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外资金融机构对华投资情况

外资金融机构对华投资情况

发布时间:2021-02-04 00:53:17

❶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并对中国银行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参与全球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我国的金融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也在加深,特别是在2006年我国政府全面放开银行业以后,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投资日益频繁。外资银行的进入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竞争和挑战,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因此,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对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外资银行机构的进入给中资金融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是有助于深化金融改革,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与本国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其在华业务范围和客户基础的逐步扩大,运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逐渐增加,这势必会给中资金融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这将迫使中资金融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合理的选择和培育优秀客户,促使资金流向更为合理,提高金融效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审慎会计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是有利于中国金融企业国际化进程。国际化的形式可以是走出去,也可以是请进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国际经贸活动将更加频繁,对外招商引资、国际借贷活动将会进一步增多,这将给中资银行在境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外资银行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资银行将会采取措施,跟踪中资海外企业和中国经贸活动,在海外增设营业机构,更多参与国际竞争。

外资银行机构的进入给中资金融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是市场转移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对中资银行的垄断地位形成巨大冲击,我国加入WTO后,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种种限制将逐步取消,外资银行将凭借完备的商业银行服务功能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优质客户争夺战,存贷款客户将从国内银行机构转移到外资银行机构,外资银行在中国国内银行服务市场中的份额扩大,国内银行机构的市场份额相应缩小。

二是资本外流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使国内货币资金首先以本币形式流入外资银行机构,同时在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业务,客观上可促使本币资金兑换为外币资金的背景下,随后出现资金从国内银行体系的流出。中国在对外开放国内银行市场的同时继续实行资本流动管制,有助于防范大规模资本外流。但从更加长远的观点来看,难以指望资本流动的管制措施会保持不变。

三是人才流失的挑战。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会以优厚条件大量吸纳高素质人才,结果会使中资银行的业务骨干流失。而人才的流失,不仅降低银行的业务开拓能力和管理水平,而且也会带走一部分客户。

面对加入WTO,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国金融企业必须加快改革和业务发展。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突破,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把银行改建成真正的金融企业,这是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的前提。建立和完善以推动银行机构稳健经营和增强竞争力为宗旨的人事组织结构是核心工作。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可以起到进一步强化银行经营者竞争意识的作用。在这些改革中,增加信息披露、完善会计监督、建立适当的存款保险制度等等是改革获得成功的必要补充条件。

非金融企业:我们都知道银行对整个国民经济存在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对中国的非金融企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外资银行的进入使非金融企业面临机遇一是非金融企业可以接受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与严格分业管理的中资银行相比,可以为广大非金融企业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和各类咨询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要求。同时,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量将飞速发展,中国非金融企业对银行的国际结算、信用证业务需求将大量增加,外资银行可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中国非金融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跨国结算业务。

二是有利于引进外资,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对外资银行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限制的取消,非金融企业对外资银行的外汇贷款需求将会大大增加。在中国国内外汇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外资银行作为直接引资渠道的作用会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一般说来,外资银行的服务比中资银行更能满足外商投资企业需要。

三是有利于国内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尤其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入世后,外资银行经营业务的地域限制将被取消,政府逐步向外资银行放开人民币业务及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权。这无疑对民营及中小型企业是个好消息。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会拓宽国内企业融资渠道,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将会得到缓解,有利于国内企业经营范围和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四是外资银行通过培植优质客户和提供各类企业咨询服务,有利于国内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信息披漏方式向国际惯例靠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外资银行大多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摸爬打滚多年,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成熟的评估技术体系和规则意,可识以为客户经营管理提供更为全面和先进的监督咨询服务和国际市场信息,提高国内企业的规则意识和经营的国际化。

❷ 摩根士丹利 高盛这些金融机构的区别与对华利益是什么

摩根士丹利是投抄资银行,高盛是投资咨询公司.本质上差不多.业务上有些许区别.但以普通人的角度看,这区别是不大的.对华利益这点呢,他们都是美国的公司,就是赚中国的钱来的,对中国没有什么根本性利益,就是来赚差价的,给一些评估报告,但其实是对他们有利的.要非要说有什么利益的话,也就是增加了点中国股市的流动性.

❸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可能对中国金融业产生怎样影响

加入WTO后,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即使不出国门都必须面对真正到来的全球性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而作为金融业这一敏感行业,在WTO这一共同的旗帜下,外资银行将不再是被中国金融挡在国门外的看客,而是要在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理直气壮的挺进中国市场,与中资银行抢夺最后的蛋糕,并对中国的企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金融企业:金融业对外开放,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国内市场,首当其冲地会给中国金融企业带来广泛影响,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都可借此机会寻求更快速的改革和发展。外资金融机构逐渐实现国民待遇,对中国金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外资银行机构的进入给中资金融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是有助于深化金融改革,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与本国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其在华业务范围和客户基础的逐步扩大,运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逐渐增加,这势必会给中资金融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这将迫使中资金融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合理的选择和培育优秀客户,促使资金流向更为合理,提高金融效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审慎会计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是有利于中国金融企业国际化进程。国际化的形式可以是走出去,也可以是请进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国际经贸活动将更加频繁,对外招商引资、国际借贷活动将会进一步增多,这将给中资银行在境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外资银行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资银行将会采取措施,跟踪中资海外企业和中国经贸活动,在海外增设营业机构,更多参与国际竞争。

外资银行机构的进入给中资金融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是市场转移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对中资银行的垄断地位形成巨大冲击,我国加入WTO后,现有对外资银行的种种限制将逐步取消,外资银行将凭借完备的商业银行服务功能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优质客户争夺战,存贷款客户将从国内银行机构转移到外资银行机构,外资银行在中国国内银行服务市场中的份额扩大,国内银行机构的市场份额相应缩小。

二是资本外流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使国内货币资金首先以本币形式流入外资银行机构,同时在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业务,客观上可促使本币资金兑换为外币资金的背景下,随后出现资金从国内银行体系的流出。中国在对外开放国内银行市场的同时继续实行资本流动管制,有助于防范大规模资本外流。但从更加长远的观点来看,难以指望资本流动的管制措施会保持不变。

三是人才流失的挑战。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会以优厚条件大量吸纳高素质人才,结果会使中资银行的业务骨干流失。而人才的流失,不仅降低银行的业务开拓能力和管理水平,而且也会带走一部分客户。

面对加入WTO,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国金融企业必须加快改革和业务发展。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突破,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把银行改建成真正的金融企业,这是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的前提。建立和完善以推动银行机构稳健经营和增强竞争力为宗旨的人事组织结构是核心工作。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可以起到进一步强化银行经营者竞争意识的作用。在这些改革中,增加信息披露、完善会计监督、建立适当的存款保险制度等等是改革获得成功的必要补充条件。

非金融企业:我们都知道银行对整个国民经济存在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对中国的非金融企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外资银行的进入使非金融企业面临机遇一是非金融企业可以接受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与严格分业管理的中资银行相比,可以为广大非金融企业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和各类咨询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要求。同时,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量将飞速发展,中国非金融企业对银行的国际结算、信用证业务需求将大量增加,外资银行可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中国非金融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跨国结算业务。

二是有利于引进外资,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对外资银行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限制的取消,非金融企业对外资银行的外汇贷款需求将会大大增加。在中国国内外汇资金来源有限的情况下,外资银行作为直接引资渠道的作用会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一般说来,外资银行的服务比中资银行更能满足外商投资企业需要。

三是有利于国内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尤其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入世后,外资银行经营业务的地域限制将被取消,政府逐步向外资银行放开人民币业务及金融零售业务的经营权。这无疑对民营及中小型企业是个好消息。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会拓宽国内企业融资渠道,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将会得到缓解,有利于国内企业经营范围和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四是外资银行通过培植优质客户和提供各类企业咨询服务,有利于国内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信息披漏方式向国际惯例靠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外资银行大多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摸爬打滚多年,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成熟的评估技术体系和规则意,可识以为客户经营管理提供更为全面和先进的监督咨询服务和国际市场信息,提高国内企业的规则意识和经营的国际化。

外资银行的进入使非金融企业同样面临挑战

一是资本外流不利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国企改革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各项改革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保有人民币巨额的存款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存款会纷纷向外资银行转移,从而出现资金从国内银行体系的流出现象,对国企改革造成压力。

二是外资银行信贷业务中使用的评估技术,往往只针对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的工业企业,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信用评估技术仍不成熟。因此,国内中小高科技企业仍然得不到外资银行的信贷支持。加之中国国内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咨信,面对外资银行严格的审查评估体系,企业将很难获得外资银行的充足贷款。

总之,加入WTO后,我国企业能否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现在中国企业最迫切的是要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大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信誉度。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我国企业在经受了世界经济大潮的锻炼和考验后,必将成长壮大起来。

❹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外资成分是否会增加 为什么

是要增加。复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制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原则,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

1.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
2.允许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
3.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
4.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

❺ 中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的关系各自在市场上的表现

外资金融机构注重的是高端客户群
中资为占有市场罗卜白菜都收

❻ 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概况

据西班牙工业旅游贸易部最新数字,2007年西班牙在华直接投资总额为5.95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491.21%。其中,西班牙在华直接投资净额为5.93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493.99%。

据《利雅得报》报道,中国官方统计机构发布的数字称,沙特目前在华项目投资额达58.5亿美元,沙特在对华投资国家中的排名上升。
据《利雅得报》从中国国家统计局经济商业外事司获得的数据,截至2007年10月,沙特在华直接投资企业59家,总投资额58.5亿美元,注册资金20.8亿美元。该统计数字显示,沙特对华直接投资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沙特对华投资从未违反中国法律;第二,沙特对华投资从2004年起持续显著增长,沙资企业数量以年均20�速度增加,目前沙特在200个对华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位列第65位;第三,沙特对华投资企业资金雄厚,平均每个企业达928.5万美元;第四,沙特对华投资主要领域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部分原材料等方面。沙特对华投资发展势头良好,去年3月,数家沙资企业在福建、江苏两地设立,这极大增加了沙特对华投资额。截至去年9月,沙特对华投资额、登记额相当于前年同期的24倍。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和战略研究》报告指出,2006至2010年期间,在预计流入发展中国家的25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FDI)中,预期中国将占到30%左右。

由于中国较为良好的投资环境、低廉的工资和近几年来国内市场的迅速增长,中国在过去十年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发展中国家所获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5%。2004年该数据创记录地达到了606亿美元,占世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9.9%。但其中包含了国内资金“迂回”投资的情况。据估计,20%-30%的外商直接投资并非真正的外商直接投资,而是国内投资转道外国重新投回中国的投资。这样做是为了享受外资所能享受的优惠税收或投资政策。

中国面临日趋激烈的FDI竞赛。许多国家———无论是亚洲的,还是东欧的,或者是拉美的———都在调整政策,以图吸引更多的外资。

报告认为,在如何最佳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中国还面临许多政策挑战。中国应保持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创造公平的税收体制;对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开放服务业,鼓励竞争;实现技术转让的最大化,引导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投向高科技产业;在内陆地区改善投资环境和与投资者的关系。

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包括简化复杂的投资审批程序,通过减少政府部门职能重叠、重复登记和繁琐的审批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来提高外商投资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改革司法体制。

“减少对外国投资者的税收优惠并不会大幅度降低外商直接投资,虽然国内资金迂回投资的情况会消失,外商直接投资的统计数据会降低,但实际的外商直接投资并不会减少。”报告认为,合并两个现行税法是统一内资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的最佳方式。两税合并后可以消除现行体制下的一些税收扭曲,包括对研发投入、工资、营销和折旧的税收扣除限制。

“对非直接投资项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应是中期目标。在目前情况下,进一步大规模的对其它投资项下(非证券、非直接投资)的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不应被优先考虑。”报告在中国对外资本开放问题上持较谨慎态度。

报告指出,很多国家对银行存贷款和其它金融交易的自由化都伴随着资本流动波动的提高,特别是当存在对汇率盯住的投机和危机时。中国现行的管制并不完全有效,还不能消灭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当前更重要的是确保宏观经济管理和国内企业,特别是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是高度有效的。对资本流出的自由化不可能在短期内对外汇储备的积累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吸收流动性问题上,可以考虑如允许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等一些高信用等级的机构在国内市场发行债券等其它一些政策。

判断:未来外商直接投资发生三转向

在诸多观察家眼里,政府投资和FDI是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两大动力。在日前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和战略研究》报告中,描绘出了中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现状,指出未来外商直接投资更多地将转向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转向内陆地区、转向高科技行业。

据统计,中国在过去十年中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占全世界所有外商直接投资的6.5%,占发展中国家所获外商直接投资的25%。2002年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国家。2004年中国所获的外商直接投资创记录地达到了606亿美元,占世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9.9%。而据世行专家预测,2006至2010年期间,在预计流入发展中国家的25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中,预期中国将占到30%左右。

报告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各个省份的分布并不平均。其中,沿海省份获得了90%的外商直接投资。虽然政策鼓励去西部投资,但外资的“西进”趋势并不明显。在2004年,西部省份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不到总额的2%。

行业分布不均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的一根软肋。外商直接投资也更多地集中在工业,上世纪9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60%集中在工业。2004年,75%的外商投资集中在工业,其中71%集中在制造业。而服务业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占20%,大多数集中在房地产开发。银行和公共设施等在其他国家往往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行业,在中国所吸引的投资非常有限。农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尽管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一直保持“快步前行”,但报告同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总额的比例较小,在过去五年内,外商直接投资平均仅占投资总额的5%,比匈牙利、捷克共和国、越南和新加坡等国要小。按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计算,中国也不能算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接收大国。并且,据估计,20%—30%的外商直接投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FDI,而是国内投资绕道外国重新转向中国的投资。而这样做是为了享受外资所能享受的优惠的税收或投资政策。

也有专家发出了中国经济对FDI的依赖性高以及产品附加值不高的担忧。但可喜的是,中国正在尽力摆脱“世界工厂”的烙印,而向创新中心嬗变,在研发环境、设计思路、创投方式、营销战略上,都开始和国际接轨,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特点。

按照现在的趋势,中国在新的“十一五”规划期间将会吸引充足的外商直接投资。这将为中国调整政策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服务带来一个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本身在不断变化,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报告主要作者赵敏指出,今后五年,中国将更关注平衡发展。“五个统筹”意味着要更多地关注国内发展,区域均衡发展和降低资源损耗。对外商直接投资而言,这“五个统筹”要求投资更多地转向国内市场的产业、转向内陆地区、转向高科技行业。

报告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以往许多不允许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或有所限制的行业在下一个五年中会向外商投资开放。这些障碍的扫除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投资进入银行、保险、电信、物流和交通等服务行业。同时,中国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上的有作为,能吸引更多的高附加值产业。其次,中国过去几年中对于高等教育的大力投入会在今后得到回报。因为外国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的教育水平。

20%

2004年,75%的外商投资集中在工业,其中71%集中在制造业。而服务业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占20%,大多数集中在房地产开发。

建议:加快外资“西进”步伐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FDI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涌入国内。然而,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在中国的东、中、西部分布极不平衡。据统计,沿海省份获得了90%的外商直接投资。虽然政策鼓励去西部投资,但外资的“西进”趋势并不明显。进入西部的FDI份额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从九十年代的5.22%下降到2003年的3.25%和2004年的2.88%。

机会与挑战并存。日前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和战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东部省份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给中西部省份带来了契机,同时,低成本并不能保证产业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内陆省份和中央政府在吸引外资西进运动中都可以有所作为。

“外国投资者也可能选择亚洲的其他国家进行投资,生产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或销往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不断开放的中国市场。同样,投资者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成本-产出效率来应对东部地区企业成本不断上升,而不是简单地搬迁。”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报告主要作者赵敏指出,而东部的产业集聚效应所带来的生产力提高远远超过了成本增长,使得企业不愿搬迁。

报告认为,内陆省份要想提高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竞争力,就需要加大力度改善投资环境,集中力量吸引那些符合其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而不是一味模仿东部发展出口制造业,并寻求与沿海地区开展合作,建立“飞地”。内陆省份提供土地和劳动力,沿海省份提供工业和经验。世行调查显示,内陆城市在投资环境上和沿海城市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提高政府效率方面。

政府在这其中也能大有作为。报告指出,中央政府应该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淘汰仅让东部地区获益的优惠政策,如经济特区或税收优惠。政府可以重新审视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限制,内陆地区可能在这些行业有特定优势,包括自然资源和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服务。此外,政府应加大力度废除妨碍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地区政策和做法,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效率。

相关链接

20世纪 60年代以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迅速,资本的存量和流量急剧的扩大,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力量。20世纪的最后10年,对外直接投资及其载体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1991—1995年,世界年均FDI增长率为20%,1996—2000年年均增长率为40.1%。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FDI迅速增长。1985年,中国实际利用FDI为16.58亿美元,1992年突破100亿美元,1996年又突破400亿美元,之后虽然有波动,但一直维持在400亿美元以上。加入WTO以后,中国利用外资持续增长,2002年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国家。2004年中国更吸引了约606.30亿美元的FDI实际流入量,占世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9.9%。(袁媛)

老兄这你得给我多加点分吧!!!

❼ 本科毕业论文有关外资银行在华发展

外资银行发展的总体情况
截至2007年5月末,共有42个国家在华设立了75家外资银行,在25个城市开展业务,已批准改制的外资法人银行12家,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186家。其中,改制后的法人银行分行79家,外资银行分行95家,中外合资银行3家,外商独资银行7家,财务公司2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分行86家,法人银行12家。16家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2007年5月末,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营业性机构数量比2001年12月末增加了67家。
各项业务发展迅速
人民币资产增长迅猛。2007年5月末,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为9896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1.62倍,2002~2006年的资产总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9.71%。其中,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077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7.4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46.95%;外汇资产总额为5819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0.77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2.63%。
存贷款业务快速扩张。2007年5月末,外资银行的各项存款(本外币)余额为3050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4.27倍,2002~2006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6.87%。外资银行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5143亿元,比2001年末增长2.39倍,2002~2006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
盈利大幅增长,资产质量较高。2007年前5个月外资银行累计实现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42.72%,2001~2006年年均利润增长28.59%。外资银行在利润快速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稳步提高(见图1)。2007年5月末的不良资产率为0.6%,比上年末下降了0.18个百分点,2002~2006年的不良资产率累计下降了5.73个百分点。
市场份额略有提高
2007年5月末,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本外币)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为2.1%,与上年末基本持平,比2001年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各项存款(本外币)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为0.9%,比上年末略有提高,比2001年末提高了0.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本外币)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为2%,与上年末基本持平,比2001年末提高了0.7个百分点;2007年前5个月,外资银行的累计利润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份额为1.23%,比上年末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外资银行直接投资和形成外债占比逐年提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资银行通过在华设立营业机构和对中资银行进行投资入股的方式进行业务扩张,外资银行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包括实收资本和股权投资)占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逐年增加,2005、2006年外资银行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占比分别为23.82%和15.42%,分别比2001年提高17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
由于外资银行在国内的营业网点较少,其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国外的母行调入或通过境外的金融机构拆入资金,这些资金形成了我国的对外负债。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其外债占比逐年提高。外资银行2006年的外债余额占比为15.37%,比2001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外资银行的发展特点
行业集中度较高
2007年5月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规模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和香港东亚银行,这五家银行人民币业务的资产总额、各项贷款、各项存款和2006年利润分别占全国外资银行的54.2%、63.7%、50.4%和43.9%,外汇业务的资产总额、各项贷款、各项存款和2006年利润分别占全国外资银行的32.1%、60%、33.5%和43.6%。自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以来,以上5家外资银行全部改制为法人银行,其人民币业务延续了2003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势头。2007年5月末,5家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资产总额、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和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8.38%、46.51%、70.61%和118.95%。
地域集中度较高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外资银行主要集中在一国的金融中心。同样,我国外资银行基本上集中在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中的金融中心城市(如上海)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广州、深圳、天津、厦门、大连等)又是外资银行业务拓展的重地,上海的外资银行占据半壁江山。2007年5月末,外资银行在三大经济圈的人民币和外汇资产总额分别占全部外资银行的98.36%和96.81%。其中,外资银行在长三角经济圈的人民币和外汇资产总额的占比分别为63.16%和58.71%,在珠三角经济圈的人民币和外汇资产总额的占比分别为19.28%和17.42%,在环渤海经济圈的人民币和外汇资产总额的占比分别为15.92%和20.68%。

❽ 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发展遇到了哪些阻碍

据报道,近年来,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发展遇阻,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开展业务掣肘版较权多,持股比例、设立形式、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牌照数量等方面均有限制。

下一步应更多开放外资银行在境内业务的行政许可,减少行政审批,健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加快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市场融资,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

希望中国可以成为世界向往的发展地!

❾ 试比较中国金融市场与西方国家金融市场,中国存在哪些

中国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制度比较一国的金融制度一般包括三大要素,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金融机构是指经营货币资金的各种金融组织。金融市场是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从事金融活动的场所和领域。金融工具则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并能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和价格的书面文件。由于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的主体,而金融工具是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活动的手段,对金融工具的交易构成了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因此,一国的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下面我主要通过介绍美国、英国、德国三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与我国进行比较。
美国
《一》美国的以联邦储备体系为中心的金融机构体系美国的金融机构主要由联邦储备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所组成。
(1) 联邦储备体系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联邦储备银行以及几大顾问性质的机构组成。联邦储备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监管12家联邦储备银行和联储管辖范围内的金融机构,确保美国支付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负责执行有关消费信贷的联邦法规。同时,委员会还须向国会提交起经营情况的年报,以及一年两度的有关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联储货币与信贷供应增长目标特别报告。公开市场委员会是负责实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的专门机构,即由他来决定联储在公开市场上应做何种交易。这些交易是指通过买卖政府和联邦机构的证券,以吞吐存款机构的储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公开市场委员会也规定和指导外汇市场上美圆对外汇的操作。美国有12个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这些银行在本区内设立自己的分行。它们的职责有:提出有关贴现率的建议;存款机构的准备金,通过贴现窗口向其提供贷款;印制、保管货币;清算存款机构的支票,为其转帐;代理国库;对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二》商业银行美国的商业银行有两个主要特点,双轨银行制度和单一制。双轨银行制度指商业银行的注册分为联邦政府注册的国民银行和在州政府注册的州银行。单一制是指,美国政府一般不允许跨州设分支机构。还有美国对银行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除了50个州每州有一个银行管理机构外,联邦共有3个银行管理机构并存,即:财政部所属的通货总监、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进行检查监督。
《三》政府金融机构 这是指有美国联邦政府创办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住宅信贷机构、农业信贷机构和进出口银行。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美国,将商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统称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包括,储蓄贷款社,互助储蓄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信托公司,金融公司、投资公司以及投资银行。在这些机构中有的可吸收存款,如储蓄贷款社、信用社等;有的则不接受存款,且资产的流动性较小,如保险公司、退休养老基金等。前者称之为非银行存款机构,后者称之为非存款金融机构。
《五》美国在国外的银行二战后由于美元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货币,美国垄断资本迅速扩张,海外投资激增,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需要巨额资金支撑美国垄断资本在海外的扩张,这样促使了美国银行在国外的迅速发展。
以上这些主要内容就是美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框架。
下面接着介绍英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的主要部分。 英国英国的金融机构由两部分构成,英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英格兰银行是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主要的职能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英国的银行系统种类齐全,数量众多,按照英国最新分类,"英国的银行"主要包括零售性银行、商人银行、贴现行、其他英国银行和海外银行等机构。
英国的其他金融机构是指除了银行以外的各类金融中介机构,主要包括房屋互助协会、国民储蓄银行、单位信托公司、金融行、养老金基金机构、保险公司。分行制是英国银行体系的特色之一。
英国的银行最早普遍实行分行制,被称为英国模式,其特征是:总行设在大城市,然后在国内外广设分支机构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由此控制全国的大部分银行业务。英国银行制度另一重要特点是,存在着不少专门从事票据贴现业务的贴现所。英国与其它国家不同,企业一般不直接向存款银行要求贴现,存款银行也不直接向英格兰银行要求贴现,而是通过贴现所办理贴现与再贴现业务。
最后,伦敦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因而就有大量的外国银行云集伦敦。
德国德国的银行体系是从19世纪中叶,随着国家工业化及其所引起的资本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德国的金融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组成。德意志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联邦银行被认为是欧洲各国中最具有独立性的中央银行,按银行法规定,联邦银行可以不接受政府对该行发布的指示。当联邦银行和联邦政府在处理问题上有分歧而不能取得协议时,政府只能提出推迟作处决定的要求,而不能否决银行的决定。
德国的商业银行资本雄厚,非常活跃,在金融市场上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属于商业银行的有大银行(主要三大家)、区域性银行、外国银行和私人银行。德国的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控制力较强,主要是采取参股办法进行控制,通过参股,形成许多以银行为核心的大的垄断资本集团,由于是同一集团,银行对企业资金的支持也是积极的。
还有德国的银行业务基本上是多样化和综合化。除了商业银行还有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储蓄银行、信用合作银行和保险公司。
以上就是这三个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体系结构,下面我主要写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从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别。中国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格局。具体结构是: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1)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它具有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一般特征:是通货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而设立,作为派出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负责其辖区内的金融监管管理,承办有关业务。
(2)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成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它们的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且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所以也叫政策性专业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银行。在起经营过程中,贯彻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自主经营与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主体地位的是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无论在人员,机构网点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几市场占有分额上,均处于我国整个金融领域绝对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以上三大板块以外,还有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和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上面的四大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四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主要部分。通过对它们的说明,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很大区别,我国可以借鉴它们的某些优点。

阅读全文

与外资金融机构对华投资情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