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金融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也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这些年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金融中心城市遍地开花、产权和衍生品交易所多如牛毛、居民理财产品爆发式的增长、民间借贷和融资银行过分膨胀等。
2、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自我创新、自我膨胀,导致了资本配置失衡,产业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出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出现了空心化趋势。虚拟经济虚胖必然助推和加速金融资本、资产、资源的泡沫化,同时也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微小企业融资困难。产业资
金流失、实体经济失血,国民经济虚弱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变相证券
化、债权化、资本化,所以地下的影子经济和金融虚拟经济激进发展,正在极大地冲击实体
经济,导致经济目前过度投机化、超前虚拟化、人为空心化。
3、金融业必须面向实体经济。因为金融来自实体经济,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房地产和金融投机交易,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对经济是有利的;但如果严重脱离资本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会导致虚假繁荣和泡沫经济。
2. 怎样把握好金融去杠杆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
目前来看,去杠杆来在推进过程中源确实存在“一刀切”等现象,一些杠杆率比较低的民营企业更感到融资困难。一方面,这是由于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又倾向于把资金投向具有预算软约束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往往缺乏抵押品、财务制度不完善、生产经营信息不透明,风险比较大,金融机构在信用收紧下更不愿意把资金投向民营企业。
相关人士建议,应继续通过定向降准、加强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等方式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限制高杠杆率企业融资。鉴于信用收缩容易造成“一刀切”,去杠杆还可通过加快处理僵尸企业、债转股、资产证券化、混改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可通过减税、增厚企业利润的方式去杠杆。
3. 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有哪些举措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4. 金融资金脱实向虚根源在哪
金融资金脱实向虚根源在于,金融机构还没有成为完全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机构。
第二个痛点在创新、创业型企业方面也是长期存在的,由于创新、创业型的企业和传统的银行信贷文化不一样,没有资产、没有抵押品、没有信用或者信用很低,所以很难符合银行信贷需求。例如研发一个新药,周期通常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只提供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显然不能满足其需求。
5. 金融防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矛盾吗
截至目前,我国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结构性去杠杆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企业杠杆率有所下降。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事实上,金融防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本质上并不矛盾,从长期和全局看,两者甚至是相辅相成的,金融防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之间应有机统一、动态平衡。去杠杆既需要控制债务增量,也需要企业、财政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后者要求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如果金融不能服务好实体经济,最终自身的风险也无法避免。美国当年次贷危机的教训仍历历在目。值得欣喜的是,我国宏观政策正朝着金融防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动态平衡的方向发展。
第四,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为进一步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近日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证监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明确公募产品在满足期限匹配、限额管理、信息披露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投资非标资产,且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优先满足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建设续建项目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此外,《通知》在支持非标回表方面也作出了相应安排,一是MPA考核时将合理调整有关参数,二是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解决占用资本问题。
下一步,金融机构应认真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跟进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努力实现金融防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机统一和动态平衡。
双方并不是很矛盾。
消息来自央广网。
6. 金融需要脱虚向实,否则会冲击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对吗
对的。就是应该扭转虚拟经济比重不合理的现象,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7. 如何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这个问题不是每时每刻都是正确的,虽然我们说金融是应该为实体服务的,回金融本该也为答实体服务,但是当实体经济已经非常繁荣时候,社会也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了,金融业觉得实体经济机会不多了,那有人就会把剩余资本然后再从银行套出些资本在虚拟的金融资本市场空转玩也是一种赚钱方式,但是这种纯虚拟玩法过火了会把散户实体赚的钱进入一起投机,到时候大资本家逃了,散户接盘也接着一起逃跑就会导致资本市场的泡沫破裂,也可能会引发一场经济危机。 金融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是个比较难的问题,谁都知道这样好,但是市场不是某个人控制的,监管部门需要及时提醒风险或者干预,金融机构需要自己自觉不要带偏路了。
8. 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编者按:日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 “从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来看,作为金融产品,它的功能越复杂,衍生的层次越多,经常会导致两个问题,第一是内在的风险性越大,第二是偏离实体经济的距离会更远。”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说。因此,要保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要防止金融业出现创新过度而形成自弹自唱的情况。 “要让金融有效地服务中国的实体经济,当务之急是深化金融改革,一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二是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开放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说,当前存在的房地产泡沫、地方融资平台问题、民间借贷问题,实际上都和利率没有市场化有很大的关系。 去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高利贷泛滥。去年上半年,温州市贷款平均利率达到25%,而企业的资本利润率往往只有5%—6%。专家分析认为,民间借贷蔓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轮货币政策调控中,一方面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又压低利率,存款负利率导致价值扭曲,资源配置出现问题。因此,当前应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只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银行等金融机构才能把资金配置到最需要、效益最好、最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上来,而只有通过利率市场化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说。 当然,利率市场化现在还有一些障碍,比如银行业公司治理还不太行。“就像我们让一个人学游泳,总是在澡盆里学,不让他呛水,他始终是很难学会游泳的。”郭田勇说,“如果现在利率市场化条件还不完全成熟,那么可以先采取一些措施,把银行的利差水平先降下来,逐步推进。” 推行存款保险制度,让金融机构能优胜劣汰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我国将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郑新立认为,现在我国推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前要通过兴办各类存款保险公司,用市场机制来化解金融风险。“我们除了用行政手段,通过监管来化解风险,还要通过市场机制,走保险的路子。”他说。 魏加宁说,我国金融业存在一个不好的倾向,不仅大的金融机构不能退出,一些小的金融机构出了问题也不能退出。金融机构只有生没有死是最大的系统性风险。没有存款保险制度,我国金融机构就无法退出,退出去之后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一定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郭田勇认为,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以后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通过存款保险制度来保护金融投资者的利益,这对银行业的稳健经营也很重要。 据介绍,目前推行存款保险制度有一个障碍:大银行和小银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相同。国内几家大型国有银行通常认为不存在破产倒闭的可能性,所以存款保险容易增加成本,好像是从他们兜里掏钱保护这些中小银行,所以他们并不积极。 支持小企业发展,需大力发展社区金融机构 郑新立认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方面,很重要一点是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金设立各类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机构。这就可以使民间借贷浮出水面。通过加强竞争,一些地方的高利贷现象就会自然消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由此可以大为改善。 我国在工业、农业领域基本上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经济都非常活跃的局面,但在金融领域民间资金的进入还不是很顺畅。“民营经济进入金融领域,兴办各类股份制、区域型的小型金融机构,包括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等等,将是未来几年中国金融领域改革最有特色的事情。”郑新立说。 “我们一直在讲要扶持中小企业,但我们连一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都没有。”魏加宁说。在日本有两家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公户,我国也应该至少有一两家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银行。他认为,政府要分清市场和政府的责任,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办好政策性银行,一部分国有资本可以从商业银行中退出来,集中力量办政策性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认为,国际上的小企业融资也不都是靠银行的,小企业融资来源很多,高科技企业很多是靠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始人的自我积累以及民间借贷。只有当小企业有了一定的现金流,才会有银行信贷进入。
9. 为什么金融企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1、改革开放以来,我抄国金融业袭取得了长足进展,也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这些年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金融中心城市遍地开花、产权和衍生品交易所多如牛毛、居民理财产品爆发式的增长、民间借贷和融资银行过分膨胀等。
2、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自我创新、自我膨胀,导致了资本配置失衡,产业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出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出现了空心化趋势。虚拟经济虚胖必然助推和加速金融资本、资产、资源的泡沫化,同时也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微小企业融资困难。产业资
金流失、实体经济失血,国民经济虚弱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变相证券
化、债权化、资本化,所以地下的影子经济和金融虚拟经济激进发展,正在极大地冲击实体
经济,导致经济目前过度投机化、超前虚拟化、人为空心化。
3、金融业必须面向实体经济。因为金融来自实体经济,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房地产和金融投机交易,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对经济是有利的;但如果严重脱离资本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会导致虚假繁荣和泡沫经济。
10. 金融投资学: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经济正朝着分工更明确、结构更合理的阶段发展,如何做好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中最重要的问题。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金融与实体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才是健康发展之路,从本质上来说,实体经济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的“利器”。但金融所表现出来的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信息,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等功能,对经济活动具有有效的调节和推动作用。通过银行贷款间接融资,也让不少企业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爆炸式”增长。
然而,金融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无形中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因此金融“脱虚向实”成为尤为必要和迫切的目标。这时候则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来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也需要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加强产融结合。采用灵活的方式,满足小微企业各方面需求;一些商业银行还促进境内外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发展跨境金融,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其次,应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权投资来实现直接融资,大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当然在拓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各种融资手段,比如大力发展场外股权市场;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融资渠道,建立合理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降低企业杠杆率;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实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同发展。
政府在引导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适当降低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门槛,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金融业至关重要,同时也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信用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