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互联网金融物流论文

互联网金融物流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04 19:42:09

Ⅰ 时下互联网的时代,金融、物流、电子、这三个行业跟我们生活密不可分,只有初中文化的我们会不会像个文盲

一般那些 大老板都只有初中文化而已,关键是多学习,关键是有钱

Ⅱ 怎样写关于邮政物流的毕业论文

论邮政物流分销业务的发展对策
摘要:为实现邮政物流的发展目标,文章从理念、能力、网络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分析了邮政企业在物
流分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邮政企业开展物流分销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探讨了邮政物流分销的发展策
略。
关键词:分销;物流;信息;网络
邮政物流自2002年开展以来,形成了一体化物流、区
域配送、货运代理、分销与邮购等四大主要业务板块。在发
展初期,物流分销作为邮政物流的一项主要业务取得了长足
发展,不仅充分发掘了邮政资源的潜力,培育了邮政物流的
市场竞争能力,也为未来的全面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随
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和调整的问
题,成为邮政物流分销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加大了邮政
物流快速发展的难度。
1当前邮政企业在物流分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制约着物流分销的发展
在邮政物流发展的初期,由于分销业务量小、面大,传
统终端销售的经营理念和全员营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业务的发展。但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和种类数量的不断增
加,人们的意识不断增强,传统的经营理念与营销方式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与现代商品零售的理念和营销方式距离越来越
大,越来越不适应邮政物流业务的发展。同时,邮政的业务
市场、服务理念、专业营销能力等均与商品零售行业存在较
大差距,成为分销业务的制约点。
1·2资金回笼不及时,严重影响了物流分销的传递速度和
获利能力
资金的快速回笼和周转可保证企业良好的经营运转,因
此,必须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率和利用率。资金回笼不及
时、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分销商品的进货、运输和配送,从而
造成企业资金被大量占用、资金利用率低下、经营效率和效
益降低、物流业务运营能力偏低,使合作企业对邮政物流的
实际运营能力产生怀疑,挫伤合作积极性。
造成资金回笼速度缓慢的原因有:第一,分销商品在各
级滞留,传递、运输不到位,商品配送和销售不及时;第
二,已销售出去的商品以赊销为主,欠款回笼较难;第三,
下属单位回收的资金上缴不及时;第四,资金统计不确切,
上级部门在统计缴款量时仅依靠订单统计的配送商品量,而
经营中还会出现分销商品的运输时间、存货量等一系列问
题,也会使缴款难以全部落实。
1·3分销商品在末端大量滞留,阻碍了物流分销的经营和
发展
物流分销的目的是快速有效地实现分销商品的流通,减
少流通成本,通过高效率的商品配送和迅速的回款获取经济
收益,争取与外部企业的合作。然而一些分销商品进入物流
末端配送段时,往往作为待配商品滞留在各级配送中心的营
业网点和城区支局所。部分商品滞配期甚至超过几个月,造
成了严重的库存空间占用、资金占用和成本消耗。由于个别
商品即将过期或已经过期,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1·4虚假的市场环境和销售景象给物流业务发展造成了一
定困难
物流分销终端为增加配送量或销售量经常盲目追求短期
效益:销售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营销知识培训,无专业营
销能力和经验,在配送商品或销售时过度采取亲情推销策
略,仅动员亲朋好友被动接受分销商品,并非适应真正的市
场需求,虽然短期内迅速扩大了销售和配送量,却从根本上
挫伤了长期发展能力;还有一些销售人员在配送或销售时私
下将分销商品赔钱低价卖给零售商户或消费者,严重违反了
邮政物流分销的经营目的,影响了邮政正常的经营秩序,造
成零售商户或消费者对邮政分销商品物流的误解。这种盲目
营销忽视长期市场的行为,无异于揠苗助长,致使邮政物流
分销初期在虚假的市场需求下发展迅速,而以后的获利能力
则大大降低,造成长期市场开拓艰难。
2邮政发展物流分销业务的对策
当前,邮政物流快速发展,为确保邮政物流分销的长期
发展能力,保证物流分销在邮政一体化物流的发展中发挥重
要作用,必须及时解决物流分销业务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避
免经营陷入困境,实现邮政物流分销长期发展的目标。
2·1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管理思路和营销方式,为物流分
销快速扫除思想障碍
学习先进的现代物流分销理念,打破传统的以我为本、
坐等成交、被动依赖等思想桎梏,要求变、求新、增强活
力。经营理念、服务理念要随市场经济的变化而改变,随各
种新型业态的发展而发展,要发展就要变革,“变则通,通
则久”。要确立“转变观念、创新工作;物流配送,强化服
务;调整结构,适应需求;规范动作,有序经营”的管理思
路,引进成熟的营销理念,为物流分销快速扫除思想障碍。
2·2以现代物流理念为基础,积极做好物流分销的市场定

邮政是一个服务性行业,邮政企业拓展物流业务有得天
独厚的优势:第一,“三网”资源,实物网为物流火车、汽
车、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营业网点又构成了遍布城乡的投
递网络,这是邮政参与物流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绿卡金融
网为物流提供了各类资金清算服务;综合计算机网为物流市
场的规范运行和拓展提供了信息基础。第二,中国邮政的
“品牌形象”构成了物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第三,邮政传
统的B to C为物流业务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几年B to C末端
配送、B to B直递运输服务等业务的探索,也为现代物流业
务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邮政的核心竞争力和所有的优势都体现在物流的运输、
仓储和配送上,这是邮政物流业务发展的核心。终端商品零
售是邮政物流业务末段的延伸,但不是邮政的优势所在。当
前邮政的资质、人员素质、营销技能等均不能适应零售商品
销售的需求,同时还隐藏着各类资金、税务、政策等风险,
不应是邮政物流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
仓储是物流分销业务的保障和物流配送业务的重要支
撑。邮政要充分利用点多面广、房地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将
富余的房产、地产进行整合,添置必要的物流设备,打造以
基地、中心、配送中心为一体的差异化物流仓储体系,带动
以“运输+仓储+配送”为主的服务网络模式,掌握市场的
主动权,为经销商开展物流业务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同时
形成以运输、仓储和配送业务为主的业务发展模式。
2·3以电子商务为指导,积极运用科学信息技术和现代物
流技术,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
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邮政企业要充分利用邮政
的优势和互联网技术打造现代邮政物流信息业务平台,优化
内部资源配置,将商品的生产、包装、运输、装卸、仓储、
终端零售等环节有机联结在一起,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
共用,并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
理,有效支撑各类企业对物流业务信息的需要,降低物流成
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现代物流和电子物流业务的发展。
2·4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着手建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
增加必要的运输设备
邮政网络是邮政进军物流市场的第一大优势。传统的邮
政网络以服务为标准,而开展以利润为中心的物流市场,必
须对既有网络进行优化和调整,既要保证网络的服务性,又
要兼顾网络的赢利性。在增加必备运输车辆、提高运行能力
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网络的节点,即仓储和配送中心,使其
既要服务于网络,又要服务于当地物流市场和业务拓展。这
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物流的网络建设,提高物流网运
能力,为物流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5立足于对邮政投递网的改造,发挥邮政在“最后一公
里”终端配送上的优势,提高配送能力
“最后一公里”终端配送在物流配送业务中起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在建立和优化配送网络的基础上,充实投递网力
量,是对物流网络建设的有效补充。要对投递网进行优化和
改造,充分发挥其在“最后一公里”终端配送上的作用,使
邮政物流配送网络实现无缝隙链接,使邮政物流网络建设更
加系统、全面、完善。
2·6利用有利契机,积极发展农村营销网络建设
在营销网络上,应充分利用党中央提出的邮政服务“三
农”的有利契机,利用镇(村)富余人员、技术能人、工作
站人员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健全农村营销
网络的末端建设。一是以各镇、村为中心建立完善“三农”
服务站;二是将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等人员
发展为代办员,利用他们自有的场地发展农村代办点;三是
以责任书、协议书的形式,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
原则,与各乡镇、村农技站、农资销售点展开合作。将“三
农”服务站、代销点、工作站等作为邮政物流商品的末端销
售网络,分散邮政物流分销的风险,实现邮政与销售末端的
共赢。
2·7培养、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专业人才
随着邮政物流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壮大,邮政物流专业人
才匮乏的现象越显突出。引进几十个或几百个专业人员,并
不能有效解决根本问题,只有通过专业知识培训才能在短期
内实现邮政物流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一是对网运人员的培
养,使其在了解物流业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掌握和
控制网运的部署和调配,发挥网运的最大能效。二是对仓储
人员的培养,使其熟悉和了解物流商品的特性和功能,在确
保商品安全、完整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和调配物流商品,最
大限度地压缩仓储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发挥仓储最大功
效。三是对营销人员的培养,使其增加对邮政物流分销的了
解,掌握专业技巧,实现优质物流分销商品的营销,避免不
必要的弯路、简单的商品推销以及为短期效益而损伤长期潜
在的邮政物流服务需求市场等现象,而且通过营销人员有目
的地收集市场信息,可获得反映真实需求的准确的第一手资
料,实现对管理者的经营指导与辅助,为实现邮政物流发展
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苑玉刚.苑玉刚副局长在淮海经济区物流发展研讨会上的讲
话. 2008, 3

Ⅲ 物流库存论文

计算机技术引发了电子信箱、电子出版物、电子金融、电子数字交换(EDI)等现代技术的问世,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无纸化邮件、无纸化贸易、无纸化货币、无纸化报刊等。这种变革对以纸张为媒体进行实物传递的邮政行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刚刚起步的今天,发达国家的邮政业务量已呈现停滞不前的迹象。美国国内平信的增长率从1990年的4%萎缩到1995年的1.5%;日本邮政的邮件量也已基本不再增长;瑞士邮政的业务量正在走下坡路

网络时代对邮政意味着什么

信函类:从最近的一些统计资料可以看到,在美国,通信(电话除外)、交易、出版和广告市场的总收入每年约二千二百亿美元,其中邮政总局约占四百三十亿美元即19.6%,其余的由美国邮政传统竞争对手如:报纸、电视和电信业(传真等)所得。电子邮件每二至四年就增长一倍,到2000年,美国邮政在交易通信市场所占的比例则会降为35%。

报刊类:目前的电子出版物有三种。第一是出版物产生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排版技术,这种情况使实现分地印刷变得容易且经济,对于邮政的发行运输和运输计划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要求;第二是出现电子报刊,如美国《时代》周刊和我国的《计算机世界》等出版合订本光盘,这样会影响图书市场的份额分配,这种情况,电子出版物仍需要通过物流网传输,邮政还有一定的发行运输业务;第三是“无纸出版”,它包括可视图文、电子邮件、电子报刊、电视和广播等,这已和邮政发行体制分道扬镳了,邮政全然没有了业务。全世界目前的网络报纸有900多种,美国占一半有余,欧洲有200余种,拉美有38种。我国《经济日报》等约20余家报刊已加入国内“金桥电子报刊联机阅读系统”。

印刷品:越来越多的图书进入光盘,出现在个人计算机的屏幕上。世界电子出版物的市场空前繁荣。1995年已超过了一万五千种,年销售数量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到21世纪初,可望达到全部出版物比例的25%。目前,中国已有四十余家电子出版社,共有近两千种电子出版物。同时Int
ernet网上各种各样的专业数据库也对印刷品业务带来严重威胁。

包件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包件类传统邮政业务的发展不仅未带来冲击,反而由于邮购业务的发展、网上购物的普及以及邮寄电子出版物等新业务的开拓、包件类业务正呈上升趋势,据预测,包件类业务将成倍增长,成为传统邮政业务中,唯一随新技术的发展而增长的业务。

金融类: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在美国,25%的银行业务是通过电话或电传进行的。购物者和销售者买卖双方在计算机网内进行全部的商业交易,由于这种通过个人计算机和银行业务网实现付账、转账、管理投资、查询财务及其它金融业务功能,“电子货币”就应运而生。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将大量减少和限制现金的使用,这对邮政金融来说是莫大的考验。

新技术对业务结构的影响
随着邮购发展和网上贸易的普及以及邮寄电子出版物等新业务的开拓,信函业务将成倍下降,而包件业务却将成倍上升。因此,在传统业务中,包件将代替信函成为第一大邮政业务。

物流网是邮政的基础和优势,但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邮政受到很大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世界邮政界的不少有识之士的眼光不仅仅局限在实物邮件的传递上,已将业务扩展到通信领域和社会各个角落,大邮政的观念逐步树立起来。美国邮政将在电子通信领域里开拓如下服务:管理和提供标准地址的存取服务;保证电子邮件的安全,并对此负法律责任;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提供电子邮件服务;产品定购服务;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全球通信。

电子邮件系统具有接受、发送、阅读、编辑、管理、名片、专业咨询、公众信息、信箱号簿、电子论坛、用户热线等功能;可提供主送、抄送、密送或公开(电子公告版)等形式。而且可以将中文、英文、图形及影像等不同资料结合成一份完整的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电话线路传送。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邮政部门在把新的通信方式介绍给公众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邮政部门可通过独有的邮局和邮筒网络进入商业领域和家庭。

现代通信的发展为邮政在不断增长的通信市场上占有合理份额提供了机遇。在这里,邮政需要为新产品新业务的产生、发展、评估和采用而开发系统化的处理方式。这些新产品新业务应当充分利用邮政的下列网络优势:收件网络;零售网络;运输车队;传输系统(国内及国外);正在建设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邮政储金汇业局的金融操作能力;邮政服务系统的普遍性与运递能力应与其它通信技术的长处结合起来,形成迅速、可靠、价格低廉、普遍的信息传送系统。此外,这些先进技术的结合可通过提供全范围的高附加值业务,从而使邮政部门获益。

邮政业如何上网去淘金?
网络广告:据美国Jupiter Communication预测,到2000年美国的网络广告市场将达到50亿美元。因此,我国邮政应当加强混合邮件广告系统的推广应用和网络广告的开发推广。借助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建设,抓住“三电合一”技术的发展应用这一契机,及早发展邮政网络广告,利用邮政通信的网点优势,提供基于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混合邮件广告和邮政网络广告,力争在网络广告方面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混合邮件广告系统方面处于主导地位。
网上银行:划拨业务是网上银行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中国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网上银行已于1998年3月6日成功地完成了第一笔网上支付业务。网上银行作为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准金融机构的中国邮政储金汇业局应尽快完善邮政金融计算机网,早日建成网上银行,为邮政在金融业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开展和推动电子商务提供前提条件。

电子商务:Internet电子商务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Internet将销售商和客户之间的服务信息进行传递的电子形式。它包括两大类内容:一是企业之间的电子贸易;二是网上购物。利用Internet进行交易意味着包括寻找和确认客户、产品介绍、订货、填表、付款、产品的调整以及售后服务过程的自动化。它甚至可以使公司成为不需要销售渠道以及集中式存货仓库的虚拟企业从而成功地在全世界进行贸易。事实上,电子商务盛行之时,整个世界将彻底打破原有的格局,按照新的经济形势划分世界,因此美国总统克林顿把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列为其第二任期内任务,而美国政府也认为电子商务将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据统计,Internet电子商务目前在全球的网络用户已达9000万,到1997年底全球前500家大企业中有75%建立了网络交易系统,全球电子交易额在4500亿~6000亿美元。这样将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有效利用邮政通信物流网,促进邮政业务的迅速发展。

混合邮件(电子邮政):它是现代通信与邮政结合的产物。利用现代电信网络的电子传输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并发挥邮政营业和投递服务网点面广、触角深的特点,适应了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突破了传统邮政完全以实物为载体传递信息的模式,开辟了邮政的新天地。在发展中国家,邮政部门在把新的通信方式介绍给公众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邮政部门可通过独有的邮局和邮筒网络进入商业领域和家庭。混合邮件系统的输入为电子或其它方式,它使得这类邮件的传输速度更快,而且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事实证明,混合邮件系统是解决经常困扰邮政服务质量问题的方案之一。

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Internet等新技术的基本功能,也是网上用户最多的一种服务形式。微软商业Internet(MCIS)系统就建立了新闻服务器、会议服务器、信息检索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和地址簿等信息服务系统。事实上,通过邮政特殊的地位以及邮政综合网和营业网点的优势,建立各种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信息服务就应是邮政最有发展前途的新业务之一。

网上讨论(网上论坛):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相互交谈在Internet网上广泛应用,网上讨论已成为人们使用Internet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网上侃集邮已成为集邮爱好者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邮政完全可以对有关邮政方面的热点问题设立网上论坛、开展网上讨论,这样,不仅开展了一项新的邮政业务,而且可以起到引导和规范用户用邮、宣传邮政业务的作用。

Ⅳ 和物流有关的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

国际经济界多数意见认为,虽然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据此判断会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IMF最近表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尚在"可控制范围内"。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次贷危机有可能导致本轮世界经济繁荣周期发生逆转。索罗斯认为,次贷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60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家沃尔夫 (Martin Wolf)将次贷危机视为盎格鲁-撒克逊金融体系的危机。美国经济学家罗比尼(Roubini)则认为,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举措难以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分析,笔者认为,世界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存在的,由于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其不确定性风险更值得警惕,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流动性过剩与次贷危机
在经历了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在2007年出现了调整迹象,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同时出现给世界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泛滥的流动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助涨了全球商品、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价格的高涨使得通胀在全球蔓延;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则放大了全球投资者的"自信",带来全球信用的膨胀。就根本而言,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和全球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紧缩政策时滞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 13次降息,逐次调低到1%。此举虽然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刺激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实际利率过低令国内信贷尤其是房地产贷款膨胀,增加了美元供给;另一方面,低利率令美元贬值,为全球流动性泛滥埋下隐患。

事实上,次贷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效应。针对房价企高等经济过热表现,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5. 25%。伴随着美国利率的不断提升,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积累沉淀, 使得信用等级较差的客户开始出现无法承受贷款负担的状况。为避免坏账进一步增加,贷款机构收紧银根,从而使贷款客户的资金状况更加恶化,被激化的坏账通过证券化链条传导给全球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最终引发次贷危机突然大规模爆发。

全球流动性过剩

导致危机影响规模异常严重的原因则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经济的失衡、美元贬值、低息政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则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原因。对于次级贷款市场而言,一般贷款机构出于谨慎考虑会采取"惜贷"的原则。本来其贷款客户是资信等级较差的,但是在全球资金供给过剩的背景下,通过次贷证券化的手段让贷款机构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则让贷款机构忽视风险,肆意降低了贷款审核标准。贷款标准降低,贷款规模过度扩大,再经由证券市场传导给全世界投资美国次级贷款证券的投资者,最终演绎成为全球的潜在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

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在多次降息的同时放松金融管制:一方面,降低信用标准,鼓励商业银行向信用等级低的借款者放款;另一方面,允许金融机构以低成本的借贷投资于高风险资产,允许投资银行为扩大利润来源不断设计结构复杂、高杠杆的衍生品提供给客户,对冲基金大量涌现。衍生品市场在提供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使得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链条捆绑在一起;一旦链条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引起连锁反应。

美国经济步入景气收缩期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多的骨牌开始倒下。市场也开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充裕的资金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萎缩、信贷紧缩等一系列问题。这场危机并没有止步于金融市场,而是通过多个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

次贷危机标志着美国27年来以"美元扩张、资本市场扩张、双赤字扩张"的国民负债增长模式的终结。在过去五年推动美国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既不是社会财富总量扩张、贫富差距拉大、两位数通货膨胀(如俄罗斯),也不是因为大量移民涌入(如新西兰),更不是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城市化、土地供给稀缺(如中国),而纯粹是因为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虚假需求",所以这次危机的爆发对美国的房地产需求无异于"釜底抽薪"。

表面上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衰退是信用收缩造成的消费低迷、经济减速。但危机背后反映的都是"全球金融机构借钱帮助美国中低收入者购房"的美国债务/ 消费模式的结束。长期以来,美国以双赤字为基础,不仅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消费,而且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投资,其财富总体消耗远远超出财富创造能力所能支持的范畴。次级债及相关金融创新虽然把负债增长的美国繁荣模式发挥到极点,同时也标志着从里根时代开始的以美元信用的外部扩张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内部扩张为基础,通过巨大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以及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来推动的长达27年的繁荣模式,很可能难以为继。

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似乎已经确定无疑,惟一不确定的仅仅是衰退的程度。

2008年伊始,美联储在短短8天连续降息125个基点;3月18日美联储又降息 75个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2.25%,但是这种调控行为只能在短期减缓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长期内难以扭转美国的经济颓势。历史上这种连续大幅度的降息是很少见的,这说明美国经济的确是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目前较为客观的预测是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只有2%,远低于2007年年底 3.1%的预测值。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显示,次贷危机仍在恶化,并正外溢至美国经济各个方面,冲击到美国经济整体走势。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近期美国失业率也陡然上升,成为美国经济不容乐观的最直接征兆。2007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升至5%,为两年来新高;而新增就业人口仅1.8万人,是2003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劳动部近期公布的2月份失业率为4.8%,仍居高不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两次经济衰退的历史经验看,在衰退发生之前,失业率都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从2007年3月份触底以来,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上升了60%;从50多年来的情况来看,一年之内出现如此高的升幅通常都是经济衰退的征兆。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公布的3月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在1月份小幅上升之后2月份转而下降至48.3,为2003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还伴随其他一些不利的情况。类似的情况曾在2001年预示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到来。

最令人担心的是,美国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可能还未到来。按照美国次贷放贷时间推算,拖欠还贷的高峰期应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因此现在所暴露出来的次贷损失,可能只是世界金融体系总体损失的一小部分,次贷危机并未触底。

全球经济面临滞胀威胁

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它将改变全球政策目标结构并带来各国经济周期的错配,使得偶然的"优质博弈均衡"无法继续维系,如果没有深度的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各自为政的货币政策调控将带来全球经济滞胀的"劣质博弈均衡"。

美国贸易进口萎缩

次贷危机酿成全球危机的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经济下滑和市场疲软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全球经济。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这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减缓,进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的 GDP增长。这对那些依靠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如德国、加拿大、墨西哥、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石油输出国等的影响尤为显著。此外,美元大幅贬值将会损害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那些与美国出口商品构成同质性竞争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和日本。

资本"乱流"

次贷危机会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为了弥补亏损,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美国金融机构纷纷从全球市场抽回投资;同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也加大了对美国金融机构的投资力度,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方向是从其他国家流入美国。

从中期来看,美国金融机构为了重新盈利,以及美联储继续降息和美国经济持续疲软,将会导致国际短期资本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国家进行套利,从而助涨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

从长期来看,一旦次贷危机尘埃落定,美国经济触底反弹,美联储重新步入加息周期,美元币值转跌为升,国际短期资本将会重新由新兴市场国家回流美国。最后这种情景尤其需要引起关注,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历次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美元加息和美元升值之后。

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定局

从目前获得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机构的预测报告看,虽然对世界经济是否陷入衰退还存在疑问,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减速已成为定局。

2007年,主要工业国家增长减速,由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并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美国经济增长放慢的不利影响,世界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世界经济是否出现衰退主要看新兴市场经济的表现。

新兴市场金融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下,新兴市场可能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部分亚洲国家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一些做法可能成为下一次危机的诱因。比如,亚洲国家当前的巨额外汇储备的确增强了抵御金融市场动荡的能力,但同时也给各国带来了资本大量流动的风险。亚洲国家的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相对安全的西方发达国家投资。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雷曼兄弟公司等权威机构报告指出,最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的危险有所显现,再次爆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上升。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年东亚经济体(除中国、日本和中国香港以外)内部储蓄和投资金额占GDP的平均比重分别降至30%和25%以下,创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也认为,高风险抵押贷款就如同当年的互联网,可能" 刺破"全球的资产泡沫,而土耳其等高负债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可能首当其冲。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因此,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将会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美国进口需求下降将会造成中国出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就业;其二,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将会造成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缩水;其三,美国步入降息周期,将会加大中国使用加息来遏制通胀的难度;其四,美国经济衰退,将会加大国际短期资本出入中国的规模和频率,加剧国内金融风险。

全球性通胀

当前,无论是处于经济周期由高及低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周期持续上扬的新兴市场国家;无论是处于降息通道的美国,还是按兵不动的欧盟和日本,甚至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中国,通货膨胀随处可见。不难断言,当前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总供给曲线移动带来的全球性通胀。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都达到近年的最高水平。中亚地区2007年通胀水平已经接近9%,南亚的通胀水平达到6%,东南亚是5%左右。2007年11月美国CPI 环比上升0.8%,同比上升4.3%,创下2005年9月以来的最高升幅;而11月PPI更是上升3.2%,单月升幅达到197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1月份又上涨1%,大大超过市场预期的0.4%。欧元的升值和石油价格上涨,也使欧洲的物价水平上涨频频突破2%的警戒线。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对通胀水平的下降似乎不能过于乐观。

同时,次贷危机后的应对政策也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发展。由于次贷危机产生的信贷紧缩,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货币当局沿用了应对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9·11" 事件后的救市操作,采用了注入流动性和降息的办法。比如,2007年12月20日欧洲央行采取了最有力的一次行动,其向市场输入的3486亿欧元两周期贷款创下了单次"输血"的最高纪录。美联储则在次级信贷危机之后连续性降息,仅今年头两个月内就连续降低200个基点。美联储等西方主要经济体5家中央银行 3月11日宣布,决定采取联合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这是西方央行在过去3个月里第二次联手应对信贷紧缩问题。这种应对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缓解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急剧紧缩的问题,却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势头。

滞胀--全球经济的隐忧

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可能同时出现的局面引发了对于全球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本轮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由流动性泛滥引发商品价格高企所致,对于很多国家而言,主要表现为输入性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就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言,经济衰退导致的有效需求下降将会使物价水平下调,从而使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增长之间权衡;而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而言,衰退产生的需求下降则可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滞胀的产生。

接下来的几年内,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可能持续上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还会进一步上升。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美元汇率仍然可能支撑价格走高。如果全球商品价格继续处于高位,许多国家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格局将会延续,从而加大滞胀的可能性。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

本质上没有多大创新,本质上还是金融,互联网只是工具而已。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相关技术的发展,如网络(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第三方支付技术的发展普及等;

在电子商务中,需要解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个问题,而金融中基本没有物流,互联网同时解决了信息流和资金流(在线支付)问题,所以它也属于电子商务,只是商品是货币。以上来看,它没有太大的创新。

Ⅵ 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区别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围来绕核心企业自,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变把握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
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

Ⅶ 互联网思维应用到物流领域将引爆哪些商机

2014年,“互联网思维”一词已经被各大领域滥用,在各种吐槽面前,我认为看问题得一分为二的看,词语本无错,错在利用和应用者的心态和出发点。如果是拿去忽悠,那一定没有多大价值,且不长远;如果借这样的思维去跨界思考,并落地应用,那一定会对每个领域带来启发。我曾经说过:越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化的今天,越有商业机会。当然物流也不例外! 先盘点那些被互联网化的商业:零售+互联网=电商,最后发展到O2O;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品牌+代工模式+互联网=小米模式;传统制造+互联网=海尔新模式;传统教育+互联网=互联网教育;物流+互联网会是什么?这成为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刚好本人在物流领域扎根13年,同时将互联网与物流结合有4年,因此,今天利用跨界的思维来思考和探索,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物流业的商业机会。 一、你必须关注的物流前端商业变迁,读懂互联网商业的趋势 过去10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传统的中国物流推进快车道,今天京东、阿里等企业陆续在海外上市,物流成为其估值的重头戏。这也是为何刘强东自始至终都强调京东物流的核心价值,这也是为何马云会在阿里上市头一年(2013年)高调启动菜鸟物流平台的关键内因,物流对于大型平台电商企业有着不言而喻的战略价值。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真正服务于电商的物流企业,反而缺乏对行业价值的认识。诸多物流企业的经营者的思路大部分处于被动服务角色,从运营中获取微薄的利润,这样的企业是典型的低头做事的思维,缺乏抬头看天商业视觉。先来看看2014年的行业变化吧: 1、快递量的变化:当物流企业看全国包裹数量从2012年57亿到,2013年的92亿变迁,2014年可能超过120个亿的趋势时,只看到量的变化,没有注意物流前端商业的变化。 2、物流需求的变迁:曾经诸多企业在服务于合同物流(B2B)的业务时,电商B2C物流需求来了;当物流企业全面争夺B2C物流需求时,O2O和C2B来了。面对京东、阿里、苏宁O2O的布局,面对海尔、小米C2B的趋势,顺丰、日日顺等企业早就开始布局这个市场了。传统的物流企业,你知道下一个服务的价值点了吗?特别是那些继续玩合同物流的企业。 3、物流载体的变化: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高速路货车的流量相对于上年降低了2-5%,半挂车销量降低了27%;而三通一达、顺丰等的流量增幅到50%-100%,顺丰的飞机达到34架(自有全货机达15架),德邦等零担企业的业务量递增40%左右。这一切基础数据可以看出整个物流业态的变迁。 4、物流上游商业的变迁:2014年的商业已经从工业化思维升级到互联网思维。从供应链的角度看,2014年各大产业的供应链模式都面临新的变迁。传统的工业化思维是批量生产产品,从不同的渠道渗透末端消费者,渠道供应链是卖库存模式;而2014年的互联网商业已经从O2O的体验到C2B的定制化服务,传统的手机模式到C2B小米模式,传统的家电模式到海尔的互联网转型的DIY模式,传统的底特律汽车模式到硅谷的特斯拉生产汽车模式,这一切互联网化的产业,都将是C端驱动为核心,以信息替代库存,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当然随之而来的是物流服务模式的变革。 新型的互联网商业,带动的是个性化的定制消费+O2O的体验,这将催生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物流服务需求,B2B的物流服务一定会落寞,随之而来的是快递、零担的需求递增,要打造这样的物流服务体系,一定是平台化物流企业的春天。 所以,物流上游商业因互联网思维而加速发展,物流企业若还不快速转型和创新,市场的淘汰是无情的。 二、互联网思维给物流行业带来的商机 既然说越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化的今天,越有商业机会,当然物流也不例外!那么物流互联网化究竟会有哪些商机呢? 1、物流平台互联网化,迎来新的商机 我曾经盘点过中国物流的十大平台,包括零担物流平台、公路港平台、快递平台、最后一公里平台、物流园区平台、物流运力资源平台、物流人脉商业平台…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未来平台化发展的商业价值,其实这些平台永远不是孤立的,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物流的商业生态。 中国物流的平台化企业2014年已经初具规模,但平台化的商业业态还尚未成型,物流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比较传统,如何转型经营思维? 物流平台应该思考阿里巴巴模式、小米模式、360模式: 1)物流平台企业应该学习阿里巴巴生态模式,不赚取上下游的钱,从平台角度延伸出数据、金融、流量、营销等商业价值,其实物流平台交易的资金池是足够大的,大数据的价值也明显,阿里巴巴让更多创业者实现了创业梦想,同样物流平台也会带动更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创业。 2)物流平台企业应该学习小米模式,主流产品手机并不赚钱,代工而且是外包富士康,备件和增值服务是其主要的盈利渠道。同样,物流平台应该是上游下游整合的模式,自己的主流商品或服务不赚钱,延伸出来的服务是获利的重要方式。 3)物流平台企业应该学习360模式,那就是免费模式,当年金山、瑞星、卡巴斯基打得火热的时,360的免费模式推出,让整个杀毒市场颠覆性的变革,今天还有那家杀毒软件卖钱的,这种颠覆性的思维,可以吸收大量的用户,从而带来另一种商业升级。 2014年的今天,陆续有企业推出互联网车队、互联网整合物流园区、互联网的物流交易平台、以及美国打车软件Uber开始应用到物流领域,这一切都是互联网模式融入到传统物流的商业模式,蕴含这重要的商业潜力。 【小结】互联网是开放的、无边际的、无时空约束的,物流平台一定要以开放的思维玩创新。当技术无法再次升级或者不容易推动物流行业升级创新的时候,商业模式的变革就是最佳的机会。利用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思维渗透物流,这里的商业价值将呈几何级裂变。 2、物流业的粉丝经济,对物流行业带来的新价值 今年3月,在成都和增益快递总经理杨华深度交流的时候,大家有一个共鸣,当今的物流企业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如何理解?物流企业作为乙方,通过提供物流服务获取微薄的利润,其实物流作为商业通路,拥有重大的营销和数据价值。这是互联网时代唯一能面对客户的群体,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这里蕴含这重大的大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的价值,物流行业是积累粉丝的价值远远超出常人所意料。 以快递来说,2013年全国快递包裹数量92亿,中国的网购人群超过4亿,这4亿网名的地理位置、购物频率、购物喜好都可以通过物流角度去分析和挖掘。物流行业的粉丝经济的玩法: 1)整合物流用户的粉丝经济,通过微信或APP提供给顾客查询追踪服务,最终获取用户的信息,实现精准营销,这个方面顺丰、百世物流做得很不错,而且积累了大量的使用快递用户的粉丝,获得良好的体验的同时汇集了大量的用户人群。将快递C端用户(会员)与电商平台平台整合,这是典型的顺丰速运+顺丰优选模式。 2)新营销功能,物流末端数据将孵化出新的营销功能,曾经与陕西落地配企业黄马甲高层交流的时候,他们定义末端的落地配不仅仅做好物流,也是营销也是其中要的工作。与成都知名物流企业蚂蚁物流董事长李浪交流的时候,李董说蚂蚁通过搬家为切入口渗透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家庭,通过物流为渠道成功推进目录式营销,掌握每个社区的人群的大数据,蚂蚁的从物流角度获利并不是看好的,但通过物流延伸整个供应链,推动试销体验、推动商贸这是其中大的战略。 3)ToB的粉丝经济,多说粉丝经济是toC的服务,其实toB的粉丝经济一样的有潜力,如果企业能够整合各大甲方(物流需求方)的需求和关注点,帮助家访打造一个为甲方高层服务的有价值的平台,这将带来很大的客户粘度。5月我在给大物流集团培训提到这个思维,大田的高层很受启发。 4)最大的物流行业粉丝平台,本想把这个环节省略的,因为打造全国最大的物流行业的粉丝平台,正是本人所在的企业的商业秘密。所有物流行业的商业合作都是由人决策的,不同层次的物流人的商业需求差异很大,细分不同人群的需求,本质上就是一种粉丝经济的服务,面对72万的物流人的需求(截至2014年6月1日)有着重大的商业的价值,在这里就不必细说了。 【小结】物流是面对C端用户的重要一环,要跳出传统物流的思维去思考粉丝经济的价值,或许有一天,真的送快递都免费了,那将是对物流行业的又一次革命。这个大家不要奇怪,互联网思维重要的一点就是免费经济。 3、信息扁平化,促进行业供求和运营监控的平台化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价值,就是将商业沟通、交易变得越来越轻松、便捷、高效、安全,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大家都能亲自体会到。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入到物流行业,将会带来哪些革命呢? 1)货主与承运方的交易将越来越扁平化,当然革掉信息中介黄牛的命,还不是一时半会,因为新一代的货运车场黄牛,他们也在互联网化。不管怎么样信息通路打通,对行业健康发展一定起到良好的促进着用。2014年第一个将打车模式融入到物流的“路歌车场”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例子,他将是2014年物流行业互联网化的重要标杆。 2)监控管理越来越可视化,5月汇通天下的G7平台推出,这将是实现物流运营数据的实施可视化监控,让一线的信息与后台的监控彻底扁平化。 3)公路港、物流园区平台化的整合,也将促进信息扁平化的发展的重要手段。 4)物流人才供求的扁平化,中国物流行业唯一的新媒体平台的物流指闻,5月启动了一项免费的服务,就是帮助企业向72万人发布行业招聘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同步覆盖全行业,坚持一个月下来,成功帮助几十家企业找到40多位行业优秀人才,互联网的思维彻底将物流行业的供求信息扁平化,这只是第一个尝试。 【小结】物流商业信息的扁平化,这对行业来说一定是行业趋势,同时一定会伤及传统模式的利益,正所谓新商业的出现正是对旧商业的颠覆,不破不立。 4、众筹模式,对物流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思维 将互联网领域的众筹模式应用到物流行业,这将具备各种想象空间。不管是资本的众筹还是资源的众筹,都会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1)资本的众筹,大家可以想到互联网领域的3W咖啡模式,是典型的用互联网思维众筹业界大佬,形成的一个商业平台。其实物流行业的平台思维完全可以参考3W咖啡模式,这对物流行业资本、资源整合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前台表象整合的是资本,后台整合的是资源,最后整合的是商业。 2)运力整合,这个低级点的玩法就是属于快递、零担的加盟模式,新的社会化运力整合就是今年快速兴起,因为外行不懂物流行业的潜规则,而快速被“灭掉”的“人人快递”。模式本无错,错在经营的思维和商业策略。众筹的运力整合会给当前的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商机,有的在观望,有的已经在尝试,行业发展的新长征路上,一定会有很多血和泪的。 【小结】众筹模式在国外已经不是新鲜事,在国内市场,特别是在物流行业,拥有巨大的尝试空间,值得探索。 5、物流新营销、物流新媒体迎来新商机 在5月份一位物流企业的高管给我吐槽,说现在的物流越来越不好做了,客户要求越来越挑剔,运营难度越来越大,向我取经。我反问道,你了解你的客户吗?你了解你的客户的需求及困惑吗?你是否引导你的客户,客户是否在你的粉丝群里?是否是你的忠实粉丝? 物流行业的营销方式将面临新的变革,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营销将变革传统物流营销模式,互联网营销大师杜子建曾经说过:”内容驱动产品”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个优秀的总编足抵100个优秀的销售代表。物流业的营销思路必须面临新的转型,谁手上掌握了物流行业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粉丝群体,谁将是最大的营销平台。同时营销方式也必须采用互联网的思维,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成为主流趋势。 【小结】互联网思维推动了物流新营销的变迁,当你的思维跟不上客户的思维的时候,你的营销注定要失败,新时代的物流营销,一定要从思维上赛过客户,这样你才能把握商机。 三、未来的物流互联网化的结果是怎样的? 读完全面的文字后,很多朋友都会问,未来的物流互联网后,整个行业会变成争议的业态?因此这里很有必要简单的对前面的描述进行整合梳理。 未来的物流互联网化将是: 1、免费经济经济的出现; 2、扁平化信息通路将彻底打通; 3、粉丝经济和流量思维将成为下一个盈利点,而不是通过物流运营盈利; 4、社会化营销和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将是未来物流营销的主流趋势,得粉丝者得天下; 5、商业模式的变化,将是驾驭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新的创新; 6、众筹的思维、平台的思维、跨界整合的思维将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商业价值。 总结: 从工业社会迈向互联网社会,催生了众多商业的变化。物流作为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化的今天,新的互联网思维会给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变革带来诸多想象空间。现在的物流企业家,不仅仅要运营干得好,更要思维跟得上,互联网社会,商业瞬息万变,只有把持着“小步快跑、快递迭代”的思维,才能够保持着行业的发展的商机同行。 2014年,在中国物流界能够获得这样的商机的企业一定是那些走在创新前沿的企业,是那些敢于革自己命的企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看到机会的未必是最大的赢家,真正的商业形态是做出来的。今天,你可以不关注新商业,你可以不跨界思考模式颠覆,但移动互联确实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商业。等你有一天发现已经掉队了,那已经来不及了,互联网社会,完全不是按照常规的商业思维发展的。借用业界的一句话:优势打不过趋势,拥抱趋势才能赢在未来。

Ⅷ 如何促进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和互联网金融等相关服务业务健康发展

这些都是目前比较新的行业吧。一方面应该持鼓励的态度,加强创新版;另一方面也应权该有相应的监管措施,比如互联网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只有很好的规避降低风险,才能让投资人获益,鹏全资本就是一个比较注重风控体系建设的平台,

Ⅸ 物流金融与金融物流的区别

这个问复题,怎么说呢,在学制校的时候老师讲过一些,但是也是出于个人观点
物流金融可以从广义与狭义角度出发来理解,狭义的物流金融是指,包括动产质押,保理业务等,其实就是供应链金融。
广义的物流金融除了包含上面的部分外将物流企业自身融资问题也加进来了,
金融物流呢是涉及金融领域的物流,例如货币运输、生产等等。
个人理解,可能不是很到位,凑合看吧。

Ⅹ 贸易,金融,物流如何让与互联网思维结合

金融物流,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产品,其不仅能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经营利润内,而且容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金融物流服务将开国内物流业界之先河,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次革命。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促使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阅读全文

与互联网金融物流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