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潮头踏波而行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宏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审慎出台定向降准和微刺激。大量实体经济增长缺血,金融服务主体对小微和三农的服务渗透力不够。个别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仍亟待解决。M2与GDP之比高居不小,大量货币在含影子银行在内的金融体系内部空转,“钱生钱”的社会预期浓郁。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无风险利率被不适当抬高,实际推进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国金融体系面临诸多结构性矛盾和挑战。站在金融改革大时代的潮头,我们该如何做一个专业的冲浪者?才能随经济周期起伏而灵活调整,熟练地驾驭波峰波谷,保持乘风逐浪,踏波而行?笔者想尝试着与诸君探讨几个一直萦绕于胸的问题。
一、互联网跨界金融为什么在中国如火如荼?
有人问,为什么在互联网和金融均是最发达区域的美国,没有出现互联网企业跨界做金融的巨大创新和规模效应?个人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一场金融压抑和宽松创新的竞赛。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一直严格遵循包括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腕骨”原则等在内的运行规则。目前,中国还没有放开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管制,而以宝宝们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则利用钱荒的特殊试点推出了超过6%的收益率,且不需要在资本约束、拨备覆盖、准备金等方面承担高监管成本。因此,当金融资源从一个高压强的压力场向较低压强的自由空间溢出时,这种流向在短期内是不可逆的。
第二,两个发育程度完全不同的金融市场。现代金融在中国恢复仅仅30年的时间,中美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在一个层级上。与美国相比,我们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力度以及立体化丰富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靠传统金融还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互联网跨界金融就恰恰利用了这个发展时间差和利基市场空间。
第三,三个因素的叠加和规模化不对称。西方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一般也走了近20年 的历程,但目前在中国出现了利率市场化演进、金融脱媒和移动互联应用迅猛发展这三个相关因素的叠加。互联网技术最好解决了不对称问题,越是不对称的市场就 越是有规模化的商机和利润。中国目前的城乡人口结构、东西部财富积累程度、教科文卫发展的地域差异等不对称,为互联网跨界金融提供了快速积累客户和创造规 模效益的绝好机遇期。
二、客户在移动互联时代有哪些新的变化?
对移动互联应用的适应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在变迁,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科技在快速迭代,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拉近了人与互联网的距离,客户对信息和服务的获取更加扁平、高效和低成本。
对金融服务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三方支付机构、电商网站、互联网公司、移动APP开发团队将金融服务的门槛拉低,把最大众、最低结构化和易于理解的金融服务娱乐化、标准化,提高了其易用性和客户体验。
公司客户对网络服务的依赖越来越强。互联网最先脱媒的是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如在线支付、基金销售、消费金融、生活缴费、跨行汇款等。接下来,随着一些互联网企业深耕行业,将给企业的金融需求(如跨行现金管理、国内保理、供应链融资、账户托管等)带来更低门槛的服务。
三、银行在网络金融服务创新方面在发生什么转变?
从单一产品竞争到平台的角逐。银行之间的竞争,目前是同质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竞争。而未来银行之间的竞争,将围绕谁提供更多平台服务而展开。银行要么独立打造电商平台来获取增量客户;要么和其他互联网平台合作,从入口导入流量。
从重点提供个人客户的网络服务到更多投入企业及机构客户。与IT企业的服务重心变迁方向相反,银行在互联网领域先服务了消费者市场,而后将逐渐过渡到企业和机构客户。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服务、TYD趋势(take your devices,自带设备终端)和在线产业链的发展,这种演进的速度在加快。
从关注供应链到关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仅关注链主企业和上下游,即传统意义上的1+N。而在线产业链金融,则发展到 N+1+1+N+M,即全流程在线+主金融服务商+链主企业+上下游企业+第三方服务商,形成产业和金融生态融合的联盟。
从发展电子银行到打造网络银行。从纯粹的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建设向外拓展,从更高、更广、更深的视角创新服务模式,为新经济、传统经济转型 升级提供嵌入式网络金融服务,为传统公司金融、个人金融、贸易金融和金融市场业务导入客户,带动营销、服务、销售的规模个性化。
从闭环提升到生态优化。从做内功打基础,到跨界合作。通过大合作,打造网络金融生态圈,从电商平台服务、移动支付、产业链融资、大数据合作等方面切入,与合作伙伴一起搭建开放、共生、互补的新金融生态,获取新的客户和业务增长点。
2. 你认为,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对银行业不断影响,因为他们比银行业更加的便利,更专加接近我们的日常属生活。自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刚进来的初期,银行业的相比之前的发展的确是迟缓了下来,但其实也有互补的关系。但是面对新的东西的冲击。银行业也在不断的积极的进行转变。通过在大经济环境的动态博弈之下,可得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可以化敌为友,共同发展,这才是最佳的模式。
3. 互联网金融给当今企业带来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给一些有发展的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得问题,但也带来了跑路的风险,整体来看还是有利的,新融网
4.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商业银行面临哪些新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现有商业银行经营思路不能满足客户价值诉求。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目标客户类型发生了改变,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不同,其价值诉求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被彻底颠覆。客户主要是追求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客户及年轻消费者,方便、快捷、参与和体验是客户的基本诉求。而目前商业银行没有针对客户多样化的趋势进行业务调整,很难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应该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以往的完全被动彻底转向主动,从以前客户从不参与银行的业务处理过程到让客户参与这个过程,并且把整个银行的业务、金融服务有机地跟用户的需求结合起来。只有真正实现业务架构调整,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支付功能边缘化。
互联网金融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权债务关系,网络支付、预付卡、POS机终端等新兴支付手段层出不穷。但是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放低姿态保持与终端客户的直接接触,也就导致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蓬勃发展。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已经涵盖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货币汇兑、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如今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商业银行陈旧的思维方式制约了其在支付领域的发展,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边缘化,其中间业务受到替代。
(三)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的人才不足。
互联网金融为客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在数据分析上的模块化资产组合,以往传统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那种基于密集知识和复杂技术的金融产品的优势被削弱了。在传统金融业中,稳健和循规蹈矩是行业文化,遵守习惯和流程是基本要求,长期在传统模式下工作的管理人员缺乏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竞争基础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需求响应、期限匹配、风险定价与管理等业务流程被大大简化,系统开发要从原来的长周期转向短周期迭代模式,IT人员重要性逐渐提高。互联网金融不但需要熟悉金融业务、熟悉新技术运用的人才对数据进行分析,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打破传统运行程序与模式的人才。对于目前我国金融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结构来说,全面提高互联网环境下的工作水平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5. 21世纪互联网+时代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哪些挑战应该如何应对呢.
学习,融入,创新
6. 互联网金融时代,会给社会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社会生活逐步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日益网络化,形成了巨大的网络金融服务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银行一直在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加快了银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步伐,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在IT系统开发和信息化、数据化建设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促进了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目前,我们的个人网银客户已经突破1.6亿户,手机银行客户突破1亿户,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处理的业务量已超过全部业务量的79%,相当于替代了30000余个物理网点。工行多数的理财、基金产品均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外汇、贵金属等交易占比更是高达99%以上。工行还推出了面向个人客户的网上质押贷款,面向企业客户的网贷通、易融通、电子供应链融资等产品,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就能够实现贷款的申请、发放和还款,充分享受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成果。
网络金融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也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拓展金融业务的机遇。以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网络理财等为代表的电商机构互联网金融模式陆续出现并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已有200多家企业获得了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它们利用网络交易环境缺乏信用体系的实际,运用网络技术为个人客户及中小商户搭建了支付平台。
网络借贷,以P2P模式为代表,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小微客户建立了资金供求双方直接交易的渠道,现在活跃的网贷平台已有约350家,今年整个行业的成交规模将有望达到千亿元。最近异常火爆的“余额宝”是网络理财的代表,它们为客户网络账户中的沉淀资金提供了理财渠道。凭借平台化的运营和良好的客户体验,互联网企业的金融服务迅速赢得了大量的客户。
从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实践来看,互联网金融的演化过程实质上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过程。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服务未脱离存、贷、汇、投资理财等金融功能,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拓宽了金融服务的渠道,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模式。
凭借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企业介入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融资、理财领域,实现了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商业银行则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客户营造良好的网上金融环境,为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业务提供客户身份认证、资金清算等各类基础服务,促进了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的繁荣,支持了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成长壮大。商业银行也正在借鉴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不断调整自身电子银行的渠道定位,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自身的持续转型发展。
7. “互联网+”的金融时代,怎样才能成为大赢家
【方法论一】努力把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打造成一个第二银行,适应网络需求的一个特定的银行
第一是坚守安全的底线,永远不能动摇,如果不安全了银行业就没了。
第二是放下身段去服务,你就得面对那些“屌丝”,这个词儿我不大用,怕读不准,你对基层老百姓对小型客户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服务他,否则这些一旦离开你的时候对银行的挑战是很大的。它的聚集效应很强。
第三是我们要学会针对互联网特点来优化自己的产品,大家可以想想实际银行以前有很多产品,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宝宝”,比如原来银行推的定活两便,原来有的零存整取,原来也有过7天通知存款,都是银行在努力通过一种变相的改变周期期限来提高收益的产品,但是商业银行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把这些产品按照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去整合提升。这些东西有很大的空间是可以做的,倒不是为了应对谁,我们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也是应该做这个。
第四是客户细分,可能在座的人希望网络的服务功能更强,但你们知道中国还有7%的人家里没有电脑,有些人也需要银行做柜面的面对面的服务,这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是作为银行的从业者也好,管理者也好,一定要学会从客户的投诉批评声中发现商机,投诉和批评我们的客户将来都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商机
【方法论二】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该寻求优势互补
第一,因为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大量的第三方支付的发生,它这个模式的第三方支付的客户完成已经离开了银行的账户,实际上它切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原来的直接联系。所以,我们可怕的不是第三方支付夺取了你多少份额,而是它把你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切断了,我觉得这是我们首先感到危险最大的。如果一个银行失去了对客户直接的联系,就没办法分析客户的习惯和需求,一个金融机构如果不了解需求的话,它可能是最危险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消费方式,比如柜台、客户经理介绍,它是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使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及时性、便利性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这样互联网金融就进入了消费者日常的生活。现在互联网金融有一个应用场景化,就是把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的应用跟具体的场景结合起来,以场景为出发点,把用户的需求改变成为他们很有趣的,很有吸引力的这种方式。比如腾讯的抢红包,背后实际上是绑定信用卡账户。所以,它这种场景化的营销就使客户体验大大增强,这就远远比银行的柜台和客户经理的介绍更能使客户的黏度增加,这个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第三,互联网金融因为互联网是互通互联的,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开放性,它这种开放性就使客户和我们的银行能够直接的进行交流,我们过去传统的银行内部的渠道还是比较封闭的。为什么现在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有众筹、众建、众创,这个平台是开放的,银行跟客户同时可以设计产品,可以同时开发产品。所以,这样的话就使他的产品更加符合市场,这比银行封闭的产品再去营销市场要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这也是我们传统银行应该看到的。
第四,互联网金融,可能我们觉得它更加普惠,更加民主,更加考虑到小众。所以,它可能更广泛的联系各种各样的客户,过去传统的银行实际上一块钱绝对不会理财吧,互联网就把一块钱的这些零星的集中到一起,实际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团购吧。但是它就满足了这些普惠金融的需要。所以,它能更得到社会广泛的大家的拥戴。我觉得我们现实的份额的分流,现在不足以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但是这几个方面,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商业模式给你带来的挑战却是值得我们传统银行深思的。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在这个方面受到启发。
所以,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该寻求一个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道理,不要过多的把对方看成敌人,应该看成是一个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方法论三】财付通未来要公布的类似微信红包的产品方向
场景一、小黄大学刚毕业,加入一个企业,他还没拿到他第一个月的工资,但是他家里妈妈生病了,他很急着用钱,但是在银行征信系统没有任何的记录,因为他没有信用卡,我们愿意结合我们互联网大数据有一定的能补充到银行征信系统征信的能力给到小黄第一笔他用来周转,为他家里妈妈治病的一个产品,给他发工资之前可以给他一笔应急使用的很需要的基金,这个钱可能是通过P2P的公司来提供,但是腾讯财付通,我们腾讯金融的方向就是希望结合我们大数据能力能为小黄来顶他在征信上,在传统数据上的欠缺,我们能顶他这个需求,能解决他眼前的资金需要,出到一份力,并且用一种比较社交化和照顾到安全的方式来提供,这个我们会在很快的时间点里推出这样的一个服务。
场景二、在广东有一个小企业的老板,他需要20万到50万的应急的钱才能把一个生意接下来,他因为已经用尽所有授信的额度了,很紧急的情况他拿不到授信,我们也会用我们大数据的一些能力,结合我们一些银行的合作伙伴,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很紧急的他需要的一个融资的服务。这些是我们觉得在普惠金融理解和互联网很多的数据能够提供一个很好很有价值的面向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一项服务,这个也是我们在推出微信红包,推出理财通,推出微信银行以后,其中一个我们在互联网金融一个很核心的平台性的产品,有关征信系统,解决很多普惠金融里草根用户拿不到授信这样一个需求。
【方法论四】第一,互联网应该进一步的人性化;第二,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第三,互联网的精神是伟大的。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不管互联网发展到哪一步,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资管、财富等等本质特征不会发生变化。因为互联网本身永远不会也不可能创造出金融。但是互联网只是努力把金融要换一个玩法。金融与互联网的文化本质是对立的,金融更多强调的是理性与谨慎,而互联网是自由开放。
尽管金融与互联网都十分强大,但当理性谨慎的金融与自由开放互联网真正全面融入的时候,整个世界将发生变化。金融最大的成本是人工及交易成本,这点又是互联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我们把巨大的人工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并让利于客户时,社会的实体经济将活力大增,金融的力量呈现几何倍数放大,这是无疑的。但是互联网草根金融不能代替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一定是互联网金融在全产业链的运营和渗透,现在这只是一个皮毛的东西。
我坚信十年以后如果中国有十家伟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至少七家是现有金融机构对互联网的渗透和发展,另外可能有三家是现在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是他们通过收购和设立金融机构来达到和实现。否则不会出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因为如果没有金融人才和金融风险的认知,一定不会出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缺乏风险与谨慎原则的金融互联网,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意味着金融体系的崩溃。
【方法论五】有效控制的效率下的两种业务模型
第一种模型,你从人们手里收集到存款,许诺的他们一定的回报,然后你把存款给借方。
第二种模型是创造一种平台让借方与贷方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当然不像我画的图这么简单,他们直接的能面对面的对接。在你们把借方和贷方真正面对面对接之前,相对的模型、估值等等才能把他们安排坐在一起,所以,为了能让技术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你必须先要发展左手的业务模型,这样我们能做的更多,如果你业务发展创新过多,监管者又会觉得加强监管,所以,我们希望采取一个全新的方式。
这两个模型的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左边的这个模型你是通过利率来赚钱的,你的利率越高你赚的钱就越高,而右边的模式是靠利率赚钱的,左边的模式不管利率是高是低对你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这是我们今天向经济,向一个更加健康的经济提出的方案。所以,我们任何的技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不是赚钱,我们任何的技术最终的目的如果是赚钱的话,这个技术就不是一个好的技术。
【方法论六】如何建立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网络信任体系
一是可以基于银行领域成熟的网络身份认证体系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认证体系。
具体操作上,我认为,一方面可以将这些资源延伸到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对交易主体进行身份认证;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电子认证服务的应用范围,电子认证方面的技术成熟、政策支持,将对身份认证体系的完善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基于现有的银行业征信体系,整合资源建立全社会的征信体系。目前,尽管银行业的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已经建成,但在这以外,还有大量的征信信息散落在其他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等处。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设计全社会征信体系的总体架构,探索征信产业的发展模式、建立征信相关数据的共享机制、研究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应持开放的态度,促进资源共享。
第一,充分借鉴银行业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针对业务模式的特点,参考或采用现有的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例如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等,制定配套的管理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手段,以此来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信息安全服务机构是中坚力量。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应该对互联网金融中的各类业务形态及其特征进行研究,提供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咨询测评等产品,形成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方案,满足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安全需求。
第三,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是关键环节。应该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防御手段,定期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在涉及关键业务环节采用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
【方法论八】互联网金融中可靠电子凭证的应用问题
一是要大力推广可靠电子签名应用。目前,基于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的电子签名在网上银行中已有较成熟的运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电子签名进一步向供应链融资、网络微贷、P2P、众筹等其他业务形态中推广。
其次,进一步规范电子签名应用规范。根据互联网金融各种业态的具体业务模式,研究制定电子签名应用规范,确保电子签名的可靠性。
三是完善电子凭证司法鉴定体系。各种互联网金融业务形态都会产生频繁的网上交易活动,这必然会出现交易纠纷。完善现有的电子凭证司法鉴定体系有助于保障各方的权益。
8. 金融科技发展中的挑战与监管,金融科技公司将会面临哪些挑战
关于在现在的一个伟大时代当中,我们的很多产物都孕育而生,这些产物都是在我们人类的伟大智慧下所创造出来的产品,所以对于我们的人类而言,就是在不断发展我的社会。那么进去到现在2020面之后,21世纪已经过去了5分之一的时间了,在这个时间节点内,有很多的两两相互结合的产物,比如说金融与科技。那么关于金融与科技发展状况的来说,其中有挑战与监管,金融科技公司会面临到那些挑战了?有以下几点。
三、金融科技公司对于人员配置也存在问题。最后一点就是金融科技公司对于人员配置也存在的一个艰苦的挑战,这样的挑战就是在风险管理,以及金融科技管理投资上面有很大的优秀的个人案例,这些案例以及经验都是金融科技公司需要的人才。人才配比上面,现在好的金融科技公司对于人才需求十分苛刻,但是市场上的大鱼,优秀的人才数量满足不了。
9. 互联网时代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给金融行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更多的用户,更大的创新