洲建造许多拥有先进技术的烟雾处理厂,曾为上海和宁波的垃圾焚烧厂提供主要焚烧炉设备。
2.太阳能利用与光电电池
ENI集团下属的Eurosolare公司已经从事了20年的光电电池装置研制。该公司生产单晶和多晶硅输出范围从16Wp~170Wp的光伏模块,也提供建筑用途和特殊要求的模块。此外,Eurosolare公司还生产和销售PV模块并提供从设计到落实PV系统的技术支持。
3.废弃物处理
ECOLSIR公司总部设在INVERUNO,生产厂位于米兰附近的BERNATE。公司的目标确定在生态领域:研究与开发、工程、有毒废弃物的处理、工业物资的回收再利用、补救技术,特别是电器装置(如:变压器、线路断开器、电容器等)的PCB的净化技术,以及介电矿物油中PCB的净化技术。ECOLSIR公司从1985年进入PCB净化技术领域,提供了世界上解决有关PCB污染问题的最佳和安全的方法。
4.污染检测
意大利国家研究总院(CNR)所属的大气污染研究所(IIA)是专业研究有关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形成、转变、传送、沉积和有关产品与技术开发的技术产业化中心。主要产品与技术包括,遥感探测系统:可解译MIVIS遥感数据的飞行模拟装置;空气污染监测系统:由CNR-IIA研制的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设备:污染监测取样器以及用于被动取样系统。
5.生物塑料
Mater-Bi是一种用淀粉生产的生物塑料。它被英国大型连锁超市Sainsbury和Tesco用做生物产品的包装,并且已经由瑞典的Naty公司用于婴孩尿布的生产,该产品是意大利的诺瓦蒙特(Novamont)独创并产业化。公司基地在皮埃蒙特大区的诺瓦拉(Novara),16年来公司致力于用完全可以生物降解的材料来生产胶卷、包装、轮胎添加剂、农用地膜和家用产品。由于致力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产品的创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意大利诺瓦蒙特公司进行了奖励和研究与开发支持。
诺瓦蒙特公司2002年开始盈利,在2005年营业额达到3500万欧元。公司有120名员工,30%的员工从事企业研究与开发工作,并且平均有12%的营业额再次投资于研发。最近他们直接与Goodyear合作,生产橡胶轮胎用的添加剂,由于取代了传统配料中的硅和碳黑,制造出的橡胶无论对环境还是对工人健康影响都很低。
二、传统优势技术产业
(一)汽车制造
以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在整车设计、制造和发动机设计与制造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多点喷射柴油发动机(Multijet)”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先进的柴油发动机产品。
该行业的发展还体现在大量的企业、大学和研究中心从事这领域的工作。数据显示,与其它国家相比意大利在欧盟2002–2006技术研究与发展第六框架纲要下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变化—可持续交通”计划中不仅提出了更多的方案,而且大多都获得了欧盟的财政支持。“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变化—可持续交通”计划的招标内容不仅在于可持续交通,还包括降低汽车重量和便于车辆的回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以及新的传动系统和燃料。
主要企业简介:
菲亚特集团创建于1899年,以菲亚特汽车公司为基础,逐步发展成意大利第一大汽车制造企业,产业涉及金融、保险、航空、能源等诸多发展领域,汽车年生产能力超过200万辆。菲亚特曾一度陷入经营危机,近两年开始重新盈利。截至2005年底,菲亚特在意大利及全球设有189个企业,120个研发中心,员工17.37万人。2005年经营收入465亿欧元、利润14.2亿欧元,排名全球汽车生产厂第10位,在本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中列第79位。
(二)汽车设计以及零配件制造技术
在意大利的历史中,汽车设计一直代表着其历史的精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许多车型都带有意大利设计师独特的印记。主要代表企业包括平尼法利纳集团和乔治·亚罗设计公司。他们对汽车款式、空气动力学、新工艺、新材料、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以最大的灵活性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使得这两家企业的汽车设计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意大利汽车零配件生产历史悠久,特别是轮胎与精密机械、器具机械。齿轮、连接件和模具的生产在世界名列前茅,拥有19万员工和超过220亿欧元的营业额。在欧洲,意大利是排在德国、法国之后的第三大汽车零配件生产国。
㈩ 意大利网友刷屏感谢中国,为何中国会对意大利做出这么大的贡献
意大利网友刷屏感谢中国,为何中国会对意大利做出这么大的贡献?中国对于意大利的帮助非常大,主要分为几个方面,下面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朋友们就会明白详细的情况:
三、中国给意大利带来各类医护设备,对于意大利帮助极大:
意大利在新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之后,他们缺少很多的医疗设备,此时中国通过捐助,帮助了意大利,所以意大利的老百姓十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