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下沉金融服务深入田间地头

下沉金融服务深入田间地头

发布时间:2021-02-10 05:24:54

① 如何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提升农村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就是金融的“平民化”;农村普惠金融,就是要将金融普及到农村所有群体,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以及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普惠金融”前面加上“农村”二字,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普惠金融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普惠金融。

一、如何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范围覆盖全部县域支行,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和资源配置力度。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功能定位,明确政策性业务范围,加大对农业开发和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审慎发展自营性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要创新服务“三农”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投放。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高资本实力和治理水平,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牢牢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定位,更好发挥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强化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服务功能,推动省联社加快职能转换,优化协调指导,整合放大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服务“三农”的能力。引导邮政储蓄银行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持续拓展农村金融业务,促进农村资金回流。支持其他商业银行下沉机构网点,优化农村地区网点布局,适度扩大农村地区网点覆盖面。

二、如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

稳步培育发展村镇银行,鼓励按照规模化组建、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原则集中连片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超过一定数量的发起行,允许设立村镇银行管理服务子公司。允许评级良好、管控能力强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到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重点布局老少边穷地区、农业主产区和小微企业聚集地区,不断提升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

加强融资担保公司管理,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鼓励其开展涉农融资担保业务,完善银担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协调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完善管理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自律管理,引导发挥支农服务作用。

② 金穗惠农卡的新篇章

截至2010年9月7日,农业银行金穗惠农卡发卡量已突破5000万,达到5109万张;其中:依托惠农卡发放贷款310万户,贷款余额1081亿元,授信户数达540万户,授信余额1561亿元,在全国494县依托惠农卡代理新农保、新农合和其他代理业务。
这些数字意味着,农业银行在近二年半的时间内,以惠农卡为载体发放的农户贷款,已经超过过去近30年农户贷款总额(2007年底全行农户贷款余额998亿)。为全国2亿多农民提供了现代金融服务。发行金穗惠农卡是农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卡具有贷款融资、存取款、理财、代理支付等功能。自2008年4月推出以来,小小一张惠农卡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农业银行通过发行惠农卡,为广大农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丰富了农村金融供给,平抑了农村地区贷款利率,减轻了农民负担,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在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惠农卡有助于完善农村金融产品体系,向农民普及现代金融知识,满足农民的存取款、结算及金融理财需求。不仅如此,以惠农卡为载体,各种涉农补贴发放,社保、医保资金的缴纳和领取变得更加便利和快捷,减少了中间环节,方便了农民的经济生活。如山东寿光支行以惠农卡为载体,将新农保、新农合项目及粮食直补、家电下乡补贴等26项代理项目“一网打尽”,既拓展农村金融市场,也开辟了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路径,成为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的亮点。
为推广惠农卡,农行上下高度重视,总行党委制定了“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为重点,以小额贷款为推手”的服务“三农”发展战略,明确了“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的业务原则,规划了3年发行1亿张惠农卡,覆盖全国50%农户的战略目标。改制不改服务“三农”目标,上市不削弱服务“三农”力度,坚定不移地做实做强“三农”和县域业务。
为了服务好“三农”,农业银行还进行体制和制度创新,成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专项匹配惠农卡发行所需的费用、固定资产、信贷计划和绩效工资,解决基层行发行惠农卡的车辆、营销费用、自助设备等问题。同时,简化信贷制度流程,将农户小额贷款审批权限下放到县支行,提高了信贷效率。
针对农村网点数量和客户经理数量不足的现状,农行探索了 “农行+公司+农户”、“农行+合作社+农户”、“农行+党政机关+农户”等多种业务推广模式,利用地方党政、移动通讯、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整体推动发卡和渠道建设。同时,农行在县域和农村地区投放24小时自助设备17529台,自助服务终端4971台,POS机99515部,转账电话81万多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用卡环境。在人员配置上,精简各级行中后台人员,充实三农客户经理队伍,对没有农行网点的区域,通过组建流动客户经理小组开展服务,客户经理顶风霜、冒酷暑、踏泥泞,深入田间地头,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
5000万张惠农卡,谱写了农业银行服务全国5000万农户的新篇章,不仅使2亿多农民享受了现代金融服务,也使农业银行找到了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路子。下一步农业银行将继续扩大惠农卡发卡规模,完善惠农卡产品体系,拓宽惠农卡用卡功能,让惠农卡真正成为惠及全国亿万农户的金融产品。

③ 秦e贷客服电话

疫情期间,陕西信合创新发力线上服务,充分发挥秦e贷线上操作、高效审批、极速放款的产品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开辟绿色通道、加强线上服务、提供利率优惠,大力开展“秦e贷”线上贷款利率优惠活动。重点满足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纾困解困相关客户,以及春耕备耕、复工复产、生活消费、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为客户提供了“足不出户、足不出村”、安全便捷的“在家”信贷服务,为农户春耕备耕、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创新产品研发 优化信贷服务

秦e贷上线一周年之际,大力推进产品创新研发,全面提升信贷服务水平。陕西信合手机银行APP与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秦e贷申请界面焕新升级,贷款额度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客户体验不断优化。在原有e农贷、e商贷、e享贷三款子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人存款质押自助贷款e点贷,并重磅推出以智能机器人为原型的产品IP形象“小e”。秦e贷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针对民营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城市社区居民的线上信贷服务和产品创新,在现有产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小微信贷服务体系、线上e税贷服务体系、基于城市客群的线上消费信贷“市民贷”服务体系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信贷服务线上化、场景化、专业化水平,增强支农、支小服务能力。

打造新型体系 绘就普惠蓝图

陕西信合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普惠制信贷服务体系。秦e贷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以“客户少跑路、数据多跑路”为原则,重视信息数字化、业务自助化、审批线上化、风控智能化推进,打造“流程简单、风控有效、客户体验良好”的新型线上信贷运营模式。秦e贷加大了三农、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解县域及农村地区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风控难等问题,提升及时的信贷服务供给效能,为支农、支小的普惠蓝图贡献金融力量。

秦e贷上线一周年,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疫情防控、支持“六稳”“六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广大金融消费者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将金融资金送到田间地头,切实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做优、做强的心愿目标。

④ 急求一篇“坚定理想信念 转变工作作风”方面的文,从党委方面写的

坚定信念 转变作风---全面推进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七一”表彰大会暨党风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这阳光灿烂、充满激情的日子,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诞辰87周年的生日。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就是为了歌颂党的情怀,缅怀党的历史,欢庆这个特别的节日;对为全县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号召全县农村信用社广大党员同志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光荣传统,奋发图强,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我县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值此机会,我代表联社党委向受表彰的同志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向到会的各位党员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党员和信合员工致良好以的问候和忠心的祝愿!

一、缅怀历史,增强新形势下党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八十七年前,南湖湖水迎风荡,苍茫大地现光芒,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接过人类解放事业的重担,从此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铸起了一座座丰碑。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红军万里长征,从八年抗战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因为我们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因为我们祖国从此跨上了波澜壮阔、宏伟壮丽的历史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前仆后继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们国家创造了无数辉煌,国民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奔向小康,成功加入世贸,三峡大坝雄傲于世界,青藏铁路谱写人类奇迹,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历史和现实已证明:我们党不愧是一个久经考验的伟大的党,一个能够承担民族重任和人民希望的党,一个具有极大的战斗力、凝聚力、生命力的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八十七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党;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深受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爱戴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八十七年的风雨历程,八十七年的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奋勇争先所取得成绩令世界瞩目,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骄傲,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振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农村信用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铁肩担道义,信义可倚天,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界社会群众的关爱呵护下,我县农村信用社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现拥有存款余额近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亿多元,网点遍布全县各乡镇,在我县金融机构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这个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离不开党的英明领导,离不开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改革,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去年,我县联社成功进行了“统一法人”改革,这给我县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抚今追昔,缅怀先烈,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歌颂党的恩德,我们要变天职为使命,牢记党的历史使命,按照新时期、新任务和新要求,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和谐社会理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和壮大农村信用社,为地方经济建设助力,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形象,给党增光添彩。

二、立足新起点,增强打造信合形象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从前面一段时间工作情况来看,在省联社党委、市办党委的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坚持以“三农”服务为己任,以提高经营效益、打造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制度执行、合规经营、贷款营销、网络建设为重点,转变经营理念,改善金融服务,提升行业形象,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存款增长:截至6月底,我县联社各项存款余额110944万元,比年初净增12078万元,同比多增4893万元,提前半年完成全年自编存款任务的150.98%;贷款投放:各项贷款余额54735万元,比年初净增2341万元,同比多增859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32940万元,占比60.18%;开办蜀信卡:对外发行开办农村信用社首张银行卡-蜀信卡;截至6月底,全县共计发行蜀信卡14300张,发行量居全市第5名,全省第19名;改革稳步推进:深化县级联社改革、增强自主经营、打造核心竞争力,初步形成了《江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深化县级联社改革、增强自主经营、打造核心竞争力试点方案》;中间业务成效显著:代理保险业务金额达300万元;实现盈余:总收入2984万元,总支出2940万元,盈余44万元。

同时,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我县联社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人道精神,踊跃捐款203,463.5元支援灾区,其中:单位捐款50,000元,全县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181人捐款25,513.50元,全县农村信用社70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0,950元,45名员工报名参加抗震救灾服务队自愿者,80名员工报名参加宜宾农信社对口支援江油农信社重建家园“一帮一”家庭志愿者,首期捐款8290元,单位捐款108,710元。

以上成绩的取得,凝结了全县广大信合党员的智慧和汗水,展示了全县信用社支部上下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他们是信合队伍的排头兵,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我们夺取新的胜利的开拓者。在这里,我代表联社党委向受表彰的支部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一是学习有待加强,少数同志对党的方针、政策和会议精神掌握不透。二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增强,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工作不够,少数党员干部任务完成差,主人翁意识薄弱,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有待改善。三是坚持原则和制度不够,违章查处存在个别“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全体党员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的战斗力,筑就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信合党员队伍。

三、加强党建,全面推进我县信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是农村信用社搞好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党的建设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运转,更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兴衰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各支部要高度重视党的建设,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善于从党建工作中关注并分析和把握农村金融发展形势。考虑问题、处理矛盾要从党建工作需要角度出发,从社会稳定大局出发,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和谐社会理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和谐信合,树崭新形象,创优异佳绩,发展各项业务,提高经济效益,全面促进我县农村信用社科学、和谐、快速地发展。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发挥模范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行动,什么样的行动才有什么样的出路。思想不前,行动滞后。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和谐社会理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是衡量一名党员能否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标尺。首先,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勤政高效的形象,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其次,要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要一身正气做人,一丝不苟做事。第三,要始终保持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尊重职工、相信职工、依靠职工,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要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耐得住寂寞,合规办事,按章行事。同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的信用社各项工作推向前进。要增强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发挥创新才干,大胆尝试,积极探索,用创新的作风,创新的态度,创新的手段不断推进信用社的各项工作向更高目标迈进。各支部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大家树立“社兴我荣”的思想,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真正解放思想,培养战略思维,强化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昂扬不屈的创业精神风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思想建设扎根农村信用社。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堡垒作用。“统一法人”改革完成后,我们下一步将对各支部进行调整重建,要按照班子健全、制度落实、活动正常、作用明显的要求,充分发挥全县农村信用社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力量,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信用社执行到位。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凡事由群众主张,由党委决定,进一步发挥党的组织功能,维护集体领导权威,规范办事程序。各支部要管好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重点要做好效益文章,抓好合规文化建设,各支部要变被动为主动,全力支持并监督工效挂钩考核,以及各项工作任务和规章制度落实。党支部是一个整体,是党员干部的家,是群众的靠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和谐社会理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使之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要按照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党员干部和员工群众开拓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为“三农”办实事、办好事、多办事,塑造农村信用社的良好的整体形象。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挥先锋作用。我们的党员同志要大力弘扬先锋模范的作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级带动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要求基层做到的,机关首先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首先做到。党员不能高人一等,只能高人一筹。党员的思想觉悟、专业技术操作水平、工作业绩都应高于一般群众,党员在困难和危险当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一马当先,奋勇直前,积极主动挑重担,发挥榜样力量,展示英雄本色,努力争先创优。党员同志只有当好表率,才能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才能展示好农村信用社的形象与实力。

我们的党员同志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为群众服务,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广大党员同志要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要牢记“两个务必”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里,访贫问苦,听取群众意见,察看民情民意,运用信贷服务,帮助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农村信用社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服务企业,绝不允许鄙视农民,“话难听、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恶习要坚决彻底纠正,要制止摆架子、打官腔、耍威风的“老爷”作风与行为,“公仆”必须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上面。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立足本职岗位,站在工作的第一线,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要有一种关键时候能站出来,危难时候能冲出去,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的气度和风范,义无返顾的将整个身心投身到工作中去。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摆正党员在群众中的位置,必须坚持不懈,不能做样子。要踏踏实实搞好调查研究,到最基层去发现问题,去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善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借助群众影响,推动各项工作发展。脱离群众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就会失道寡助,工作就会处于被动落后,陷入僵局。

我们的党员同志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当前,少数党员艰苦奋斗思想有所退化,凡事讲排场、耍花样,摆空架子,不思进取,甚至搞贷款“豆腐渣工程”。这些党员同志要闭门思过,要设法从思想和行为上来个大的转弯。要从实际出发,从需要出发,从效益出发,坚持以勤为本、以俭为本,不避艰险,勇挑重担。如对当前收贷收息、压缩不良贷款、到期贷款收回、五级分类、代发各项补贴款等工作,我们的党员干部就必须克服任务重、压力大、要求高的困难,要确定岗位职责目标,强化时间观念和压力,敢于负责,勇于实践,勤奋苦干,以信用社集体利益为重,以员工群众利益为重,始终不渝地讲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对于联社布置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下半年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繁重,要按照抓早、抓准、抓紧、抓实、抓好的要求,早打算,早研究,早准备,及早制定工作计划,争取工作的主动权。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四有”即:一要有责任感。牢固树立“信合是我家”的责任意识。二要有胆识。在工作中敢想、敢闯、敢试、敢干,不断增强会干、善干、巧干的能力。三要有办法。艰苦要奋斗、艰苦有办法、艰苦要创业,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的精神破解难题。四是有成效。凡事不走过场、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凡是领导安排部署的工作,都要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即使是简单的事情,也要天天做,持续地做,认真地做,在一点一滴上都做到位,坚决克服光说不干、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气。近期在做好深化县级联社改革、增强自主经营、打造核心竞争力试点工作同时,将在全县农村信用社开展一次整顿作风的活动,对那些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等存在问题的信用社和个人坚决进行整顿,给予罚款、待岗、撤职等处理,今后要力戒办事拖拉散漫,崇尚雷厉风行;力戒浮夸虚报,崇尚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吹虚,崇尚埋头苦干;力戒铺张浪费,崇尚勤俭兴社,以树立我县农村信用社的良好形象,促进我县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实现干部职工作风进一步好转,树立我县农村信用社的良好形象,全面推进我县农村信用社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决定在全县农村信用社开展作风整顿建设活动,针对发现的职业道德、规章制度、文明服务、社容社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地进行处罚,严惩不殆,同时对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存在的问题,也要严肃处理,不够处罚上线的,要进行诫勉谈话,记录在案,作为考核评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以弘扬新风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凡是存在作风问题的,一律不得提拔重用,杜绝道德风险,塑造信合形象。

(四)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发挥表率作用。我们要树立清正廉洁风尚,推进党的廉洁建设。党员同志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市场物欲横流的冲击,拒绝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要严于律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共产主义道德修养。要时刻警惕和告诫自己,不揽功,不争名,不图利,淡泊名利,不能把权力看成无形资产,而要看作上级和员工对自己的一种赏识和信任,党员同志要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安于清贫,保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不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更不可凭借权力违反信用社规章制度,甚至以身试法,搞权钱交易,谋取私利。各党支部要抓紧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民主生活会要结合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积极开展反面典型剖析研究,进行廉洁示范教育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促进党员同志自尊、自重、自警、自醒、自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党员同志要自律和慎独,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既防微杜渐又居安思危,要在为“三农”服务中挡住诱惑,不为金钱所动,不贪图小恩小惠,要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行做事,一心一意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志们,历史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我们担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省市县联社党委的领导下,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握和谐社会理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为实现我县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⑤ 为邮政银行科学发展观建言献策

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邮政银行健康有序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效益意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经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邮政储蓄要树立价值最大化理念,强化资本回报对经营管理的约束,努力调整业务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从直接效益、综合效益、边际效益等层面来推进产品、客户、行业和区域结构调整,加快建立以结构调整和成本核算为基础的效益型增长方式,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重点业务、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加快业务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是提高负债业务管理水平,调整邮政储蓄存款的期限结构、客户结构和地域结构,提高活期存款比重,降低付息成本,继续发挥储蓄业务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全面整合结算业务,建设包括绿卡、储蓄异地交易、转账和汇兑在内的联通城乡、方便快捷的资金结算体系,发挥邮政金融网络覆盖面广、服务手段多样的特点。三是大力发展代理保险、代发工资、代收资费等中间业务,巩固市场份额,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四是积极拓展资产运用业务,在做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协议存款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开办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财政专项融资、信托产品、换汇投资等业务,为邮政金融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基础建设,塑造邮政储蓄的品牌形象
硬件设施建设、服务和宣传是关系邮政储蓄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在邮政储蓄骨干网点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将努力建设一批城市精品网点,力争达到或接近当地同业最高水平。要加强市场营销工作,通过总部营销、专业营销等手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流程和相关办法,全面提升邮政储蓄的市场形象。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邮政储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06年,邮政储蓄重点将抓好邮政客户管理系统、ATM/POS/银联前置集中系统、电话银行系统“三大工程”的建设工作。要组织落实银联卡2.0版本改造切换上线工作,完成电子稽查系统的上线推广、金融业务柜员身份认证系统的上线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邮政储蓄统一版本业务功能,实现邮政储汇业务会计集中统一处理和网点前端整合。要完成外币储蓄系统和国际电子汇兑系统对接工作,开办新的汇款业务。要积极着手个人信贷系统和邮政信用卡系统的研究论证,尽快完成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要完成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争取上半年完成储蓄系统数据异地备份,年底实现业务异地接管工作。同时,我们将继续开展“安全运行年活动”,进一步提高系统运维水平,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五)加强风险管理,保证邮政储蓄的平稳运营
要加快邮政储蓄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着重致力于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组织架构改革、制度流程完善、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初步建立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风险管理体制。要建立严格、合理的授权授信制度,提高风险技术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充实和加强内部稽核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建设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为邮政储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金融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走向深化的进程中,事业兴旺,人才为本。我们要重视培养、引进和储备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邮政储蓄人员队伍。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邮政储蓄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经营管理为中心,在观念层次上,引进和培养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培育创新、学习、贡献等核心价值观念;在制度和行为层次上,要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风气。

⑥ 金融服务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发展城镇化的进程中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外贸出口、投资以及消费相继成为不同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由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必须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其本质特征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换。

经济学中有个重要的“纳瑟姆”曲线(如图1),它表明当城镇化水平达到30%而继续上升至70%的区间,是城镇化率上升最快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中国城市化率年均增长0.9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52.57%。若中国的城镇化率今后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持续20年才能达到7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135404万。城镇人口71182万,其中流动人口23600万。乡村人口64222万。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如果扣除未真正市民化的流动人口数,我国的城镇化率将只有35.14%。如果我国在十年内达到70%的城镇化率,以现有人口数为基数静态测算,按国家统计局的口径(简称“窄口径”),需市民化23600万人,每年市民化人数为2360万人;若按扣除流动人口的专家口径(简称“宽口径”),需市民化47200万人,每年市民化人数为4720万人(见表1)。

如果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495%测算,2022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2258万,2032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9459万人。同样十年达到70%的城镇化率,窄口径需城镇化人口总数将达24800万人,而宽口径需城镇化49600万人(见表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动态测算要达到70%的城镇化率,我国将有2.48亿~4.96亿农民进入城市,十年间每年“市民化”约2480万~4960万农村人口。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对投资、就业、消费的全方位拉动,进而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将推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拉动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新型城镇化仍然会产生新的基建投资空间。以日本为例,日本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速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后半程,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在城镇化率突破70%后,日本的基建投资增速才开始趋稳。据全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全国33270个乡镇中,仅11.7%的乡镇有公园,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3%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全国仅72.3%的镇实施集中供水,而且只有24.5%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全国仅19.4%的镇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36.7%的镇有垃圾处理站,15.8%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应该说,我国农村乡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伴随城镇功能完善的需要,在道路、供水、供电、住房、通讯、教育、医疗、文化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将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建设,从而形成巨大的投资需求。

优化结构。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这种演进是需求结构、技术进步趋向以及供给要素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有专家通过计量分析表明,城镇化进程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关系数为0.933,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相关系数为0.968,都呈现高度正相关。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实现经济服务化。

增加就业。发展经济学派的托达罗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由于城乡实际收入的差异和获得城市工作可能性的存在。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必将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在经济服务化背景下,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全球就业的主要部门,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就业比重一般达70%左右。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期,发达国家新增的就业份额90%以上都被生产性服务业所吸纳。从我国情况看,自2007年至今,服务业已超过工业、农业、建筑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2011年服务业就业人员首次超过农业,早已超过工业、建筑业,成为就业绝对主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会为服务业的充分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就地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就业。

促进消费。城镇化可以扩大消费群体。阿瑟·克罗伯把中国人分为两个群体:糊口群体(10亿人以上,主要集中在农村);消费群体(1亿~3亿人)。中国低收入者(糊口群体)有消费欲望但没消费能力。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糊口群体征收,一部分糊口群体转化为消费群体。城镇化可以提高消费水平。从乡村到城市,居民消费明显增加。农村人口的逐步“市民化”,将促使新型城镇中的文化、旅游、休闲、家政、美容等行业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进而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15161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仅5221元,是农村居民的2.9倍,人均高出近1万元。按每年“市民化”人口消费的增加和升级,将极大地促进消费。

缩小差距。增长极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表明,在某一时段内,特别是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按照经济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缩小的。从我国的情况看,城乡差距体现在收入、文化教育、医疗保障、政府公共投入等各个方面。而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将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一方面,城镇化将加强公共设施投入,改善城镇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城镇化将提升入城新市民的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应该说,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

城镇化有巨大的资金需求

从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以及国际经验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会创造出新的金融需求。目前,专家学者对城镇化的资金需求预测较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未来10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51.27%。如果未来城镇化以每年0.8~1.0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到2020年前后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据此估计,未来全国将有4亿~5亿农民需要在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生活等方面全面实现市民化,若以人均10万元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进行推算,仅此一项,就至少需要40万亿~50万亿元的巨额资金。王文鄢认为,人口城镇化的成本在8万元~50万元/人不等 。

虽然说专家学者众说纷纭,但根本的一条就是我国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将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我认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资金需求主要体现在城镇公共事业建设、城镇房地产开发、城镇小微企业和城镇居民消费等四个方面。若十年达到70%的城镇化率,按资金需求静态测算,上述四个方面的银行资金需求估计将达到23.45万亿元(窄口径)~46.9万亿元(宽口径)(见表3)。

城镇公共事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新型城镇化的公共事业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三个方面。这些项目建设,有的纯靠政府投资,有的可以公私合营,有的可以民间投资。但是,这些项目建设共同的特点是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经济收益有限、偿还期长。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大量依靠的就是银行资金支持。按每市民化1人将需要投入10万元测算,每年需要投入2.48万~4.96万亿元建设资金。即便这些资金中只需要50%的银行贷款,也有1.24万~2.48万亿元。

城镇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居问题。在土地集约使用的情况下,新型城镇化必然改变传统的农家小院模式,实现住宅商品化发展。我国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按每年830万户农民市民化(2480万人除以3人/户),每套城镇普通商品住房成本10万元计算,总投资将达8300亿元,需要外部融资将达6600亿元。若按45.8%的贷款比例计算,需银行信贷资金3800亿元;若按宽口径计算则为7600亿元。

城镇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十八大提出“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持续推动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然促成一大批小微企业创立、成长,产生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从目前全国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与小微企业户数可以测算出,小微企业户均贷款额约90.5万元。假设每年市民化2480万农村人口,2/3为劳动人口(万人),其中50%留在小城镇就业则约为827万人,按小微企业户均吸纳就业21人计算,预计将新产生约40万户小微企业,其贷款资金需求将达3600亿元。按宽口径计算贷款资金需求将达到7200亿元。

新城镇居民有大量资金需求。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倍增计划中收入倍增者指的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翻一番。农民创业和扩大再生产将使得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增加,收入的提高和市民化的发展将使得农民消费升级,新市民对居住、交通、娱乐、教育方面的需求增长将带动个人住房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汽车消费贷款需求大量增加。2012年我国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104439亿元,按城镇人口71182万简单测算,人均消费性贷款约1.47万元。而新型城镇化每年市民化2480万人,将新增消费贷款需求3650亿元,按宽口径计算将达到7300亿元。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简单测算看,每年新型城镇化产生的银行信贷资金需求将达2.35万亿~4.69万亿元左右,约占2012年全国新增境内贷款的26.6%~53.2%。可见,新型城镇化将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而农村银行机构在城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

银行要助推尽责

根据路径依赖理论,最初的选择决定今后的路径。“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形成自我强化机制。因此,农村银行机构在支持城镇化进程中的机制建设尤为重要。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与配合。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经济的“造血体”,建立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补齐农村金融短板,已成为促进城乡产业互融和要素流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

实际上,银行支持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政府、小城镇金融消费者和银行自身均有现实意义。对于政府而言,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利用信贷资金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农民而言,可以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新消费观念,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有效拉动内需和消费;对银行自身而言,可以拓宽客户资源,拓宽中间业务渠道,挖掘丰富的金融财富,增强综合竞争力。

机构下沉

在前几年的机构撤并风潮中,大量的县域分支机构被撤并,有的县市甚至除了农行和农村信用社,没有其他大中型银行机构。要做好城镇化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前瞻性研究,立足长远发展,根据商业可持续和“贴近基层、贴近社区、贴近居民”原则,将机构网点开设到县域、乡镇,发挥熟人、熟地的优势,开展贴身服务。健全服务功能,开通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渠道,提高新型城镇金融服务效率,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

在银行网点的管理上,可以按照网点服务功能与范围,将银行网点分为区域中心型网点、便利型网点和新型自助服务点三种类型。区域中心型网点属于全功能银行,设置在县域或大的乡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便利型网点属于有限功能银行,设置在小型乡镇,以基础性金融服务、收单业务为主,突出低风险、低成本和便利性;新型自助服务点以自助服务为主,配备综合服务终端、助农取款POSE、离行式自助设备等。区域中心型网点负责管理、指导社区便利型网点,并提供业务支持与服务;新型自助服务点作为实体网点的触角与补充,延伸至社区的楼道、药店、超市等社区生活场所,三种类型网点构成层层递进、协作分工、相互支撑的网络体系。

准入放宽

中国城乡差别比较大,农村的区域性差别更大。农业和农村经济有自身的特点,农民信用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土生土长”的“草根”金融。作为银行监管部门,在鼓励支持现有银行机构向下延伸服务网点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要在坚持“改制不改姓,更名不离农”的总体原则下,加快推动农信社股份制改造。通过协调三方(政府、省联社及属地监管分局)、实时沟通、分类推进、包片督导、按季通报、考核问责等措施,实行“政府+市场”的改革模式。要进一步放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条件,允许更多种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和乡镇的布设,尤其是在不发达、欠发达县域的设立,并突出本地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和增资扩股,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民间资本的投资比例。

权力下放

为了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实行了严格的授权管理。但是,由于信贷审批权力逐级上收,审批链条拉长,尽管基层机构享有的企业信息最为真实全面,却因为缺乏应有的信贷决策权,无法及时满足企业有效的信贷需求。而有权审批人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漏损和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科学正确决策,只能对难以看准的项目进行否决,导致县及县以下分支机构的授权授信逐年萎缩,难以适应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掌握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特点和信用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划分信贷管理权限,实行分类指导下的区域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风险控制水平高、业务市场广阔、有效信贷项目多的分支机构,适当扩大授权和转授权。实行项目负责制,试行直报审批制,由项目营销负责人直报有权(最终)审批人,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信息漏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资金回流

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用以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虚拟资本。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机制运作的主要路径是“以系数法或资产波动法计量不同风险资产所需的经济资本→以增量配置法分配经济资本→以资本回报率评价经营绩效”。由于经济资本管理机制精确、高度的逐利性,必然导致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使得银行机构难以较好地平衡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矛盾。

农村银行机构要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资金回流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建立与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一方面,要制订并落实“两个高于”(即“三农”贷款增速要高于GDP增速,高于本单位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要对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管理模型进行优化,即主要在经济资本的分配和考核环节引入调节系数,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投入。在经济资本的分配环节,要降低“三农”、城镇化贷款的资本占用系数,按信贷增幅不低于或高于当地GDP增幅的标准配置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在经济资本的考核环节,要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经济资本回报率差异的实际,按一定的调节系数下调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本期望回报率,提高基层银行机构开展“三农”、城镇化贷款的积极性,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让利于民

2012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作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我国银行业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履行社会责任的力度,在实现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实现银行利益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一方面,突出“免”字,普惠客户。农村银行机构要坚持服务收费“四项原则”,做到合规收费、以质定价、公开透明、减费让利。要按照《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免除客户开户、销户手续费,柜台、ATM机具查询服务费及工本费等服务项目费用,降低金融消费者成本负担。

另一方面,强化“让”字,以义取利。农村银行机构要严格按照监管部门整治银行业机构不规范经营行为等相关文件的要求,落实“七不准”禁止性规定,及时纠正贷款附加不合理条件和强制收费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同时,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的产品,了解你的客户的市场”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三农”、城镇化贷款的利率水平,切实降低农村金融消费者融资成本,坚决杜绝“杀鸡取卵”式的利率定价方式,筑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活用政策

农村银行机构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用好用活政策上有所作为。农村银行机构在坚持执行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同时,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政策,要用改革创新的思想认识政策,用足政策空间,要在同样的政策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着力点,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开展金融服务工作。

2012年底,国家四部委连续下发了一系列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文件,笔者认为目前的平台政策体现为: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加强指导、明确责任,规则不变、弹性掌握。控制总量是指,银监会规定2013年贷款总量不能增加,同时对贷款、非贷款融资实行全口径监测。在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对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分类管理是指,2013年到期的平台贷款,银行可区别情况给予扶持:包括符合《公路法》的收费公路项目,经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且资本金已到位的重大项目,已列入国土资源部名录的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且现金流达到全覆盖的在建项目。加强指导是指,指导土地储备机构进入名录以获取银行信贷支持。建议政府结合土地储备新规研究对策,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争取其他有土地储备的平台公司尽早进入土地储备名录,满足银行信贷融资的基本条件。明确责任是指,政府平台总体属于财政性风险,控制总量由银行法人机构负责,风险防范的任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规则不变是指,包括控制总量的原则不变,分类管理的方式不变,区别对待的要求不变,逐步化解的路径不变。弹性掌握是指,银行业将积极支持铁路、公路和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主动营销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面临新的形势,追求盈利与风险化解之间的关系平衡成为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从美国、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看,竞争压力下银行的风险偏好有所上升,贷款占资产比重平稳上升,存贷比持续提高。因此,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银行机构必须积极行动,明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注重培育优良客户群,为小城镇建设的稳步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要转变“坐等客户上门”的观念,开展主动营销,多深入企业和乡镇,多走访客户,多倾听客户的声音,在需求中找市场,在服务中寻客户,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融资需求的满足率、覆盖率和满意率。要规范农村城镇化信贷业务运作程序。开展区域评价,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目标市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区域评价报告,为信贷支持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对选定的拓展区域和项目,及时进行金融需求分析,整合产品,制订全面、贴身服务方案,及时开展营销,对于区域整体符合支持条件的,根据该区域特点制订整体服务方案,实行区域整体营销。

创新制度

先进的制度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而制度是人尽其才的保障,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达成工作目标的保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需求明显有别于以往大城市、大中型企业和大项目的需求。新的金融产品则是农村银行机构有效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工具和手段。农村银行机构要努力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规范体系,有针对性的提供差异化产品,推动崭新的金融品种打进农村市场,推动同业之间的业务合作。

一是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推行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促进业务办理效率的提高和资源优化整合。围绕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代理保险、代理基金、个人理财等业务,创新开发中间业务品种。对已在大城市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应尽快在县域金融机构推广。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构、网点、人才、信息等优势,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创新,逐步将业务渗透到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产权交易服务等领域。

二是创新担保方式。突破传统担保方式的限制,扩大抵质押贷款范围,接受企业自身用的无形资产(品牌、商标、专利)、集体土地使用权、厂房、宅基地和集镇商铺、库存产品等作为贷款担保;推出中小企业信贷、小企业循环贷款、亲友抱团贷款、企业信用联盟、网贷通等贷款业务;农村小额信贷允许用农作物、农产品、承包的土地使用权等作为抵押获得贷款。

三是创新融资产品。结合城镇化建设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积极开办购建房贷款,支持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所需消费贷款,鼓励农民购买小型农机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通过具有经济实力的村民担保的方式试办助学贷款。努力满足小城镇建设对信贷资金的需要。

四是完善责任追究。农村银行机构要以满足“三农”、城镇化的有效信贷需求和防范风险为原则,以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为根本,完善信贷制度、定价策略和考核办法,优化信贷流程,增加信贷投放。要科学设立风险容忍度。对经过条线和内审部门检查认定,信贷人员确已依规操作,恪尽职守的,要依规免除其经济责任,实现尽职免责。

监管激励

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提出的“横山法则”认为,自发的才是最有效的。作为银行监管者,必须要善于完善制度和规则,引导农村银行机构积极主动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监管引导。要完善差别化监管政策,提高农村银行机构存贷比和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要求,如对农村银行机构的存贷比设立下限要求,要求不低于60%;允许农村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容忍度高于平均不良贷款率的2~3个百分点。参照扶持小微企业做法,降低农村银行机构“涉农”、“涉城镇化”贷款的风险权重至75%。支持农村银行机构发行“城镇化金融债”,补充资金来源支持城镇化建设。要建立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信贷导向评估监测制度,提升农村银行机构金融服务能力和动力。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建立信贷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信贷投入奖励机制,将特殊补贴政策与普惠制农村税收政策相结合,实现偏远地区农村商业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搭建沟通平台。由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定期召开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席会、项目供求信息推介会,及时向金融部门通报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引进、经济运行等情况,及时向金融消费者宣传推介银行的信贷政策、投放重点和金融服务产品等,增进企业与银行部门的相互了解,实现政府决策与金融政策相一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⑦ 浅谈如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开展有关金融服务和职工形象的专项培训
从眼前利益的角度讲,有关农村金融服务的专题培训是提高职工服务意识,纠正职工实际工作中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培训和专题学习的形式可以采取现场表演、真实案例、短片回放等渠道,目的是用更生动、形象、直接和反例等方式使职工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服务上的缺失,争取让树新风、讲文明、提服务的专项学习成果成为日常金融服务中潜移默化的工作习惯。
培训结束后,要进行后期跟踪调查和电话回访客户等形式检验培训效果,并由各名职工和网点针对提升金融服务的专项学习中的学习体会和整改总结给予纠正,在书写这些学习心得和整改总结时,杜绝抄袭,严重者给予通报,真正做到“不求完美,但求真实”。对于那些学习心得认识到位、总结深刻的个人和单位可以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并选择真实和深刻的心得和总结来打印多份,发放到各网点去学习,可以使那些学习不到位、服务意识、学习意识差的职工和网点认识到自身的差距,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激励机制。
二、定期开展职工业务培训和同岗位职工经验交流座谈会
职工的业务培训是每一位在岗职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好机会,绝不能从思想上不重视,从行为上走形式。随着各种新业务、新流程的更新,每名职工只有不断参加业务学习和专门培训才能紧跟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步伐。如:最新开通的“农信银”结算业务,“信保通”业务等新业务。同时,要在广大职工中,树立 “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让学习、培训以及工作中提供高效、准确、优质的服务成为一种学习风气和工作习惯。另外,可以利用视频会议、网络学习、异地检查和交流等方式进行交流。
三、加大系统内部关于金融服务的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因此,设立专门的服务督导机构,建立有关金融服务的督察制度和奖罚程序等十分必要。专项的督导检查和不定期的明察暗访督察工作不可或缺。在督查中,对服务水平好、工作效率高的个人和网点给予必要的奖励,树立起模范带头作用,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个人和网点要给予通报和惩罚。
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对外公布专项服务督察办公室的监督电话,对群众反应的突出问题,要主笔记录在案,由专人负责保管和核实,同时,对客户公众进行信息公开和有效回复。在条件具备时,可以不定期举办客户座谈会,让客户打分和谏言。当然,社会各种大众媒体和客户对我们服务质量的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利用大众传媒把服务形象传播出去,从而有利于我们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我们赢得更多的客户群体打好基础。
四、加大金融服务和产品宣传力度,增进客户对我们的了解
我们所服务群体的基本特点是整体知识文化程度相对低,对我们的金融服务流程和专业的金融术语不了解、接受能力相对缓慢。这就需要我们有必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发放知识宣传手册和宣传单或是现场宣传讲解基本金融业务和产品等多种形式使客户更多地了解金融产品。从而,从客观上提高办理各项业务的效率。
五、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从长远利益角度出发,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有效措施。高等教育承载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大学教育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因此,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引进和再培训是将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及新业务、新产品推广的长远之举。
同时,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制度的保障机制,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学习风气,激励每名在岗职工不断学习、锐气进取。
六、加大基本制度建设,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

⑧ 急需2011年时政考试资料

@2011时事政治半月谈复习资料
2 01 1 考 试 时 事 政 治 电 子 书 ( 1 1 0 6)
时事政治、时政测试题、半回月谈更新到2011年5月,第10期
可答 以 上 网 搜 索 一 下 “ 2 0 1 1 考 试 时 事 政 治 电 子 书” 的 下 载 地 址

⑨ 农村互联网金融在下沉吗

没有,目前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一线城市与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的金融需求和发展阶专段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属,即便互联网思维能够席卷整个中华大地,用户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很难产生脱离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互联网金融需求。故互联网金融目前还主要是在一线和大城市扩张,还没有进入真正的下沉阶段。

互联网金融主要对接的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以及中间环节的支付问题,而这些服务,传统金融的“势力范围”在农村并不能全覆盖。在一个中部区域的县城,几大行的网点是相当有限的,而信用联社的定位在很长时间内是为了凸显服务农村,却在业务走向上趋同于商业银行,农村的资金并没有更多的服务于农村,而是变着法儿流向了城市。于是乎,互联网金融有了进入农村市场的正当理由,取三农之资金,服务三农之需求。

所以农村互联网目前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里我推荐一个大商创的农村电商解决方案,它是以农村需求为核心,全面构建集PC、APP、微信于一体的终端设施,为消费者提供最为贴心的跨屏购物体验。关键是采用了卖家自提或就近配送,切实匹配农村特色,有效规避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⑩ 中国建设银行裕龙卡是什么

1.“裕龙卡”为载体进行惠农惠民金融服务和创新,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内公里”,真正把优质容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

2.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发行的信用卡都以“龙卡”冠名,同时,建设银行作为国内较早涉足发行信用卡的国有银行,目前已经有了不少的信用卡种类。

阅读全文

与下沉金融服务深入田间地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银行货币收藏理财上下班时间 浏览:442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公司 浏览:520
公司分红股票会涨吗 浏览: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规模品种 浏览:950
跨地经营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浏览:343
民生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基金吗 浏览:671
开间金融公司 浏览:482
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一的章节 浏览:207
货币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浏览:590
投资几个基金合适 浏览:909
东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地址 浏览:273
亚洲指数基金 浏览:80
金融公司贷款倒闭了怎么办 浏览:349
金融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浏览:303
怎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浏览:123
今天鸡蛋期货交易价格 浏览:751
汕头本地证券 浏览:263
利市派股票代码 浏览:104
科创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浏览:737
2016年指数型基金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