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物流业互联网金融

物流业互联网金融

发布时间:2021-02-05 02:48:49

① 互联网思维应用到物流领域将引爆哪些商机

2014年,“互联网思维”一词已经被各大领域滥用,在各种吐槽面前,我认为看问题得一分为二的看,词语本无错,错在利用和应用者的心态和出发点。如果是拿去忽悠,那一定没有多大价值,且不长远;如果借这样的思维去跨界思考,并落地应用,那一定会对每个领域带来启发。我曾经说过:越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化的今天,越有商业机会。当然物流也不例外! 先盘点那些被互联网化的商业:零售+互联网=电商,最后发展到O2O;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品牌+代工模式+互联网=小米模式;传统制造+互联网=海尔新模式;传统教育+互联网=互联网教育;物流+互联网会是什么?这成为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刚好本人在物流领域扎根13年,同时将互联网与物流结合有4年,因此,今天利用跨界的思维来思考和探索,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物流业的商业机会。 一、你必须关注的物流前端商业变迁,读懂互联网商业的趋势 过去10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传统的中国物流推进快车道,今天京东、阿里等企业陆续在海外上市,物流成为其估值的重头戏。这也是为何刘强东自始至终都强调京东物流的核心价值,这也是为何马云会在阿里上市头一年(2013年)高调启动菜鸟物流平台的关键内因,物流对于大型平台电商企业有着不言而喻的战略价值。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真正服务于电商的物流企业,反而缺乏对行业价值的认识。诸多物流企业的经营者的思路大部分处于被动服务角色,从运营中获取微薄的利润,这样的企业是典型的低头做事的思维,缺乏抬头看天商业视觉。先来看看2014年的行业变化吧: 1、快递量的变化:当物流企业看全国包裹数量从2012年57亿到,2013年的92亿变迁,2014年可能超过120个亿的趋势时,只看到量的变化,没有注意物流前端商业的变化。 2、物流需求的变迁:曾经诸多企业在服务于合同物流(B2B)的业务时,电商B2C物流需求来了;当物流企业全面争夺B2C物流需求时,O2O和C2B来了。面对京东、阿里、苏宁O2O的布局,面对海尔、小米C2B的趋势,顺丰、日日顺等企业早就开始布局这个市场了。传统的物流企业,你知道下一个服务的价值点了吗?特别是那些继续玩合同物流的企业。 3、物流载体的变化: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高速路货车的流量相对于上年降低了2-5%,半挂车销量降低了27%;而三通一达、顺丰等的流量增幅到50%-100%,顺丰的飞机达到34架(自有全货机达15架),德邦等零担企业的业务量递增40%左右。这一切基础数据可以看出整个物流业态的变迁。 4、物流上游商业的变迁:2014年的商业已经从工业化思维升级到互联网思维。从供应链的角度看,2014年各大产业的供应链模式都面临新的变迁。传统的工业化思维是批量生产产品,从不同的渠道渗透末端消费者,渠道供应链是卖库存模式;而2014年的互联网商业已经从O2O的体验到C2B的定制化服务,传统的手机模式到C2B小米模式,传统的家电模式到海尔的互联网转型的DIY模式,传统的底特律汽车模式到硅谷的特斯拉生产汽车模式,这一切互联网化的产业,都将是C端驱动为核心,以信息替代库存,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当然随之而来的是物流服务模式的变革。 新型的互联网商业,带动的是个性化的定制消费+O2O的体验,这将催生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物流服务需求,B2B的物流服务一定会落寞,随之而来的是快递、零担的需求递增,要打造这样的物流服务体系,一定是平台化物流企业的春天。 所以,物流上游商业因互联网思维而加速发展,物流企业若还不快速转型和创新,市场的淘汰是无情的。 二、互联网思维给物流行业带来的商机 既然说越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化的今天,越有商业机会,当然物流也不例外!那么物流互联网化究竟会有哪些商机呢? 1、物流平台互联网化,迎来新的商机 我曾经盘点过中国物流的十大平台,包括零担物流平台、公路港平台、快递平台、最后一公里平台、物流园区平台、物流运力资源平台、物流人脉商业平台…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未来平台化发展的商业价值,其实这些平台永远不是孤立的,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物流的商业生态。 中国物流的平台化企业2014年已经初具规模,但平台化的商业业态还尚未成型,物流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比较传统,如何转型经营思维? 物流平台应该思考阿里巴巴模式、小米模式、360模式: 1)物流平台企业应该学习阿里巴巴生态模式,不赚取上下游的钱,从平台角度延伸出数据、金融、流量、营销等商业价值,其实物流平台交易的资金池是足够大的,大数据的价值也明显,阿里巴巴让更多创业者实现了创业梦想,同样物流平台也会带动更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创业。 2)物流平台企业应该学习小米模式,主流产品手机并不赚钱,代工而且是外包富士康,备件和增值服务是其主要的盈利渠道。同样,物流平台应该是上游下游整合的模式,自己的主流商品或服务不赚钱,延伸出来的服务是获利的重要方式。 3)物流平台企业应该学习360模式,那就是免费模式,当年金山、瑞星、卡巴斯基打得火热的时,360的免费模式推出,让整个杀毒市场颠覆性的变革,今天还有那家杀毒软件卖钱的,这种颠覆性的思维,可以吸收大量的用户,从而带来另一种商业升级。 2014年的今天,陆续有企业推出互联网车队、互联网整合物流园区、互联网的物流交易平台、以及美国打车软件Uber开始应用到物流领域,这一切都是互联网模式融入到传统物流的商业模式,蕴含这重要的商业潜力。 【小结】互联网是开放的、无边际的、无时空约束的,物流平台一定要以开放的思维玩创新。当技术无法再次升级或者不容易推动物流行业升级创新的时候,商业模式的变革就是最佳的机会。利用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思维渗透物流,这里的商业价值将呈几何级裂变。 2、物流业的粉丝经济,对物流行业带来的新价值 今年3月,在成都和增益快递总经理杨华深度交流的时候,大家有一个共鸣,当今的物流企业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如何理解?物流企业作为乙方,通过提供物流服务获取微薄的利润,其实物流作为商业通路,拥有重大的营销和数据价值。这是互联网时代唯一能面对客户的群体,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这里蕴含这重大的大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的价值,物流行业是积累粉丝的价值远远超出常人所意料。 以快递来说,2013年全国快递包裹数量92亿,中国的网购人群超过4亿,这4亿网名的地理位置、购物频率、购物喜好都可以通过物流角度去分析和挖掘。物流行业的粉丝经济的玩法: 1)整合物流用户的粉丝经济,通过微信或APP提供给顾客查询追踪服务,最终获取用户的信息,实现精准营销,这个方面顺丰、百世物流做得很不错,而且积累了大量的使用快递用户的粉丝,获得良好的体验的同时汇集了大量的用户人群。将快递C端用户(会员)与电商平台平台整合,这是典型的顺丰速运+顺丰优选模式。 2)新营销功能,物流末端数据将孵化出新的营销功能,曾经与陕西落地配企业黄马甲高层交流的时候,他们定义末端的落地配不仅仅做好物流,也是营销也是其中要的工作。与成都知名物流企业蚂蚁物流董事长李浪交流的时候,李董说蚂蚁通过搬家为切入口渗透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家庭,通过物流为渠道成功推进目录式营销,掌握每个社区的人群的大数据,蚂蚁的从物流角度获利并不是看好的,但通过物流延伸整个供应链,推动试销体验、推动商贸这是其中大的战略。 3)ToB的粉丝经济,多说粉丝经济是toC的服务,其实toB的粉丝经济一样的有潜力,如果企业能够整合各大甲方(物流需求方)的需求和关注点,帮助家访打造一个为甲方高层服务的有价值的平台,这将带来很大的客户粘度。5月我在给大物流集团培训提到这个思维,大田的高层很受启发。 4)最大的物流行业粉丝平台,本想把这个环节省略的,因为打造全国最大的物流行业的粉丝平台,正是本人所在的企业的商业秘密。所有物流行业的商业合作都是由人决策的,不同层次的物流人的商业需求差异很大,细分不同人群的需求,本质上就是一种粉丝经济的服务,面对72万的物流人的需求(截至2014年6月1日)有着重大的商业的价值,在这里就不必细说了。 【小结】物流是面对C端用户的重要一环,要跳出传统物流的思维去思考粉丝经济的价值,或许有一天,真的送快递都免费了,那将是对物流行业的又一次革命。这个大家不要奇怪,互联网思维重要的一点就是免费经济。 3、信息扁平化,促进行业供求和运营监控的平台化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价值,就是将商业沟通、交易变得越来越轻松、便捷、高效、安全,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大家都能亲自体会到。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入到物流行业,将会带来哪些革命呢? 1)货主与承运方的交易将越来越扁平化,当然革掉信息中介黄牛的命,还不是一时半会,因为新一代的货运车场黄牛,他们也在互联网化。不管怎么样信息通路打通,对行业健康发展一定起到良好的促进着用。2014年第一个将打车模式融入到物流的“路歌车场”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例子,他将是2014年物流行业互联网化的重要标杆。 2)监控管理越来越可视化,5月汇通天下的G7平台推出,这将是实现物流运营数据的实施可视化监控,让一线的信息与后台的监控彻底扁平化。 3)公路港、物流园区平台化的整合,也将促进信息扁平化的发展的重要手段。 4)物流人才供求的扁平化,中国物流行业唯一的新媒体平台的物流指闻,5月启动了一项免费的服务,就是帮助企业向72万人发布行业招聘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同步覆盖全行业,坚持一个月下来,成功帮助几十家企业找到40多位行业优秀人才,互联网的思维彻底将物流行业的供求信息扁平化,这只是第一个尝试。 【小结】物流商业信息的扁平化,这对行业来说一定是行业趋势,同时一定会伤及传统模式的利益,正所谓新商业的出现正是对旧商业的颠覆,不破不立。 4、众筹模式,对物流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思维 将互联网领域的众筹模式应用到物流行业,这将具备各种想象空间。不管是资本的众筹还是资源的众筹,都会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1)资本的众筹,大家可以想到互联网领域的3W咖啡模式,是典型的用互联网思维众筹业界大佬,形成的一个商业平台。其实物流行业的平台思维完全可以参考3W咖啡模式,这对物流行业资本、资源整合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前台表象整合的是资本,后台整合的是资源,最后整合的是商业。 2)运力整合,这个低级点的玩法就是属于快递、零担的加盟模式,新的社会化运力整合就是今年快速兴起,因为外行不懂物流行业的潜规则,而快速被“灭掉”的“人人快递”。模式本无错,错在经营的思维和商业策略。众筹的运力整合会给当前的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商机,有的在观望,有的已经在尝试,行业发展的新长征路上,一定会有很多血和泪的。 【小结】众筹模式在国外已经不是新鲜事,在国内市场,特别是在物流行业,拥有巨大的尝试空间,值得探索。 5、物流新营销、物流新媒体迎来新商机 在5月份一位物流企业的高管给我吐槽,说现在的物流越来越不好做了,客户要求越来越挑剔,运营难度越来越大,向我取经。我反问道,你了解你的客户吗?你了解你的客户的需求及困惑吗?你是否引导你的客户,客户是否在你的粉丝群里?是否是你的忠实粉丝? 物流行业的营销方式将面临新的变革,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营销将变革传统物流营销模式,互联网营销大师杜子建曾经说过:”内容驱动产品”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个优秀的总编足抵100个优秀的销售代表。物流业的营销思路必须面临新的转型,谁手上掌握了物流行业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粉丝群体,谁将是最大的营销平台。同时营销方式也必须采用互联网的思维,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成为主流趋势。 【小结】互联网思维推动了物流新营销的变迁,当你的思维跟不上客户的思维的时候,你的营销注定要失败,新时代的物流营销,一定要从思维上赛过客户,这样你才能把握商机。 三、未来的物流互联网化的结果是怎样的? 读完全面的文字后,很多朋友都会问,未来的物流互联网后,整个行业会变成争议的业态?因此这里很有必要简单的对前面的描述进行整合梳理。 未来的物流互联网化将是: 1、免费经济经济的出现; 2、扁平化信息通路将彻底打通; 3、粉丝经济和流量思维将成为下一个盈利点,而不是通过物流运营盈利; 4、社会化营销和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将是未来物流营销的主流趋势,得粉丝者得天下; 5、商业模式的变化,将是驾驭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新的创新; 6、众筹的思维、平台的思维、跨界整合的思维将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商业价值。 总结: 从工业社会迈向互联网社会,催生了众多商业的变化。物流作为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化的今天,新的互联网思维会给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变革带来诸多想象空间。现在的物流企业家,不仅仅要运营干得好,更要思维跟得上,互联网社会,商业瞬息万变,只有把持着“小步快跑、快递迭代”的思维,才能够保持着行业的发展的商机同行。 2014年,在中国物流界能够获得这样的商机的企业一定是那些走在创新前沿的企业,是那些敢于革自己命的企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看到机会的未必是最大的赢家,真正的商业形态是做出来的。今天,你可以不关注新商业,你可以不跨界思考模式颠覆,但移动互联确实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商业。等你有一天发现已经掉队了,那已经来不及了,互联网社会,完全不是按照常规的商业思维发展的。借用业界的一句话:优势打不过趋势,拥抱趋势才能赢在未来。

② 我本科是互联网金融,如果考研报物流工程属于跨专业吗,那考工商管理呢

报物流工程算跨专业
报工商管理的话,不一定,如果你报考的学校,互联网金融和工商管理在一个系,那就不算跨专业,如果不再一个系,或者该学校本科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个专业,那就算跨专业,总之,算跨专业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你本科选的这个专业属于不适合考研的专业

③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发展有哪些竞争

趋势一:进军直销银行。目前已有北京银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兴业银行、包商银行等约20家银行推出在线直销银行,参见表1。商业银行推出在线直销银行的直接推动力来自于以余额理财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因此,已上线运行的在线直销银行无一例外将余额理财作为主打和必备产品。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跨区域开展业务,则是众多中小银行倍加青睐直销银行的主要原因。从更深层次来看,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深入应用,社会消费习惯和商业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从而引发金融行为模式进而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改变。在线直销银行正是商业银行的提前布局。
趋势二:搭建电商平台。截至目前,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主要大型商业银行,以及成都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中小银行已开设网上商城,参见表2。如果说商业银行设立在线直销银行的推动力来自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分流和业务分流,那么开设网上商城的推动力则来自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改变。阿里巴巴、京东等依靠网上商城所积累的大量商家和用户的交易数据,纷纷创新运作模式,进入金融领域,对商业银行形成挑战。依托大数据的创新,日益成为传统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受到诸多制肘,无法获取第一手交易数据的情况下,自身主导搭建网上商城,积累交易数据,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选择。
趋势三:网上银行转型。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是国内最早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因其便捷、灵活、高效的特点,深受商业银行和客户推崇,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但由于其设计理念是作为银行柜台的延伸和产品的销售渠道,网上银行更像一个操作平台,只是面向自身客户,资金在银行内部封闭运作,不具有获客和经营功能。这正是其与当前所指的互联网金融的最大区别所在。无论是操作的便捷性,还是产品的丰富度,以及所谓的应用场景,网上银行均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动网上银行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一是开发针对网络客户的专属产品,丰富产品线;二是打造应用场景,寻找入口,增加获客功能;三是引入互联网思维,简化流程,提高便捷性;四是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形成网上银行优势。
趋势四:开发基于社交平台的金融服务。互联网、移动通讯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带来新的竞争对手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借助社交平台的便捷性及其积累的庞大客户群,推出微信银行、微博银行和宜信银行。一方面,丰富产品宣传和品牌传播渠道,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基于社交平台,融入网点查询、转账支付、交易提醒、理财购买、无卡取款等功能,构建起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此外,通过开发微融资、微理财等专属产品,在营业场所或其他场所引入自动获取微信客户并推送产品信息的技术,实现主动获客,提高经营能力。
趋势五:大力拓展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便捷性和高客户体验度。商业银行大力拓展移动金融正是对这一点的积极应对。概括起来,有如下做法:一种是传统网上银行移动化,推出手机银行,打造掌上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另一种是与互联网企业等跨界合作,推出专门的移动金融APP,融合金融服务、消费、娱乐等场景,构建移动金融生态,比如中国银行推出的中银易商,广发银行推出的月光宝盒等;第三种以浦发银行为代表,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基于NFC-SIM卡模式的手机近场移动支付产品和服务。
趋势六: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关键在于,通过电商平台积聚商品供销的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或产业链,进而积累交易信息。这正是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所在。受此影响,商业银行纷纷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在推进路径上,一种是与第三方合作,如中信银行与海尔日日顺物联网平台合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1号店合作电商供应链金融产品;另一种是自主开发产品,如招商银行推出针对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线上供应链金融更加智能和开放,银行从对资金的管理到对交易对手的管理,不仅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支付等传统资金服务,还融入理财、订单管理,甚至账务处理等功能。
趋势七:实体网点智能化升级。随着互联网的深入运用,网点面对面的柜台交易日益被自助交易和网上交易所替代。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适应这一趋势,近年来,商业银行着手开展实体网点的智能升级。一是重新进行功能布局,增加智能化自助交易设备,如VTM、ITM、自助发卡机等,甚至打造无人值守的智能轻网点,打破交易的时间限制;二是在传统业务流程中引入智能元素,如借助移动pad,更高效和便捷地为亲临网点的客户提供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度;三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和服务,打造O2O金融服务新模式。此外,一些商业银行还积极探索与咖啡店、商店等合作,推出新型网点业态。
趋势八:线下业务线上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网上银行产品,实现线下产品同步线上化,主要集中在理财业务领域;二是开发线上贷款业务,实现线上申请、受理和审批,提高处理效率,如工商银行的逸贷、浦发银行的网贷通,以及建设银行的快贷;三是针对某项业务领域,整合线下所有相关服务,打造在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如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围绕中小企业存、贷、汇等金融需求,开发了企业在线信用评级、网贷易、惠结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并实现了与银行中后台信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对接,形成了从客户接触、跟进营销、商机发掘、产品销售到在线业务办理的全链条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面临六大问题
问题一:不对等监管制约优势发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监管的容忍。无论是余额宝,还是京白条,亦或是票据理财,都是事实上的金融产品,但从事这些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仍然被定义为商业企业,未被纳入金融监管范畴。同样开展此类业务的商业银行则需要接受严格的资本监管和产品准入审批。这种不对等的监管,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拓展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并限制了其创新活动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监管制约了商业银行优势的发挥。相比于互联网企业,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丰富的金融业务经验,尤其是设计理财产品,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但目前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必须亲见亲签,第一次购买要签署协议。造成的结果是,商业银行无法像余额宝一样借助互联网开展理财业务。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和平台,以此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理财业务则不受监管制约,既发挥了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提高了客户体验度,又绕开了监管约束,造成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远程开户,给予虚拟电子账户与传统银行账户相同的身份,这一问题将一直存在。
问题二:文化理念影响创新效率。互联网金融的最大特点在于创新速度快、效率高,同时,竞争激烈,产品更新迭代快,生命周期短。商业银行长期形成的以合规文化(或称为严谨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氛围与这一特点有较大差异,制约了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在合规文化主导下,各项业务首先强调的是规范,因而设计了很多制约环节和监控措施,如业务授权与事后监督,以及系统控制等。这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创新时,流程长,制约多,难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互联网企业以创新文化为主导,一旦发现市场商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创新抢占市场,并为此设立较高的风险容忍度和快速补偿机制,在风险可控情况下,速度放在第一位。因而创新周期短,产品推出速度快。
问题三:传统运作模式制约创新成效。商业银行的业务运作模式是基于资金流而设计的,是在银行体系内的自循环,没有直接介入客户的交易行为,更多是被动满足客户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跟客户在银行的物理渠道办理业务所依赖的账户、信息、风险控制系统、业务审批和处理系统、核算系统基本相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运作模式。这导致银行借助互联网创新出的产品往往离市场和客户需求有一定差距。而互联网企业是从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交易行为拓展金融业务,并基于此设计运作模式,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企业可以从交易行为中挖掘客户的潜在消费或投资需求,并据此开发金融产品,创新的成效更高。
问题四:风险控制影响客户体验。高杠杆经营的特性,以及严格的金融监管,使得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通常将风险放在第一位,风险文化在企业文化起着主导作用。加之在国内金融消费权益法律不健全,居民消费权益存在事实上的过度保护的情况下,基于防范声誉风险,以及避免客户损失波及银行的考虑,商业银行对推出的金融产品,不仅从自身角度,还从客户角度采取了诸多风险控制措施。如网上银行,为了保护客户资产的安全,银行通常要求客户使用U-key,同时需要输入密码验证,导致流程繁琐,影响客户体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企业推出的在线支付,只需要简单的密码验证就可以完成操作,余额理财产品也是网上绑定银行卡号即可购买,后续购买及赎回非常便捷。互联网的特点本来就是便捷、高效,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的金融产品更应秉承这一特点,如果仍用传统思维,附加过多防控措施,不仅影响客户体验,更有悖于互联网精神。
问题五:缺乏平台难以快速切入。市场需求是创新的直接动力,也是创新的活力所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同样如此。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之所以发展迅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经过多年的积累,这些企业普遍构建起由众多商家和消费者构成的网络商业生态,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而商业银行虽然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客户信息,但主要是线下客户,缺乏互联网应用场景和网络经济平台。因此,其推出的以在线直销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的一大优势是精准创新、精准营销,即针对平台上的不同类型客户,基于交易行为特点,开发针对性产品,并引导其在对应的应用场景上使用。可以说,平台的缺乏是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短板。这也是商业银行推出网上商城的原因所在。
问题六:营销方式和力度无法与互联网公司比拼。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在加快金融创新速度的同时,也改变了客户的行为。一方面,由于新产品更新速度快,可选择余地多,客户的流动更加频繁,对单家金融机构的忠诚度快速下降;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使得客户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转换成本大大降低,客户的价格敏感性同步提高,客户黏度更多取决于产品的知名度和价格水平。因此,营销推广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为重要。正因如此,互联网企业往往出手阔绰,甚至不惜以贴钱的方式提高知名度,获取客户,如前期热销的票据理财产品,而商业银行受监管以及自身传统理念的制约,在营销的力度上远不及互联网企业,在营销的方式上也更为传统,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并对后续创新形成制约。
银行业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五大对策建议
第一,完善监管,建立基于功能监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架构。宽松的监管环境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无监管状态下的零门槛使得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鱼龙混杂,一些机构超过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盲目拓展业务,导致风险积累,甚至于借互联网金融之名行诈骗之实,给金融安全带来冲击。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公平的监管环境限制了商业银行更多地参与互联网金融创新,不利于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建立基于功能监管的监管架构是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尽快将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纳入监管体系,按照功能监管原则划分监管权限,确保从事相同业务的机构接受相同的监管要求,切实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准入和业务开展。二是,以互联网金融监管为契机,顺应综合化经营和跨界经营的大趋势,尽快形成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类监管之间的有效联动,探索建立类似英国金融服务局的统一金融监管模式。三是,鼓励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创新,在某些风险控制能力强、信息科技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中先行先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第二,引入新技术,实施信息化银行战略。商业银行应转变信息科技理念,使信息科技从面向经营转向经营与管理并重,从科技支撑转向科技引领,全面推进实施信息化银行战略。核心是通过深入运用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尽最大限度提高业务运行效率、科学决策水平和客户体验度。具体来说,在经营上,打破传统银行基于资金在体内自循环的经营模式,主动延伸服务链条,使金融服务与客户交易行为(包括消费、生产、投资等各方面)深度融合,并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交易上下游,搭建交易平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金融服务平台;此外,通过建立网上商城、与平台企业合作等方式,构建在线商业生态,积累交易数据,挖掘客户金融需求,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线上获客和在线经营。在管理上,加快整合内部各交易系统的数据资源,引入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客户行为特征和市场趋势,实现基于客户分类的精细化管理和精准营销。同时,积极构建整合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统一管理指标规则,形成面向不同层级管理者的报表体系,提高管理决策的数据支撑水平。
第三,整合资源,打造四大基础平台。平台经济是互联网金融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方向是,围绕“金融”这一核心,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以客户平台为基础,以服务平台、产品平台和功能平台为支撑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在客户平台方面,或者构建网上商城,或者与电商合作,或者与物流、电信等拥有庞大客户资源的龙头企业合作,或者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客户资源的有效整合,搭建具有不同特色的众多客户平台,实现快速获客。在服务平台方面,打通网点、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客户经理以及客服中心等不同服务渠道,形成区别于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渠道优势。在产品平台方面,既要实现线下产品的线上化,更要致力于开发针对性的线上金融产品,更重要的是将众多产品按功能整合,形成一站式、全方位的综合产品平台。功能平台方面,围绕客户商业行为和交易行为,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上下游商业场景,打造一个集生产、生活、消费、投资等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平台,实现客户与金融服务、产品之间的有效联结。
第四,借力发展,构建多元化合作渠道。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通过跨界整合实现金融与客户行为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建立相对完备的互联网商业和金融生态。在这方面,商业银行虽然拥有丰富的金融经验,但需要实现向线上的转换;虽然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体,但缺乏将其转移到线上的应用场景,且没有实现集群化、平台化的整合。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与各类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打造适合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的生态环境。一方面,积极与第三方支付、电商企业合作,开发针对性金融产品,借助其平台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探索与电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商合作,将自身金融产品与其手机或服务捆绑,实现营销前移;第三,与实体商家开展合作,基于实体商家的线下商业环境,融合金融服务,构建线上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应用场景,实现批量获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模式;最后,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具有特色、适合互联网应用的金融产品,形成产品优势。
第五,探索体制改革,实施专业化经营。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建立与互联网精神相适应的专业化经营体制,是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关键。为此,商业银行可以探索成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或事业部,在公司内实现互联网化运作,建立与互联网企业相一致的薪酬激励、人才引进以及产品创新机制,以此解决银行体系内传统机制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公司或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的科技开发机制,避免银行传统业务的开发需求挤占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开发效率。同时,建立专门的客户体验团队,帮助产品开发人员充分理解客户需求,完善产品功能,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此外,针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速度快、潜在风险或漏洞多、后续完善频率高的特点,建立快速补偿和风险容忍机制,对新产品设定风险容忍度,一旦客户使用新产品因非自身原因出现风险,则给予快速补偿,切实提高客户体验度。通过体制改革,重新建立与商业银行传统做法不同的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弥补与互联网企业的差距。

④ 互联网金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先从两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说起。金融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行业,然而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原因就在于两个行业最本质的特征在于融通——金融就是财富的融通,而互联网是信息的融通。如果认同这一点,就能明白互联网金融行业,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触网还是互联网公司跨国界玩金融,目标就是在业务上能同时处理相关联的钱流和信息流。(听上去和电商逻辑也类似——同时处理相关联的物流和信息流)。所以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从业者要么就是能玩转一端的,要么就是能把两者融合到一起的。具体来说,如果排除比特币这种逆天的创新,当今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是拿银行业务举例吧)所做的就是以下三类工作,金融机构的私海。传统金融机构如何将传统的金融业务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以此解决用互联网技术改善、优化现有形态的金融业务。以银行为例,电子银行业务就是这样的逻辑。所以即便呆在传统金融机构里,如果老板足够时髦新潮想触网,比如民生、平安,机会依然是多多的。互联网机构的私海。互联网机构第一次染指金融业务,是解决线上最后一站——支付的问题,即如何把客户荷包里的钱捞到自己荷包里来。所以网络支付产品的历史几乎和互联网本身一样长。这一块电商们做了很久,也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直奔这项业务去,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案返销给银行。所有人的公海。如何用互联网的逻辑改变金融的逻辑,如何用金融的逻辑改变互联网的逻辑。比如P2P贷款以及众筹的模式,就是典型互联网的精神体改变信贷与投资业务。而阿里贷款则是典型的用传统银行逻辑服务物联网企业的信贷产品。说明白了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逻辑,也就能理解从业者都是怎样一群人了。不论是熟悉互联网还是熟悉金融,都能在这一新的领域里有所作为,因为毕竟都有各自一摊私海的业务可以挖掘。真正有难度的业务还是在公海虽然金融和互联网的本质都在于融通,但玩法上如何做到兼容极其极其讲究。这里不多说怎么做了,只举两个例说说有啥难度。节奏上不匹配。互联网行业的节奏太快,在找死和等死之间,互联网倾向于找死,而金融则倾向于等死。因为,金融创新是要让步于风险防控的,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理解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对于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如果一款产品在上线前发现瑕疵,作为互联网产品经理是否应该推迟上线?99%的情况下互联网产品经理会选择上线,然后将问题留到下一个迭代的更新中。而如果一款产品在上市之前发现新的风险点,作为金融业产品经理是否应该推迟上市?100%的情况下就不会上市了——金融业里没有beta版可以玩。服务理念不同。金融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同样叫做客户关怀,和互联网行业的做法就有着天壤之别。当你与一位招商银行金葵花卡客户经理和与淘宝网店小二谈论客户服务时,或是你与一位银行产品经理和与一位互联网产品经理谈论客户体验时,就能深刻体会到行业间的巨大差别。总之,互联网是冰冷的,无论多么便捷和草根;金融是热情的,无论多么高端和贪婪,线下就是比线上会体贴人,这一点是改不了的。所以,最大的挑战在于对于两个商业逻辑的融合。因为无论是从哪一种模式靠向或服从另一种模式,还是直接借助两家的灵感大胆创新,都无法违背金融和互联网各自原有的玩法,也都需要两个行业间的鸿沟,善于利用两个行业相同的本质。

⑤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服务业带来哪些挑战

与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主要采取线上操作,交易成本低。尽管目前还没有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管理费用的比较数据,但根据普华永道的调查,美国银行业一笔交易通过网点完成的平均成本为4美元,通过手机银行的平均成本为0.19美元,通过网银的成本为0.09美元,即网点的交易成本是网银的40倍。由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主要交易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基本上没有物理网点,也不需要队伍庞大的营销人员,加之流程相对简单,而商业银行通常都有众多的物理网点、有众多的前台营销人员、中后台管理人员,因此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管理成本相对传统商业银行具有一定优势。
几乎不受金融监管,存在制度套利。互联网P2P公司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网络基金、保险(放心保)销售和融资)和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两类,其中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服务实际上在履行传统商业银行的融资功能,即实现储蓄投资功能的转换。目前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业务接受严格的监管,存款需要向央行上缴约20%的存款准备金,贷款余额需要接受75%的存贷比限制。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需要满足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另外,银行还要接受监管机构对其流动性、合规性、反洗钱等方面的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而互联网金融P2P公司却可以不受这些监管规则的约束,尤其是可以不受资本充足率这一杠杆倍数的限制,这使得P2P公司的贷款业务扩张不受资本的约束,可以实现快速的扩张。简言之,P2P公司相对银行通过监管套利实现较快增长。
运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评级时提供的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数据,即银行信息主要依赖贷款申请人提供和调查人员的搜集,而互联网金融P2P公司则通过社交网络(像Facebook)、电商平台、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互联网平台或技术获取客户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然后运用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因此,互联网金融公司相对传统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解决小微金融客户的信息不对称,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客户风险,实现科学地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
与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P2P公司的劣势
资产负债规模相对较小。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无论是单个互联网金融P2P公司,还是互联网金融整体,从信贷规模、负债规模等都无法与传统商业银行同日而语。资料显示,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中最具影响的阿里金融,其小微贷款余额约200亿元,吸储产品余额宝余额约500亿元,而2013年三季度工行贷款总额为9.6万亿元,存款总额为14.7万亿元,分别是阿里金融的480倍和294倍。《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P2P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家,可统计的P2P平台线上线下借贷规模在500亿~600亿元之间,而2013年10月银行业贷款余额为70.8万亿元,可见短期内互联网金融贷款规模和传统银行远不是一个量级。
融资渠道少,经营风险高。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可运用众多融资方式,包括发行股票、债券、同业拆借、央行贷款、发行理财产品、吸收存款、转让贷款等,但互联网金融公司除了通过高收益金融产品(余额宝)吸引存款之外,其他融资渠道较少,因而,互联网金融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另外,中国缺乏成熟的个人征信体系和类似Facebook那样的实名社交网站,这导致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贷款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致使互联网金融公司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据“网贷之家”统计,2013年1至11月,出现危机或关停的网贷公司有49家,一些公司老板甚至已“携款跑路”。
信息披露不充分,资本杠杆倍数过高。由于互联网金融P2P公司不受银监会、央行和证监会等机构的监管,没有披露类似银行的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率等指标,甚至没有披露基本的财务报表,因而投资者(借款人)对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风险难以判断,而且当互联网金融公司违约或破产时投资者的损失得不到补偿。另外,互联网金融公司用来缓冲贷款损失的自有资本明显不足。数据显示,2012年互联网金融公司“温州贷”、“人人聚财”注册资金均为500万元,“人人贷”、“拍拍贷”、“中宝投资”的注册资金均为100万元,而它们在2012年的交易额分别达到20.7亿元、8.5亿元、3.97亿元、3.4亿元、13.45亿元,如果以银行的标准计算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估计不会超过3%,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本杠杆倍数超过30倍,与破产之前的雷曼相当。
对银行业的启示
1、大力发展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降低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
2、充分运用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电商交易数据和数据挖掘等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小微金融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贷款定价。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已势不可挡,中国银行过度依赖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大力发展银行具有定价优势的小微金融已成银行业的共识,但由于小微企业并没有可信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传统的方式并不能获取所需的财务信息。银行业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公司处理信息的经验,运用社交网络(例如Lending Club与Facebook合作)、云计算、搜索引擎、电商交易数据等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或平台,运用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小微客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进行准确评估,从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并实现交叉销售。
3、借鉴互联网金融P2P公司经验,发展节省资本的P2P撮合业务。由于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而资本补充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银行业发展面临资本充足率的约束。目前银监会对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11.50%和10.50%,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勉强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因此,调整资产和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是银行业的必然选择。建议物理网点不具优势的中小型银行通过建立P2P平台(可借鉴招商银行(行情,问诊)的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在监管政策许可的情形下,适度发展针对小微企业、零售客户的P2P投融资撮合业务,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减轻补充资本的压力。

⑥ 如何促进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和互联网金融等相关服务业务健康发展

这些都是目前比较新的行业吧。一方面应该持鼓励的态度,加强创新版;另一方面也应权该有相应的监管措施,比如互联网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只有很好的规避降低风险,才能让投资人获益,鹏全资本就是一个比较注重风控体系建设的平台,

⑦ "互联网+"对物流业有哪些影响,"互联网+"下,物流该如何发展

越传统的行业,在互联网化的今天,越有商业机会。当然物流也不例外。

一、必须关注到物流前端商业变迁

过去10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传统的中国物流推进快车道,今天京东、阿里等企业陆续在海外上市,物流成为其估值的重头戏。这也是为何刘强东自始至终都强调京东物流的核心价值,这也是为何马云会在阿里上市头一年(2013年)高调启动菜鸟物流平台的关键内因,物流对于大型平台电商企业有着不言而喻的战略价值。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真正服务于电商的物流企业,反而缺乏对行业价值的认识。诸多物流企业的经营者的思路大部分处于被动服务角色,从运营中获取微薄的利润,这样的企业是典型的低头做事的思维,缺乏抬头看天商业视觉。先来看看2014年的行业变化吧:

1、快递量的变化:当物流企业看全国包裹数量从2012年57亿到,2013年的92亿变迁,2014年可能超过120个亿的趋势时,只看到量的变化,没有注意物流前端商业的变化。

2、物流需求的变迁:曾经诸多企业在服务于合同物流(B2B)的业务时,电商B2C物流需求来了;当物流企业全面争夺B2C物流需求时,O2O和C2B来了。面对京东、阿里、苏宁O2O的布局,面对海尔、小米C2B的趋势,顺丰、日日顺等企业早就开始布局这个市场了。

3、物流载体的变化: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高速路货车的流量相对于上年降低了2-5%,半挂车销量降低了27%;而三通一达、顺丰等的流量增幅到50%-100%,顺丰的飞机达到34架(自有全货机达15架),德邦等零担企业的业务量递增40%左右。这一切基础数据可以看出整个物流业态的变迁。

4、物流上游商业的变迁:2014年的商业已经从工业化思维升级到互联网思维。从供应链的角度看,2014年各大产业的供应链模式都面临新的变迁。传统的工业化思维是批量生产产品,从不同的渠道渗透末端消费者,渠道供应链是卖库存模式;而2014年的互联网商业已经从O2O的体验到C2B的定制化服务,传统的手机模式到C2B小米模式,传统的家电模式到海尔的互联网转型的DIY模式,传统的底特律汽车模式到硅谷的特斯拉生产汽车模式,这一切互联网化的产业,都将是C端驱动为核心,以信息替代库存,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当然随之而来的是物流服务模式的变革。

新型的互联网商业,带动的是个性化的定制消费+O2O的体验,这将催生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物流服务需求,B2B的物流服务一定会落寞,随之而来的是快递、零担的需求递增,要打造这样的物流服务体系,一定是平台化物流企业的春天。

所以,物流上游商业因互联网思维而加速发展,物流企业若还不快速转型和创新,市场的淘汰是无情的。

二、互联网思维给物流行业带来的商机

那么物流互联网化究竟会有哪些商机呢?

1、物流平台互联网化

中国物流的平台化企业2014年已经初具规模,但平台化的商业业态还尚未成型,物流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比较传统,如何转型经营思维?

物流平台应该思考阿里巴巴模式、小米模式、360模式:

1)物流平台企业应该学习阿里巴巴生态模式,不赚取上下游的钱,从平台角度延伸出数据、金融、流量、营销等商业价值,其实物流平台交易的资金池是足够大的,大数据的价值也明显,阿里巴巴的平台思维帮助诸多想利用互联网创业的创业者实现梦想,同样物流平台也会带动更多的中小物流企业来实现创业。

2)物流平台企业应该学习小米模式,主流产品手机并不赚钱,代工而且是外包富士康,备件和增值服务是其主要的盈利渠道。同样,物流平台应该是上游下游整合的模式,自己的主流商品或服务不赚钱,延伸出来的服务是获利的重要方式。

3)物流平台企业应该学习360模式,那就是免费模式,当年金山、瑞星、卡巴斯基打得火热的时,360的免费模式推出,让整个杀毒市场颠覆性的变革,今天还有那家杀毒软件卖钱的,这种颠覆性的思维,可以吸收大量的用户,从而带来另一种商业升级。

2014年的今天,陆续有企业推出互联网车队、互联网整合物流园区、互联网的物流交易平台、以及美国打车软件Uber开始应用到物流领域,这一切都是互联网模式融入到传统物流的商业模式,蕴含这重要的商业潜力。

2、物流业为什么不能有粉丝经济?

当今的物流企业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如何理解?物流企业作为乙方,通过提供物流服务获取微薄的利润,其实物流作为商业通路,拥有重大的营销和数据价值。这是互联网时代唯一能面对客户的群体,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这里蕴含这重大的大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的价值,物流行业积累粉丝的价值远远超出常人所意料。

以快递来说,2013年全国快递包裹数量92亿,中国的网购人群超过4亿,这4亿网名的地理位置、购物频率、购物喜好都可以通过物流角度去分析和挖掘。物流行业的粉丝经济的玩法:

1)整合物流用户的粉丝经济,通过微信或APP提供给顾客查询追踪服务,最终获取用户的信息,实现精准营销,这个方面顺丰、百世物流做得很不错,而且积累了大量的使用快递用户的粉丝,获得良好的体验的同时汇集了大量的用户人群。将快递C端用户(会员)与电商平台整合,这是典型的顺丰速运+顺丰优选模式。

2)ToB的粉丝经济,多说粉丝经济是toC的服务,其实toB的粉丝经济一样的有潜力,如果企业能够整合各大甲方(物流需求方)的需求和关注点,帮助甲方打造一个为甲方高层服务的有价值的平台,这将带来很大的客户粘度。

3)最大的物流行业粉丝平台,所有物流行业的商业合作都是由人决策的,不同层次的物流人的商业需求差异很大,细分不同人群的需求,本质上就是一种粉丝经济的服务,面对72万的物流人的需求(截至2014年6月1日)有着重大的商业的价值。

3、信息扁平化,促进行业供求和运营监控的平台化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价值,就是将商业沟通、交易变得越来越轻松、便捷、高效、安全,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大家都能亲自体会到。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入到物流行业,将会带来哪些革命呢?

1)货主与承运方的交易将越来越扁平化,当然革掉信息中介黄牛的命,还不是一时半会,因为新一代的货运车场黄牛,他们也在互联网化。不管怎么样信息通路打通,对行业健康发展一定起到良好的促进着用。2014年第一个将打车模式融入到物流的“路歌车场”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例子,他将是2014年物流行业互联网化的重要标杆。

2)监控管理越来越可视化,实现物流运营数据的实施可视化监控,让一线的信息与后台的监控彻底扁平化。

3)公路港、物流园区平台化的整合,也将促进信息扁平化的发展的重要手段。

4)物流人才供求的扁平化,中国物流行业唯一的新媒体平台的物流指闻,5月启动了一项免费的服务,就是帮助企业向72万人发布行业招聘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同步覆盖全行业,坚持一个月下来,成功帮助几十家企业找到40多位行业优秀人才,互联网的思维彻底将物流行业的供求信息扁平化,这只是第一个尝试。

4、众筹模式,对物流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思维

将互联网领域的众筹模式应用到物流行业——不管是资本的众筹还是资源的众筹,都会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1)资本的众筹,大家可以想到互联网领域的3W咖啡模式,是典型的用互联网思维众筹业界大佬,形成的一个商业平台。其实物流行业的平台思维完全可以参考3W咖啡模式,这对物流行业资本、资源整合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前台表象整合的是资本,后台整合的是资源,最后整合的是商业。

2)运力整合,这个低级点的玩法就是属于快递、零担的加盟模式,新的社会化运力整合就是今年快速兴起,因为外行不懂物流行业的潜规则,而快速被“灭掉”的“人人快递”。模式本无错,错在经营的思维和商业策略。众筹的运力整合会给当前的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商机,有的在观望,有的已经在尝试,行业发展的新长征路上,一定会有很多血和泪的。

5、物流新营销、物流新媒体迎来新商机

物流行业的营销方式将面临新的变革,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营销将变革传统物流营销模式,"内容驱动产品"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个优秀的总编足抵100个优秀的销售代表。物流业的营销思路必须面临新的转型,谁手上掌握了物流行业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粉丝群体,谁将是最大的营销平台。同时营销方式也必须采用互联网的思维,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成为主流趋势。

未来的物流互联网化将是:

1、免费经济经济的出现;
2、扁平化信息通路将彻底打通;
3、粉丝经济和流量思维将成为下一个盈利点,而不是通过物流运营盈利;
4、社会化营销和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将是未来物流营销的主流趋势,得粉丝者得天下;
5、商业模式的变化,将是驾驭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新的创新;
6、众筹的思维、平台的思维、跨界整合的思维将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商业价值。

⑧ 时下互联网的时代,金融、物流、电子、这三个行业跟我们生活密不可分,只有初中文化的我们会不会像个文盲

一般那些 大老板都只有初中文化而已,关键是多学习,关键是有钱

⑨ 贸易,金融,物流如何让与互联网思维结合

金融物流,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产品,其不仅能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经营利润内,而且容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金融物流服务将开国内物流业界之先河,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次革命。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促使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⑩ 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区别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围来绕核心企业自,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变把握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
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

阅读全文

与物流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