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常住机构金融机构部门

常住机构金融机构部门

发布时间:2021-02-05 01:03:29

❶ 哪一项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单选题库

A、

1、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B、

1、编制国外账户应以(本国货币)为基准货币单位。

2、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是运用(帕氏指数)方法。

3、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机器设备的租借)

4、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5、不能记入货物进出口的是(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

6、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等于零)

C、

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主产品的同质性)

3、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转卖业务的总产出(只计算其附加费)。

4、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5、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零)

6、储蓄率是指(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

7、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零)。

8、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

9、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的关系是(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寄居人口)。

10、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借方350万美元)。

11、从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12、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

13、财产收入是一种(生产性收入)

14、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

15、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收入之间的差额是( 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D、

1、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财产净支出)

2、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3、对外经济交易是(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4、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5、对外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是(净贷出/净借入)。

6、对外资产负债账户(只核算金融资产)。

7、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的分析。

8、短期核算的数字比一般年度核算的数字(不准确)。

9、短期内国民经济的生产主要由(工业)的生产活动状况加以体现。

10、地区间的流入与流出在投资环节上表现为发生在地区间的(资本转移)。

11、 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

12、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资本和金融帐户)

13、对外经济交易是(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14、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

15、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市场价格)

1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

17、对于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

18、对资产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资本和金融账户)

19、对于制成品库存,应按照(产出时的基本价格)计价。

E、

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F、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非金融资产按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3、服务的特点是(生产和使用同时进行)

4、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5、房地产业和电力属于(前者为第三产业后者为第二产业)

6、非金融资产按产生的情况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G、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内部交易)处理

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3、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4、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进口货物和服务)

5、关于供给表(U表)的说法正确的是(主栏是产品部门)

6、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在数值上相差(来自国外的初次净收入)

7、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储蓄)

8、固定资产和存货区别的主要标志是(耐用性)

9、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广义国际收支)

10、国际收支总差额是将(储备资产)作为线下项目计算得来的

11、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的账户设置与机构部门账户在体系上(是一致的,但也有所不同)

12、国民经济核算在(时效性)上的发展,产生了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的需要

13、国民经济地区核算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展需要)

14、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用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15、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16、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

17、国民经济核算中,有关宏观上物价和物量的含义,哪项是正确的(前者是价格的一般水平,后者是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可比数量)

18、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综合指数)

19、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20、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经济活动总价值量的动态变化,通常受到两个主要因素变动的影响,这就是(物量因素和物价因素)

21、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一般都是采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物量指数)来表现

22、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23、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负债和净值)

24、国民资产负债表中,若国外部门对应的金融资产净额为负值,表示(国内净贷出)

25、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

26、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从(1993年)以后实现全球一体化

27、关于机构单位与基层单位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28、国内各机构部门之间财产收入与财产支付的关系是(二者相等)

29、国民资产负债中的资产是指(经济资产)

30、国民资产负债的分类标准是资产负债的(经济性质)

3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内部交易)处理

32、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3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34、国民经济核算中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基本原则是(所有权原则)

3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机构单位交纳所得税作为(分配交易)处理

36、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资产性质)划分的

3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国际收支总差额)

38、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中的收入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核算国民可支配收入)

39、国际规定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标准是(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40、国民经济短期核算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41、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展,产生了(国民经济地区核算)

42、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基层单位)

43、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固定资产投资)

44、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总范围是(经济资产)

45、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人口总量指标是(常住人口)

46、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47、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

48、国民原始收入(是对增加值的最初分配结果)

49、国内所有部门原始收入总和称为(国民收入)

50、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它运用的基本原理是(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51、国外账户是立足于(国外)编制的。

52、国外账户中某个平衡项为正值,表明(国外盈余或顺差)

53、国民经济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54、国民经济核算在所包括的经济活动范围上的发展,产生了(人口、劳动力核算)

55、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对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56、国民经济核算中确定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依据的重要原则是(市场原则)

❷ 小额贷款公司属于金融机构吗

根据央行2009年发布《金融机构编码规范》,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金融机构范围,给予其金融机构的定位。但因银监会态度依旧,央行此番释放政策信号,并未很快改变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尴尬的现状,小额贷款公司仍由当地金融办监管,税收按一般服务型工商企业标准缴纳,比商业银行高出一截。

(2)常住机构金融机构部门扩展阅读:

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机构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地位和功能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

第四类,在中国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2、按照金融机构的管理地位,可划分为金融监管机构与接受监管的金融企业。例如,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是代表国家行使金融监管权力的机构,其他的所有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必须接受其监督和管理。

❸ “经济单位”的意思是什么了

个体经济单位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国民经济基本单位分类:
1.机构部门分类
机构单位: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其突出特征是,这样的单位都能够编制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账户。
机构单位是进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的基本单位。
两类机构单位各种政治或法律实体:即法人单位
第一,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
第三,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四个机构部门分别是:
(1)非金融企业部门:基本特征是盈利为目的进行市场性经济活动,主要提供各种货物和非金融性服务,是国民经济中进行生产活动提供产品的主要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主要职能是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在整个国民经济资金运动过程中起着资金中转枢纽的作用;
(3)政府部门:具有非盈利性质,其职能之一是通过社会经济管理为居民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职能之二是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征税和转移支付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
(4)住户部门或称居民部门,由所有常住住户组成,还包括为住户拥有的个体经营单位。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的消费活动主要是在住户部门完成的。
此外,与上述国内机构部门相对应,还有一个国外部门,它概括了所有与该国常住单位发生经济往来的非常住单位。
2.产业部门分类
1)基层单位:也称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它与机构单位具有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仅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第一,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第二,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第三,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和林牧渔业
2)三次产业分类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除上述行业以外的所有行业。
1.关于经济成分划分和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目前我国经济成分划分划分标准是1998年公布,具体分类如下:
1)公有经济:指资产归国家或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成分。
2)国有经济:资产归国家所有。
3)集体经济:资产归公民集体所有。
4)非公有经济: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归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
5)私有经济: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
6)港澳台经济:资产归港澳台商所有。
7)外商经济:资产归外商所有。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注册类型划分:根据1998年发布规定
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各种内资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港澳台投资企业:包括各种内地港澳台合资、合作企业,也包括港澳台独资经营企业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各种内地与外商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也包括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需要说明的是:经济成分划分不是以经济单位(主要是企业)为对象的,而是要根据经济单位的资本所有份额把企业划分到不同成分中去。这样的划分主要是应用于加工计算各种经济总量指标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份额所涉及的总量指标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值、销售收入等。

❹ 单位机构端怎么同意

机构单位 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版行交易的经济实体权。根据机构单位在生产、消费、融资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资金流量核算将常住单位区分为如下四类机构单位: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单位、住户和国外。

❺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部门分类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分类
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地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机构单位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法律实体或社会实体。
同类机构单位构成机构部门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四个大的机构部门,即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由非常住单位组成的国外部门也视同为机构部门。
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
非金融企业指主要从事市场货物生产和提供非金融市场服务的常住企业,它主要包括从事上述活动的各类法人企业。所有非金融企业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
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融媒介以及与金融媒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所有金融机构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
政府单位指在我国境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一特定区域内对其他机构单位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法律实体及其附属单位。政府单位的主要职能是利用征税和其他方式获得的资金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服务;通过转移支付,对社会收入和财产进行再分配。它主要包括各种行政单位和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所有政府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政府部门。
住户与住户部门:
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财产集中使用、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体。所有住户归并在一起,就形成住户部门。
非常住单位与国外部门
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机构单位都是非常住单位。将所有与我国常住单位发生交易的非常住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国外部门。对于国外部门来说,并不需要核算它的所有经济活动,只需核算它与我国常住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活动。
产业活动单位和产业部门分类
产业部门分类是按照主产品同质性的原则对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的部门分类。所谓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并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是为生产核算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比较准确地反映各种类型产业活动的生产规模、结构等。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地点的唯一性。
如果一个单位在不同的地点从事生产活动,哪怕是同一种类型生产活动,也要划分为不同的产业活动单位。
(2)生产活动的单一性。
一个产业活动单位要么只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要么虽然允许有一种以上的生产活动,但主要活动在单位
的增加值中占有绝对大的比重,也就是说,所有次要活动的总体规模与主要活动相比是很小的。
(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❻ 经济学中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缩写究竟是DPI还是PDI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统称非税支付)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在一般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用于个人消费支出的收入;

(2)个人储蓄,包括储蓄存款和现金;

(3)其它可支配收入,如各种债券、股票、应收应付款、个人保值商品等。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个人收入的多少和有关的纳税政策及税率的高低等。

(6)常住机构金融机构部门扩展阅读: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来代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是扣除消费剩余收入,是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

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可以理解为住户部门的平均可支配总收入。由于不含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居民可支配总收入远小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也就远小于人均可支配总收入(支配总收入除以常住人口)。

❼ 家庭人均年收入填多少适合

你可以根据家里户口本里面人,将每个人的年收入加起来,得到总数再除以户口本里面的人数总量,就得出家庭人均年收入了。

例:如家里面共有5个人,每个人的年收入都是1000,加起来就是5000,5000再除以5,就等于1000,那家庭人均收入就是1000元/人。

❽ 求2011年7月重庆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的试题,或者题型,分值分布。。。。。。急急急

一、名词解释
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2、简述统计的作用。
答:因为统计具有认识事物数量性的特点,并且能够从大量的现象中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所以,统计不论是从宏观管理上还是微观分析决策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简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答: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第二,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第三,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
4、简述统计指标的分类。
答:统计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土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第二,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第三,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第四,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5、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答:为了对统计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标体系包括的范围、内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类:第一,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第二,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第三,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
三、论述题
1、简述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其联系。
答: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些经济现象,流量和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第二,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第三,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第四,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之比,或一个存量与一个流量之比,其结果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
2、如何区别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答: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其一是其所反映的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而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其二是数值表现不同,数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而质量指标则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2、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
3、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也称卫星遥感统汁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4、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5、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6、频率和变量分布: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单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或用各组组中值代表)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称统计分布。
7、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二、简答题
1、简述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
答: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两
种渠道:一种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一般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另一种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通常称之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一切间接的统计数据都是从直接的、第一手数据过渡而来的。
2、简述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答: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或公开报道的各种出版物。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主要是由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报刊媒介加以报道。例如,公开的出版物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和各种专业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地区的统计年鉴等。提供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数据的出版物也有许多,如《世界经济年鉴》、《国外经济统计资料》、世界银行各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等。除了上述公开出版的统计数据外,还可以获取广泛分布在各种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传媒中的各种数据资料,同时也可以在网上获取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
利用第二手数据对使用者来说既经济又方便,但使用时应注意统计数据的涵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以避免误用或滥用。
3、简述各类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
答:
类型 调查范围 调查时间 搜集资料的方法
普查 全面 1次 采访、报告或空间遥感
抽样调查 非全面 经常或1次 直接观察或采访
统计报表 全面或非全面 经常 报告
重点调查 非全面 经济或1次 报告
典型调查 非全面 1次 采访、座谈会
4、简述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必要性。
答: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与群众性。一项全面性的统计调查,往往需要组织成千上万的人员参加制定详细的调查工作方案与实施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起来。因此,没有科学的、严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要取得预期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组织调查之前以及调查过程中,必须周密地设计调查方案及实施计划,以保证统计凋查任务的完成。
5、简述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必要性。
答: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某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总体情况。因此,只有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统计数据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承前启后,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统计数据资料整理得好,会使综合的资料十分丰富,说明更多的问题。否则,会使资料内容贫乏,使调查得来的大量原始数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6、典型调查有何作用?
答:典型调查的作用有如下两点:
其一,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
其二,在-定的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7、什么是统计分类标准化?
答: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统计标准化的内容很多,有指标体系的标准化、分类标准化、、基本术语标准化、编码标准化等等。统计分类标准化是这些标准化中的一种。
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社会现象是复杂的,现象之间既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又存在质与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分组的目的,就是阐明现象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差异,认识它们之间的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作用:(1)将零星分散的统计数据,经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可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同时也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2)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9、简述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
答:公有经济是指资产归国家或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国有经济是指资产归国家所有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是指资产归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非公有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私有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的经济成分。港澳台经济是指资产归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外商经济是指资产归外商所有的经济成分。
10、简述机构部门分类。
答:机构部门分类是根据机构单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进行的分类。按机构部门分类是将国民经济中所有的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四大部门,它们是:(1)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2)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4)住户与住户部门。
三、论述题
1、试述数据资料的搜集方法。
答:数据资料搜集方法可以分为询问法、报告法和观察实验三大类。
第一,询问法。询问法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以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具体包括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座谈会等。
第二,报告法。报告法是基层单位根据上级的要求,以各种原始记录与核算资料为基础,搜集各种资料,逐级上报给有关部门。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搜集资料的。
第三,观察与实验。观察与实验是调查者通过直接的观察或实验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直接观察法是指就调查对象的行动和意识,调查人员边观察边记录以收集信息的方法。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也称卫星遥感统计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2、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有何意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其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是因为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一项全面性的统计调查,往往需要组织成千上万的人协同工作。如果没有科学、严密的工作计划,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所以,必须在组织统计调查之前,周密地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及实施计划。
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
3、如何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检查与整理?
答:统计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有:(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检查,包括逻辑性审查、比较审查法、设置疑问框审查等。(2)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备进行统计分析时使用。(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
4、试述行业分类以及产业活动单位。
答:行业分类又称产业部门分类,它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部门分类的一种。产业部门分类是按照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同质性以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的部门分类。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的生产活动并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我国统计制度规定,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地点的惟一性。如果一个单位在不同的地点从事生产活动,哪怕是同一种类型的生产活动,也要划分为不同的产业活动单位。(2)生产活动的单一性。一个产业活动单位,要么只从事一种类型的生产活动,要么虽然允许有一种以上的生产活动,但主要活动在单位的增加值中占有绝对大的比重,也就是说,所有次要活动的总体规模与主要活动相比是很小的。(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产业活动单位是为生产核算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比较准确地反映各种类型产业活动的生产规模、结构等。
5、试述统计表的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为了使统计表的设计合理、科学、实用、简明、美观,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设计表之前,要对列入表中的统计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如何分组,如何设置指标,哪些指标放在主栏,哪些指标放在宾栏,等等。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与安排,务必使表的设计主次分明,简明醒目,科学合理。第二,统计表的形式应长宽比例适中,一般为长方形,既不要太长,也不能太粗短,也不能为正方形。第三,统计表的左右两端习惯上均不画线,采用开口式。第四,表中的横行“合计”一般列在最后一行(或最前一行),表的纵栏的“合计”一般列在最前一栏。第五,表的纵栏较多时,为便于阅读与核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按栏的顺序编号。第六,表中的总标题要简明扼要,并能确切说明表中的内容。标题内或在标题下面说明统计资料所属时间、空间。第七,表中的指标数字应有计算单位。第八,表内上下各栏数字的位数要对整齐,同类数字要保持有效的统一位数。第九,表内各主词之间、各宾词之间的排列顺序,应按时间先后、数量的大小、空间的位置等自然顺序合理编排。一般是按从小到大、从过去到现在、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第十,对某些资料必须进行说明时,应在表的下面注明。

阅读全文

与常住机构金融机构部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